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水田园诗知识点讲解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古诗分类讲解(三)——山水田园诗 1古诗分类讲解(三)山水田园诗一、概念阐释: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都属于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作品,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
山水诗主要是写自然风景。
田园诗指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诗人情感、人生理想的诗歌。
它既有写农村自然风光的,也包括乡村的民情风俗、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阶级剥削和压迫等内容。
二、山水田园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或厌恶官场的争名夺利、互相倾轧,渴望远离世俗社会,追求自由闲适的心境,从而把这种理想寄托于美丽的大自然或淳朴的田园风光。
二是诗人出于对山河的热爱,赞美大自然雄奇秀丽,表达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或抒发豪迈的情怀。
三、山水田园诗主要代表诗人1、陶渊明:他的诗歌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2、王维:王维的山水诗主要体现为画家的取景方式,并经艺术的提炼与纯化,构成一幅幅既清新明净又悠淡静谧的水墨画卷,在人与自然的依恋、沟通乃至融合之中展现出气韵生动的绘画美与诗境美。
王维的山水诗特色为空灵的意境,醇雅的意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孟浩然:他的山水田园诗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
其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4、柳宗元善于将压抑愤懑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与景契合无间,风格比较凄清幽冷。
5、陆游四、分类讲解:(一)山水诗1、表现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例如: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这首诗写的是春景。
一开篇用两个叠音词写景抒情。
“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
第二句的“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而“湿”字为下句写“雨过”时的情景,做了铺垫。
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点一、了解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王维、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有节奏有感情朗读;2、掌握王孟的生平经历及时代对他们诗风的影响,了解唐代上水田园诗的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作中表达出来的作者的情感。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后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业,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那么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
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
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位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至今存两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
诗歌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与王维合称〝王孟〞。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高考知识点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以描绘山水自然风光和农村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乡土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在高考复习中,对山水田园诗的了解以及对其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山水田园诗的高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
1. 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代表古代山水田园诗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熟于唐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王维和杜牧。
王维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和《送别》等。
杜牧则以写田园生活为主题,抒发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等。
2.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描写自然景色的形象美:山水田园诗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美感,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优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精神追求。
(2) 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山水田园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田园生活,表达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3) 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山水田园诗除了描写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并以此传达给读者深思。
(4) 文化意蕴的丰富性:山水田园诗因其充满文化意蕴而被广泛传颂。
在这些诗作中,不仅有对大自然的描绘,还可以找到丰富的历史、哲理和文学典故等。
3. 山水田园诗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虽然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古代,但其影响力远不止于此。
在现代文学中,山水田园诗对于诗歌和散文的写作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诗人受到山水田园诗的启发,从而创造出更为多样和丰富的作品。
同时,在散文创作中,山水田园诗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追求也被广泛运用。
4. 高考备考中的山水田园诗应试技巧在高考中,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备考技巧供考生参考:(1) 了解典型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点,能够准确分析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二、山水田园诗派的发展起源:东晋田园诗派——陶渊明南朝山水诗派——谢灵运、谢朓盛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宋: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但其境界上已远比不上唐朝。
杨万里、范成大明清:走向衰退,尚模拟,少独创。
三、田园诗的典型物象:1.景物(意象):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梨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锸【chā铁锹】、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松、竹林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鸟鸣、猿啼四、描写景物的手法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五、如何概括意境特点(方法)(一)审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
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
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
(二)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山水田园诗【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根据诗歌的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二、考查形式多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一)题材特征1.内涵: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一般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
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2.标志: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二)内容情感1.内容:主要描写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2.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对闲适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与化动为静)。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境;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规律总结】常见考查题型及答题步骤一、分析意境型(一)提问方式: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2.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二)答题步骤:1.描图景;2.点氛围;3.抒感情。
例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1.描图景: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常见的意象是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山水田园诗常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白描与工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反衬等抒情手法表达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等情感。
