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矿构造-成矿
- 格式:ppt
- 大小:7.07 MB
- 文档页数:34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矿床的形成需要多方面有利的地质和物理化学因素的结合,构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在具有足够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成对成矿经常起到基本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按其作用规模可以划分为若干级别。
全球性构造带控制全球性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大区域或区域构造控制区域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而矿田和矿床构造则控制着矿床和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分布。
在已有的研究矿田构造的文献中,对于构造的控矿作用,只是讲到其作为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矿液运移的通道、矿石堆积的场所和成矿后的构造破坏等四个方面的作用,而缺乏对构造控矿作用全面的历史分析。
从成矿作用的全过程看,我们将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1)作为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
如各种类型的构造盆地常是堆积沉积矿床包括火山沉积矿床的有利构造环境,而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带则是多种内生矿床的产出地带。
(2)构造运动为成矿作用提供能源,还可以作为含矿流体运移和聚集的驱动力;实际地质资料和有关模拟实验均表明,岩石中的水、油、气等的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构造因素控制的。
(3)有构造作用形成的各种孔洞、空隙和渗透带等是含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路,一般将这类构造称为导矿或运矿构造。
岩浆或变质成因热液向上部运移时需通过导矿构造,而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向深处运移并沉淀成矿也需要导矿构造作为通道。
(4)各种构造形成的开发空间,如断层和裂隙的启张部位、各种空隙和疏松破碎带以及地表分布的各样洼地等均可作为内生矿床或外生矿床的就位场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矿床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
(5)岩石的应力状况和应变作用影响着成矿的物理化学参数。
这些参数在构造应力场的不同部位是有差别的,因而对矿质在介质中的赋存状态和运移机理以及矿质沉淀都起着不同的作用。
(6)在不同的构造类型中可以发生不同的成矿方式,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
例如,矿床在断层或裂隙中充填后形成脉状矿床。
(7)构造的多期次、多阶段活动是导致成矿作用脉动性的基本因素,是划分成矿期和成矿阶段的重要依据,这在汽化热液矿床中表现尤为明显。
1湖北青峰断裂带地区铅锌矿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田云华 李定远 杨 军 林长谦(湖北省地质调查院鄂西矿产所)摘要 位于扬子地台中段北缘青峰断裂带地区的铅锌矿床,较严格地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属层控—改造型铅锌矿床。
上震旦统灯影组碎裂状白云岩是有利的矿源层及有利的赋矿围岩。
矿床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成带性,受深部构造及成矿物理化学场等多种因素控制,铅锌矿床集中分布在青峰断裂带分布区的上扬子台缘褶带区,较明显地受青峰断裂旁侧以灯影组为核的短轴背斜并迭加有与之平行的次级逆冲推覆断层破碎带控制。
该区成矿条件充分,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控矿条件 成矿规律 青峰断裂带第一作者简介 田云华,男,高级工程师,1957年生,1980年毕业于湖北地质学校,长期从事野外地质找矿工作,现任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负责。
通讯地址:湖北省襄樊市长虹北路28号,邮政编码:4410030 引言位于扬子地台中段北缘的青峰断裂带地区上元古界地层灯影组内已发现众多的铅锌矿床(点)(图1),它们均赋存在海相沉积岩系中,并较明显地受构造控制。
经过近两年的评价,已在该区探求333+3341铅锌资源量80余万吨,预测3342铅锌资源量200余万吨,表明该区沉积岩系内的铅锌矿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
然而,本区的铅锌矿找矿工作虽然开展较早,但仅局限于单个矿点的踏勘调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未能从区域角度对其铅锌矿化特征与成矿特点进行总结。
本文着重分析并探讨了青峰断裂带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沉积岩内铅锌矿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以期对类似矿床的研究和勘查提供参考意义。
图1 湖北青峰断裂带地区地质矿产略图1.中—新生界2.上古生界3.下古生界4.震旦系5.中—上元古界武当岩群6.古生代辉岩辉石玢岩(P 2ψτ)7.辉绿岩(P 2βμ)8.断层9.不整合界线 10.青峰断裂带铅锌多金属Ⅳ级成矿带 11.青峰断裂 12.铅锌矿床(点)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跨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地台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图2),构造较复杂。
