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江城县岩脚铅锌矿构造控矿特征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省份,其中铅锌矿是其重要的部分。
云南某铅锌矿具有以
下地质特征:
1. 地质背景:云南某铅锌矿位于滇中北段,属于晚古生代以来的大规模沉积盆地矿
化带的一部分。
该地区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至古寒武纪,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和沉积作用
的影响。
2. 矿石类型:云南某铅锌矿主要以铅锌硫化物矿物为主要矿石。
铅矿主要有方铅矿、重铅矿等,锌矿主要有闪锌矿、黄锌矿等。
银、铜、金等稀有金属也常常以伴生矿物形式
存在于铅锌矿中。
3. 矿化类型:云南某铅锌矿主要以层控矿化和脉控矿化为主。
主要矿化带具有由南
向北递增的矿石品位,其中以北部矿区的矿石品位最高。
4. 岩石类型:云南某铅锌矿产区主要岩石类型有片麻岩、砂岩、页岩等。
其中砂岩
与页岩多分布于沉积盆地的上部,而片麻岩则为沉积盆地的构造变形产物。
5. 矿床形成机制:云南某铅锌矿的形成与沉积盆地中的构造改造、热液活动和岩浆
活动密切相关。
古元古代以来,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断裂、褶皱
和滑动构造,这些构造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矿质输送路径。
在构造活动的作用下,热液和
岩浆活动使含有铅锌等金属元素的流体和熔体渗入到构造空间中,经过热液-岩浆交代作用,最终形成了铅锌矿床。
6. 矿床特点:云南某铅锌矿床规模较大,矿体多呈层状或脉状展布。
矿体呈逐深度
逐递增的倾向,一般上部为含有较多硫化物的矿石,下部为含有较高金属含量的矿石。
矿
石呈灰黑色或灰绿色,质地较硬。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我国铅锌矿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其铅锌矿地质特征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矿床类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地质构造特征云南铅锌矿地质特征首先体现在其地质构造特征上。
云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南亚地块的交界处,地处喜马拉雅造山带和滇缅地体的交会部位。
这一地质构造格局为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受地质构造的影响,云南铅锌矿区呈现出多样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有隆起-断陷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这些地质构造的存在为铅锌矿床的形成和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二、矿床类型特征云南铅锌矿地质特征还表现在其矿床类型特征上。
在云南,铅锌矿床主要有层控型矿床、层状矿床、蚀变矿床和构造控制型矿床等类型。
其中以层控型矿床和构造控制型矿床为主。
层控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矿床形成于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沉降中,以碎屑岩、页岩等为富矿岩,矿石赋存于岩石层粒间、裂隙中,形成直接富集矿体。
构造控制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地区,受构造活动影响,形成了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造成的矿化,矿石主要富集在断裂带和断裂附近。
三、地质特征对矿产资源的影响云南铅锌矿地质特征对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矿床类型的丰富多样,使得云南的铅锌矿产资源丰富多样。
铅锌矿床的形成受地质构造和构造作用的影响,有些地区矿化条件较好,形成了大型、富集度高、品位较高的铅锌矿床,为我国的铅锌矿产资源贡献了重要的部分。
四、地质特征对矿床勘探的指导意义云南铅锌矿地质特征对矿床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和矿床类型特征,可以对矿床的分布、规模和富集程度等进行初步预测和评价,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地质特征的研究还可为矿床成因和矿床形成条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独特而复杂,其地质构造和矿床类型的丰富多样性,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矿床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矿产资源富集地,其中铅锌矿资源十分丰富。
某铅锌矿作为云南省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其地质特征独特,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
