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6年重庆市江津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03.52 KB
- 文档页数:26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市三校联考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3分)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估测值,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是()A.一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
B..一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C..一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D..一中学生双脚站立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5000Pa2.(3分)下列运动的物体中,运动状态没发生改变的是()A.自由下落的苹果B.绕地球匀速旋转的卫星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D.减速行驶的汽车3.(3分)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旱冰鞋装有滑轮B.运动鞋底刻有花纹C.浴室脚垫带有颗粒D.雪天轮胎绕上链条4.(3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5.(3分)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
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 A和F B,则()A.p A>p B F A>F B B.p A<p B F A=F BC.p A<p B F A>F B D.p A=p B F A<F B6.(3分)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了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7.(3分)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小明让同一小车从相同的高度滑下,先后在棉布上和光滑的木板面上运动,如图所示,关于小车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四个说法中有一个理想化的推论,其余三个是可靠的事实,其中是理想化推论的是()A.小车在棉布、木板上都将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B.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比在棉布上滑行的距离远C.如果没有摩擦,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D.小车在木板上所受摩擦力小8.(3分)如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斧刃磨得很锋利B.书包背带做得较宽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D.在铁轨下面铺枕木9.(3分)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B.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C.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D.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0.(3分)在地铁和火车站台上等候车辆时,要求乘客离开站台一米以上,其主要原因是()A.车辆过来时风太大B.车辆过来时,带来好多灰尘C.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带动空气流速加快,使人易“吸”向车辆,造成危险D.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使人与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易将人向后吹倒11.(3分)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0分)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 大地和水都能传播声音D.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2.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出现黑斑,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A. 灯丝升华后又凝华形成的B. 灯丝汽化后又凝固形成的C. 灯丝熔化后又凝固形成的D. 灯丝熔化后再汽化最后凝华形成的3.下列做法会使蒸发变慢的是()A. 冬天,用电热吹风吹湿了的头发B. 湿衣服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C. 把抹布卷成一团D.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4.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A. 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B.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5.下列现象属于吸热过程的是()A. 放进冰箱的水结冰了B. 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突然蒙上一层小水珠C. 寒冷的北方下雪了,雪的形成过程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6.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 蜡烛的正立像B. 蜡烛的倒立像C. 三角形光斑D. 圆形光斑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传播的就越快B. 超声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 女生发出的声音比男生发出的声音传播的快D. 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8.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三者都有9.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2016—2017学年度下期三校联考初二物理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数据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一个鸡蛋所受到的重力大约是10NB .一个初中生所受到的重力大约是500 NC .小慧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20 m/sD .一个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 2.如图所示,各种力的作用效果中,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3.形状不同的铁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不同的深处,如果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可以判断它们的( ) A 、质量相等 B 、体积相等 C 、压强相等 D 、重力相等 4. 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单杠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镁粉B .移动重物时,在它下面垫上钢管C .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D .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5. 2013年12月15日,“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软着陆成功,如图所示,月球车在月球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车在运动中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车会立即停止运动B .若在车上再安装一台探测设备,则车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C .以地球为参照物,停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相对地球是静止的D .静止时车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和月球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6.如图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水的平底烧杯,一个不吸水的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浸没在水中,剪掉木块以后,木块上浮至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B .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与水的重力之和C .整个过程,水对杯底的压力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D .整个过程,托盘受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7.下列有关液体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同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越大,说明容器内液体重力越大B .相等质量的液体对不同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可以是不相等的C .密度较大的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肯定比较大D .以上说法都正确8.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A .把书包带做得宽些B .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C .刀、斧、剪的刃磨得很薄D .在铁路的钢轨下铺上枕木9.同学们背书包时,肩部会有受压的感觉,所以,小红选择了一种双肩背的宽带书包.书包带宽5cm ,与肩部接触部分长度为35cm ,书包的总质量为7kg ,小红选择这种书包的理由及她肩部所受压强大小正确的是:( )A .减小压强;2×103PaB .增大压强;2×102Pa C .增大压力;0.245Pa D .减小压力;2.45Pa2题图5题图6题图10.如图所示,放在M 、N 两水平桌面上的P 、Q 两物体,分别在F P =5N 、F Q =3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A .桌面M 一定比桌面N 粗糙 B .P 的速度一定大于Q 的速度 C .P 的质量一定大于Q 的质量D .P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 受到的摩擦力11.小慧同学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B .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 .用力推小车,小车没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慢慢停下来12. 在地铁或火车站台上等候车辆时,要求乘客要离开站台一米以上,其主要原因是( ) A .车辆过来时风太大B .车辆过来时,带来好多飞尘C .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带动空气流速加快,使人易被“吸”向车辆造成危险D .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使人与车之间空气流速加快,易将人吹向后倒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一只质量为3 kg 的铅球,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是 N ,方向是 ,当运动员向斜上方推出这个铅球时,铅球飞行过程中不能做直线运动,主要是 的作用。
