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
- 格式:pdf
- 大小:701.31 KB
- 文档页数:21
六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试题答案及解析1.根据下列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将下表补充完整。
因数、偶数、倍数、公因数、质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1、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2、5、3倍数特征、奇数、合数、互质数。
【答案】【解析】本题根据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填空即可:题目有两个关系表:表一:第一个概念是因数,两个整数相乘,其中这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因数.由此可知,因数中包括大于0的自然数,即1,合数与质数,而几个有共同因数的合数共有公因数;因数中包含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过对最大公因数进行分解质因数,可以得到互质数。
表二:倍数为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倍数中包含公倍数,即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公倍数中包含最小公倍数.能被2整数的数个位数一定为偶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能被3整数,则这个数也能被3整数,能被3整除的数可为奇数,也可为偶数;个位数为0或5的数能被5整数,能被5整除的数可为偶数,也可能是奇数。
据此填表即可.解:根据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得:2.古希腊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
例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
6 = 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
下面的数中是“完全数”的是()。
A.12B.28C.36D.48【答案】B【解析】这道题能正确理解完全数的定义是关键。
根据题中叙述的完全数的定义,分别找出这四个数的因数后发现28的因数有1、2、4、7、14、28,除 28外 ,1+2+4+7+14=28,所以28是完全数。
3.(2011•武汉)某个四位数有如下特点:它加上1之后是15的倍数,它减去3之后是38的倍数.把它的各数位上的数字左右倒过来写,所得的新数与原数之和能被10整除,这个四位数是多少?【答案】所求的四位数是1409或1979【解析】原数加1后是15的倍数,所以这个四位数必是5的倍数,所以个位数字是4或9,又因为原数减去3后是38的倍数,是一个偶数,可得原数应该是奇数,所以原数的个位数字只能是9,再从条件(3)可知:原数的个位数字与千位数字之和是10,所以千位数字是10﹣9=1,设原数为38m+3(m为自然数),则有1009≤38m+3≤1996,据此可得26≤m≤53,据此再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原数加1后是15的倍数,所以这个四位数必是5的倍数,所以个位数字是4或9,又因为原数减去3后是38的倍数,是一个偶数,可得原数应该是奇数,所以原数的个位数字只能是9,再从条件(3)可知:原数的个位数字与千位数字之和是10,所以千位数字是10﹣9=1,设原数为38m+3(m为自然数),则有1009≤38m+3≤1996,可得26≤m≤53,因为原数38m+3的个位数字是9,所以8m的个位数字是6.从而m的个位数字是2或7,在26到53之间,个位数字是2或7的数有27、32、37、42、47、52,又因为原数加上1后是15的倍数,则38m+3+1=38m+4是3的倍数,则19m+2必定是3的倍数,19m+2=3×6m+m+2,所以m+2是3的倍数,即m被3除余1,在27、32、37、42、47、52中,只有37和52被3除余1,所以m=37或52,所以38×37+3=1409,38×52+3=1979,经检验正好满足题意,答:所求的四位数是1409或1979.点评:根据题干,明确四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千位数字分别是9和1,再根据被15整除的数的特征和偶数特征进行分析即可解答.4.(2014•长沙县)下面哪些数能被11整除()A. 323532 B. 38380 C. 978768【答案】A【解析】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从左往右数)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和之差(大数减小数)能被11整除,则该数就能被11整除.由此方法判定即可.解答:解:A.(3+3+3)﹣(2+5+2)=0,能被11整除,故A正确;B.(8+8)﹣(3+3+0)=10,不能被11整除,故B错误;C.(9+8+6)﹣(7+7+8)=2,不能被11整除,故C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被一个数整除数的特征,牢记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5.(2011•武汉)某个四位数有如下特点:它加上1之后是15的倍数,它减去3之后是38的倍数.把它的各数位上的数字左右倒过来写,所得的新数与原数之和能被10整除,这个四位数是多少?【答案】所求的四位数是1409或1979.【解析】原数加1后是15的倍数,所以这个四位数必是5的倍数,所以个位数字是4或9,又因为原数减去3后是38的倍数,是一个偶数,可得原数应该是奇数,所以原数的个位数字只能是9,再从条件(3)可知:原数的个位数字与千位数字之和是10,所以千位数字是10﹣9=1,设原数为38m+3(m为自然数),则有1009≤38m+3≤1996,据此可得26≤m≤53,据此再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原数加1后是15的倍数,所以这个四位数必是5的倍数,所以个位数字是4或9,又因为原数减去3后是38的倍数,是一个偶数,可得原数应该是奇数,所以原数的个位数字只能是9,再从条件(3)可知:原数的个位数字与千位数字之和是10,所以千位数字是10﹣9=1,设原数为38m+3(m为自然数),则有1009≤38m+3≤1996,可得26≤m≤53,因为原数38m+3的个位数字是9,所以8m的个位数字是6.从而m的个位数字是2或7,在26到53之间,个位数字是2或7的数有27、32、37、42、47、52,又因为原数加上1后是15的倍数,则38m+3+1=38m+4是3的倍数,则19m+2必定是3的倍数,19m+2=3×6m+m+2,所以m+2是3的倍数,即m被3除余1,在27、32、37、42、47、52中,只有37和52被3除余1,所以m=37或52,所以38×37+3=1409,38×52+3=1979,经检验正好满足题意,答:所求的四位数是1409或1979.点评:根据题干,明确四位数的个位数字和千位数字分别是9和1,再根据被15整除的数的特征和偶数特征进行分析即可解答.6.(2013•浦口区)甲、乙两个数,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求甲、乙二数.【答案】甲数是 65,乙数是 24【解析】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果设乙数为 x,则根据甲数除以乙数商 2 余 17,得甲数=2x+17.又根据乙数的 10 倍除以甲数商3余45得10x=3(2x+17)+45,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即可得解.解答:解: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2x+1710x=3(2x+17)+4510x=6x+51+454x=96x=242x+17=2×24+17=65.答:甲数是 65,乙数是 24.点评:灵活应用余数的性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来解决实际问题.7.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一定是两个奇素数的和.”俗称“1+1=2”.试将大于4且小于30的偶数分别写成2个奇素数的和.【答案】22=5+17,24=7+17,26=3+23,28=5+23.【解析】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是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是合数,是2的倍数的数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由此即可得答案.解答:解:大于4且小于30的偶数分别写成2个奇素数的和有:22=5+17,24=7+17,26=3+23,28=5+23.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自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熟记30以内的质数表.要注意写出的两个数都要是质数.8.一个合数至少有()个约数.A. 1 B. 2 C. 3【答案】C【解析】根据合数的概念即可解答.解答:解: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由此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答: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和掌握合数的概念和内涵,据此解决有关的问题.9.把726分解质因数.【答案】726=3×2×11×11【解析】分解726,可以先用质数3去除,得242,再用质数2去除,再用质数11去除即可解答.解:726=3×2×11×11,故答案为:726=3×2×11×11.点评:考查了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一般要先用质数3、2、5去除.10.a口bc是一个四位数,已知a+b+c=15,且以a口bc是3的倍数,方框中可填的数有( )个。
