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_中学美术13册教案设计(初一)

苏教版_中学美术13册教案设计(初一)

美术教案

初一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全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过程

①音乐导入

从听觉引入,聆听自然中的声音以及优美的音乐,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不超过6个字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例如是陶醉的、沉迷的或胸怀宽广的等)。

②激情体验

出示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照片提示,把刚才对自然声音及优美音乐的体会、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来(在这里作画的手段学生可自行选择,如绘画、拼贴及制作都可以)。

画完后各组学生可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进行自我描述。

设问:你所创作的这幅画中景色是否曾经见过,如见过的话可向大家共享你真实的感受。

从中可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家和我们有着一致的感受,只是他们在描绘的时候更深入、更富有激情,他们用绘画语言进行表现。

③欣赏探讨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在欣赏中采用风景照片和风景油画进行比较,小组讨论照片与油画有着怎样的不同的感受。

④经典赏析

选择1-2幅作品进行重点赏析、评价,如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在这里重点突出的是平常的一条路,一排树给人自然、纯朴的感觉。在此并简要介绍荷兰风景画及部分画家,由此得出:自然之美,只有融入了作者、欣赏者的精神、情感,才是最美的风景。

《林间小道》(荷兰)霍贝玛(1638-1709)(油画)

霍贝玛是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的主要代表这段时期是荷兰风景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形成了完全独立的风景画。16世纪,风景画已取得了支配地位,但还并未摆脱人物而存在,风景仍然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至17世纪,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已完全消失,风景画终于发展成为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在沙丘、海滩、风车、牛群、平坦的土地、茂密的森林,这些典型的荷兰风光中,无处不流露出荷兰画派的画家们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

霍贝玛的风景画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尽显荷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林间小道》有如一泓青泉,清澈流畅,洋溢明朗乐观的情绪。阳光灿烂、村落参差、曲径通幽、人物已成了附属的点缀。尤其是小径两边疏落有致的树木的排列,给人以强烈的空间透视感,观者的视线很容易被引向小道的纵深处,有一种几欲走进的感觉。

《特尔夫特的街景》(荷兰)维米尔(1632-1675)(油画)

17世纪荷兰绘画大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维米尔就是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又常常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特尔夫特的街景》是他为数不多的风景画之一,展现了故乡美丽而宁静的自然风光,整个画面沐浴在暖暖的柠檬黄的色调中,显得温馨而恬静他擅于将普通劳动妇女的日常劳动诗意化、抒情化,不以情节取胜,而以这种抒情情调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描绘舒适、安闲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常以清新、明亮的色彩赋予画面安适、静谧的气氛,喜用蓝色与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

⑤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生活环境中最平常的风景、自然之美。

三、教后感

1.可讲解一些书外的内容,穿插画家的生平及代表作。用对比的方法贯穿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

2.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多鼓励、多赞扬,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第2课身边的物品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

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

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3.教学难点

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

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2.体验阶段

⑴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

⑵结合范图分析归纳: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也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关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⑶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实践探索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的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互相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第二课时

1.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3.实践阶段: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4.师生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5.小结

三、教后感:

学生,是指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写生表现的三大要素是:形体、色彩、空间。

静物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静物写生时,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物体作为训练对象。一般说来,形状单纯、表面平整、色彩单一、近似几何体的物体较为简单,例如茶杯、纸盒、鸡蛋之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添加比较复杂的物体,例如玻璃器皿、竹编器、毛皮等,还可以将石膏几何体与静物布置在一起,使两者产生强烈对比,以增强画者对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感受。

第3课情感的记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第二课《身边的物品》之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第二块面,该课的主旨是在铅笔素描的基础上,学生可自主选择工具材料、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自主选择喜欢的表现方法,淡淡地记录物体的色彩,并能给予作品某种感情色彩。

1.教学目标

懂得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关系对表现人的情绪、情感中所起的作用。

能尝试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绘画工具,来表达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用于创新的品质。

2.教学重点

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学习色彩在素描作品上的表现方法

3.教学难点

在实物面前如何运用主观色彩,恰当地搭配以传达个人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等代表作以及多幅以淡彩手法表现的绘画作品;收集若干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音乐片断;准备一张表现“书桌一角”的铅笔素描稿;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等。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自己喜欢的色彩静物作品数张;毛笔、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彩色铅笔等。

1.引导阶段:

(1)请学生就自己平时的感受,谈一谈自己在情绪处理方面的经验。

(2)播放音乐片断,请学生通过欣赏讨论音乐家是用怎样的乐曲打动人的情感的;展示优秀绘画作品,请学生讨论分析:绘画是借助哪些表现语言来反映画家情感的。

(3)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说明、分析画面色彩组成,介绍色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4)试分析绘画中的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的不同,色彩对于表现情感的作用。

2.体验阶段:

(1)欣赏多张不同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的淡彩绘画作品,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的效果,讨论作品的风格特点。

(2)在准备好的铅笔素描稿上,用色彩颜料进行演示,了解淡彩的表现过程与方法。

(3)请学生根据自带的色彩静物作品,选择喜欢的工具,尝试用淡彩画的表现步骤和方法来进行色彩改变或临摹。

3.实践活动

以“我的书桌”、“熟悉的角落”为内容,用素描淡彩的方法来完成一幅静物写生练习。

4.师生评价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讨论;学生能否按自己的愿望去改画作品。

总结归纳: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根据自己在练习过程中遇见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

5.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多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工具的色彩静物作品;收集尽可能多的色彩表现工具。

让学生准备好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等,按组带好若干支塑料花或真花及放置的容器。

1.引导阶段:

请学生就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谈谈自己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请学生再根据自己平时表现色彩的感受,谈谈自己喜欢的色彩表现工具。

2.体验阶段:

(1)展示欣赏多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工具色色彩绘画作品。

(2)请学生将自带的花和容器摆放于课桌上,以4-6人为一组,讨论花卉的组合搭配。

(3)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直接用主观色彩表现静物。

3.归纳阶段:

(1)用色彩表现对象时,最主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第一感受画出来,而不是纯粹地模仿实物。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适当对颜色、形状作夸张、变形。色彩表现时,恰当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如水粉、水彩使用时,要注意颜色的调配及与水的比例;彩色铅笔使用时,要注意用笔的轻重、浓淡等。

