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4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题:静物写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l)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2)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掌握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知识,使学生对在美术创作中表达主观情感、创作思维过程、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体验,从而加深对表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构图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森林之歌一导入新课在自然环境中,繁茂多姿的森林随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会尽显出丰富的生命色彩。
欣赏图片2-5让学生分析一下这四张图片都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森林并说出原因。
欣赏图片6让学生结合画面谈谈对森林四季色彩的印象。
(色彩有什么不同,分别由哪些色彩构成的)。
森林四季的多姿多彩显示出神奇的魅力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许多优秀的画家就常常用画笔来表现森林。
欣赏图片7分析希施金的《松树林》和库茵芝的《白桦树林》分别属于什么色调?它们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分析图片8、9同上。
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色彩,引出色彩知识。
二讲授新课1、十二色相环(见图)色相环是了解色彩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法。
它是由三原色为基本色相,按不同纯度的红、橙、黄、绿、蓝、紫等秩序,将其等差环列起来而形成十二色相环。
2、色彩三要素(见图)色相——色彩的相貌。
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已的名称。
如:红、黄、蓝等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接近白色的明度高,接近黑色的明度低纯度——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
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夺目,纯度低的色彩沉着灰暗3、色彩对比(见图)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在色相环中任何不同的色相都会产生对比作用,邻近的色相对比较弱,相距越远对比越强。
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黑白是无彩色,无彩色的明度对比比较容易区别,同一种色相的明度区别也不难区分,然而不同色相的明度对比就比较难分辩。
纯度对比:因纯度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高纯度的色相明确,醒目,低纯度的的色相含蓄、模糊。
纯度对比越强,鲜色的色相越鲜明生动。
课堂练习作业1·作业内容:学生做抽象的色彩练习,用色块表达自己对森林四季的想象或感受。
2·作业要求: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平涂着色。
美术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第四课时)教案实践与体验: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亮、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
2、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
【一】导入新课:美术造型的差不多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
“艺术源于生活。
但不等不生活。
”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依照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二】新授内容表现形式的分类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差不多形式。
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那么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
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差不多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
变形造型那么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
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
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那么要紧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
观赏课本作品:《色彩的构图》、《绿衣女人》、《黄昏》。
教师讲解;《色彩的构图》,在兼有理性和感性划分的条块中,布满由淡紫到淡黄的高明度柔和色彩,蒙德里安用其表现一种平衡而有变化的和谐。
《绿衣女人》,表现主义画家注重色彩的灵性,马凯的画中那纯净的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超然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黄昏》浓云的阴影罩住了大地,阳光在远处辉闪,一种戏剧性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原始艺术似的奇妙感染力。
【三】评价与总结1、谈谈自己尝试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实践过程进行评论和总结。
2019-2020年八年级美术上册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教案一、教学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造型和色彩知识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造型和色彩在一幅画中所表达的情感或情绪还不能完全的理解。
尤其是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就象一层窗户纸,轻轻一点就破,这就需要教师细致引导。
通过作品展示,加深学生的视觉感受;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讲解,让学生慢慢领悟造型和色彩在画面中的作用,并由感而发,从而创作出另人满意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通过欣赏画面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把造型、色彩、体验、实践融为一体。
五、教材分析《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是新教材初中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通过这堂课,让学生理解美术不仅可以再现生活真实,而且还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通过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充分体现作者的主观感受。
六、总体设计思路1、欣赏《哭泣的女人》,体会画面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细致分析,让学生明确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对一幅画表现力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造型和色彩的理解。
2、欣赏《大刀门神》,在具象造型中感受红色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对主题渲染力。
3、欣赏《西班牙共和国的哀歌》,在抽象造型中体会不同色彩组合所表现的特定氛围与心理感受。
4、在小组之间开展“情感大比拼” 的情感表现活动,让学生通过合理运用造型和色彩,充分表达自身的情感。
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画面欣赏分析,明确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在画面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情绪。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和色彩来表现预定的一种情感或情绪。
情感目标:不同的画面,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通过体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达到由感而发,从而能运用艺术语言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
八、教学重点能够运用造型和色彩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感或一种情绪。
九、教学难点合理运用造型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不同的造型和色彩所表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4、初中美术《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击队歌-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
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歌曲《地道战》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这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游击队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新授: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师: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读懂文章,歌唱也是这样,我们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音乐要素: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速度:轻快表现:热情、积极。
