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微生物学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10
微生物概述习题(一)1.(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衣原体B.病毒C.原虫D.真菌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分为三:①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
病毒属于非细胞微生物。
所以答案选A。
2.(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下列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A.极体B.荚膜C.质粒D.中介体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荚膜、芽孢。
所以答案选B。
3.(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与致病性有关的组菌代谢产物是A.维生素B.热原质C.色素D.细菌素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其中具有致病性的是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维生素、色素好细菌素是不致病的。
所以答案选B。
4.(2018年医药类高考题)细菌的测量单位是A.纳米B.微米C.毫米D.厘米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测量单位。
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
所以答案选B。
5.(2015年山东高考题)关于细菌荚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其致病性有关B.具有免疫原性C.多由蛋白质构成D.具有抗干燥作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细菌荚膜的特性。
细菌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细菌致病性有关;荚膜成分具有免疫原性;多数细菌的荚膜为多糖;荚膜还具有抗干燥作用。
所以答案选C。
6.(2015年山东护理类高考题)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一般不致病的是A.维生素B.毒素C.侵袭性酶D.热原质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其中具有致病性的是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
细菌合成的维生素是不致命的,并可供人体吸收利用。
所以答案选A.二、简答题1.(2018年医药类高考题)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答: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和气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茶、杀白细胞素和肠毒素。
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门学科,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广泛,涉及医学、农业、环境等多个领域。
微生物学原理是微生物学的基础,了解微生物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作用。
首先,微生物学原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
微生物根据形态、生理特性和遗传特性等可以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细菌可以进行分解和发酵,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病毒则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其次,微生物学原理还包括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也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代谢包括有氧代谢和厌氧代谢,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可以利用不同的代谢途径来获取能量。
此外,微生物学原理还涉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参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还可以参与生物氮的固定和矿物质的释放。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分解有机废物,净化环境,还可以用于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最后,微生物学原理还包括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比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这些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但是微生物也可以用于医药领域,比如利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利用真菌来生产抗生素等。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原理是微生物学的基础,它涉及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生长和代谢、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了解微生物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作用,促进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护理课程描述护理课程是为了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而设置的一系列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旨在为学生提供在临床、护理实践、卫生管理等方面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护理课程的可能组成和描述:基础医学科目:解剖学和生理学:学生学习人体结构和功能,理解各个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等内容,关注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微生物学知识。
护理基础课程:护理学导论: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价值观,以及护理在医疗体系中的角色。
护理伦理学:探讨与护理实践相关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伦理困境的能力。
临床护理技能课程:基础护理技能:学习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测量生命体征、输液、注射等。
临床实习:学生有机会在实际医疗环境中应用所学的护理理论和技能,与患者互动并获得实际经验。
护理诊断与计划:护理诊断:学生学会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识别患者的护理问题。
护理计划:学习制定并执行符合患者需求的个性化护理计划。
慢性病护理:慢性病管理:学生了解和掌握慢性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包括长期治疗、康复和生活方式管理。
妇幼护理:产科护理:学生学会提供孕产期的全面护理,包括分娩、产后护理等。
儿科护理:学习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护理。
护理研究和实践:护理研究方法:学生了解护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临床实践和创新: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和领导力。
卫生管理和护理领导:卫生管理:学生学习医疗机构的管理、组织和卫生政策。
护理领导:强调护理专业人士在卫生团队中的领导角色。
这些课程的组合和深度可能因不同的护理专业和学位水平而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护理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临床技能、专业知识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合格护理专业人员。