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1、列举法例如: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8的倍数有:8,16,24,32,40,48,……6和8的公倍数:24,48,……其中24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这种方法是先分别写出各自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然后在公倍数里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分解质因数法。
我们也可以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比较简便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求60和42的最小公倍数。
60=2×2×3×5 42=2×3×760和42的最小公倍数=2×3×2×5×7=420 。
这种方法是把60和42分别质因数后,观察相同的质因数只取一个(如2,3),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全部乘进去,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的质因数的乘积就是最大公因数。
3、短除法。
用短除法求。
例如: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
4、判断法。
(1)如果a.b是互质数,那么a.b的最小公倍数是a×b。
如:求4和5的最小公倍数。
4和5是互质数,那么4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4×5=20 。
(2)如果两个数中,较大的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求16和8的最小公倍数。
16是8的倍数,那么16就是16和8的最小公倍数。
8就是16和8的最大公因数。
过关练习一、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4 6和10 5和8 10和48和10 6和12 12和10 15和5二、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0和6 20和30 12和24 14和2133和11 13和7 15和21 35和25三、填空。
1、如果a ÷b =4,(a 和b 均为非0自然数),那么a 与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一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也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它与8的公因数有( ),最小公倍数是( )。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一.知识点总结1.几个整数的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求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取它们所有公有的素因数,再取它们各自剩余的素因数,将这些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如果两个整数中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互素,那么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二.例题解析例题1:求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例题2:求36和84的最小公倍数.例题3: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例题4:3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18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6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8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 .通过求这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规律:两个整数中,如果:1)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2)这两个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 .三.课堂练习一、填空题3.3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二、选择题4.36和48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12B .48C .96D .1445.甲数=2×2×3×5,乙数=2×3×3×5,甲数和乙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2×3×5B .2×2×3×5C .2×3×3×5D .2×2×3×3×56.a 、b 都是正整数,如果a =3b ,那么a 、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3abB .aC .bD .ab三、简答题7.求下列分数中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365和607 3911和787 173和6858.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6和20 23和92 21和35提高题:1.一对互素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0,那么这两个数分别是和 .2.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其中一个数是12,则另一个数是 .3.甲、乙两户人家住在同一个小区,甲每6天去超市购物一次,乙每9天去同一家超市购物一次,元旦这一天两户人家都去这家超市购物,至少再经过多少天他们又会在同一天都去超市购物?四.课后练习一、填空题3.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相邻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4. 4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如果两数互素,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 .5.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6.72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选择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的是…………………………………()(A)5和6 的最小公倍数是1(B)21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21×9(C)7和11没有最小公倍数(D)甲数=2×2×3,乙数=2×3×3,甲数和乙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2×3×3三、求下列各题中两数的公倍数8、8和12 9、42和14 10、16和24提高训练四、简答题11.已知甲数=2×3×5×A,乙数=2×3×7×A,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0,求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课后练习2一、填空题2.50以内的正整数中,3和5的公倍数有 .3.3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5.10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二、简答题6、求下列每组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15和65 (2)24和307、6年级1班大约有50人左右,排座位时老师发现刚好可以排成6排或8排,求6年级1班的学生人数.五、简答题8、某数被2除余1,被3除余2,被4除余3,被5除余4,满足以上条件的数有多少个?求最小的一个.。