新乡中心城区主要发展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产业集聚区2021年建设发展方案新乡市产业集聚区20__年建设发展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全面提升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综合载体的支撑能力,加快幸福新乡和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特制定新乡市产业集聚区20__年建设发展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和综合性举措,按照“四集一转”内涵要求,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突出“一重点、五加强”(以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强配套功能建设、加强人力资源保障、加强节约集约发展、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加强政策机制完善),大力承接集群式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力争全市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上。
其中13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
三、重点任务(一)强化产业集群招商。
深入开展“20__招商引资工作年活动”,把集群招商作为集聚区工作第一要务,加大人力、时间、精力的投入,县市区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集群招商上。
突出龙头带动、配套推动、链接互动,贯彻落实全省“四个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抓好100个龙头企业、100个特色产业链、1000个重大项目,力争形成10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1月底每个产业集聚区围绕一个产业制定招商引资产业链,并确定拟引进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2月份市产业集聚区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产业链发展专项政策,实行部门联动引导集聚区集群化发展。
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专业招商等形式,力争每个集聚区引进2个以上行业龙头企业或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基地型项目。
充分发挥标准化厂房招商优势,开展针对性集群招商,吸引关联配套企业协同转移,加快培育纵向链接、侧向配套的特色产业链,每个集聚区引进10个关联配套的集群项目。
新乡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新乡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保障和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新乡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新乡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除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及规定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第三条建设用地分类,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表一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可以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审批程序批准后执行。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注:√允许设置;X不允许设置;〇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三章建筑容量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成片开发地块,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在进行详细规划编制时应先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在不超过建筑总容量控制指示的前提下,成片开发地块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二和表三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在经批准的详细规划中已确定的,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建筑规模小于1万平方米的,且尚无批准详细规划的,应当做出详细的总平面布置,经批准后实施。
其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按表二的规定执行,其容积率控制指标应按表三规定的指标折减。
新乡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新乡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保障和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新乡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新乡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除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及规定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第三条建设用地分类,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表一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可以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审批程序批准后执行。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注:√允许设置;X不允许设置;〇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三章建筑容量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成片开发地块,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在进行详细规划编制时应先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在不超过建筑总容量控制指示的前提下,成片开发地块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二和表三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在经批准的详细规划中已确定的,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建筑规模小于1万平方米的,且尚无批准详细规划的,应当做出详细的总平面布置,经批准后实施。
其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按表二的规定执行,其容积率控制指标应按表三规定的指标折减。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市场及人员移交区级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02•【字号】新政办[2014]22号•【施行日期】2014.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市场及人员移交区级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2014]2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新乡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市场及人员移交区级管理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4月2日新乡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市场及人员移交区级管理实施方案市场发展服务中心是工商体制改革的衍生物。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市场服务中心及其所辖市场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与属地政府管理的矛盾逐渐突显。
