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大作业_税收及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616.00 KB
- 文档页数:26
税收与收入分配的经济学模型税收与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议题,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与收入分配机制的设计,可以实现财富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本文将探讨税收与收入分配的经济学模型,以期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1. 税收的经济学模型税收作为国家的一种财政收入,有利于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税收的经济学模型主要包括税基选择、税负分配和税收效应。
税基选择是指选择合适的税收对象。
根据不同经济学理论,税收可以针对个人收入、企业利润、商品销售等不同方面进行征收。
例如,个人所得税能够更公平地对个人收入进行征税,但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增值税可以更广泛地征收,但对低收入人群可能会有较大的负担。
税负分配是指税收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效果。
税收的合理分配对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税收公平原则,如纳税能力原则、公共利益原则等。
合理的税负分配可以通过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负、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等方式实现。
税收效应是指税收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过高的税收可能会抑制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
合理的税收政策应尽可能减少负面的经济效应,提高税收的效率。
2. 收入分配的经济学模型收入分配是指社会财富在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分配情况。
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
经济学模型中常用的收入分配模型包括皮尔森系数、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皮尔森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其值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
洛伦茨曲线则是图形化地表示不同收入群体所占的累积收入比例。
基尼系数则是从洛伦茨曲线中得出的一个数值,用于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其值也介于0和1之间。
了解收入分配模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整,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稳定。
3. 收入分配与税收的关系税收与收入分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增长的指标,它可以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与三大产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分析可以提供对经济的深入理解,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关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本文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的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研究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用ARIMA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来预测未来的GDP增长率和三大产业增长率。
通过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和残差的性质,可以判断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来研究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来估计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通过引入控制变量,例如劳动力市场情况、投资水平和外国直接投资等,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GDP增长率和产业增长率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研究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之间的因果关系。
可以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或时序因果关系检验来检验GDP增长率是否是三大产业增长率的因果变量,或者反过来。
通过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了解到底是GDP增长率推动了产业增长率的提高,还是产业增长率推动了GDP增长率的上升。
此外,还可以使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来研究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之间的长期关系。
可以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判断GDP增长率和产业增长率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如果存在协整关系,则可以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从而了解到底GDP增长率是如何受到三大产业增长率的长期影响。
最后,我们还可以使用面板滞后模型(panel VAR)来研究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增长率之间的动态关系。
可以使用面板滞后模型来估计GDP 增长率和产业增长率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了解到底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动态调整过程。
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税收收入[摘要]本文是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自1978年至2008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
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
得出的结论是——进出口总额、财政支出是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关键词]税收收入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检验目录前言 (3)一、文献综述 (3)二、分析指标及方法的选择 (4)(一)分析指标的选择 (5)(二)采用的分析方法 (5)三、具体分析过程和检验 (5)(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1、对多元线性总体回归模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及检验 (6)2、多重共线性检验 (6)(二)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 (9)(三)异方差检验——white检验 (16)(四)序列相关性检验 (17)1、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法 (17)2、C-O迭代法 (18)(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9)四、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20)五、结论 (21)六、政策建议 (21)致谢 (22)附录 (23)参考文献 (25)前言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有反作用于经济。
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求与经济紧密关联的税收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即政府筹集的税收收入以尽可能的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同时又小至于损害经济的发展,影响未来的需要。
因此,我们需要对影响税收的各个因素加以分析,从结构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出一个很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出一个很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结构进行优化。
对于这个主题,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做过相关研究,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但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尚存可细化之处。
