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教案乐 大雨小雨
- 格式:doc
- 大小:44.58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歌词的含义,知道雨的不同形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大雨小雨》,并能够跟着节奏演唱。
难点:让幼儿理解歌词中雨的不同形态,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手偶、雨伞、雨衣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大雨小雨》,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氛围。
2. 教学新歌:教师教授歌曲《大雨小雨》,重点教授歌词中雨的不同形态。
3. 练习演唱:教师带领幼儿多次演唱,让幼儿熟悉歌曲。
4. 动作表现:教师教授歌曲中的动作,让幼儿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雨的不同形态。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歌曲内容,让幼儿加深对雨的不同形态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大多数幼儿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并跟着节奏做出相应动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雨的不同形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动作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音乐活动,如模仿雨的节奏、演唱歌曲等。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雨天”场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雨的不同形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现力。
2. 歌曲演唱:检查幼儿对歌曲《大雨小雨》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节奏感和音准。
3. 动作表现:评价幼儿对歌曲中雨的不同形态的动作表现,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
八、教学拓展1. 创作活动:邀请幼儿自己创作关于雨的歌曲或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音乐游戏:设计相关的音乐游戏,如“雨天接力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和雨的乐趣。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幼儿园中班音乐:大雨小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表演《大雨小雨》的歌曲,了解雨的不同声音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集体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大雨小雨》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雨的特点。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感,以及用动作表现雨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动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和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3.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歌曲。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雨具(如雨衣、雨伞)、音乐CD、动作示范视频等。
2. 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雨的特点,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大雨小雨》,让幼儿听并提出问题,如“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关注歌曲内容。
3. 歌词解析: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解释歌词含义,让幼儿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
4. 动作教学: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如大雨时挥动雨伞,小雨时轻轻摇晃雨伞等。
5. 实践演唱:幼儿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6. 音乐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大雨小雨”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强调大雨和小雨的特点。
8.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表演《大雨小雨》歌曲,分享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表现等,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2. 歌曲演唱评价:评价幼儿的歌曲演唱准确性、音准、节奏感以及动作的表现力。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1. 同类歌曲学习:推荐幼儿学习其他关于自然现象的歌曲,如《太阳太阳》、《彩虹桥》等。
幼儿园中班音乐:大雨小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感受雨的不同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模仿雨的声音,锻炼幼儿的发音能力和协调能力。
3. 引导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雨的声音,参与音乐活动。
难点: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能够准确地模仿雨的声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手偶两个,音乐播放设备,雨声音乐带。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滴手偶,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对雨的兴趣。
2. 学习歌曲:教师播放雨声音乐,让幼儿感受雨的声音,教唱歌曲《大雨小雨》。
3. 模仿练习:教师带领幼儿模仿雨的声音,让幼儿体会发音的准确性。
4. 集体演唱: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演唱歌曲,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对雨的声音的模仿程度,以及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音乐课上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模仿雨的声音,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雨后的景象,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雨后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环境中感受雨的声音和雨后的景象。
2.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如画出雨后的景象,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九、教学评价标准:1. 幼儿能准确模仿雨的声音。
2.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能积极参与。
3. 幼儿对音乐有兴趣,乐于学习。
十、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复习歌曲《大雨小雨》。
2. 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中模仿雨的声音,并与家长一起表演。
3. 家长观察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与教师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确保目标具体、可操作,并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
中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1篇)中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1活动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2.感知音的强弱,用声音表现音的强弱。
3.能根据老师的手势演唱歌曲,并能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1.手摇铃、木鱼若干2.钢琴活动过程:1.练声2.学习演唱歌曲。
(1)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大雨小雨》,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2)教师第一遍范唱范唱完后,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3.教师第二遍范唱“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请你们再来认真听一听。