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授课日期××年××月××日时间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公因数与公倍数教学内容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的意义,并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知道互素和素数的区别;2.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3.会合理使用列举法、分解素因数法、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此环节设计时间在40-50分钟)案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操作:请分别写出6的因数,8的因数;6 的因数:1 、2 、3 、6 ;8 的因数:1 、2 、4 、8 ;问题:6与8相同的因数是什么?你能否给出几个数的公因数的定义?定义: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1:求8和9的所有公因数,并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解:8的因数有1,2,4,8;9的因数有1,3,9;8和9只有公因数1,因此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结论: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练习1.下列每组数中的两个数不是互素的是()A、5和6;B、21和9;C、7和11;D、25和26.2.下列每组数中的两个数是互素数的是( )A 、35和36;B 、27和36;C 、7和21;D 、78和26.参考答案:1.B ; 2.A ;例2:求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解法1:18的因数有1,2,3,6,9,18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18和30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的公因数是6解法2:把18和30分别分解素因数18=2×3×330=2×3×518和30全部共有的素因数是2和3,因此2和3的乘积6就是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结论:求几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它们所有的公共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解法3:为了简便,也可以用短除法计算21830(2)39153 35 用公有的素因数除(用公有的素因数除)(除到两个商互素为止)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求下列各组数中的最大公因数;(1)45和75 (2)36和90 (3)48和72参考答案:(1)15; (2)18; (3)24案例2: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操作:请分别写出3的倍数,4的倍数;3的倍数: 3,6,9,12,15,18,21,24,27…;4 的倍数: 4,8,12,16,20,24,28,36,40…;问题:3与4相同的倍数是什么?你能否给出几个数的公倍数的定义?练习例: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解法1:18的倍数有18,36,54,72,90,…;30的倍数有 30,60,90,120,160,….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解法2:把18和30分解素因数18=2×3×330=2×3×5探究:18和30的公倍数里,应当既包含18 的所有素因数,又包括30的所有素因数,但相同的素因数可以只取一个,只要取出18,30的所有公有的素因数(1个2和1个3),再取各自剩余的素因数(3和5),将这些数连乘,所得得积2×3×3×5(90)就是30和18的最小公倍数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90(2×3×3×5)结论:求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取它们所有公有的素因数,再取它们各自剩余的素因数,将这些数连乘,所得得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解法3:用短除法 21830(2)39153 35 用公有的素因数除(用公有的素因数除)(除到两个商互素为止)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求下列各组数中的最小公倍数;(1)36和84; (2)42和14; (3)16和24;参考答案:(1)252;(2)42;(3)48练习3 532 18的素因数30的素因数 18与30公有的素因数定义:几个整数的公有的倍数叫做他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此环节设计时间在20-30分钟)例题1:(1)因为10与11 是互素数,所以10与11的公因数是;(2)17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__;(3)两个相邻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参考答案:(1)1;(2)1;(3)1试一试:(1)3和11的最大公因数是;(2)8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2)1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通过求这四组数中的最大公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规律:两个整数中,如果两个数互素,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如果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小学六年级寻找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比较重要的概念。
学好这两个概念对于解决数学题目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如何寻找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并通过一些实例来加深理解。
一、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又称为最大公因数,简称为gcd(Greatest Common Divisor)。
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寻找最大公约数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包括质因数分解法、短除法和辗转相除法。
1.1 质因数分解法质因数分解法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数分解成质数的乘积的形式来找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两个或多个数都进行质因数分解,写成乘积形式;(2)找出所有数中共有的质因数;(3)将这些质因数相乘,即得到最大公约数。
举例说明,假设我们要找出48和60的最大公约数:48 = 2 * 2 * 2 * 2 * 360 = 2 * 2 * 3 * 5共有的质因数为2和3,因此最大公约数为2 * 2 * 3 = 12。
1.2 短除法短除法是一种通过反复进行除法运算,找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两个或多个数中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得到商和余数;(2)将上一步的除数除以余数,再得到商和余数;(3)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余数为0为止。
举例说明,假设我们要找出48和60的最大公约数:60 ÷ 48 = 1 余 1248 ÷ 12 = 4 余 0余数为0时,最后一次的除数12即为最大公约数。
1.3 辗转相除法辗转相除法也称为欧几里德算法,是一种通过反复用较大数除以较小数,再将所得的余数作为除数,被除数作为除数,继续进行除法运算,直到余数为0为止,从而找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举例说明,假设我们要找出48和60的最大公约数:60 ÷ 48 = 1 余 1248 ÷ 12 = 4 余 0余数为0时,最后一次的除数12即为最大公约数。
