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笔记·嵇康的魏晋风骨:从名士打铁到《广陵散》绝(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45 KB
- 文档页数:3
嵇康“《广陵散》绝”寓意蠡测嵇康是东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广陵散》被誉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巅峰之作,而其中的《广陵散》绝更是堪称绝世之作。
而对于这首诗的寓意,人们有不同的解读,其中有一种解读认为《广陵散》绝寓意蠡测。
蠡测,作为蜀文化中的一部分,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占卜礼仪,可以用来预测未来。
而嵇康的《广陵散》绝,被认为寓意蠡测,意味着其诗歌将预示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嵇康的《广陵散》绝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和哲理元素。
诗中描绘了广陵城内外的景色、人物和风土民情,同时融合了各种历史典故和哲学思想,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种历史和哲学元素的融合,使得《广陵散》绝成为了一部思想性极强的诗歌作品,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思考,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社会画卷。
嵇康的《广陵散》绝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元素。
诗中描绘了广陵山水的秀美和变幻多姿,以及自然界的风云变幻。
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人类社会的兴衰和繁荣往往与自然界密不可分,自然界的变化也常常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和反思,嵇康的《广陵散》绝也预示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嵇康的《广陵散》绝中融入了大量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抒发。
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家国沉沦的痛苦和对民生艰难的深情,同时也表现了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通过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嵇康的《广陵散》绝预示着一种理想的未来,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这种人文关怀和情感抒发,让《广陵散》绝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性关怀的作品,也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嵇康的《广陵散》绝寓意蠡测,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顶峰之作,更预示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通过对历史、自然、人文和音乐等元素的融合,嵇康的《广陵散》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底蕴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首诗歌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更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一种寓意,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语文写作——人物素材大整理之嵇康2019年4月5日魏晋第一美男子,有颜又有才!嵇康,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为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01人物事迹1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2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3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
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中。
4广陵散绝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
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02名家点评(晋)颜延之:中散不偶世,本白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五君咏》)(唐)白居易: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
