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诗歌浅谈(丁定稿)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8
唐朝才女薛涛的最著名的诗
嘿,你知道唐朝才女薛涛吗?她呀,那可是相当厉害!她的诗作那
叫一个精彩绝伦。
就拿她那首来说吧,“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
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哇塞,你看看这写得多有意境啊!就好
像你真的能看到那夜晚带着寒霜的蒹葭,那清冷的月光和苍茫的山色。
这不就跟咱有时候看到特别美的景色,心里那股子触动一样嘛!
还有她的,“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哎呀呀,这写得多细腻呀!就好像是她在对着你倾诉她心里的那
些小情绪,小感慨。
这不就跟咱有时候自己心里有点啥想法,想找人
唠唠一样嘛!
薛涛的诗为啥这么有名呢?那是因为她真的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
经历都融入到诗里去了。
她可不是那种只知道咬文嚼字的人,她的诗
是有血有肉的呀!这就好比做菜,光好看不行,还得有味道,让人吃
了还想吃。
你再想想,要是没有薛涛这样的才女,那唐朝的诗坛得少了多少色
彩呀!她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诗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她的诗不
只是诗,更是她的人生,她的故事。
难道你不想多了解了解她吗?
我觉得呀,薛涛的诗就是唐朝诗坛的一大瑰宝,她的才华和魅力让
人无法忽视,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欣赏。
薛涛诗歌鉴赏牡丹薛涛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牡丹》诗用情重更斟情的手法,把花人之间的感情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
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
红笺,当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读来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
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
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
诗人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地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在一起,见《全唐诗》卷六九O王涣《惘怅诗》),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
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
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
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
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
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自有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汤贵仁)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昔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
薛涛的诗歌
【原创版】
目录
1.薛涛其人及其诗歌背景
2.薛涛诗歌的艺术特点
3.薛涛诗歌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薛涛,字洪度,唐代著名女诗人,其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她的诗歌创作,既继承了唐代诗歌的雄健豪放,又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薛涛其人及其诗歌背景
薛涛出生于唐代开国之年,她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的繁荣和衰落。
她的父亲是位博学多才的文人,母亲则是位擅长音乐的女子,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薛涛幼年时即显露出非凡的才情,她的诗才和聪慧得到了当时许多文人的赞赏。
二、薛涛诗歌的艺术特点
薛涛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诗歌,既有雄健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柔美的情感,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她的诗歌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
薛涛的诗歌,以写景、抒怀为主题,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她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她的诗歌中,还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使她的诗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薛涛诗歌的影响和价值
