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9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
内容
1、节能设计原则
(1)选择能源节约的建筑材料,能够有效地传输热量、保持室内温
度恒定,以及具有良好的声学和空气隔热性能,减少能源对外放热的程度;
(2)采用有效的太阳能利用方案,采用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替
代传统能源,以减少能源消耗;
(3)采用节能建筑设计,选择合适的布局,使建筑的结构、窗户、
墙体等元素共同造就一个节能的整体,同时注重室内舒适度,通过适当的
室内温度和空气流通量调节室内环境;
(4)节能设备的使用,通过安装节能设备,如节能空调、节能型电器、低热散失系统、热泵、光伏等,以及采用低温回热系统,有效节省能源。
2、节能窗户的优势
节能窗户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窗户表面具有很好的一次内反射抵抗能力,能够有效抵抗辐射热,有效地阻挡热量流失,使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更加稳定;
(2)窗户表面采用特殊的材料,可以把太阳辐射的光能转换为可见
光线,使建筑内更明亮,节省电力;。
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通过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施过程。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1. 综合考虑建筑环境特点:建筑节能设计应根据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室内外温湿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利用太阳辐射、风力、地热等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2. 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的能耗,提高其耐久性和抗震能力。
例如,采用轻型、高强度的建筑材料,优化墙体、屋顶和地板的结构,减少热桥效应。
3. 有效利用绝热材料:绝热材料在建筑节能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防止热量传导和漏失。
合理选择和应用绝热材料,例如保温砖、保温棉、硅酸盐保温板等,可以降低建筑的空调能耗。
4. 设计高效的暖通系统:暖通系统是建筑节能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涉及供热、供冷、通风和空气净化等方面。
选择高效的供暖设备、通风设备和换热设备,合理设计管道和风道布局,可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1. passivHaus标准:passivHaus是一种践行节能设计理念的标准,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和最小限度地使用机械设备来实现建筑的能量自给自足。
它要求建筑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供高水平的室内舒适性。
2. 太阳能利用:利用太阳能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收集和利用太阳能,可以为建筑供应清洁能源,减少外部能源的消耗。
3. 冷暖负荷平衡设计: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冷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实现冷暖负荷的平衡,减少能源的浪费。
例如,利用地下水库进行夏季的储冷,冬季的储热,调节室内温度。
4. 开窗通风设计:合理的开窗通风设计可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通过设置适当的窗户位置、尺寸和开启方式,使室内空气得到有效补充和排放,提高室内舒适度。
建筑物节能设计要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建筑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
建筑物节能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建筑设计、材料选用、设备配置等方面。
本文将从建筑物节能设计的角度,介绍建筑物节能设计的要求。
1. 建筑形态设计建筑物的形态设计对节能有重要影响,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表面积和热桥,减少与外界能量的交换,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可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减少冷热桥出现,避免建筑形态过于复杂导致能量流动不畅。
2. 外墙保温设计外墙保温是建筑物节能设计中的重点。
应选择保温材料,并合理设置保温层,以减少外界冷热对建筑物的影响。
外墙保温设计应遵循适当的保温厚度和保温性能的要求,以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
3. 采光与照明设计建筑物的采光与照明设计也是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
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可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窗户设计、天窗设置等方式实现。
同时,建筑照明灯具的选择也应具备节能性能,如LED灯具等。
4. 空调系统设计建筑物的空调系统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能耗。
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和建筑用途,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并进行节能设计。
可采用新风系统、能量回收系统、智能温控系统等,以提高空调系统的效能。
5. 电力与能源管理合理的电力与能源管理是建筑物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需求,合理配置电力设备,并制定科学的能源管理方案。
通过使用高效节能设备、智能电能监测与控制系统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6. 建筑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是决定建筑物节能性能的重要因素。
应选择符合节能要求的环保材料,并进行合理配置。
比如使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能量损耗。
7. 适应自然环境建筑物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建筑物的不同朝向,也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总之,建筑物节能设计要求涉及建筑形态设计、外墙保温设计、采光与照明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电力与能源管理、建筑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
建筑工程节能设计专篇
在建筑工程领域,节能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减少建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
