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的银镜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银镜反应基本定义银镜反应(英语:silver mirror reaction),是一种化学反应,指的是还原银离子,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
用途银镜反应主要用来检测醛基(即-CHO)的存在。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胶头滴管,葡萄糖溶液,氨水,硝酸银溶液。
实验方法乙醛的银镜反应: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滴入一滴管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反应本质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CHO被氧化成-CO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
从葡萄糖的角度来说,葡萄糖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把硝酸银里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反应条件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
反应物的要求:1.甲醛、乙醛、乙二醛等等各种醛类即含有醛基(比如各种醛,以及甲酸某酯等)(乙二醛需要4mol 银氨溶液因为有两个醛基)2.甲酸及其盐,如HCOOH、HCOONa等等3.甲酸酯,如甲酸乙酯HCOOC2H5、甲酸丙酯HCOOC3H7等等4.葡萄糖、麦芽糖等分子中含醛基的糖实验原理银镜反应的现象反应方程式CH3CHO+2A g(NH3)2OH→(水浴△)CH3COONH4+2Ag↓+3NH3+H2O化合态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备注:原理是银氨溶液的弱氧化性。
本试验可以使用其他有还原性的物质代替乙醛,例如葡萄糖(与乙醛相似,也有醛基)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银镜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 掌握醛类化合物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
3. 通过实验验证醛类化合物的还原性。
二、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醛类化合物与银氨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银镜。
反应方程式如下:\[ RCHO + 2[Ag(NH_3)_2]^+ + 3OH^- \rightarrow RCOO^- + 2Ag + 4NH_3 +2H_2O \]其中,RCHO代表醛类化合物,[Ag(NH_3)_2]^+代表银氨溶液,Ag代表银。
三、实验用品1. 试剂:2%硝酸银溶液、2%氨水、1%氢氧化钠溶液、乙醛、无水乙醇、蒸馏水。
2.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石棉网、滴管、玻璃棒。
四、实验步骤1. 将2%硝酸银溶液和2%氨水按1:1的体积比混合,配制成银氨溶液。
2. 在试管中加入2mL乙醛溶液,再加入2mL银氨溶液,轻轻振荡。
3. 将试管置于50-60℃的水浴中加热5-10分钟。
4. 观察试管内壁是否出现银镜。
五、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试管内壁出现明亮的银镜。
六、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了银镜反应,生成了银镜。
2.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醛类化合物的还原性,因为醛类化合物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银氨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银。
3. 实验过程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反应速率加快,提高实验效果。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银氨溶液的浓度对实验效果有较大影响。
若银氨溶液浓度过高,可能导致银镜反应速度过快,影响观察;若银氨溶液浓度过低,可能导致银镜反应速度过慢,影响实验效果。
2. 实验过程中,加热温度对实验效果也有较大影响。
若加热温度过低,可能导致银镜反应速度过慢;若加热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银镜反应过度,使银镜表面出现凹凸不平。
3.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试管内壁的清洁,避免杂质影响实验效果。
八、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醛类化合物的还原性,掌握了银镜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乙醛银镜反应在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银镜反应和乙醛银镜反应来鉴别物质是我们的传统方法。
但它们对于高中阶段的同学来说太难了,他们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而且也缺乏理论指导。
因此,我准备改进这种方法,用一个小实验就能解决这两种方法不适合的问题。
为此,我设计了这个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银镜反应和乙醛银镜反应了解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的规律,从而揭示乙醛与醇类的互变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提供重要的知识点。
2、进一步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我们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掌握观察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使同学们得到实验技能上的初步训练。