重庆市江津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7·扬州模拟) 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 50 m短跑测试的平均成绩约为20 sB .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C . 一台ipad的质量大约是10gD . 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00 mA2. (2分)位于成都市中心处的某大厦内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美丽景色。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B . 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C . 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D . 以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3. (2分)(2017·江苏模拟) 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B .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C . 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朵的噪声D . 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面对面进行谈话,这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4. (2分)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是用来改变声音的()A . 响度B . 音色C . 音调D . 频率5. (2分)(2019·荆州)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B . 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液化现象C . 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 . 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6. (2分) (2016八下·相城期末) 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 春天到了,积雪融化B . 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 . 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 .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7. (2分)(2017·临淄模拟) 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用玻璃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B . 柳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绿光C . 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小于入射角D . 有些超市收银员用紫外线识别钞票的真伪8. (2分)小猫所成的像正确的是()A .B .C .D .9. (2分) (2018八上·南通月考)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A . 100 mm以外B . 略大于50 mmC . 恰为50 mmD . 50 mm以内10. (2分) (2018八上·山西月考) 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应()A . 大于100mmB . 略大于50mmC . 小于50mmD . 恰好等于50mm二、多选题 (共2题;共6分)11. (3分) (2016八上·诸城期中)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 小车在2~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 . 小车在2~5s内处于静止运动C . 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为1m/sD . 小车在5~7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2m/s12. (3分)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物质的密度最大B . 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C . c物质的密度是a的4倍D . 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三、实验题 (共6题;共20分)13. (4分)(2017·青山模拟) “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 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选填“高”或“低”).(2) 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3)图乙中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A:水的质量不同 B:初始温度不同)14. (1分)光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反射角为________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这个速度________15. (3分) (2015八上·江苏月考)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__(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进行;(2)小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他应该在玻璃板__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调整玻璃板后的蜡烛B 的位置,直到看上去B和A的像________,此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像与物大小相同;同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小明了解到平面镜是在平板玻璃的背面均匀地镀上了一层金属膜制成的(如图2甲).他有一个疑问:物体是通过镜子的前面成像还是背面成像?于是他将一支铅笔的笔尖贴在镜子上,如图2乙所示,眼睛从侧面观察,若发现________,则说明物体是通过镜子背面成像;16. (3分)(2019·斗门模拟) 某实验小组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上述问题解决后,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位置,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接下来他们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调.17. (3分) (2020八上·九龙坡期末) 小华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将内容补充完整:(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________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托盘天平平衡。
重庆市江津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烟雾()A . 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B . 利用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C .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2. (2分)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A . 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B . 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 . 黑板上有一小块“晃亮”D . 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3. (2分) (2018八上·高邮月考) 如下图,盲人过街提示器(即盲人砖)提示盲人的途径可能是()A . 可见光B . 红外线C . 紫外线D . 声音4. (2分) (2018八上·长春月考)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A . 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B . 用手捂住耳朵C . 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D . 改进汽车发动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5. (2分)小明在第二次参观梅园“冰雪奇缘”冰雕艺术展中,发现冰雕作品比第一次看的时候变小了,这是因为冰雕发生了()A . 升华B . 熔化C . 汽化D . 凝华6. (2分)(2020·江苏模拟) 针对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 甲图用凸透镜观察物体,是因为光从物体经凸透镜时发生了光的折射B . 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在光屏上的彩色光带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 . 丙图中手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 丁图放在水中的铅笔发生“弯折”,是折射现象7. (2分) (2018八上·扬州期末)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冰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温度高于0℃B .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C . 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预冷发生了液化D .