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64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81.74 KB
- 文档页数:2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瞿芬英【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在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50例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全部患者实施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空腹血糖为(13.5±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10.2±0.7)%、甘油三酯(TG)为(2.95±1.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85±1.14)mmol/L,均高于治疗后的(6.3±1.1)mmol/L、(6.3±0.6)%、(1.58±0.95)mmol/L、(2.16±0.85)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结论针对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患者而言,实施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血糖和不良反应的产生,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可进行广泛的推广及使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7(011)001【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作者】瞿芬英【作者单位】810800 民和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使糖尿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病发率,其中多数为老年患者,若不能及时治疗此疾病,则会陆续引发多种并发症,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还影响临床治疗的切实效果、预后状况[1-5]。
近些年,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备受医学研究者的关注,对于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需予以强化性控制有效措施,降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规避其产生心肌梗死等不良状况[1,6-8]。
双相门冬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剂量及相关影响分析——附64例分析叶曦;陈晓文【期刊名称】《新医学》【年(卷),期】2009(040)010【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短期强化治疗的剂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空腹血糖等于或超过10 mmol/L,糖化组红蛋白A1C等于或超过8.6%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双相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治疗,按需配合二甲双胍250 mg或阿卡波糖25 mg的降低餐后血糖,使患者早、晚餐前血糖平均值控制至4.4~6.1mmol/L,3餐后2 h血糖平均值控制至4.4~10.0 mmol/L.记录血糖最初达标时的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血糖达标时间,比较血糖、体重指数及病程基线不同患者的双相门冬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达标时,所有患者平均餐前血糖得以控制的时间为(7.0±2.6)d,平均餐后2 h血糖得以控制的时间为(6.2±2.6)d.双相门冬胰岛素的平均用量为0.44 U/(kg·d).空腹血糖等于或超过13 mmol/L组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明显大于空腹血糖10~13mmol/L组;体重指数低于23 kg/m2组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明显大于体重指数等于或超过23kg/m2组;病程长者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明显高于病程短者(均为P<0.05).结论: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强化剂量平均为0.44 U/(kg·d).在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基线血糖、体重指数、病程调整药物剂量,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总页数】3页(P679-680,697)【作者】叶曦;陈晓文【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435000;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435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门冬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中的应用 [J], 杨梦华;余彩霞;刘丽2.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强化治疗效果对比[J], 奚亚楠;沙银春;焦国伟;郭湘云3.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沈洁;华燕吟;娄霞英;邢玉波;马江波;宋迎香;张宇律;王丽君4.甘精胰岛素加3餐前门冬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 唐妙萍5.双相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42例分析 [J], 孙昌梅;程曼路;孟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摘要】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副作用及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7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b组),a组36例,b组34例,最短观察12周,部分病人观察了1年,比较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变化情况、使用胰岛素剂量、hba1c、低血糖发生、空腹及餐后2h c肽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病人的血糖控制均显著,改善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a组糖尿病病人在三餐后血糖控制明显,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等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糖尿病病人在治疗中均未发生严重的副作用。
结论使用门冬胰岛素30较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使病人血糖及hba1c达标,降低病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部分病人在治疗3个月后可停用药物而血糖能维持在正常范围。
关键词】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科使用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同时与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副作用及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门冬胰岛素30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哪个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尽早使血糖和hba1c达标。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a、b两组初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观察,观察治疗前后的七点血糖及c肽、肝肾功能、胰岛素用量变化,hba1c、记录发生低血糖的次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处理结果、跟踪观察病人的时间等。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入选病例76例,其中男38例,女38例。
其中因经济困难、到外地工作等原因有6例病人退出观察组。
最后a组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b组34例,男18例,女16例。
1.2 主要纳入标准(1)初诊的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标准;(2)年龄30~70岁;(3)体重指数bmi 19~31k/m2;(4)空腹血糖大于8.0mmol/l;(5)无严重心、肝、肺、肾及胰腺炎等。
门冬胰岛素30联合拜糖平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拜糖平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拜糖平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
结果治疗16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比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每日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更少。