我们通过理论分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税收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税收收入各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严格的统计检验。
中国第三产业增长值指数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专业名称:经济学班级:经济121603班学生姓名:武立婷学号: 201216050329指导老师:乔彬二零一五年一月摘要第三产业是指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第三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转化,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现代化的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众所周知,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巨大差距。
本文旨在对影响中国第三产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出其因素,并针对它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产业;分析;建议1 模型设立的背景及意义1.1 设立模型的背景第三产业是指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业等等。
范围极为广泛,基本上可以算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在我国,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以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期内部结构也进一步得到优化,不但传统的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饮食业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如旅游,电子信息服务,贸易及房地产等部门也保持着迅猛地发展势头。
它不仅能够多方面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服务职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因此,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服务市场会引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对于尚处于稚嫩阶段,总体竞争实力还很弱的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必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我们必须了解到影响第三产业的因素所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供参考,使我国的第三产业在持续的增长的同时还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税收影响因素的研究学号:姓名:专业:税收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的是税收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1991-2010年税收规模资料的分析,以了解税收的结构、规模及演变的新特点,并探讨影响税收的各因素,运用Eviews软件对1991—2010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导向运用此关系对以后情况进行预测。
关键词:税收财政支出 OLS1 问题的提出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产业发展迅速,全球一体化日渐深入,中国已是WTO的一员。
新形势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稳定和协调增长的结果,由于税收具有敛财与调控的重要功能,因而他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至始至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涨,对税收影响最大的当属财政支出。
另外各种消费价格指数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前人有对国内生产总值是否具有影响进行过实证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税制结构的生产力要素,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
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规定着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比例,决定着税制结构的选择。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来衡量。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同的国家里,税收规模即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不一样的。
以世界银行公布的1980年的调查材料为例,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里,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为13.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率为23.3%;而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是28.1%。
显然,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愈高,税负承受能力愈强,因而也为税制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
本文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引用计量的方法,将三者综合起来对税收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了很大的增长,因而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引入该项目的实证研究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的发展,三大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民收入也在不断的提高。
本文运用Granger检验对三大产业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第二、第三产业是GDP增长的原因,增加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使经济快速的增长。
通过预测方差分解,三大产业对GDP预测分析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要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提出了一些发展三大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三大产业,经济增长,Granger检验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的增长。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
而三大产业构成了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
研究三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有利于发现不足,拉动经济快而好的发展。
对于三大产业,是三大产业对GDP的影响大,还是GDP对三大产业的影响大?传统的、一般的分析方法有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然而这两种方法共同的问题是不能判断出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具体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无法解决变量内生性偏差问题。
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与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本文从三大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第二和第三产业拉动的,然而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就必须改造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并改革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结构,利用资金和新的技术提升工业的生产方式,以此提高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
二、基本模型与数据来源本文将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来分析新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双向作用机制。