1. 热量传递控制:建筑的外墙、屋顶和地板应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减少热能的传递。
此外,采用双层窗户、隔热门窗以及有效利用窗帘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减少热能的损失。
2. 照明系统优化: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和感
应开关,并结合自然采光,合理安排室内布局,减少能源的使用。
另外,也可以安装光敏感应器,根据室内环境的亮度调整照明的亮度和开关。
3.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包括通风、供暖和制冷等。
利用自然通风、地源热泵或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
同时,合理设计管道和设备布局,减少能源的损失。
4. 建筑材料选择:选择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如绿色建筑材料、低辐射玻璃等,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结合人员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合理控制建筑物的能源使用,实现节能减
排的目标。
总之,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是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合理选材、高效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环境的负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节能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方向,为我们创造更加舒适、健康和环保的生活空间。
建筑物节能设计标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于建筑物的能源效益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运营成本,建筑物节能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建筑物节能设计标准,包括建筑外观、建筑材料、采光、供暖与通风、能源系统等方面。
一、建筑外观设计标准建筑外观设计是建筑物节能的第一步。
合理的外观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在设计建筑外观时,应考虑以下要点:1. 外墙保温:采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增加外墙的保温层厚度,减少热量的传递和损失。
2. 外墙色彩选择:浅色外墙具有反射阳光的特性,减少热量吸收,降低建筑物内部温度。
3. 采用可再生材料:选用可再生材料作为建筑外墙、地板等材料,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二、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标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对于建筑物节能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相关的设计标准:1. 选择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墙体、屋顶以及地板等结构部件的材料应选择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减少热量传递。
2. 使用双层窗户:使用双层窗户能够降低热量的传递和损失,并且具有噪音隔离的功能。
3. 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和冷却系统,减少自来水的使用。
4. 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合理设计通风系统能够提供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减少空调的使用。
三、采光设计标准充足的自然采光是建筑物节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减少电力的使用,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以下是相关的设计标准:1. 增加窗户面积:合理增加建筑物的窗户面积,提高室内的光照亮度,降低照明能耗。
2. 采用遮阳措施:通过设置遮阳板或者百叶窗等装饰物,阻挡阳光直射,避免室内过度受热。
3. 利用光管或反射板等技术:在室内采用光管或者反射板等技术,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减少照明的使用。
四、供暖与通风设计标准供暖和通风是建筑物节能的重要考虑因素,下面是相应的设计标准:1. 选择高效供暖系统:选择高效的供暖系统,如地源热泵、太阳能加热系统等,减少能源的消耗。
建筑工程节能方案包括哪些一、建筑工程节能设计1. 可持续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等方面,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建筑设计包括以下方面:(1)优化建筑布局和形态,实现自然通风和采光,降低对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能耗。
(2)选用环保、节能、可再生材料,减少建筑对资源的消耗,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采用节能设计理念,包括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玻璃、高效照明、节能型电梯等措施,减少建筑能耗。
2. 建筑透光性设计建筑透光性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建筑透光性设计包括以下方面:(1)合理设置采光窗、天窗、落地窗等透光设施,增加室内自然光的利用。
(2)选用透光性好的建筑材料,如玻璃、石材等,增加室内自然光线的穿透。
(3)采用智能调光系统,根据室内光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实现节能目的。
3. 建筑节能供暖与制冷系统设计建筑供暖与制冷系统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设置供暖与制冷设施,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供暖与制冷系统设计包括以下方面:(1)选择节能型供暖与制冷设备,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提高系统效率。
(2)优化供暖与制冷系统的管道布局、设备排列等,减少能源损耗。
(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供暖与制冷设备,实现节能目的。
4. 建筑节能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建筑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设置通风与空调设施,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能耗。