公因数和公倍数内容分析公因数和公倍数是六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章内容,是小升初考试考察内容之一.本节重点是掌握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难点是求2个或3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以及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知识结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和公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模块一: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精讲1、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2、最大公因数几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两个数互素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4、求最大公因数方法(总结)(1)列举法: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因数,从公因数中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分解素因数法:把两个数分解素因数,最大公因数就是它们共有素因数的乘积 (3)短除法:用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除到商是互素为止,所有除数的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用它们的公有素因数去除,为了计算更加灵活简便除数不一定非得是素数,可用较大的公因数去除)例: 2 18 24 3 9 12 3 4 所以,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为632=⨯(4)特征法:如果两个数是互素,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如果两个数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注:如果两个数既不互素,也不存在倍数关系,一般可用短除法或者分解素因数法【例1】求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因数.(1)14和42; (2)121和44; (3)28和56; (4)17和9.【难度】★【答案】(1)14; (2)11; (3)28; (4)1. 【解析】(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2)两个数既不是倍数关系,也不是互素关系,用短除法; (3)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4)两个数互素,最大公因数是1;【例2】指出下列哪组中的两个数互素.(1)3和5; (2)6和9; (3)14和15; (4)18和1.【难度】★【答案】(1)(3)(4).【解析】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总结】互素两数的几种常见类型:(1)两个数都是素数;(2)一个素数,一个合数;(3)1和其它的任意正整数.例题解析【例3】用短除法求56和36的最大公因数. 【难度】★ 【答案】4.【解析】 2 56 36 2 28 18 14 9∴56与36的最大公因数是2×2=4.【例4】用分解素因数的方法求24和90的最大公因数. 【难度】★【答案】6; 360.【解析】因为24=2×2×2×3,90=2×3×3×5;所以18与24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最小公倍数是2×2×2×3×3×5=360. 【总结】本题考察了用分解素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5】已知m n p 、、都为自然数,且2n p ÷=,12m n ÷=,那么m n p 、、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难度】★★ 【答案】p【解析】m 是n 的倍数,n 是p 的倍数,因此m 是p 的倍数;所以最大公因数是p . 【总结】若三个数都是倍数关系,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的那个数.【例6】求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48和60 (2)112和182 (3)410和 123 (4)96、128和160 【难度】★★ 【解析】略【答案】(1)12;(2)14;(3)41;(4)32【例7】一张长方形的纸片,长为36cm ,宽为21cm ,要把这张纸片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小纸片而且没有任何剩余,则裁成的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至少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难度】★★★【解析】没有任何纸片剩余,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一定要整除36和21,同时还要求小正方形的边长尽可能地长,因此正方形的边长就是36和21的最大公因数。
第四节约数与倍数知识提要:约数、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1)约数:在正整数范围内约数又叫因数,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2)公约数:如果一个整数同时是几个整数的约数,称这个整数为它们的“公约数”;(3)最大公约数: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公约数;(4)0被排除在约数与倍数之外(一)求最大公约数的办法(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2)短除法:先找出所有共有的约数,然后相乘.例如:2181239632,所以(12,18)=2×3=6(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先用小的一个数除大的一个数,得第一个余数;再用第一个余数除小的一个数,得第二个余数;又用第二个余数除第一个余数,得第三个余数;这样逐次用后一个余数去除前一个余数,直到余数是0为止.那么,最后一个除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如果最后的除数是1,那么原来的两个数是互质的).(如:要求42和140的最大公约数,那么140÷42=3……14;42÷14=3.最后一个式子的除数14就是42和140的最大公约数)(二)最大公约数的性质(1)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2)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3)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n,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n.倍数的概念与最小公倍数(1)倍数: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2)公倍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倍数,那么这些倍数就叫做它们的公倍数(3)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称为这些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分解质因数的方法;(2)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例如:2181239632,所以[18,12]=2×3×3×2=36;(3)[a,b]=a×b(a,b)(二)最小公倍数的性质(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2)两个互质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3)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则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其中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常用性质两个自然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互质。
最小公倍数法通过计算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从而解答出问题的解题方法叫做最小公倍数法。
例1 用长36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瓷砖铺一个正方形地面,最少需要多少块瓷砖?(适于六年级程度)解:因为求这个正方形地面所需要的长方形瓷砖最少,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应是36、24的最小公倍数。
2×2×3×3×2=7236、24的最小公倍数是72,即正方形的边长是72厘米。
72÷36=272÷24=32×3=6(块)答:最少需要6块瓷砖。
*例2 王光用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拼最小的正方体模型。
这个正方体模型的体积是多大?用多少块上面那样的长方体木块?(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此题应先求正方体模型的棱长,这个棱长就是6、4和3的最小公倍数。
