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地球与地图1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25
⾼中地理复习专题⼀《地球与地图》练习题附解析专题⼀地球与地图【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经纬⽹运⽤地球仪,说明地球的形状和⼤⼩,熟悉经纬⽹的特征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内容:经纬⽹侧重考查特征(长度、形状、⽅向);地图三要素侧重考查⽅向;等⾼线地形图侧重考查判读与应⽤;地形剖⾯图侧重考查判读考查频率:等值线概率更⼤考查能⼒: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经纬⽹:突出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形状、⽅向、长度、分布规律地图三要素:侧重地图在⽣活中的应⽤等⾼线地形和地形剖⾯图:侧重考查等值线的性质及其在实际⽣活、⽣产中的应⽤,如区位选址等地图三要素运⽤资料,学会运⽤地图三要素等⾼线地形图运⽤资料,学会判读等⾼线地形图地形剖⾯图运⽤资料,学会绘制、判读、应⽤地形剖⾯图【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经纬⽹甲、⼄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同为60°,甲、⼄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结合下图完成下⾯两题。
1.甲地位于⼄地的()A.东⽅B.西⽅C.西北⽅向D.东南⽅向答案 A2.甲、⼄两地的距离⼤约是()A.20 000千⽶B.15 000千⽶C.10 000千⽶D.5 000千⽶答案 D知识2地图三要素加拿⼤萨斯喀彻温省边界⼗分简洁,由49°N、60°N(近似)、102°W和110°W这四条线相交划定,下图为萨省北界上M和N两地⽰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若M、N图上距离7.4 cm,两地地⽅时相差4分钟,则上图⽐例尺约为()A.1∶750 000B.C.⼆⼗五万分之⼀D.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74 km答案 A知识3等⾼线地形图读我国某区域等⾼线简图,该区域东⾯临海,据此完成下⾯三题。
1.图中河流流向为()A.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B.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C.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D.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答案 A2.图中村庄夏季能看到⽽冬季看不到海上⽇出的是()A.甲村B.⼄村C.丙村D.丁村答案 C3.图中陡崖顶部P点()A.海拔可能为450⽶B.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C.可直视丙村D.距丁村的⽔平距离约为600⽶答案 B知识4地形剖⾯图下图为等⾼线地形图,a、b、c、d为等⾼线上的数值,xy为过等⾼线的⼀直线,虚线表⽰河流,图中等⾼距为200⽶。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非常相关,即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存在许多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
这些初、高中教学衔接点在初中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内容中都有分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理意义;2.记住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判读地球上五带的位置。
三、地图的阅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2.会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3.会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四、地形图的判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能够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五、陆地和海洋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天气与气候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概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计算,气候直方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七、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辩证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八、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九、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十、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中东地区周边的海、海湾、海峡、湖泊。
高考复习(3)必修1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考纲呈现]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
[考纲解读]1.区域认知:通过经纬网对区域进行定位。
2.地理实践力:用地图知识计算距离,判断位置和方向等。
[思维导图]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知识梳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图示起始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是半圆形弧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赤道长度基本相等)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到两极缩成一点作用指示南北方向(有限方向,北极点是地球最北端的地点,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的地点)指示东西方向(无限方向,只有比较才有东西之分) 经度纬度图示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 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划分 半球 20°W 向东至160°E 为东半球,20°W 向西至160°E 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线) ①本初子午为东西经分界线;②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补充点拨】三类常见经纬网图【易错易混】1.东、西经和东、西半球范围不同2.高、中、低纬度和温度带的划分不同【地理实践力】请你画一幅地球经纬网侧视图,相邻经线和纬线数值差30°。
新高一衔接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的重点是揭示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及其规律。
高中地理作为初步接触地理学的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新高一的地理学习,是对高中地理的深化和拓展。
下面,我们将对新高一衔接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主要由水体覆盖,形成了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格局。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缩影,利用比例尺、符号、颜色等方式进行标注;地图投影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方法,有不同的投影方式;等经纬度网格是一种标示地球经纬度的方法,便于定位。
二、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的总人口数量,受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因素影响;人口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人口增长与资源压力等。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集聚、经济繁荣、社会服务完善的地区,与农村相对;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包括人口城镇化、城市规模扩大等。
三、经济地理1. 产业结构与区位:产业结构是指某一地区产业部门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关系;区位优势是指某一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2. 发展方式与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有传统型、扩张型、协调型和创新型等;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现代发展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
四、自然地理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和生物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地理景观;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统计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等。
2.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现象,如地震、洪水等;防灾减灾是指通过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降低灾害风险和损失。
五、人文地理1. 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文化、经济、政治等要素,影响和塑造着地理空间;文化是一个地区人类智慧的结晶,包括宗教、语言、风俗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第一章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的倾斜与四季的形成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地图的投影方式-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3. 地理坐标系统- 经度与纬度的概念- 坐标系统的应用- 地球上任意点的定位方法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湖泊与地下水3. 地貌学- 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五大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系统- 土壤侵蚀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市布局与规划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与分布-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 农业技术的发展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布局与环境影响- 工业全球化趋势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布局-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GIS在各领域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定位与导航中的应用- GPS技术的发展与挑战五、地理与环境问题1. 资源与能源-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 资源的可持续管理2. 环境问题与保护- 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酸雨等) - 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政策与法规3. 灾害地理学-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灾害的预防与减灾-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六、地理与区域发展1. 区域的基本特征- 区域的划分与特征-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2. 世界地理概述- 各大洲的地理特征- 重要国家与地区的地理概况- 国际合作与地理因素3. 中国地理概述-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以上是高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框架图,涵盖了高中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材——地球、地图第一节地球和经纬网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网的应用。