南岭地区花岗岩矿床的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南岭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花岗岩矿床分布区,其矿床类型多样,包括锡、钨、铜、铅、锌等多种金属矿床。
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南岭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床物质来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控矿条件1.地质构造南岭地区处于华南地区的东南缘,是华南地区的重要构造带之一。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包括南岭断裂带、南岭褶皱带、南岭岩浆岩带等多种构造类型。
这些构造对于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2.岩石类型南岭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辉长岩、橄榄岩等。
这些岩石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是矿床形成的重要物质来源。
3.矿床物质来源南岭地区的矿床物质来源主要包括地壳物质和上地幔物质。
其中,地壳物质主要来自于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等岩石的熔融作用,上地幔物质则主要来自于地幔柱的上升。
二、成矿规律1.岩浆热液成矿南岭地区的花岗岩矿床主要是岩浆热液成矿。
在岩浆侵入过程中,热液会随着岩浆的上升而上升,与周围的岩石发生反应,形成矿床。
这种成矿方式主要适用于锡、钨等矿床。
2.变质热液成矿南岭地区的铜、铅、锌等矿床主要是变质热液成矿。
在地壳变质作用过程中,热液会随着变质作用的进行而形成,与周围的岩石发生反应,形成矿床。
这种成矿方式主要适用于铜、铅、锌等矿床。
3.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复合成矿南岭地区的一些矿床,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复合成矿。
在岩浆侵入过程中,热液会随着岩浆的上升而上升,与周围的岩石发生反应,形成矿床。
随着地壳变质作用的进行,热液会继续形成,与周围的岩石发生反应,形成矿床。
综上所述,南岭地区的花岗岩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床物质来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规律,其中岩浆热液成矿、变质热液成矿和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复合成矿是南岭地区矿床形成的主要方式。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矿山地质中的矿床变形特征及成矿控制研究姜炳田1,孙建文2,姜文鹏2(1.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山东 烟台 264010;2.山东省核工业二四八地质大队,山东 青岛 266000)摘 要:针对矿床研究和深部资源勘查方法难以探测成矿斑岩体的问题,提出了矿山地质中的矿床变形特征及成矿控制研究。
从宏观和微观变形角度分析矿床变形特征,根据矿山地质断裂上下盘相对运动方向,判断剪切指向和运动学特征。
根据各个矿体特征,确定劈理、面理、片麻理构造控矿因素;分析成矿前和成矿期的褶皱,确定褶皱构造控矿因素。
依据成矿控制因素,判断成矿斑岩和矿体,为矿山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关键词:矿山地质;矿床变形;成矿控制;断裂中图分类号:TP3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3-0094-2Study on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control of ore deposits in mine geologyJIANG Bing-tian1, SUN Jian-wen2, JIANG Wen-peng2(1.Shandong Province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Group273,Yantai 264010,China; 2.Shandong Province Nuclearindustry Geological Group 248,Qingdao 266000,China)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the ore-forming porphyry by the methods of deposit research and deep resource explo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on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control of the deposit in mine geology.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re analyzed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deformation angles, and the shear direction and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are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walls of the geological faul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ore body, the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leavage, foliation and gneissic structure are determined; the fold before and during mineralization is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fold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ore-forming controlling factors, the ore-forming porphyry and ore body can be judg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mine geological prospecting.Keywords: mine geology; deposit deformation; metallogenic control; fault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对该区基础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矿产勘查取得了很大进展。