建筑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包括以下方面:(1)优化通风系统的管道布局、排风口设置等,增加室内新风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2)选择节能型空调设备,如变频空调、空气换气机等,减少空调能耗。
(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自动调节通风与空调设备,实现节能目的。
5. 建筑节能照明系统设计建筑照明系统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设置照明设施,以提高室内照明效果,降低能耗。
建筑节能设计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能源资源的紧缺,建筑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节能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建筑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资源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建筑节能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
2.减少环境污染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
而建筑节能设计以降低能源消耗为目标,可以减少排放污染物,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改善室内环境建筑节能设计要求采用科学的通风、采光和空气净化等手段,能够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建筑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和措施为了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采取相应的措施:1. 综合利用设计综合利用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物时,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形式、布局、朝向、用途等各个因素,合理规划建筑的功能布局,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2. 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用合适的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可以减少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降低能源消耗。
3. 优化采光设计采光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安排建筑的朝向、窗户的位置和窗户的设计等因素,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节约能源。
4. 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设备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如太阳能供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供暖和供冷的能源消耗。
5. 合理规划建筑的风道系统建筑节能设计还需要合理规划建筑的风道系统,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6. 科学使用建筑材料建筑节能设计需要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减少材料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通用版一、建筑外部设计1.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选择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减少热量的传导和散失。
2.优化建筑形态:合理设计建筑的形状,减少表面积,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
3.考虑自然通风:合理设计建筑的通风系统,充分利用自然气流,减少机械通风的能耗。
4.选择高效的外部遮阳措施:采用窗户遮阳、阳光控制系统等技术,减少夏季阳光直射建筑物内部,降低空调能源消耗。
二、建筑内部设计1.考虑采光设计:合理设置门窗位置和尺寸,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源,减少人工照明的能耗。
2.优化建筑布局:合理规划建筑内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建筑对能源的依赖。
3.选择节能灯具:采用LED照明等节能灯具,降低照明能耗。
4.节能电器的使用:选择节能型电器设备,减少电器的能耗。
三、建筑系统设计1.加强建筑隔热: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加强建筑隔热层的施工,减少冷热交换,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2.采用高效供暖与制冷系统:选择高效节能的供暖与制冷设备,优化供暖空调系统的设计,减少能源的消耗。
3.循环水利用系统:采用节水设备,增加循环水利用系统,减少用水量,并对废水进行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等,加强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四、建筑节能管理1.建立建筑节能评估制度:建立评估体系,及时评估建筑节能的效果,为节能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2.建筑节能技术培训:加强对建筑从业人员的节能技术培训,提高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
3.进行建筑节能监测:建立监测系统,对建筑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节能问题。
4.持续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对建筑节能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与方法1. 建筑节能设计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建筑节能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建筑节能设计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运营成本和污染排放,还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适性和价值。
2. 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是尽量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舒适性。
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是综合考虑建筑的气候、地理、建筑形态、朝向、结构等因素,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和污染。
3. 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和方法(1)被动式设计:通过建筑的形态、朝向、采光、通风、保温等措施来实现节能。