【稽康简介】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1、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2、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3、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4、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5、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
嵇康一、人物简介及事略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广陵散绝】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
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二、运用范例话题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
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
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风骨”作为《文心雕龙》里的审美理想,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具体表现:是先进知识分子精神品格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民本”思想上的追求实现理想的奋斗精神和在受压抑而理想得不到实现时的抗争精神,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
在历代丅文学史上,对“风骨”的倡明总是产生于文坛索漠、媚俗之风日炽的背景下,“风骨”一直都是与荡涤柔靡的文风、复归英雄精神相联系。
它所强调的是精神的充实、和美和健康,在和谐的审美理想中突出时代的强音与文学的现实精神,是文人儒士们所关注社会人生的积极态度、刚正不阿的人格力量和健康挺拔的文学精神。
魏晋文学产生于作品思想贫乏、铺张过甚、文字堆砌的两汉文学之后,以其“风清骨峻”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一、主题觉醒与慷慨任性的个人风范可以肯定的说,文学主题觉醒的标志不在《古诗十九首》,而在创造了“建安风骨”的建安时期。
《古诗十九首》仅仅是震响了文学主题觉醒的先声,从侧面激发了文人对拯救社会和肯定生命的价值要求,而作为魏晋文学开端的建安文学中充满了主体觉醒意识,文学家们用他们的慷慨任性抒写着强烈的自主意识。
魏晋以前文学特别强调文学的“兴观群怨”,直到东汉末年频发的战乱才使这种影响有所减弱。
魏晋时期的多朝代更迭逐渐摧毁了社会道德体系的神圣性和政治的权威性,这种动荡对应的即为文学作品中主题的觉醒。
在这个时代里,文人大多在纯粹的精神领域内通过文学表现其思想的深刻,以此来显示精神的力量与人的尊严,也可用来表现其极强的参政意识和进取精神。
其外在表现为从大处着墨,用粗线条勾勒出一幅幅巨大广阔的生活画卷。
曹操是乱世枭雄,他的诗中充满了主宰打的沉浮的雄心壮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则表现了他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英雄气概;“陈思(曹植)以公子之毫,下笔琳琅”抒写着他积极参政的意识:“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业之业,流金石之功。
”主题觉醒,让文人们认识到生之艰辛、命之短暂,出现了前无古人的沉重而伤感的“咏叹调”。
嵇康“《广陵散》绝”寓意蠡测
嵇康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广陵散》,这是一首传世的古琴曲,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其中的“广陵散绝”。
“广陵散绝”是这首琴曲的结尾部分,它表达了深层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思考。
在这首
曲子中,嵇康通过琴音来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嵇康在《广陵散绝》中描绘了一个人在人生路上徘徊、迷茫的心理状态,他通过琴音
来表达这种心境。
这种徘徊的状态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而是他明白生命
之路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他需要不断探索和探寻。
“广陵散绝”中的音乐旋律显得比较平静,但也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嵇康通过琴
音来表达了“万物皆虚”的思想,这就是著名的蠡测哲学。
他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限的,存在的时间也都是短暂的,人们应该珍惜生命,好好把握当下时光。
嵇康在《广陵散绝》中还表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境。
他认为,生命
