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发展简史(一)
- 格式:docx
- 大小:977.05 KB
- 文档页数:4
展示设计的发展历程在设计领域,一切都始于需求和问题的存在。
从最早的原始社会,人类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设计,以满足生活的需求。
最初的设计可能是简单的工具,如石器、木器等,用于打猎、采集食物等基本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设计也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和科学。
古代文明如埃及、中国、希腊等都有着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技术。
在这些文明中,设计被广泛运用于建筑、陶瓷、绘画、服装等领域,展现出丰富的创意和技巧。
与此同时,设计在工业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需要标准化和可复制的设计方案,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这促使设计师们采用更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如工程图纸、设计规范等。
20世纪的设计展示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
设计师开始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如塑料、现代化的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这些创新使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喜好。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普及,为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和展示方式。
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领域迅速崛起,设计师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介和材料,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来实现创意。
当代设计呈现出更多的跨学科和综合性特点。
设计师们常常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人机交互、可持续发展设计、社会创新等。
设计不仅关注美感和功能,更注重对社会、环境和人类需求的贡献。
未来的设计发展趋势将更加关注可持续性、智能化和用户体验。
设计师们将继续推动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创造出更加智能、便捷和有意义的设计。
设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我们期待着未来设计的新突破和发展。
展示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展示设计是将展示空间的内部布置、装饰和展品的陈列营造出一种具有特殊效果、艺
术感染力的展示效果的设计。
它是专业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展览形式,提升展览
品位的重要手段,也是展览的“眼炫”。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随着人类社
会的发展,展示设计的形态在历史长河中也发生了不断的演变。
展示设计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公元前 4000 年的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文
明古国,在城市广场和皇家陵墓中建造了大量的石雕、铜像、陶瓷等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
的密集放置、不同尺寸、形态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壮观的视觉效果,为后来的展示设计提供
了思路。
在古代中国,观众在观赏一些大型表演或官方庆典时,也能够感受到展示设计的痕迹。
例如,古代皇家庆典上的宫廷灯饰、金属器珍品、龙舟、锣鼓、烟花等元素,用以营造气
势磅礴的场面,可以视为一种原始的展示效果。
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示设计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元素,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中,虚拟展示、交互式展示、沉浸式展
示等种种展示方式,通过活力四射的数字、立体、动态、真实的表现出展览的内容,给人
们带来了唯美的体验。
总之,展示设计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直存在,并不断完善其形式和技术。
它从古
到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但它一直保持了着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在现代社
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示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资料一、展示设计的历史及现状其实,展示设计并不是什么新兴的东西。
现代的展示设计从1851年英国的万国博览会的水晶宫开始,从古老的货品集市模式到今天的大众资讯传播模式,历经了150余年的发展历程。
展示设计从诞生开始,就不断地吸纳新的传播和表现手段以充实其内涵。
展示设计以其资讯传播的直接性和对社会文化的敏感性,导致展示设计和展览活动成为各种先锋思潮的试验场。
社会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探索的动力,如俄国的构成主义,德国的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设计运动对展示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科技则把这些影响变成可能。