本文将对该铅锌矿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及地质构造某铅锌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属于怒江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
该地区地处滇藏结合部,地势起伏,山地地形较为复杂,地质构造活跃,矿产资源丰富。
二、矿体特征某铅锌矿的矿体呈短短走向,形状不规则,矿体呈层状产出并富集在断裂带内。
矿石以方解石和闪锌矿为主要成分,含有大量铅、锌等有价金属,是一种高品位的硫化矿石,开采价值极高。
三、矿床类型某铅锌矿属于热液型矿床,是由热液在地质构造活跃的断裂带中沉积富集而成的。
矿床形成与地壳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而在构造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热液的活动也较为活跃,从而形成了这种类型的矿床。
四、地质构造特征某铅锌矿所在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属于滇藏造山带内的构造地质带。
地质构造受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断裂、褶皱等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态。
这些地质构造对矿床的形成和富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矿石赋存状态某铅锌矿中的矿石主要以脉状和层状产出为主,矿脉呈放射状伸展,矿石赋存呈现出多层叠加的状态。
在断裂带内有明显的矿化带,矿石分布比较集中,矿体形态复杂,富含有价金属。
六、地质环境特征某铅锌矿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属于高原山地地形,多山丘起伏,雨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地表水资源丰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这为矿区的开发提供了条件。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独特的热液型矿床特征,矿体形态复杂,矿石富含有价金属,地质构造活跃,矿石赋存状态良好,地质环境条件优越。
这些地质特征使得该矿区成为了一处极具开采价值的铅锌矿矿产资源,对于云南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开发中,能够充分发挥该矿区的潜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铅锌矿资源。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如下:1.矿床类型:云南某铅锌矿是一种层控型铅锌矿床。
主要存在于沉积岩或变质岩中,矿床形态呈层状或脉状,以脉状矿床为主。
2.地质构造:云南某铅锌矿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该矿床常出现在断裂带、褶皱带或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段。
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对矿体的形成和富集起重要作用。
3.矿石性质:云南某铅锌矿的矿石主要以黄铅矿和闪锌矿为主。
黄铅矿具有金属光泽,颜色为铅灰色至铅黑色,硬度为2.5,密度为7.6-7.7g/cm³。
闪锌矿为半金属光泽,颜色为黑色至铜红色,硬度为2.5-3,密度为4-4.3g/cm³。
4.成矿作用:云南某铅锌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热液作用和岩浆作用有关。
热液作用是指由于地壳活动导致的地下水受热和溶液的迁移,使其含有铅锌等金属元素,通过流体运移和沉淀而形成矿体。
岩浆作用是指由于岩浆侵入到地壳中,通过热解、融化和沉淀作用形成矿体。
5.岩石类型:云南某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片麻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变质岩中。
这些岩石中含有较高的硅、铀、钨、锡等金属元素,为铅锌矿床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物质基础。
6.矿床分布:云南某铅锌矿广泛分布于云南的各个地区,其中以保山、昭通、曲靖等地的矿床规模较大。
这些矿床一般呈规模较大、富集程度较高的特点。
7.矿床形成时代:云南某铅锌矿的矿床形成时代主要分布在震旦纪和古生代的地层中。
这些地层是地史上发生重要地质事件的时期,矿床形成与这些地质事件密切相关。
云南某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矿石主要以黄铅矿和闪锌矿为主。
成矿作用主要有热液作用和岩浆作用,矿床多分布于变质岩中,以保山、昭通、曲靖等地的矿床规模较大。
矿床形成时代主要分布在震旦纪和古生代。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中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铅锌资源。
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床类型、岩性特征、构造特征以及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