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8. (2分) (2016八上·泰山期中)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 绐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B . 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 .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 .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9. (2分)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A . 照射情况不变B . 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C . 灯光离开路面D . 照射距离变短10. (2分) (2017八上·徐州期中) 2015年6月,“东方之星”客轮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 . 敲击船体是因为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 .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 . 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11. (2分) (2020八上·吉林期末)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 人的正常体温是37℃B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 .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mD . 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10s12. (2分) (2016九上·绥棱期中) 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里时,周围的气温也是0℃,过一段时间后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 .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 . 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D . 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3. (2分)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像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A . 干冰迅速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B . 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 . 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D .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4. (2分) (2016八上·深圳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 . 城市某些地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产生的声源处减弱噪声D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15. (2分)寒冬里,小新同学把烧杯中的水放在室外,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 BC段是水的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B . 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放热C . AB、CD段物质在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D . 整个AD段是凝固的过程二、填空题 (共12题;共19分)16. (1分) (2017八上·睢宁月考) 如图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信息,声音还可以________(填“传递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增大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八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C.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1mm【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不会达到5m/s;故A错误;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在20℃左右,达不到37℃;故B错误;C、全新的2B铅笔长接近20cm,故18cm符合实际;故C正确;D、一张试卷的厚度远远小于1mm;故D错误;故选C.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斑马倒影C.水面“折”枝D.日全食【考点】光的反射.【分析】①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②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③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当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例如:海市蜃楼现象.【解答】解: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斑马在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故B正确.C、从水中枝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枝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C错误;D、日全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全食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在中间挡住了全部的太阳光便为日全食,故D错误.故选B.3.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男低音独唱时,他的音调低,但以他的声音为主,故他的响度大;女高音轻声伴唱,她的音调高,但是在伴唱,故响度小.故选D.4.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光具有能量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直线传播【考点】光的反射.【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解答】解: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入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白亮污染.故选B.5.一束光与地面夹60°的角度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A.60°B.30°C.120°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根据太阳光沿着与水平面成60°角即可求出入射角的度数,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求出反射角,最后得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度数.【解答】解:因为太阳光沿着与水平面成60°角,所以入射角的度数为:90°﹣60°=30°,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30°=60°.故选A.6.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选项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根据图甲所示物体的s﹣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然后逐一分析各v﹣t图象,看哪个图象与s﹣t图象反应的运动规律相同.【解答】解:由s﹣t图象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它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示各v﹣t图象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象中时间不变而速度变化,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图象错误;B、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与s﹣t图象符合;C、图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与s﹣t图象不符;D、图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与s﹣t图象不符;故选B.7.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分析】(1)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根据音色可以辨别物体;(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4)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可以发生反射.【解答】解:A、“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据此可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故A正确;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这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正确;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C正确;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由于声音在山谷间来回反射形成的,而不是次声波的传播,故D错误.故选D.8.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的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解答】解:A、图甲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吸热,所以是熔化图象.A错误.B、图乙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吸热,所以是非晶体熔化图象,B正确;C、图丙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放热,所以是凝固图象.有一段图象温度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是晶体,C错误;D、图丁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放热,所以是非晶体凝固图象,D错误;故选B.9.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错误;D、冰雕变小,是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B.10.