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拜糖平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sulin aspart 30 combined with acarbose treated o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ll 100 cases of first visit patients with 2 DM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50 cases in every gro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taken treatment with Insulin aspart 30 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taken Insulin aspart 30 combined with acarbose. Therapeutic efficacy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ntrasted. Results After 16 weeks,decreasing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2 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2hPG)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dosage of insul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en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nsulin aspart 30 combined with acarbose on first visit patients with 2DM could availably decrease blood sugar and dosage of insulin.[Key words] Insulin aspart 30;Acarbose;2 type of diabetes mellitus门冬胰岛素30是一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模拟正常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午餐后血糖、部分早晚餐后血糖控制不够理想。
临床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進行门冬胰岛素30及诺和灵30r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观察指标下降较明显,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标签:老年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即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发病率高,发病后患者机体处于胰岛素相对缺乏的状态,治疗上要求应用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改善机体胰岛素缺乏的状态,门冬胰岛素30是一种速效胰岛素,在临床应用上有着良好的疗效,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了门冬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均>60岁,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平均体重指数(29±5.9)kg/㎡,糖化血红蛋白为(7.9±1.1)%,无并发其他肝肾功能障碍、低血糖病史及恶性肿瘤等。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每日早晚两次进行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诺和灵30r治疗,每日早晚两次皮下注射,定时检查和记录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药物治疗2周。
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2-03-12T09:08:16.6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月12期作者:王平[导读]王平(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0)【摘要】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44例社区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2例实验组患者并实施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二甲双胍治疗,另外2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血糖、HbA1c均明显改善,对比对照组,P<0.05。
结论: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insulin aspart 30 in out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44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community outpatient clinics. Among them, 22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intensive insulin aspart 30 therapy + metformin therapy, and the other 2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etformin therap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Effect. 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and HbA1c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tensive treatment of insulin aspart 30 in out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has a satisfactory effect.【Key words】outpatient; initial onset; type 2 diabetes; intensive treatment with insulin aspart 30; clinical efficacy我国糖尿病标化患病率逐年增加,对城乡居民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属于慢性病的一种、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该次研究共甄选80例研究对象,均为在2015—2016年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以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都包含40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80.0%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92.5%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值、三餐后 2 h血糖值及凌晨血糖值,均与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各项血糖值的水平,均控制在显著更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TC、TG、HDL和LDL指标水平,均与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各项血脂指标的代谢情况,均得到了更加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和脂代谢情况。
标签: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2型糖尿病发病大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较多,且目前这一趋势仍然呈现上升态势,给我国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的深化发展,使得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导致居民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之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2]。
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虽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截至目前仍未研究出有效的根治性疗法,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为主[3]。
麻木、蚁行感、烧灼感、肢端发凉、有时伴有感觉过敏,严重者感觉丧失。
晚期可出现肌肉萎缩或完全瘫痪,甚至致残。
1临床资料我科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其中男50例,女62例,年龄30 76岁,临床表现:①双下肢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或袜套感;②双下肢末端肿胀疼痛,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加剧,呈撕裂样、针刺样或烧灼感;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④肌电图显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征象。
部分患者可累及上肢,但下肢重于上肢,四肢远端重于近端。
住院15 35天后全部好转出院。
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合理食用糖尿病饮食,注意控制总热量;静脉滴注血塞通、疏血通等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或甲钴胺等以营养神经。
2预防(1)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了解其治疗及预防。
(2)加强自我控制和管理,坚持饮食,控制好血糖(每天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血压,使其尽可能的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保护皮肤的完整性,预防各种损伤。
(3)定期检查,特别是肌电图的检查,尽可能的早发现早治疗。
3护理(1)使用降糖药的护理,严格按医嘱执行降糖治疗,根据药物的性能准确给药,按时注射胰岛素,应经常替换注射部位,每个注射点应间隔25mm左右。
以腹部吸收胰岛素速度最快,如刚做完运动者最好不选择腹部注射,以免药物吸收过快而引起低血糖反应[1]。
准确调节胰岛素泵,认真监测血糖并记录,告知患者将血糖波动控制在理想范围的意义[2]。
(2)饮食调节,只有控制好糖尿病才能进一步更好的治疗周围神经病变,[3]限制饮酒,防止引起的低血糖。
(3)疼痛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分散注意力,减轻其不适感,镇痛剂应在晚上临睡前服用。
必要时辅以中医的针灸、按摩、理疗、足部中药熏洗,水温38 45ħ早晚各一次。
(4)健康教育,应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此病基本知识,[4]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定时监测血糖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各种损伤,每日做好足部护理,预防各种感染;做好保暖,防止受凉,休息时要抬高下肢;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四肢按摩。
4讨论通过糖尿病教育,患者能掌握相关知识,主动配合并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