云南地区的铅锌矿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如保山、曲靖、怒江等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铅锌矿床是石阡矿田、曲靖矿田和保山矿田。
首先,从矿床类型来看,云南的铅锌矿主要为床状矿床和脉状矿床。
床状矿床是指矿石以层状或羽状产于岩层或构造面之间的矿床,一般分布在封闭古构造块中,具有规模大、容量大的特点。
脉状矿床则是指矿石以脉状、层状或肢节状产于岩脉或裂隙中的矿床,一般分布在构造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
其次,从岩性特征来看,云南的铅锌矿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和变质岩中。
碳酸盐岩是铅锌矿床的主要宿主岩石,其中以云南特有的淡色和深色大理岩最为常见。
淡色大理岩是指颜色较浅的大理岩,其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如方解石、白云石等;而深色大理岩则是指颜色较深的大理岩,其主要由硅质矿物组成,如石英、长石等。
变质岩则是指经过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的岩石,其中以变质岩中的大理岩和石英岩中含有较丰富的铅锌矿床。
再次,从构造特征来看,云南的铅锌矿主要分布在断裂和褶皱带附近。
断裂是指地壳中岩石断裂,导致岩块移动的地质现象。
在断裂带中,形成了了大量的断裂破碎带和矿脉富集带,为铅锌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褶皱则是指岩石由于地壳构造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弯曲变形,褶皱带中一般会富集较多的铅锌矿床。
综上所述,云南铅锌矿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床类型、岩性特征、构造特征以及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
这些特征的研究对于铅锌矿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某铅锌矿位于云南省的一个特定地区,矿区的地质特征对于了解该矿床的成因、矿石赋存状态以及矿区开采条件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该铅锌矿的地质特征的描述。
该铅锌矿位于云南省的一个中山区,地势较为陡峭,海拔较高。
该地区属于一种典型的山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山脉交织,植被丰富,气候条件适宜。
矿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变质岩和沉积岩。
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岩和云母岩。
这些变质岩形成于地壳运动和岩浆侵入的作用下,具有较好的矿化作用。
沉积岩主要有页岩和灰岩,这些沉积岩主要是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形成的,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和一些次生矿物。
矿区存在着富含铅锌的矿体。
这些矿体主要分布在变质岩和沉积岩的接触带以及断裂带附近。
矿石主要以伴生矿石的形式出现,主要有闪锌矿、黄铁矿、辉锌矿等。
这些矿石在矿体中呈块状或脉状分布,有时也会形成矿床。
矿床的成矿过程主要与岩浆活动和热液作用有关。
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岩浆中的铅锌元素被溶解并随着热液的运移沉积在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形成了矿床。
这些矿床通常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较大的规模。
矿床的地质构造也对矿区的矿产资源起到了重要影响。
矿区的断裂带和褶皱带是有利于矿体的形成和沉积的,也是矿区开采的主要区域。
在这些地质构造带上,矿体的富集程度较高,有利于开采利用。
云南某铅锌矿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的特点、岩石类型、矿体赋存状态以及地质构造等方面。
这些特征对于矿床的成因和开采条件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矿区的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矿区的开发和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云南是中国铅锌矿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其铅锌矿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有一些矿产地地质特征非常独特,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挖掘和开发机会。
本文将详细介绍云南某铅锌矿的地质特征,以期能够为大家对该矿产地有更深入的了解。
云南某铅锌矿地处滇西北地区,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性构造活动强烈,地质遗迹丰富。
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主要矿体产于古元古宙花岗闪长岩体侵入的断裂构造带中,是典型的构造控矿类型。
该矿床的地质构造特点非常显著。