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 错误.故选A.1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2)(4)C.(1)(3)D.(3)(4)【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分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解答】解:(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3)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故选B.12.用一支原来示数是38℃的体温计,未经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这人体温为36.5℃,则该体温计的读数为();然后再去测量一个发高烧的患者,他的体温是39.1℃,则这时体温计的读数为()A.36.5℃、39.1℃B.36.5℃、36.5℃C.38℃、39.1℃D.38℃、38℃【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体温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就是在它靠近液泡的上方有一个小的缩口,它的作用是使上方的水银无法自行回到液泡中,从而使体温计的示数不经过甩动不会下降.因此,示数为38℃的体温计,如果不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解答】解: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6.5℃的人体温时,由于缩口的作用,示数不会下降,所以仍保持38℃;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9.1℃的病人时,水银会从液泡内膨胀上升,使示数增加到39.1℃.故选C.二、填空和作图题(本题共10个小题,第24、25小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13.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60 cm ;(2)一课桌的高为0.8 m ;(3)公路上小汽车的运动速度为110 km/h .【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解答】解:(1)中学生的身高160cm.(2)一张课桌的高为0.8m.(3)人步行的速度为110km/h.故答案为:(1)cm;(2)m;(3)km/h.1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小华说话“大嗓门”指他说话声音的响度大.【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根据音色可以辨别物体.【解答】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小华说话“大嗓门”指他说话声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音色;响度.15.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如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此时选“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九号”飞船是静止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在“天宫一号”与“神州九号”对接过程中,“天宫一号”相对于“神州九号”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九号”飞船是静止的.故答案为:静止.16.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乙在人耳处减弱,丙在声源处减弱.【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来解答此题.【解答】解: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丙同学到歌厅,要求将音量放小一点,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人耳.17.下列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名称)(1)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升华(2)北方冬天树枝上形成的“雾凇”;凝华(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液化.【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1)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会慢慢变小,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2)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成的固态,属于凝华现象;(3)“白气”是液态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答案为:(1)升华;(2)凝华;(3)液化.1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小明作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速度是 5 m/s;小华作的是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8s 内的平均速度是 5 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从图象上得出小华和小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然后利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其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故答案为:匀速;5;变速;5.19.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反射规律.【考点】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解答】解: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说明光在这些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在反射现象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答案为:漫反射;遵守.20.如图所示陶瓷茶杯底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就看不见硬币了(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又看见了”的原因是光从水里射出时发生了折射.【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人眼睛和被看的物体之间如果有障碍物挡住,人就看不到物体了;如果由于反射或折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人就可能再看到物体.【解答】解: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所以看不见是光的直线传播,又看见了是光的折射.故答案为:折射.2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的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15:8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速度的比和路程的比,求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t=计算即可.【解答】解:由v=可得:t 甲:t 乙=: =×=×=15:8. 故答案为:15:8.2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4.60cm .【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端与5.00cm 对齐,右端与9.6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60cm ﹣5.00cm=4.60cm .故答案为:1mm ;4.60.23.如图是某同学测体温时的示数,其示数为 36.9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图示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液柱右表面与36℃后面第9个小格对齐,因此指示的温度是36.9℃.故答案为:36.9.24.在图中作出折射光线.【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过入射点做出法线,光从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25.用作图的方法在图中画出遥控板对着墙面控制电视机的光路图(A点是红外线发射点,B点是红外线接收点).【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红外线发射点关于墙壁的对称点,连接红外线接收点与对称点,与墙壁的交点即反射点(入射点),连接红外线发射点和反射点即可.【解答】解:作红外线发射点A关于墙壁的对称点A′,连接红外线接收点B与对称点A′,与墙壁的交点O即反射点,连接红外线发射点A和反射点O即可;如下图所示: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个小题,第26题6分,第27小题6分,第28小题7分,共19分.)26.如图1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填测量工具).(2)该实验原理是v=(填计算公式).(3)实验中测得上半段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下半段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2、v3的大小关系是v2<v3.(选填>、<、=)(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2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0.09 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2)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进行计算;(3)(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5)由图2可知,滑块可得滑块下滑的路程和时间,由此可以利用v=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计算小车平均速度;(3)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v2<V3;(4)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5)由图2可得,滑块自顶端到底端的路程,s=45cm=0.45m,滑块自顶端到底端的时间,t=5s,滑块自顶端到底端的平均速度:v===0.09m/s.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v=;(3)<;(4)变速;(5)0.09.27.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立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A在玻璃板内的像重合,蜡烛B好像被点燃了,在此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到镜面距离关系.