免疫1.现代的免疫(immunity)概念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的免疫细胞离开中枢后,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组织的特定部位,而在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免疫细胞在不同组织之中的特定分布,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不停地在外周淋巴组织和器官之间循环周转,使得相对数量有限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可以最大限度地识别入侵的病原体并及时对其产生应答,这种淋巴细胞在人体外周免疫系统中不同器官之间循环移动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4.抗原:通常是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5.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基(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起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分子中真正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通常由5~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可由多糖残基或核苷酸残基组成。
6.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7.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此类抗原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时,必须依赖T细胞的辅助。
8.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常规的蛋白质抗原只能诱导机体T细胞总库中万分之一至百万分之一的T细胞克隆活化。
然而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性激活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9.佐剂:属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期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机体时,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护理基础知识“微生物及寄生虫学98、何谓微生物?答:微生物是自然界屮一些肉眼不能肓接看见的微小生物。
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或电了显微镜将其放大几百倍、几T倍甚至几力倍才能看见。
99、微生物分为哪几类?答:微生物分八大类。
即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和真菌。
100、细菌的基木构造、特殊构造各有哪些?答:细菌的基木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是各种细菌都具有的。
细菌的特殊构造是某些细菌具有的,如鞭毛、芽胞、荚膜等。
101、何谓热原质?其理化性质如何?答: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如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某些革兰氏阳性细菌如枯草杆菌能产生一种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称为热原质。
热原质耐高温,一•般的高压熬气灭菌法不易使Z破坏,酸、碱可以火活。
102、何谓细菌的毒力变异?举例说明。
答:毒力强的细菌,经过长期的人工培养或在培养基屮加入某些化学物质、抗生索或免疫血清等,能使细菌的毒力降低。
如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就是卡一介二氏用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培养在含胆汁的甘汕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年230次的转种培养,而获得的减毒结核菌株。
103、病原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荚膜及菌体侵袭力{表面结构物质毒力{侵袭性酶类答:致病因素{毒素{内毒素外毒素侵入数量侵入门户。
104、何谓毒血症?答:毒血症是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屮生长繁殖后,不进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索进入血流, 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如白喉、破伤风等。
105、何谓菌血症?答:菌血症是病原菌rh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屮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血到体内有关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例如伤寒的早期。
106、何谓败血症?答: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屮毒症状。
例如不规则高热,皮肤和粘膜有出血斑点,肝、脾肿大等。
107、何谓脓毒血症?答:脓毒血症是化脓性病原菌进入血流,在血屮大量繁殖,并可随血流到达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疾病关系。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掌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微生物学概述、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真菌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等;2、免疫系统概述、免疫细胞的功能与分类、抗原与抗体、细胞因子等;3、微生物的感染与传播、抗感染免疫、疫苗与免疫预防等;4、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微生物在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现象和反应,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4、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自主拓展知识面,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报告等;2、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生态和分布。
护理基础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护理基础学的概述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基础学作为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学科,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生命线与心理健康生命线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护理基础学中的生命线与心理健康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需要关心和重视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
第三章:生理学基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生命现象的科学,是医学与护理学的基础学科。
护理基础学中的生理学基础主要包括细胞生理学、组织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护士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章:药理学基础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机制的科学,是医学与护理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护理基础学中的药理学基础包括药物的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护士来说都是必须了解的。