矿区内呈东北西南向走向的断裂构造发育,其中含铅、锌矿床主要产于南北向的断裂构造带中。
在构造发育的地段,构造节理发育,岩石发育裂隙,便于热液流体的迁移和矿物化作用的发生。
矿床的地质构造还表现为矿体的赋存形式多样,包括层状、股状、脉状和节理状等多种形态,这为该矿床的勘探和开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该矿床的地质岩石特征也非常显著。
矿区内主要岩性包括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这些岩石在构造活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明显的蚀变和变质作用,形成了富含铅、锌矿石的矿物化岩体。
辉长岩和闪长岩矿脉中夹杂有石英脉和硫化物矿物,形成了矿石的主要产出地。
矿床附近还发育有多种次生蚀变矿物,包括辉石、绿帘石、石英等,这为矿体的勘探和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该矿床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特征为矿床的勘探和开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矿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构造节理密布,这为热液流体的迁移与矿化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岩石蚀变和变质作用明显,矿体呈现出多样的产出形式,为矿床的开采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矿区内的铅锌矿床具有很高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的地质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独特,构造发育、岩石蚀变和变质作用显著,为矿床的资源勘探和开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随着资源需求的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该矿床的资源潜力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地区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李莲芹1,罗 攀2,罗江华2(1.云南冶金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2.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 655000)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对铅锌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对铅锌矿的找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南地区是铅锌矿重要富集地区,拥有大量的铅锌矿产资源。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细致的分析云南地区铅锌矿的成矿原因,为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提高找矿的效率,促进云南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云南地区铅锌矿的成矿与找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云南地区;铅锌矿;成矿与找矿中图分类号:P618.42;P6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1-0061-2云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矿产业为其支柱产业职业,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类别中,各类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铅锌矿是云南地区占比非常高的一类矿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铅锌的需求在不断增加[1]。
因此,需加大铅锌矿的找矿工作力度,以进一步提高铅锌矿的资源储量,为社会提供大量的铅锌矿产资源保障,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3]。
1成矿背景及成矿特征云南地区发生过大量的海底热水喷流活动,在寒武纪时期,将大量的金属元素携带至该地区,在有利的成矿区域富集成矿,形成初级矿源层。
后期经过火山喷发、沉积改造等相关地质作用,富集、叠加形成了大量的铅锌矿床,成为云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4]。
因此,在实际的找矿工作中,需要结合云南地区铅锌矿的成矿背景,采取有效的找矿方法,提高铅锌矿的找矿效果,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云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5]。
云南地区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碎裂花岗岩、棱岩等成矿特征,且主要矿区地质内构造是以断层为主、褶皱其次,其裂隙、节理以及构成矿区等相关基本要素,因性质不同,也使得云南地区铅锌矿成矿有着一定的差别,例如,不同序次、不同性质等与铅锌矿成矿以及矿物质的分布组成都有着紧密的关系。