(2)展示的色彩绘画作品,表现形式和表现工具要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从中获得自己喜欢的表现工具和形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作欲望。花和容器的摆放主要根据学生讨论商量的意见,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和喜欢的内容表现。

4.实践活动:

选择你喜欢的色彩绘画工具,大胆地尝试色彩表达。

5.习作点评:

学生互评习作,以鼓励为主。

6.小结

三、教后感:

还可让学生带这绘画工具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寻找自己喜欢的花草进行写生,并将其色彩个性化,用文字记录观察和表现的过程。

1.收集的音乐片断代表性要强,能较直观地激发学生参与判断的兴趣。

2.淡彩作品可通过上网搜寻查找,内容可以是风景、静物、卡通人物或动物。

3.学生在收集色彩静物作品时,不宜选择太复杂的、容易挫伤和降低学生在临摹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品。或者进行色彩静物作品的收集,按照每班2-4人一张,从网上收集若干张,打印称彩色统一尺寸,并封塑保存。

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

一、教材分析

纸版画《又画又做又印》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学习内容集手工与绘画为一体、画、刻、剪、撕、贴、印等技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

习惯。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感悟纸版画材料的质感和艺术美,体验造型的乐趣。

②技能目标:运用多种材料制作纸版画,学会制作方法,提高造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耐心细致的学习品质。

③情感目标:欣赏优秀范例,启发创作思维。在评论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及语言表达力,培养互相尊重、互相接纳的学习品质。

2、教学重点

常规的制作方法。

3教学难点

纸版画黑白灰层次的表现。

线条、形状、空间、肌理等造型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1、课前准备

教具:范画、各种纸材、剪刀、棉线、双面胶、油墨或水粉、滚筒。学具:树叶、卡纸、剪刀、双面胶,鸭嘴笔、水粉、文具盒。

2、教学策略

分组学习,加强合作,提高教率。

3、教学程序

●分组

(1)课前把班级学生分为3~4人一个小组,分头准备制作工具,收集各种树叶。

(2)友情提醒:不要随意摘采公共场所的花木,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在野外找寻各种材料。

●导入

(1)教师出示一幅剪纸作品。

问题:这叫什么艺术?学生争相发言:民间艺术剪纸。

(2)教师接着拿出水粉颜料在剪纸上涂色,学生则露出不解的神情,有的发出惊讶的声音:老师在干什么?

(3)涂好色后,拿出纸拓印。揭开画面展示给学生看,新的效果产生了。引入纸版画的教学。

●导思

(1)根据刚才的制作想一想纸版画要用哪些材料?

(2)请你推测一下制作步骤?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纸版画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4)纸版画:以纸材为主要的媒介,运用画、剪、刻、贴、印等技法,创造出具有黑白灰韵味的画面效果。具有一版多印、操作简便、安全等特点,便于课堂学习。

步骤:先构思画稿,再剪贴形象,最后上色拓印。

a重新观察刚才老师用剪纸变来的纸版画,你能找出其中的不足吗?

学生大胆发言:画面单调、层次不丰富(培养质疑的学习品质)。

b、你能用什么办法让画面变得更丰富?

可以剪贴细节,让其凸凹感强些,可以粘贴树叶等实物(有的学生头脑灵活马上能联系到课前准备的材料)。

c、你认为做一幅成功的纸版画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可以结合欣赏课本范例谈一谈)?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点、线、面结台;夸张、变形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并富有创意。

●导练

(1)印制树叶。

把收集来的树叶涂上水粉颜料,再拓印下来,看谁的树叶最美、最特别。简便易行的操作能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2)变化组合(课后拓展)。

把大小各异的花、叶组合成各种造型再拓印。教师可以出示几种造型提示学生:金鱼、瓢虫、舞蹈动作等。

●作业

请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小组特点的题目开始制作。

表现静物的题目:《漂亮的花瓶》、《餐桌》、《我的自行车》等。表现景物的题目:《美丽的校园》、《春天来了》、《家乡的变化》

等。

(1)画稿尽量简练和概括,注意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要素。

a、花瓶等静物上要加上点、线的装饰。

b、线条要有疏密的变化。

c、注意画面黑白灰层次分明,节奏明快。

(2)制版。

a、分层剪贴、撕贴、镂刻均可;根据画面表现的内容,纸、布,树叶、线可综合使用,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

b、让学生学会先剪大形,再剪小形,复杂形分开剪制的方法。

c、可以做出特殊肌理:揉皱的纸印出石头效果,布纹印出粗糙的墙面或屋顶。

(3)上色。

a、要均匀,油印要使用滚筒。

b、水粉可以用鸭嘴笔上色,色要浓厚些,少掺水。

(4)印制。

小技巧:在上色前先把纸均匀打湿,待纸没有明水、处于半平半湿时即可印制,这样印制出的画面着色均匀、效果较好。特别要注意把纸的一端固定,当第一遍印制局部效果不佳时还可再上一次色(墨),直至印制满意为止。用文具盒平整的底部磨压简便易行效果很好。

●互评

互相欣赏作业,感受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题材、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说一说从别的小组的制作中你学到了什么?

●拓展

把你参与制作的纸版画复制几张送给你的爸爸、妈妈,井写上你对他(她)想说的话。

4、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a、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b、采取富有情趣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c、合理分组,发挥有效的评价机制。

5、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a、小组分工不细致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委派小组长,负责本组事务分工。

b、画面太繁琐、杂乱,提醒学生用概括的直线条画稿•画面过于简单,缺乏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真情实感。

c、颜色干湿和印纸水分的控制掌握不好。多印制几次,通常前两次印制都会有不足。

6、学习评价建议

学生的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增进了友谊,展现了个性;我基本掌握了纸版画的印制方法;这节课我学得很轻松,我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下次会努力改进。

大家的评价

画面中的点、线、面分布是否合理;小组成员能否团结合作、各尽其职;作品是否新颖独特;能否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制版,并体现出天然的美感,是否有成功的体验;是否珍视他人的意见。

评价方式

方式多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教师也要向学生征求台理的建议,以便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师教学随笔

纸版画是手工和绘画的综合体,它材料简单,便于学生准备;制作省力,便于学生操作,还可以利用树叶、线团、布等实物进行拓印,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又画又做又印,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增长了知识,发展了艺术感知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吹塑纸版画。