第五章: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是医学与护理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护理基础学中的微生物学基础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结构、生长、代谢和致病机制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护士来说都是必备的。
第六章:病理学基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科学,是医学与护理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护理基础学中的病理学基础包括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护士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七章:营养学基础营养学是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作用的科学,是医学与护理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护理基础学中的营养学基础包括食物的成分与功能、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消化、吸收、代谢等过程,这些内容对于护士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八章:生命伦理学与护理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和护理伦理学是护士必须遵循和尊重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护理基础学中的生命伦理学与护理伦理学包括对患者权益的尊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对患者痛苦的缓解、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和健康负责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护士来说都是必须遵循的。
护理专业概述护理是一门涉及到人类健康、生活和健康状况保持稳定的重要专业。
它涉及到高度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旨在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护理专业是涉及许多领域的多重学科,包括生理学、人类学、护理学、社会学、营养学、心理学、社会服务、药物学、微生物学等多领域的学科。
护理专业的研究领域涵盖社会和非社会环境,考虑到患者的健康状况,从生物学和健康角度来分析其生存环境和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评估和质量管理。
护理,特别是社会护理,涉及包括一般临床护理、特殊护理、重症监护室、精神保健护理及其他相关卫生服务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护理专业不仅涉及直接护理服务,还涉及改善社会环境以及促进患者发展的过程。
护士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他们不仅会在护理服务的实施上给予患者帮助,而且还会与其他护理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研究,以及与家庭活动的重要贡献和支持。
护理专业的发展受到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的影响。
护理专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实践,既包括理论性的知识,也包括实践性的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护理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护理专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实践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实现护理职能。
护理专业涉及范围广泛,可以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应用,从健康促进到健康维护,从管理和决策到职业发展,让护士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维持健康状况。
护理专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专业技能,例如预防护理、诊断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全科护理等。
所有这些护理技能都是为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改善患者的状况,提高患者的幸福感,并确保患者的健康状况维持稳定和良好。
护理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利用现有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和护理资源,积极改善和保护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发展和创新护理实践,并为社会提供全面可持续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不仅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而且还能够改善社会环境、促进患者发展,以及发挥其他丰富的社会作用。
护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健康科学、医学和护理实践的学科。
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大一学习的知识点是基础而重要的,本文将对护理学大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护理学的概述护理学是研究人类健康、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一门学科。
它以护理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旨在提供综合的医疗护理。
二、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1. 人体解剖学:包括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位置进行研究。
2. 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三、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学科。
在护理学中,生物化学的知识有助于理解人体的生物过程和药物代谢。
四、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生态以及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对于护理学生来说,了解常见的病原菌及其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五、药理学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对人体的效应。
护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分类、用途和不良反应,以确保正确给药和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
六、护理伦理学和法律护理伦理学研究涉及护理实践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包括隐私、知情同意、患者权利等。
护理法律涉及与护理实践相关的法规和法律责任。
七、基础护理技术1. 基础护理技术:包括测量生命体征、体格检查、注射、静脉输液等。
2. 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指导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和提供清洁、消毒和环境卫生。
3. 感染控制:掌握洗手、无菌操作和隔离措施等感染控制措施。
八、与人沟通和建立关系护理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建立有效的关系,以促进协作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九、心理社会护理心理社会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护理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疾病对心理的影响以及提供支持和辅导的技巧。