浅析云南省分江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尤其对各种金属矿产资源的需要,正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云南省分江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体现在各种金属的矿藏中,储量更是十分巨大。
【1】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云南省分江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的前景进行探析,希望对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云南省分江铅锌矿1前言云南分江地区的新生代盆地是著名“三江”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的铅锌矿藏资源更加丰富,具有大规模的开发前景。
随着近几年云南省不断加大找矿的力度,在兰坪金顶-白秧坪矿集区的东部发现了分江等大型的铅锌矿,这表示该地区的成矿规模会十分巨大。
2成矿的背景该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的中段位置,加持与金沙江与澜沧江之间,总体上呈现出北西向近南北的布局。
该地层中主要是是三叠统攀天阁组中酸性火山岩和上三叠三合洞组灰岩。
其次出露中三叠统上兰组上段泥质条带灰岩夹粉砂岩、泥岩和下段泥岩。
【2】构造以矿区西部北北西向维西-通甸-乔后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着内构造格局,有效派生出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断裂及金山桃向斜。
岩浆岩以印支期中酸性喷出岩为主,次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斑岩、喜山期粗面岩,局部有零星布置的石英斑岩脉、正长斑岩脉、云煌岩脉等。
3矿床地质赋矿层位,其主要分为上三叠三合洞组和中三叠统攀天阁组。
上山叠统三合洞组主要存在矿区的中心位置,岩性为灰白、深灰色薄-厚层块状灰岩、细-粉晶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内碎屑灰岩、局部夹角砾灰岩、泥灰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底部是不连续分布的紫红、黄绿、灰色成分的砂砾岩、砂岩、钙质泥岩、硅质岩。
铅锌矿藏主要分布在该组的中下部位。
中三叠统攀天阁组广泛初露,其岩性为一套以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为主的英安岩、流纹岩、粗面岩组成。
其中英安岩、流纹岩分布最为广泛,并形成一定的层位,仅在局部发现了铅锌矿化。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某铅锌矿是一座位于云南省境内的铅锌矿,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
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体性质、矿床类型和矿床产状。
一、矿体性质云南某铅锌矿的矿体主要由铅锌矿石组成,主要矿石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
方铅矿是最主要的矿石,占矿体的绝大部分。
矿石的颜色多为黑色、灰黑色或铁黑色。
方铅矿的硬度为2.5-3,比重为7.5-7.6 g/cm3,呈等轴晶系结晶。
闪锌矿则常伴出现在方铅矿的周围,呈现黑色至褐黑色,具有金属光泽。
黄铁矿则呈黄铁色,晶体形态复杂,硬度为6-6.5,比重为4.9-5.2 g/cm3。
二、矿床类型云南某铅锌矿属于层控型矿床,矿体主要分布于盆地沉积物中的层状岩体中。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弧前盆地的构造发育,形成了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层。
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这些碳酸盐岩层中的特定位置,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矿体。
三、矿床产状云南某铅锌矿的矿床产状呈层状展布。
矿体形态规则,呈现为条带状或脉状分布。
方铅矿和闪锌矿主要以脉状产状分布,形成了众多的窄长脉体。
这些脉体与周围的碳酸盐岩层呈交错状关系,脉体的宽度在2-10厘米之间。
黄铁矿则主要呈层状展布,多以层状晶体聚集的形式出现。
矿体的赋存规模较大,可以达到数百米的长度。
在矿床的产状中,还存在着矿床的倾向和倾角。
矿床的倾向主要朝北偏东方向,倾角在30-50度之间。
这种倾向和倾角表明了矿床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可能是在构造抬升作用下,矿床被抬升至地表,在侵蚀和剥蚀的过程中形成了现今的地质产状。
云南某铅锌矿具有明显的地质特征,包括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主要矿石的分布,属于层控型矿床,产状呈条带状或脉状展布,矿床倾向朝北偏东,倾角在30-50度之间。
这些地质特征为该铅锌矿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岩脚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江城岩脚铅锌矿被把边江断裂与李仙江断裂两者夹持,地处普洱~江城坳陷盆地。
