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66.55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作者简介:于淼(198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教学法。
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于淼(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吉林延吉133002)在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中,阅读一直是备受重视的一项,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无论是对于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都是如此。
可英语阅读教学的结果却差强人意。
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并不了解阅读的本质,也并没有认真思考过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只是自产自销,用自己老师教自己的方法来教自己的学生。
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对阅读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图式理论在众多的认知活动中,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
读者之所以进行阅读活动是为了从所读文章当中获得信息。
但实际上阅读绝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从阅读文章到大脑的单向信息传递的过程。
读者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应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心理语言学家们把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既可以是语言知识,也可以是背景知识等)称之为“图式”。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读者自身已经拥有的知识和文章内容的相互作用。
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单位,是人们已有的各种知识的总和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认知格局和模式。
任何语篇都只是在读者构建意义的过程中起到指示作用,其本身并无意义。
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接收信息—寻找图式—产生理解的过程。
因此,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所具有的图式与文章内容所提供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结束时,读者就实现了信息的获得,与此同时也实现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得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信息加工过程。
自下而上模式指出阅读者开始阅读是在最小的语言单位一词,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大一点的语言单位———短语或句子。
中 国 林 业 教 育 第27卷 第3期 Fore str y Education in China 2009年5月 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运用与研究王晓青1 饶耀平2(1.云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昆明 650091; 2.西南林学院外语系,昆明 650224)摘 要:该文阐述了“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对大学外语课堂阅读策略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学生较倾向于使用与语言能力相关的阅读策略;内容图式对于学生理解篇章细节有很大影响,而结构图式则与学生复述篇章的效果有显著的关联。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内容图式;结构图式一、“图式理论”背景介绍“图式理论”在近年来的外语教学研究中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人们将这一理论广泛引入到了外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如阅读教学、翻译教学、听说教学及写作教学等环节。
也正因为如此,它成了迄今为止被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一个认知理论。
所谓“图式”指的是学习者对于外部世界的一些既存概念;是“贮存在记忆中的知识内容”[1]。
在阅读过程中,图式是一种框架模式,阅读者把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填入其中。
如果新的文章内容不能与已存的图式相吻合,那么读者则会曲解或者完全不理解所读的文章,或者阅读者会修正自己的“图式”以此来与新的信息相吻合,从而获得正确的阅读信息。
为了更形象地阐述图式的概念,Rumel hart[2]引入了“戏剧”这一概念。
他说,一种图式的内部结构好比是一出剧的剧本。
在一部戏中,同样的角色可以被不同的演员在不同的情景下扮演,而戏的基本内容是不变的。
因而,在同一图式中,相对于不同的情景也存在着不同的可变量。
以买东西为例,在这个图式中存在着形成这个概念的基本部分或变量(商品、购买者、售货员、货币),通过讨价还价的过程,售货员同意出售商品给买者以交换一定数量的货币。
尽管可变量可能会改变(商品的质量,买者与买者的年龄、性别及社会地位,钱的数量以及讨价还价的方式等),但基本的概念却是相同的。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习得理论,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会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匹配和关联。
在语言习得中,图式理论强调听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即图式。
当听者听到一段语言时,他们会根据已有的图式对语言进行解析、理解和预测。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图式,即教授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语法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内容图式,即拓展学生对听力材料主题和内容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将听力材料与自己的背景知识起来,提高理解准确性。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策略图式,即教授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如预测、推断、总结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通过以上应用,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丰富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策略图式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从而提高听力得分。
图式理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主动构建图式,形成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进而能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
图式理论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优化图式理论的实践应用,提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仍需广大教师和研究者深入探讨。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图式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自适应学习建议。
另外,未来的研究也可以如何将图式理论与其他先进的教学理论相结合,以产生更大的教学效益。
例如,可以将图式理论同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听力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研究【摘要】本研究基于图式理论,探讨了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图式理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背景,阐明了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随后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图式理论指导下的泛读教学设计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了评估。