在今后的糖尿病治疗中,要加大相关知识的教育力度,通过教育,使患者树立了良好的健康心理,加强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积极努力的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各种指标,对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周围神经病变的新的相关知识,做好早预防、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参考文献1.汪炎明.内分泌科临床护理操作规范与护患礼仪沟通技巧及质量安全管理考核标准实用手册.北京人民卫生科技出版社2009.2.林育梅,曾永梅.糖尿病周围神经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38-2239.3.唐旭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防治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8):3065-3066.4.崔明英,范丽凤.糖尿病患者对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知识及教育干预.现代护理2006;12(3):209-211.(2011—01—10收稿)4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64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湖南省绥宁县中西医结合医院(422600)颜学洁唐炳松摘要64例初诊T2DM患者予以为期4周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
结果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空腹血胰岛素明显上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1)。
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能有效降低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关键词初诊2型糖尿病(T2DM);门冬胰岛素30;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本院自2007年11月 2010年11月应用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初诊T2DM患者64例,观察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素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初诊T2DM患者64例均符合1999年WHD专家委员会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35 75岁,空腹血糖(FBG)大于10.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2hPG)大于1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9%为入送标准,排除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肝肾及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它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患者就诊(门诊或住院)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FBG、TC、TG、HDL、HbA1c、空腹血胰岛素(FINS),同时抽血检测患者早餐后2h血糖(2hPG),再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
门冬胰岛素30治疗4周后重复检测患者上述指标。
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1用HOMA-IR=FBGxFINS/ 22.5[2];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采用HOMA-ISI=1/FINS x FBG[3]。
以上2项指标用In转换为接近正态分布后进行比较。
采用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初始剂量为早、晚餐前各皮下注射6μ,根据血糖结果增减门冬胰岛素30剂量,每次增减2μ 4μ,持续应用4周。
控制目标;FBG<7mmol/L,2hPG<·62·实用糖尿病杂志第7卷第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7No.29mmol/L。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4周后,血糖、血脂、HbA1c,空腹胰岛素比较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ISI显著提高,HOMA-IR显著降低。
见表2。
表1门冬胰岛素30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变化时间例数FBG(mmol/L)2hPG(mmol/L)TC(mmol/L)TG(mmol/L)HDL(mmol/L)HbA1c(%)FINS(mu/L)治疗前6413.84ʃ3.6117.65ʃ3.416.24ʃ1.384.25ʃ1.471.10ʃ0.2011.25ʃ1.417.42ʃ3.26治疗后646.73ʃ1.44*8.65ʃ1.42*5.89ʃ1.22△1.73ʃ0.61*1.22ʃ0.21△6.42ʃ1.10*10.36ʃ3.48*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
表2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IR、ISI测定的结果时间例数IR ISI治疗前640.98ʃ0.36-4.65ʃ0.34治疗后640.55ʃ0.31*-2.78ʃ0.30*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3讨论到了疾病后期,因β细胞凋亡,β细胞功能逐渐丧失就是不可逆的[4]。
本研究显示,诺和锐30能有效控制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逆转“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损害,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与人胰岛素相比,双相门冬胰岛素能更好地摸拟生理胰岛分泌,具有起效快、峰值高、降低餐后血糖飘移,减少夜间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5]。
本研究说明该方法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其可能机制与门冬胰岛素能迅速解除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本研究显示,4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方法简便。
参考文献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17.2.Haffner SM,Gonnzale ZC,Miettinen H,et al.A prospective anal-ysia of the HOMA model.The mecicocity diabetetes study.Diabetes Care1996;19:1138-1441.3.李光伟,潘孝红,Lillioias,等.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标.中华内科杂志1993;32:656-600.4.翁建平,许雯.β细胞功能与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册2003;23(3):182-183.5.魏辉平.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观察的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112-113.(2010—03—05收稿)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与单纯胰岛素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448000)郭静摘要50例T2DM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单纯使用诺和灵30R),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测定,低血糖发生次数。
治疗时间12周。
结果:两组FPG,2hPG,HbA1c,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E)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少(P<0.01)。
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有效,平稳控制24小时血糖,低血糖反应少,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DN);瑞格列奈;甘精胰岛素1资料与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7 76岁,糖尿病病程6ʃ5年,UAER在20 200μg/min(或30 300mg/24h)之间。
排除心力衰竭,泌尿系感染,肾炎,高血压病,发热,经血期,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的蛋白尿[1]。
所有患者均未使用过胰岛素。
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
2组病人治疗前后年龄,性别,FBG,糖化血红蛋白及UAE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治疗组给予每晚8点皮下注射Glargine胰岛素,起始剂量0.2U/kg·d,配合口服瑞格列奈2 3mg/d;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起始剂量0.4U/kg·d早晚餐前15min皮下注射。
监测空腹及早,中,晚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根据血糖情况每2 3天调整胰岛素剂量至空腹血糖<7.0mmol/L。
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统计平均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3.9mmol/L)。
各组观察指标采用珋xʃs表示,组间对照和治疗前后对照采用t检验。
统计学方法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12周后自身比较,FBG、p2hBG,HbA1c,UAE,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
病人依从性好。
3讨论据统计,从微量蛋白尿发展至临床蛋白尿,平均病程为3 7年[2]。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3]证明,有效地控制血糖可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症·72·实用糖尿病杂志第7卷第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7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