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注意:矛盾的同一性原理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涉及“转化、转变”的问题)(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发展,对于理解矛盾概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更具体地进一步理解它,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和把握。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意思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没有同一也就无所谓斗争,无论离开斗争或者离开同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
首先,同一离不开斗争。
具体地说,依存离不开斗争。
“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这就是平时所言的“相比较而存在”。
其次,斗争离不开同一。
什么样的东西才相互排斥呢?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向。
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相互排斥呢?②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即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矛盾是一种联系,而联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因而,矛盾也就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①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次矛盾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这种说法正确吗?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种说法正确吗?一、单选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每小题6分,共72分。
)1.闻名硅谷的“创意实验室”创始人BILL GROSS。
成立过100多家公司、经历过多次成败,BILL GROSS总结出决定创业成败的“五要素”:创意、时机、团队、盈利模式、融资。
在比对了200多家公司的数据后,他的结论是:再次是创意。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②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③创造条件抓住时机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关键所在④既要善于抓住关键,还要统筹兼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我国C919大型客机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基础学科进步及航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1.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3.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表现: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两者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食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原理方法论记忆一卡通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8个)原理名称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1)对立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斗争性是绝对的。
(2)统一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方法论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举例(1)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两者地位和利益是相互对立的。
性;同一性是相对的。
问题。
反对用片面的(2)统一:它包含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观点看问题。
我们要在对立中把相互依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定条件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置之死地而后生、居安思危(1)“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为前提;握统一,在统一中把和。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握对立。
“不是冤家不聚头”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2)生活中和自己如:对环境资源的保联系最多、关系最密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远护与开发;对传统文切的亲人和朋友,往东变化和发展。
化的继承与创新;经贸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同行是冤家”(3)猫和老鼠、鹿和狼。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置之死地而后生件,使矛盾向有利方虚心使人进步向转化,趋利避害。
事事有矛盾:自然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领域都普遍存在着矛盾。
时时有矛盾:人,从生到死,时时刻刻存在着矛盾。
人们每天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有一部分细胞在死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所以(方法论)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1)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未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B.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注意三种情形。
所以要求(方法论)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方法论: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的认识秩序,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一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考试重点内容(三)辩证法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矛盾的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括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典型示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1.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
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5.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有时失去是一种拥有,有时跌倒是一种站起。
2.缺点仿佛是优点的继续。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5.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6.金属在常温下是坚固的,但在低温下其内部结构会变得松散。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由有用变成有害)8.只让一方受益的全球化是短命的。
(世界经济可能由融合走向分裂)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2.吃一堑,长一智。
13.失败是成功之母。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反面:1.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要纪律就没有自由。
2.讲利益就不能讲诚信,讲诚信就要损失利益。
典型错误1.矛盾双方根本对立。
(只适用于对抗性矛盾)2.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相互斗争是有条件的。
(事物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4.矛盾双方有时对立,有时统一。
典型应用1.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是怎样的?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由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和斗争。
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讲解作为高考政治的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与方法论在政治思想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之一,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一、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指对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过程和对矛盾的辩证认识方法。
它是一种探求物质世界本质的方法,彰显了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和探索真理的进步性。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是矛盾与辩证。
矛盾是对立面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对抗,矛盾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辩证就是指反对派别之间通过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的斗争最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
唯物辩证法突出了矛盾运动、质变与量变、阶段性等方面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矛盾观的概念“矛盾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基本概念,是对世界各种矛盾的辩证认识。
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客观事物的发展就是在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生的。
因此,矛盾观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观”与“非对抗性矛盾观”两种。
对抗性矛盾是一种进一步为自己的方向而阻碍对方的方向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对立面、对立事物之间的激烈斗争,表现为矛盾双方的差异、竞争和对抗。
例如,阶级之间、派别之间的矛盾都属于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则是指在同一个物质体系内,由于不同部分的差异,部分内部或整个物质体系内部的不同部分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一种相互依存的、辩证的矛盾,表现为矛盾双方的联系、互补和互根。
例如,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都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三、辩证法的方法论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方法论,它以矛盾为中心,以解决矛盾的转化为目的,在对待问题上始终持有辩证思维的态度,研究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辩证思维包括"分析"与"综合"两种方法,是指对待事物问题时必须全面、客观、科学的思想方法,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性与个别性的矛盾关系把握问题的本质与内涵,分析各种矛盾关系,逐步深化对事物本质及其内部矛盾规律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对立统一被看作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和运动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观点。
矛盾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事物变化的源泉。
例如,自然界中的阴阳、植物界中的生长和衰败、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冲突等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具体表现。
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只有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存在着矛盾对立,才会产生矛盾的斗争和矛盾的解决,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对立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被称为矛盾斗争。
矛盾的斗争不仅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变革的推动力。
只有通过矛盾斗争,才能实现事物的质变和飞跃。
因此,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进一步地,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研究事物要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出发,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通过研究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途径。
矛盾对立统一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而人的认识是对事物矛盾对立统一的反映。
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时,要善于分析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物的全面、准确的认识。
矛盾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矛盾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到矛盾,自然会使我们联想到我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讲的“自相矛盾”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举起盾,向人叫卖说:“我的盾呀,最坚硬不过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也戳不穿它!”说完,又举起他的矛,夸口说:“我的矛呀,最锋利不过了,无论怎样坚硬的盾,一碰上,就能戳进去!”站在旁边的人听了,暗暗地发笑,便问他:“那么,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怎样呢?”一听这话,卖矛和盾的人只好哑口无言了。
显然,这里所说的“自相矛盾”,是指说话前后不一,互相冲突的意思,用句俗话来说,叫做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它同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并不是一回事。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个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的哲学概念。
具体地说,一个事物的内部分解为不同性质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联系,共属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对立面。
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互相斗争的,又是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
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不难看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属性,要真正地理解矛盾,就必须懂得什么是同一性,什么是斗争性,以及两者的关系。
所谓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联系的属性,说的主要是两种情形。
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也就是说,一切矛盾双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假如没有同它对立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例如:没有作用,反作用是无从产生;没有反作用,作用便失去对象。
没有吸引,就没有排斥;没有排斥,也无须有吸引。
没有生,就无所谓死;没有死,也无所谓生。
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就没有资产阶级。
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下,也就没有上。
没有困难,就无所谓顺利;没有顺利,也就无所谓困难。
没有光明,无所谓黑暗;没有黑暗,也无所谓光明。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就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用对
立统一的观点瞧问题(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
(1)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①矛盾双方相
互依赖;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
化。
3、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瞧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所
以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
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
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瞧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