VAR模型是西姆斯( 1980)提出的一种动态联立方程模型, 各个方程都具有相同的解释变量, 并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可以很方便地研究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且克服了传统联立方程模型受制于经济理论不完善而带来的诸如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划分、估计和推断等复杂问题。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题目:税收收入的多元回归模型专业: 13金融数学2班姓名:何健华学号: 2二○一五年十二月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很大变化。
当今社会,财政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判断标准。
税收的增长对财政收入增加的贡献不可谓不突出。
那么影响税收的因素有哪些呢?各影响因素之间是否有关联?那个因素起到的作用比较大?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为了研究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增长的主要规律,采取适当的方式科学筹集税收,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本文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1985年至2014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
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设定的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假设检验,最后再加以修正,使这个模型尽量完美。
二、理论综述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具体来讲,影响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的整体增长、公共财政的需求、物价水平、税收政策等因素。
在这次的分析里,将选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税收的增长情况。
选取的解释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需求的代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
这里特意去除改革开放初期因税收政策因素造成影响的数据。
三、模型设定为了研究税收增长的因素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被解释变量:选择了能反映我们税收变动情况的“各项税收收入”(Y);2、解释变量:选择“国内生产总值(X1)”表示会影响到税收收入的总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3、解释变量:选择“财政支出(X2)”表示公共财政的需求;4、解释变量:选择“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表示物价水平。
G D 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题目: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年间得到迅速增长。
文章试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中,研究其内在联系,并对今年总体经济做预测。
关键字:产业经济结构一、经济理论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比重占统治地位达到一定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就我国而言,把各种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和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三大产业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
第一产业是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基础,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进步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三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从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对于这种变化是否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作用是否明显,他们与国内生产总值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又有多大的影响,对于三大产业,在新的条件下哪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更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研究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成为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体来说,2O世纪9O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解决。
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目录目录 (1)1.研究背景 (2)2.数据的搜集 (2)3.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3.1模型估计 (3)3.2模型检验 (6)3.2.1经济意义检验 (6)3.2.2拟合优度检验 (7)3.2.3.F检验 (7)3.2.4 t检验 (7)3.2.5多重共线性检验 (7)3.2.6自相关性检验 (12)3.2.7自相关的修正 (13)3.2.8 异方差性检验 (14)3.2.9异方差的修正 (17)4结论 (22)5参考文献 (22)1.研究背景税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
税收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增税与减免税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引导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政府运用税收手段,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也可以调节经济结构。
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率在“下降”,而“质量”却在“提高”。
财政部税政司发布的“2013年一季度税收收入情况分析”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27399.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18.96亿元,增长10.3%.从中可以看出,一季度的税收收入增长速度改变了以往税收收入超GDP较多的增长形势,呈现低速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三大支柱产业,成为纳税大户排行榜上最引人注目的三大集团军。
这三大产业名家荟萃,在本届的三大排行表上纷纷崭露头角。
因此,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方法来建立具体模型探究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
2.数据的搜集1993-2012年中国税收收入与三大产业数据统计:单位:亿元2004 17636.45 16537.02 53896.77 49898.92005 20017.31 17381.72 62436.31 56004.732006 24165.68 21412.73 73904.31 64561.292007 28778.54 22420 87598.09 74919.282008 34804.35 24040 .5 88554.882009 45621.97 28627 .4 .92010 54223.79 33702 .42011 59521.59 35226 .82012 73210.79 40533.6 .43.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1模型估计新建一个excel文档,将数据编辑入excel文档,进入Eviews软件包,键入file/open/foreign data as Workfile,将excel文档导入Eviews,再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命令:LS Y C X1 X2 X3)输入命令(scat X1 Y)、(scat X2 Y)、(scat X3 Y)得到如下的散点图:估计结果为ýi=1755.421-0.79X1i+0.215X2i+0.355X3i(1.7731)(-4.6973)(2.4552)(4.6580)R2=9985 F=3588.752 DW=1.5649括号内为t统计量值。
一、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二、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一、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二、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计量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四、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五、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第一章计量经济学概述一、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1.计量经济学2.计量经济学的产生 3.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4.计量经济学的地位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
