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八章
- 格式:doc
- 大小:823.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八章力一、力弹力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构造和方法,会使用它测量力的大小;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重点难点观察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准备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两个等高的木块,重物,塑料板,钩码,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力是什么机器的运转、动物的奔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力,用符号F表示。
判断物体分别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形变和弹力学生活动:两手分别拉橡皮筋或用手压弹簧,观察现象。
观察:用手压海绵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1、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学生活动:物体发生形变时自己的手有什么感觉?2、发生形变的物体能产生力。
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等思考:坚硬的物体会发生形变吗?现象解释:重物放在讲台上,现象:结论:在外力作用下,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2、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关系由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并探究、交流、得出结论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
讨论:对一弹簧(或橡皮筋)加很大的力,结果如何?结论:在一定范围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
三、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伸长长度越大(外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长度成正比)。
阅读书P46 活动8.2 观察弹簧测力计,回答:结构:弹簧、指针、刻度盘、秤钩力的单位:(主)牛顿简称:牛符号:N观察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N,分度值 N学生活动:测一个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测量过程中思考:1、观察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如何调整?2、使用时,重物应挂在哪个位置?手持哪个位置?3、弹簧测力计如何读数?做一做:1、手拉弹簧测力计,感受一下2N的力多大?2、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水平拉力大小?3、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下身边物体对它的拉力大小。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力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点:力的概念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
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
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
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
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
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
初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第八章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八年级物理学科电子教案教材: 苏科版物理1 / 3【实验】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提出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形状、质量、体积等……(2)设计实验:学生设计验证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方案.学生自行尝试设计;小组交流探究方案;形成完善实验方案。
回答以下问题:A.你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B.要用到的器材有哪些?C.如何进行实验?D.如何进行实验数据记录?(3)进行实验、记录数据A、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泥过程: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橡皮泥所受的重力。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B、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
过程:改变钩码的数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所受的重力,并将各钩码的质量和所受重力的大小记录在表格相应的栏目中。
设计实验表格:次数钩码质量(kg) 钩码重力(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123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对错误的数据,分析出错的原因,要求出错小组再实验一次。
(4)结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G = mgG—重力(N) g = 9.8 牛/千克g的物理意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粗略计算时取10 N/kg)3、重力的方向(1)通过演示课本图8-17实验,让学生明确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两次对比实验,静止和运动时)(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学生实验】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等(重垂线)。
O B 图53 / 3。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2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
本节主要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2.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地心的高度成反比。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F = mg 表示,其中 F 是重力的大小,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3. 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力的示意图是用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一种图示方法。
在绘制力的示意图时,要确定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然后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上标注力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绘制力的示意图的能力。
3. 通过对重力和力的示意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方法、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重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
2. 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幻灯片讲解重力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幻灯片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通过幻灯片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重力和力的示意图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重力和力的示意图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2. 计算公式:F = mg力的示意图1. 绘制方法:确定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上标注力的大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质量为 2 kg 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概念。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1. 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力作用时的相互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以及通过实验验证该概念。
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形成完整且准确的理解。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将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为保证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教材和教具:准备初中物理教材、力的相互作用实验器材、黑板和粉笔等。
2. 实验环境:设置安全的实验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3. 预习指导: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引入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但又容易忽视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如推手推车时车推动手,打篮球时手感到球的反弹力等。
接着,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实物演示,如弹簧的互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相互性。
通过这些引入,学生将能更自然地进入本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 概念阐释详细解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概念。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拔河比赛,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存在的。
强调每一个力都有其对应的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理论支撑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清晰解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在物理世界中的普遍性。
同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这一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互动探究1.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如用磁铁吸引另一块磁铁,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力的相互作用。