3、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方向判读、长度面积计算。
重点、难点1、经纬线特点比较。
2、利用经纬网进行方向判读、长度面积计算。
学习探究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形状:地球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 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____ 千米,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__ 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就是赤道;地球中心离南极较近一些,离北极较远一些。
二、地球仪1、概念:人们仿照地球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地球仪。
地球以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等。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人们假想的地球绕其旋转的轴线。
地轴在实际的地球上是没有的,但是地球仪上是有的,并且是倾斜的,北端_____附近,利用这一知识判断北半球地理纬度。
例如: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高度是30°,说明该地的纬度是___________ 。
结论:北极星高度=北半球地理纬度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三、纬线和纬度1、纬线:地球仪上顺着_________ 方向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2、特点:1)自成圆圈2)长度从赤道向两级变小,赤道最长,极点最小3)不同纬线相互平行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方向没有限制性。
3、纬度: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给纬线指定的度数。
分为南纬和北纬各90°,表示方法如何?划分如何?重要纬线有哪些?赤道是____ 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______ ,用“___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_____ ,用“ __ ”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______ 。
一个纬度间的距离即1纬距约为______ km。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和产生的现象。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等。
- 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
- 地球公转: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五带划分)。
4. 大气环境- 大气组成:主要成分(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
-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 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类型、气候分布。
5. 海洋与陆地- 海洋的分布: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环流、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 陆地的形态:陆地的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陆地的分布。
6.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定义、特点、利用方式。
-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水、干旱、台风等。
-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预警系统、应急措施、灾后重建。
7.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 人口迁移:原因、类型、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管理。
8. 经济与文化-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的指标。
-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类型、文化景观的形成。
-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9.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措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10.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遥感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定义、GIS的应用。
高一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图则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地球的重要工具。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地球与地图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结构层构成。
地壳分为洲壳和海洋壳,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三、地理经纬度与时区地理经度是指从地球上某一点到本初子午线的角度或弧长,用来确定东西方向;地理纬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到地球赤道的角度或弧长,用来确定南北方向。
时区是根据经线划分的,每隔15°经线为一个时区,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四、地图投影与地图要素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常用的地图投影有等经纬度投影、等角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地图要素包括图面元素(标题、比例尺、指北针等)和内容要素(国界线、河流、山脉等)。
五、地球上的天气气候与气候区划地球上的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包括气温、湿度、降水等要素;气候是指长期平均下来的天气状况。
根据气候和植被分布等因素,我们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区。
六、地球上的岩石与地壳运动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包括陆地壳和海洋壳。
岩石是地壳的构成物质,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如地震、火山、地理力和抬升作用等。
七、地球的水资源与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湿地等。
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海洋、湖泊、河流蒸发升华形成水蒸气,然后形成云团,最终降落回地面的过程。
八、地球上的人口与城市地球上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人口密集的地区多位于沿海平原和河流流域。
城市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具有多层次管理和较高的发展水平。
中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解读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了解地球与地图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地理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进行解读,帮助大家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几何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地核则是地球的内部核心。
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规则的椭球体,而是稍微偏扁的椭球体。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导致地球赤道处稍微膨胀,而两极处稍微被压缩,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主要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
这一运动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4天,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三、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信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的工具。
地图的制作过程包括测量、整理、制图和注记等环节。
地图有许多种类,包括平面地图、等角地图、等面积地图等。
每种地图投影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地图。
地图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导航、了解地理位置、分析地表特征等。
同时,地图也是地理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四、地球的经纬网和坐标系统为了更便于定位和测量地球上的位置,人们划分了经度和纬度的网格系统。
经度是指从地球中心到表面某点的连线与某一参考方向之间的夹角,也称为地理经度。
而纬度是指从地球表面某点到地球赤道之间的弧长与赤道周长之比,也称为地理纬度。
地图上经纬线的交点可以确定一个地理位置,我们可以使用经纬度坐标来表示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
经度以0°到180°东西方向为正负,纬度以0°到90°南北方向为正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