薛涛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代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的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诗歌,既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雄健豪放,又展示了女性诗歌的细腻柔美,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薛涛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后世的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她的诗歌,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而且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薛涛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初探内容摘要在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创作的诗歌中,存在着许多动物意象。
它们作为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表达了诗人的各种感情,所以解读薛涛诗歌中的各种动物意象对于研究诗人的创作和情感不无裨益。
本文将要从薛涛诗歌中的各种动物意象入手,探讨诗人寄予其中的情感,从而加深对诗人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薛涛诗歌动物意象情感引言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经历了初唐的发轫,走过了盛唐的豪迈,迎来了中唐的低沉,在中唐出现了几位女诗人,她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与笔触,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
而薛涛,就是这些女诗人中有着卓越成就的一位。
在古老的西南文化名城成都,继汉代才女卓文君之后,又出现一位唐代女诗人之冠薛涛,为古老的名都增加了新的光彩,一时藩镇连帅,幕府名士,诗坛巨匠,争相与之唱和,煊璀西南诗坛。
薛涛“侨止百花潭,躬撰深红小彩笺,裁书供吟,献酬贤杰,时谓之薛涛笺”。
①至今传为美谈。
薛涛早年入乐籍,后入幕府,“她在幕府中生活的时间很长,从韦皋到李德裕,共历事十一个蜀帅,都是因为赋诗才能而受到礼遇”。
②晚年脱离乐籍,独居浣花溪畔。
孤独而终。
薛涛的人生经历对她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因为她经常出入幕府,并在幕府生活多年,身上浸染了幕府的气息,幕府的文化以及环境对她的影响最为显著。
③在她周旋于幕府的期间内,创作了大量作品,主要写了其在幕府的所见所闻,包含了宴乐酬和、写景咏物、咏物抒怀等几部分,内容十分丰富,意蕴深厚。
今人对于薛涛及其诗歌做了多方面的研究,诸如诗歌内容,诗歌风格,诗歌意象等,其中诗歌意象方面有植物的研究,但是在薛涛的诗中写了大量的动物,对于这些动物意象,却少有人涉及,因此笔者就薛涛所创作的诗歌中的动物意象为切入点,以此来深入了解这位女诗人渗透在诗歌中的情感和价值。
一、薛涛诗歌中动物意象分类和数量统计无论在哪个朝代,男性总是活跃在诗坛上的主力军,女性往往只占少数。
而在唐代这个文化互相包容、社会风气开放的年代,薛涛以其高超的赋诗才能成为当时女性诗人中的佼佼者。
薛涛最著名的诗薛涛:一个伟大的诗人薛涛(约519年-约581年)是中国南朝梁代的一位著名女诗人,被誉为“南朝第一才女”。
她以其清新婉转的诗风和才华横溢的作品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薛涛的诗歌风格薛涛的诗歌以纤细细腻、情感真挚、意境深邃而著称。
她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深厚的内涵。
她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对友情、自然、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薛涛最著名的诗作1.《泪湿罗巾梦不成》这首诗被誉为薛涛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女子对无奈的爱情命运的哀婉诉说。
它以细腻的文字表现了女子在爱情中的悲伤和无力,诗中的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夜抛明镜。
微云间脸,两岸苍鸿渡。
渐行渐远山河远,萧萧落叶岁华深。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心尽。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2.《菩萨蛮》这首诗以菩萨形象比喻恋人,表达了薛涛对爱情的忠诚和对离别的痛楚。
薛涛通过细小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诗歌推向高峰,给人以深刻的震撼。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春云秋雨肠断山。
万里归思晚,两岸猿声啼不断。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登楼赋得月明楼》这首诗以描绘月时景象为主线,以展现人物内心情感为辅助手法,通过对景物与人物的交融,表达了薛涛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豆蔻梢头已夜阑,倚阑干处伴细看。
杏花来别后,千树作红团。
长风落叶百年新,落红不是无情物。
此夜黄昏独凭栏,人生无甚事。
满月当空自遣闲,欲寻芳草共清谈。
胜状杜南岳,添兴楚渊丞。
双鲤凤凰困一生,凭仗风流诗酒情。
薛涛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薛涛的诗歌才华被后人称赞不已,她的作品传颂至今。
她的诗歌表达了深情和真挚的内心,激发了后人对爱情、生活和自然的思考。
薛涛的诗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她的作品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诗人,成为他们创作的重要参考。
结语薛涛的诗歌才华让我们倍感钦佩,她那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情感抒发方式,使得她的作品具有非凡的魅力。