现代设计的鼻祖——包豪斯的设计者对推动展示设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包豪斯的成员赫伯特•拜耶在展示创作的实践中确立了一个展示的原则:“展示的作品不是挂在展墙上的平面,展览的整体应该通过设计创造成为一种动态的展示的体验,即展览的视觉传达方式不是点状的、片段的,而是线性的,连续运动的。
”通过先驱们的各方面探索努力,展示设计在上世纪50年代末已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学科。
“展览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作为大众传播与集体努力和影响的力量与多种媒体的顶点。
视觉(形象)传播的整合方式组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复杂体;语言作为形象的印刷(载体),图片、绘画、照片、雕塑物、材料和外表、色彩、光线、运动、影片,图表等等都是作为符号象征,所有有形的与心理的方法的运用产生了展览设计的强化核心的设计语汇。
”(赫伯特•拜耶语)。
显而易见,这些探索的结果对今天的展示设计的发展仍起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的展示设计不仅仅作为一种设计的形式,更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及城市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日显其重要性。
展会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换、商品购销、情感交流、文化娱乐等方式的一个重要平台。
多年来,笔者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中国内地的主要会展城市和德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展览设计市场的调查实践及研究,发现中国内地展览设计市场大多欠缺发达国家和地区展览业的资讯传播、统筹和规划、合理分工、创新和环保的理念,很多设计作品处于设计抄袭、张冠李戴的状态,展示设计师普遍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层次偏低。
现代展示设计的理念形成于20世纪末,但是展示的出现及应用则更早,展示设计伴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渐发展。
(1)雏形期展示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产生得很早。
由于原始社会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很无知,以致产生恐惧,所以出现了宗教迷信。
进行宗教活动所用的祭坛、图腾、神庙或佛寺等,实际上就是陈列佛像、宗教画和雕刻艺术的原始博物馆。
自从人类社会进化到封建社会,由于有了剩余的社会分工,进行产品交换的商业贸易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因此形成了集市。
在集市上,人们把自己生产的各种物品展示于摊床之上供人挑选,这就是最原始的展览会。
(2)发展期在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巴比伦和古埃及等国,都很早就建立了博物馆,但以收藏艺术品为主。
在欧洲,自从文艺复兴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集市与庙会增多,随着考古学、自然科学、地质学与航海业的发达,在公元18世纪末以后,适应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在英、法、奥、捷、德等国,先后出现了自然博物馆、地志博物馆、人文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和科技博物馆等,欧洲的正式展览会是于1799一1800年间先后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举行的。
展示设计作为一个学科,是从18世纪末,在欧洲开办世界性的博览会才开始建立的。
但展示设计的真正发展是从19世纪开始的。
19世纪初,欧美出现了橱窗陈列和商品广告。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举办国际性的展览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成熟期直到清代末年,我国才有正式的展览会和博物馆。
我国最早涉足的国际性展览会是1904年参加的圣路易斯国际博览会,其间展出了北京颐和园的模型,之后也多次参加过一些国际博览会,但规模都很小,展品也有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造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以及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诸如北京展览馆、上海展览馆、武汉展览馆等众多的展示场馆,为展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备条件。
空间展示设计发展史虽然现代展示设计理念形成于20世纪末,但人类对展示的应用则早得多。
远古时期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树碑立柱、祭祀鬼神活动,体现着原始的意念传达展示形式。
封建时期西方中世纪初期,人类出现了商品交易的集市贸易形式。
当时,人们将商品直接裸摊在地,并有意识地分类陈列,后来还出现了专门摆放商品的摊床,形成了最初的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展示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化活动和商业活动两大方面。
教化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封建教义和民众的宗教艺术,致使庙宇、神殿、教堂和石窟造像等一度达到空前绝后的极盛期;二是地主贵族的生活中以收藏珍品古玩、书籍等为主要目的展示活动,包括专业博物馆和官邸、私宅的博古架式陈列。
商业活动主要体现于店铺行会和集市贸易方面。
一些店铺、行会组织为了促销商品开始注意宣传形象的展示。
从我国四川广汉出土的东汉市集画像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店铺主人是在呢呀通过实物陈列和口头叫卖来招徕顾客的。
南宋吴自牧著的《梦粱录》,曾详细描述了南宋杭州城内各种店铺多姿多彩的店面展示和商品陈列的场面:“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交易铺,前列金银器皿及现钱……纷纭无数”。