是短暂的,但是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在彼此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让我们之间的
心灵有着更多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人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人,好好与
他们相处,分享生命的感动和美好的记忆。
总之,“广陵散绝”所表达的深刻哲学思考,其实是蕴含在古代的中国音乐艺术之中的。
通过这首琴曲,嵇康向人们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珍视、对友情的呼唤。
正
如琴曲中的音乐一样,在面对人生的曲折和坎坷时,我们需要用平和的心情和深刻的思考
去面对,才能够在人生旅途中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稽康到底为什么打铁稽康到底为什么打铁容乃公《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与骈⽂,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章 (包括经传史书 ),统称「散⽂」。
后⼜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学体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的概念由⼴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化的影响。
⽽乃公认为嵇康和禰衡都是开创体例的先声,⽽掺与散都是新⽂体.鲁迅以为⽂学的散⽂的开始和魏晋时⽂⼈吃药酒、五⽯散后为了散热⽽去散步沿途谈开来的语⾔⽽开创的⽂体. 掺挝也应该是异曲同⼯.都是开前所未有.散⽂在英⽂为 essay, 但是英国散⽂家约翰⽣把散⽂评论名之为漫游者Rambler,真是⼀针见⾎之见.说起稽康,他⼤名流传⼈世主要是⼀条古琴曲--⼴陵散原是⼀批吃曹家饭, ⼜不肯屈从司马家故意装模作样的⽵林七贤们谱出的反抗权威的秘语. ⼴陵⼗⼋段有些是⼴陵附近的民歌, 楚调, 和佛教⾳乐⼴陵⽌息. 司马懿受魏明帝曹睿相托辅佐幼主曹芳,后来反⽽篡夺帝位. 王陵督扬州,想⽴楚王曹彪,不成。
⽏丘俭、⽂钦、诸葛诞三⼈,前后相继任过扬州都督,都是为了想匡复曹魏, 事情败露后都被杀。
散是古时⼀种曲式,也因⽽变成⽂体,都和随兴⽽起有关.嵇康以扬州古为⼴陵之地,将琴曲命为《⼴陵散》,说的是曹魏散亡是从⼴陵开始的。
上述四⼈皆是曹魏的⽂武⼤⾂,都先后在⼴陵事败⾝亡. 有⼈认为⼴陵散的⽌息是是说司马⽒篡位的逆举起于⼴陵, 也终于⼴陵。
鲁迅没有对散⽂和⽵林七贤的⽣涯谈太多, 或⽐如⼴陵散的散, 有没有和五味散发⽣关连. 乃公最近读到了中国史上曾有过的流⾏疫与⽵林七贤的⽂字, 因⽽更加连想, ⽐如为何稽康做了官, 被称为中散⼤夫 -- 这个有点奇怪的官名, 可能表⽰他被迫参加曹家的政权, 爱理不理, 所以给了⼀个爱理不理官职 -- 这个官职原来和中国史上很多怪理怪⽓的官位可能来⾃胡⼈创始的.拓拔⽒的制度⾥设有「中散」⼀职,是两汉、魏晋,以及南朝的汉族王朝所没有的官职。
「中散」独出现于异民族鲜卑拓拔⽒所建⽴的国家,这种情况,对于政治制度的研究,或是对于中国史上异民族王朝的讨论,是⼀个值得深⼊省思的课题。
嵇康:没钱没车没房的人,一般都能名流千古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后台回复日期如0811,获取当日诗词日历今日优课,点击收听→“起承转合”写诗四部曲一个人能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是种什么样的体验?逃离北上广?辞职去旅行?都不是。
我看过“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极致,是最后小命都丢了。
但还被大家崇拜了上千年。
这个人,就是魏晋第一大V天团,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
▼一开始,嵇康手上全是王炸。
论家世,他祖上跟曹操一起打过天下,位高权重还是书香门第,到他这,又娶了曹操的曾孙女,成了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
论颜值,史书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章仪…”换到现在,就是身高180以上,帅气潇洒的型男一枚。
论才气,魏晋第一大V,诗书琴画样样精通,文化名流的孩子都争相求他评价自己的作品。
可惜的是,这些天生的好运,都不是嵇康想要的样子。
于是这位高富帅,就在这锦衣玉食里,一步步走向了作死的不归路,拉都拉不回来。
▼“就不求上进就不识时务”嵇康生活的年代,正直魏晋政权交替,曹操的子孙和司马懿的子孙为了权力争的你死我活。
后来司马家族逐渐占据上峰,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当上了大将军,成了国家最高统治者。
上位后的司马昭怕这帮知识分子不服,专门想了个办法,以高压手段强迫那些疑似心有不满的人做官。
但嵇康是谁,论他是曹家女婿不说,他还特别鄙视司马昭这种手腕政治,身为一个有名有气的文人,我不要面子的啊!于是他给当政者回了三个字:不当官不应酬不赚钱,那他干啥呢?自己跑到山阳县(今河南焦作)荒郊野外,盖了一间小破屋,聚集了一帮不好好搞生产建设的“不良少年”,他带头,组成了帮派“竹林七贤”。