(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4)蜡烛B的作用是应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找到蜡烛A的像.(5)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填“虚”或“实”).【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4)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5)根据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来验证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否是虚像.【解答】解:(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4)实验中后面的蜡烛B与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这种方法叫做替代法;(5)将一个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能接收到像,则是实像,如果不能,则证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在后面的光屏上不能得到像.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到镜面距离;(3)大小;(4)等效替代;(5)不能;虚.28.小明家住沿海地区,冬天路上已经积了厚厚的冰,但往往海水并没有结冰.小明就猜想:水中加了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烧杯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固态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盐水凝固用了时间10 min,15min时呈固液共存态.(2)凝固点为﹣2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低了(选填“高”或“低”).(3)小刚和小宁也做了上述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分析上述数据,初步得出的结论是:水中含盐量越多凝固点越低.。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乒乓球被弹开C.尺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D.听不到真空罩中间铃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用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且都用到转换法;C用来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D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到了科学推理法。
故选D考点:声现象2.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
哪种做法是正确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用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或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故选B考点:温度计的使用3.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8 cm、2.58 cm ,则测得的物体宽度为:()A 2.58 cmB 2.57 cmC 2.576 cmD 2.577 cm【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结果应四舍五入与记录的数据有效数字相同。
测得的物体宽度为(2.57cm+2.58 cm+2.58 cm)/3=2.58 cm.。
故选A考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4.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零刻线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AD中物体的一端没有与零刻线对齐;C中无法确定测量的是否为圆柱体的直径。
故选A考点:长度的测量5.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铁、食盐、松香B.铝、石蜡、玻璃C.冰、沥青、松香D.萘、水晶、食盐【答案】D考点:晶体与非晶体6.鲁迅的《社戏》中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 山B. 船C. 流水D. 河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山……向船尾跑去了”中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且距离越来越近了。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4.00分)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4.00分)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A.a2+a3=a5 B.a2•a3=a5 C.(ab2)3=ab6D.a10÷a2=a53.(4.00分)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A.∠A=∠C B.AD=CB C.BE=DF D.AD∥BC4.(4.00分)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AEF=110°,则∠1=()A.30°B.35°C.40°D.50°5.(4.00分)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6.(4.00分)如图,三条公路把A、B、C三个村庄连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某地区决定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修建一个集贸市场,要使集贸市场到三个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这个集贸市场应建在()A.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B.在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C.在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D.在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7.(4.00分)AD是△BAC的角平分线,过D向AB、AC两边作垂线,垂足为E、F,则下列错误的是()A.DE=DF B.AE=AF C.BD=CD D.∠ADE=∠ADF8.(4.00分)多项式9x2﹣9因式分解的结果是()A.(3x+3)(3x﹣3)B.9(x2﹣1)C.9x(x﹣1)D.9(x+1)((x﹣1)9.(4.00分)如果9x2+kx+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是()A.30 B.±30 C.15 D.±1510.(4.00分)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P1P2=6,则△PMN周长为()A.4 B.5 C.6 D.711.(4.00分)下列图形都是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第一个图形中共有2个三角形,第二个图形中共有8个三角形,第三个图形中共有14个三角形,…,依此规律,第五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22 B.24 C.26 D.2812.(4.00分)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2个 B.3个 C.4个 D.5个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4.00分)五边形的内角和为度,十二边形的外角和为度.14.(4.00分)如图,BC=A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OD≌△BOC (只添一个).15.(4.00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它的顶角是.16.(4.00分)如图,∠AOP=∠BOP=15°,PC∥OA,PQ⊥OA,若PC=4,则PQ=.17.(4.00分)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8.(4.00分)如图,△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 恰好重合,则∠OEC为度.三、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9.(7.00分)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BD=CE.求证:AD=AE.20.(7.0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A1,B1,C1的坐标(直接写出答案),A1;B1;C1.(3)△A1B1C1的面积为.四、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10.00分)因式分解(1)a2b﹣2ab+b(2)3(x﹣2y)2﹣3x+6y.22.(10.00分)如图,AB=EF,BC⊥AE于C,FD⊥AE于D,CE=DA.求证:(1)△ABC≌△EFD;(2)AB∥EF.23.(10.00分)将4个数a b c d排成两行,两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定义=ad﹣bc.上述记号叫做2阶行列式,若=7x.求x的值.24.(10.00分)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C=BC,F是AB边的中点,D、E分别在边AC、BC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连接CF,DF,EF和DE (1)求证:△ADF≌△CEF;(2)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五、解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5.(12.00分)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1)求证:DE平分∠BDC;(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ME=BD.26.(12.00分)(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 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猜测DE、BD、CE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即可).(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第(1)题中DE、BD、CE之间的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线段DF、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4.00分)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正确;D、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故选:C.2.