第5课当一回蔡伦

一、教材分析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不但改变了“简重而帛贵”的现状,而且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本课让学生“当一回蔡伦”,是通过了解造纸技术,使学生感悟到一张薄薄的纸所凝聚的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它所体现的深远的历史价值。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

②通过实践与体验,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他们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杰出贡献。

③通过创造性造纸和装订图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2、学习内容:了解造纸技术。学会自制纸张,并用自己制作的纸张装订成书。

3、教学重点:纸张制作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4、教学难点

A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所蕴涵的历史价值。

B设计制造出富有创意的纸张。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不同品种的纸张若干(具有艺术效果的更佳),有关甲骨文、竹简、帛书的资料(实物、图片或课件)、纸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制作纸张的工具和材料(榨汁机、装水容器、木版、网、旧报纸、布、卷筒纸巾或特别松软的废旧纸,绢框两个,一个有网,一个没网)。

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室内陈列不同品种的纸张若干。

2、教学思路

A、参观体验:

组织学生观看各种不同品种的纸张,通过观察、触摸,体验、感悟不同纸张的纹理、质地、艺术特色等。

B、讨论揣摩:

(1)学生2~4人一组讨论并说出不同纸张的功用,选取1~2种说出它们的艺术特色。

(2)设想一下纸张制造的方法与过程,小组间互相交流,使学生的设想更为合理与完整。

C、要点认知: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阅读课本,让学生了解纸张制造的一般方法。比较一下,自己设想的纸张制造方法与过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D、实践操作:

(1)学生2~4人一组进行造纸工具和材料的整理与制作。

(2)学生进行纸张制作,小组讨论如何制造出不同质地、不同艺术效果的纸张。

(3)指导学生为自己制造的纸张确定一个名称,并将这些纸张装订成书。

(4)小组间交流完成的作品,并互相介绍自己的创意,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E、思考辩论: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其他资料,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竹简、帛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思考辩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人类历史上的价值,以及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从书写材料的轻重、书写的难易、方便程度等角度思考)。

F、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对传统的造纸方法进行改进,方便又快捷地制作出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纸张。

(2)引导学生请教老师或造纸厂工作人员、共同讨论造纸方法改进后的合理性,写出修改方案。

(3)用300字左右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对蔡伦造纸术的认识和看法。

G、议总结:

评议学生作业的得失,总结学生作业态度,评选优秀作品。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认知、体验与实践来了解传统造纸技术,感悟造纸技术在人类历史上的价值,以及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并通过拓展延伸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教学设计还将美术与历史、物理、语言表达综合在一起,有助干学生整体地认识事物。

四、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A必须按正确的程序进行实践操作,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防止污水溅出。

B操纵榨汁机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切勿在通电过程中将手或其他硬物放入榨汁机中。

五、学习评价建议

(1)自我评价

我掌握了纸张制作的一般方法了吗?

我能设法制造出不同质地、厚薄的纸张吗?

我制造的纸张是否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我明白了蔡伦造纸技术在人类历史上的价值,以及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了吗?

我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本课的学习?

我写的文章能否准确体现我要表达的意思?

(2)集体评价

进行作品展览,师生共同评选出:

A、最成功的作品(主要从制作效果方面评价)。

B、最富有艺术性的作品。

C、最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3)相关研究课题

A艺术纸张的审美价值。

B同历电知识有关的美术课题,与历史等其他学科相综合的途径及方法。

第6课多变的颜色

一、教材分析

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体、视觉和心理的综合现象。真正揭开光色之谜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本课应在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通过观察与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并合理利用力所能及的各种材料进行色彩构成的练习,体悟设计意识,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

1、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相关材料及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自主探讨,积极合作,运用色彩与堞材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在了解彩色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色彩构成练习。难点是利用媒材进行设

计和表达。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1)教具:色彩基础知识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器材。

(2)学具:课前收集相关媒材,准备绘制工具及水粉颜料。

2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赏析。组织学生丰动探讨多变的顾色,激发学生设计、绘制、展示的热情。第一课时探讨、学习。第二课时设计、绘制、展示。

(1)导入。

①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视觉印象。

A、花卉、蔬果的色彩;

B、自然界季节变化中的色彩;

C、建筑物的色彩

D、服装的色彩;

E、工业产品的色彩。

②结合所观看的图像,感受绚丽多变的色彩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

(2)组织讨论。

师生共同参与,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①选择一组图像中的色彩,组织学生讨论。

②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波及我们的心灵。

③促进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感想。

(3)利用多媒体课件传授色彩基础知识。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揭开光色之迷。了解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的光谱和牛顿色坏。

②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彩是以光色为主体而客观存在的。

③三原色。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三原色为红、黄、蓝。

④色相、纯度、明度。

(4)通过观察和调色练习感知

色彩的特性。

①运用课件,演示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及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

②学生作色彩明度或色相渐变练习。

(5)选择课前收集的媒材进行色彩练习。

①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

②以自由组合的形式,讨论制定涂色方案,重新设计所收集媒材的色彩。

③通过绘制展示自己的创意和个性。

(6)展示点评。

①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叙述。

②教师以赞许的语言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1)教具:形式多样的色彩构成作品及图像资料,多媒体器材。

(2)学具:收集自然界中不同色彩的物品如小石块、树叶等,绘制的工具和材料。

2、教学过程

(1)导入。

①交流第一课的心得和体会。

②欣赏同学们各自收集的不同色彩的物品。

③自然中的色彩丰富而微妙,说说自己的感受。

(2)模仿自然的色彩。

①你准备的材料如何,是否能与同学合作使用。

②分析所收集物品的色彩,用什么颜色可以调配。

③分别将收集的石块、树叶等物品的色彩临摹下来,平涂在15厘米×15厘米的铅画纸上。

④调色过程中遇到困难,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集体合作完成拼贴作品。

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制定拼贴方案。

②按同学们制定的方案将色块拼贴在墙面或预先准备的板面上。

③组织同学畅谈对这些色彩作品的感受。

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

一、教材分析

本课物品上的花廊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学习工艺美术设计的基础,它侧重于设计,但其

中也渗透着“造型表现”的成分。图案有依物造型和依情造型两种途径,依情造型是指依照人的主观想象、联想而创造出的图案,如中国传统图案龙、凤。依物造型是指先写生,然后经加工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图案。图案不是自然原型的再现,而是要经过提炼和概括,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1教学目标