范曾《竹林七贤图》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农家乐了,之前我们讲过竹林七贤,裸奔、酗酒、偶尔还嗑嗑五石散。
在别人都争着做官上进的时候,他宁愿放弃大别墅和发财的机会,做起了闲人,就为了争取那份自由。
▼“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古琴”隐居的日子虽然惬意,但是有个最大的问题,穷。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
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
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
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
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
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四一脉相承的。
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关相辅相成。
一、“《广陵散》(注)于今已绝矣!”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渔父》数百年以来,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描绘着竹林七贤的魏晋风度,称颂着他们在那外有五胡入侵,内有曹魏集团与司马氏之间的明争暗斗,以至经济凋敝,民怨沸腾的动荡社会中所保有的那份遗世独立与闲情雅致,但人们也一遍又一遍地为了一个人而扼腕浩叹,以示感慨之意,以抒悲悼之情。
《广陵散》于今绝矣(2):嵇康何以选择拒仕隐居的人生道路?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二、嵇康何以选择拒仕隐居的人生道路?凭借自己优越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和优秀资质,嵇康是完全有条件在官场仕途大展宏图的。
但他却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人生道路,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以从嵇康本人所面对的曹魏和司马氏政权环境两个方面来梳理考量。
嵇康出生在曹丕执政时期,尽管曹丕在嵇康出生两年之后就突然离世(226),但作为魏文帝,曹丕本人的文韬武略,执政才干,尤其是他和建安七子之间那种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的那些美好传说,都可能使嵇康因而憧憬自己未来可能的光明前途。
但是,曹丕去世之后曹魏政权的严重政治危机却使嵇康很快就打消这种虚无缥缈的美丽憧憬,而被迫对现实的政治风云作出自己的抉择决断。
嵇康进入成年,到了可以参与政治活动的时候,魏明帝曹睿已经去世。
齐王曹芳在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的辅佐下登基理政。
嵇康作为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本来以为能够凭借自己的优越条件,大展宏图。
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的是,曹爽和司马懿只顾争权夺利,完全置国家大局于不顾,他们对人才的选拔任用的先决条件,是能否成为结党营私的对象(曹爽曾召见王弼面谈进行人才考核,王弼大谈他的玄学学说,被曹爽训斥一通,驱赶离去)。
这样的曹魏政权也完全失去了早年的进取精神,陷入政治危机的泥潭。
这样的政治环境对嵇康已经完全失去吸引力。
而当进入司马氏政权时期之后,嵇康对于政治和仕途的兴趣不但没有被重新唤起,反而愈演愈烈了。
这首先是因为,尽管嵇康本人对曹魏政权的政治前途已经失去信心和兴趣,但作为曹魏宗室,仍然在心理上不能认可司马氏政权篡夺曹魏政权的正义性。
这一点,不光是嵇康本人,包括“竹林七贤”在内的诸多士人都对司马氏政权有本能的抵触心理,就连“竹林七贤”这个群体产生的本身,也不能排除疏离司马氏政权的微妙背景: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龄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嵇康作文素材嵇康嵇康(223---262)。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打铁:茂柳下,打铁声叮当依旧。
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见证着高尚的情操。
山泉绕柳,绕住了柳下那潇洒的嵇康,一代才子,就这样过着铁匠的生活。
累了,坐在池边,看流水流淌出心中对社会的不满。
乏了,卧在柳下,赏竹林的淡然玄妙。
作为统治者的你,也许希望纳嵇康为己用吧,但你是否忘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手荐鸾刀,漫之膻腥”,还是嵇康做自己吧,一片竹林,一把古琴,一杯浊酒,让他追逐自己的自由。
“萧萧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清逸的生活是他自己的选择,潇洒中透着缕缕恬淡的芬芳。
(241)广陵散:“《广陵散》于今绝矣!”不惑之年的嵇康在临刑前的咆哮,让人泪下,让人感伤。
《广陵散》已绝,嵇康未绝。
