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中西方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东西方女性主义艺术思潮的异同分析--以弗里达和喻红作品艺术风貌为例张嘉博;王洪章【摘要】墨西哥现代女艺术家弗里达卡洛与中国当代女性画家喻红,他们二人的艺术实践无论是在创作理念还是在作品格调上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但由于东西方在艺术审美经验上的根本差异,又使得两人作品的艺术风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别。
弗里达卡洛以女性对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来表现充满异域风情的墨西哥民族画风,喻红通过描绘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反映当代社会快速的时代变迁,重新界定了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角色定位。
%Mexico modern female artist Frida Kahlo and Chinese contemporary female painter Yu Hong, whose art practice have certain similarities both in creation concept and works style, however,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aesthetic experiences make their works have mo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art style.Frida Kahlo expresses the Mexican national style full of exotic culture through women’ s unique experience on individual life, while Yu Hong reflects contemporary rapid social era change by depic-ting the growth course of individual life to redefine the role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society.【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26)002【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弗里达;喻红;女性主义;自述性【作者】张嘉博;王洪章【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长春130117;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长春13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1弗里达卡洛被公认为墨西哥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也是第一位其作品被卢浮宫永久收藏的墨西哥艺术家。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发展趋势十九世纪是女性主义运动兴起的重要时期,不仅在西方国家,也在东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运动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其中包括对社会政治权利的争取、对妇女教育和职业机会的追求以及对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的挑战。
本文将从东西方两个方面分别对十九世纪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女性主义运动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
一、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在十九世纪,西方国家的女性主义运动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妇女的政治参与和争取政治权利。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妇女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并开始争取政治权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妇女参与选举权运动。
在这一时期,许多西方国家的妇女开始组织示威游行,要求获得选举权和参政权,这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立法措施的出台,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政治权利。
其次是对妇女教育和职业机会的追求。
在十九世纪,妇女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机会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争取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争取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英国女权主义者伊丽莎白·博塞特·布朗就是一位积极倡导妇女教育和职业机会的领袖人物。
她不仅主张妇女应该接受教育,还致力于争取妇女在大学和职场的平等权利。
对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的挑战也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十九世纪,女权主义者开始批评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并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她们主张妇女应该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更加平等的角色,同时也应该有权参与决策和管理权力。
这种挑战对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相比,东方国家的女性主义在十九世纪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女性教育和职业机会的追求。
在许多东方国家,妇女的教育和职业机会同样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许多女性主义者开始呼吁争取更多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论中西方女性意识的不同作者:史秀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0期摘 ;要:中西方女性主义自形成以来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全文从起源差异,表现方法差异,社会地位差异三大部分叙述中西方女性意识的不同,通过对中西方女性在历史进步过程进行对比,加强对女性文化的进一步关注,简明地感受女性意识产生发展的深层次的原因。
本文旨在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呼吁人们重新去审视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和社会地位,推动女性主义的进程。
关键词:女性主义;中西方;起源差异;表现方法差异;社会地位差异[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1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爆发,一大批女性主义研究者涌现,女性主义又被称作女权主义,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解放妇女与要求男女平等。
女性在努力改变妇女歧视问题的同时又注重女性自我价值的培养,凸显女性个人的魅力。
一、起源差异相对来说,西方社会女性主义发展比较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启蒙,例如薄伽丘的《十日谈》,出现了对女性身份的认可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西方女性学:起源,内涵与发展》中,主要介绍了西方国家对女性主义探索的发展过程。
介绍了国外女性主义研究的成果和进程。
西方的女性主义大约在19世纪萌芽,资本主义产业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推动女性勇于冲破世俗的枷锁,踏入社会舞台,从此开始了反抗女性歧视的斗争运动。
资产阶级的妇女运动最先开始于较早出现女性意识的法国,又在英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然后又波及了北欧等国家。
最后在美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不久便已经遍及了整个西方社会。
法国的女性主义是在大革命中逐步产生起来的。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所写的《妇女的屈从地位》,所描述的就是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角度出发,为英国女性所处的低下地位进行反抗,鞭挞和抨击了腐朽的政治制度以及封建的社会制度,要求男女地位同等。
女性主义运动18世纪末期产生,玛丽·戈兹公开发表了《女权宣言》,这一时期作品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为代表。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发展趋势十九世纪是女性主义运动兴起的一个重要时期,从东西方的女性主义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两个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不同,但女性主义在这一时期都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在东西方都强调了女性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
在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开始对抗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和不平等的待遇,提倡妇女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教育和劳动权利。
而在东方,尤其是亚洲地区,女性主义运动则主要关注改变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歧视,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
女性主义在两个地区都采取了多种手段和策略来推动女性的进步。
在西方,女性主义者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发起运动和发表文章等形式来宣传和争取女性的权利。
而在东方,女性主义者则更多地通过文学作品、教育和社会组织等途径传播女性平等的理念。
女性主义在两个地区都注重了妇女的教育和独立自主。
在西方,女性主义者提倡妇女接受教育,并争取参与大学教育和职业培训,在社会中发挥独立自主的作用。
而在东方,女性主义者则关注改善妇女的家庭教育和普及素质教育,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女性主义在两个地区都与其他社会运动相互交织,呼应和支持。
在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与废奴主义、工人运动等相联系,共同争取社会公正和平等。
而在东方,女性主义者则与国家独立运动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等联系在一起,共同争取民族解放和平等发展。