2×3×2=126、4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12,即正方体模型的棱长是12厘米。
正方体模型的体积为:12×12×12=1728(立方厘米)长方体木块的块数是:1728÷(6×4×3)=1728÷72=24(块)答略。
例3 有一个不足50人的班级,每12人分为一组余1人,每16人分为一组也余1人。
这个班级有多少人?(适于六年级程度)解:这个班的学生每12人分为一组余1人,每16人分为一组也余1人,这说明这个班的人数比12与16的公倍数(50以内)多1人。
所以先求12与16的最小公倍数。
2×2×3×4=4812与16的最小公倍数是48。
48+1=49(人)49<50,正好符合题中全班不足50人的要求。
答:这个班有49人。
例4 某公共汽车站有三条线路通往不同的地方。
第一条线路每隔8分钟发一次车;第二条线路每隔10分钟发一次车;第三条线路每隔12分钟发一次车。
三条线路的汽车在同一时间发车以后,至少再经过多少分钟又在同一时间发车?(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求三条线路的汽车在同一时间发车以后,至少再经过多少分钟又在同一时间发车,就是要求出三条线路汽车发车时间间隔的最小公倍数,即8、10、12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V=πr h=π(d÷2) h=π(C÷2÷π) 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公式与概念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除以任何不是O 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x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分解素因数(二)内容分析分解素因数是六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含素数、合数的概念以及分解素因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三大块内容,这节课主要讲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重点是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难点是最小公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为我们后面学习分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知识结构模块一: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知识精讲1、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倍数:几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整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求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只要取它们所有公有的素因数,再取它们各自剩余的素因数,将这些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整数中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互素,那么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例题解析【例1】用短除法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难度】★【答案】6;72.【解析】 2 18 243 9 123 4∴18与24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最小公倍数是2×3×3×4=72.【总结】本题考察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例2】用分解素因数的方法求24和9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难度】★【答案】6;360.【解析】因为24=2×2×2×3,90=2×3×3×5;所以18与24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最小公倍数是2×2×2×3×3×5=360.【总结】本题考察了用分解素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8和15;(2)9和45;(3)19和21.【难度】★【答案】(1)8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1;8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120;2/ 15(2)9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9;9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45; (3)19和21的最大公因数是1;19和21的最小公倍数是399. 【解析】(1)(3)互素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2) 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总结】本题考察了求两个特殊关系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例4】若2235m =⨯⨯⨯,2337n =⨯⨯⨯,则m 、n 的最小公倍数为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1260【解析】m 、n 的最小公倍数是:(2×3)×2×5×3×7=1260. 【总结】本题考察了用分解素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例5】求10,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 【答案】60【解析】 2 10 12 15 3 5 6 15 5 5 2 5 1 2 1∴10、12、15的最小公倍数是:2×3×5×1×2×1=60. 【总结】本题考察了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例6】已知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5,那么这三个奇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答案】105【解析】设三个数为22n n n -+,,. 则:2215n n n -+++=解得:5n =,这三个数是:3,5,7. ∴3、5、7的最小公倍数是:3×5×7=105. 【总结】本题考察了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4 / 15【例7】两个数的积是144,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6,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答案】4和36.【解析】由已知得: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设这两个数是4a ,4b (a 、b 互素),则44144a b ⨯=.所以9ab =.因为a 、b 互素,所以a =1×4=4,b =9×4=36. 即这两个数是9、36.【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倍数和它们乘积的关系: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例8】甲、乙两户人家相邻而居,甲每6天去超市购物一次,乙每7天去同一家超市 购物一次,元旦这一天两户人家都去这家超市购物,再经过多少天他们又会在同一天都去超市?【答案】42天【解析】6与7的最小公倍数是42.答:再经过42天他们又会在同一天都去超市. 【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例9】幼儿园一个班买书,如买35本,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差一本;如买56本,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后还剩2本;如买69本,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则差3本.这个班的小朋友最多有几人?师生总结1、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哪些?2、求两个数和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难度】★★★ 【答案】18人【解析】35+1=36,56-2=54,69+3=72,而36、54、72的最大公因数是18. 答:这个班的小朋友最多有18人. 【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应用.1、 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已知数a 和数b ,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为m ,最小公倍数为n ,则:a b m n ⨯=⨯【例10】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48和18;(2)27和81.