①体验与发现:感悟春天的美,领略自然中的美的形状与色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②实践与创造:根据收集来的各种材料,通过手绘或其他方法,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图案和一件二方连续纹样图案。

③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视觉感受;对同学设计的图案进行合理的评价,能从老师和同学的合理评价中得到启发,逐步使自己的艺术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教学重点

(1)设计并手绘一件单独纹样图案。(第L课时)

(2)运用手绘或实物拓印、刻印,折叠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方连续纹样图案。(第2课时)

(3)用水粉在废旧纸盒上绘制四方连续纹样,也可以剪贴装饰纸盒。(第3课时)

3教学难点

(1)加强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应用性,激活创造欲望。(第L课时)

(2)形式美的运用。(第2课时)

(3)盒子内壁本身的色彩有的深、有的浅,有冷暖倾向性,如何把它与图案色彩有机配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美感。实现图案造型与盒子造型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具:歌曲《春天在哪里》,单独纹样图案的范例。

学具:收集各种各样、色彩各异的花朵、树叶,水粉笔、水粉、调色盒、清水杯。

2、教学思路 (1)创设春天的情境。

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学生:上台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春天的美姿。

(2)讨论交流。

A寻找花朵、树叶形状和色彩美的规律:对称、节奏、韵律等。

B运用触觉、视觉、嗅觉来体悟美:树叶轻柔光滑的质感、花的香、色彩的鲜艳。

(3)教师点拨知识点。

A、一朵花与一排花在图案构成上的联系、区别:单独与连续。

B、实物与图案的联系、区别:写生与变化。

(4)设计图案。

制作一幅单独纹样图案,要有创意:可添加上点、线装饰,也可概括减化。

(5)展示、评议作业。

把花朵和树叶与你设计的图

案放在一起,比较谁更美。

(6)课后拓展。

为你设计的图案配上一首春天的诗。

第2课时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课前收集图案应用的例子,课上共同分享,探讨=方连续纹样图案的制作技巧。

1课前准备

教具:收集生活中图案应用的实例图片,如古代瓦当、画像石、画像砖等精美图案,瓷器上的装饰图案,服饰上的图案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它们做成幻灯片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各种树的叶片,水粉工具。

2、教学思路

(1)欣赏感悟。

教师:出示幻灯片:古代瓦当、画像石、画像砖、瓷器上的纹样,服饰上的图案等。

学生:激发美化生活的欲望,培养对民族工艺热爱的情感。

(2)讨论制作方法。

手指印、刻印、实物拓印、实物粘贴、彩纸剪贴、手绘等。

你选择哪一种?你还有什么新方法?你最想用它来美化什么物品?

(3)作业设计、方法指导。

A、手指印成一朵花的单元,然后重复单元,

B、刻印的外形要概括;

C、实物拓印调色要干•

D、手绘要先起草划分单元,力求准确,

E、用剪彩纸时要注意安全;

F、实物粘贴要牢固。

(4)升华设计。

根据拓印的树叶图案进行艺术再加工,如长形树叶拓印的图案可加工成鱼形,圆形树叶拓印的图案可加工成人脸,在拓印的基础上手绘,实现第二次创新。

(5)展示成果,相互评述。

(6)拓展。

为自己的鞋子或裤子设计一件图案,可手绘也可用线绣。

第3课时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2教学过程

●欣赏、观察与发现。

1、教师出示装饰好的瓶子范例(在纸上画好图案后,卷成圆柱形,放入瓶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问学生:你们觉得装饰过后的瓶子美吗?想不想看看它原来的样子呢?教师把瓶内的装饰纸抽出,瓶子顿时失去光彩。

2谈一谈你的两次观感。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没有装饰的废旧瓶子就像人老了一样,风采不在,但是经过化妆和美容后又焕然一新;有的说,瓶子里面的东西用完了,它的使命也应终结了,经过图案装饰等于叉赋予了第二次生命;有的说,工艺设计师是瓶子的第一个妈妈,而现在我们要当它的第二个蚂妈。

3、通过交流发言将学生引入设计师的角色。

●思维点拨。

1、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各式瓶子展示给大家,并作个性介绍。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给它穿上新衣?

3交流思想,学生发言。

●技艺讲解示范(重点难点的突破)。

1、先根据瓶子的形状来剪裁纸的大小。

2、起草构思:在纸上描绘什么样的图案。提示:可以是在瓶子的颈部横带

状的二方连续,也可以是布满内壁的四方连续,根据瓶子特点来设计。

3、均匀上色。

4、待色彩干后,置于瓶子内壁。

●作业要求。

为你的瓶子穿上一件富有个性的新衣。

友情提醒:

L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2瘦长形的瓶子可穿上横带状装饰的花衣。胖圆形的瓶子可穿上竖条状装

饰的花衣。

3你可把海底世界搬到瓶子的家。

●展览评述。

1、多方面评价学生的作业,重视过程的参与,重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课后拓展:写一篇设计小感悟。

第8课生活中的图表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统计表和示意图的结合。

人类在没有语言、文字之前就会结绳记事,从原始图表到文字语言再到现代图表,图表和文字共同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明。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生活中处处可见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图表,大到地图、路标、站牌,小到公式、钟表,图表已成为现代社会几与人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视觉语言形式,与文字语言相比,图表更形象、更直观、更具体,同时也更富有世界性意义。图表设计要具备准确性、可读性和艺术性三个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深人生活,在收集统计数据、观察记录事物变化的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②实践与创造: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设计课程表、日历、钟表等,表现独特的创意。