在有关的出版物和课程表中出现了“计量经济学”与“经济计量学”两种名称。
“经济计量学”是由英文“econometrics”直译得到的,而且强调该学科的主要内容是经济计量的方法,是估计经济模型和检验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则试图通过名称强调它是一门经济学科,强调它的经济学内涵与外延。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R.Frisch提出Econometrics这一学科名称;○ 1930年成立世界计量经济学会;○ 1933年创刊《Econometrica》;○ 20世纪40、50年代的大发展和60年代的扩张;○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经典(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计量经济学的产生费里希在Econometrica的创刊辞中这样指出:“用数学方法处理经济学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任何单独的一种都不等同于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不等同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也不等同于我们称之为的一般经济理论(即使这种理论的大部分具有定量的特点),当然,计量经济学也不是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的同义词。
不用说,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是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是作为充分条件的是这三者的结合,这三者的结合就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定义计量经济学的地位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首先,从定义看,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的结合,这种结合说明它是定量化的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的定量化;其次,从经济学科中的地位看,计量经济学已经在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部分。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我国税收与经济产业的关系模型研究学号:0090938 0090979 0090959姓名:郑彬彬王苗孙弋峰专业:税务修课时间: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朱永军成绩:评语:该小组研究了我国税收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宏观税负与税收影响因素之间的实证分析,采用了我国税收收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探讨了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式和改革方向,为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从大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说明本小组成员对计量经济学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能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得到了比较准确的结论。
Email:350051882@我国税收与经济产业的关系模型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财政税收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我国经济产业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对税收收入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通过对宏观税负与产业收入之间的实证分析,重点研究我国税收与产业收入的关系模型,探讨了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式和改革方向,为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宏观税负产业收入关系模型经济产业abstractNowadays, taxes revenue is raising year after year with economy developing rapidly and strength boosting up. Economy growth under the peaceful economic environment whose taxes revenu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We investigate in macro scopical tax and industry income.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e also discuss the way and direction of the industry income ,hope represent a reasonable advice for our economy development.Key words: macro scopical tax, industry income, relation model, economic industry目录1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综述 (5)3模型设定 (7)4数据的搜集 (8)5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9)6结论 (16)参考文献: (16)1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前的很长一个时期,我们非常重视工农业的比例关系,这当然是对的,问题是仅仅着眼于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就容易忽略对工农产业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忽略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以致影响农业地位的巩固和其应有作用的发挥。
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978年~2008年摘要: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通过对影响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解释这些因素和税收收入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其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以及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税制改革The tax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ool of gaining fisical revenue,but also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ax ,we try to explain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tax and their impact on it.On this basis,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measures to promote China's tax revenue growth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Key Words: tax revenue; influencing factors;tax reform目录1引言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数据收集 (2)3实证分析 (3)3.1模型 (3)3.2中国税收收入与各因素之间的总体关系 (3)3.2.1 利用PLOT命令绘制趋势图 (5)3.2.2利用SCAT命令绘制X、Y的相关图 (6)3.3参数估计 (7)3.4模型检验 (8)3.4.1经济意义检验 (8)3.4.2统计检验 (9)(1)拟合优度:由表3.4中数据可以得到:,修正的可决系数为,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计量经济模型确定供需关系大类商品预测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准确预测大类商品的供需关系成为企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任务。
计量经济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供需关系,并提供准确的预测方法。
计量经济模型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大类商品的供需关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以及它们在预测大类商品供需关系方面的应用。
1. 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它假设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通过寻找最佳拟合线来预测大类商品的供需关系。