(4.00分)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A.a2+a3=a5 B.a2•a3=a5 C.(ab2)3=ab6D.a10÷a2=a5【解答】解:A、a2与a3不是同类项,不能直接合并,故本选项错误;B、a2•a3=a5,计算正确,故本选项正确;C、(ab2)3=a3b6,原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D、a10÷a2=a8,原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3.(4.00分)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A.∠A=∠C B.AD=CB C.BE=DF D.AD∥BC【解答】解:∵AE=CF,∴AE+EF=CF+EF,∴AF=CE,A、∵在△ADF和△CBE中∴△ADF≌△CBE(ASA),正确,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AD=CB,AF=CE,∠AFD=∠CEB不能推出△ADF≌△CBE,错误,故本选项正确;C、∵在△ADF和△CBE中∴△ADF≌△CBE(SAS),正确,故本选项错误;D、∵AD∥BC,∴∠A=∠C,∵在△ADF和△CBE中∴△ADF≌△CBE(ASA),正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4.(4.00分)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AEF=110°,则∠1=()A.30°B.35°C.40°D.50°【解答】解:∵AD∥BC,∠AEF=110°,∴BFE=180°﹣∠AEF=180°﹣110°=70°,∵长方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EFG=∠BFE=70°,∴∠1=180°﹣∠BFE﹣∠EFG=180°﹣70°﹣70°=40°.故选:C.5.(4.00分)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解答】解: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故选:C.6.(4.00分)如图,三条公路把A、B、C三个村庄连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某地区决定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修建一个集贸市场,要使集贸市场到三个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这个集贸市场应建在()A.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B.在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C.在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D.在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解答】解: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集贸市场应建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故选:A.7.(4.00分)AD是△BAC的角平分线,过D向AB、AC两边作垂线,垂足为E、F,则下列错误的是()A.DE=DF B.AE=AF C.BD=CD D.∠ADE=∠ADF【解答】解: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DE=DF,故A选项错误,在Rt△ADE和Rt△ADF中,,∴Rt△ADE≌Rt△ADF(HL),∴AE=AF,∠ADE=∠ADF,故B、D选项错误,只有△ABC是等腰三角形时,BD=CD,故C选项正确.故选:C.8.(4.00分)多项式9x2﹣9因式分解的结果是()A.(3x+3)(3x﹣3)B.9(x2﹣1)C.9x(x﹣1)D.9(x+1)((x﹣1)【解答】解:9x2﹣9=9(x2﹣1)=9(x+1)(x﹣1).故选:D.9.(4.00分)如果9x2+kx+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是()A.30 B.±30 C.15 D.±15【解答】解:∵(3x±5)2=9x2±30x+25,∴在9x2+kx+25中,k=±30.故选:B.10.(4.00分)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P1P2=6,则△PMN周长为()A.4 B.5 C.6 D.7【解答】解:∵P与P1关于OA对称,∴OA为PP1的垂直平分线,∴MP=MP1,P与P2关于OB对称,∴OB为PP2的垂直平分线,∴NP=NP2,于是△PMN周长为MN+MP+NP=MN+MP1+NP2=P1P2=6.故选:C.11.(4.00分)下列图形都是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第一个图形中共有2个三角形,第二个图形中共有8个三角形,第三个图形中共有14个三角形,…,依此规律,第五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22 B.24 C.26 D.28【解答】解:第一个图形有2+6×0=2个三角形;第二个图形有2+6×1=8个三角形;第三个图形有2+6×2=14个三角形;…第五个图形有2+6×4=26个三角形;故选:C.12.(4.00分)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 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2个 B.3个 C.4个 D.5个【解答】解:①△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AC=BC,EC=DC,∠BCE=∠ACD=120°∴△ACD≌△ECB∴AD=BE,故本选项正确;②∵△ACD≌△ECB∴∠CBQ=∠CAP,又∵∠PCQ=∠ACB=60°,CB=AC,∴△BCQ≌△ACP,∴CQ=CP,又∠PCQ=60°,∴△PCQ为等边三角形,∴∠QPC=60°=∠ACB,∴PQ∥AE,故本选项正确;③∵∠ACB=∠DCE=60°,∴∠BCD=60°,∴∠ACP=∠BCQ,∵AC=BC,∠DAC=∠QBC,∴△ACP≌△BCQ(ASA),∴CP=CQ,AP=BQ,故本选项正确;④已知△ABC、△DCE为正三角形,故∠DCE=∠BCA=60°⇒∠DCB=60°,又因为∠DPC=∠DAC+∠BCA,∠BCA=60°⇒∠DPC>60°,故DP不等于DE,故本选项错误;⑤∵△ABC、△DCE为正三角形,∴∠ACB=∠DCE=60°,AC=BC,DC=EC,∴∠ACB+∠BCD=∠DCE+∠BCD,∴∠ACD=∠BCE,∴△ACD≌△BCE(SAS),∴∠CAD=∠CBE,∴∠AOB=∠CAD+∠CEB=∠CBE+∠CEB,∵∠ACB=∠CBE+∠CEB=60°,∴∠AOB=60°,故本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⑤.故选:C.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4.00分)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度,十二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解答】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2)×180=540°,十二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故答案是:540,360.14.(4.00分)如图,BC=A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D=∠C,使△AOD≌△BOC(只添一个).【解答】解:∠D=∠C,理由是:∵在△AOD和△BOC中∴△AOD≌△BOC(AAS),故答案为:∠D=∠C.15.(4.00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它的顶角是80°或20°.【解答】解:①若100°是顶角的外角,则顶角=180°﹣100°=80°;②若100°是底角的外角,则底角=180°﹣100°=80°,那么顶角=180°﹣2×80°=20°.故答案为:80°或20°.16.(4.00分)如图,∠AOP=∠BOP=15°,PC∥OA,PQ⊥OA,若PC=4,则PQ= 2.【解答】解:过点P作PM⊥OB于M,∵PC∥OA,∴∠COP=∠CPO=∠POQ=15°,∴∠BCP=30°,∴PM=PC=2,∵PQ=PM,∴PQ=2.故答案为:2.17.(4.00分)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 135°.【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ABC≌△BDE,∴∠1=∠DBE,又∵∠DBE+∠3=90°,∴∠1+∠3=90°.∵∠2=45°,∴∠1+∠2+∠3=∠1+∠3+∠2=90°+45°=135°.故填135.18.(4.00分)如图,△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 恰好重合,则∠OEC为100度.【解答】解:∵∠BAC=50°,AO为∠BAC的平分线,∴∠BAO=∠BAC=×50°=25°.又∵AB=AC,∴∠ABC=∠ACB=.∵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OA=OB;∴∠ABO=∠BAO=25°.∴∠OBC=∠ABC﹣∠ABO=65°﹣25°=40°.∵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AO为∠BAC的平分线,∴点O是△ABC的外心,∴OB=OC;∴∠OCB=∠OBC=40°;∵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OE=CE.∴∠COE=∠OCB=40°;在△OCE中,∠OEC=180°﹣∠COE﹣∠OCB=180°﹣40°﹣40°=100°,即∠OEC为100度.三、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9.(7.00分)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BD=CE.求证:AD=AE.【解答】证明:∵AB=AC,∴∠B=∠C,在△ABD与△ACE中,∵,∴△ABD≌△ACE(SAS),∴AD=AE.20.(7.0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A1,B1,C1的坐标(直接写出答案),A1(﹣1,2);B1(﹣3,1);C1(2,﹣1).(3)△A1B1C1的面积为 4.5.【解答】解:(1)△A1B1C1如图所示;(2)△A1(﹣1,2),B1(﹣3,1),C1(2,﹣1);(3)△A1B1C1的面积=5×3﹣×1×2﹣×2×5﹣×3×3,=15﹣1﹣5﹣4.5,=15﹣10.5,=4.5.故答案为:(2)(﹣1,2),(﹣3,1),(2,﹣1);(3)4.5.四、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10.00分)因式分解(1)a2b﹣2ab+b(2)3(x﹣2y)2﹣3x+6y.【解答】解:(1)原式=b(a2﹣2a+1)=b(a﹣1)2;(2)原式=3(x﹣2y)2﹣3(x﹣2y)=3(x﹣2y)(x﹣2y﹣1).22.(10.00分)如图,AB=EF,BC⊥AE于C,FD⊥AE于D,CE=DA.求证:(1)△ABC≌△EFD;(2)AB∥EF.【解答】(1)证明:∵CE=DA,∴AC=ED,∵BC⊥AE于C,FD⊥AE于D,在Rt△ABC与Rt△EFD中,,∴Rt△ABC≌Rt△EFD;(2)由(1)得Rt△ACB≌Rt△EDF∴∠A=∠E,∴AB∥EF.23.(10.00分)将4个数a b c d排成两行,两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定义=ad﹣bc.上述记号叫做2阶行列式,若=7x.求x的值.【解答】解:=7x,根据题意得:(x+2)(x+2)﹣(x+3)(x+1)=7x即:(x2+4x+4)﹣(x2+4x+3)=7x,1=7x,解得:x=.24.