③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

2教学重点

图表设计方法。

3教学难点

图表数据统计、创意制作。

二、教学过程

观察、记录事物的变化,制作图表。

1、课前准备

初中美术课教案优秀3篇

初中美术课教案优秀3篇 初中美术教案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造型表现"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人物肖像速写,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线造型,抓住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形象而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特征。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能在写生练习注入一定的理性思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为下一课全身动态速写作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人物肖像画只有感性的思维,缺乏理性的观察力及表现力。新课标要求美术课中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所以,在人物结构比例关系的讲解的环节中,我删除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选取最重要的部分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人物五官的基本特征。 ②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及绘画步骤。 2、情感目标 通过徒手肖像画的练习,培养学生理性的观察力及造型表现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五官的特征,掌握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对人物肖像进行写生。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旁边新开了家超市(欧尚),开业那天你去了吗?人多吗? (学生)去了,人特别的多。 (教师)开业那天很多人都去了,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女儿也去了,由于人特别的多,就出现了一点意外?这时,该怎么办? (学生)她们走丢了。到服务台广播女儿的长相以寻求大家帮助。 (教师)由于这位母亲当时很着急,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于是,工作人员出示了几张画像: 你能帮这位母亲认出她的女儿吗? (学生)不能,我们不知道女儿的长相。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人群中找到一个人,首先要知道她的长相,也就是她的特征(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说明:以身边熟悉的超市开业,让学生处理常见的突发事件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 1、理论新授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女儿的特征:椭圆型的脸,大眼睛,双眼皮,塌鼻子,小嘴巴,有刘海,扎了两个马尾辫。找一找,这几张画像中有没有走失的孩子:(具体分析画像,教学生认识人脸部的几种特征) (说明:紧紧围绕"寻找走失的孩子"这条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掌握脸部五官的几种特征。)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

欣赏*评述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绘画理念,让学生意识到绘画风格的多样性。 2、在欣赏画家作品的同时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 3、在小组研讨型学习模式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学生对不同绘画风格的理解,特别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相关作品幻灯片; 学生——美术课本,一支钢笔或圆珠笔 教学方法:讨论、释疑 教学过程: 一、自习发现,提出疑惑 让学生自习课本,看课本范作提出疑惑。 二、小组合作,研究释疑 通过几幅作品的分析、研讨,认识新的绘画风格。 具体作品: 《水果静物》油画(法国)塞尚 《日出·印象》、《睡莲》组画 -----(法国)莫奈 《向日葵》(荷兰)凡高 三、观念更新,联想表达 以新的观点重新认识画家作品,并通过欣赏作品作出相应联想与表达。

美术知识 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1874年3月25日,.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画家介绍: 莫奈:法国画家。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1926年12月5日卒于吉维尼。早年受业于革新画家.布丹门下,1859年来到巴黎和许多艺术 家结识。其后服兵役到阿尔及利亚。1862年进入C.格莱尔画室,因 对学院派教学法不满,很快离开,并和一群画家到枫丹白露森林中 的巴比松对景写生,同时积极参加印象主义社团的活动,成为印象 主义的中心人物。早期作品《日出·印象》等,重在对外光的探索,追求光和色的独立美。和其他印象主义画家一样,莫奈倾慕于东方 绘画语言。代表作《睡莲》不仅对光色的处理达到高峰,而且技巧 纯熟,笔法纵横不羁,油彩涂抹厚薄自由,构图奔放,含有浓郁的 诗意和音乐感,是油画中大写意之杰作。他逝世之后,法国政府根 据其生前愿望决定在伊勒里宫的橘园大厅永久陈列他的作品。

苏教版_中学美术13册教案(初一)

苏教版中学美术13册教案(初一) 一、教材简介 苏教版中学美术13册是一套适用于中学一至三年级的美术教材。本教材一共由13册组成,分别是初一上下册、初二上下册、初三上下册和选修一至三册。 本篇教案主要介绍初一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教学,学生能够: •了解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 •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艺术的基础知识; •学会基本的绘画和手工技巧; •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人物和静物。 2.能力目标 通过本教学,学生能够: •能够用线条、色彩和构图表达想法和情感; •能够进行手工艺术创作; •能够观察和描述自然、人物和静物。 3.情感目标 通过本教学,培养学生的: •热爱美术艺术的情感; •重视、尊重、欣赏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熟悉绘画和手工艺术的基础知识; •学会用线条、色彩和构图表达想法和情感; •进行手工艺术创作。

2.教学难点 •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艺术表达。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1.教学内容 (1)初一上册 •第一课:艺术与创意 •第二课:线条的表现力 •第三课:素描的基本技法 •第四课:用水彩颜料绘画 •第五课:色彩的运用 •第六课:静物的构图与绘画 •第七课:肖像的构图与绘画 •第八课:大自然的构图与绘画 (2)初一下册 •第九课:手工艺术的基本知识 •第十课:布艺的基本工艺 •第十一课:编织的基本工艺 •第十二课:造型艺术与手工艺术的结合 •第十三课:将艺术运用于生活中 2.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基础知识和技能; •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艺术创作; •观察和分析名画、模型和真实的自然、人物、静物等; •课堂示范; •提供丰富的教材资料和实践机会; •分享、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价旨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本套教材提供丰富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包括:

七年级初一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初一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教学设计 一、单元目标 (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对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美术欣赏教学主题,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的同时,贯穿审美教育的主线,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美感特征的同时,简要穿插介绍作品常识。学习活动可多样化,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直观生动,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课前应对教材作认真学习理解,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设计和准备,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本单元教学,可用二课时完成。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 难点: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五、课前准备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 学生思考讨论: 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 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 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 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1页,可作适当增补)。 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也可将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作讲稿)。 2、学生讨论。 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 (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波提切利布上画 1432年 175X283cm藏于乌菲齐美术馆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画家。 1447年,画家出生在一个皮革工匠之家。少年时的他非常顽皮,不思学业,父亲只得把他送到一间金银作坊里学艺。不久,他喜欢上了绘画,菲利普·利比收他为徒。他的绘画天赋很快引起银行家科西莫·美第奇的注意,不久便成为美第奇家族最宠爱的画师。在美第奇家族,他广交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从而开阔了眼界,并为他的艺术打下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华美多采的贵族印记。 1477年,波提切利以诗人波利蒂安歌颂爱神维纳斯的长诗为主题,为罗伦左新购置的别墅绘制了著名的《春》。1485年,他又创作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巨作,《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同时还接受教会的定单,为教堂作壁画;也曾为《神曲》作了一套出色的钢笔画插画。 1492年,罗伦左去世,美第奇家族被放逐,社会政治形势多变。贵族复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波提切利的心被震动了,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在《诽谤》这幅画中,表达了他的愤怒和抗议。波提切利以他那富有诗意的、充满优美曲线的、别具一格的和不可思议的天才作品,成为那个时期佛罗伦萨最伟大的艺术家。然而,由于他挥霍无度,晚年穷困潦倒,靠救济度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问世事,孤苦伶仃。1510年5月,波提切利死于贫困和寂寞之中,葬于佛罗伦萨“全体圣徒”教堂的墓地里。 大家都知道,维纳斯即古代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德,是爱与美的女神。据希腊神话描述,维纳斯是克洛诺斯把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的肢体投入海中时从海中的泡沫中诞生的。15世纪后半叶,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即表现了这个爱与美的女神诞生时的情景:少女维纳斯刚刚越出水面,赤裸着身子踩在一只荷叶般的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弹性和悦目的胴体;风神齐菲尔

