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大肠癌的中医方法(下)
- 格式:docx
- 大小:110.97 KB
- 文档页数:6
两例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方法大肠癌是由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3个部分,其中直肠癌发生率最高。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北美、西欧、北欧、新西兰等,大肠癌往往占肿瘤发病的第一、二位。
对于大肠癌,我国传统医学也有自己的独到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大肠癌。
1)气滞血瘀证。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痢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黄,脉涩或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归尾12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丹皮12g,延胡索10g,香附10g,乌药10g,甘草10g,枳壳10g,五灵脂10g。
便血不止者加茜草、阿胶;肿块不消者加皂角刺、农蒺藜;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扁豆;脱肛者加莲子、刺猬皮、升麻。
分析:本方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灵脂活血行气止痛,香附、乌药、枳壳宽肠行气止痛,生甘草清解调和诸药。
合用成方,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2)湿热蕴结证。
主证:腹部阵痛,便中夹血,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兼有发热恶心、胸闷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槐花15g,地榆15g,黄芩10g,当归12g,炒枳壳10g,防风10g。
便下脓血者加自头翁、薏苡仁、败酱草、丹皮、马齿苋清热凉血解毒;腹痛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白芍调气和血;发热者加银花、连翘、葛根辛凉透热;有肿块者加夏枯草、海藻、生牡蛎软坚散结消肿。
分析:本方槐花、地榆清肠凉血止血,黄芩清大肠湿热,当归活血化瘀,炒枳壳、防风宽肠利气,全方清肠止血,疏风利气。
但本方清热解毒散结之功不足,在应用时尚需加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药,加强疗效。
晚期结肠癌手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晚期结肠癌手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情进展迅速,在中晚期为多数,诊治难度大,手术切除后的综合治疗更为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包括了多方面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1.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合理配方、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中医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恶心等症状,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食疗治疗:在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加强患者体力,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
可选用燕窝、花胶、鸽蛋、红枣等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
同时,应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消化系统康复。
3.化疗治疗:包括单药或多药联合化疗,能够抑制癌细胞增生、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4.放疗治疗:通过放射线治疗癌细胞,达到抑制癌细胞增生的效果。
5.免疫治疗:通过引导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达到控制瘤情的目的。
6.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治疗:目前常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西医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辅助治疗、中西医结合急救抢救等。
注意事项:1.饮食有节:患者应控制饮食,避免过量进食或过于饥饿,应以流动软食为主。
2.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家属和医生应该引导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尽可能的让患者心情愉悦。
3.合理用药:患者应定期按时吃药,避免随意更改药品,更应该避免超量用药。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等,可提高身体免疫力,有效预防肿瘤。
5.注意检查:定期去医院复查,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并进行处理。
总之,晚期结肠癌的治疗过程是一个艰苦而长久的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也需要顾及患者的身心健康,陪伴其度过痛苦的疗程,让患者尽早康复。
胃癌用什么能缓解,治疗方法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胃的黏膜上,引起胃的恶性肿瘤。
肠癌的古典中医理论中医古典医籍中无大肠癌的确切称谓, 但对许多病证的病因病机及症状的描述与大肠癌相类似。
中医认为大肠癌大应与肠风、脏毒、便血、肠、肠积、锁肛痔、肠覃、积聚等病证相对应。
肠癌中医病因病机古代医家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有饮食因素、起居不节、感受外邪、先天因素、情志因素等几个方面。
在对以上几种致病因素分别论述的同时,多数古代医家亦认识到本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代医家参合前人认识和临床经验, 发展了大肠癌的病因病机理论。
主要包括气滞学说、血瘀学说、热毒学说、湿聚学说、正气虚弱学说五个方面。
多数医家认为上述五种病因病机, 在临床上常是几种因素相互交叉出现, 互为因果, 相互联系。
根本病变机制是机体阴阳失调, 正气虚弱。
湿热、火毒、瘀滞属病之标, 脾虚、肾亏、正气不足乃病之本, 二者互为因果, 由虚而致积, 因积而益虚, 久则积渐大而体更虚。
古代医家认为寒邪是肠癌发病的重要原因, 而今人在强调热毒、气滞、血瘀、湿聚的同时, 对寒邪却较少提及。
古代防治方药大肠癌大抵属于中医便血、肠风、脏毒、锁肛痔、肠、积聚等范畴。