该矿区分布在整个矿区的北东向、近东西向、北西向以及近南北向上,矿区构造发育,出露较多,具有十分错综复杂的断裂以及褶皱。
江城岩脚铅锌矿属于典型的构造~热液改造型铅锌矿床,它是在沉积成矿(成岩)作用的基础上,经过十分漫长而有利的地壳运动的演变形成的,在其后期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构造以及热液的相互叠加构造作用。
标签:江城岩脚矿区地层构造热液1矿区地质概况江城岩脚铅锌矿区所处构造位置位于江城~普洱坳陷盆地中,在三江地槽褶皱系兰坪~唐古拉~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南段。
江城~普洱坳陷盆地被把边江断裂与李仙江断裂两者夹持。
含矿地层主要为灰岩角砾岩、老第三系的砂岩、白垩系,次为碳酸盐岩地层、二叠系下统的砂岩、三叠系上统以及白垩系上统。
工作区位于坡脚~过克梁子背斜西翼,该背斜东、西、北三面均被断层截断,中部被三条横断层切割。
在背斜南段,大致与轴线平行的方向上,核部两侧有两条纵断层往北延伸,并归并为一条走向一致的纵断层(那帚~过克梁子逆断层);在北部则发育规模相对较大的横断层组,分别是小庙丫口~腊户新寨断层、那沙箐~断家寨断层、么卜寨~四运河断层,这些断层均是以张性为主的正断层。
这些区域断裂以及褶皱的长期地质影响保障了该区域形成矿床的有利空间和通道,矿床区域内的更次级断裂以及褶皱不断发育和演变,逐渐形成了我国重要的铜锌矿床,同时也为我国的矿床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研究条件和地质背景。
2矿区地质简述2.1地层岩脚铅锌矿位于过克梁子—坡脚背斜西翼,其中主要的出露地层包括曼岗组(K1m)、第四纪(Q)、下白垩统景星组(K1j)、上侏罗统坝注路组(J3b)、中侏罗统和平乡组(J2h)、以及乌沙河组(K1w)。
在整个矿区出露的地层层位岩性主要包括粉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砂岩以及粉砂岩,整个矿床矿区的地质变质作用较弱,未见出露岩性包含岩浆岩,矿床在个别断裂构造带上表现出热力变质。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地势高低起伏、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之一。
在云南省的各个地方,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铅锌矿是云南省的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
下面将对云南某铅锌矿的地质特征进行描述。
云南某铅锌矿位于云南省的一个山区中,地处喜马拉雅山的东南侧。
该矿区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主要受到东南西北向两个大断裂带的控制。
这两个大断裂带是该地区地壳构造活动的产物,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形成了该矿区复杂的地质构造。
具体而言,该铅锌矿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地质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矿区内存在着几条明显的断裂带和褶皱带。
断裂带主要呈东南西北向走向,其中北部断裂带更为显著,对铅锌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褶皱带则主要展示为近东西向的蚀变带。
断裂带和褶皱带之间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2. 岩性特征:矿区地层主要由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硬岩,其变质程度较高;沉积岩主要为变质砂岩和变质灰岩。
这些岩性对于铅锌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矿化特征:矿区内存在着一些铅锌矿矿化体。
主要以脉状矿体和层状矿体为主,其中脉状矿体主要发育在断裂带和褶皱带中,层状矿体则主要分布在沉积岩中。
铅锌矿化体的主要矿物有闪锌矿、黄铅矿和方铅矿等。
4. 矿床类型特征:该矿区的铅锌矿床主要为层控型矿床和断裂控型矿床。
层控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沉积岩层中,其矿化作用主要受到岩层裂隙和孔隙的控制;断裂控型矿床则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和褶皱带中,断裂活动是其铅锌矿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云南某铅锌矿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多样的岩性、丰富的铅锌矿化体和多类型的矿床。
这些特征对于该矿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年第37卷第2期175〜178页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云南江城县松山林铅锌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杨丽梅(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650217)摘要:江城县松山林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近东西向的断层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下白垩统景星组(d y),矿石岩性 裂岩化的石英砂岩、粉砂岩、岩石英砂岩;构造控矿明显,矿矿床。
