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9版)第六篇 病历书写 第二章 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
- 格式:pptx
- 大小:23.58 MB
- 文档页数:5
全身体格检查病历书写1、性别2、年龄3、生命体征体温T,腋温36-37脉搏P,60-100次/分呼吸R,16-18次/分血压BP,正常90-139/60-89mmHg4、发育与体型胸围=0.2身高两手距=身高坐高=下肢长度病态:腺垂体,巨人症,侏儒症,甲状腺呆小病,性激素分泌受损,维生素D缺乏5、营养状态摄入,消化,吸收,代谢皮肤,粘膜,脂肪,毛发6、意识状态嗜睡,可唤醒,很快入睡意识模糊,定向障碍昏睡,不易唤醒,答非所问谵妄,意识模糊,躁动不安,言语杂乱昏迷,轻中重度昏迷7、语调语态8、面容表情急性面容,潮红不安,呼吸急促慢性面容,晦暗苍白,目光暗淡贫血面容,苍白无力9、体位强迫仰卧,急性腹膜炎强迫俯卧位,脊柱疾病强迫侧卧位,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水强迫座位,端坐呼吸,心肺不全强迫蹲位,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强迫停立位,心绞痛辗转体位,胆结石症胆道蛔虫肾绞痛角弓反张位,破伤风及小而脑膜炎10、姿势11、步态慌张步态,跨阈步态,剪刀步态蹒跚,醉酒,共济失调,慌张,跨域,剪刀,间歇性跛行颜色苍白,发绀,发红,黄染,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湿度皮肤汗腺和皮脂腺病理性,风湿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脑膜炎后遗症,结核病,休克和虚脱病人弹性长期消耗性疾病严重脱水,弹性下降。
循环加速,血管重演弹性上升皮疹玫瑰糠疹-伤寒副伤寒。
斑丘疹-风疹猩红热药物疹丘疹-药物疹麻疹湿疹。
荨麻疹,过敏反应脱屑银白鳞状-银屑病。
皮下出血出血点(瘀点)小于2mm,紫癫3-5,瘀斑大于5,血肿大片出血蜘蛛痣肝掌提示肝功能不全水肿轻度水肿仅见于眼见,眶下,胫骨前,踝部,指压后组织轻度下陷,平复较快中度水肿全身组织明显水肿,指压下陷,平复缓慢重度水肿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位皮肤紧张发亮,液体渗出,胸腔内积液,外阴水肿淋巴结浅表淋巴分布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下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腋窝检查方法顺序肿大原因及表现。
诊断学病历书写模版一般状况性别,年龄。
生命征:体温脉搏(次/分)呼吸(次/分) 血压/mmHg(kPa) 发育(正常、异常),营养(良好、中等、不起、肥胖),意识状态(清晰、淡漠、模糊、昏睡、谵妄、昏迷),体位(自主、被动、强迫),面容与表情(安静,忧虑,烦躁,痛苦,急、慢性病容或特殊面容),检查能否合作。
皮肤、粘膜颜色(正常、潮红、苍白、发绀、黄染、色素沉着),湿度,弹性,皮疹、皮下出血(瘀点、紫癜、淤斑)、蜘蛛痣和肝掌、有无水肿、皮下结节、瘢痕.毛发的生长及分布。
淋巴结全身或局部淋巴结有无肿大(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粘连、红肿、瘢痕、瘘管)情况,头部颈部检查头颅:大小、形状,有无肿块、压痛、癜痕,头发(量、色泽、分布)。
眼:眉毛(脱落、稀疏),睫毛(倒睫),眼睑(水肿、运动、下垂),眼球(凸出、凹陷、运动、斜视、震颤),结膜(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巩膜(黄染),角膜(混浊、瘢痕、反射),瞳孔(大小、形态、对称或不对称、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
耳:有无畸形、分泌物、乳突压痛.听力。
鼻:有无畸形、鼻翼扇动、分泌物、出血、阻塞,鼻旁窦压痛等。
口腔:气味,有无张口呼吸,唇(畸形、颜色、疱疹、皲裂、溃疡),牙(龋牙、缺牙、叉牙、残根,注明位置,斑釉牙),牙龈(色泽、肿胀、溢脓、出血、铅线),舌(形态、舌质、舌苔、溃疡、运动、震颤、偏斜),颊粘膜(发疹、出血点、溃疡、色素沉着),咽(色泽、分泌物、反射、充血、水肿),扁桃体(大小、充血、分泌物、假膜).喉(发音清晰、嘶哑、喘鸣、失音)。
腮腺:大小、硬度、压痛颈部对称,强直,有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位置,甲状腺 (大小、硬度、压痛、结节、震颤、血管杂音)。
胸肺部检查胸部:胸廓(对称、畸形,有无局部隆起或塌陷、压痛),呼吸(频率、节率、深度),乳房(大小,乳头,有无红肿、压痛和肿块),胸壁有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等。
诊断学教学大纲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必要的器械检查等方法;2、熟悉诊断学的任务,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
第一篇问诊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问诊的重要性;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四章常见症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2、掌握常见症状原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一)发热1、了解发热的定义 2、了解发热的发生机制的分类 3、掌握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4、发热的分度及临床过程及特点 5、重点掌握各种热型及相应临床意义6、发热的伴随症状(二)水肿 1、掌握水肿的定义、发生机制、常见病因。
2、掌握常见水肿的临床特点。
3、熟悉不同原因水肿的鉴别要点。
重点讲叙水肿的病因、临床特点。
(钟一鸣)(三)咳嗽、咳痰1、咳嗽的保护意义 2、咳嗽的发生机制 3、咳嗽的病因 4、咳痰的发生机制及意义 5、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 6、咳嗽咳痰的伴随症状(四)咯血1、咯血的定义及与咯血的区别〈重点掌握〉2、咯血的病因与机制 3、临床表现 4、咯血的伴随症状及须掌握相关疾病(五)胸痛1、掌握胸痛病因诊断的重要性 2、掌握问诊要点 3、熟悉常见病因重点讲叙临床表现。
(六)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定义及表现 2、呼吸困难病因 3、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4、伴随症状及相关疾病(七)心悸 1、掌握心悸的定义、常见病因、伴随症状 2、掌握问诊要点 3、了解发病机理(八)呕血1、呕血的概念及常见病因 2、呕血的临床表现 3、呕血病人问诊要点(九)便血1、黑便及隐血的概念、常见发病原因 2、黑便特点与出血部位的关系(十)腹痛1、了解急性腹痛与慢性腹痛的常见病因 2、腹痛的发生机制及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牵涉痛的特点(十一)黄疸1、慨述;2、胆红素的正常代谢;3、黄疸的分型;4、辅助检查;5、伴随症状;6、问诊鉴别要点。
(十二)血尿、尿频、尿急、尿痛1、血尿: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血尿的问诊要点;2、尿频、尿急、尿痛:定义、原因、伴随症状(十三)意识障碍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5、问诊要点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二章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
