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1019.00 KB
- 文档页数:75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导读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掌握总供给曲线的定义及不同学派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2.能够运用不同的总需求?/b>总供给模型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本章在is?/b>lm模型的基础上,取消价格水平既定的假设,并结合劳动市场的均衡,探讨就业水平、实际产出水平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is?/b>lm模型中,主要分析总需求方面,而ad?/b>as模型既研究总需求,也研究总供给,因而是is?/b>lm模型的扩展,也被称为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概念1.总需求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用出口减进口的净出口表示)。
所以,用d代表总需求,c、i、g、nx分别代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则可以把总需求公式写为:d=c+i+g+nx。
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社会中各个部门的总支出。
2.总需求函数指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3.总需求曲线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1.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化的原因利率效应(通过投资i影响总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并导致利率上升;反之也然。
⏹而利率上升,会导致投资减少,并使总需求减少;反之也然。
⏹也即:价格与总需求成反比;⏹注意:利率效应是由货币传导机制所形成的;如果货币的传导机制失灵,利率效应也就不起作用。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通过c影响总需求)⏹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上升时,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也即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减少消费,并导致总需求减少;反之也然。
⏹所谓实际货币是指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以实物形态衡量的货币。
⏹这种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余额上升,进而带动总需求增加的原理被称为实际货币余额效应,简称实际货币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或称庇古财富效应。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选择题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 以上价格因素都是2、当()时,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 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B.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C. 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D.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3、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的财政政策将()A. 提高加工人水平和实际产出B. 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 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4、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的供给,将()A. 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B. 提高利率水平C. 增加名义工资10%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5、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总需求曲线向右移会()A. 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 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C. 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D. 劳动力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6、在垂直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A. 供给B. 需求C. 产出D. 以上均不正确7、不属于长期宏观经济均衡出现的条件的选项为()A. 名义GDP需求量等于名义GDP供给量B. 实际GDP需求量等于实际GDP供给量C. 实际GDP等于潜在GDPD. 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8、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的原因在于()A. 供给总是趋于过剩的B. 需求的限制C. 产出不取决于物价水平D. 由价格、资本和劳动力和可获得的技术决定9、总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包括()A. 物价水平B. 预期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D. 技术进步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宏观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就是微观的供给需求的量的加总B. 总供给就是实际GDP的供给量C. 总需求是指个人、企业、政府和外国人计划购买的一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D. 总需求就是实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二、判断题1、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实际假定总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如果有效需求足够大,将实现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