4、培养我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制作了实验装置图和用后废弃物处理办法的说明书。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药品:乙醇、甲醛、甲酸、银、蒸馏水、无水硫酸铜、浓盐酸、石棉网、烧杯、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
二、实验原理:乙醛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银氧化成Ag。
由于乙醛的沸点低,所以能形成银镜。
银又具有吸收光线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 Ag可以完全被氧化成Ag2O,银离子的产生量极少,因此生成的Ag2O具有很大的反差,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此时,如果没有特殊气味,说明物质已经完全被氧化成Ag2O了。
为了进一步证明反应的可逆性,可采用浓盐酸将Ag2O还原成Ag。
用三角烧瓶收集Ag2O时,只要注意安全即可。
三、实验方法: 1、在烧杯中倒入一些乙醇。
2、把带有浓盐酸的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将盛有乙醇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点燃酒精灯,迅速向烧杯内滴加浓盐酸。
同时,向烧杯内倾倒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生成的气泡。
3、观察生成的Ag2O时,将火焰熄灭,观察生成的Ag2O。
并注意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试样,然后放在干燥的酒精灯上烘干,检查试样中是否存在Ag2O。
4、收集产生的Ag2O,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壁,洗去未参与反应的盐酸。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银镜反应的原理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2. 掌握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观察并分析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一种经典的有机化学反应,用于鉴定醛类化合物。
在碱性条件下,醛类化合物可以还原银氨溶液中的银离子(Ag+)为金属银(Ag),同时自身被氧化成相应的羧酸。
反应方程式如下:\[ RCHO + 2[Ag(NH_3)_2]^+ + 3OH^- \rightarrow RCOOH + 2Ag↓ + 4NH_3 + 2H_2O \]其中,RCHO代表醛类化合物。
三、实验器材1. 试管:10mL2. 烧杯:100mL3. 热水浴:1套4. 滴管:1支5. 乙醛:分析纯6. 氨水:分析纯7. 硝酸银溶液:分析纯8. 蒸馏水: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 配制银氨溶液:取1支100mL烧杯,加入2mL硝酸银溶液,加入几滴氨水,边振荡边滴加氨水,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2. 配制乙醛溶液:取1支10mL试管,加入1mL乙醛,加入1mL蒸馏水,摇匀。
3. 进行银镜反应:将配制好的银氨溶液缓慢滴加到装有乙醛溶液的试管中,边滴加边振荡。
4. 加热:将装有反应液的试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在50-60℃之间,加热时间为10分钟。
5. 观察:观察反应液表面是否出现银镜,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反应液表面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说明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了银镜反应。
六、实验讨论1. 银镜反应是一种灵敏的醛类化合物鉴定方法,可以用于鉴定各种醛类化合物。
2. 在进行银镜反应时,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 银氨溶液易分解,应现配现用。
4.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氨水过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银镜反应的原理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掌握了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观察到了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的现象,进一步加深了对醛类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乙醛的银镜反应教案授课人:马亚杰科目:化学课题:银镜反应训练技能:讲解技能时间:10分钟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运用银镜反应的原理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课后反思有些落伍的感觉我所训练的是讲解技能,通过对其中一些学生不懂的名词术语、原理用通俗的话简要的进行解释,对于化学性质以及实验现象我用了描述的方式进行讲解,还有对化学概念、特点、成因等理性知识运用了讲述的讲解方式,基本上达到了我所要训练的目的。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实验来唤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接着利用挂图上的反应方程式对银镜反应的原理进行了讲解,最后通过一道高考题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对于本节课,我做以下点评:一、选材:虽然无论是概念、理论、实验都涉及到了,但是,银镜反应在高中是比较重要的,10分钟,又做实验,又讲原理,还做了一道练习题,这样的话就使得讲解比较仓促,没有把知识讲透。