沿裂带分布的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构造控矿;热液型矿床;云南江城松山林中图分类号:P618.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85 (2018)2-175-4云南省江城县松山 矿 县城2751 ,直距7.2km,地处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南延部分,属兰坪一思茅 代坳陷、维一绿春火山弧与杂多一 山弧之间。
1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矿区 地层主要为第三系古新统、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等地层(图1),各地层单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Fig !Geological Map of Songshanlin Orefield(1#侏罗系中统 乡组(T B): 黄、紫红色泥质、钙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泥岩 ,层浅灰、灰黑色泥灰岩、隐晶灰岩与紫红 粒、中粒石英砂岩、岩长石砂岩、长石砂岩。
收稿日期:2017-11-20作者简介:杨丽梅(1+8&f),女,云南凤庆县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176 云 南地质37卷(") 统 路组(J2_&P:红 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钙质泥岩 ,层灰紫、褐红 粒钙质长石砂岩、钙质砂岩与长石粉砂岩。
与 乡组呈整合〇(3#白统景星组(K j_):灰白、紫红色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
与 路组(J2~&P呈 合 。
(4)白统乌沙河组(K%):部 红色泥质粉砂岩、钙泥质粉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夹泥岩;下部 红 质粉砂岩、钙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夹岩屑石英砂岩。
云南省江城县岩脚铅锌矿构造控矿特征浅析
岩脚铅锌矿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南端。
本文以大量的现场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矿区构造特征开展综合地质研究。
探讨构造对铅锌矿(化)的控制作用,深化构造控矿的理论认识,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
标签:构造控矿特征构造热液型铅锌矿床岩脚铅锌矿“西南三江”成矿带1岩脚铅锌矿概述
岩脚铅锌矿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南端,属昌都—兰坪—思茅Cu、Pb、Zn、Ag多金属矿成矿带。
昌都—兰坪—思茅Cu、Pb、Zn、Ag多金属矿成矿带是三江地区最重要的以Cu、Pb、Zn、Ag为主的成矿带之一,该带中已发现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金顶Pb-Zn矿床,大型Cu、Pb、Zn、Ag、Sr、As、Sb矿床11处,中型Cu、Pb、Zn、Ag矿床、矿(化)点及矿化异常数百处。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有多批地质工作者在勘查区内开展过地质工作,1992—1995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物探分队进行1/20万区域化探测量,圈出了马厂(38乙1)等多元素组合异常,系统总结了区内地球化学特征。
岩脚铅锌矿位于为当时圈出的马厂(38乙1)多元素组合异常区内。
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曾有人在马厂(岩脚)铅矿进行开采。
经过近几十年的地质研究,认为马厂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近3年来,岩脚铅锌矿矿权持有人澜沧铅矿投入了大量的钻探、坑探等工程对矿区地质现象进行揭露,在资源找矿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矿区Pb、Zn资源均已达到中型规模矿床。
2岩脚铅锌矿区构造研究
矿区位于坡脚~过克梁子背斜西翼,坡脚~过克梁子背斜经坡脚、江边寨、别马新寨、雾露坑、过克梁子一带分布,向南东延入老挝,东、西、北三面为断层所限,中部被三条横断层切割。
此外,在背斜南段,大致平行轴向在核部两侧有两条纵断层往北归并为一条走向一致的纵断层(那帚~过克梁子逆断层),它们贯穿整个背斜,背斜进一步遭到破坏,形态复杂化,在该断层东盘往往形成次一级的牵引向斜,西盘形成牵引背斜。
但背斜总的轮廓还是比较清晰。
该背斜长26km,宽16km,轴向320°。
核部由P2l组成,向外依次为J2x、J2h、J3b、K1j、K1w、K1m。
岩层倾角30~60°,轴面大体直立。
2.1褶皱
1号区挠曲。