【难度】★【答案】(1)48,18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144; (2)27,81的最大公因数是27,最小公倍数是81. 【解析】(1)一般求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2)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例题解析知识精讲模块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综合6 / 15【总结】本题考察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例11】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4、8和12;(2)15、75和90.【难度】★【答案】(1)4,8,12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 (2)15,75,90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450. 【解析】均用短除法或分解素因数法等可求得;【总结】本题考察了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例12】如果甲数235=⨯⨯,乙数237=⨯⨯,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 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_. 【难度】★【答案】6, 210;【解析】最大公因数是:2×3=6;最小公倍数是:(2×3)×5×7=210. 【总结】本题考察了用分解素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例13】已知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30,甲数是6,乙数是多少? 【答案】15【解析】 设另一个数是x , 则:6 x =3×30 解得:x =15 答:乙数是15.【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倍数和它们乘积的关系: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例1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并说明理由. (1)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 ) (2)30是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3)如果较大数能被较小数整除,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不相同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大.( )【答案】(1)×;(2)√;(3)√;(4)√.【解析】(1)错误,两个数的倍数就是这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有无限个;(2)正确;(3)正确;(4)正确;【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相关概念.【例1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52,其中一个是28,另一个是多少?【答案】另一个数是36.【解析】设另一个数是x,则:28x=4×252.解得:x=36.答:乙数是36.【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倍数和它们乘积的关系: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例16】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144,求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答案】120或66.【解析】设这两个数是6a,6b(a、b互素),则:6ab=144∴ab=24=1×24=3×8;当a=1,b=24,这两个数是6、144,和为:6+144=120;当a=3,b=8,这两个数是18、48,和为:18+48=66;【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相关概念.【例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40,最大公因数是4,且小数不能整除大数,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答案】20和28【解析】设这两个数是4a,4b(a、b互素),则:4ab=140.8 / 15∴ab =35=1×35=5×7,∵小数不能整除大数 ∴a =5,b =7,这两个数是20、28.【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相关概念.【例18】张三、李四、王五三位同学分别发出新年贺卡x 、y 、z 张.如果已知x 、y 、z 的最小公倍数为60,x 和y 的最大公因数为4,y 和z 的最大公因数为3,那么张三发出的新年贺卡共有多少张? 【难度】★★★ 【答案】20或4.【解析】设4123x a y b z c ===,,(a ,b ,c 为素数),则12abc =60. 所以abc =5=1×1×5.(1)a =5,这三个数是20,12,3; (2)b =5,这三个数是4,60,3; (3)c =5,这三个数是4,12,151; 答:张三发出的新年贺卡为20张或4张.【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相关概念.【习题1】如果数a 能被数b 整除,则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难度】★ 【答案】b , a .【解析】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总结】本题考察了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习题2】自然数b 的最小倍数__________它的最大约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随堂检测【难度】★【答案】等于【解析】自然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所以相等;【总结】本题考察了因数和倍数的相关概念;【习题3】11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难度】★【答案】1;165.【解析】互素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总结】本题考察了互素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习题4】求2520和594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答案】最大公因数是180,最小公倍数是83160.【解析】因为2520=2×2×2×3×3×5×7;5940=2×2×3×3×3×5×11;所以2520与5940的最大公因数是:2×2×3×3×5=180;最小公倍数是:(2×2×3×3×5)×2×7×3×11=83160.【总结】本题考察了用分解素因数法求两个较大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习题5】一个电子原钟,每整点响一次铃,每走9分钟亮一次灯,已知中午12时整,它既响铃又亮灯,那么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什么时候?【答案】15:00【解析】因为60与9的最小公倍数是180,而180分钟=3小时,12+3=15.答:那么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在15:00.【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习题6】已知两个互素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3,求这两个数的和.【答案】34或14【解析】因为33=1×33=3×11.(1)这两个数可能是1和33,此时和为34;(2)这两个数可能是3和11,此时和为14;【总结】本题考察了互素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习题7】在上海火车站,地铁1号线每隔3分钟发车,轨道交通3号线每隔5分钟发车.如果地铁1号线和轨道交通3号线早上6:00同时发车,至少再过多少时间它们又同时发车?【答案】15分钟【解析】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答:至少再过15分钟它们又同时发车.【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习题8】用96朵红花和72朵黄花扎成花束,如果每个花束里红花朵数相同,黄花朵数也相同,每个花束里至少有几朵花?