线性回归模型可以使用历史数据来建立模型,并使用模型来做出未来供需预测。
该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但缺点是忽略了其他非线性因素对供需关系的影响。
2. ARIMA模型:ARIMA模型(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
它将时间序列数据转化为平稳序列,并建立自回归和滑动平均模型,以预测未来的供需关系。
ARIMA模型适用于对大类商品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波动进行预测,可以较准确地捕捉到供需关系的长期趋势。
3. 协整模型:协整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用于分析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长期关系的模型。
它通过建立一个稳定的线性组合来捕捉供需关系的均衡状态。
协整模型可以检验大类商品的长期供需关系是否存在,并提供准确的预测方法。
通过对大类商品的历史数据进行协整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有助于做出精确的预测。
4. VAR模型:VAR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它假设各变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可以通过建立动态系统模型来预测大类商品的供需关系。
VAR模型适用于分析多个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更全面和准确的预测能力。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用计量经济模型外,还有一些其他模型,如时间回归模型、因果关系模型等,也可用于预测大类商品的供需关系。
在选择合适的模型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可用性、模型的拟合度、预测的准确性等因素。
税收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模型税收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税收征收和分配,政府能够有效地调节和管理经济资源的配置,以实现有效和公平的经济发展。
税收与资源配置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将探讨税收与资源配置之间的经济学模型。
一、税收与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税收改变了资源的价格和利润分配,从而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二是税收征收和分配为政府提供了财政支持,使政府能够进行公共服务和投资,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在税收改变资源价格和利润分配方面,经济学家提出了供给和需求的税收影响模型。
根据供给的弹性和需求的弹性,税收对资源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供给弹性越大,资源配置受到的税收影响越小;需求弹性越大,资源配置受到的税收影响越大。
另一方面,税收也通过征收和分配的方式对资源的配置产生影响。
政府通过征收税收获得财政收入,在进行公共服务和投资时,对资源的配置产生了影响。
政府的财政支出往往会改变不同部门和行业的资源需求,并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二、税收与资源配置的理论模型除了基本原理,经济学家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用以研究税收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1. 理性预期模型理性预期模型是一种基于个体理性行为假设的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个人和企业会根据预期的税收变化来调整投资和消费行为。
当个人预期税收将上升时,他们可能会减少消费以应对更高的税收负担;当企业预期税收将下降时,他们可能会增加投资以追求更高的利润。
这种情况下,税收变化会通过改变个人和企业的行为而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2. 纳什均衡模型纳什均衡模型是一种博弈论模型,用于分析个体之间的策略选择和相互影响。
在税收与资源配置领域,纳什均衡模型可以用于分析个人和企业在面对税收变化时的决策。
个人和企业根据自身利益考虑,会在税收政策下进行调整,以追求个体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纳什均衡模型,可以研究税收变化对个体行为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通过对三大产业发展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探求三大产业分别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入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经济计量模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可决系数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密切相关。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是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组成的,但是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影响各不相同。
而对三者影响程度进行数量分析,以期用函数关系精确表达三者各自的影响,就是我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数据收集 Y1X2X3X1996 3919.47 14015.3933834.9623326.241997 4185.64 14441.8937543.0026988.151998 4331.6 14817.6339004.1930580.471999 4615.9 14770.0341033.5833873.442000 4998 14944.7245555.88387143.95530944361.612001 15781.27 49512.292002 6029.88 16537.02 53896.7749898.90 2003 6510.94 17381.72 62436.3156004.732004 7182.121412.73 73904.3164561.292005 7942.922420.00 87598.0974919.282006 8696.624040.00 103719.5487598.092007 9997.528627.00 125831.36111351.952008 11242.933702.00 149003.44131339.992009 12264.635226.00 157638.78148038.042010 13471.540533.60 187.383.21173595.982011 15160.947486.21 220412.81205205.02 16674.3 231934.482012 52373.63 235161.99Y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平均每人全年)(单位:元) X1:第一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X2:第二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X3: 第三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二、模型建立我们可以得到Y 与X1 X2 X3的散点图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X1Y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X2Y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X3Y由图我们可以发现Y 与X1 X2 X3都有比较明显的线形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μββββ++++=XXX Y 3322110三、模型估计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04/14 Time: 22:54 Sample: 1996 2012Included observations: 17Variable 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 Prob.C 2912.790 593.6083 4.906923 0.0003X1 -0.087183 0.084725 -1.029012 0.3222X2 0.076761 0.015694 4.891077 0.0003X3 -0.000205 0.001025 -0.200083 0.8445 R-squared 0.994316 Mean dependent var 8384.337 AdjustedR-squared 0.993004 S.D. dependent var 4079.371S.E. ofregression 341.1963 Akaike infocriterion 14.70512Sum squared resid 1513394. Schwarz criterion 14.90117Log likelihood -120.9935 F-statistic 758.0557 Durbin-Watsonstat 1.165437 Prob(F-statistic) 0.000000所以我们得到以下的结果:Y=2912.790—0.087183X1+0.076761X2—0.000205X3 t=(4.906923)(—1.029012) (4.891077) (—0.200083)2R =0.99431 ..W D =1.165437 F 值=758.0557结果分析:从上面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方程的拟合优度99431.02=R ,调整后的拟合优度993004.02=R ,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基于经济学模型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财政收入在不断的增长。