为彻底解决问题,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等六部门关于解决我省市场发展服务中心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9〕21号)精神,借鉴兄弟地市做法,结合我市市场建设管理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推动我市中心城区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美丽城市创建活动,实现市场管理水平有提高、城市创建更协调、职工生活有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按照属地管理、市场移交、人随市场走、理顺体制的原则,明确区级政府对中心城区市场的管理主体地位,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市场服务中心的市场及人员移交工作。
二、移交原则(一)属地管理原则。
市场按所属区域向辖区政府移交。
(二)统筹分配原则。
以市场收入、人员工资为基础,公平合理确定分流人员,编随人走。
(三)同步推进原则。
市场、人员同步移交,边移交边审计(包括市场发展服务中心的在建项目、债权债务、历史遗留问题等),根据审计结果适时调整。
(四)待遇保障原则。
确保移交后职工身份、职级、工资、福利等待遇按现有水平不变,稳定职工收入水平。
卫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文本卫辉市人民政府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8.07目录附表目录 (4)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4)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7)第四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9)第一节区域协同发展 (9)第二节市域城乡统筹 (10)第三节市域产业发展规划 (17)第四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1)第五节市域空间管制 (24)第六节市域公共服务体系 (26)第七节市域综合交通 (29)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30)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32)第十节市域公用设施规划 (34)第十一节市域综合防灾减灾 (38)第五章城市规划区统筹规划 (41)第六章中心城区规划 (48)第一节空间布局 (48)第二节居住用地 (51)第三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52)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57)第五节综合交通 (58)第六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64)第七节历史文化保护 (67)第八节城市双修与旧城更新 (72)第九节总体城市设计 (75)第十节市政公用工程 (79)第十一节综合防灾 (85)第十二节环境保护 (87)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89)第十四节建设用地控制 (90)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和远景发展设想 (93)第八章规划实施 (98)第九章附则 (100)附表目录附表 1城乡规划指标体系一览表 (101)附表 2规划城镇等级结构一览表(2035年) (102)附表 3规划城镇规模结构一览表(2035年) (102)附表 4市域中心村分布一览表 (102)附表 5市域城乡用地汇总表 (103)附表 6市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103)附表 7城市规划区用地汇总表 (105)附表 8城市规划区村庄建设引导表 (105)附表 9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 (106)附表 10中心城区用地平衡表 (107)附表 11中心城区居住片区一览表 (108)附表 12医疗机构规划一览表 (108)附表 13中心城区中小学校规划一览表 (109)附表 14中心城区养老院规划一览表 (109)附表 15中心城区公路客运站规划一览表 (110)附表 16中心城区高速出入口规划一览表 (110)附表 17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110)附表 18中心城区规划道路横断面一览表 (112)附表 19中心城区社会停车场规划一览表 (113)附表 20中心城区公交综合场站规划一览表 (113)附表 21中心城区市级公园规划一览表 (114)附表 22中心城区河道规划一览表 (114)附表 23近期棚改项目一览表 (115)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与编制目的为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等战略和规划,衔接郑济高铁、107国道改线等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区域重大工程,促进卫辉市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特编制《卫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和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4.23•【字号】新政办〔2018〕36号•【施行日期】2018.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护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和若干政策的通知新政办〔2018〕3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新乡市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新乡市支持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已经2018年4月4日市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4月23日新乡市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方案若干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17〕108号)、《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发〔2017〕21号)要求,为加快推进全市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健康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健康养老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融合发展、政策支持、主体培育、人才支撑,着力推动医养融合化发展,着力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着力推动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着力推动健康养老基地品质化发展,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将健康养老产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动力、新优势和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多方参与、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显著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服务优质、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健康养老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新乡奥体公园附近规划建业世和府处于东区与大东区的交汇处,既是东区的龙头核心也是大东区发展的桥头堡,其未来价值不可估量。
