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提名公示内容
- 格式:pdf
- 大小:148.46 KB
- 文档页数:8
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项目的公示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2019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编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三、项目简介项目属于兽医药理学及毒理学范畴。
兽药是养殖业的支柱性基础物质,但兽药残留备受关注。
代谢物和残留物鉴定手段落后,安全性评价方法不全和等效性评定技术缺失是制约我国兽药创制创新的主要问题。
1998-2016,在国家、部委和企业支持下,项目组着力于代谢鉴定、剂型评选和残留管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1、针对兽药代谢物及残留物鉴定手段落后等问题,自主合成国内外高度关注的喹噁琳类、大环内酯类等11种药物的氚标物,研究其在猪、鸡、鱼和大鼠体内的物料平衡及其种属特点,发现新代谢物78种和残留物43种;揭示每种药物在每种动物的代谢谱、代谢路径和残留消除规律,确定残留标识物和靶组织;自主制备残留物标准品28种,喹烯酮、乙酰甲喹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属首次;喹乙醇残留标示物和靶组织的发现,修正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此前的暂定标准。
基于上述研究建立兽药放射示踪技术平台,为新兽药创制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
2、针对国产兽药同质化严重、疗效差、等效性评价技术缺失等问题,研究兽药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原理、方法和评判标准,揭示仿制药与原研药的等效性、一致性和临床可互换性,定量评价仿制药的质量;制订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兽药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和《兽药临床前代谢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
创建兽药生物等效性研究平台,为兽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3、针对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建立残留分析方法15个,发明抗原和抗体等核心试剂59种,创制快速检测产品15个。
研究药物的残留消除规律和暴露量评估,制订最高残留限量36个和休药期22个。
创制的标准品、检测方法、核心试剂及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满足了残留监控之需。
获授权发明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1项、国家标准32项、新兽药证书17个(其中二类证书3个、三类证书9个)、实用新型专利7件、保藏物种48个。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岩体工程边坡灾害微破裂前兆机制及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提名者:中国黄金协会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随着金属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露天矿转入深部凹陷开采阶段,深凹露天矿成为世界上露天矿山的发展趋势。
坡高的增加导致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差,滑坡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威胁着露天矿山的安全生产。
此外,随着我国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的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和雅砻江等地区大规模水电工程建设,许多前所未有的岩石高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对工程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陡工程岩体边坡的稳定性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瓶颈。
针对此问题,以大连理工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了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监测分析预警的成套技术和方法,从理论、技术和应用三方面解决了重大岩体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预警的关键问题,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微震监测方法在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可行性。
建立了边坡岩体非均匀性与非线性渐进破坏内在联系的支撑理论,发现了岩质边坡破裂过程中的微震模式,阐明了滑坡灾害孕育过程的岩石微破裂前兆信息的共性特征及时效破裂的触发因素;(2)工程岩体边坡微破裂前兆信息监测技术国际领先。
首次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微震信息识别及精确定位,建立基于微震能量密度的边坡潜在危险区域识别方法,研发了边坡稳定性在线远程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微震监测与雷达监测相融合的一体化综合预警系统;(3)基于监测的模拟和基于模拟的监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国际领先。
提出了基于细观统计损伤力学的边坡岩体破裂及动力灾害数值分析方法,构建了亿级自由度的岩石破裂过程并行计算系统,实现了边坡稳定性模拟和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建立了“三个层次、四个等级、六个指标”的重大工程岩体边坡微震监测综合预警系统。
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微破裂监测分析预警技术在重大岩体工程边坡应用中的地位,服务于金川集团石英石矿、长山壕金矿东北坑边坡、临沂会宝岭铁矿、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等多个重大岩体工程,极大地保障了矿区矿体安全开采和水电工程建设,确立了我国在工程岩体边坡微震监测分析预警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双疏型强封堵钻井液及在非常规油气井中的规模应用二、提名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提名意见:我国非常规油气储量居世界第二,但勘探开发难度远大于美国。