款抚吴丝,轻拨蜀桐,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广陵一曲,奏出了不屈的灵魂,记忆的风伴着广陵在心头刮起,一个不羁的身影在风沙中闪现,那是嵇康的傲骨,那是与司马集团斗争后留下的受伤的背影。
三千太学生恸哭,却哭不来司马昭的一句赦免。
司马昭并不明白,他可以杀死嵇康,可是他怎能杀死那颗抗争的心?嵇康没有再多说一句话,他该说的都说了,要杀就杀吧,英雄的嵇康定会死的荡气回肠。
“内不愧心,外不负俗”,嵇康用他的坚韧撑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260)与钟会:车声辚辚,烈马萧萧,铁匠铺前,钟会来访。
嵇康自顾自的打铁,头也不抬,熊熊的烈火照亮了他有些凌乱的头发。
一个略带谄媚的声音在耳畔蛊惑响起:“久闻叔夜大名,愿请赐教,荣华富贵,一世不尽。
”那小人的眼里不经意间闪过一丝奸诈。
嵇康连正眼都不看一眼,问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答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于是嵇康抛锤仰天,大笑道:“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为了正义,嵇康抛去了一切,名与利,甚至生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嵇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嵇康命运为何如此悲惨导语:嵇康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情结,他的风骨成为中国文人推崇的精神,他的为人成为后世贤者效法的榜样。
他性格外露,愤世嫉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嵇康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情结,他的风骨成为中国文人推崇的精神,他的为人成为后世贤者效法的榜样。
他性格外露,愤世嫉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面对屠刀,神情自若,抚琴而歌,使从容赴死成为一种境界。
一、广陵音绝,浩气长存公元262年的一个夏日,在都城洛阳的东市刑场上,嵇康悠然地席地而坐,刽子手持刀肃穆侧立,监斩官则在不远处的凉棚下于桌后端坐。
刑场周围,是把守的兵士,再远一点,则黑压压的围聚着三千太学生和众多的民众。
天上无风,也无鸟叫蝉鸣;刑场上无声,大家呆呆侍立。
天地间一片静寂。
嵇康抬头看了看天,离行刑的时间还早,说:“与其大家陪我干耗时间,不如我来弹一曲吧,拿琴来。
”监斩官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一张古雅的七弦琴被搬了过来。
这是嵇康的琴,是他卖了田产购得的一把古琴,是曾陪他度过了无数岁月的知音。
嵇康接过琴来,凝视良久,想起伯牙子期的故事,这琴也终要离我而去了,再弹最后一曲吧。
放在膝间,调和琴弦,弹奏起自己平生最喜欢的《广陵散》。
嵇康左手微扬,右手徘徊,清越的琴音,顿时刺空而起。
时而迅疾,如黄河波涛,汹涌向前,千言万语、多少愤懑与不平,化做滚滚杀气,冲向云霄;时而舒缓,如春日田园,平和秀丽,人生儿多无奈,尽随雨打风吹去。
守场的兵丁,被悠扬的琴音吸引,三千太学生,更是闻声而泣涕。
曲终之后,余韵久久不散。
嵇康抬起头来,对人世已再无生活常识分享。
嵇康“《广陵散》绝”寓意蠡测嵇康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琴棋书画四艺能大家之一,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成就闻名于世。
他的琴艺尤为突出,尤其以创作和演奏《广陵散》而闻名。
《广陵散》是嵇康创作的一曲琴曲,被誉为古代琴曲中的绝品之作。
它的创作和演奏艺术价值及其寓意都为后人所称道。
琴曲的名字“广陵散”来自于嵇康所在的广陵(今江苏扬州),散即琴曲。
它的寓意蠡测,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广陵散》的寓意蠡测在于其音乐语言的表达。
嵇康在创作这首琴曲时采用了独特的音乐手法和曲调,通过琴弦上的音符来传递他的情感和思想。
其中蕴含的音乐内容与情感主题,使人们能够通过音乐来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达到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效果。
《广陵散》的寓意蠡测在于其艺术风格的表达。
嵇康的琴曲在艺术形式上追求“以简为美”,他在创作琴曲时追求纯熟的技巧和简约的音乐结构,使作品更具有内涵和深度。
通过这种艺术风格的表达,嵇康将他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琴曲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广陵散》的寓意蠡测还可以从其所代表的文化背景中解读。
嵇康生活在东晋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融合时期,各种思想和文化流派交相辉映。
嵇康以他的琴曲《广陵散》为代表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的特点。
琴曲中蕴含的融合了各种思想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看作是当时社会的一种蠡测。
《广陵散》的寓意蠡测还可以从嵇康本人的生平经历和思想追求中解读。