此外,建业世和府在市政规划层面上涵盖了奥体公园、体育会展中心、建业世和府住区。
除此之外,建业世和府还拥有周边五大核心配套,这也为它成为新型城市综合体提供了先天性的优越条件。
建业世和府北邻新乡城市政治商业主动脉、新乡的迎宾大道金穗大道,东可至京港澳高速,西可达老城商业区,西侧是东明大道,规划中一条商业大道,南邻向阳路,规划中的向阳路向东将可能延伸到达新的107国道,北将可至约700亩定国湖;从项目到四站合一的交通枢纽新乡东站约8*车程,优越便利的交通除为业主提供快捷的出行,同时,更带动了区域价值的提升。
体育会展中心占地约400亩,建筑立面美观,其造型灵感来源于黄河水的波澜纹理,弧线源自太行山脉,建成后的会展中心将形成山水交融的立面效果,非常漂亮。
项目东侧是规划中的奥体公园,占地约400亩,建成后将是新乡市*的体育运动公园。
北边的定国湖总面积约700亩,沿东环路向北开车约5*车程即可到达。
周边商业配套十分丰富,宝龙城市广场由金穗大道向西直行3个路口即可到达。
项目西南角是世纪华联生活广场,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
与世和府一路之隔的国际商务中心(在建),在未来几年内将会被建成为大型的商业中心。
东区的生活会像老城区一样繁华,却不会像老城区一样拥堵。
让业主享受到无处不在的便捷生活!项目周边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新乡五所大学,有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工学院四所高等学府围绕项目周边,文化氛围浓郁且周边人员相对纯粹,整体素质较高。
另还有新乡市一中、乔谢*、以及内部配备的建业小哈佛双语幼儿园,这是建业在新乡的第八所幼儿园,业主满意度相当高。
可谓是全程名校教育,高品质教学,让小业主赢在起跑线上!。
河南省的理想⾏政区域规划河南省⾯积16.7万平⽅千⽶,七普常驻⼈⼝9937万⼈,是个典型的农业⼤省和⼈⼝⼤省。
河南有17个地市,1个省辖市,共18个省管市,平均⼈⼝552万。
20个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共156个县级单位,平均⼈⼝63.7万。
1791个乡镇,660个街道办事处,共2451个乡级单位,平均⼈⼝4万。
鉴于河南⼈⼝太多,安阳(滑县保留)、鹤壁与濮阳并⼊河北,商丘中东部并⼊徐州,信阳并⼊湖北与安徽,这样河南剩余⾯积14.2万平⽅千⽶,7800万⼈⼝。
具体规划如下:长垣、滑县、封丘中北部与延津东部合并为长垣市,长垣市区设街道,滑县与封丘县城设镇,其余设乡,⾯积4000平⽅千⽶,⼈⼝270万。
以机械、医药、农业为主要产业。
新乡其余地区为新乡市(原阳南部划给郑州、获嘉与辉县西部划归焦作),新乡市区设街道,辉县、卫辉、延津、原阳设镇,其余设乡,⾯积4500平⽅千⽶,⼈⼝380万。
以⼯业和科教为主,以农业和旅游业为辅。
长垣与新乡济源与孟州、温县和沁阳合并为济源市,济源市区设街道,温县、孟州和沁阳设镇,其余设乡,⾯积3560平⽅千⽶,⼈⼝195万。
以⼯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
焦作其余地区为焦作市(武陟东南部划归郑州),焦作市区设街道、修武、博爱、武陟、获嘉设镇,其余为乡。
⾯积2500平⽅千⽶,⼈⼝240万。
⼯业、农业与旅游业为主要产业。
焦作与济源卢⽒和灵宝合并为灵宝市,灵宝市区设街道,卢⽒设镇,其余设乡。
⾯积7000平⽅千⽶,⼈⼝112万⼈。
以冶⾦、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
湖滨区、陕州区和洛宁县合并为陕州市,陕州市区设街道,洛宁设镇,其他设乡。
⾯积4200平⽅千⽶,⼈⼝102万,以农业、旅游业和⾷品为主要产业。
灵宝与陕州洛阳市区、新安、偃师、伊川、孟津、宜阳、渑池、义马等为洛阳市,洛阳市区设街道,新安、偃师、伊川、孟津、宜阳、渑池、义马设镇,其余为乡。
⾯积6000余平⽅千⽶,⼈⼝540万。
以⼯商业、科教和旅游业为主,河南副中⼼城市。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3月】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这里将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原城市群将来什么模样?6月12日省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中,中原城市群九大城市功能定位更加明确,通过整体规划,实现真正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突出中原城市群组团优势,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使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城市群中稳做“龙头”。
一、中部4大城市群比较从统计数字上看,2005年无论是城市群体规模,还是综合经济实力,中原城市群均居我国中部地区4大城市群之首。
生产总值2005年中原城市群实现生产总值5914.82亿元,分别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1.38倍、2.45倍、1.90倍。
地方财政2005年中原城市群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09亿元,分别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1.5倍、2.38倍、1.89倍。
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中原城市群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0.55亿元,分别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1.53倍、2.15倍和1.69倍。
地方财政增长速度2005年中原城市群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为32.2%,分别高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54.4、44.3和43.8个百分点。
唯一一个排名第二的是发展速度,略低于皖江城市带。
省发改委主任林景顺说:“2006年以来,中原城市群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季度,中原城市群9市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占到了全省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发展新概念新闻发布会称,《纲要》已由省政府正式印发,这标志着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纲要提出的“集合城市”、“共生城市”、“经济城市”等城市群发展新概念,引人注目。
新乡市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新乡市拥有11家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其中:2家国家级开发区),1家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规划面积4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设施,具备承接项目大规模入驻的良好条件。
一、国家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乡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省政府首批确定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之一,全区累计完成投资近83亿元,基础设施覆盖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形成了7纵12 横的主次干道网络,水、电、通迅等各种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实现了“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