具体实践包括合理选取建筑位置、朝向和形态,设置透明的采光设备和自然通风通道,采用厚墙保温和隔热窗等措施。
(2)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通过科技手段和设备更新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选择高效率的供暖、制冷、热水系统和照明设备等。
(3)建筑自动化: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控制手段实现建筑能源的最优利用。
具体实践包括开发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施可定时、定量、定温的能源供给,利用智能窗帘、智能照明等自动化设备。
(4)建筑节水:通过科技手段和设备更新提升建筑的用水效率。
包括设置高效率的水龙头、节水洗涤器等设备,采用雨水收集和灰水回收等技术手段。
(5)建筑垃圾处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技手段实现垃圾的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践包括采用垃圾分类处置设施、资源化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等。
4. 建筑节能设计的实施与推广建筑节能设计离不开科研、科学技术和产业化的支撑。
在实施过程中需加强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
(1)加强科学研究。
深入研究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和控制原理、建筑节能技术和控制策略、建筑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2)推广政策。
政府应出台切实有效的建筑节能政策,包括制定建筑节能标准、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动节能建筑的经济、法律政策等。
建筑节能设计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建筑节能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设计手段,通过优化建筑结构、用能系统和建筑材料等方面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方面,还可以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提高舒适度、增加建筑的市场竞争力。
以下是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
1.建筑外墙和屋顶:建筑外墙和屋顶是建筑与外界之间的隔热层,对于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隔热技术,如保温层、双层玻璃窗、通风窗等,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损耗。
2.采光和照明:合理设计采光系统,根据建筑朝向、大楼高度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窗户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合理利用天窗、透明材料等也能有效减少照明能耗。
3.空调和供暖系统:空调和供暖系统是建筑中最耗能的系统之一、选择高效的空调设备和供暖系统,或者引入传统建筑中的被动设计,如利用自然通风、利用地下温度等,能够显著降低能耗。
4.水和排水系统:水和排水系统也是建筑中重要的消耗能源的系统。
通过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如低流量马桶、雨水收集系统等,可以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能源消耗。
同时,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如采用雨水渗透方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等手段,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建筑的用能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节能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等,能够降低用能峰谷差,优化供需关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需要注意,建筑节能设计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筑形态和朝向设计:合理的建筑形态和朝向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调整采光、照明和空调的需求,减少能耗。
2.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选择绿色环保、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并充分考虑其可再生和回收利用性。
3.建筑节能设计评估:在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节能设计评估和模拟分析,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效果。
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引言建筑行业是能耗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筑节能已成为业界的重要关注点。
本文将介绍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技术和标准,以及其在不同层面的应用。
1. 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1.1 节能优先原则建筑节能设计的核心原则是“节能优先”,即在满足建筑功能、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技术应用,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1.2 综合性原则建筑节能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材料、设备、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综合性原则要求建筑师、工程师和材料供应商等各方合作,共同推进节能设计的实施。
2. 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手段2.1 外墙隔热技术外墙隔热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用保温材料、隔热层和隔热结构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的传热损失,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2.2 采光和通风技术合理的采光和通风设计可以减少照明和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
通过合理选择窗户位置、尺寸和类型,以及安装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室内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依赖。