初中美术教案(十五篇)

初中美术教案(十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教案1 课目: 第3课缤纷家用电器 年级: 8年级上册 执教: 刘晓军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利用: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活动: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动。 主要调查内容: a.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b.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差异。 多种家电实物。 大家一起分析调查的信息。 2.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 投影仪配合展示。 优化原有设计的举例 3.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再设计。 (教师先自身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建设性地明确提出一些改善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学举例。)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4.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并画出创意稿。 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 产品的改善必须明确改善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 6.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特点。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七课教案《重复的魔力》苏教版

七年级苏教版下册美术第七课教案《重复的魔力》 教学目标: 1、寻找生活中重复现象,感受重复的形产生的秩序感和节奏感。 2、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去表现重复,并能设计绘制重复图案。 3、欣赏重复的形产生的美,能对生活中的实物、作品及同学间的作业进行评价。 学情分析:这是一节图案设计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重复的形的现象,感受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初步了解平面构成知识,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并能用多种方式表现。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的形的特征及规律。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重复的形,能巧妙设计新颖的图案,并能在日常生活、设计中灵活运用重复的形。 教学准备:范图、实物、重复的小纸片、演示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来听一段音乐,说说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播放一段重复的音乐旋律) 2、生谈感受,体验韵律美和节奏感。 3、再来看一组数学中循环的数字、动物的脚印、挂钟的钟摆、自然界中的蜂巢。 4、出示课题:重复的形 二、展开: 1、寻找重复:生活中、自然中重复现象随处可见,大家回忆一下,找一找。 2、交流:衣服、鞋帽、手套、枕巾上、地板上、古建筑上的图案、纹样重复排列。 3、制造重复: 拍出重复的节拍、印出重复的手印、身材接近的同学用身体做相同的姿势等。 4、表现重复,欣赏评价(可以拼摆出几种不同的重复图案): 事先准备好的重复的小纸片或相同的小物品拼摆出不同形式的重复的形。 5、欣赏重复: (1)欣赏出示的由易至难的范图,相互讨论,寻找重复的规律。 (2)思考设计的特点:可以是重复米字格、九宫格,也可以设计一个基本形,简单排列或变换方向、组合排列。 6、学习绘制技巧: (1)基本形包括哪些呢?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心形、花朵、菱形等形状。 (2)绘制时可借助工具,如直尺、圆规等,也可以用拷贝纸描画拷贝。 (3)用色最好用对比色或黑白色,效果较为强烈。 三、设计练习: 1、在刚才拼摆的基础上,绘制由一种基本形演变组合成的两到三种不同效果的图案(可以绘制,也可以剪贴)。 2、学生作业练习,教师提示:设计的图案要简洁大方,基本形不宜太过复杂。 3、作业欣赏与讲评。 四、课后拓展: 可以在瓶子上、包装纸上或为自己的毛衣设计重复图案。 用心爱心专心 1

七年级苏教版下册美术教案

七年级苏教版下册美术教案 单元欣赏评述 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知识通过欣赏,使学生对19世纪末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新印象、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能力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赏析作品 情感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 重点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②通过对后印象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 难点①如何理解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性",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质,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①精选三段音乐:a.自然界的风、雨、雷、流水、蛙鸣等天籁之音;b.(初中音乐课)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选段;c.雅尼音乐选段。②制作抽象三维动画一段。 学生准备:一些优美的风景画、静物画图片(可能大多数为实物照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指导 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画面 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 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赏析作品一、导入:学生聆听音乐,试用简洁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诸如缥缈的、激情的、空灵的、令人沉醉的等。从雅尼音乐独特的现代风格引出19世纪末的绘画。 ②学生思考: a.你能读懂这些作品吗? b.画家为何要这样来画风景和静物呢? c.这些作品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深入讨论各幅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作者生平、性格特征等;并推选代表将讨论结果公布交流。 ④再提问: a.你能接受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b.你喜欢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为什么? c.在照相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绘画是否还有存在、发展的空间? ⑥,让学生分析二者在技法上、情感表达上的不同艺术效果。 ⑦让学生就自己所准备的静物画、风景画照片,试创作现代派风格的作品一幅(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

七上美术书电子版苏教版

七上美术书电子版苏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补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全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深的主婴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4、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5、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三、教学过程 ①音乐导入 从听觉引入,聆听白然中的声音以及优美的音乐,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不

超过6个字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例如是陶醉的、沉迷的或胸怀宽广的等)。 ②激情体验 出示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照片提示,把刚才对自然声音及优美音乐的体会、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来(在这里作画的手段学生可自行选择,如绘画、拼贴及制作都可以)。画完后各组学生可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进行白我描述。设问:你所创作的这幅画中景色是否曾经见过,如见过的话可向大家共享你真实的感受。从中可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家和我们有着一致的感受,只是他们在描绘的时候更深入、更富有激情,他们用绘画语言进行表现。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在欧赏中采用风景照片和风景油画进行比较,小组讨论照片与油画有着怎样的不同的感受。 选择1-2辐作品进行重点赏析、评价,如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在这里重点突出的是平常的一条路,一排树给人自然、纯朴的感觉。在此并简要介绍荷兰风景画及部分画家,由此得出:自然之美,只有融入了作者、欧赏者的精神、情感,才是最美的风景。 《林间小道)(荷兰)霍贝玛(1638-1709)(油画)霍贝玛是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的主要代表这段时期是荷兰风景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形成了完全独立的风景画。16世纪,风景画已取得了支配地位,但还并未摆脱人物而存在,风景仍然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至17世纪,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已完全消失,风景画终于发展成为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在沙丘、海滩、风车、牛群、平坦的土地、茂密的森林,这些典型的荷兰风光中,无处不流露出荷兰画派的画家们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 霍贝玛的风景画具有白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尽