初二美术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计划课时:(4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1、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活动一:欣赏与评述1、选择一些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哪些具体的个别对象?2、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一、导入新课: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
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
教师讲解:《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
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
”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
初二美术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计划课时:(4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1、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活动一:欣赏与评述1、选择一些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哪些具体的个别对象?2、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一、导入新课: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
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
教师讲解:《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
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
”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
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
活动二:研究与讨论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一、欣赏:《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
《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
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包括局部结构、特征与整体结构、特征的主次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和具有美感。
第二课时实践与体验:1、尝试临摹一幅素描或色彩作品或者它的局部。
2、尝试进行线描或黑白静物或者景物的写生练习。
一、导入新课: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新授内容: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板书:造型要素: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
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点:最小的视觉单位。
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
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
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
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
(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
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
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
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
对课本作品进行比较,展开愉快的教学双边活动:1、对不同线条形式特点分门别类,进行求同与反差比较:2、针对一幅学生最感兴趣的重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体验艺术的情感,领悟其深层的内涵:3、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探讨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特色:4、通过启发性、可比性欣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比较欣赏中去形成对线条形式美的新认识,提高审美趣味。
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线条包含着作者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充满火一般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用笔使转交递、点画映带、波谲云诡、变化无穷。
创造了书法艺术史上的神品。
三、评价与总结: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
1、谈谈自己在临摹或写生中把握对象形象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练习的情况进行评论和总结。
四、布置下一课时内容: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三课时一、复习旧知,二、导入新课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
“艺术源于生活。
但不等不生活。
”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欣赏名家作品:《婴儿最初的爱抚》、《面包》、《少女》、《自画像》。
1、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请加以比较和描述。
2、这些以表现情感为主的作品有没有再现的性质?二者之中,哪种特点更为突出?《婴儿最初的爱抚》,作品以细致的笔法与温和的色调恰当地表现出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婴儿最初的爱抚》,饥饿的孩子要面包吃的哭声撕裂着母亲痛苦的心,粗犷的笔法勾画的背景表现出感人肺腑的感情。
《面包》,以大胆而夸张的笔法刻画人物恐怖的眼神和绝望的姿势,表现出小女孩同时也是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自画像》,阴冷的色彩和旋转的笔触深刻地表现出一个生活遭受困苦,精神备受折磨的画家的独特个性。
活动二:研究与讨论1、你能体会和理解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是怎样表现情感或情绪吗?2、表现主观情感能否不借助再现的形式?抽象的作品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绪?欣赏名家作品:《大刀门神》、《哭泣的女人》、《发怒的风景》、《查灵歌斯大桥》。
《大刀门神》,红面的武将手握大刀,配上具有表现和象征性质的色彩,显得极为威严、红火,充分表现出镇宅驱魔的力量。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以极度主观变形的形象,黄与紫、玫瑰与黑等不和谐的色彩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所要发泄的悲哀心情。
《发怒的风景》,风景变成了发怒的人脸,属于“国际表现主义”的阿佩尔以热情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带稚气的疯狂情绪。
《查灵歌斯大桥》,色彩在野兽派画家德朗的画中成了表现情感的主要手段,对色彩结构的重视使其作品具有一种激荡热情的力量。
三、总结评述美术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情感需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除去形体结构、明暗结构的把握以外,色彩结构的设计与运用在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蕴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课时实践与体验: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明、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
2、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
一、导入新课: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
“艺术源于生活。
但不等不生活。
”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二、新授内容表现形式的分类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
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
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
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
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
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
欣赏课本作品:《色彩的构图》、《绿衣女人》、《黄昏》。
教师讲解;《色彩的构图》,在兼有理性和感性划分的条块中,布满由淡紫到淡黄的高明度柔和色彩,蒙德里安用其表现一种平衡而有变化的和谐。
《绿衣女人》,表现主义画家注重色彩的灵性,马凯的画中那纯净的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超然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黄昏》浓云的阴影罩住了大地,阳光在远处辉闪,一种戏剧性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原始艺术似的奇妙感染力。
三、评价与总结1、谈谈自己尝试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实践过程进行评论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