因此, 古代防治大肠癌的方药也就散见于上述疾病的防治方药之中。
便血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中提到下血, 先便后血, 此远血也, 黄土汤主之。
下血, 先血后便, 此近血也, 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神农本草经》载: 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味甘平, 主黄疸、泄利, 肠癖脓血。
后世论治肠多与痢疾、便血、下血相结合。
总之,积聚的证治在宋以前主要从理气消导、活血散结着眼。
金元以后, 随着临证经验的积累, 诸医家逐渐认识到“正虚”与“邪结”是积聚发病的两个基本方面,并在此基础上逐渐确立了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
明清时期, 诸医家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在积聚的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多数医家已经意识到积聚的治疗在不同阶段治法亦应有所侧重, 提倡初期任受攻、中期且攻且补、末期当补的三期治疗法则。
在课前的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业化的高速进展,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呈直线上升趋势,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我国,其发病率都逐年递增。
本课件围绕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阐述了中医对结直肠癌的各种分型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提供了有力帮助.一、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概述(一)中医药在结直肠癌上的应用情况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三种情况:首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手术、化疗、放疗同时使用,可减轻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不能做手术,或不能做放化疗的病人,中医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最后,晚期的病人,生活质量很差,不能耐受放化疗,中医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康复期的病人,即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吃中药,可减轻肿瘤的复发,延长生存期.(二)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特点中医药治疗癌症既注重攻邪消瘤,更重视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治病以人为本,强调“治病留人”,临床实践中常出现“带瘤生存”的状况.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有很多的特点及优点。
1. 中医疗效较慢但较持久,适合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
2。
中医药的不良反应小,适合老年病人,或比较重的病人。
3. 手术后的康复期使用中医药,可减少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及治疗肠粘连。
4。
放化疗期间使用中医药,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5. 中医药用于肿瘤的康复治疗,可减少复发转移,它是肠癌治疗的重点之一。
6。
中医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及放化疗患者的姑息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结直肠癌的中医病机特点中医认为结直肠癌的主要的病机特点是正气虚,《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也就是说,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是由正气虚引起的。
结直肠癌的正气虚,跟别的肿瘤比较,有自己的特点。
结直肠癌病位主要在脾,其正气虚就以脾虚为主,脾虚时间长了可以影响到肾。
便秘息肉大肠癌家慧中医师承倪海厦倪海厦中医师:中医在便秘、息肉和大肠癌治疗中的综合治疗方案便秘、息肉和大肠癌是常见的肠道问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这些问题往往被视为体内的阻滞和湿热的表现,并给出了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
倪海厦中医师是一位在便秘、息肉和大肠癌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他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便秘是指排便不畅或排便次数过少,常常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感。
倪海厦中医师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便秘通常是由于体内的湿热和气血阻滞所致。
他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中医药内服和中医推拿。
在药物治疗方面,倪海厦中医师通常会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和体质,开出适合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桃仁、枳壳、大黄等,这些草药具有疏肝理气、通便润燥的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倪海厦中医师还会在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通过按摩腹部、背部以及特定的穴位,可以加速肠道蠕动,增加肠道的通畅性。
同时,中医推拿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排便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治疗息肉方面,倪海厦中医师秉承“治未病”的理念,提倡早期预防和干预。
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针灸和中医食疗。
倪海厦中医师认为,中药调理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症状来进行个体化的方剂调配。
例如,对于有瘀血倾向的患者,可以使用血活化的中草药;对于有气滞倾向的患者,可以使用理气行滞的中草药。
另外,倪海厦中医师还会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息肉。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经络和气血运行,改善病变组织的血液循环,并促进组织修复。