二、思路:将这堂课完完整整的进行了下来得益于我课下精心的准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三、教态:整体来说,教态大方。
在讲课之初还没进入状态,明显感觉到自己面部表情有些僵硬,随着课的进行,我逐渐进入角色,完全将自己当做一名老师,此时,对于重难点的强调,以及引导学生“往前走”,我自己认为做的很到位。
四、表情:眼神刚开始有些“飘”,表情有些僵硬,但是,后来好一些。
五、语言:语言表达流畅,不过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表扬学生时,语言太过单调。
六、实验:由于这个实验,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所以在讲课时,我将已经做好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了展示,所以实验基本没什么问题在做实验之前,将所用的仪器和药品都一一做了介绍,做实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会使学生觉的这个实验一头雾水。
七、课堂气氛:有些自顾自的感觉,可能是只强调了讲解技能而忽视了其它技能的穿插。
银镜反应的实验方法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
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
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乙醛的银镜反应: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不
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滴入一滴管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
水中温热。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反应本质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
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CHO被氧化
成-CO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
金属银。
从葡萄糖的角度来说,葡萄糖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把硝
酸银里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
微课程《银镜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1. 了解检验醛基的实验方法。
2.探索生成光亮银镜的实验条件。
3.探讨银镜反应实验原理的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乙醛的反应方程式CH3CHO+2Ag(NH3)2OH→(水浴)CH3COONH4+2Ag↓+3NH3+H2O原理是银氨溶液的弱氧化性。
本试验可以使用其他有还原性的物质代替乙醛,例如葡萄糖(与乙醛相似,也有醛基)等。
甲醛(可看作有两个醛基)的话被氧化成碳酸铵(NH4)2CO3。
葡萄糖的反应方程式 C6H12O6+2Ag(NH3)2OH----→(水浴加热)C5H11O5COONH4+3NH3+2Ag↓+H2O若要体现出葡萄糖内部的结构以及断键情况: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2Ag(NH3)2OH→(水浴加热) CH2OH-CHOH-CHOH-CHOH-CHOH-COONH4+2Ag↓+3NH3+H2O银镜反应总反应方程式:2[Ag(NH3)2OH]+R-CHO→R-COONH4+2Ag↓+H2O+3NH3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 (甲醛除外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方程HCHO +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6NH3 +2H2O{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实验条件: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
三、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胶头滴管,葡萄糖溶液,氨水,硝酸银溶液。
四、实验步骤: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乙醛的银镜反应: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化学方法鉴别乙醛
乙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方法检测主要依据其特性反应如下:
1.银镜反应:加入少量乙醛和氢氧化钠溶液到银镜反应试剂中,若有乙醛则溶液呈现镜面反射的银色。
2.碘化钾氧化反应:将乙醛和碘化钾混合后,加入氢氧化钠或碱性硫代硫酸钠,若有乙醛则会变成黄色沉淀。
3.氧化还原反应:将乙醛和氢氧化钠混合后再加入碘代钾,若有乙醛则会出现明显的褪色反应。
4.氧化反应:将乙醛加热至沸点后,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有乙醛则会发生氧化反应,溶液颜色相应变化。
通过以上化学反应,可以对乙醛进行鉴别分析。
课程授课教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授课教案授课人:授课对象:高中课次 1 课时 1 课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乙醛的银镜反应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探讨乙醛(CH3CHO)与银氨溶液反应的适宜实验条件及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成败关键。
(2)进一步认识化学试剂的用量、浓度、PH、温度、滴加顺序等条件对实验成功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3)学习和探讨CH3CHO氧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教法,训练演示技能。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乙醛的氧化反应难点:实验室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的操作技能及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授课、板书、演示实验、师生互动、练习注意:①试管必须洁净②所用氨水及AgNO3溶液浓度要小(2%)。