当时的餐饮店铺“其门首,以仿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墉,皆朱绿五彩装饰,渭之…欢门‟”,“沛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
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又有挂草葫芦、银马构、银大碗,亦有挂银裹直卖牌”。
之后,这类广告形式发展为以商品实物或其他材料做成的相关商品模型,悬于店首门前,作为一种营业标志。
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可清楚地看到一些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店铺、商行的店面招牌,如“赵太丞相”、“王员外家”、“刘家上色”,等等。
展示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是人类对生活环境的改造和塑造的一种方式。
设计的发展历程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
以下是设计的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中,设计主要以生存为导向,如制作原始工具,制作住所等,这种设计主要是迎合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追求功能性与实用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设计开始逐渐向美感和审美价值的追求转变。
古代的艺术设计主要以宗教、宫廷、贵族的需求为导向,以纹饰、装饰和象征等形式表达。
在古代文明时期,如埃及、希腊、罗马等,设计和建筑成为了文明的象征,通过建筑和装饰品的设计来表达社会的繁荣和统治者的权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设计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带来了更多的机械化生产,设计需要考虑大规模生产和效率。
同时,对于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依然存在,如工业产品的设计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带来实际的价值。
20世纪初期,设计开始注重对人类需求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提出了“功能主义”的设计观念。
功能主义设计主张将设计从艺术中解放出来,追求简洁、实用、服务人类需求的设计风格。
同时,设计也开始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设计也面临了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
数字化技术为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的空间,设计师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实现更加精确和高效的设计。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广泛应用也为设计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
时至今日,设计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而是融入了各个领域,如科技、艺术、文化等。
设计不仅追求功能性和实用性,还注重与用户的情感和体验的融合,通过设计来传递情感和价值。
未来,设计将继续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变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人类需求的变化,设计师需要不断创新和学习,不断适应新的设计环境和要求。
同时,设计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史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期间的进程是以“千年”为计算单位的。
人类的展示活动也可追溯到如此原始的时期。
在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出现了代表各自部落的图腾及各自信仰的神物,原始人习惯在自己的身上绘制纹身,它既有保护色的作用,又同时具有展示的作用,而战利品则习惯于悬挂展示。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他占墓里,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说明人类的早期已经懂得用装饰品来装扮自己,这也是人类最早的展示行为。
到了奴隶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剩余劳动和社会分工,人们将剩余物品拿来交换,于是便形成了集市。
在集市中,人们将货物置于明显的摊位前,直接展示货物,后期出现了专门摆放商品的摊床。
到了封建社会,有了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也先后出现了临淄、洛阳、长安、汁梁、北京、扬州等一大批商业繁盛的城市,商业展示活动伴随着商品交易的兴旺而日趋成熟。
从我国四川广汉出土的东汉市集画像砖中,可以清晰地肴到当时的店铺主人通过实物陈列和日头叫卖来招徕顾客。
如图1-9所示。
南宋吴自牧著的《梦粱录》,曾详细描述了南宋杭州城内各种店铺多姿多彩的店面展示和商品陈列的场面:“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交易铺,前列金银器皿及现钱……纷纭无数”。
当时的餐饮店铺“其门首,以仿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墉,皆朱绿五彩装饰,渭之‘欢门’”,“沛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
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又有挂草葫芦、银马构、银大碗,亦有挂银裹直卖牌”。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形象地描述了北宋年间汁京清明时节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的热闹场景。