苏教版美术教案全

苏教版美术教案全 【教案标题】苏教版美术教案全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教版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2. 掌握苏教版美术教材中各阶段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3. 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提升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1. 苏教版美术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 2. 学生的美术作品集和素描工具。 3. 教学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4. 美术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教学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苏教版美术教材的封面和目录,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根据苏教版美术教材的不同阶段,依次介绍每个阶段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 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展示每个阶段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 3. 引导学生对每个阶段的教材进行思考和分析,了解其特点和重点。 三、教学活动设计(20分钟)

1.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 2. 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步骤,并确定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3.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四、实践操作(30分钟) 1. 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与美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3.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高技能。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3.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苏教版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的 核心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 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8课 装点生活4-苏少版

《装点生活》教学设计(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八课,是《花的变化》、《图案之美》这两课的综合运用,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装饰图案,是学习图案设计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存在装饰图案,在我们使用的物品上、居住的环境中处处可见,它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装点生活”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本课通过大量视频,带领我们发现装饰图案在生活器物上与外观装饰上,建筑上与环境美化中的巧妙运用。这些发现能够提高我们关注生活的兴趣,丰富我们设计应用的知识,增强我们美化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此年龄段学生独立的特点较小学明显突出,好奇心、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对特殊材料和特殊效果非常感兴趣,对新鲜的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探究的热情。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形式美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的学习将图案运用于立体的生活用品设计,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视野狭窄,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本节课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因此从平面的图案到立体的生活用品设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让学生学会赏析器物外观上的装饰图案,学习装饰美化的作用,培养学生掌握装饰设计的创意方法和制作技巧,体验和感受装饰艺术的美。 【教学思路】 1.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2.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本教学设计以魔术的方式激趣导入,欣赏大量的视频为主线展开,器物造型和装饰图案设计为主要内容,将设问和视频赏析穿插进行,环节设计动静结合,紧扣主题引导学生掌握装饰设计的创意方法和制作技巧。在实践“装饰图案设计”环节中,自主选择器物,运用形式美法则等将装饰图案与造型有机结合,利用剪、贴、刻、画、印等方法设计装饰图案,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在作业展评环节利用学生自己绘制的纸箱搭建展台布展,形成有创意的作业展示,以此引申出器物装饰进入到环境中时就变成了环境装饰的物品,从而阐述环境装饰包括建筑装饰图案和环境艺术装饰图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小到一块石头大到一座建筑,都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江苏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选5篇)

江苏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精选5篇)江苏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1】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 (3) 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 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 抒写人的情趣,(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 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图表设计案例

《生活中的图表》案例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美术第13册中的《生活中的图表》一课属于美术课程四 个学习领域中的“设计•应用”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 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标和用途进行设计于制作,传 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环境。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 不在于理解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掌握详尽的、准确的技法过程, 而在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大体了解其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形成 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 践能力。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 本领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则。 图表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常以直观的形式来传达多种 信息。图表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 重要视觉语言形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图表很多:从 地图、站牌到钟表,课程表。所以“图表”是贴近学生学习经验的一个学习内容。虽然“设计”设计的内容繁杂,但 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应用”才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主旨所 在,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 图表设计的知识与方法,更要让学生 参与图表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培养学 生美化生活的设计意识。比如:给自 己设计一个实用美观的课程表、设计 制作一个有趣的钟表等。 二、关于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思路: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图表设计”的三个基本特性,即图表 的“准确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这三个概念较为抽象,为了 让学生理解掌握图表设计的这三个基本特性,教学中采用大量 的学生和老师搜集的图表,在其欣赏讨论过程中理解信息传达 的准确性是图表的基础,如果一张课程表的内容有误,他对使 用者来说再美观也缺乏实用价值。图表的可读性指直观形象的 识别性往往优于文字的表达,比如:天气预报中风、雨、雪采用直观图像让读者一目了然。图表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性。教师与学生从图表的色彩、形象的选择等 方面讨论图表艺术性的设计手 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最初的 对图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图表 设计的理性认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图表设 计”的创意。对于该难点的突破 采用案例教学法。比如课程表的 设计:教师分析一到两个课表设计的案例,与学生讨论总结出课表设计的基本要点,以外还要引导学生用发散式的思维、举一反三的方式自己思考设计课表,有了案例的基础,同学们设计起来就不会感觉很困难。同时对有新颖独特想法的学生充分肯定,鼓励他们将设计构思用各种方式制作出来。 三、教学细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类图表,认识和了解图表设计的知识。 技能目标:指导学生设计绘制课程表、统计图表 等各类图表,让学生参与图表的设计和 制作过程。 情感目标: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 和体会图表设计的艺术美感。 教具: 《图表设计》多媒体课件,图表实例。 教学实施: 一.引导阶段: 1、对比学生自己的课表与立体课表的设计实例:

龚甜甜 教学设计参评

《奇妙的肌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肌理》是苏教版中学美术课本七年级下册中的一节内容。肌理画制作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作画材料,用具的特殊性以及特殊的艺术效果,都具有一定的游戏性,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用游戏导入课题,让学生在一个具有知识性与探究、趣味于一体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去观察、探索与尝试,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还带着小学时代的稚气,他们的生理年龄表现为好动、好奇、好胜,思维大胆活跃且不受约束、有新颖独特的想法但在表现方法上略欠缺,他们的作品往往会打破常规、富有创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特质,始终以“玩”为准绳,贯穿教学,吸引学生。如: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用它们制作肌理。你会表现这些奇妙的肌理现象吗?正是这些奇妙的现象和奇妙的表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肌理”的概念,让学生懂得肌理,享受肌理。 2、观察、实践掌握一些肌理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3、能小组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大胆创新尝试用不同方法来表现肌理效果,力求完成几件有创意的作品。 4、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新的认识,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意志和品格。 四、教学重点 肌理的表现方法及用途。 五、教学难点 学生认识肌理、激发想象,并用肌理来美化生活。 六、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强调师生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传授者、灌输者。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利于教学活动情景,如猜想游戏、师生互动、影片观赏、合作探究、精彩评价等,环环相扣达成教学目标,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主动学习。 七、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花瓶,木板,自制画框,紫砂泥,树叶,锦囊袋。 学具:a组:脸盆,清水,墨汁,宣纸。 b组:浆糊,颜料,垫板,调色盘,毛笔,表面光滑的纸。 C组:蜡烛,打火机,油画棒,颜料,调色盘,毛笔。 d组:颜料,调色盘,毛笔,清水,酒精。