1号区挠曲主要分布于F10断裂以东的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地层中,由北向南挠曲,轴部沿断层F4出露,该挠曲的形成是由断层F4左行牵引所成,地层走向从西向东由N50°W变为近EW,核部地层从出露情况看,明显彭大,具穹窿特点,过该挠曲还有近东西向断层F9、F12横切,1号区铅锌
矿体主要集中于该挠曲的核部和挠曲产状急变部部位。
该挠曲及近东西向断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
2.2断层
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
褶曲构造规模小,为层间褶曲,不太发育。
通过工作区的断裂主要有北西向断层、北东向断层、近南北向断层、近东西向断层。
2.2.1北西向断层
F1断裂:区域上起于工作区的北西部,向南在本次核实工作区内变为近南北向交于F10断裂上,具弧形展布特征,断层错断所经过的地层,错距90m,并使两侧地层局部倾向相反。
断层产状西侧为203~225°∠59~80°,向南变为近南北向,倾向西,倾角65°。
为压扭性正断层。
F2断裂: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J2h)地层中,向南错断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J2h)与下白垩统景星组下段(K1j1)的分界断裂F10,使下白垩统景星组下段(K1j1)地层向北平移,平移距离160m,该断层产状为N45°W∠82°NE,区内长约2km。
沿断裂见构造角砾、断层泥和泉水出露,断裂破碎带宽2~3m。
破碎带中具较强的褐铁矿化及褪色现象,断层面上还发育较多的不规则擦痕。
该断层为平移正断层。
2.2.2北东向断层
F10断裂:是一区域性张扭性断裂,走向北东,从西向东倾角变缓产状160°∠75°- 60°,贯穿整个工作区,向西延出国境,区内长度大于4km;断裂南盘(上盘)东落,北盘(下盘)西移,更多地表现出平移断裂的特征,水平错动断距达3800m;南盘的景星组地层与北盘的和平乡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表现出南盘(上盘)下降、北盘(下盘)抬升的张性断裂的特征,并使两侧地层倾向相反,南盘倾向南,北盘倾向北。
断裂通过的地方,可见明显的破碎带,宽20—100m 不等,带中角砾、岩石显示张裂特征,破碎、无胶结。
断裂使旁侧的和平乡组地层中小褶曲发育,使景星组地层(尤其是景星组下段地层)裂隙发育,为方铅矿细脉、细网脉提供了赋存空间。
2.2.3近南北向断层
F4断裂:分布于下白垩统景星组下段(K1j1)地层中,断层走向N0~30°E,断层在区内长300m左右。
该断层压扭性特征明显,北段向北西倾,倾角82°,南段向南东倾,倾角65°。
沿该断层岩石破碎,断层面清楚,断层面上见不规则擦痕。
该断层错断所经过的地层、构造,并发生明显位移,错距50m左右。
沿断裂破碎带及其旁侧层间裂隙、节理、劈理化带见细脉状、网脉浸染状铅锌矿化,该断层为控矿断裂,对2号矿体西端切错破坏。
2.2.4近东西向断层
F8断裂:有探槽TC1、TC001、TC101、TC4、TC501工程控制,产状165°∠74°,出露长500m左右,向西被近南北向断层F5沿走向阻断,向东被北西向断层F1、F6错断,并发生明显位移。
断裂破碎带宽2~3m,由断层泥和砂岩角砾组成,断层两侧与之平行的劈理化带发育,褐铁矿化较强,沿断层及两侧浅色石英砂岩中见铅锌矿化,该断层所切穿的地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具正断层性质,为含矿和控矿断裂,1号矿体主要受该断层控制。
3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
综合地表露头、坑道、钻孔揭露的断裂地质特征以及穿切关系,笔者认为,矿区早期的构造应力以近东西向挤压为主,形成了近东西向的张扭性断裂。
后期构造以近东西向的挤压为主,形成了近南北向的压扭性断裂。
分析认为,早期近东西向主应力作用形成的东西向张扭性断裂为矿液的运移提供通道,对铅锌矿的富集提供了有力的地质背景;与之相比,近南北向及北西-南东向压扭性构造认为是成矿期后的构造,具有破坏矿体的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矿体之后,为破矿构造。
4结论
岩脚铅锌矿区内矿体分布于F10断裂上盘的景星组下段地层中,含矿岩石以石英砂岩为主,部分为粉砂岩、泥岩,围岩多为粉砂岩、泥岩,局部为石英砂岩。
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矿体主要受断层构造控制。
矿石矿物主要以细脉状、小团块状分布于岩石裂隙中,矿石具半自形、它形—自形粒状结构。
矿石矿物以方铅矿为主,次为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泥质。
在石英砂岩中矿化较强,在粉砂岩、泥岩中矿化弱。
上述特征反映了成矿与构造的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构造热液型铅锌矿床)。
岩脚铅锌矿区F10构造是矿区主要含矿构造,沿F10构造南盘白垩系景星组下段(K1j1)及北盘侏罗系统中统和平乡组(J2h)附近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王峰、罗大锋、刘吉金等.云南省江城县岩脚铅锌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4).
[2]李文昌.”西南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2014).
[3]韩润生、胡煜昭、王学琨等.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J].地质学报,2012,86(2);28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