十、老年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研究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护理干预。
护理学生需要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并掌握与老年患者有效沟通和康复护理的技巧。
微生物名词说明1、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形下它们与宿主间和它们之间维持相对平稳,通常对人体有利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2、菌群失调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转变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病症称菌群失调症。
3、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形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抗击力的严峻降低时,可引发疾病,称条件致病菌4、专性厌氧菌:缺乏完整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之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5、感染: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与宿主防御机制彼此作用并引发必然的病理进程。
6、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7、.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份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点细菌,称为L 型细菌。
8、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携带细菌生命活动非必需基因,操纵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9、荚膜:包围在细胞壁外的有一层的粘液性物质,成份为多糖或多肽的多聚体。
一般染色只能见到菌体周围有不着色的透明圈,须用特殊染色法着色。
有抗吞噬作用,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10、.鞭毛:所有弧菌及螺菌、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球菌由细胞膜伸出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长5-10微米,直径:12-30纳米。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1、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且数量较多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包括性菌毛和一般菌毛两种。
12、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必然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的休眠方式。
13、菌丝:孢子以出芽方式繁衍时形成的,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同孢子长出芽管,慢慢延长成菌丝,呈管状,直径一样为2-10微米,其长度随不同条件下生长而异。
一、微生物:肉眼不能见到,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容易变异。
1.非细胞型: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和产生能量的酶系统,需在活细胞内增殖。
如流感病毒2.原核细胞:细菌等3.真核细胞:真菌, 细胞结构完整。
如新生隐球菌、假丝酵母菌细菌概述一、细菌形态结构与生理(一)大小和形态:以微米为测量单位,二分裂繁殖。
分为三类:1.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呈杆状或近似杆状,球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棒杆菌3.螺旋菌:菌体弯曲,可呈弧状或逗头状,弧菌、螺菌(二)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1)细胞壁:包绕在细胞膜外,维持细菌固有形态、抗低渗的外环境。
经革兰染色将细菌分为G+和G-。
基本成分为肽聚糖,(见表11-1 G+和G-细胞壁比较)G+菌:肽聚糖层数多,青霉素可抑制其合成,磷壁酸为G+菌表面抗原。
G-菌:肽聚糖量少,外有保护性外膜,外膜中的脂多糖为内毒素(2)细胞膜:为弹性的生物膜,参与胞内外物质转运、生物合成、细菌呼吸、与能量的产生和利用有关。
(3)细胞质:含有一些重要的结构:1)核糖体:细菌合成蛋白质场所,为某些抗菌素的结合部位,可干扰其合成蛋白2)质粒:染色体外的遣传物质,为双股DNA可控制细菌某些遗传性状。
R质粒:决定细菌耐药性 F质粒:决定细菌致育性 Col质粒毒力质粒3)胞质颗粒:多种颗粒,多数为贮藏营养,常见的为异染颗粒,在白喉杆菌中其可助于细菌的鉴定。
4.核质:生长繁殖、遗传变异2.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某些细菌分泌,位于细胞壁外,需特殊染色,具有抗吞噬作用,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
可用于细菌鉴别和分型。
(2)鞭毛:某些菌体上附有,为细菌的运动器官,需特殊染色。
可分为单菌毛、双菌毛、丛菌毛和周菌毛,有鉴别某些细菌的意义;有些菌的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3)菌毛:为菌体表面短而细的丝状物,许多G+菌和少数G-具有菌毛。
普通菌毛:具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可在细菌间传递质粒,而使细菌获得某些遗传性状,如细菌毒力、和耐药性等。
(4)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下形成,为菌体内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壁厚、不易着色,需特殊染色。
其大小、形状、位置因菌而异,有鉴别细菌意义。
对某些理化条件具抗力,所以与消毒灭菌有关。
芽胞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可发芽形成新有菌体,一个芽胞生成一个细菌,一个细菌形成一个芽胞。
二、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一)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水、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细菌生长需要的自身不能合成的一类B族维生素、某些氨基酸等物质2.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为pH为7.2~7.6, 霍乱弧菌为碱性,分枝杆菌为酸性3.温度:大多数病原菌的生长温度为人体的体温37o C4.气体:不同菌对气体的要求不同,按其对氧气的要求,可分为4种:专性需氧菌:结核杆菌微需氧菌:空肠弯曲菌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的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二).细菌的代谢产物:1.合成的代谢产物 A.毒素和侵袭酶:外毒素、内毒素,侵袭性酶破坏机体组织或抗吞嗜 B. 热原质:许多G-菌(脂多糖)和少数G+可合成,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
耐高压121o C20分钟不被破坏。
玻璃器皿250o C高温干烤能破坏热原质。
C. 抗生素: D. 维生素:大肠埃希菌—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E. 色素:不同菌产生不同色素注意:类毒素、抗毒素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2.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1)形态结构变异:肺炎链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反复传代可失去荚膜.(2)菌落变异(3)毒力变异:包括毒力变强或减(4)耐药性变异:长期使用青霉素,目前已有80%以上的金葡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三)消毒与灭菌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菌或非致病菌,常用消毒剂有75%酒精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如高压蒸气灭菌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如外科手术1 .物理消毒与灭菌法(1)热力灭菌:湿热灭菌:煮沸法、高压蒸气灭菌等干热灭菌:干烤法、焚烧法、烧灼法(2)辐射灭菌法:紫外线干扰细菌DNA复制。
