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9版)第六篇 病历书写 第一章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 格式:pptx
- 大小:23.54 MB
- 文档页数:12
病历书写基本要求6个六脉神剑,病历书写的艺术与灵魂在医学领域,病历书写如同武侠世界中的“六脉神剑”,其精准、详实、规范的六大基本要求,恰似六路剑法,缺一不可,共同构建起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信息桥梁。
这不仅关乎到医患沟通的有效性,更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
让我们一起挥洒笔墨,探寻这神秘而至关重要的六脉——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连贯性和法律性。
首先,“真实为基,无伪可言”。
病历书写如武学修炼,首要原则便是真实反映病情。
犹如武林高手对敌,招式必须源于实战,病历内容务必要基于患者实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任何的臆测或虚构都可能误导后续诊疗,可谓“真金不怕火炼,真情无需矫饰”。
其次,“兼收并蓄,方能完整”。
一份优质的病历,就如同一幅细致入微的工笔画,需将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乃至个人生活史等方方面面详尽记录,点滴不漏,此乃“滴水穿石,细节决定成败”。
再者,“把握时机,分秒必争”。
病历的时效性就如同武林对决中的刹那间胜负,医生需要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患者的就诊情况,尤其对于急性病症,早一分记录,就多一分救治的机会,正所谓“时不我待,机不再来”。
紧接着,“精确制导,毫厘不爽”。
病历的准确性是诊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就像高手出剑,每一招每一式都需要精确无比,无论是主诉、体检还是辅助检查结果,均需严谨对待,力求准确无误,否则可能导致诊断偏差,陷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困境。
然后,“承前启后,脉络清晰”。
病历的连贯性如同武学传承的经脉图谱,每一次病情变化、每一个治疗方案的调整都应前后呼应,形成一条条逻辑清晰的诊疗线索,使得阅读者能够一览无遗地了解疾病发展全貌,达到“顺藤摸瓜,由表及里”的效果。
最后,“谨守法规,恪尽职守”。
病历的法律性则是医者行医生涯中的一把戒尺,它确保了医患双方权益的公正公平,遵循医疗法律法规进行书写,是对患者负责、对自己尊重的表现,可谓是“严于律己,依法行事”。
综上所述,病历书写这门“六脉神剑”,每一脉都蕴含着医者的智慧与责任,唯有将其融会贯通,才能在浩瀚的医学江湖中游刃有余,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践行“医者仁心,以人为本”的崇高使命。
诊断学病历书写模版一般状况性别,年龄。
生命征:体温脉搏(次/分)呼吸(次/分) 血压/mmHg(kPa) 发育(正常、异常),营养(良好、中等、不起、肥胖),意识状态(清晰、淡漠、模糊、昏睡、谵妄、昏迷),体位(自主、被动、强迫),面容与表情(安静,忧虑,烦躁,痛苦,急、慢性病容或特殊面容),检查能否合作。
皮肤、粘膜颜色(正常、潮红、苍白、发绀、黄染、色素沉着),湿度,弹性,皮疹、皮下出血(瘀点、紫癜、淤斑)、蜘蛛痣和肝掌、有无水肿、皮下结节、瘢痕.毛发的生长及分布。
淋巴结全身或局部淋巴结有无肿大(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粘连、红肿、瘢痕、瘘管)情况,头部颈部检查头颅:大小、形状,有无肿块、压痛、癜痕,头发(量、色泽、分布)。
眼:眉毛(脱落、稀疏),睫毛(倒睫),眼睑(水肿、运动、下垂),眼球(凸出、凹陷、运动、斜视、震颤),结膜(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巩膜(黄染),角膜(混浊、瘢痕、反射),瞳孔(大小、形态、对称或不对称、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
耳:有无畸形、分泌物、乳突压痛.听力。
鼻:有无畸形、鼻翼扇动、分泌物、出血、阻塞,鼻旁窦压痛等。
口腔:气味,有无张口呼吸,唇(畸形、颜色、疱疹、皲裂、溃疡),牙(龋牙、缺牙、叉牙、残根,注明位置,斑釉牙),牙龈(色泽、肿胀、溢脓、出血、铅线),舌(形态、舌质、舌苔、溃疡、运动、震颤、偏斜),颊粘膜(发疹、出血点、溃疡、色素沉着),咽(色泽、分泌物、反射、充血、水肿),扁桃体(大小、充血、分泌物、假膜).喉(发音清晰、嘶哑、喘鸣、失音)。
腮腺:大小、硬度、压痛颈部对称,强直,有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位置,甲状腺 (大小、硬度、压痛、结节、震颤、血管杂音)。
胸肺部检查胸部:胸廓(对称、畸形,有无局部隆起或塌陷、压痛),呼吸(频率、节率、深度),乳房(大小,乳头,有无红肿、压痛和肿块),胸壁有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等。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引言概述:病历书写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为了规范病历书写,提高医疗质量,各医疗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这些规范与制度。
一、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1.1 书写规范:病历应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和词汇,字迹清晰、工整,不得使用涂改液或者划线修正。
1.2 完整性:病历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医师的签名和日期等内容。
1.3 时间记录:医生在病历中应准确记录患者就诊时间、检查时间、诊断时间等,以便追溯和评估疾病发展。
二、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2.1 患者隐私保护:医生在书写病历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2.2 诊断与治疗决策的合理性: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应准确记录诊断和治疗决策的依据,如相关检查结果、专家意见等。
2.3 病情变化的记录:医生应及时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包括症状的加重或者减轻、治疗效果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病历书写的风险与挑战3.1 记录不许确带来的风险:不许确的病历记录可能导致诊断错误、治疗延误等问题,增加患者的风险。