(10.00分)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C=BC,F是AB边的中点,D、E分别在边AC、BC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连接CF,DF,EF和DE (1)求证:△ADF≌△CEF;(2)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答】证明:(1)∵F是AB中点,AC=BC,∠ACB=90°,∴AF=BF=CF,∠A=∠FCE=45°,在△ADF和△CEF中,,∴△ADF≌△CEF(SAS);(2)∵△ADF≌△CEF,∴DF=EF,∠AFD=∠CFE,∵∠AFD+∠CFD=90°,∴∠CFE+∠CFE=90°,即∠DFE=90°,∴△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五、解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5.(12.00分)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1)求证:DE平分∠BDC;(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ME=BD.【解答】证明:(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ABC=45°,∵∠CAD=∠CBD=15°,∴∠BAD=∠ABD=45°﹣15°=30°,∠ABD=∠ABC﹣15°=30°,∴BD=AD,∴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AC=BC,∴C也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直线CD是AB的垂直平分线,∴∠ACD=∠BCD=45°,∴∠CDE=15°+45°=60°,∴∠BDE=∠DBA+∠BAD=60°;∴∠CDE=∠BDE,即DE平分∠BDC.(2)如图,连接MC.∵DC=DM,且∠MDC=60°,∴△MDC是等边三角形,即CM=CD.∠DMC=∠MDC=60°,∵∠ADC+∠MDC=180°,∠DMC+∠EMC=180°,∴∠EMC=∠ADC.又∵CE=CA,∴∠DAC=∠CEM.在△ADC与△EMC中,,∴△ADC≌△EMC(AAS),∴ME=AD=BD.26.(12.00分)(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 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猜测DE、BD、CE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即可).(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第(1)题中DE、BD、CE之间的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线段DF、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DE=BD+CE.理由如下:如图1,∵BD⊥l,CE⊥l,∴∠BDA=∠AEC=90°又∵∠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ABD和△CAE中,,∴△ABD≌△CAE(AAS)∴BD=AE,AD=CE,∵DE=AD+AE,∴DE=CE+BD;(2)如图2,∵∠BDA=∠AEC=∠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在△ADB和△CEA中,,∴△ADB≌△CEA(AAS),∴AE=BD,AD=CE,∴BD+CE=AE+AD=DE;(3)DF=EF.理由如下:由(2)知,△ADB≌△CAE,BD=EA,∠DBA=∠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DBF=∠FAE,∵BF=AF在△DBF和△EAF中,,∴△DBF≌△EAF(SAS),∴DF=EF,∠BFD=∠AFE,∴∠DFE=∠DFA+∠AFE=∠DFA+∠BFD=60°,∴△DEF为等边三角形.∴DF=EF.赠送:初中数学几何模型举例【模型四】几何最值模型:图形特征:l运用举例:1. △ABC中,AB=6,AC=8,BC=10,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于F,M为AP的中点,则MF的最小值为EM FB2.如图,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BAD=60°,E为AB的中点,F为AC上一动点,则EF+BF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市三校联考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3分)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估测值,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是()A.一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
B..一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C..一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D..一中学生双脚站立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5000Pa2.(3分)下列运动的物体中,运动状态没发生改变的是()A.自由下落的苹果 B.绕地球匀速旋转的卫星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D.减速行驶的汽车3.(3分)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旱冰鞋装有滑轮B.运动鞋底刻有花纹C.浴室脚垫带有颗粒D.雪天轮胎绕上链条4.(3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5.(3分)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
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 A和F B,则()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 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 6.(3分)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了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7.(3分)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小明让同一小车从相同的高度滑下,先后在棉布上和光滑的木板面上运动,如图所示,关于小车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四个说法中有一个理想化的推论,其余三个是可靠的事实,其中是理想化推论的是()A.小车在棉布、木板上都将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B.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比在棉布上滑行的距离远C.如果没有摩擦,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D.小车在木板上所受摩擦力小8.(3分)如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斧刃磨得很锋利B.书包背带做得较宽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D.在铁轨下面铺枕木9.(3分)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B.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C.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D.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0.(3分)在地铁和火车站台上等候车辆时,要求乘客离开站台一米以上,其主要原因是()A.车辆过来时风太大B.车辆过来时,带来好多灰尘C.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带动空气流速加快,使人易“吸”向车辆,造成危险D.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使人与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易将人向后吹倒11.(3分)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6 1 2 3 5 4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江津区重点中学联考八年级上物理半期考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80分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2、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房屋 3、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 ( ) A. 1、2、3 B. 4、5、6 C. 1、3、5 D. 2、4、6 4、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红、黄、紫 D .黄、绿、紫 5、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 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 ( )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6、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红色的花是因为 ( ) A .花能发出红色的光 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装订线学校班级姓名考号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7、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 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脑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8、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当出门之前,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A.平面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9、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10、某同学将一枝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B.8 cmC.6 cmD.4 cm二、填空题(共22分,每空1分)11、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12、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3分)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乒乓球被弹开C.尺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D.听不到真空罩中间铃声2.(3分)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