教材助解: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田园山水诗的总结归纳田园山水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类重要诗歌体裁,其旨在通过对大自然田园山水景色的描写,反映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
本文将对田园山水诗的特点、流派及代表作家进行总结归纳。
一、田园山水诗的特点1.描写自然景色:田园山水诗主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诗人常以山水、野花、流水、鸟鸣等元素为载体,刻画出自然界的美丽壮观,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2.表达诗人情感:田园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和感悟。
诗人往往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与自身情感的共鸣,抒发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3.强调意境营造:田园山水诗注重创造生动的意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展示自然之美和诗人情感的深沉。
诗人借助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引发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二、田园山水诗的流派1.唐宋田园诗:唐宋时期,田园山水诗达到了鼎盛时期。
唐代的王之涣、杜牧,以及宋代的辛弃疾、陆游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大量优美的田园山水景色,展示了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2.元曲山水诗:元代的山水诗主要表现为元曲中的山水描写,以描绘元代京剧的舞台布景为背景,借助富有戏剧性的表演手法,传达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情感的抒发。
3.明清田园诗:明清时期的田园山水诗多以琴瑟之音、画境之美为主题。
明代的文徵明、杨慎、汤显祖等,以及清代的袁枚、纳兰性德等诗人,将琴棋书画与田园山水景色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形象美观、意境优雅的田园山水诗作。
三、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王之涣《登鹳雀楼》:该诗以丰富的比喻手法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和对壮美自然的赞美。
2.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示出淡泊名利的田园情怀。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人通过描绘元夕之夜的花灯景象,凸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家国命运的忧患,展示出田园山水中的壮丽抒情。
中考诗词分类总复习:山水田园(一)七下:游山西村(七言律诗)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腊酒:腊月酿的酒;浑:浑浊;足鸡豚:指菜肴丰富;豚:小猪,这里指猪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今后,如果允许大家在晚上闲逛,那么我将拄着拐杖,不定时地会在夜晚敲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无时:随时【文学常识】1.本诗作者是 南宋(朝代)爱国诗人 陆游 ,字 务观 ,号 放翁2.文中“山西村”位于 浙江 省。
3.古时于春耕前( 周 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
【文章主旨】本诗生动地描写了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赞扬了乡民的淳朴好客,表现了作者对淳朴、闲适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写作特色】1.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意:见上文句义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思维导图】写景: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哲理:同时蕴含着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内容:写热闹的乡俗民事 情感:表达了对淳朴的风土人情的赞美。
内容:表现诗人的惬意之情,以及对淳朴、闲适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内容: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书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二)八上: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山水田园诗
一、山水田园诗的定义: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二、山水田园诗派的发展
起源:东晋田园诗派——陶渊明南朝山水诗派——谢灵运、谢朓盛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宋: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但其境界上已远比不上唐朝。
杨万里、范成大明清:走向衰退,尚模拟,少独创。
三、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1.景物(意象):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
3.农具: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梨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锸【chā铁锹】、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松、竹林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鸟鸣、猿啼
四、描写景物的手法
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
(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
(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五、如何概括意境特点(方法)
(一)审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
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
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
(高远空旷)等特点。
(二)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
凝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三)听声响: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2)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
(3)声音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
(四)感冷暖:暖阳春风带来温暖,西风秋雨送来寒冷。
日光温暖,月光清冷。
朝阳充满蓬勃生气,落日则带着苍凉。
苔藓生于阴湿之地,竹林之中感到
凉爽,霜露冰雪无不是寒冷的象征。
五、察物象: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
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概括画面特点时应
注意到这一点。
六、古诗中表意境的术语
1.优美类:宁静恬淡、宁静美好、清新明丽、清新自然、清新幽美、清幽明净、
清爽宁静、恬淡闲适、明丽优美闲适恬淡、闲适自然、幽清明净、
和谐静谧、清幽脱俗、空灵高远、空蒙迷茫、空灵蒙胧、艳丽优美生
机盎然、生意盎然、恬淡宁谧、闲适恬然、优美迷人、华美壮丽、艳
丽迷人、
2.清冷类:孤寂、萧条、萧瑟、荒凉、苍凉、清冷、凄凉、衰败、孤清冷寂、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萧瑟冷寂、破败、颓败、冷清、凄清、
寥落、寂寥、冷寂、悲凉、苍凉萧条、冷清凄凉、冷落寂寥、冷清悲
凉荒凉颓败、荒凉破败、荒凉残败、衰败凄凉、衰败悲凉、悲
壮苍凉、惨烈悲壮、萧瑟苍凉
3.宏阔类:雄浑、雄奇、辽阔、开阔、壮阔、壮观、壮丽、壮阔恢弘、雄浑
壮阔、雄浑开阔、雄浑阔大、雄浑壮观、瑰丽、恢弘、高远、深
远、莽苍、苍莽、苍茫、雄奇阔大、雄浑壮丽、雄奇瑰丽、恢弘高远、
高远辽阔、辽阔苍凉
七、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
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
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
秀才迪》
1.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2.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三)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这类诗歌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如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四)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如王绩《野望》
七、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向往自由。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5.寄托寂寞、感伤的人生感慨或羁旅愁思。
6.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7.禅意的寄托,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山水田园诗感情的常用术语: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建功生活闲适悠然自得淡泊宁静志趣高远寄情山水渴望归隐八、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质朴绚丽洗练浅显明快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简洁淡雅不加雕饰等
十、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
1.把握意象,体味意境
2.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3.把握技巧,分析手法
4.品味语言,感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