3.2 书写不规范带来的挑战:医生书写病历时如果不规范,可能给后续医疗工作带来困扰,如查阅不便、信息不完整等。
3.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病历中包含患者的个人信息,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四、病历书写的管理制度4.1 培训与考核: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病历书写培训,并对医生的书写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估。
4.2 审核与质控:医疗机构应设立病历审核制度,对病历进行审核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3 电子病历的应用:医疗机构可以引入电子病历系统,提高病历的可读性和可管理性,减少纸质病历的使用。
五、病历书写的未来发展5.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病历书写可能会借助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第一节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一、书写病历只能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同一医疗机构应使用一种颜色的墨水。
修改病历用红色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二、病历书写人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在错字上划双横线,并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字迹。
同一页中,如果修改超过3处或累计超过10个字应重新书写。
三、上级医务人员须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
(一)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
(二)修改病历时,应使用红色墨水、在错字上划双横线,同时在错字旁边书写修改意见,并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
审阅完成后,用红色墨水笔签全名(指姓氏与名称,以下简称签名),注明职称及修改时间。
四、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
(一)日期采用年、月、日的格式,如2010年7月1日;或在日期的右下角用小圆点隔开,写成2010.7.1。
长期医嘱与临时医嘱中开具的日期,使用日在上、月在下的格式,如7月1日书写为1/7。
(二)病历中所有时间一律采用24小时制,小时与分钟各占2位数,如8点30分书写为08:30五、入院时间、病史采集时间、首次病程记录、急诊病历、病危患者病程记录、抢救时间、死亡时间、医嘱下达时间、医嘱停止时间等需记录至分钟。
六、病历的眉栏部分必须填写齐全(病区、姓名、住院病历号等);每一相同内容从起始页页脚开始,居中标注页码,如长期医嘱第1、2、……页,入院记录第1、2、……页等。
七、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应在收到报告单后24小时内归入病历。
因患方因素导致患者离院时未收到的报告单,由患者所在科室送达病案管理部门,统一归入病案。
八、患者因病或法定代理人因故无法签字时,应在主管医生的参与下签署授权委托书,由其授权的人员代替签字;授权委托书中,授权委托人与被委托人必须亲笔签名,特殊情况下授权委托人可以用右手示指或拇指指纹代替签名。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概念]1.病历是诊疗工作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总和;2.病历是医疗工作记录;3.病历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治疗、预防的依据。
[重要性]1.医疗管理、业务水平、服务质量的具体反映;2.科研、教学、信息的重要资料;3.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
[基本要求]1.规范性2.时限性3.责任性4.道德性5.科学性6.逻辑性规范性文字所有记录,除了打印的以外,一律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书写。
医疗文件书写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疾病诊断、各种治疗操作的名称书写应符号《国际疾病分类》的规范要求;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疾病名称、各种症状、体征等可使用外文,不得随意简化或缩写,不得自行杜撰;病人述说的疾病名称等要加引号。
文字书写要工整、清晰、准确、通顺、标点正确。
修改错字时,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所有记录均由书写者和相应医务人员签名。
格式应按《江苏省急救医疗中心管理规范》院前急救病历书写规定的格式书写,不得随意变更,不得空项,无内容者划“—”。
计量应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数值、年、月、日、时间用阿拉伯数字记录。
采用24小时制和国际记录方式,如:2008-08-08,18:08。
时限性要准确记录出诊时间、到达病人身边、到达医院的时间,时间记录要注明时、分。
急救医生必须在每个班次结束前完成急救病历。
责任性要对患者及家属负责各种记录均应客观、准确、全面;要对单位及自己负责各种记录均应详细、完整、规范,符合书写要求。
重点:1.病史记录:按时间顺序书写记录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等方面的详细情况;2. 体检记录:准确、完整记录到达现场后病人的生命体征;3.抢救记录:任何一项救治措施必须有记录;4.时间记录:出诊、到达病人身边、到达医院、病情变化的时间要注明时、分;5.告知记录:病情告知—急救现场的病情或转运途中病情变化、存在风险、病危(重)通知等;转运告知—拟转运的医院;交接告知—院前院内交接;人员签名:所有的告知记录都要病人或家属或接诊人签名。
诊断学病历书写规范病历是医生在患者就诊时所记录的重要文书,它既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也是患者信息的重要载体。
为了保证病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下面是诊断学病历书写规范的详细介绍。
一、病历的基本信息每份病历应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和住址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应清晰、准确地填写在病历开头位置,以便于查阅。
