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 格式:pptx
- 大小:352.85 KB
- 文档页数:12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它的形成受当时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批判和继承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等学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
与其它心理学派不同,它主要研究人的本性(nature、潜能(p otentiality、经验(experience、价值(value、创造力(creativity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人本心理学的形成,为人类了解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所以又被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四位: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和布根塔尔(James Bugental,1915—。
1956年4月,马斯洛等人发起并创立了人本主义研究会组织,第一次讨论了人类价值的研究范围。
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Psychology,简称AAHP在美国成立,这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式诞生,布根塔尔担任了第一任主席。
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不少治疗师如罗杰斯、马斯洛等,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
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人性本善论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
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
心理学发展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思维、情感、意识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心理学在古希腊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思考和讨论人类的思维和意识。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思考是在不断提问和追问中发展的,而柏拉图则将尽力追求真理的智者称为哲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等概念,并将它们与世界观联系起来。
二、近代心理学的起源17世纪到18世纪,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开始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这是后来所说的经验主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笛卡尔则提出了心物二元论,认为人的思维和身体是相互独立的。
三、心理学的分支和实验心理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正式分化为不同的分支,并出现了实验心理学这一重要的发展方向。
德国的维尔特和其学生提出了结构主义心理学,试图通过分析人的意识和感知来研究心理活动。
而美国的詹姆斯则提出了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功能和适应。
在实验心理学方面,德国的威廉·温德特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新领域,他通过实验研究来了解人的感知和知觉。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行为主义者主张研究行为,而不是心理过程。
他们相信人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华生通过研究婴儿的条件反射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斯金纳则将实验室中动物的观察和操纵扩展到人类的行为研究中。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兴起,与行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是研究的重点。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斯韦尔·马尔托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的概念,并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价值。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提纲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1、心理学背景人本主义把自身定位于反对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第三势力”(1)行为主义——人是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2)精神分析——意识自我是无意识自我所驱使的“奴仆”(3)二者共同点——机械决定论、还原主义、贬低人性2.哲学背景(1)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2)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海德格尔用解释学的现象学方法探讨了本体的存在。
他把人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存在,因此应该通过主客体关系的分析来理解人的存在及其实质。
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内在经验世界?±带入到科学研究中,以解决有意义的人类实际问题马斯洛反对心理学中实证主义和还原论的观点,认为现象学方法更适于研究人类个体的现象,因为它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
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3.社会历史背景(1)物质生活的富足反衬出精神生活的空虚(2)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严重的精神危机(3)对战争的反思(4)当时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1.产生初期——早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2.迅速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成立3.进一步深化——自我实现与自我选择的辩论4.作为一种学术运动的消失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1.个体的现象学2.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3.人能够自由选择4.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意识5.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1.贡献:(1)为理解人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积极的观点(2)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管理等领域2.局限:(1)虽然重视意识的主观内容但并没有为其理论提出实证支持(2)许多关键概念模糊不清(3)研究方法过于主观不够科学第二节马斯洛的需要论与自我实现理论提纲一、需要层次论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一、需要层次论人类的两种需要:1. 随生物进化而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2. 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个体的主动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核心概念以及对心理健康和治疗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人本主义心理学源于20世纪的西方社会,特别是对于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机械化、匿名化的反思。
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盛行,但这些理论都忽视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因此,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提倡以人为本的心理学观点,试图探索人类内心的深层次需求和意义。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驱动力。
自我实现指的是个体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最高层次的人类发展。
2. 主观体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主观体验对于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是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回应。
3. 自由意志: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
个体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做出合适的决策。
4. 现在时刻: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专注于当下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当下的存在是真实的。
过去和未来都只是在当下的延伸和构建。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1. 自我接纳与自尊提升:人本主义心理学鼓励个体接纳自己的过去和现实,以及自身的情感和需求。
通过接纳自我,个体能够提升自尊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2. 关系和连接: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连接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困难时期给予个体支持和安慰。