薛涛诗歌研究薛涛是唐代著名的乐妓,更是一位才女,一位出色的女诗人。
然而,历代对薛涛的研究却很简单、匮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990 年,薛涛研究会成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薛涛研究热潮。
但到目前为止,研究界还缺乏对薛涛诗歌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关于薛涛思想的讨论几乎没有,并且在对诗歌内容的分类以及风格的讨论中,又大多流于粗疏,个别篇章还出现雷同现象,缺乏创新。
基于此,笔者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试图从儒、释、道三家并行的唐代背景出发,结合薛涛的身世、人生经历、所遗诗歌,联系中唐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探讨薛涛的思想意识,以及这种思想意识对她创作造成的影响,以期真实、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薛涛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全文共66919 字,分引言、正文三章和结语。
引言概述了薛涛诗歌研究的现状,以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的第一章分两节来论述。
论文从唐代大的文化背景切入,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薛涛的思想意识。
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官宦家庭的出身,不幸的人生遭际造成薛涛复杂的思想意识,既有那剪不断的儒家情结,又有对释、道的兼容并蓄。
儒家是主体,释、道为补充,这就为她创作出独特的诗歌准备了丰富的思想“大餐”。
第二章包括三节内容。
薛涛诗歌的内容大体分为三类:抒情诗、政治诗、写景咏物诗。
由于薛涛名媛、乐妓、女冠三位一体特殊的身份,不幸的人生遭际,还有她对诗歌不懈的追求,和一般的闺中才女相比,她的诗歌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尤其是她的政治诗,表现了她对国家、民生的关注,她胸怀的广大与气魄的宏大,在女性诗人中是那样耀眼夺目。
她的闺情诗和男性诗人同类诗作相比少了模拟与做作,多了真实与真情。
第三章是对薛涛诗歌风格的研究。
薛涛诗风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与女性诗人,尤其是女妓、女冠诗人相比,其诗风表现为雅正、含蓄;与男性诗人相比,诗风又表现为率真、细腻。
最后分析了薛涛诗风形成的原因。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论薛涛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李向东学生姓名:袁茜学生学号: 1020041609中国﹒贵州﹒贵阳2014年5月目录一、薛涛的生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薛涛生平. (4)(二)薛涛地位 (4)二、薛涛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 (5)(一)何谓女性意识 (5)(二)薛涛女性意识的形成 (5)三、薛涛诗歌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6)(一)大胆追求爱情 (6)(二)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 (9)(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0)四、小结 (12)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中唐著名女诗人薛涛,虽沉沦为地位低下的乐伎,但其才情高洁,文采风流,深得当时诗人、名士、官吏们的赞赏。
她的诗歌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抒发自己对爱情大胆追求,渴望女性人格的独立,关注现实,展现了这位走进男性世界的女诗人与传统女性迥然不同的生活道路与情感世界。
从中流露和表现出了其强烈的女性意识,这对现代女性来说具有积极健康的影响意义,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关键词:薛涛;乐妓;诗歌;女性意识AbstractXue tao, a famous female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sink into the low status of the le-prostitutes, but her talented, romantic literary grace, was deeply appreciated by the poet, celebrities, mandarin. Her poems with unique female perspective expressed their fearless pursuit to the love , the desire for women's independence of personality and sh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reality, which showed the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emale poet who stepped into the male world and the traditional women about life and the emotion world. The strong female consciousnesses containing in her poem have an positive and healt effect on modern women,which is worthy of our attention.Key words: Xue Tao;Poetry ; Feminine consciousness;一、薛涛的生平唐代时期,政治开明、社会风气开放、诗风兴盛,涌现了一大批女诗人。