2.3 高效节能设备高效节能设备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
通过选用高效的空调、暖通、照明等设备,以及安装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并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3. 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与认证3.1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指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和指南。
例如,国家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建筑节能评价标准》等,规定了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方法。
3.2 LEED认证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国际上最为广泛应用的绿色建筑认证系统之一。
通过对建筑在节能、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可持续材料使用等方面的评估,LEED认证鼓励和推动建筑节能设计的实施。
建筑学中的建筑节能设计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的概念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节能设计可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建筑使用成本。
建筑节能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从建筑设计的初期规划到后期的施工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怎样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使用。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内容。
1. 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是最先引起人的注意的,同时也是建筑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建筑物的外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阳光照射角度等因素,采用适当的建筑形式和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
通过合理配置窗户、门以及天窗等开口部分的大小,实现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并最大限度减少能源的消耗。
2. 系统设计建筑节能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设计方面。
不仅需要高效节能的空气调节器等机电设备,还应注重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间的协调设计,以最大程度地提升节能效果。
例如,在使用空调室外机时,室外机的位置以及双向循环风机的使用对于节能效果的提升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排布和维修系统,可以达到使整个系统保持高效节能的效果。
3. 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材料是建筑节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绝缘性能。
建筑节能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热阻、隔音、耐火性等绝缘性能,从而达到最优良的节能效果。
4. 设备的使用在建筑节能设计中,设备的使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使用设备和灯具等终端设备,并按照合适的时间使用和关闭所有设备,可以实现节能效果。
同时,使用有效的设备控制系统也有助于提高节能效果。
结论: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实施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并减少能源支出。
其次,建筑节能设计可以改善内部空气质量,创造一个更舒适和健康的环境。
同时,它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缓解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的。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的社会责任,我们急需专业技术人员来持续研发和实现新的节能设计方案,以及推广节能技术的普及。
建筑节能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日益紧缺,节能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建筑节能设计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措施,通过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旨在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建筑外观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系统设计和建筑材料设计四个方面,探讨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第一步,它对于日后建筑能耗的影响非常重要。
在外观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形状:合理选择建筑的形状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采用流线型或环形建筑形状可以减小空气阻力,降低建筑所受的风力影响。
2. 窗户设计:窗户是建筑中热量流失最为显著的部分。
应选择高隔热性能的窗户,并考虑设置遮阳装置,以减少夏季阳光辐射,降低室内空调负荷。
3. 高效隔热材料:采用高效隔热材料进行外墙保温,可以减少室内外温差,降低能耗。
此外,还可以考虑对外墙进行绿化设计,以提供额外的隔热效果。
二、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核心之一,它关乎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能耗。
在结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建筑材料选择:选择轻质、高强度、环保的建筑材料,并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
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建筑的保温性能和能耗水平。
2. 优化构造形式:合理优化建筑结构形式,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
通过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等设计手段,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并减少能源消耗。
