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4
六西格玛流程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外科护理是指对患有脑部疾病或受伤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工作。
脑外科疾病通常情况下危急性较高,需要高度专业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在现代医疗环境中,脑外科护理的质量管理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脑外科护理中,应用六西格玛流程管理模式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优化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通过对六西格玛流程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六西格玛流程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和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总结。
1.2 六西格玛流程管理模式简介六西格玛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旨在通过管理和改进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缺陷和提高质量。
六西格玛流程管理模式源自于日本的质量管理理念,并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
该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和改进过程,帮助组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脑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六西格玛流程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护理团队识别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通过应用六西格玛模式,护理团队可以精细化管理护理过程,减少错误和风险,提升患者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西格玛流程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际应用意义。
1.3 脑外科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脑外科护理是针对脑部手术患者的一种专门护理工作,其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脑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使得护理工作必须严格把控,以确保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效果。
脑外科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脑外科手术患者的特殊性。
脑部手术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手术风险较高,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脑外科手术操作程序严谨。
脑外科手术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任何一步出现误操作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后果。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 2011年1月,通过对拟定科室突发事件及护理风险预案、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护理风险识别,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识别能力,加强护理风险监控等措施,将护理风险应用到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比较2010年和2011年头颈肿瘤科的患者满意度、发生护理风险、患者表扬人士、护理投诉。
结果 2011年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2010年,且2011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投诉也少于2010年,2011年患者表扬人数高于2010年13倍。
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头颈肿瘤外科中,可以有效的较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投诉,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患者表扬人数,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中;头颈肿瘤外科在2010年1月就有医院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头颈肿瘤外科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选在2011年对我院的头颈肿瘤外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我院头颈肿瘤外科的患者,我院头颈肿瘤科的床位使用率高达110%,全年没有空的床位,还有5长监护床位。
经过调查统计处2010年住院人数高达1320人,2011年住院人数达1390人,年龄范围在2岁-90岁之间,大部分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多数以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居多,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平均每天进行手术9台次-13台次,所有护士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1.2 护理风险管理 2011年1月,将护理风险应用到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
1.2.1 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拟定科室突发事件及护理风险的预案,如火灾、地震、停电、患者跌倒、大出血、窒息、大量伤员就诊等应急处理的方法及流程。
制定植入材料安全、抗菌安全、输血安全等要求及制度。
1.2.2 落实岗位职责护士长史科室护理风险的管理人,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负责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并收集各寻找各种相关的信息,并定期进行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针对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香型的防范和解决措施,将各岗位工作职责切实的落实。
风险管理在普通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11-29T08:59:36.57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1期作者:张艳[导读] 探究风险管理在普通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抽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风险管理模式,然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张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普通外科重庆 401120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普通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抽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风险管理模式,然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普通外科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行风险管理模式,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切实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因此这种风险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普通外科;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应用引言针对普通外科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事件或者安全隐患,因此在具体的护理与管理环节,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有效落实风险管理模式,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针对相关风险或者各类漏洞等进行切实的应对和处理,以此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护患关系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使整体护理过程更加安全可靠,进而加快患者疾病的康复进程。
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着重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所收治的100例普通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10篇) 第一篇:普外科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的应用目的:对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从我院20XX 年一年中选取300名就诊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实施风险互利,经过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来分析风险护理干预的效果。
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有着更低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并且护理满意度要高很多,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护理中能够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当加强该方法的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普外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医院中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就是普外科,普外科有着繁重的护理工作,较多的患者,较大的工作量,并且护理的风险较高。
目前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有着较高的维权意识,加上近些年频繁医患纠纷曝光率增加,导致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为了保证护理的安全性,改善医患紧张的关系,应当不断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护理安全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更快地康复。
所谓的风险管理,指的是对潜在的或者已经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判断、辨别、评估,进而制定科学的防止预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我院去年1月-1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0名患者,将他们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种、年龄、性别等,发现两组有着良好的可比性。
所有的患者没有老年痴呆症,精神意识正常,分组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其中研究组和对照做分别150例,对照组中90例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0-74之间,平均年龄在45.12±6.84岁;研究组中,83例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09±8.12岁。
1.2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普通的护理,也就是在手术前,全面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身体状态进行专业性的评估,并且准备好术前的各项工作。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78-01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参与或间接导致患者伤残后果的可能性,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1]。
普外科室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收治的病人往往以危重患者为主,病种复杂,术后引流管道多,病情复杂多变,给护理工作带来很高的风险[2]。
本研究将护理风险管理在我院的实施情况作如下报告。