摘要:半坑萤石矿位于南岭东段成矿带,萤石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团块状赋存于侏罗纪中世花岗岩体(J 2γ52~3)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与围岩界线较清楚,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矿区构造简单,主要为断裂构造,北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形成的“X”型构造,断裂性质多样并具多期次变形的特征。
断裂构造为成矿元素的迁移通道和沉淀与富集的空间,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关键词:萤石矿断裂构造成矿作用0引言半坑萤石矿区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县城方位190°,直距38公里处,东南接广东省连平县。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二九六地质大队进行铀矿地质普查工作时发现。
本文在储量核实的过程中,根据地表工作和钻探取得的地质成果,分析矿区的地质特征,探讨与成矿有密切联系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滨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带的内侧华夏板块中,横跨武夷、赣州~郴州两块体的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和三南至寻乌次级构造带与华夏式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为著名的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生代以来,因受板块与块体的联合作用,挤压隆起和拉张断陷时断时续,深部构造交织复合,频繁的构造活动伴随着岩浆热液活动,形成了众多的以钨锡为主的金属矿床及以萤石为主的非金属矿床。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震旦系(Z-ε)、泥盆系(D )、石炭系(C )、二叠系下统(P1)、侏罗系上统(J3)、白垩系中统(K2)、第三系(E)及第四系全新统(Q4)。
1、第四系2、下第三系3、白垩系上统4、侏罗系5、栖霞组6、船山组7、石炭系中统上统8、黄龙组9、梓山组10、锡矿山组11、佘天桥组12、棋梓桥组13、跳马涧组14、寒武系-震旦系15、断层16、推断断层17、地层界线18、假整合界线19、产状点20、矿区地21、山峰22、乡镇23、公路24、省界Q 1E 2K zh 3J ch 4Rq5C c 6C 7C h 8C z 9D x 10D s 11D q 12D t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图1江西省龙南县半坑矿区区域地质图2矿区地质2.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简单,为第四系全新统(Q4)地层:主要分布在V2矿体附近及低洼沟谷地段,岩性主要由风化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的砾石、石英砂、粘土组成,厚度一般为3.45~30.30米,平均为13.97米。
收稿日期:2012-10-20;修回日期:2012-11-18 基金项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地质科研项目“北秦岭成矿带蓝田铀矿田深部成矿规律及外围找矿远景研究”(2010-56)。
作者简介:王江波(1982-),男,陕西合阳人,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主要从事铀矿地质科研和勘探工作。
E-mail:sunshine3426@163.com1 区域地质背景蓝田铀矿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北秦岭构造带中段,近北西西向北秦岭构造带与北东向华山—蓝田—宁陕印支、燕山期岩浆岩带交汇区的牧护关岩体西北部边缘,属于莽岭-牧护关燕山期铜铁多金属成矿带(齐文等,2005)。
矿区南、北侧分别受近东西—北西西向展布的区域性深大断裂:铁炉子-三要断裂和草坪-商县断裂约束,并以上述区域断裂为界与中元古界陶湾群及宽坪群中深变质地层相隔,矿区西侧以近北南向盆缘断裂与古近—新近系断陷盆地相邻,矿区东部为牧护关岩体的主体。
矿田明显受牧护关岩体西北部南、北侧两条近东西向深大断裂、近北南向古近—新近系盆缘断裂及北东向次级断裂构成的构造夹持区控制(图1)。
图1 蓝田铀矿田区域地质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 map of the Lantian uranium field1.第四系;2.古近—新近系;3.下白垩统东河群;4.中寒武统;5.龙家园组;6.高山河组;7~8.熊耳群;9.陶湾群;10~12.宽坪群上、中、下亚群;13.铁铜沟组;14.秦岭群上亚群;15.太华群;16~19.燕山期花岗岩;20~22.燕山期二长花岗岩;23.燕山期闪长花岗岩;24.印支期二长花岗岩;25~26.加里东期闪长玢岩、闪长岩;27.扬子期花岗岩;28.区域性深大断裂;29.大断裂或断裂;30.矿田及编号 蓝田铀矿田包括魏家沟、小南沟、韩家堡、吊庄4个矿床,面积12km2,其矿床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基本相同,矿床间距仅1~2km,就整个矿田而言是一个中等品位、中等规模、采冶条件良好的花岗岩型铀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