培育壮大了国内闻名的华兰生物、新飞家电、科隆电器、娃哈哈果茶饮料、天丰钢结构、新能电动汽车等企业,已吸引800多家各类企业入驻。
新乡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家电、生物新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
二、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
近年来,主动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融入郑州航空港建设,同步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和城市功能建设,实现产城融合。
先后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省纺织品出口基地”等称号。
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全区入驻企业近400家,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纺织服装、高成长性服务业为主导的“ 2+1 ”产业体系。
配套功能日臻完善。
累计投资60亿元,建成城市道路130余公里,与国铁新荷铁路相连的8.3公里铁路专用线,总长近300公里的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绿化、亮化同步跟进,实现了“九通一平”和基础设施建成区全覆盖。
建成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园,与沪江网合作建成2个互联网创客空间,与6所驻新高校结成“1+6”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达到50家。
城市性质:
河南省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新乡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电子电器、生物制药、化纤纺织等优势产业为特色的制造业基地。
城市职能
1) 新乡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豫北地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中心城市;
3) 以电子电器等优势产业为特色的区域性制造业基地;
4) 以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为核心的区域性科技教育中心;
5) 以国家交通干线为基础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6)具有人文特色的旅游服务基地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110万人;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70万人。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16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用地分为四类:高强度建设地区、中高强度建设地区、中强度建设地区和低强度建设地
区。
高强度建设地区:容积率为2.7—5.0,建筑密度25%—45%,建筑高度不限。
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地段。
中高强度建设地区:容积率为1.7—2.7,建筑密度20%—35%,建筑高度小于100米。
主要分布在各组
中心。
中强度建设地区:容积率为0.8—1.7,建筑密度20%—35%,建筑高度小于60米。
主要分布在一般城市
建设地段、新乡科教园区等片区。
低强度建设地区:容积率0.3—0.8,建筑密度15%—20%,建筑高度小于24米。
主要为市政基础设施用
地、特殊用地、风景区等用地。
中心城区主要发展方向
依托金穗大道,跨越京广客运专线和京港澳高速公路向东发展。
中心城区各片区主要职能
1)
中心片区:是城市的核心功能聚集区,承担城市主要的商贸、居住和文化服务等功能。
2)
东部新区:是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市级行政中心、商业和文化娱乐中心以及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所在
区域。
该区域是城市的重点建设区域,随着城市的发展,东部新区将逐渐承接并完善提升主要的城市中心
功能,到规划期末,东部新区将与中心片区一起共同构成城市的核心功能区。
3)
卫北片区:规划保留该区域为主城区内主要的集中工业用地,通过推动国企现代化改造,促进产业结
构升级和产品档次提高,将卫北片区改造为具有新乡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4)
铁西片区:规划利用该片区靠近铁路货场,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园建设,在充分
利用现有交通优势的同时减少货运车辆对中心片区的干扰。
5)
南部新区:规划期内利用该区域的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等优势条件,使开发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
头,注重居住区和片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开发区提供完善的居住及公共服务配套。
6)
小店新城:是本次规划确定的主城区重点发展片区,该区域位于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规划期内承
接城市功能传递的重要节点。
新城定位为综合配套服务片区,接纳部分中心片区分离和新建的工业项目,
同时为工业园区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最终形成以工业、物流、商贸服务、居住配套为主的综合性城市拓展
区,逐步承担新乡城市的副中心功能。
7)
凤泉组团:规划确定该片区的主要任务是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原有企业的产业升级,原则上不再
扩大工业用地规模。
依托现状和资源特点,布置化纤纺织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
规划期内逐渐降低凤
泉片区对主城区的依赖,提高片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住用地环境品质,同时配合凤凰山森林公园的建
设补充都市旅游服务功能。
中心城空间发展战略
近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向东紧凑发展,围绕东部新区强化城市核心区建设,沿和平大道依托开发区向南
适度发展,深度整合城区北部与西部用地;中远期围绕新区中心跨越发展,采取“东移西联南扩北优”
的空间发展战略。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中心城区的空间增长边界控制为:北至共@产@主@义渠至南水北调干渠,南至新菏铁路,西至西环路,东
至小店镇东边界。
中心城区的空间形态
规划“一城一区,轴向生长,多心同轴”的城市空间增长形态。
即形成由主城区和凤泉片区构成,以东西向的平原路和金穗大道为主要功能拓展轴,沿功能拓展轴集中布置城市综合性公共服务功能,形成服务效能较高的带形城市服务走廊,促使城市用地首先沿服务走廊作轴向推进,然后向两侧拓展;带形城市服务走廊及周边作为城市核心区聚集城市功能中心。
主城区规划东西向建设路、宏力大道、平原路、金穗大道、向阳路、化工路、道清路、海河路、德源
路、外环路;南北向百泉大道、太行大道、西华大道、解放大道、和平大道、胜利大道、新飞大道、牧
野大道、新二街、新中大道、东明大道为城市主干路。
、
中心城空间发展战略
近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向东紧凑发展,围绕东部新区强化城市核心区建设,沿和平大道依托开发区向南
适度发展,深度整合城区北部与西部用地;中远期围绕新区中心跨越发展,采取“东移西联南扩北优”
的空间发展战略。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中心城区的空间增长边界控制为:北至共@产@主@义渠至南水北调干渠,南至新菏铁路,西至西环路,东
至小店镇东边界。
中心城区的空间形态
规划“一城一区,轴向生长,多心同轴”的城市空间增长形态。
即形成由主城区和凤泉片区构成,以东西向的平原路和金穗大道为主要功能拓展轴,沿功能拓展轴集中布置城市综合性公共服务功能,形成服务效能较高的带形城市服务走廊,促使城市用地首先沿服务走廊作轴向推进,然后向两侧拓展;带形城市服务走廊及周边作为城市核心区聚集城市功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