新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7课 《卡通卡通》[学习资料]

新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之第17课《卡通卡通》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手法。 2、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设计的手法认识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动画片《西游记》影碟及相应VCD音乐光碟、自制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片并存在移动盘上带来课堂、彩笔、32开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学生随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音乐声有序进入教室,按八人小组坐好,并摆放好学具。 二、谈话导入 1、师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它出自哪里? 学生答:《西游记》里的歌。 师补充:这首歌我们很熟悉,是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2、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断。 3、师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画片?(学生自由发言) 师述:你们知道的真多。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为什么? (学生举手谈) 动画片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课件出示部分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 4、师明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第二课《卡通大亮相》。(板书课题) 三、启发认识 1、课件出示各种卡通形象,学生将课前找到卡通图进行展示。

2、学生小组讨论: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听取意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显示狗的写真图与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 四、设计方法 1、教师演示人物与动物的卡通设计各一,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口述介绍夸张与拟人—— (1)夸张: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这种手法在卡通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象我国动画片《黑猫警长》、《雪孩子》、《蓝皮鼠和大脸猫》,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卡通形象拟人化。 2、师生共同设计台灯的卡通形象。 教师黑板画一盏台灯的写实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和老师一起把这盏台灯变化为一盏卡通灯?(生述:愿意)

初中美术备课教案

初中美术备课教案•相关推荐

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3、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 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 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合作、个别辅导 教具准备: 范作、布角料、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居室,以各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画或壁饰来装点居室,不仅会使你的家别具一格,独创新意,而且在装饰过程中,将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创造的愉快。今天我们利用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变废为宝,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新课讲授。 1、布料与纸相比,有什么不同?(老师提问,归纳) 质地不同,纹理不同,厚薄不同,花纹不同。(学生活动) 2、布贴画图稿的选色设计,根据现有布料的不同色样和纹理,设计出与之相附的底稿。 3、欣赏范作,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打底稿。将自己设计的画面构思用铅笔画在白纸上。 布料剪裁。按照画面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裁剪,裁剪时把所画的底稿放在布料上操作,以确保造型的准确;同时在裁剪时要注意到布料的纹理朝向。 拼贴画面。将裁剪好的布料按照刚开始的设计进行拼贴。 4、局部示范制作,让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在剪裁时造型的把握。另外,在拼贴画面时,要注意到布料的色彩差异,在个

别地方可留出适当的空隙,使画面看上去疏密得当,更富生机。 在拼贴时注意要到纹理的走向,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纹理朝向会导致不同的作业效果,使得布料的纹理更好地为整个贴画作品服务,增强视觉效果。 5、启发学生进行画面构图设计,可相互讨论一下,确定自己制作的内容和布局安排。 三、布置作业: 用布料创作一幅有新意的装饰画 四、作业讲评: 观摩优秀作品,对学生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小结:略 初中美术备课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的表现方法。 2、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2、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三教务长:风景写生的范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风景画欣赏导入。展示许多风景写生的范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揭示课题,《风景写生》,板书

苏教版初一美术教案

苏教版初一美术教课设计 【篇一:苏教版八年级美术教课设计】 八年级美术教课设计 第一单元赏识与评论 第一课在绘画中长生 教材剖析 本课内容是第一课《外国肖像画赏析》的延长。从对人物肖像画历 史的认识到让学生关注身旁的人物;经过察看掌握人物的个性特色、 人物的比率、不同的表现方法,直至抒发个人情义。教材从美术作品 中运器具象的表现手法表现身旁的人物,指引学生察看剖析人物的性 格、特色以及动向,掌握人物的内在心理,达到关注人、关爱人的目 的。教材启迪为何要画身旁的人,由于画熟习的人更简单栩栩如生, 更简单画出熟习人的性格和表情,同时也更简单将自己的感情表露在 作品之中。画家们更是将街坊、家人、朋友像为描述的对象,以寄望 自己的感情,表达某种爱意。教材启迪多彩人生是我们作画的源泉, 能够用线造型、电脑绘画、色彩等工具资料去表现身旁的人物。同时 启迪如何关注人物的动向、人物的特色、人物的比率,各种使用工具 的办理,还有表现时如何对照协调等,以丰富学生的感情。教材还启 迪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教课,让画笔传达情义。以全班同学肖像画册为 切进口,用多种资料和方法,去反应每个同学的喜、怒、哀、乐。在 表现他们外面特色的同时,特别重视内在的性格。其次再将自己个人 的感情和对同学的认识,倾注于画笔之中。教材中采纳的一些图片, 表现了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充足表现了美术教课的过程。 1.教课目的 ①让学生认识人体成长过程中的比率关系。②让学生试试运用必定 的工具、资料和方法较写实的去表现自己熟习的人物。③让学生在 描述过程中,更关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 情,更多的去发规别人的优点(优点)。 2.教课要点赏识和认识人物表现的多种方法、资料工具,认识人体在不同成长过程中的比率 关系。 3,教课难点对人物神态、动向、比率、色彩的合适掌握。4.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1 课时)

苏教版_中学美术13册教案设计(初一)

美术教案 初一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全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开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与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过程 ①音乐导入 从听觉引入,聆听自然中的声音以与优美的音乐,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不超过6个字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例如是陶醉的、沉迷的或胸怀宽广的等〕。 ②激情体验 出示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照片提示,把刚刚对自然声音与优美音乐的体会、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来〔在这里作画的手段学生可自行选择,如绘画、拼贴与制作都可以〕。 画完后各组学生可选择比拟典型的作品,进展自我描述。 设问:你所创作的这幅画中景色是否曾经见过,如见过的话可向大家共享你真实的感受。 从中可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家和我们有着一致的感受,只是他们在描绘的时候更深入、更富有激情,他们用绘画语言进展表现。 ③欣赏探讨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在欣赏中采用风景照片和风景油画进展比拟,小组讨论照片与油画有着怎样的不同的感受。 ④经典赏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