二、主诉和现病史在病历中,主诉是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简要陈述,应该准确地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发病时间和诱因等。
现病史则是对患者目前病情的详细描述,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变化情况等。
三、既往史与家族史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发生的与目前病情有关的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和药物过敏史等。
医生在书写时应精确记录患者的既往史,包括确诊时间、治疗经过和疗效等。
家族史是指患者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相似疾病史或遗传性疾病的情况。
四、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对患者各系统器官的观察、望诊、叩诊、听诊等手段,进行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的过程。
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后,应在病历中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体征、体格检查结果等。
五、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指辅助诊断疾病所采用的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
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应准确记录患者的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X线、CT、MRI等结果。
应注意将检查项目、结果和正常范围分别用表格或编号形式清晰地呈现。
六、诊断与治疗意见在病历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各项检查结果,给出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意见。
诊断应遵循疾病诊断标准,准确描述患者病情,并应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诊断或术语。
治疗意见应明确、具体,包括药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意见等。
七、随访与病情观察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应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和病情观察结果。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症状变化、药物疗效、副作用等,可以通过简要的文字描述或者检查结果的变化来呈现。
八、出院指导出院指导是指医生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的健康指导和注意事项的说明。
第一章病历书写的规范及要求第一节基本概念及要求第一条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第二条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以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取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从而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病历书写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执行,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
第四条住院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门(急)诊病历和需复写的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住院病历、门(急)诊病历首页中的过敏物名称必须用红色墨水笔书写。
第五条中医病历要体现中医特色,正确运用中医术语。
住院病历、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护理记录等,要体现中医辨证施治(护)的理论。
要求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精练,字迹清晰整洁,标点符号正确,无错别字、自造字。
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时,应用双线划在错别字上,重新写出正确的文字,每页的错别字若超过3处时,应重新书写,严禁涂改、剪贴、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第六条病历应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应医务人员签名,医师签字应用正楷全名,各项病历记录需要医师、患者或家属签名时,必须由本人亲笔签署,不得由他人模仿或代替签字。
第二节病历书写人员的资质要求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者(包括经考核胜任的进修医务人员)可书写病历的任何内容。
而首次病程记录必须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接诊医师书写。
第二条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者(如实习、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经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第三节病历书写的时限要求第一条“首次病程记录”应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死亡记录”应在24小时内完成。
第二条“门诊病历”、“急诊病历”中的各种记录,以及“住院病历”中的“抢救记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手术护理记录”、“转入记录”、“接班记录”、“会诊记录”、“病程记录”等要求即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