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考试卷(四年级)单元考试卷.doc

湘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考试卷(四年级)单元考试卷.doc

湘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考试卷(四年级)单元考试卷.doc
湘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考试卷(四年级)单元考试卷.doc

湘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考试卷(四年级)单元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题文】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

昆虫斑斓辽远智慧蚂蚱

绒毛明媚蚯蚓随意沉默

【解析】

【题文】组词。

绍()昭()澈()辙()

榜()傍()喇()刺()

芒()栏()浆()经()

茫()烂()桨()轻()

【答案】

介绍昭华清澈车辙

榜眼傍晚喇叭刺杀

光芒栏目果浆经过

渺茫灿烂船桨轻松

【解析】

【题文】选词填空。

搜寻寻找查寻

(1)李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着。

(2)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猎物。

(3)小明在图书馆里()资料。

意识认识

(4)我( )小明的爸爸。

(5)他马上()到刚才太自夸了。

【答案】(1)搜寻(2)寻找(3)查寻(4)认识(5)意识

评卷人得分

【解析】搜寻:到处寻找——出自《现代汉语词典》简单理解下来,两者的区别在于,仔细的程度,和寻找的范围广度。寻找:顾名思义,就是去找某样东西或是什么事情,寻:寻觅;找:找寻。可以称为找寻。查寻:查找寻找。意识:是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物质。物质是客观实在,而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认识:与意识在本质上相同,是主观的,是对客观的反映。但是使用范畴有所区别,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应该是实践。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题文】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无论……都……任凭……也不……既然……就……

宁可……也不……尽管……还是……只有……才……

(1)邱少云()牺牲自己,()破坏革命纪律。

(2)()困难有多大,他()都坚持学习。

(3)()耕耘,()有收获。

(4)我们都应该做言行一致的人,()说了,你()就得去做。

(5)()小红怎么能说会道,慧敏()不相信她的谎言了。

(6)()王峰今天不舒服,他()坚持来厂里上班。

【答案】(1)宁可......也不......(2)任凭......也不......(3)只有......才......(4)既然......就 (5)

无论……都……(6)尽管……还是……

【解析】

【题文】排列错乱的句子。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答案】4、2、6、1、7、5、3

【解析】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题文】修改病句。

(1)言行不一的人是一种坏作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磊舍己救人的动作,感动了周围的群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声节目开始了,一张张笑脸目不转睛地望着舞台上的演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决心努力克服学习中不好的坏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老师光荣地被评为“特级教师”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

(1)言行不一是一种坏作风。

(2)王磊舍己救人的行为,感动了周围的群众。

(3)尽管天气不好,我们还是按时到校。

(4)相声节目开始了,观众都目不转睛地望着舞台上的演出。

(5)我决心努力改正学习中不好的坏习惯。

(6)刘老师光荣地被评为“特级教师”。

(7)她围着一条白围巾,穿着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8)随地吐痰的行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解析】

(1)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去掉“的人”。

(2)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动作”改为“行为”。

(3)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总是”改为“还是”。

(4)病句类型:搭配不当。“一张张笑脸”改为“观众都”。

(5)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克服”改为“改正”。

(6)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去掉“称号”。

(7)病句类型:成分残缺。“一件红衣裳”前添加“穿着”。

(8)病句类型:搭配不当。“人”改为“行为”。

【题文】课内阅读。

走进大自然课文

作者:金本

追着小鸟,

走进密林;

追着小溪,

走进深山;

追着会飞的花朵,

我们走进大自然。

让小锤去叩醒

每一块山石,

让画笔去访问

每一片花瓣。

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

网住一个斑斓的秋天。

把自己变成大树吧,

去体验大地的深沉;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

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把自己融进大自然吧,

这样,会发现生活更加灿烂。

走进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

等你从大自然归来,

你会悄悄告诉小伙伴:

什么是纯洁,

什么是美好,

什么是智慧,

什么是情感……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说法。()

A.大自然可以教会孩子们什么是纯洁、美好、智慧和情感。

B.孩子们对大自然中所有的朋友都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C.从第一小节中我们可以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D.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

【小题2】仿写句子。

把自己变成大树吧,去体验大地的深沉;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把自己变成()吧,去()。

【小题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斑斓()纯洁()

【答案】

【小题1】ABCD

【小题2】小鸟体验自由的飞翔

【小题3】lán chún

【解析】

【小题1】此题考察同学们理解的能力。

【小题2】课内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同学们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理解。通过上课认真听讲,同学们会很容易答出此题。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词拼写能力。

【题文】课外阅读

一流风景胜地——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

漓江风景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沿途景点目不暇接,景色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漓江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之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各有其姿,变化万千。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这时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种朦胧之美。

【小题1】给下面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在上面画“√”。

犹如:(1)如同(2)还

陶醉:(1)喝酒过多神志不清。(2)沉迷,过分地爱好。

【小题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

(1)全世界一致认为。()

(2)东西很多很好,眼睛来不及看,一时看不过来。()

【小题3】用“”画出描写水中倒影的语句。

【小题4】细读短文,填空。

(1)桂林山水以__________________四绝闻名中外。

(2)“漓江景色之奇”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1)(2)

【小题2】(1)举世无双(2)目不暇接

【小题3】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小题4】(1)山青、水秀、洞奇、石美(2)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变化无穷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小题3】此题考察学生的阅读探索能力

【小题4】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故事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

【题文】写作。

同学们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事情,写一件你认为有趣的事情。(400字左右)

【答案】

童年傻事

童年的生活就像一道闪电,在眼前划过,可是,我童年的傻事却好象刻在我的脑海里,抹也抹不去,挥也挥不走,有时想起来还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有一次,我来到了乡下外婆家,当时我才四岁,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外婆要杀鸡,于是我发现了一个“秘密点”——鸡窝。吃完饭后,外婆把鸡放在楼上,让鸡活动活动,我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楼上,生怕让外婆发现。

来到楼上,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也来轰鸡,轰着轰着,有一只鸡被我轰下了楼,我赶紧跑到它被迫“跳楼”的地方,一看,一点事没有,它的两个翅膀一扑腾,便安全地着了地,我一边蹦着一边着鸡说:“哎,鸡飞了,鸡飞了,飞鸡,飞鸡!”大人们都说飞机能飞上天,我一直不理解这个意思,正巧这鸡也能,于是,我就把飞机理解成了“飞鸡”。第二天,我打着去给鸡喂食的“招牌”来到鸡窝,我看上了一只大雄鸡,那只雄鸡也看着我,好像它也知道它的“末日”到来了。我和鸡展开了“激烈的决斗”,终于我把鸡捉住了,我骑在它的身上,鸡的腿本来就断过,刚长好一点,可是,只听“啪”得一声,鸡的腿又断了。鸡一声惨叫,惊动了外婆,外婆一路小跑着过来,看着我呆呆地骑在鸡身上,又气又恨又想笑,她问我:“你在干什么?”我大约等了十来多秒才回答:“我要坐‘飞鸡’!”外婆刚开始还很困惑,最后终于明白了,外婆捧腹大笑,可我呢?嘴里还在喃喃自语:“我要坐‘飞鸡’,我要坐‘飞鸡’……”

直到现在我想起来还觉得很傻,还能笑出声呢!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件事傻吗?

【解析】全文主题鲜明,语言流畅,选择身边的小事很好,小事中融入的是浓烈的感情。开头引出下文,事例选择恰当,这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优点。总体来说感情真挚,最后结尾紧扣文题,做到了“画龙点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