浅谈薛涛诗歌摘要:薛涛是唐代著名乐妓,更是一位才女,著名的女冠诗人,她与鱼玄机、李治并称“女冠三杰”。
而历代对薛涛的研究较少,资料有限。
从有限的史料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对薛涛的生平、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薛涛在唐代诗史上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薛涛;薛涛生平;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唐代女冠诗人杰出代表薛涛,历来被研究者很少眷顾,但却为唐代气势恢弘的诗歌创作和后世的诗歌艺术研究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如:薛涛笺、薛涛酒、望江楼等等。
她的诗作故事都为后人所传诵。
因此,研究薛涛对了解唐代诗歌艺术和女冠诗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对薛涛身世分期的初步探讨薛涛,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字洪度(又作宏度),长安(今西安)人,和李冶、鱼玄机为女冠三杰。
薛涛的生卒年,学界大多是有争议的,而多数人认同其(公元770年—832年),享年63岁。
有史记载:薛涛姿容美艳,生性敏慧,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
《全唐诗》小传称她“辨慧工诗,有林下风”。
薛涛幼年时期因父亲薛郧是朝廷官员,家庭条件很好。
自父去世后,便于其母亲相依为命,飘零动荡,十六岁时入乐籍为歌妓,脱籍后终身未嫁。
作为女冠诗人杰出代表,薛涛能歌善舞,巧工诗词,曾创深红小笺作诗,称“薛涛笺”。
①薛涛诗集,史传为《锦江集》五卷,收诗五百余首,彭定求《全唐诗》、《四库全书》本《薛涛李治诗集》、宋计有功《唐诗纪实》和今人张蓬舟《薛涛诗笺》、陈文华《唐女诗人集三种》等以上主要根据这些文献对其生平做进一步论述。
薛涛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年生活时期、入籍生活时期和脱籍生活时期。
(一) 早年生活时期(770 ~785 年)薛涛早年生活时期,从其出生到16 岁入籍沦为歌妓的这段时间。
大历五年(770) ,薛涛出生于长安,父亲薛郧是宫廷的乐官。
家境条件较好,同时也会受到父亲的熏陶,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为其后期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从薛涛交游及其诗作看中唐士风姓名:刘蓉摘要:薛涛是我国中唐时期极富盛名的妓女诗人,身兼妓女和诗人双重身份的她,不仅诗作受人称赏,并且与许多当时的名士文人都有来往酬唱。
本文拟从其诗和交游来透视中唐士风,即中唐士子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心理状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文人们,狎妓冶游成为风尚,同时,又好娶高门女,把婚姻作为仕宦的工具。
关键词:薛涛;士人;狎妓;婚姻观念Probe the Universal CustomFeature of Scholars in Mid—Tang Dynasty in the Way of Studying Xuetao’s Poems and Social intercourseName: LiuRongAbstract:Xue Tao is a prostitute—poet of a great reputation in Middle Tang Dynasty, and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among a large number of prostitute—poets in that age. Her dual capacity helped her write a lot famous poems, which were chanted by many celebrities and scholars in that period. in the way of studding her poem and social intercourse, the thesis probed into the universal custom feature of scholars—the qualities of their conduction and manner. From it, we can take a good knowledge of those scholars who suffered.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 and Shi Siming,the reasons that prostitutes lead a wretched life ,and the fact that the scholars regarded their marriages as the landler up to the official holders.Key words: Xue Tao;scholar;prostitute ;Marriage引言在中国古代女诗人的构成体系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歌(娼)妓。
浅谈薛涛诗歌丁立庆学院:人文学院班级:09级语教专(2)班学号:90222057指导老师:陈冬根摘要:薛涛是唐代著名乐妓,更是一位才女,著名的女冠诗人,她与鱼玄机、李治并称“女冠三杰”。
而历代对薛涛的研究较少,资料有限。
从有限的史料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对薛涛的生平、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薛涛在唐代诗史上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薛涛;薛涛生平;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唐代女冠诗人杰出代表薛涛,历来被研究者很少眷顾,但却为唐代气势恢弘的诗歌创作和后世的诗歌艺术研究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如:薛涛笺、薛涛酒、望江楼等等。