嵇康是一位既才华横溢又具有政治理想和人文关怀的文化名人。
他在琴曲《广陵散》中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既是他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思考,也是他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理性思考和灵感启示。
嵇康的《广陵散》寓意蠡测主要体现在其音乐语言的表达、艺术风格的呈现、文化背景的体现和嵇康个人生平和思想追求的表达等方面。
这首琴曲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瑰宝,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谢老师讲国学——嵇康:两封绝交书写就的人生今天来聊聊嵇康。
提到魏晋名士,就会想到竹林七贤,就会想到嵇康。
嵇康这个人,人长得帅,能诗善画,善写诗文,甚至他的养生理念都是超前的,批判了当时服用药物的不正确的养生理念,推崇自然简朴的养生观。
身处乱世之中却怀抱超脱的志向,这样的人是当时读书人的理想和精神偶像。
向秀主动给打铁的嵇康当助理;阮籍对不喜欢的人白眼相待,唯独对嵇康青眼有加。
钟会写了一本书《四本论》,想给嵇康看,又怕嵇康当面批评,于是踌躇良久,把书丢到嵇康的院子里就赶紧跑了。
这就和学生想得到老师的评价,感觉是一样的。
山涛和嵇康成为朋友之后,就高调地宣称,“举世能够做我的朋友的,只有嵇康和阮籍了。
”可以想象孤傲的山涛遇到知己的那份狂喜,他忍不住想告诉全世界每一个人:“嵇康和我是朋友。
”山涛的妻子韩氏想要去见传说中的嵇康与阮籍,于是请他们两位到家里来,好酒款待一番。
之后山涛问韩氏,这两个人怎么样?韩氏说这两个人的才华,远远在你之上,你只能靠见识气度与他们交往。
山涛半是自嘲地说,他们也认为我的见识气度强过他们。
这两句评价,几乎就印证了他们两人的一生。
山涛见识高,气度不凡,他看到了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于是他脱下了隐士的衣服,穿上了官服。
他要用他的温度和能力,给更多人带来希望。
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推荐嵇康代其原职。
嵇康崇尚自由,不愿意做官,于是就写了一封信给山涛,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这篇文章太长,我就不附录了。
大概意思就是指责山涛,不了解他的志向,没有遵循他的人生道路与价值观,强行山涛自己的价值观加载在他身上。
嵇康表达了自己不能为官的几个理由和不愿为官的心态。
文章传世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山涛默默的接受了一切,用他的气度化解了嵇康对他的绝交举动,嵇康的风神以及影响在读书人心目中越来越大,而钟会和司马昭等人,对嵇康采取不合作态度的意见却越来越大。
前面说过钟会本是嵇康的粉丝,起初钟会不敢进嵇康的家门,后来做了高官的钟会终于再次造访嵇康,借以观察嵇康的志向。
历史笔记·嵇康的魏晋风骨:从名士打铁到《广陵散》绝(一)作者:史遇春
(一)
魏晋时期,因为时局动荡和政治诡异而造成的社会氛围,完全是一种低气压的生存状况。
社会虽然乱了,但是,维系社会道德的规范并没有倒塌,所以,魏晋的“名士风度”里面,除了形体的潇洒之外,还有内质的纯真。
当士人们无法把自己的才学施展在安世济民的仕进之路、或者他们根本不愿意跟当权者合作的时候,他们的许多精力是无处发泄的。
在乱世之中,能够活着,是一种幸运;在乱世之中,能够平安地活下去,更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在那样的乱世之中,士人们活得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时候,那许多的精力要如何派遣呢?
结果,便是神仙、修炼之道的大行。
回想一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兴盛的时候,老庄之学就曾经风光过。
春秋战国之后,几千年间,老庄之学风起云涌的社会,大约以魏晋之间可称之为首屈一指吧。
「原创」嵇康的魏晋风骨:从名士打铁到《广陵散》绝
嵇康,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在魏晋之间的真名士。
后人曾说:“是真名士自风流”,用这句来总括魏晋间的名士,也算是贴切。
当然,这话也毫不例外地适合于嵇康。
关于嵇康的“风流”,后人可以从他遗世的文字中细细品读。
这里,就先说一说“嵇康打铁”的一段佳话。
嵇康是怎样一号人物呢?
此处,我们先从他的外形说起。
要说嵇康的外形,《世说新语》里面的描述最为精炼传神。
读者要见文字的简约之美,可以去看《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第5条的原文。
话说:嵇康身高一米八左右,风神姿态特别秀美。
当时有人说:他的举止潇洒脱俗,他的形容清静凝定。
还有人说:嵇康这个人,他的风神仪态,就如风入松的声响,逸致高远而舒缓悠长。
同是“竹林七贤”、有选贤用能之明、曾与嵇康相友善、后被嵇康遗书绝交的山公巨源曾说:嵇康这个人,他的为人处世,正直挺拔,就如同傲然独立的青松,他的醉态,更是绝倒,你看他倾颓的样子,就如同巍峨的玉山将要倒下来了。
就是这样的人物,似乎和“铁匠”、“打铁”没有任何关联。
但是,正是这样的人物,就偏偏会“打铁”;也只有这样的人物去“打铁”,才更增加了他的传奇色彩。
可惜的是,也是因为“打铁”,断送了嵇康的性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