3. 设计抗震性:抗震性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理的抗震设计能够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从而减少后期修复和能源消耗。
三、建筑系统设计建筑系统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环节,涉及到供暖、通风、空调等方面。
在系统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供暖系统:合理选择供暖设备,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能耗计算,确保供暖系统的高效运行。
此外,还可以考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暖。
2. 通风系统:采用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减少空调能耗。
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与节能方案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建筑设计中的节能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节能措施和方案在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减轻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节能措施和方案。
1.建筑外部保温:采用保温墙体材料,如保温板、保温砖等,增加建筑外部的保温层,减少能源的损耗。
同时,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也能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2.采光设计:合理布局建筑的窗户和采光洞口,使得自然光能够充分进入室内,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此外,应合理选择窗户的材质和结构,减少能量的传导和散失。
3.太阳能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手段。
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供应热水等。
4.空调设计:合理选择建筑的朝向和格局,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对流降低室内温度。
同时,可以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使用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温度和湿度。
5.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设备的智能控制和能源管理,自动调节照明、空调、供暖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6.废物回收利用:设计建筑时考虑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环保材料的再利用等。
7.红线思路:使用红线尺寸进行不同建筑的尺寸规划,使得建筑布局更紧凑,减少建筑的墙体面积和能源消耗。
8.绿色屋顶:通过在建筑的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雨水径流和空气污染,同时也美化了城市环境。
9.使用节能建材:选择具有良好节能性能和环保性能的建筑材料,如高效隔热材料、节能玻璃等。
10.整体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的初期就要考虑节能问题,并将节能理念融入到整个设计过程中,从建筑的结构、材料选择、设备运行等各个方面予以合理优化。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与节能方案是多方面的,从建筑外部保温到室内空调设计,从太阳能利用到智能家居系统,都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目标。
建筑节能设计规定指标建筑节能设计规定指标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建筑节能设计规定指标通常涉及到建筑的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要求、门窗的保温和隔热要求、采光和照明的高效化要求、空调、供暖和热水系统的节能要求等等方面。
1.墙体和屋顶的保温要求: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应具备一定的保温性能,以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和室外热量的进入。
常用的保温材料包括聚苯板、岩棉板、泡沫混凝土等,其保温层的厚度和热阻值应符合规定。
2.门窗的保温和隔热要求:建筑物的门窗应采用密封性能较好的材料,以防止冷热空气的交换,减少室内温度的波动。
门窗的玻璃应采用中空或夹层结构,减少热量的传导和散失。
此外,门窗的框架也应具备一定的隔热性能。
3.采光和照明的高效化要求:建筑物的采光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室内照明的使用。
采光的窗户应具备一定的光线透过率,并避免直射阳光。
此外,照明系统应采用节能的荧光灯或LED灯等,以减少用电量。
4.空调、供暖和热水系统的节能要求:建筑物的空调、供暖和热水系统应具备一定的节能性能。
空调系统应采用高效的制冷剂和换热器,减少能源的消耗。
供暖系统应采用高效的锅炉或地源热泵等,减少燃气或电能的使用。
热水系统应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或余热回收系统等,减少能源的浪费。
5.其他节能要求:建筑物应设计合理的布局,以减少管道和设备的长度和损失。
建筑材料应选用环保和节能的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建筑物应安装智能节能设备,如热控和光控设备,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照明。
总之,建筑节能设计规定指标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建筑节能设计规定指标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水平,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建筑节能设计的原理与方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节能设计迎来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的原理和方法,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建筑节能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帮助读者加深对于该领域的了解。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原理1. 传热原理传热是建筑能耗的重要方面。
建筑节能设计的首要原理是减少传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实现节能的关键在于建筑外墙及楼顶的保温隔热设计。
合理选择保温材料,增加保温层厚度,减少热量的传递,有效降低能耗。
2. 采光原理采光是建筑内部能源利用的重要环节。
合理利用自然光源,能有效降低建筑内照明的能耗。
充分利用建筑的朝向、窗户布置等设计要素,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次数和强度。