她的诗作故事都为后人所传诵。
因此,研究薛涛对了解唐代诗歌艺术和女冠诗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对薛涛身世分期的初步探讨薛涛,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字洪度(又作宏度),长安(今西安)人,和李冶、鱼玄机为女冠三杰。
薛涛的生卒年,学界大多是有争议的,而多数人认同其(公元770年—832年),享年63岁。
有史记载:薛涛姿容美艳,生性敏慧,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
《全唐诗》小传称她“辨慧工诗,有林下风”。
薛涛幼年时期因父亲薛郧是朝廷官员,家庭条件很好。
自父去世后,便于其母亲相依为命,飘零动荡,十六岁时入乐籍为歌妓,脱籍后终身未嫁。
作为女冠诗人杰出代表,薛涛能歌善舞,巧工诗词,曾创深红小笺作诗,称“薛涛笺”。
①薛涛诗集,史传为《锦江集》五卷,收诗五百余首,彭定求《全唐诗》、《四库全书》本《薛涛李治诗集》、宋计有功《唐诗纪实》和今人张蓬舟《薛涛诗笺》、陈文华《唐女诗人集三种》等以上主要根据这些文献对其生平做进一步论述。
薛涛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年生活时期、入籍生活时期和脱籍生活时期。
(一) 早年生活时期(770 ~785 年)薛涛早年生活时期,从其出生到16 岁入籍沦为歌妓的这段时间。
大历五年(770) ,薛涛出生于长安,父亲薛郧是宫廷的乐官。
家境条件较好,同时也会受到父亲的熏陶,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为其后期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史传,薛涛自幼聪慧过人,八九岁的时候便知声律,那一首续父《井梧吟》,轰动一时②。
被称之为奇才。
安史之乱后,随父入蜀避乱,定居成都。
父去世后,与母亲相依为命流寓蜀中。
贞元元年(785) ,直到16岁时不幸落入乐籍为歌妓。
薛涛早期生活时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可以说是其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但在这同时呢也伴着一定的艰难和辛酸。
这段时期的作品,也只有那一首称之为绝唱的《井梧吟》。
(二) 入籍生活时期(785 ~789 年)薛涛的第二个生活时期,是从入籍到脱籍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也不过5年,薛涛16岁到20岁。
是薛涛诗歌创作最主要阶段。
德宗贞元(785 ~804) ,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因家道中落,薛涛被迫入乐籍。
韦皋对薛涛很看重,而此时也就有了“女校书”之称。
在唐代妓女分为宫妓、官妓、家妓、民妓四种。
薛涛当属于官妓。
③作为官妓自然就与达官贵人接触的多,所以也就多了些花间迎笑与附和。
也就比那些民妓等多接触了些人或事,这自然也就扩大了诗作的表现内容及思想情感丰富。
其诗歌创作中多酬赠唱和之作,这种复杂的情感贯穿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之中。
薛涛第二个生活阶段,仅仅5年,但这 5 年的苦难却给她一生留下了灾难性的印记,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以至影响到她后来有些扭曲的男性化性格变异和终生未嫁。
(三) 脱籍生活时期(789 ~832 年)薛涛脱籍后,便隐居在成都浣花溪,以诗书相伴,自制薛涛笺。
可谓算是过的清闲,无所求无所盼。
但她仍然努力的生活着,这段时期也是薛涛创作诗歌的最主要时期。
生活相对稳定,交游和创作最为活跃。
薛涛结识了众多诗人名流、高官显宦、文人骚客。
在这些社会名流中,著名的有权贵武元衡、韦皋、袁滋和诗人元稹等人,并留下大量酬唱作品。
而此时薛涛与元稹的爱情最为人说道。
薛涛在梓州结识了任东川监察御史的元稹,很快就爱上了这位风流才子,元稹也久慕薛涛之名。
两人一见如故,薛涛的《四友赞》,使这位“贞元巨杰”大为惊叹。
虽然薛涛比元稹大,但他们都接受了彼此的年龄,接受了这段美丽的爱情,度过了两情相悦的一年。
第二年,元稹因得罪宦官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但距离却不能拉远这两颗彼此相吸的心。
元稹与薛涛互赠相思,元稹有《寄赠薛涛》: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④可谓是情真意切,尤其是结尾那句“别后相思隔烟水”。
写出了对薛涛的无尽相思之情。
薛涛也有《寄旧诗与元微之》: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这首诗中的那句“长教碧玉深藏处,总向红笺写自随”的台楼馆,这就是今天成都市的望江楼公园。
薛涛在等待,等待元稹的出现。
那等待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也许元稹那达达的马蹄就是个美丽的错误。
二、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薛涛诗歌思想内容丰富,有咏物诗、抒情诗、爱情诗、政治诗等等,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非一般女子所能及的。
(一)哀婉神秀的抒情咏物诗薛涛的抒情咏物之作语浅而情深,调婉而神秀。
诗人以看似浅俗轻易之笔,“由浅近而入情”,让人读来顿觉有深意在。
如《春望词》: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美好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也是相思的季节,不禁百转回肠,怨愤之情油然而生,相思哀婉而凄凉。
一切景语皆情语,薛涛在《柳絮》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思和哀怨: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若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这首诗写出了柳絮随风飞扬的情形,又写出了弱女子飘零无依的哀愁。
《名媛诗归》曰:“若率然读去但知其幽恨,不知其怅叹。