该团队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在非常规油气井中得到了工业化应用。
主要发明点体现在:1、发明了超疏水强封堵高效能水基钻井液,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提高了日产量、钻井液成本大幅降低等,并在致密等非常规油气井上得到推广应用。
2、发明了双疏聚膜煤层气井钻井液,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钻井液成本大幅降低、产量提高等,并在煤层气井上得到推广应用。
3、发明了高密度无土相双疏强封堵油基钻井液,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钻井液成本大幅降低、提速大幅提升,并在页岩等非常规油气井上得到推广应用。
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疏钻井液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50件以上、专著3部、论文266篇、标准35项。
在非常规油气井中得到了工业化应用,创造了较大社会经济效益。
获201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专家鉴定认为,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经审查,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填写符合国家科技奖励要求,候选人、候选单位、知识产权和应用单位经公示无异议。
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我国剩余油气资源大多为非常规油气,储量居世界第2位,其中的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是我国非常规油气的主战场,但由于未形成成熟的专用钻井液技术,严重制约高效勘探开发,并已成为世界性钻井液技术难题和决定钻井成败的关键。
国家与企业分别立项,经十余年持续攻关,发明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常规油气井钻井液,形成了一批核心专利群和企业标准,经现场验证和应用,在安全高效钻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1、发明了超疏水强封堵高效能水基钻井液,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提高了日产量、钻井液成本大幅降低等,并在致密等非常规油气井上得到推广应用。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强流稳态中子调控关键技术及装置(二)提名意见针对先进核能系统复杂中子场构建问题,发明了强流稳态中子调控技术,创新研制了中子调控科学装置,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
该大型装置及相关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论文81篇。
获省部级一等奖多项。
项目成果在大型核工程、国防装备等重大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了核能及核技术交叉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
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核能利用是国家能源战略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核能系统中,中子被称为“灵魂”,是核能安全发展的源头。
中子行为研究是核能安全发展的源头和关键。
针对先进裂变堆、聚变堆、混合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研发及验证,传统技术在中子场精准构建以及辐射安全评价等方面存在重大挑战,成为制约先进核能系统发展的关键瓶颈。
针对上述挑战,项目团队突破了强流稳态中子调控技术瓶颈,创新研制了中子调控科学装置,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
主要技术发明如下:(1)创新研制了聚变裂变耦合的中子调控装置。
发明了高产额中子源强调控技术,发明了基于阵列射流强化散热的靶技术,突破了氘氚聚变中子源强难以提高的技术瓶颈,研制了加速器驱动的氘氚聚变和裂变耦合的大型中子调控装置,其氘氚中子源强提升了28%。
(2)发明了调控模块自适应组合的中子场构建技术。
设计了分能区的中子调控模块体系,发明了基于响应矩阵的中子能谱调控方法,研制了中子场调控系统,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构建先进核能系统中子场的难题。
(3)发明了复杂中子场的在线反演评价技术。
研制了特征识别的中子在线测量系统,大幅提升了测量范围;提出了基于离散点测量的中子场在线反演方法,解决了复杂系统辐射安全动态特性的精准评价难题。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材料1、项目名称基质、孔洞和裂缝三重介质复杂气藏测井定量评价技术及工业化应用2、提名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3、提名单位意见我国大型天然气藏普遍由致密基质、溶蚀孔洞和随机裂缝三重介质复杂储层构成,非均质性极强,测井定量评价是国际公认的学科难题。
已有研究结果多停留在定性解释而非工业化定量应用阶段,国内外亦无成型技术体系,这已成为严重制约天然气勘探发展的瓶颈。
“基质、孔洞和裂缝三重介质复杂气藏测井定量评价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成果通过原始理论方法创新,为有效解决三重介质复杂储层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定量计算和产气量预测这一世界难题开辟了新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推动发展了测井学基本理论。
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6国给予的国际发明专利授权以及中国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表明,该成果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引领了学科发展。
成果研发形成了集实验方法、测量装置、测前设计和综合评价于一体的工业化流程及处理软件,完整构建了天然气测井评价体系并成功应用1863井次,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实质性推动了我国测井领域的科技进步。
经认真审阅,该项目推荐书填写规范,相关材料真实有效。
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项目简介天然气是国家深地战略和国家绿色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