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发展趋势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强调女性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注重妇女的教育和独立自主,以及与其他社会运动相互交织。
尽管两个地区的女性主义运动有其自身的特色和背景,但都致力于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争取平等权益。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发展趋势十九世纪是女性主义运动在东西方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女性在家庭、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都受到了挑战,女性们开始站出来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本文将着重分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影响。
我们来看看十九世纪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时期,西方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社会结构和家庭组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女性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在西方国家,女性主义运动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趋势:第一,以赞成妇女参政权为主要诉求的政治女性主义;第二,强调女性自主权和平等权利的女性解放主义;关注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妇女权利主义。
这三股力量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
在政治女性主义方面,十九世纪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者纷纷开始争取妇女参政权。
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如英国的埃米琳·潘克斯特、美国的苏珊·安东尼等,她们通过游说、集会、请愿等手段,不断向政府和社会呼吁妇女应该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
她们的努力最终在二十世纪初取得了重大进展,妇女开始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标志着女性在政治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
除了政治权利外,女性解放主义者们也开始强调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自主权和平等权。
她们开始提倡婚姻自由、家庭和睦、妇女职业教育等观念,力图打破传统家庭结构中的男尊女卑观念。
她们认为,妇女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伴侣,有权参与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有权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兴趣。
这种思潮为妇女争取教育、职业和社会权利打下了基础,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妇女权利主义也逐渐兴起。
她们不但支持政治妇女参政权和倡导妇女自主权,还特别注重改善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
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如美国的简·艾李奇和法国的斯维亚娜·德·吉耶等,她们致力于争取妇女的经济权利,包括薪酬公平、劳动保护、家庭财产权等。
中西女权运动发展过程对比中西女权运动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走出了各具特色的道路。
西方女性经历了三次运动浪潮,将女权运动逐渐发展丰富起来。
中国女权运动起步较晚,而且改革开放后,政府逐渐退出家庭管理范围,中国女性面临的困扰更多。
标签:女权运动;三次浪潮;两性平权;两性同格中西方文化中,女性第二位次的现象古来有之。
西方文化中的二元论将男女之间的差异绝对化,加深了两性之间的对立,率先引起女權运动的爆发。
中国文化中的调整因素使得两性之间的矛盾没有那么直接和强烈,建国后,通过宪法,女性自上而下地取得平等权利。
在中国,女权运动一直没有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本项研究对比中西女权运动的发展过程,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权运动才开始走向斗争前沿,当代中国女性正处于矛盾和斗争之中,面临的问题多而杂,如何设定发展策略,明确运动目标,是目前女权主义者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女权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1.1政治管理模式西方从人类开始就形成了城邦制的政治管理模式。
城邦制的意思是指以地域为范围进行政治管理的一种体制,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民主政治表现形式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在形成之初就将女性排除在政治管理领域之外。
随着长时间的城邦制政治管理模式,女性的“第二性”位次意识由政治强制而逐渐形成女性的伦理自觉。
在中国,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农耕经济模式为主体,由于男性强壮的体格,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强化了血缘纽带关系,同时也确立了男性家长制管理模式。
进而,由此形成的嫡长制、分封制的家庭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家国同构国家政体,保证了血缘关系在政治管理中的延续。
由此在东方文化中,男尊女卑的现象同样古来有之。
1.2男女对立模式二元对立在西方哲学观中有很强的存在基础,同时男性一元论、菲利斯洛格斯中心主义,又促成男女两性二元不对等文化,所以在西方哲学意识中更为明确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与对立。
在中国哲学观中,一元论,即强调事物的有机整体性,认为男女关系是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相生相依的整体,同时,在这种一体性中强调主从有别和男尊女卑。
Difference in Birth and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birth of western feminist translation during the 1960s, feminist translation in China developed in the 1980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related researches in the west. Right now, Chinese researches on feminist translation are falling behind. It is known to most people that translation has been a traditional and continual activity in China.Although more and more women participate in the cause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women translators are still not as many as men translators. In China, there was no wide-spread feminist movement. Therefore, the women writers and translators do not act as radical as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west.
2 Difference in Strategies It is quite obvious that when Chinese feminist translators are translating women writers' works, they do not try to create new words to reflect the female experiences, although they also discuss the fate of women and support women rights. At the same time, they make full use of their acute observation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and successfully reproduce the theme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make the problems and confusions faced by women seen by common people. Although the strategies used by Chinese translators are very conservative, their efforts should be appreciated because they have made brave attempts to show as much gender consciousness as they can.
3 Difference in Effect Unlike the popularity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in the western world, especially in Canada, feminist translation has not become a trend in China. When Chinese translators bring feminist approach into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they are also influenced by post-modernism in the west. It means that when they are trying to construct some authority, they are also deconstructing it.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feminist translation is deconstructed by those scholars who have brought it in. So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before translation get rid of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ism, feminist translation can not form its system. In the meantime, feminist translation point directly at the defects of the patriarchal system, so it can not win the support of most men. China has been long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which holds it that men should dominate the whole nation. So,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feminist translation is used, but not appro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