3. 通风原理通风是建筑内部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新陈代谢,降低空调设备的使用频率。
采用自然通风或者利用风能进行空气流动,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4. 建筑设备效率原理建筑设备效率直接关系到能源的消耗。
通过选用高效的建筑设备,如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等,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
设备的能效比、节能指数等参数,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
同时,科学的建筑管理运营也能最大化地发挥设备的效能。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1. 建筑外墙保温建筑外墙是建筑热量传递的重要途径,加强外墙的保温设计是节能的关键。
采用保温板、外墙涂料、外保温系统等措施,形成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散失。
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需要兼顾保温效果、环保性和耐用性等因素。
2. 优化建筑朝向与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与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太阳能的利用。
南北通透的建筑布局,能够充分利用冬季的阳光,减少采暖设备的使用。
同时,避免直接曝光阳光,减少夏季室内的温度上升。
3. 采用节能照明系统照明是建筑内部能耗的重要部分。
建筑节能设计浅谈摘要: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提高建筑节能品质,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本文探讨当下建筑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高效节能途径以及国外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节能方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途径方法前言高效节能建筑的实现,必须要以高效的节能技术来作为支持。
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从技术的复杂性来看,建筑节能技术可分为低技术和高技术。
根据我国国情当下建筑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低技术高效节能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但高技术节能方法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最终我们会以高技术与低技术结合达到节约与高效的平衡点,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低技术运用途径建筑的低技术设计,旨在基于采用低调的技术措施、简朴的建筑形式和合理的低造价所开展的简约而直接的设计。
在设计中不用或者少用现代技术手段,从建筑所在的地域出发,提倡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从而达到节能效果的设计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师又赋予了低技术新的含义:那就是在被动式节能的基础上,建筑师通过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地理现状(气候、地形、地貌、风向、植被等)的关注,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涵的生态智慧,采用低成本、低造价的技术和材料,结合适用的现代技术措施,在节能效果和经济性方面找到平衡点,满足建筑舒适性要求,并使之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这种手法具有经济节约、易于普及的明显优势,尤其是适用节能技术,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的应用与推广也较为广泛。
1.地形的运用我国生土建筑起源较早,分布广泛,主要包括窑洞,土墙体建筑和掩土建筑。
生土建筑在保护生态系统方面具有独特的生态优越性。
其中尤以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和河北等省区的窑洞建筑在地形运用上最为典型。
它在节能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土墙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好,室内冬暖夏凉,节约了能源就地取材,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量和运输过程的能源消耗由于土墙内有一定的空隙和墙体较厚,隔音效果较好在旧房拆除重建时,土墙的粘土材料可重新使用,也可以回田(老房土还可以做肥料)生土建筑以这些生态特点被世界许多地区所接受,对于地下空间以及土壤特性的利用也已经得到现代建筑师们的广泛关注。
2.气候的运用我国传统建筑屋顶随着不同气候地域而产生的变化是很大的,屋顶坡度随着地域的降水量的减少而减少,南方地区屋顶出檐很大,有利于夏季遮阳,但为了采光,屋檐稍稍翘起(这是中国建筑的特殊构造),避免过多的遮住阳光。
屋顶的维护结构,是由多层次组成的,既有松散隔热层又有架空的“空气层”,既可以防寒,又可以隔热。
我国传统建筑中还有很多地方使用外廊的形式,这种外廊也是一种“生态廊”。
冬天,阳光照射在建筑物外的空间,像温室一样主动收集太阳热量;夏天又可以遮蔽太阳辐射,防止热量传入室内,正如目前不少阳台冬天关窗,使其变成太阳房收集热量,而夏天开窗,既加强通风又可使室内有遮阳,另外也可使光线在室内分布均匀。
居住建筑中天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四合院,另一种是多户多内院,既可以解决交通,又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连接。
两种类型都有以下作用:a.晚上庭院内的空气由于白天直接受到太阳辐射热,间接受到建筑的加热而上升,被上空的冷空气所替代。
冷空气积聚在庭院中形成空气的流层,并逐渐渗透至周围室内发挥冷却作用。
b.早晨周围墙壁遮挡日照,庭院中空气和周围房间升温较慢,因此庭院上空的热空气不能进入庭院,只是在庭院中生成气流,这种庭院可称为“蓄冷的水库”,加上庭院内的绿化,更加强了室内冬暖夏凉的感觉。
其他传统建筑中可以借鉴的技术还有很多,如掺加各种松散材料的空斗墙,既隔热又御寒;能随意装拆的用摇梗的门窗,冬天用纸封缝,由于面积较大同样不妨碍采光。
等等诸如此类。
3.风向、采光、防噪的运用为了达到高密度下的适宜性居住,低技术规划设计可采用高效而密集式的技术手法节约土地资源,将住区空间进行集约化处理和安排,同时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条件下的日照、采光和主导风向,营造类自然化的环境。
总体来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手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布局不宜封闭夏季盛行风的入风口。
第二.南面临街不宜采用过长的条式多层,特别是条式高层,有利于本区域日照和防止噪声。
第三.东、西临街不宜采用条式多层或高层,这样不但住宅单体的朝向不好,而且影响进风,宜采用点式或条式低层(作为商业网点等非居住用途)。