经济的增长是财政的收入的增长的一定前提条件,而经济的增长又与三大产业产值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采用1992年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通过建立我国三大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回归模型,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从而大概可得出各个产业的产值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有多大,有利于今后对产业结构的转变,从而能够促使财政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计量经济模型最小二乘法拟合优度多重共线性三大产业产值财政收入一、有关三大产业与财政收入(一)、三大产业的划分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国划分并不完全一致。
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1、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的意义无论国家以何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财政收入过程总是和该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密切相关。
如果把财政收入视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总是来自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经济作为财政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最终来源,对财政分配过程和财政收入本身具有决定的作用。
(意义)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有助于研究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制衡关系,有利于选择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并建立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的和谐运行机制。
2、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包括两种不同的两类: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二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税收与二、三产业互动机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产业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自1994 年实施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收入从1994 年的5127 亿元,增加到2011 年的89738 亿元,年均增长17.24%,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由于该税制具有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特征,对税收收入贡献最大的自然是三次产业。
反过来考察会发现,在此期间由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因此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此,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三次产业与税收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今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自觉运用税收调控手段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不像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而是以所得税为主体,因此,国外学者研究三次产业影响税收收入的论文较少。
例如,Stotsky Mariam(1997)运用撒哈拉沙漠以南43个非洲国家1990-1995 年的数据,分析了宏观税负与三次产业构成、产业发展水平、对外贸易份额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宏观税负与农业和采掘业的产值负相关,而与出口额和人均收入水平正相关。
另外,国外更多学者主要研究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例如:Arthur(1980)以墨西哥1895-1975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经过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该国直接税的份额与第二产业比重正相关,与第一产业比重负相关。
David等人(2001)将美国、新西兰等国的税制结构与经济结构进行对比,认为税制结构必须与一国的经济结构相一致,而且可以按行业部门的特点形成农业税制、工业税制、商业税制等复合税制体系。
近20 年来,税收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三次产业对税收的影响。
郭庆旺(2003)采用计量经模型研究后发现,在税制不变的情形下,随着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提高,税收收入将大幅度增加,受此影响最大的三个税种是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学号:0112940姓名:张慧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修课时间:2013-2-24任课教师:朱永军成绩:评语:本次实验室研究税收与三大产业关系的模型,试图通过对1993-2012年税收收入与三大产业年产值的分析,了解税收收入与农业、工业、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了ols分析方法和eview软件确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与修正。
经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税收收入与第一产业相关关系不明显,与第二、三产业间则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
本次试验研究的显示意义很强,通过本次试验对计量经济学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Email: 1850337523@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的是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通过对1993-2012年税收与三大产业收入的分析,以了解税收与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
运用Eviews软件和OLS分析法对1993—2012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剔除不合适的解释变量和对方程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最终找出税收与主要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导向运用此关系对以后情况进行预测。
关键词:税收三大产业产值 OLSAbstractThis study is a model of tax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1993-2012 annual tax revenue and the three major industry revenue, we can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and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e links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By using Eviews software and OLS analysis of the 1993-2012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and gradually eliminating inappropriat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nd the equation of a series of tests, finally we can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and the main impact factors. Throug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oriented use of this relationship ,we can predict the subsequent situation.Keywords: tax three major industrial revenue OLS目录1.问题的提出 (4)2.数据的搜集 (5)3.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6)3.1.模型估计 (6)3.2.模型检验 (9)3.2.1.经济意义检验 (9)3.2.2.拟合优度检验 (9)3.2.3.F检验 (10)3.2.4.t检验 (10)3.2.5.多重共线性检验 (10)3.2.6.自相关性检验 (14)3.2.7.自相关的修正 (15)3.2.8.异方差性检验 (16)2.2.9.异方差的修正 (21)4.结论 (25)5.参考文献 (26)1.问题的提出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国的三大产业为: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具体可分为两大部门:(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