(3)过滤除菌法:2. 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消毒剂种类与用途:具体见表11-3 酒精消毒的有效浓度:75%三、细菌与外界环境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通中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对人体无害,有些对人体有利的正常微生物群条件致病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
其特定条件的变化有例:大肠埃希菌菌群失调: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超出正常范围(菌群失调症)例:大量使用抗菌素引起腹泻医院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感染来源分三种类型:交叉感染:病人间/与医务人间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主要为条件致病菌。
医源性感染:四、细菌的致病性(一)致病菌的致病因素致病性:细菌能引起人体感染的能力,其致病性由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和侵入门户(感染途径)决定,以及与机体防御功能及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关联。
1.细菌的毒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的强弱称为细菌的毒力。
(1)侵袭力病原菌突破机体某些防御功能,进入机体寄居、生长繁殖和扩散的能力(2)毒素:分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能分泌或释放到菌体外,主要有G+产生。
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内毒素:存在于G-的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时才释放外毒素与内毒素主要特点和区别见表11-52.侵入数量侵入数量与病原菌致病力有关,但又与病原菌毒力强弱和机体免疫力高低有关。
3.侵入门户一定毒力和数量的病原菌只有适宜的侵入门户才能使易感者发生感染,但与细菌种类有关。
(二)感染的类型发生与发展1.隐性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多为隐性或亚临床感染2.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又可分为:(1)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如流脑、霍乱等急性传染病。
(2)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如结核、麻风显性感染按感染部位及性质分为:1)局部感染:2)全身感染:又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其产生的外毒素侵入血流引起临床中毒症状。
菌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地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要其中生长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症灶,如金葡菌引起脓毒血症葡萄球菌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 G+菌, 80%以上的化脓性疾病(特别体表),均为它所引起。
医务人员的带菌率高达70%以上,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有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株高达90%以上1.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2.所致疾病:侵袭性疾病:化脓性炎症,局部(疖)或全身但局限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症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症链球菌球形链状排列,G+菌,无鞭毛和芽胞,形成透明质酸的微荚膜致病物质: 毒素:红疹毒素-猩红热毒性酶:透明质酸酶-有利于细菌扩散,造成感染链激酶:与血浆凝固酶相反链道酶:病灶扩散,脓汁稀薄菌体蛋白: M蛋白:抗吞噬,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为共同抗原,可引起心肌炎和肾小球肾炎F蛋白:粘附作用,与致病有关2.所致疾病A群链球菌化脓性疾感染:淋巴管炎,扁桃体炎,蜂窝组织炎;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甲型链球菌:感染性亚急性心内膜炎,不会引起食物中毒抗O试验:风湿热的辅助诊断防:一般性预防治:彻底用药,防过敏性疾病发生肺炎链球菌:常寄生呼吸道,多数不致病主要致病物质:荚膜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奈瑟菌属G-双球菌所致疾病:脑膜炎奈瑟菌:流脑;淋病奈瑟菌:淋病(人是唯一宿主)•肠杆菌科一、大肠埃希菌1.正常菌群2.致病:免疫力下降/肠外组织感染(条件致病)3.用于环境、食品和药品细菌学检测细菌总数: <100个/ml饮水,大肠菌数:<3个/1000ml饮水 <5个/100ml果汁二、志贺菌属人类菌痢的病原菌三、沙门菌属致病: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粪口传播;血清学检测:肥达试验微生物学检查:第1周血检第2~3周粪检弧菌属一、霍乱弧菌 G-菌,霍乱病原菌(O1、O139) 1.致病物质:霍乱肠毒素 2.致病:剧烈腹泻(粪便呈米泔水样)、呕吐, 3.免疫性:病原体感染后可获得牢固体的免疫二、副溶血性弧菌为嗜盐性菌 1.致病:食物中毒,食入不法洁的海产品所致厌氧性细菌一、破伤风梭菌G+长杆菌,呈鼓槌状,专性厌氧菌 1.致病:破伤风痉挛毒素,溶血毒素, 引起破伤风 2.防治原则: 白百破三联疫苗预防; 对伤口清创扩创; 注射抗毒素(要作皮试); 辅以青霉素抗菌药物治疗破伤风的防治措施:1.一般措施,迅速对伤口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2.特异性预防:对3-6个月的儿童,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伤口污染严重而又未经过基础免疫者,可立即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进行被动免疫。
3.对已发病者,应早期、足量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二、产气荚膜杆菌在牛乳培养剂中培养呈“凶涌发酵”现象致病:气性坏疽(触摸捻发感),食物中毒三、肉毒梭菌致病:肉毒毒素(外毒素),1mg肉毒毒素能杀死2亿只小鼠,毒性为氰化钾一万倍(在外毒素中属于毒性最强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罐头、香肠、腊肠、豆制品和甜面酱等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 G+菌,用亚甲蓝等染色后,可出现与菌体着色不同的“异染颗粒”为本菌重要特征之。
致病:白喉,在口腔等粘膜内可见灰白色假膜,并与粘膜下组织紧密粘连。
主要致病物质:白喉毒素(外毒素)分枝杆菌属一、结核分枝杆菌专性需氧菌,胞内寄生菌,抗酸染色,分裂一代需要18~20小时,细菌培养看结果一般在4周后1.致病:结核(迟发性超敏反应)肺部:原发感染(外源性)继发感染(内源性)肺外感染2.结核菌素试验(OT和PPD)原理: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及结核杆菌感染情况的一种试验。
意义:阳性:曾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卡介菌成功;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阴性:未感染过结核或对结核病无免疫力,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制(但需排除原发早期感染;老年人;严重结核;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等)二、麻风分技杆菌麻风病的病原体防治原则:全面普查,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患者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一、放线菌属内源性感染在痰液和脓中检测到硫磺样颗粒有助诊断二、诺卡菌属主泛分布于土壤,外源性感染;吸入性肺部感染、创口化脓性感染动物源性细菌一、布鲁菌属(人畜共患) G-菌,家畜易被感染致病物质:内毒素、荚膜、侵袭性酶人体感染产生菌血症,出现波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