在治疗过程中,倪海厦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此外,倪海厦中医师还强调了中医食疗在治疗息肉中的重要性。
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作用的食物,例如生蒜、生洋葱、苦瓜等。
这些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炎症反应,并起到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对于大肠癌的治疗,倪海厦中医师提出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医推拿等。
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李嘉俊;赵杰;赫兰晔;林天松;李华山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8(027)021
【摘要】大肠癌是下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结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
目前,大肠癌的发病率已跃居于我国恶性肿瘤的前5位。
【总页数】4页(P2391-2394)
【作者】李嘉俊;赵杰;赫兰晔;林天松;李华山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53002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4
【相关文献】
1.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晚期大肠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
3.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肠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4.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5.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疗效及预后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大肠癌的中医方法(下)大肠癌是结肠癌、直肠癌、肛门癌等的统称,系指发生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以直肠癌最多,占整个大肠癌的半数以上,其次是乙状结肠癌,约占1/8。
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近年有年轻化的倾向。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多认为与息肉、慢性炎症、血吸虫病、吸烟、外伤等因素有关。
近年资料表明,食物中致癌物质如长期摄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较易发生大肠癌。
大肠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临床上所见到的症状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便血:肿瘤表面与正常黏膜不同,与粪便摩擦后易出血,低位大肠癌中,粪便较干燥,故便血常见。
2.脓血便和黏液便:几乎所的的肛肠肿瘤发生出血时粪便检查都不是单纯的血便,粪便中混有脓细胞和黏液则是最常见的症状。
3.大便习惯改变:大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排便不尽,排便困难等。
4.大便形状改变:肛肠肿瘤在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常使大便形状改变,表现为大便变细变形。
5.腹痛和腹部不适。
肿瘤科金方 2736.腹部肿块:当肿瘤局限于肠壁,与其他器官或组织无粘连时,肿物尚可推动,或随体位有所变化;当肿瘤外侵并与其他组织粘连时,肿块常较固定。
7.急慢性肠梗阻: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以阻塞肠腔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症状,特点是常呈进行性加重,非手术方法难以缓解。
8.慢性消耗性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以出现慢性消耗性表现,如贫血、消瘦、乏力等。
晚期患者可呈恶液质表现。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指诊、CT扫描、血清癌胚抗原检查、超声显像检查等。
方33【药物组成】I蜈蚣12条,穿山甲12克,生鹿角12克,管鹅毛12克,血余炭12克。
【适应证】l肠癌破溃脓血者。
【用法】l上药各煅存性为末,每次15克,黄酒冲服,亦可撒在药棉上外敷。
方34【药物组成】l夏枯草15克,黑元参15克,金银花30克,青连翘12克,槐米15克,生地榆30克,黄芩12克,青黛6克。
【适应证】l肠癌热毒蕴结者。
288 中医金方系列【用法】l水煎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35【药物组成】l夏枯草15克,金银花30克,公英15克,蛇蜕3克,地丁15克,防风15克,白头翁15克。
【适应证】l肠癌便血。
【用法】I上药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36【药物组成】l黄蜂蜡30克,乳香120克,没药120克,白矾180克,黄药子120克。
【适应证】I大肠癌。
【用法】l上药共为末,蜡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10粒,每日3次。
方37【药物组成】l土贝母50克,败酱草30克,马齿苋30克,白头翁30克,黄柏10克,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
【适应证】l结肠癌,以湿热为主,症见口渴,腹胀痛,便秘尿黄,苔黄腻,脉数。
【用法】l水煎服,每日1剂。
方38【药物组成】I白头翁12克,乌梅9克,薏苡仁12克,槐角炭15克,生牡蛎12克,地榆炭42克,槟榔9克,当归9克,生地15克,醋升麻15克,谷芽15克,秦皮12克,公英30克,肿瘤科金方 289木香6克,甘草3克。
【适应证】I直肠癌。
【用法】l上药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
方39【药物组成】1人参30克,红藤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龙葵3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木香9克,瓜蒌仁15克,铁树叶45克,贯众炭30克。
【适应证】l直肠癌。
【用法】》上药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40【药物组成】l方①大黄(后下)20克,芒硝(冲服)2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红参10克,甘草6克。
方②老葱500克,蟾蜍1只,麝香1克,斑蝥(研末)10个。
【适应证】l乙状结肠癌,证属阳明腑实者。