初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八章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八章》(4)教学案 NO:061编写人李海舟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理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3.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4.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5.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知识梳理】(详见《中学生学习报》第46期基础知识回顾)【例题分析】知识点一:力力的作用效果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一个物体可能产生力的作用B.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对外施力的同时必然受力D.磁铁吸引铁钉时铁钉不会吸引磁铁2、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浆 B.湖水 C.同学 D.龙舟3、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4、一辆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D.以上说法均不对5、下列各种力的作用效果中,改变物体形状的是()知识点二:弹力重力力的测量1.下列哪个力的大小最接近1N ( )A.搬一辆自行车所用的力 B.拎一桶水所用的力C.托起2只鸡蛋所用的力 D.举起一只铅球所用的力2.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 )A.托盘天平 B.电子台秤 C.弹簧测力计 D.磅秤3.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物体形变时,形变越大,弹力越大B.任何物体形变时,形变越大,弹力越小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小4.一根弹簧不受力时,长4cm,若在一端弯钩处加上竖直向下的5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5mm,若加上15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可测得此时弹簧的长为( ) A.5.5cm B.1.5cm C.19cm D.20.5cm5.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只雪梨的重力时,错将雪梨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雪梨静止时,测力计的指针对准10N,则雪梨的重力为()A.10N B.一定小于10NC.一定大于10N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6.航天飞机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中飞行,如果科学家要在其中进行实验,下列操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有 ( )A.用温度计测温度 B.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用电子表测时间 D.用天平测质量7.一个物体重力大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把物体从地球两极地区移至赤道地区 B.把物体切去一部分C.把一块橡皮泥由正方形捏成球形 D.把一块木头由长方形削成球形8.建筑房屋时,瓦工师傅常用重垂线来判断墙砌得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的性质,木工师傅常用它检查工作台是否。
9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质量为______kg,重为______N。
(g=10N/kg) 10.一根弹簧受5N拉力时,长12.5cm,受20N拉力时长20cm,则弹簧不受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1.用200牛的力,沿与水平地面成45°角向右拉小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
2.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木块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3.如图所示,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斜面,请作出该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4.试分析挂在竖直墙上质量为3kg的球受到的力,如图3所示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的力.5.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示的形变,如图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A .图(甲)和(乙)B .图(甲)和(丙)C .图(甲)和(丁)D .图(乙)和(丁)知识点四:摩擦力1.汽车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___摩擦, 刹车时继续滑行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_摩擦。
2.冰雪天气,人们常在路面上撒些砂子或在车轮上缠上铁链防滑,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使摩擦____________。
而为防止皮带打滑,人们也常会将皮带张紧,这是用_________方法使摩擦_____________。
3.草坪式浴室防滑垫是用柔软的PVC 材料制成,其正面为仿草坪式设计,反面有许多小吸盘(如图5所示)。
正面是通过增大 ,反面是利用大气压增大对地面的压力,两措并举达到理想的防滑效果。
4.在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填序号)。
①汽车行驶时,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 ②拔河比赛时,脚与地之间酌摩擦③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④人骑自行车时,手与车把柄之间的摩擦5.一个木箱内装有重物,放在水平地面上很难拉动,下述措施中不能减小地面给木箱摩擦力的是 ( )A .将木箱换一个侧面B .从木箱中取走部分重物C .木箱底垫上木棍D .在地面上洒些水6.下列措施中,能增大摩擦力的是( )A.自行车车轴处装有滚珠轴承B.足球鞋底装有鞋钉C.在汽油机的连杆和曲轴连接处加注机油D.溜冰鞋底装有滚轮7.在做研究摩擦力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对一块各个侧面光滑程度相同的木块进行了三次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分别为F 1、F 2、F 3,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F 1 F 2 F 3(选填“>”、“<”或“=”)。
比较(a)、(b)两图说明 ;比较(a)、(c)两图说明 。
8、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 ,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 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 所受摩擦 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A 受到的是静摩擦力B .木块A 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 .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D .木块A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第8题图(1)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根据___________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N.(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在研究物体受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要用测重力,用测质量.(2)学习“密度”知识中,在做“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时,我们都要多次测量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其中,“测定物质密度”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11.在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获得了一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数据如表:(1)分析数据时,他们发现一次测量忘了作记录,请你结合前面的测量,帮他们将最后一次数据填在表格中,你填入这个表格的依据是;(2)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线.12.如图所示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条件,这时测力计的读数等于.如果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可以选用两图实验;利用甲和丙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有关.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第八章》(4)教学案 NO:061编写人李海舟班级姓名日期1.下列物重约是600N的物体是 ( )A.一头大象 B.一个成年人 C.一本书 D.一只书包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B.河里的水不能流动C.玻璃杯子掉在水泥地上破碎了 D.大山压顶不弯腰3.用手摇水果刀削苹果时,苹果与卷刀之间的摩擦是 ( )A.滚动摩擦 B.滑动摩擦 C.两种摩擦都有可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4.关于弹簧测力计上零刻度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的伸长为零 B.弹簧的长度为零C.指针的初始位置 D.弹簧所受拉力为零5.物体从光滑的斜面滑下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C.重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D.重力和下滑力6.几位同学在攀高比赛,若杆是竖直放置的,则使人能够上升的力是 ( )A.重力 B.弹力 C.摩擦力 D.人对自己的作用力7.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地面某一点的上方B.火车在乎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C.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D.钟的来回摆动8.下列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前指针应先校零B.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只能竖直放置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不能超过量程D.记录数据时应同时写上力的单位9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10.在图2中,画出电灯静止时受力的示意图:11.质量为20千克的物块静止在斜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物体所受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