【答案】7朵【解析】因为96与72的最大公因数是24,所以(96+72)÷24=7朵.答:每个花束里至少有7朵花.【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习题9】若一块长方形绿地,长120米,宽30米,要在它的四周和四个角种树,且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那么最少需要种多少棵树?【答案】10棵【解析】120与30的最大公因数是30,2(120+30)÷30=10棵.答:最少需要种10棵树.【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应用.10/ 15【习题10】被10除余2,被11除余3,被12除余4,被13除余5的最小自然数是多少?【难度】★★★【答案】8572【解析】由题意可知:这个自然数加8是10、11、12、13的公倍数;又10、11、12、13这四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8580,所以8580-8=8572.答:这个自然数最小是8572.【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习题11】一筐苹果,2个一拿,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正好拿完而没有剩余,那么这筐苹果最少应有多少个?【难度】★★★【答案】60个【解析】2、3、4、5这四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0.答:这筐苹果最少应有60个.【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习题12】小明7月和8月参加了钢琴和美术的培训,两项培训都是从7月1日开始,钢琴课每上一次休息4天,美术课每上一次休息6天,请问整个暑假中有几天是两项培训在同一天进行的?【难度】★★★【答案】12天【解析】4与6的最下公倍数是12,31×2÷12=5…2.答:整个暑假中有5天是两项培训在同一天进行的.【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课后作业【作业1】写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2 / 151与299( ) 12与36( ) 12与13( ) 13与52( ) 10与14( ) 21与49( ) 6与15()22与66()25与35()【难度】★【答案】299; 36; 156; 52; 70; 147; 30; 66; 175; 【解析】 略【作业2】已知甲数357A =⨯⨯⨯,乙数37A =⨯⨯,若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2,求A的值. 【难度】★ 【答案】2【解析】由已知得: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7×A=42, 解得:A =2.【总结】本题考察用分解素因数法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作业3】已知两个数的积是10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5,试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答案】20【解析】 设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x , 则:5x =100 解得:x =20答: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0.【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倍数和它们乘积的关系: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作业4】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2,最小公倍数是2940,且这两个数的和是714,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答案】这两个数是420和294.【解析】设这两个数是42a,42b(a、b互素),则:42ab=2940,42(a+b)=714.∴ab=70,a+b=17∴a=7,b=10,这两个数是420、294.【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相关概念.【作业5】有铅笔433支、橡皮260块,平均分配给若干学生.学生人数在30~50之间,最后剩余铅笔13支、橡皮8块,问学生究竟有多少人?【答案】42人【解析】433-13=420,260-8=252,而420与252的最大公因数是84.又学生人数在30~50之间,84=2×42.答:学生有42人.【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作业6】若一个正整数加上3能被15和20整除,那么符合条件的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答案】57【解析】因为15与20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60-3=57.答:符合条件的数中最小的数是57.【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作业7】一筐苹果有500多个,每次拿3个,每次拿4个,每次拿5个都恰好多一个,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答案】60个【解析】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而苹果有500多个,所以60×9=540个.答:这筐苹果共有540个.【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作业8】一排电线杆每两根之间的距离是60米,现在要改为45米,如果起点的一根不动,再过多远又有一根不动?【难度】★★★【答案】180米【解析】60与45的最小公倍数是180.答:再过180米又有一根不动.【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作业9】公共汽车总站有三条线路,第一条每8分钟发一辆车,第二条每10分钟发一辆车,第三条每16分钟发一辆车,早上6:00三条路线同时发出第一辆车,该总站发出最后一辆车是20:00.求该总站最后一次三辆车同时发出的时刻.【难度】★★★【答案】19:20【解析】8、10、16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80.(20-6)×60=840分钟840÷80=10…40分钟答:该总站最后一次三辆车同时发出的时刻是19:00.【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作业10】数23具有下列性质:被2除余1,被3除余2,被4除余3,求具有这种性质的最小三位数.【难度】★★★【答案】11【解析】由题意可知:这个自然数加1是2、3、4的公倍数;又2、3、4的最小公倍数是12.∴12-1=11答:这个自然数最小是11.【总结】本题考察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应用.14/ 15。
小学六年级数学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数的整除与最小公倍数小学六年级数学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数的整除与最小公倍数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基础非常重要。
在小学六年级,数的整除与最小公倍数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数的整除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性质以及解题方法。
一、数的整除的概念与性质在学习数的整除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整除”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b除以另一个数a,能够整除,即没有余数,那么我们就说b能够被a整除,或者说a是b的因数,b是a的倍数。
性质1:任意一个数都能够被1和它本身整除。
性质2:如果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它也能够被另一个数所有的因数整除。
性质3:如果一个数能够被两个数整除,那么它也能够被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整除。
了解了整除的概念和性质之后,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练习题1:判断下列数能否被3整除:17、24、36、42。
解析:根据整除的概念,我们可以用这些数除以3,看是否有余数。
17÷3=5余2,24÷3=8,36÷3=12,42÷3=14。
只有36能够被3整除。
练习题2:如果一个数能够被2和3整除,那么它能否被6整除?解析:根据性质3可知,如果一个数能够被2和3整除,那么它也能够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整除。
2和3的最大公因数是6,因此这个数能够被6整除。
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与求解方法最小公倍数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