③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加入氨水的量一定要使刚开始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氨水过量则易生成易爆炸的物质。
④滴加顺序:将氨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
⑤该反应为水浴加热(水浴温度80℃左右),不能直接加热。
⑥该反应在碱性较弱(PH﹦9~10)环境中进行。
⑦实验完毕后及时倾倒废液,银镜用稀HNO3加热除去(有NO气体生成)后水洗干净。
3、银镜反应的改进:不需加热的银镜反应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然后滴加1~2滴的CH3CHO溶液,再加入1~2滴5℅的NaOH溶液,有褐色出现,进行振荡就会出现光亮的银镜。
反应方程式 NH3·H2O+Ag+ = AgOH+NH4+AgOH+2 NH3·H2O = [Ag(NH3)2]++OH- +2H2O2[Ag(NH3)2]++ 2OH- +CH3CHO = CH3COO- +NH4++2Ag↓+3NH3↑+H2O此实验中最后不加热而滴加NaOH溶液就是根据第三个反应原理,增大OH- 溶液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向生成银的方向移动。
高中有机化学银镜反应条件高中有机化学银镜反应条件1. 什么是银镜反应银镜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实验,通过添加乙醛和银离子溶液产生一种化学反应,形成镜子般的银色沉淀。
2. 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试剂:乙醛、银离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试剂浓度:乙醛溶液/L,银离子溶液/L,氢氧化钠溶液2mol/L;•温度:室温即可;•pH值:约为11-12。
3. 实验步骤1.取一小烧杯,加入适量乙醛溶液;2.加入相同量的银离子溶液;3.搅拌均匀后,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碱性;4.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如果出现镜子般的银色沉淀,则银镜反应发生。
4. 反应原理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氧化反应,并遵循以下反应原理:1.在碱性条件下,乙醛被氢氧化钠氧化为酸根离子;2.银离子通过氧化乙醛生成酸性溶液,并被还原为金属银沉淀。
5. 反应机制银镜反应的反应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乙醛氧化、银离子还原和沉淀生成等多个步骤。
具体机制如下:1.银离子先与乙醛分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银乙醛络合物;2.在碱性条件下,乙醛经氧化反应形成酸根离子,同时银离子还原为银;3.进一步生成的银离子与银乙醛络合物反应,形成具有镜面反射性质的银色沉淀。
6. 应用银镜反应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观察沉淀的形成来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此外,银镜反应还可用于检测乙醛的存在、测定银离子浓度等实验和分析应用中。
7. 注意事项•银镜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请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操作;•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避免乙醛和银离子溶液的接触;•实验结束后,注意正确处理废弃物。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有机化学银镜反应条件的相关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乙醛的银镜反应教案授课人:许磊授课对象:高中课次 1 课时 1 课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乙醛的银镜反应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工业制法。
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乙醛的氧化反应难点:实验室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的操作技能及改进教学过程板书:醛一、乙醛讲述:在CH3CHO中的—CHO叫醛基,它是另一类烃的衍生物——醛的官能团。
乙醛可看成是甲基跟醛基(—CHO)结合的产物。
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醛。
醛类的通式是RCHO。
必须指出:—CHO不能写成—COH,因为这样写表示氢原子跟氧原子连接,容易跟醇的通式混淆板书:1.乙醛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展示:乙醛分子的结构模型讲述:分析—CHO的结构。
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碳原子,使得C=O双键的电子云向氧原子偏移,C—H键电子云向碳原子偏移,C=O双键是不饱和的极性键,C—H键是极性键。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C=O双键和C—H键都可能断键。
乙醛分子中的醛基对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
板书:2.乙醛的物理性质讲解:观察试剂瓶内的乙醛,用“招气入鼻”的方法闻乙醛的气味。
提问:乙醛有哪些物理性质?生: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演示:乙醛跟水、氯仿互溶的投影实验师:根据投影实验的现象,乙醛还有哪些物理性质?生:乙醛能跟水、氯仿等互溶。