在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中,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验证了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指导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教学研究、语言学应用、教学现状、教学设计、效果评估、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启示、研究成果、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研究旨在探讨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旨在为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泛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泛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广度,培养综合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和教育领域,其强调以认知图式为中心,通过激活学习者的已有认知结构来促进学习。
在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对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泛读教学进行研究,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教育需求。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研究,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泛读能力,促进他们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英语阅读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是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一种和英语阅读技能及其形成有关的理论,它将阅读过程分解为一种称为“图式模式”的过程。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图式理论分析,研究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读者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的行为。
例如,图式理论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挑战,并根据不同读者的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此外,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教师弄清楚不同文本中隐藏的结构,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阅读课程首先应该教授对话,然后教授阐述性文章,最后是抽象性文章(即非故事性文章)。
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理解不同文本中隐藏的结构,并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比如,教师在教授对话时,可以根据图式理论确定不同句子的结构,这极大地帮助学生对对话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教授阐述性文章时,可以通过图式理论分解文章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在教授抽象性文本时,可以根据图式理论的分析确定不同的篇章结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图式理论还可以应用于课外阅读教学。
例如,通过对读者的行为的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图式理论指导学生运用足够的阅读技巧以更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以及发掘文章中隐藏的主题概念。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图式理论,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源来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图式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师弄清楚不同阅读文本的结构,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此外,图式理论也可以应用于课外阅读,帮助教师提供适当的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英语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
目前,图式理论是英语阅读教学中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它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弄清楚不同文本的结构,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探析[摘要]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显著作用,在分析作用的基础上,本文对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图式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一、引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显著地位。
在语言学界,对于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大家也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在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中,让学生获取一定程度的阅读技能,这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当能够“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伴随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进展,阅读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根据传统理念,阅读理解属于“自下而上”的被动解码过程,也就是说,读者通过对单个语言单位进行解码,在此基础上,对更复杂的语言单位再解码。
根据该理论的观点,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会将单词、短语及句法作为教学重点。
但事实上,该教学思路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过多地将精力放在语言上,难以对语篇层次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都不符合教学要求。
随着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研究的进展,“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被提出,同时指出高层次阅读在阅读中的地位和作业。
所谓的“图式理论”,注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通过语篇信息与读者背景知识之间的互动提升阅读效果。
二、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预期作用。
所谓图式,是对于某事物的组成框架,图式能够为我们提供理解该事物的准备条件,关于该事物发展中所涉及的材料,需要对各个环节获得初步预期。
与此同时,由于阅读过程是双向的,如果对必要的语言材料匮乏时,能够结合已有背景知识,加工处理相关的阅读信息。
其次,是补充作用。
对于图式的变量,能够产生约束的功能,这对于加强各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够有效避免思维的限定。
谈谈图式理论下⼤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谈谈图式理论下⼤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章逻辑结构、修辞⽅⾯的知识,是对阅读材料的类型、结构、题材、布局等⽅⾯的研究。
在⼤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扩充语⾔知识、渗透⽂化背景知识、讲解⽂章的语篇结构、分析阅读技巧等⽅式和⼿段,帮助学⽣构建、丰富、完善并激活学⽣的相关图式,提⾼阅读理解效率。
【摘要】在⼤学英语教学中,学⽣语篇阅读能⼒的提⾼是⼤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探讨的突出问题,但就⽬前⼤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来说,语篇阅读教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的阅读理解能⼒未得到明显提升。
本⽂将从⼤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现状⼊⼿,以图⽰理论指导⼤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研究基于图⽰理论下有效提⾼学⽣阅读能⼒的正确教学⽅法。
【关键词】图式理论;⼤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应⽤研究 阅读是⼈类获取语⾔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法,也是对语⾔进⾏综合运⽤的过程。
⼤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直是外语教学的重点。