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
方法一:列举法对于两个数a和b,我们可以列举它们的倍数,直至找到它们的公共倍数为止。
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些公共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
练习题3:求16和24的最小公倍数。
解析:我们列举16和24的倍数:16、32、48、64、80、96... 24、48、72、96... 可以看到,48是它们的公共倍数,因此最小公倍数为48。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知识要点1、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用符号()表示;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用符号[ ]表示。
复习1、一个六位数12□34□是88的倍数,那么这个数除以88所得的商是()。
2、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是奇数,又知十位数字是偶质数,这个三位数又能被11整除,则满足条件的最小三位数除以11的商是()。
3、在1~100这100个自然数中,有()个不能被3或11整除的数。
4、已知一个六位数6x6x6x能被11整除,这样的六位数有()个。
5、把1、2、3这三个数任意排列,可组成若干个三位数,在这些三位数中,能被11整除的是()。
6、在1001,2375,1155,2772,1515,8415中,既能被3,又能被11整除的是()。
7、用3,8,8,3这四个数字组成四位数,其中11的倍数有()个。
8、能被11整除,首位数字是4,其余各位数字均不同的最大的六位数是()。
例题1、24和36的公因数有哪些?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2、用一个数去除30、60、75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多少?3、13和52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5、甲、乙、丙3人定期去王老师家听讲座,甲每隔6天去一次,乙每隔8天去一次,丙每隔9天去一次,如果10月17日他们3人都在王老师家见面,那么下次3人都在王老师家见面时间应是几月几日?6、有一种自然数,它加一是2的倍数,加2是3的倍数,加3是4的倍数,加4是5 的倍数,加5 是6的倍数,加6 是7 的倍数,则这种自然数中除1之外,最小数是多少?7、有一种长方形白纸。
长1.36米,宽0.8米,裁成一样大小的正方形,并使它们的面积尽可能大,裁完后又正好没有剩余,可以裁出几个正方形?8、一对咬合齿轮,一个有132个齿,一个有48个齿,其中咬合的任意一对齿第一次相接到再次相接,两个齿轮要转动多少圈?9、某数除193余4,除1087余7,某数最大是几?10、一班参加课外活动,如果分为5人一组,或分为9人一组,或分为15人一组,都恰好无余,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人?11、幼儿园阿使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三块一堆多2块;四块一堆少1块;五块一堆多4块。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
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
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 h=π(d÷2) h=π(C÷2÷π)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h÷3=π(C÷2÷π) 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V=Sh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先通分,再求分子的公倍数,例如5/7和3/5,先化成25/35和21/35,25和21的公倍数是525,故公倍数为525/35=15求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1、用这两个分数的分子的最小公倍数做分子,再用这两个数的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做分母。
5/12和2/75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2×5=10;12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所以,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0。
7/15和11/307和11的最小公倍数是:7×11=77;15和30 的最大公因数是:15;所以,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是77/15。
1/12和11/181和11的最小公倍数是:1×11=11.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1/6*例1 文化路小学举行了一次智力竞赛。
参加竞赛的人中,平均每15人有3个人得一等奖,每8人有2个人得二等奖,每12人有4个人得三等奖。
参加这次竞赛的共有94人得奖。
求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竞赛?得一、二、三等奖的各有多少人?(适于六年级程度)解:15、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120,参加这次竞赛的人数是120人。
得一等奖的人数是:3×(120÷15)=24(人)得二等奖的人数是:2×(120÷8)=30(人)得三等奖的人数是:4×(120÷12)=40(人)答略。
*例2 有一个电子钟,每到整点响一次铃,每走9分钟亮一次灯。
中午12点整时,电子钟既响铃又亮灯。
求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几点钟?(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每到整点响一次铃,就是每到60分钟响一次铃。
求间隔多长时间后,电子钟既响铃又亮灯,就是求60与9的最小公倍数。
60与9的最小公倍数是180。
180÷60=3(小时)由于是中午12点时既响铃又亮灯,所以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下午3点钟。
答略。
*例3 一个植树小组原计划在96米长的一段土地上每隔4米栽一棵树,并且已经挖好坑。
1.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整数一、想一想,填一填。
1、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在非零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
3、20以内不是偶数的合数是( ),不是奇数的质数是( )。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8,这个数是( ),它的因数有( )。
5、72的分母增加1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增加( )。
6、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每段长()()。
7、在-5,0.6,12,54-,7.2,-1,6.3,0,106,91这些数中,自然数有( ),整数有( ),分数有( ),负数有( )。
8、把“( )”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 )的数叫作分数。
9、一个数由九个百万,6个十万,4个十,3个101,和5个0.01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10、14285700中的2在( )位上,表示2个( )。
11、最大的五位数是( ),最小的六位数是( )。
12、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一亿零四百万平方米,写作:( )平方米,改写成以“万平方米”作单位是( )万平方米。
13、在-3、0、1、1.6、2.555…、3.16`8`、π中,负数有( ),正数有( ),自然数有( ),( )是小数,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纯循环小数有( ),混循环小数有( )。
14、一个七位数,最高位是(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亿位,这个数是( )位数。
15、5060009中的5在( )位上,表示5个( ),6在( )位上,表示( ),9在( )位上,表示( )。
16、一个数的万位、千万位、十亿位都是9,其余数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
17、三千零九十亿零五百万写作( ),30050200007读作( )。
18、一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后是18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