(2)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水利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公路内河(湖)航道护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和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国家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等。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近一年的时间里,“入世”的正向效应逐渐显现,由“入世”而导致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动力。
国民经济运行已经由政策主导增长阶段转入到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
今年以来三大产业的增长走势与“入世”的正负影响密切联系。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上,可以看出“入世”对我国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今年前三季度,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增长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了10%,提高0.7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第二产业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门;农业积极应对“入世”,同时由于世界粮食减产、进口压力减小而变被动为主动;而服务业发展则因外资进入相对迟缓以及电信、软件、网络等新兴服务业的疲软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为此,关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走势,需要密切监测分析“入世”后三大产业的发展变化。
三大产业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① 第一产业为第二三产业奠定基础;② 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③ 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进步;④ 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
而税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
税收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增税与减免税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引导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政府运用税收手段,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也可以调节经济结构。
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率在“下降”,而“质量”却在“提高”。
财政部税政司发布的“2013年一季度税收收入情况分析”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27399.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18.96亿元,增长10.3%.从中可以看出,一季度的税收收入增长速度改变了以往税收收入超GDP较多的增长形势,呈现低速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三大支柱产业,成为纳税大户排行榜上最引人注目的三大集团军。
这三大产业名家荟萃,在本届的三大排行表上纷纷崭露头角。
因此,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将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方法来建立具体模型探究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
2.数据的搜集1993-2012年中国税收收入与三大产业数据统计:单位:亿元3.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1.模型估计进入Eviews软件包,确定时间范围;编辑输入数据;选择估计方程菜单,估计样本回归函数,各项步骤结果如图所示,建立工作文件,输入所获得的数据:(输入命令:data y x1 x2 x3),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命令:ls y c x1 x2 x3)输入命令(scat x1 y)、(scat x2 y)、(scat x3 y)得到如下的散点图:估计结果为i i i i X X X y 321355.0215.0790.0421.1755++-=(1.7731) (-4.6973) (2.4552) (4.6580).02=R 9985 =F 3588.752 5649.1=DW括号内为t 统计量值。
3.2.模型检验3.2.1.经济意义检验我国税收收入与第一产业呈负相关,当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持不变时,第一产业增加1个单位,我国税收收入减少0.79个单位;我国税收收入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呈正相关,当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持不变时,第二产业增加1个单位,我国税收收入将增加0.215个单位;当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保持不变时,第三产业增加1个单位,税收收入将增加0.355个单位。
3.2.2.拟合优度检验由9985.02=R ,9982.02=-r 与1十分接近,说明其拟合优度很好。
3.2.3.F 检验针对0:3210===βββH ,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在F 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3和17的临界值59.3)11,3(05.0=F 。
由于752.3588=F >3.59,应拒绝原假设0H ,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第一产业(X1)、第二产业(X2)、第三产业(X3)对我国税收收入(Y )有显著影响。
3.2.4.t 检验分别针对)3,2,1(0:0==j H j β,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查t 分布表得自由度为,临界值110.2)17(025.0=t 。
对应的统计量分别为-4.6973, 2.4552,4.6580,32025.01,,110.2)17(t t t t =<>110.2)17(025.0=t ,1t 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32,t t 通过显著性检验。
3.2.5.多重共线性检验(1)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回归模型:i i i i X X X y 321355.0215.0790.0421.1755++-=(1.7731) (-4.6973) (2.4552) (4.6580) .02=R 9985 =F 3588.752 5649.1=DW由图表看出,可决系数非常高,而X1,X3的t值不显著,可以推测出现该模型出现了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对所有变量进行相关性检测,得到下图:(2)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来解决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先对变量逐个进行回归,可得X2的可决系数最大,从而得到最优简单回归方程Y=f(X2).于是,在保留第二产业X2变量的情况下,依次加入其他变量:①命令:ls y c x2回归结果为:23989.0414.4525X Y +-=(-6.4752) (47.9063)9922.02=R 3550.0=DW 括号内为t 统计量值②ls y c x1 x2回归结果为:215985.00675.1649.1833X X Y +-=(1.2440) (-4.5650) (13.5749)9965.02=R 067954.1=DW 括号内为t 统计量值③命令:ls y c x2 x3回归结果为:324819.00516.0582.2379X X Y +--=(-3.5103) (-0.5170)(4.5248)9965.02=R =F 2399.215 6524.0=DW 括号内为t 统计量值 ④命令:ls y c x1 x2 x3回归结果为:3213547.02149.07901.0421.1755X X X Y ++-=(1.7731) (-4.6973)(2.4552)(4.6580).02=R 9985 =F 3588.752 5649.1=DW 括号内为t 统计量值结果分析:1) 在最优简单回归方程Y=f (X2)中引入变量X1,2R 由0.9922提高到0.9965,进行t 检验β(X1)不显著,可能是“多余变量”,暂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