第四.周边式布局不利于夏季通风,如将东、西和南面的条式建筑底层架空,可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第五.建筑高度宜南低北高,北面临街的建筑可采用较长的条式多层甚至是高层,可以提高容积率,又不影响本居住区的日照间距,同时又遮挡冬季寒风,提高住区的舒适度。
第六.非临街建筑的组合宜采用错列式,使通风(道路)通而不畅。
4 阳光的运用被动式太阳房,它主要根据当地气侯条件,把房屋建造得尽量利用太阳的直接辐射能,它不需要安装复杂的太阳能集热器。
更不用循环动力设备,完全依靠建筑结构造成的吸热、隔热、保温、通风等特性,来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
因此相对而言,被动靠天,也就比人为的主动调节性差,在冬季遇到连续坏天气时,可能要采用一些辅助能源补助。
正常情况下,早、中、晚室内气温差别也很大。
但是对于要求不高的用户,特别是原无采暖条件的农村地区,由于它简易可行,造价不高,人们仍然欢迎。
二、高技术节能方法高技术节能方法即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最新生态理论,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主动地来解决节能问题,不仅用以提高住宅的能源使用效率,营造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而且在形式上极力表现高技术的结构,材料,设备,工艺等美感的高技派设计手法。
在2000年健康建筑住宅会议曾提出过高生态就是高技术的口号,所以这是在战略基础上建造生态的建筑。
目前在我们国内把整个生态节能技术发展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比较困难,一个是经济发展水平,另外一个是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
但是国外建筑师对于住宅节能的高度关注和充满智慧的设计手段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 室内的热环境和湿环境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自然风和补新风系统以及冷热交换系统。
置换式新风系统,包括冷热交换装置,一个补新风系统,一个加热装置。
经处理后的室外新鲜空气,通过热交换送入室内,能量保留,温湿度得到调节,使得室内高舒适。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空调系统。
建筑空调系统需要完成三方面的功能,调节室内温度(制冷、供暖);提供过滤除尘的新鲜空气;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空气流通速度,避免噪声。
2.外遮阳隔热技术外遮阳是最有效的遮阳设施,它直接将80%的太阳辐射热量遮挡于室外,有效的降低了空调负荷,节约了能量。
结合建筑形式,在南向及西向安装一定形式的可调外遮阳,随使用情况进行调节,这样既能满足夏季遮阳的要求,又不影响采光及冬季日照要求。
并且可进一步安装光、温感元件及电动执行机构以实现智能化的全自动控制,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也可根据室内外温度及日照强度自动调节遮阳设施,以降低太阳辐射的影响,节约能源。
而建筑遮阳也成为建筑立面的一种构成和表现手段,丰富活跃了建筑形象。
外遮阳在欧洲人的眼里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实用的创造舒适环境,节约能源的产品。
也是建筑设计家们手中离不开的设计手段,优秀的建筑可以运用外遮阳来创造设计奇迹,使建筑功能、建筑产品与建筑形式完美结合。
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的建筑设计中,外遮阳的应用近几年也开始普及,江苏省就已规定了民用建筑必需采用外遮阳处理。
同时在其他各省市也有普遍的应用(例如:北京的风尚国际公寓)。
3. 冷热辐射控制与改善技术冷热辐射控制技术包括了能量活性建筑基础和混凝土楼板辐射采暖制冷系统。
一般在地下10-20米左右深度,土壤温度全年保持在13℃左右。
在此之上的土壤温度受外界气候影响而产生季节性波动;在此之下的土壤温度受地心热力影响,每向下33米土壤温度上升1℃左右。
能量活性建筑基础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将工程塑料管埋入地下,形成闭式循环系统,用水作为载体,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土壤中;冬季从土壤中提取能量。
其突出优点就是不需要专门钻井而可以获取地热(地冷)资源,投资相对较少,经济效益明显。
根据建筑基础土质情况和建筑基础工程的要求,可采用与基础形势相配合的技术,如能量活性基础桩、基础墙与基础板。
这一系统若是采用与其相配套的地冷直接制冷技术则经济效益更好,消耗1kw电量可以输送50kv冷量到建筑物中。
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这项技术已基本成熟。
混凝土楼板辐射制冷采暖系统,是配合能量活性建筑基础的高效环保能量系统。
原理就是在楼板里走低温水;冬天走热水,夏天走冷水,因为低温水很容易得到,也是最节能的。
但最关键是要解决管道铺设的问题。
混凝土有热惰性最大的材料特征。
用管道在混凝土中铺设就可以保障室内达到好的效果。
造价远远低于顶棚吊顶式辐射制冷系统。
4.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热、水资源、风能、潮汐能等等,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利用较多的是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方法。
我国的建筑能耗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地改变和生活水平地提高增长极快,1998年的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27.6%。
我们再也不能在“能源廉价”的思维方式下忽略建筑的能耗问题,而应当努力按照高效清洁的原则去制定和实现住宅的能源策略。
前面我们提到了太阳能的被动利用方式,随着科技生产力的提高,太阳能这种环保可再生能源已通过高技术得到更广泛使用。
一种是我们常用到的太阳能热水器,在浙江已规定在十二层及以下楼层建筑中必须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以节约用热水的热量。
另一种是利用太阳能转变为热能,以热能制冷来达到太阳能制冷的目的。
还有一种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即利用集热器把太阳辐射能转变成热能,然后通过汽轮机、发电机来发电。
这样电能又可以转换成我们需要多种形式能源。
以上几种太阳能利用途径相结合运用于建筑中,就形成了主动式太阳能房。
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采暖和降温的房子。
主动式太阳房一般由集热器、传热流体、蓄热器、控制系统及适当的辅助能源系统构成。
它需要热交换器、水泵和风机等设备。
因此这种太阳房的造价较高。
但是室温能主动控制,使用也很适宜。
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建造不少各种类型的主动式太阳房。
在我国青藏高原地热资源尤为丰富,近年的地热发电,地热供暖也被广泛应用。
西北地区的风力发电,风力直接转换成热能等都已有运用,这就为建筑耗能直接提供了可再生环保能源。
结束语目前的建筑节能技术途径和方法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内容十分多元化。
实际运用中在低技术手段中往往会和高技术相联系;而高技术手段中也会有许多低技术思想的体现。
只有将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要求,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