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 格式:pptx
- 大小:133.35 KB
- 文档页数:11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那可真是超级重要的哲学原理方法论啊!它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无数问题的大门。
首先,咱们来瞧瞧这矛盾观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咱得先认清矛盾的普遍性,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中到处都是矛盾呀!然后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得对症下药才行。
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可不能马虎,不然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啥也干不好。
注意啊,可别小瞧这些,这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呢!
再来说说这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就好比盖房子,矛盾观就是那稳固的根基,有了它,我们的思维大厦才能稳稳当当。
它让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不会慌乱,能保持冷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多靠谱呀!
那它的应用场景和优势简直数都数不过来。
在个人成长中,它能帮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找到努力的方向。
在社会发展中,能让我们把握各种关系,推动进步。
这不就是它的厉害之处嘛!
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吧。
比如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运用矛盾观,既看到员工的积极面,又重视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效率。
这不就实实在在地体现出矛盾观的强大作用了嘛!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是这么牛!它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法宝!。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就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瞧问题(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1)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瞧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所以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瞧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题思路总结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答题思路(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①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既要看到斗争性,也要看到同一性,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认识对立,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要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答题思路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①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答题思路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题思路★★★★★①二者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①二者相互联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举例说明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到矛盾,自然会使我们联想到我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讲的“自相矛盾”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举起盾,向人叫卖说:“我的盾呀,最坚硬不过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也戳不穿它!”说完,又举起他的矛,夸口说:“我的矛呀,最锋利不过了,无论怎样坚硬的盾,一碰上,就能戳进去!”站在旁边的人听了,暗暗地发笑,便问他:“那么,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怎样呢?”一听这话,卖矛和盾的人只好哑口无言了。
显然,这里所说的“自相矛盾”,是指说话前后不一,互相冲突的意思,用句俗话来说,叫做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它同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并不是一回事。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个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的哲学概念。
具体地说,一个事物的内部分解为不同性质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联系,共属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对立面。
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互相斗争的,又是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
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不难看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属性,要真正地理解矛盾,就必须懂得什么是同一性,什么是斗争性,以及两者的关系。
所谓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联系的属性,说的主要是两种情形。
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也就是说,一切矛盾双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假如没有同它对立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例如:没有作用,反作用是无从产生;没有反作用,作用便失去对象。
没有吸引,就没有排斥;没有排斥,也无须有吸引。
没有生,就无所谓死;没有死,也无所谓生。
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就没有资产阶级。
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下,也就没有上。
没有困难,就无所谓顺利;没有顺利,也就无所谓困难。
没有光明,无所谓黑暗;没有黑暗,也无所谓光明。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表现: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两者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食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原理方法论记忆一卡通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8个)原理名称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1)对立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斗争性是绝对的。
(2)统一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方法论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举例(1)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两者地位和利益是相互对立的。
性;同一性是相对的。
问题。
反对用片面的(2)统一:它包含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观点看问题。
我们要在对立中把相互依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定条件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置之死地而后生、居安思危(1)“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为前提;握统一,在统一中把和。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握对立。
“不是冤家不聚头”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2)生活中和自己如:对环境资源的保联系最多、关系最密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远护与开发;对传统文切的亲人和朋友,往东变化和发展。
化的继承与创新;经贸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同行是冤家”(3)猫和老鼠、鹿和狼。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置之死地而后生件,使矛盾向有利方虚心使人进步向转化,趋利避害。
事事有矛盾:自然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领域都普遍存在着矛盾。
时时有矛盾:人,从生到死,时时刻刻存在着矛盾。
人们每天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有一部分细胞在死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所以(方法论)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1)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未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B.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注意三种情形。
所以要求(方法论)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方法论: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的认识秩序,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一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典型示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1.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
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5.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有时失去是一种拥有,有时跌倒是一种站起。
2.缺点仿佛是优点的继续。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5.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6.金属在常温下是坚固的,但在低温下其内部结构会变得松散。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由有用变成有害)8.只让一方受益的全球化是短命的。
(世界经济可能由融合走向分裂)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2.吃一堑,长一智。
13.失败是成功之母。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反面:1.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要纪律就没有自由。
2.讲利益就不能讲诚信,讲诚信就要损失利益。
典型错误1.矛盾双方根本对立。
(只适用于对抗性矛盾)2.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相互斗争是有条件的。
(事物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4.矛盾双方有时对立,有时统一。
典型应用1.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是怎样的?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由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和斗争。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重要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重要观点)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和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重要原理)矛盾基本属性原理(用在综合题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4、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单独考查,以下5点根据材料取舍):①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②同一性的含义。
③斗争性的含义。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⑤矛盾基本属性原理5、(特殊题型)单个考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A和B的关系,如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等。
可按下面步骤思考答题。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A和B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A和B是对立的,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是相互对立的……。
③A和B是统一的,两者相互依赖……,两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④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把A 和B有机统一起来。
【例题】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
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
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城市形象与民生问题具有斗争性。
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对立。
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同一性。
高二政治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矛盾是对立统一。
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斗争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1、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积极的一面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我们把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从矛盾的特殊性总概括出普遍性,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在同一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