”教师开始范唱,提问:歌曲里面说得是什么样的场景?(下雨的时候)下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小雨呢?谁来说说。
4.回忆歌词教师使用图文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回忆歌词。
5.学唱歌曲(1)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演唱一遍,注意要突显大雨强、小雨弱的声音。
(2)第二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边做动作边唱。
6.分男女演唱分男女小组演唱,先男孩子唱大雨,女孩子唱小雨。
老师用手势指挥。
然后再交换演唱。
7.乐器伴奏手摇铃表示小雨,木鱼表示大雨。
教师先分开教他们使用,然后再开始演奏。
老师手势指挥,最后再交换乐器演奏一遍。
8.结束部分演奏会结束了,请小朋友把乐器送回家。
活动反思:这一活动在设计的时候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教学,幼儿在学习歌曲的时候难度不会太高。
在活动中,我还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和幼儿一起回忆歌词,使幼儿更加容易记忆歌词、理解歌词。
而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都会用手势指挥幼儿演唱,引导幼儿唱到哪个地方声音应该加强,哪个地方要减弱。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兴趣极高,学习效率也很好。
唯一不足之处是在幼儿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的手势不过到位,以致幼儿不能更好的把强弱音明显的演唱出来。
中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2一、活动目标:1、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体现自然现象与歌曲形象结合的趣、美。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大雨小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大雨小雨》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材第四章《音乐与生活》,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演唱歌曲《大雨小雨》,通过歌曲感受和体验雨的节奏和旋律,理解歌曲表达的自然景象;进行简单的身体律动和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演唱歌曲《大雨小雨》,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集体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变化和音高的把握。
重点:让幼儿能够熟练演唱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录音机、大雨小雨的图片、卡片等。
学具:小鼓、沙锤、节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雨小雨的图片,让幼儿描述自己见过的雨景,引导幼儿关注雨的节奏和声音。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大雨小雨》,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分小组演唱,互相纠正和鼓励。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钢琴演奏,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用小鼓、沙锤等学具为歌曲伴奏。
(2)进行身体律动,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雨的节奏。
5. 音乐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雨中接力”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大雨小雨》2. 歌曲旋律:五线谱或简谱展示3. 重点节奏:用特殊颜色标注4. 歌词:分段展示,突出重点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歌曲《大雨小雨》,并分享课堂上的有趣经历。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自己的表述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雨景,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中班大雨小雨音乐教案中班大雨小雨音乐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大雨小雨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大雨小雨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作、声音、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2.学习控制乐器,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节奏,探索铃鼓和碰铃的不同演奏方法,体验节奏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雨和小雨》的音乐CD。
2.铃鼓、碰铃若干。
活动过程1.回忆有关下雨经验,引入活动。
2.启发幼儿用声音、动作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不同情景。
3.熟悉歌曲《大雨和小雨》。
(1)播放歌曲《大雨小雨》,请幼儿安静地欣赏歌曲,倾听其中的雨声。
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嘀嗒嘀嗒)(2)幼儿跟着老师哼唱歌曲,突出大雨小雨的`强弱变化。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大雨小雨,)并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4.尝试用铃鼓、碰铃演奏《大雨小雨》。
(1)学习用铃鼓演奏大雨。
教师出示铃鼓,并尝试用铃鼓表现大雨。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奏。
(2)学习用碰铃演奏表现小雨。
具体方法同大雨的学习方法。
5.教师和幼儿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乐器演奏。
6.幼儿自由挑选乐器,并分成大雨组和小雨组,在老师的暗示下,学习较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
中班大雨小雨音乐教案2活动目标:1、熟悉乐曲旋律,看图示学唱歌曲。
2、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与动作表现歌曲,3、在老师的指挥下,以分角色的形式合作歌曲,感受歌唱的愉悦。
活动重难点:看图示学唱歌曲,用不同的歌唱力度与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图片(大雨、小雨)、字卡大小6份,大小雨滴图片6份。
活动过程:一、倾听两种不同的雨音,引出活动《大雨小雨》。
1、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过下雨的声音,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段雨声,请你们仔细听听看这两段雨声有什么不一样?2、师:有没有听出来,这两段雨声有什么不一样?并出示相应的大雨小雨图片。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大雨小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大雨小雨》一曲。
通过学习该曲,让幼儿感受和模仿雨水的声音,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受和模仿大雨小雨的声音,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声音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并能准确地模仿大雨小雨的声音。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雨伞、雨衣、雨靴、水桶等。
2. 学具:小鼓、沙锤、木鱼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穿上雨衣、雨靴,拿着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
(2)引导幼儿观察下雨时的事物,如雨滴落在地上、伞面上的声音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播放《大雨小雨》歌曲,让幼儿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
(2)教师示范演唱,并引导幼儿模仿大雨小雨的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如小鼓、沙锤等。
(2)教师带领幼儿按照歌曲节奏进行打击乐器伴奏。
4. 歌曲学唱(10分钟)(1)教师教唱歌曲,幼儿跟唱。
(2)引导幼儿注意歌曲中的大雨小雨声音的模仿。
5. 音乐游戏(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雨中接龙”、“小雨点找家”等。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大雨小雨》2. 歌曲节奏: | |3. 歌曲动作:模仿大雨小雨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演唱《大雨小雨》歌曲,并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大雨小雨的声音。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歌曲《大雨小雨》的节奏和声音模仿。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个别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情况,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大雨小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歌曲《大雨小雨》的学习与演唱。