在《⼤学英语教学⼤纲》中明确指出,培养学⽣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定的听和译的能⼒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
⼤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旨在培养学⽣具有⼀定得中西⽅⽂化知识、为学⽣听说读写译的能⼒打下基础,培养学⽣具有⼀定的跨交际能⼒。
本⽂将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指导,探讨图式理论在⼤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应⽤,如何在教学中提⾼学⽣的认知意识,激活和充实学⽣头脑中的图式⽹络,有效提⾼学⽣英语阅读能⼒。
⼀、⼤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课本、讲授为中⼼;教学重点是着重讲解词汇、语法知识,培养语⾔能⼒。
从⽂字为开始,从单词到短语、句⼦,再教学⽣如何判断作者在⽂章中的意图。
⼀堂课上教师花费⼤量时间来讲解词汇、语法及句型的运⽤,却让学⽣对⽂章认知能⼒、逻辑思维能⼒以及相关背景知识能⼒的培养采取的是囫囵吞枣式的.教学。
在这种教学课堂上,学⽣对⽂章理解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图式阅读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摘要]阅读理解能力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图式阅读理论是目前最具有影响力的阅读理论之一,可以克服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弊端,大大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本文在分析图式及图式阅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图式阅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英语阅读;图式阅读理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阅读理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不是简单的认识字词的过程,而是读者对文章作者意图的理解过程,这是需要阅读者的语言知识、心理因素和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与文本信息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
图式理论正符合了这种心理要求,如果把它运用于阅读教学,势必将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
一、图式理论与图式阅读理论图式(schema)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一书提出来的,他从哲学层面上分析认为图式是连接人们大脑中纯概念与感知对象的纽带。
后来图式理论又经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和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Rumehart)逐步完善,形成了现代图式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认为:图式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
图式理论强调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和背景知识,即头脑中已存的与新事物相关联的图式联系起来,否则无法理解输入的新信息。
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用它来解释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从而形成了图式阅读理论。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读者头脑已有图式与文本信息“双向互动”的过程,而阅读理解是文本信息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相互作用的结果。
阅读理解的双向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信息加工过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生”的过程。
前者指对文本中字、词、句、段落和篇章由小到大的理解过程,后者指读者根据头脑中的已有图式如文化背景知识,文章主题内容,语篇结构等,对文本信息进行自上而下的预测、验证、修正。
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图式理论是指语言学习者使用特定的句型,来构建句式结构的理论,图式理论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语言结构,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式理论揭示了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它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学习者以句型的形式学习语言,而不是单个的单词。
图式理论建立在句子结构的基础上,揭示语言学习者学习的第一步是掌握句子结构,而不是学习单词。
图式思想也渗透到了英语阅读教学,通过图式思想,学生可以熟悉句型结构,懂得运用这些句型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抽象结构,从而提高其语言学习能力。
首先,图式理论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句型结构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句型结构的重要性,学会根据句型结构构建自己的句子。
比如,教师能够通过句型结构引导学生从不同句型结构中构建自己的句子,学生将能够更加准确、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帮助教师使用更加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型结构,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句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句型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意思。
同时,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不同句型结构的变体,比如学生可以通过练习不同句型的变体,达到更好地掌握句子结构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最后,图式理论的核心原则也可以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时仔细研究句子结构的习惯,比如当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对照图式理论,重点句子结构,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句型结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对语言结构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在实践中,教师仍需要慎重考虑应用图式理论的相关问题,以确保图式理论的真正被准确地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2012年第09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9,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5期)
Total No .285
收稿日期:2012—06—20
作者简介:刘佳(1984—),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刘佳
(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阅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阐释图式理论的内涵,揭示了阅读理解的本质,为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大学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085—02
一、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理解
1.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理论源于心理学研究领域,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阐释人们认知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后得到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的进一步充实,逐步发展了该理论。
他认为,“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所谓
图式,
是指人们获得的已有知识在头脑中经过整理、内化,形成的一定组织”。
人们的头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如开启电脑的图式、驾驶汽车的图式、游泳的图式等等,这些图式的总和就是一个人拥有的全部知识。
当外界信息涌来时,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头脑中存储的各种图式能动地去处理这些信息,如人们在认识、理解新事物时,常常要与储存在记忆中的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判断、比较,从而成功地理解新信息。