板书: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是20。
8℃,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0 / 31 / 33.乙醛的化学性质讲述:让我们比较乙烯中的C=C 双键和乙醛中的C=O 双键。
乙烯中的C=C 双键有不饱和性,其中的一个键易断裂,使乙烯能跟氢气和氯化氢等起加成反应。
乙醛中C=O 双键也有不饱和性,所以乙醛也能起加成反应。
乙烯能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
乙醛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的探究作者:黄漫兮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7期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中《醛》中关于银镜反应是这样描述的: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制得银氨溶液。
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将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其表述简单明了,按其要求进行操作,成功率不高,直接影响了对乙醛还原性的验证。
为了寻找乙醛银镜反应的合适条件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如下结论。
一、反应液的配制1.试剂(分析纯)和仪器乙醛(CH3CHO)、氢氧化钠(NaOH)、硝酸银(AgNO3)、氨水(NH3·H2O);仪器:数显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汗诺仪器有限公司)、秒表(上海秒表厂)。
2.反应液的配制(1)银氨溶液的配制实验时临时配制。
取所需浓度的硝酸银溶液10滴,然后加1滴1 mol/L的NaOH溶液即产生褐色沉淀,然后逐滴滴加所需浓度的氨水,边加边振摇至沉淀恰好溶解成不同浓度的银氨溶液,然后进行实验。
(2)实验要求所有试管均用铬酸洗液润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至管壁不挂水珠,再用蒸馏水润洗备用。
(3)银镜外观标准(分为四级):一级:漂亮的银白色银镜,均匀致密,效果最佳。
二级:灰白色或灰黑色银镜,比较均匀致密,效果较好。
三级:局部或斑点状银镜,效果较差。
四级:无银镜或黑色浑浊。
二、实验过程和实验分析1.反应液的温度对成镜反应的影响可见,在采用教材所用的浓度进行银镜实验时,所用水浴温度为70℃适宜,产生较厚的银白色致密的银镜,效果较好。
2.反应液酸碱性条件对成镜反应的影响乙醛的银镜反应是否成功,酸碱性条件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在银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由于滴加了氨水,因此溶液一般为碱性。
4.乙醛浓度与银镜反应的关系三、讨论由于乙醛具有醛基,因此乙醛具有还原性,因此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是无可置疑的,要想实验获得成功,选择最佳实验状态最为关键。
化学微格教学作业
题目:乙醛的银镜反应
教案:乙醛的化学性质
(1)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糖类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类型,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对糖类的学习,对同学的学习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重要意义。
(2)教学过程
科目:高二化学课题:银镜反应
训练技能:讲解技能时间:10分钟
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运用银镜反应的原理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课后反思
我所训练的是讲解技能,通过对其中一些学生不懂的名词术语、原理用通俗的话简要的进行解释,对于化学性质以及实验现象我用了描述的方式进行讲解,还有对化学概念、特点、成因等理性知识运用了讲述的讲解方式,基本上达到了我所要训练的目的。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实验来唤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接着利用挂图上的反应方程式对银镜反应的原理进行了讲解,最后通过一道高考题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对于本节课,我做以下点评:
一、选材:选材不是很好,虽然无论是概念、理论、实验都涉及到了,但是,银
镜反应在高中是比较重要的,10分钟,又做实验,又讲原理,还做了一道练
习题,这样的话就使得讲解比较仓促,没有把知识讲透。
二、思路:将这堂课完完整整的进行了下来得益于我课下精心的准备,思路清晰,
逻辑性强。
三、教态:整体来说,教态大方。
在讲课之初还没进入状态,明显感觉到自己面
部表情有些僵硬,随着课的进行,我逐渐进入角色,完全将自己当做一名老
师,此时,对于重难点的强调,以及引导学生“往前走”,我自己认为做的很
到位。
四、表情:眼神刚开始有些“飘”,表情有些僵硬,但是,后来好一些。
五、语言:语言表达流畅,不过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表扬学生时,语言太过单
调。
六、实验:由于这个实验,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所以在讲课时,我将已经做好
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了展示,所以实验基本没什么问题在做实验之前,将
所用的仪器和药品都一一做了介绍,做实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
的观察,不会使学生觉的这个实验一头雾水。
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总体来说不好,问题有些少,没有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调动起来,有些自顾自的感觉,可能是只强调了讲解技能而忽视了其它技能
的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