那种做法是正确的()A.B.C.D.3.(3分)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8cm、2.58cm,则测得的物体宽度为()A.2.58 cm B.2.57 cm C.2.576 cm D.2.577 cm4.(3分)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5.(3分)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铁、食盐、松香 B.铝、石蜡、玻璃 C.冰、沥青、松香 D.萘、水晶、食盐6.(3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岸边的树D.河岸7.(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 B.3:10 C.8:15 D.15:88.(3分)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10﹣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9.(3分)在图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A.B.C.D.10.(3分)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11.(3分)对图所述解释正确的是()A.结霜是熔化现象B.结霜是液化现象C.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D.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2.(3分)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景物,实际是()A.变高了的实像B.变矮了的实像C.变高了的虚像D.变矮了的虚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3.(3分)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小明的身高为17.2;(2)一枚五角硬币的直径为20.50;(3)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14.(2分)在接力赛跑中,小强跑到交接区时,小明以相同的速度跟着小强一起跑以便接棒。
以小强为参照物,小明是;以裁判员为参照物,小明是(填“运动”或“静止”)。
15.(2分)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时,是因为发生了光的,而黑板某一小部分“反光”是由于光线射到这一小部分时发生了。
16.(3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被测物体A的长度是cm,停表的读数为。
17.(2分)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0°,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时,入射角是。
18.(2分)生活中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这两句词中,前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后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19.(2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甲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观察甲图可知物体做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直线运动。
20.(2分)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两运动员中,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较大。
21.(4分)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户外的冰雕作品没有融化成水,但体积在变小,这是因为冰雕作品发生了现象;清晨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是变化而来的,属于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表面。
22.(2分)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2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m。
三、实验作图题(作图共5分,实验填空每空1分,共26分)23.(5分)完成下列各图中的光路或画出所成的像。
(1)画出光的反射光线;(2)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3)画出光在水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24.(4分)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中所示,为℃.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中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
(一条即可)。
(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合理即可)。
25.(4分)为了通过实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中分别滴在两块玻璃板上的酒精质量相等。
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回答:(1)根据甲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是否有关;(2)根据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是否有关;(3)根据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4)本实验中所用到的重要物理研究方法叫做。
26.(4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测平均速度时,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和。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测量工具,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小”)。
27.(2分)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②;(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
28.(7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直尺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关系;(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共14分)29.(8分)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
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30.(6分)一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汽笛后经过2.5s钟后听到了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音,汽车行驶的速度。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3分)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乒乓球被弹开C.尺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D.听不到真空罩中间铃声【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B、音叉发出的声音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不符合题意;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符合题意。
故选:D。
2.(3分)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
那种做法是正确的()A.B.C.D.【解答】解:A、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使用方法错误;B、温度计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C、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使用方法错误;D、温度计玻璃泡没有接触液体,使用方法错误。
故选:B。
3.(3分)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8cm、2.58cm,则测得的物体宽度为()A.2.58 cm B.2.57 cm C.2.576 cm D.2.577 cm【解答】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该物体的宽度是:≈2.58cm故选:A。
4.(3分)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解答】解: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A、D选项中的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不符合题意;B选项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不符合题意;C选项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
故选:C。
5.(3分)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铁、食盐、松香 B.铝、石蜡、玻璃 C.冰、沥青、松香 D.萘、水晶、食盐【解答】解:A、铁、食盐都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
不符合题意。
B、铝是晶体,石蜡、玻璃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C、冰是晶体,沥青、松香是非晶体。
不符合题意。
D、萘、水晶、食盐都是晶体。
符合题意。
故选:D。
6.(3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岸边的树D.河岸【解答】解: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正确;C、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与岸边的树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错;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
故选:B。
7.(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 B.3:10 C.8:15 D.15:8【解答】解:∵v=,∴t=,∴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故选:D。
8.(3分)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10﹣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解答】解:A、由图象知,10﹣20秒钟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D、由图象知,在前5s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是10m,乙通过的路程是15m,所以乙通过的路程长,乙的速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