【用法】l方①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另用莱菔子500 克,煮汁代水煎药,头煎取汁60毫升,顿服。
方②老葱切碎炒热备用,将活蟾蜍剖腹后,纳入麝香、斑蝥外敷关元穴,再将炒热的葱敷贴于上,上置热水袋以保持葱的温度。
方41【药物组成】l水牛角50克,鲜生地50克,生石膏末50克,鲜石斛30克,天花粉30克,紫草30克,金银花45克,丹皮12 290 中医金方系列克,赤芍12克,沙参12克,元参12克,知母12克,人中白6克,皮尾参(另煎冲)6克,安官牛黄丸2粒(上下午各1粒化服)。
【适应证】l结肠腺癌肝转移,癌组织坏死引起自身中毒发热,证属热毒内陷营血,心包受蒙,表现为心烦躁动,神昏谵语,五心烦热,盗汗淋漓,舌光绛,脉弦细数。
【用法】l水煎,分为2次服用,每日l剂。
方42【药物组成】I党参9克,石斛9克,麦冬9克,柏子仁9克,茯神9克,桑螵蛸9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补骨脂9克,黄芪15克,夜交藤15克,陈皮6克,姜半夏6克,砂仁1.5克。
【适应证】l结肠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证属病久中气虚损,脾运失健,津液化痰,胃阴告乏,表现为便血,胸闷泛恶,腹胀纳呆,大便溏薄,盗汗,口渴多饮,喉间多黏痰,消瘦乏力,低热,苔灰白而干,舌质红,脉细濡。
【用法】l上药先加冷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43【药物组成】l太子参12克,石斛12克,蟑螂12克,谷芽12克,麦芽12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川黄连3克,煨木香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龙葵18克,佛手6克。
【适应证】l结肠癌手术后便多者。
【用法】I水煎服,每日1剂。
【药物组成】l黄芩60克,黄柏60克,紫草60克,苦参60 克,虎杖120克,藤梨根250克,乌梅15克。
【适应证】l直肠癌。
B用法l上药浓煎成500毫升,睡前每次用30—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
方45【药物组成】l蟾酥20克,雄黄20克,白及粉15克,颠茄浸膏5克,甘油明胶65克,甘油75克。
【适应证】》晚期直肠癌。
【用法】l取蟾酥、雄黄、白及粉之细末,加颠茄浸膏、甘油制成糊状物,再将甘油明胶置水浴上加热,待熔后再将上述糊状物加入,不断搅拌均匀,倒入已涂过润滑剂的栓膜内(鱼雷形),冷凝取出以蜡纸包裹备用。
用时嘱患者取俯卧位,将栓剂一颗轻轻塞入肛门内,深达10厘米左右,俯卧半小时,每日2次,30天为1个疗程。
方46【药物组成】l鸦胆子15粒,白及15克,苦参30克,没药30克,乳香30克,白头翁30克,徐长卿30克。
【适应证】l肛管癌手术不能切除者。
【用法】I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至300~500毫升,凉温后用空针筒抽取,由远侧端造瘘口推入,隔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方47【药物组成】l焦山楂18克,山药30克,诃子肉12克,石榴皮21克,山豆根9克,露蜂房9克,赤石脂15克,莲子肉30克,蛇蜕9克,全蝎9克,地榆15克,炒谷芽30克。
【适应证】l结肠癌,身体疲倦,腹胀,食欲不振,腹部隐痛,腹泻。
【用法】I上药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48【药物组成】I八角金盘12克,石见穿30克,败酱草15克,山慈姑30克,八月札30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鸡血藤30克,丹参15克,生山楂12克,大黄6克,枳壳10克。
【适应证】l直肠癌。
【用法】I水煎,每日l剂,分早晚2次服用,30天为1个疗程。
方49【药物组成】l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15克,吴茱萸10克,补骨脂10克,黄芪30克,薏苡仁30克,老颧草15克,赤芍10克,诃子肉10克,苍术10克,焦山楂10克,槟榔10克。
【适应证】l脾肾双亏,寒湿凝滞型大肠癌,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倦怠懒言,四肢厥冷,腰膝酸软,腹痛喜温,久泻久痢,肛门污秽,频出失禁,五更泄泻,苔薄白,舌暗淡,脉细弱。
【用法】l水煎服,每日1剂。
方50【药物组成】l苦参30克,凤尾草30克,地锦草30克,败酱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野葡萄藤30克,枳壳10克,生薏苡仁30克,蛇莓30克,红藤15克,赤芍15克,土鳖虫15克。
*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x-血虚,加黄芪、当归、鸡血藤、熟地、龟板;*阳虚,加制附片、巴戟天、肉桂、仙灵脾、菟丝子;*兼腹痛,加元胡、川楝子、乳香;*兼腹水,加人参、龙葵、泽泻、猪苓。
【适应证】I晚期大肠癌。
【用法】l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方51【药物组成】l党参15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败酱草20克,白头翁20克,半枝莲30克,龙葵15克,乌药10克,白英15克,薏苡仁3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适应证】l脾虚湿热型大肠癌,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胀,大便溏泻,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舌质淡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l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52【药物组成】l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薄荷10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雄黄10克。
【适应证】I肛管癌手术不能切除者。
【用法】l先将蛇床子、苦参、薄荷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加 294 中医金方系列入大黄熬2分,再将雄黄、芒硝倒人盆内搅拌,趁热气上冒之际蹲于盆上,熏蒸肛门处,待水变温则换为坐浴,每晚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方53【药物组成】l紫石英15克,花蕊石15克,瓦楞子30克,山豆根9克,槐角15克,连翘30克,蒲公英15克,牛蒡子15克,大黄9克,木通9克,桃仁9克,金银花30克。
【适应证】l肠癌,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或触及坚硬的结节,有压痛。
【用法】l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54【药物组成】l红芽大戟30克,硼砂10克,蟾酥3克,硇砂30克,儿茶20克,松香30克,雄黄30克,红升丹10克,白降丹10克,白胡椒10克,血竭30克,白及30克,煅石膏30克。
【适应证】l肛门癌。
【用法】I诸药共研为细末,将药末混匀,备用。
未溃者用香油或凡士林调成适量软膏外敷,隔日换药1次;已溃者直接撒药末,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