”作者恰切的使用浅近俗语,情感细腻,形象鲜明,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从这些诗作的内容及情感来看,言辞皆悲苦,充满委屈、无奈及哀怨之情。
尤其是《十离诗》十首,诗人托物寓情,诗中薛涛不惜把自己比作是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
只因为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名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暇、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通过这十个比喻所体现的人与物、主人与工具或驯养的宠物之间的关系,深刻的揭示了乐妓沦为统治者的玩物或工具的惨痛现实。
(二)语谦情深的酬唱抒情之作作为女性诗人,薛涛诗歌创作情感细腻、语言表达精细,她曾在《寄旧诗与元微之》中用两句诗自评曰:“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在她的酬唱诗作中,作者自由的表达了发乎内、动于中的幽思和情怀。
这方面的作品以《送友人》最为著名: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前两句暗用《诗经·蒹葭》诗意,描写友人离别时寒月凄清,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无限思念之情。
其情深意长都蕴于委婉曲折之中。
《送卢员外》一诗则表达了与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和恩人有多么深厚的感情:“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而《寄张元夫》中“借问人间愁寂寞,伯牙琴绝已无声。
”的诗句也表达了诗人渴望知音友情的无奈悲叹。
在众多酬人赠答诗中她与元稹恋爱时的两首寄赠诗最情深意切。
如《赠远》:其一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发塞前溪。
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
其二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宇开缄到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第一首写元稹被贬,不得复为朝官。
第二首想象元稹收到寄诗及自己怀想他的情形。
这两首写得情深意切,语言浅进。
表达了对元稹的无限同情及思念之情。
其才情绝非一般女子所能及的。
(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从《诗经》中《关雎》、《蒹葭》始,每个朝代都有,可谓不绝如缕,看到古代爱情的普遍性。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敢于追求爱情以至于对爱情的执着是少数人所有的。
但也有不少为后人所传诵,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对爱情的执着、《崔莺莺传》里的崔莺莺、就像杜丽娘被锁在深闺里的不都渴望爱情吗?哪个女人不渴望拥有自己的爱情。
薛涛也是一样,她地位卑下,作为乐妓不允许她有爱情,“莫爱我,爱我太偏心,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望江南》),此类作品,在薛涛诗歌里占有相当分量和比例。
如《春望词四首》:其一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其二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其三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其四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这组《春望词》,写于薛涛隐居浣花溪时期。
脱籍之后过着清闲的隐居日子,越是清幽就越寂寞,所以她更渴望得到爱情的沐浴。
美好春天的来临,只能更引起她相思的惆怅,而岁月无情时光流逝,无法把握爱情又无力留驻青春,“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看这组《春望词》可谓寂寞愁绝声声悲苦,诗歌的客体物象已被主体情化,春天的一草一木全化成了诗人惨淡身世、悲愁心灵的折射。
全诗看似极其简单,直抒情怀、明白如话地表达了孤独之感,失恋之痛。
年华易逝,知音难求,薛涛的身世之感,何尝不是一代又一代人心口永远的痛?春天是美好的。
但繁花满枝在绽放的同时,就意味着要无可挽回地迅即地凋零。
春光如烟花,美丽而短暂,也如青春和爱情。
那些伤春者才是真正懂得春天的心灵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怜惜,所以伤怀。
那个把锄花树下,吟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美少女颦儿,是花魂之转世,更是诗魂之精灵。
她字字血泪的诗篇,表达的绝非一个小女子一己的体验,而是人类集体对于春天、对于青春、对于美、对于爱的先验的宿命的悲哀。
诗人薛涛,也是这么一个在春天里空结着刻骨愁怨的女子。
(四)忧国忧民的政治诗薛涛出身官宦人家,自小无疑会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忠君忧国。
而乐妓的地位,置身底层、强颜卖笑的生涯,又使她对统治者有较清醒的认识。
如《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诗里用楚襄王游高唐梦巫山神女故事,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她对君王“朝朝夜夜”、“为雨为云”,耽于淫乐,贻误国事的隐忧。
如《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此诗就李德裕所建之筹边楼发议论,首两句写筹边楼高耸云端,四望无际,壮丽居西川之冠,末句言今日登楼,便能见到边疆烽火,与李德裕镇川时的宁静祥和大不相同。
其原因在第三句中点明,即诸将贪得羌族之马,轻启衅端。
短短四句,有描写,有叙述,有议论,有感慨,容量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