目前,图式理论被逐步运用到语言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从图式理论看阅读理解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核心与关键,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头戏。
从图式理论看,阅读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依据自身的已知信息和已有经验对阅读材料进行不断假设、证实、想象、推理的认知过程。
当读者面对一篇语言材料时,首先会从记忆中搜寻并调取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头
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时,
便能成功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涵义,达到读者与作者沟通交流的目的。
反之,当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头脑中的图式不相吻合或无法建立联系时,读者便不能理解新的材料。
3.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根据图式理论,决定读者阅读能力和理解程度的
图式有三种,
分别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读者具备的有关阅读材料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越
多,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越准确,越透彻。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语音、词汇、句法、惯用语等语言知识,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阅读技巧的运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显然,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语言图式的作用更为重要,倘若缺失了英语语言的相关图式,无论头脑中储备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如何丰富,也无法正确构建起哪怕最简单的英语语篇的意义。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即读者对文章内容具备的相关背景知识,它与阅读理解的准确及深刻程度存在密切联系。
一般而言,读者具备的背景知识越丰富,与阅读材料共有的知识越多,两者的交流就越容易,读者从阅读材料中了解的信息就越多,理解也就越深刻。
如果缺失了内容图式,缺乏对英语相关文化的了解,即使理解了阅读材
5
8
料的字面意思,也无法准确把握其实质含义,达到与作者沟通交流的目的。
阅读理解不仅受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的支配,还受到形式图式的影响。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结构的了解程度,通常由其文体特点来决定。
一般来说,特定的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结构才能得到有效的表达,如科技类文章通常是问题解决型的,历史类文章通常是遵循时间顺序型的,政论类文章通常是相互比较型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框架,反映到大脑中就形成了某一类文章的形式图式。
读者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如果成功调用了相应的形式图式,就能够提纲挈领地把握各个段落间的逻辑关系,领会材料的大意。
由此可见,英语阅读实质上是读者利用自身的语言、内容及形式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一种积极、能动的思维过程。
只有充分认识到图式理论的重要性,将其与英语阅读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最佳阅读效果。
二、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1.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丰富学生的图式知识
图式理论表明,阅读理解的程度与读者的背景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除语言知识外,关键在于读者已拥有的背景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生活常识、社会经历与社会见闻等。
有效的阅读就是要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纳入阅读材料中的新信息,但前题是读者已有的知识必须是清晰的、稳定的、直接与新信息相关联的。
那么,即使读者拥有的词汇量不够,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以及材料的字面意义,对不熟悉的词汇进行猜测,若读者不具备这种背景知识,就必然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介绍一些英语的文化及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在阅读前了解所读材料的有关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内容图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保证阅读的理解和领会过程顺利完成。
2.重视英语语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
众所周知,任何文章都是遵循一定的思维模式,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起来的,文中的各个部分都服务于某一主旨,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一篇文章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判断、逻辑推理的过程,因此,分析预测能力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文章时,应首先对其题目进行分析,辅之对文章的大致浏览,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并根据相应体裁的常规模式来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对整篇文章有大致了解。
把握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和基本主体,便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即可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作初步预测。
然后通过细读文章的关键段落、关键句子进行细节分析,根据细节验证自己的预测,并做出适当的调整、补充或修改。
图式理论揭示了人们已有的图式知识是如何影响阅读理解的,为人们认识阅读理解的过程、提高阅读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教师应积极将图式理论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图式,积极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图式,努力培养学生概括语篇及分析预测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汤艳.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03).
[2]郑文英.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
[3]蔡福华.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J].外语界,2005(02).
[5]刘国明.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1).
O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ema Theory
LIU Ji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Henan,455000)
Abstract: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as well as an effective way for students to gai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Through interpreting the connotation of Schema Theor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ature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light of Schema Theory,which not onl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hancing reading ability,but also brings some inspir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Key words:Schema Theory;reading comprehension;college English reading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