诊断学病历书写规范病历是医生在患者就诊时所记录的重要文书,它既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也是患者信息的重要载体。
为了保证病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下面是诊断学病历书写规范的详细介绍。
一、病历的基本信息每份病历应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和住址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应清晰、准确地填写在病历开头位置,以便于查阅。
二、主诉和现病史在病历中,主诉是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简要陈述,应该准确地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发病时间和诱因等。
现病史则是对患者目前病情的详细描述,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变化情况等。
三、既往史与家族史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发生的与目前病情有关的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和药物过敏史等。
医生在书写时应精确记录患者的既往史,包括确诊时间、治疗经过和疗效等。
家族史是指患者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相似疾病史或遗传性疾病的情况。
四、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对患者各系统器官的观察、望诊、叩诊、听诊等手段,进行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的过程。
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后,应在病历中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体征、体格检查结果等。
五、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指辅助诊断疾病所采用的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
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应准确记录患者的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X线、CT、MRI等结果。
应注意将检查项目、结果和正常范围分别用表格或编号形式清晰地呈现。
六、诊断与治疗意见在病历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各项检查结果,给出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意见。
诊断应遵循疾病诊断标准,准确描述患者病情,并应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诊断或术语。
治疗意见应明确、具体,包括药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意见等。
七、随访与病情观察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应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和病情观察结果。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症状变化、药物疗效、副作用等,可以通过简要的文字描述或者检查结果的变化来呈现。
八、出院指导出院指导是指医生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的健康指导和注意事项的说明。
第二章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及格式第一节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及格式一、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1.门(急)诊病历内容包括门(急)诊病历首页[门(急)诊手册封面]、病历记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
(1)门(急)诊病历首页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2)门(急)诊手册封面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或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2.门(急)诊病历记录应当由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完成。
急诊病历书写就诊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3. 门(急)诊病历应标注页码。
门(急)诊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保存的要求。
4.门(急)诊病历记录分为初诊病历记录和复诊病历记录。
(1)初诊病历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时间、科别、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中医四诊情况,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意见和医师签名等。
①时间:按24小时制记录,急危重症患者记录到分钟。
②科别:就诊时间后面注明具体科室名称。
③主诉:扼要记录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0个字。
④现病史:确切记录患者此次就诊的主要病史,要重点突出(包括本次患病的起病日期时间、主要症状、体征的特点及病情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及疗效等)。
⑤既往史:简要记录与本次疾病有关的病史(女性注意月经史)。
⑥体格检查:重点记录中西医检查阳性体征及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阴性体征及舌象、脉象,急危重患者必须记录生命体征。
⑦辅助检查:记录就诊时已获得的有关检查结果。
⑧诊断或初步诊断: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包括疾病诊断与证候诊断。
如暂不能明确,可在疾病名称后标注“?”。
⑨治疗意见:包括进一步检查措施或建议;辅助检查结果;中医治疗(包括中医治法、方药、用法等);西医治疗(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出具的诊断证明书等其他医疗证明情况;向患者交代的注意事项(生活、饮食注意事项,休息方式与期限,用药方法及疗程,预约下次门诊日期,随访要求等);须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的病情及有关注意事项应记录在病历上或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对需做手术、特殊检查(治疗)的患者,应当在手术、特殊检查(治疗)前,请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在病历上注明意见(或填写有关知情同意书)并签名,如“同意手术治疗”或“选择保守治疗,拒绝手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