1 护理风险多数护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欠缺,风险意识不强往往容易忽视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对于一些可能引起纠纷的情况未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一旦出现纠纷,往往处理非常棘手;有些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沟通技巧缺乏,往往容易在工作中没有主动性,对患者不够关心体贴,不能够耐心细致的与患者交谈,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一些新入职的护理人员由于没有掌握护理核心制度,工作中常常出现打错针、用错药等问题或者未严格消毒病房、配药室,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护理核心制度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非常关键;护理人员大多是年轻人,各项操作技能不是很熟练,专业知识也比较缺乏,工作中往往出现不能积极配合抢救治疗或者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产生纠纷;我国现阶段的医护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导致一些护士常年超负荷工作,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可能引起一些护理安全问题;我国医疗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一些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偏高,患者往往欠费,护理人员催缴时如果态度不好,极易引起误会。
2 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使其掌握有关法律法规[3],学会处理科室发生的差错,提高识别风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培训护理人员书写护理文书,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要求及时、准确,定期抽查护理文件,对不合格的文书要重新书写;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亲切、体贴的关心病人,多换位思考,做到人性化的护理,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鼓励患者,多做健康教育;对全体护理人员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供各种形式的讲座,使其知识储备和技能操作掌握的更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院要成立风险防范小组,责任到人,多检查、多调研,及时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隐患并及时处理,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标准的技术标准,务必做到专业化、程序化,尽量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加强质量监控,严把重点员工、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患者;医院管理层要增加护理人员配备,保证人力充足,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
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丹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7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在脑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所具备的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1—12月份来该院治疗的脑外科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辅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医疗纠纷率。
结果对于观察组来说,其具体显示出96%的护理满意度,这一结果比对照组更高(P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脑外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5(c)-0105-02
所谓的风险管理,从本质上来看,主要指的是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风险做出必要的评估,并在第一时间将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提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意图旨在有效使法律诉讼的发生频率以及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降低[1]。
护理风险管理一直以来都被当成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重要内涵就是针对护理工作过程中已出现的或者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必要的识别,评估以及干预措施,从而使护理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显著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对患者以及医院所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
在社会高速发展,加之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患者所要求的护理服务质量也在日益提高[2]。
所以,在临床中采取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具有必要性[3]。
在该文的研究中,对100例脑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基于此,重点探析在脑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12月这段时间内,该院脑外科接收治疗的100例患者当成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来进行划分,一个组别为对照组,而观察组则作为另一个组别。
这两组各有50例患者。
在这其中,对观察组的男女患者的比例进行划分,即男23例,女27例;而对照组的男女患者分别是24例和26例。
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多个方面全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这一模式则有针对性地运用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
通过系统组织形式来安排全体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进而使其风险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有效增强[4]。
此外,由于脑外科患者的病情相对较为复杂,患病原因具有多样性,因此处于判断和识别各种护理风险的过程中应提高警惕,要求护理人员强化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使护理风险的发生可能性降低。
②建立与完善风险管理责任制。
在脑外科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指定专门的护士长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日常工作的状态下,一旦相关的护理人员发现存在任何的风险隐患,则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表的填制,并同时与科室组织进行讨论和学习。
要求护士长发挥带头作用,及时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并在每个组别中设置一个组长,组长要肩负起落实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的重要责任。
③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与综合素质培训工作。
对于脑外科疾病而言,其研究的进展速度相当快,为了使护理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相关责任人应该在指定时间内安排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学科相关的知识。
对于脑外科患者的护理为应急护理以及抢救护理,因此,就要求定期对医院内部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对护理人员的各种护理行为加以规范,从而使护理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大大降低。
④强化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监控,并同时将紧急预案设置好。
进一步使管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有效提升,同时借助于实时监督的手段来营造一种严肃庄严的科室工作气氛。
作为护理工作的首要责任人,要求护士长应该进一步强化对每一名护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一旦出现危重的患者,则要求及时指派专业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5]。
除此之外,在风险的监控过程中还应该重点关注对关键时点的把握,比如一些国家法定节假日,也应该确保护理的总体质量,从而有效预防在各个细节之处产生失误。
1.3 观察指标
通过满意度调查表来展开患者对护理管理服务的满意度的评价工作。
非常满意与一般满意人数的加总之和,所占到总人数的比重,得出的最终结果就是满意度。
此外,对两组患者中产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医疗纠纷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最终结果表明:关于观察组,其具体显示出96%的护理满意度,而对照组体现出来的结果是80%,进而得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P
2.2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与医疗纠纷情况的比较
最终结果表明:在观察组当中,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都有所显示,两者分别是8%和2%。
这比对照组表现出来的18%以及12%更低(P
3 讨论
针对于脑外科疾病,其一般通过手术这一手段来进行治疗,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之显微技术的普及化,脑外科手术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6]。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风险,特别在脑外科手术过程中,对脑组织以及附近神经系统进行手术。
此外,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相当大,因此进一步增加了危险的系数[7]。
所以,在脑外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更要求采用科学的护理手段,而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护理风险管理[8]。
对于护理风险管理而言,其目前已被当成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护理管理模式[9],其所发挥的作用是可以对脑外科内的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做出有效防范、评估和分析,从而使得护理中可能产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医疗纠纷大大减少,并同时使护理风险对医院和患者双方造成损害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10]。
在该文研究过程中,对于脑外科护理管理具体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同时系统对比分析了护理效果与常规护理模式之间的异同。
最终结果表明: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患者具体呈现出的是96%的护理满意度,这比常规护理的80%高得多(P
综上所述,在脑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所具备的重要意义是显著的。
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处于护理阶段下潜在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医疗纠纷明显减少,并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海荣.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59-60.
[2] 李朝娟.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4(15):230-231.
[3]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 王秀美.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外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5):612-613.
[5] 陈其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73.
[6] 王宁,卢伟燕,贺敏,等.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2):366-367.
[7] 多伶俐,安慧颖.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09-1010.
[8] 李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66-3367.
[9] 刘家红,李平,郑显兰.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122-124.
[10] 张莲.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17(29):201-202.
(收稿日期: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