如图1-10所示。
明清时期,庙会盛行,庙会上,各种戏剧杂耍、民间手艺表演、风味小吃等商品交流一应俱全,令人口不暇给。
集市、庙会的繁荣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第一节展示设计的起源及发展一、展览发展的原始阶段展览发展的原始阶段时间是原始社会。
由于当时生产力非常低,所以这一时期的展示形式表现为简单的物物交换。
展示的特点大都是自发的,范围也比较小。
远古时期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图腾崇拜所产生的岩画、陈列偶像、宗教画里的山洞、祭坛、庙宇、神殿,就是最早的展示形式。
到会议发展的原始阶段表现比较突出的是祭祀、狩猎等远古展示活动(图3-1)。
图3-1埃及壁画二、展览发展的古代阶段展览发展的古代阶段时间是奴隶社会到17世纪。
这一时期,随着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职业的分工,人类社会出现了商品交易的集市贸易形式。
在中国民间传统的庙会上,货物琳琅满目,各种小吃、杂耍、戏剧、民间艺术、手工艺品等穿插其间,形成了集拜神、购物、浏览、观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
这就是最初“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
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展示发展与我国的情况大同小异,也是在集市、庙会等原始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欧洲,反映物质文明的展示源于“市集”,“市集”在拉丁语中是“宗教节日”的意思,在德语中是“聚众活动”的意思,这些都足以表明古代组织集市的时间大多选择在某一宗教节日以吸引大众参加。
展示的特点大都是组织松散,并且在地区范围内活动。
在封建社会,随着商业贸易活动的繁荣,出现了店铺,产生了商号、牌匾等形象标志,这在史料上均有详细记载,《清明上河图》画卷上也形象的刻画了汴京商号的招牌、商品陈列店面装饰等内容,这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展示和视觉传达设计(图3-2)。
图3-2清明上河图局部在西方,博物馆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等国,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特耳非•奥林匹斯神殿里的一个收藏战利品和雕塑的仓库,便被看作是博物馆的起源。
皇宫以及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或者是欣赏古文物的需要,将祖传的珍贵宝物、皇室的赏赐珍品、贵重纪念品、出土文物、名人绘画、书籍等等,摆放在私人的陈列室中。
文艺复兴后期,随着考古学、自然科学和航海技术的发展,陈列室逐步由家庭走向了社会,产生了有关自然、科技、地质、人文等相关内容的社会“博物馆”。
发展脉络我们先来一块浏览一下展示的发展历程。
首先展现行为的根源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交往和沟通的欲望,而展示的本质就是使展示行为的更加意图化。
通俗一点讲就是不仅仅要把某件东西拿出来示众,并且通过各种装饰,各种人为的后期操作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并使他明白你的意图。
举例说明–天坛五百多年来天坛是中国历代统治阶层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和其他仪式的重要场所。
长期以来人类为了获得某种精神是的满足,筑起神坛,设置神像,祭祀鬼神。
这是人类社会展现其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人类最古老的展示行为。
展示设计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人们通过集会展示自己的所有物,并进行交换,以换取赖以生存的一些基本物质。
这种展示行为带有很强的本能意识和商业交换意识,所以和我们目前所说的商业展示还是有着很大不同的,它是展示的朦胧起源状态。
其次从18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末是展示设计的萌芽发展期。
它的渊源我们可以回溯到早期的一些王公贵族们收集一些玩物或者是比较好的宝贝放进自己的沙龙或画廊,那么高兴之余会宴请一些官员士大夫之类的过来赏玩,这也是博物馆展示的最早的一个形态。
那么伴随着十九世纪的工业大革命展示设计的形式逐步形成。
其中比较著名的事件比如说,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万国成果博览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举行的国际性质的综合博览会。
并且修建了一座以钢架玻璃为主要结构的巨大的玻璃屋,来作为博览会的展馆,这就是著名的水晶宫。
那么通过这次博览会使得会后的几年间大众对一些交流媒介的需求空前高涨,而展览会的形式也借此保存下来。
在此后的25年间在世界先后有四次国际性的博览会被举办,展览的形式得以巩固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战后的经济萧条使博览会的举行中断了十年。
展示设计发展第一阶段告一段落。
从1921年经济危机的结束,人们纷纷从战争和经济萧条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开始快速的恢复,这为展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而在50年代末展示也终于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学科。
展示设计发展简史(一)
原始形式——展示行为最早起源于原始的宗教活动和商业行为。
远古时期,人类的图腾崇拜(如图1-10)和后来对宗教偶像的崇拜,都以展示的形式呈现。
古代的碑柱、祭坛、神庙等都以原始的陈列方式传达了原始的展示形式。
英国的斯通亨治巨石圈(如图1-11),古希腊时期的帕特农神庙(如图1-12),都是对宗教偶像的陈列和观赏的展示形式。
当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产生了交换的需要,便出现了包括物品展示
在内的交换过程。
这种交换进而促进了分工的产生和商业的发展,形成了贸易集市。
人们开始把各自的商品展示在一定空间内,并有意识地进行分类陈列,甚至制作了陈列道具,如摊床和货架等来更好地展示商品。
这就形成了最初的商品展示和博览会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