3. 寻找人生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鼓励个体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通过思考自己的内在追求和价值观,个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的和动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心理满足感。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一)自然人性论认为人性来自自然,人生来不具有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等各种不同的基本需要,这些基本的需要就是人性。
(二)自我实现人格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追求自我潜能得以实现和发挥的欲望和倾向,也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三)来访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形成了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即自由地实现自我潜能。
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2)真诚一致(3)移情的理解二、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一)学习的目的与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授知识或谋生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使他们能在知识、情感、动机诸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康人格。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成长的人,即培养学会学习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条件下自觉挖掘其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学习可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指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的学习,是一种“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整的人的成长无关。
所谓有意义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对未来行为方针选择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心理学流派之——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背景(一)社会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空前富足。
但民众的精神生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和道德滑坡,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战争阴云没有散尽,国际军备竞赛日益激烈,特别是核战争对人民产生很大压力,美国民众处于对战争的无尽恐惧和担忧中。
3、美国出现了一种在青年中掀起的反主流文化的运动。
这个运动表现为反对传统的价值、重视自我实现、强调个人经验,实质是宣扬个人主义,把个人的欲望看作是核心价值。
1、人道主义和个人论人道主义主张以个人作为衡量历史和现实的准则,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解放个性,使个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实现现实中的个人幸福。
但不同的是,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人本的自然倾向不是避苦趋乐的狭隘私利,而是在生活需要中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对人类高级需要或真善美等心理需要的追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以人性论为其重要思想渊源的。
所谓人性,指一切人所共有的的特点。
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性本善,且具有建设性,而恶则来自与社会或文化。
唯独罗洛·梅的主张有所不同,认为人性中有内在恶的因素,如不正视这种恶的倾向或仅把恶归于环境,都是有害的。
人本主义的科学背景有生物学、生态学、和机能整体学。
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具有似本能的性质,人类这些潜能和价值是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生物自然禀赋。
罗杰斯也强调人类成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基础。
机体整体学强调有机体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统一整体,主张对人类有机体的研究必须把人看作是完整的系统,这种整体思想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心理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其他两大主流思潮提供的关于人类的心理知识大多数是不完整的、扭曲的、难以在新的时代里承担起社会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时间:2014.1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等在20世纪50年代倡导的一种以尊重“人”本身的独特性,强调个人的尊严、人格的完整和充分的自我发展,对人性持乐观态度,以及主张将正常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流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在现代心理学领域,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一同被认为是最有影响的三大理论体系,然而三者的基本理论思想迥异。
人本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理论是“伤残心理学”,因为它是建立在心理病理学基础上的,认为人性本“恶”,认为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
此外,人本主义也批评行为主义学派是“幼稚心理学”,因为它着重研究儿童与动物的行为,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就自称为“第三种力量”(the third force)。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埃里克森,马斯洛和罗杰斯。
1.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明确提出要以心理健康的人或健康人格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使是对心理不健康的病人,也要努力寻找他们健康的内在本性。
2.基本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本能决定论,它突出了内部动机,尤其是高层次动机的主导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人格动机论特征。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把人的本性的价值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使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
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人的本性是善的,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成长,相信人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存在”,因此成长是人性共有的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自主的,是通过人的负责任的自由选择过程而实现的。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它强调研究人自身的潜能和价值。
由于社会压抑了人的潜能,使人的价值观严重丧失,人本主义心理学通过对潜能和价值问题的呼吁,唤起社会对人的关注,对改善人际关系和实现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关注。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等人。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行为受原始的性冲动所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多结论来自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最重要的特性。
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对人类进步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青岛专业心理咨询
人本主义心理学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对健康人的心理和健康人格的研究。
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健康人格心理学。
甚至有人认为精神分析学说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那一半,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我们将另一半补充完整。
青岛专业心理咨询
人本主义理论取向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对我们有启发。
但是,由于它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单纯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
此外,人本主义理论取向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给人的心理本质作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
青岛专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