我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约85万亿立方米,75%以上来自复杂岩性和非常规油气藏,其储层普遍由致密基质、溶蚀孔洞和随机裂缝三重介质构成,非均质性极强;其定量评价超越了基于分层各向均匀前提建立的经典测井解释理论范畴,是国际公认的学科难点和研究热点。
由于国内外长期无成型技术,已严重制约天然气勘探发展。
中国石油依托国家油气重大专项攻关,在三重介质复杂气藏储层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和产气量定量评价三项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原创性突破,即:1.发明了用井下密闭取心饱和度值和基质“电阻增大率-饱和度”通解方程最优特解作为点线约束进行裂缝含气饱和度定量计算的科学方法及测量装置,为攻克复杂三重介质条件下油气定量评价世界难题开辟了新路,获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6个地球物理勘探一流强国的发明专利。
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项目的公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8〕41号)要求,我单位参加的“青藏工程走廊冻土工程群效应及其长期稳定性研究”项目拟作为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通过甘肃省科技厅予以提名。
现按有关要求将项目信息(附后)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12月7日至2018年12年13日。
公示期内,任何个人或单位对项目及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请以书面形式实名向我单位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于核实查证。
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须在书面材料上签名或盖章,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凡匿名、冒名和超出时限的异议不予回应。
联系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12月7日附件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青藏工程走廊冻土工程群效应及其长期稳定性研究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甘肃省科技厅提名意见: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多单位通过长期联合科研攻关,在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变化及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多年冻土地基热、力响应的多因素耦合机制、冻土工程构筑物基础稳定性评价与预测、工程病害评价理论与方法及灾害防治对策等方面研究取得重大创新,项目科学问题复杂、研究技术难度大,总体成果水平和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共计公开发表科技论文366篇,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50篇;出版专著5部、译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参编国家规范4部。
研究成果转化程度高,先后为青藏铁路的科学维护与安全运营、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与共(河)玉(树)高速的成功建设和投运、青藏高速公路的选线和初步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冻土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设计与建造水平,也为未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青藏高原冻土区高速铁路乃至青藏高原油气资源开发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储备。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内容四、应用情况(不超过2页。
应就本项目技术应用的对象(如应用的单位、产品、工艺、工程、服务等)及规模情况进行概述)本项目建立了高效的生物毒素主动控制关键技术体系,为粮油及其深加工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与粮油精深加工产业充分合作,集成毒素检测去除和预防技术,直接转化应用6家,辐射应用300余家。
实现了原料采收储存加工过程中产毒菌和毒素的有效控制:(1)针对粮油加工中毒素控制,明确关键控制环节,设计并形成了1套较为完善、先进的适合于花生粕和花生油等加工过程中主动干预调控技术体系,并在国家重点支持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龙大粮油有限公司实现食用油中生物毒素的消减防控技术、风险评估分析体系和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很好改善我国粮食的经济效益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三年新增产值325844.30万元,新增利润17579.34万元。
(2)针对我国小麦原料,建立由菌到毒素全方位的检测筛查和防控技术,设计并形成了1套较为完善、先进的适合于我国优势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主动干预调控技术体系,并在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江苏三零面粉有限公司实现粮油中生物毒素的消减防控技术、风险评估分析体系和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该技术应用于年产15万吨的生产线产业化示范,实现了面粉加工链条中镰刀菌毒素控制,及时解决并显著降低面粉做生物毒素污染隐患,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新增产值14882万元,新增利润432万元。
(3)研发的纳米荧光检测试剂和设备、分子印迹生物传感检测装置和检测信号输出自动化等技术应用于无锡中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形成OTA等真菌毒素检测试剂条和试剂盒及相关检测设备等产品。
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产品上市后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三年,共销售试剂盒、试剂条、快速检测设备38352件(台),总销售额达到3233.7万元,利税52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