本章通过描绘雨天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大雨小雨》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协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把握。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和旋律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节奏棒、动作图解。
学具:小乐器(如小鼓、沙锤等)、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雨天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说出雨天的特点。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2)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注意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3)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带领大家共同演唱。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的典型节奏,用节奏棒进行演示,让学生模仿。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协作能力。
5. 歌曲演唱与动作表演(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动作图解,为歌曲编排动作,进行演唱与表演。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大雨小雨》2. 歌词:按照段落进行排列,标注重点歌词。
3. 节奏:用节奏棒展示典型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长演唱歌曲《大雨小雨》,并分享学习心得。
2. 答案:学生演唱歌曲,家长签字确认,并附上学习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雷声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以大自然为主题的音乐作品。
中班音乐活动《大雨小雨》教案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模仿雨声,锻炼幼儿的口腔肌肉和呼吸控制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4.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大雨小雨》、雨滴和小雨伞的手工材料。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3. 教学辅助工具:雨伞、雨衣、雨靴等。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b. 教师播放音乐《大雨小雨》,让幼儿跟随音乐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教学环节(10分钟):a. 教师向幼儿介绍雨滴和小雨伞的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自己的小雨伞。
b. 教师播放音乐《大雨小雨》,让幼儿模仿雨滴的声音,用手拍打桌子或地面。
c. 教师引导幼儿用口腔发出小雨伞的声音,锻炼幼儿的口腔肌肉和呼吸控制能力。
d. 教师组织幼儿集体表演,让幼儿手持小雨伞,模仿雨中行走的动作。
3. 活动总结(5分钟):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b. 教师总结活动的重点,强调集体合作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手工制作,共同制作雨滴和小雨伞。
2. 环境教育:教师组织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雨,了解雨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口腔肌肉控制能力。
2. 收集幼儿的手工作品,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集体合作意识、创造力及关注自然环境的态度。
六、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大雨小雨》、雨滴和小雨伞的手工材料。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3. 教学辅助工具:雨伞、雨衣、雨靴等。
七、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歌词的含义,知道大雨和小雨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能够跟着音乐节奏唱歌。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唱歌《大雨小雨》,能够跟着音乐节奏演唱。
难点:让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动作等形式让幼儿理解大雨和小雨的特点。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模拟大雨和小雨的游戏,让幼儿体验音乐节奏。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幼儿分组进行歌唱和动作表演,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图片、雨伞、雨衣等。
2. 音乐准备:《大雨小雨》歌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雨滴的动作,引起幼儿对雨的兴趣,引入歌曲《大雨小雨》。
2. 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新歌《大雨小雨》,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唱歌,并解释歌词中的大雨和小雨的特点。
3. 动作表演:教师带领幼儿做大雨和小雨的动作,让幼儿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4.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模拟大雨和小雨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节奏。
5. 分组合作: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演唱歌曲《大雨小雨》并表演动作。
6. 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并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表演歌曲。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唱《大雨小雨》歌曲,并进行雨滴动作的游戏。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与雨相关的主题,如挂上雨滴、雨伞等图片,营造音乐活动的氛围。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估幼儿对歌曲《大雨小雨》的掌握程度,如歌词记忆、节奏感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方式,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否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音教案乐大雨小雨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表现歌曲。
2.在老师或同伴的指挥下,用动作,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合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图谱、表示大雨小雨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听声效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下雨时的声音,我们来听一听。
师:雨落下时的声真好听,你们刚才听到雨声有什么不一样呢?
二、学习歌曲。
1.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大雨和小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呢,听!(教师清唱,提问)
师:你刚刚听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摆图谱)
2.师:老师刚刚唱的和小朋友说的一样吗?再听老师唱一遍。
(调整图谱)
3.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着图谱,跟着琴唱一遍。
(师幼一起唱)
4.师:我们刚刚在唱大雨和小雨时有什么不一样?
(唱大雨时重重的,而唱小雨时却轻轻的)(师幼听钢琴唱一遍)
5.师:谁能用动作来模仿下大雨和下小雨?
(大雨拍手,小雨拍腿)
师:我们来把动作也一起加进去。
(师幼再次演唱)
6.分角色对唱。
(1)老师当大雨、小朋友当小雨。
(2)男孩、女孩分组表演歌曲。
7.游戏。
师:你的雨最后会落到哪里?最后一句结束时摆一个造型。
三、延伸。
师:你们喜欢下雨吗,我们唱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唱大雨时我们换成笑哈哈,小雨换成笑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