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示范文本

第二部分

公共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

1.1设计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GB50189-200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DBJ13-62-2004 《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使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定

1.2工程概况

1.2.1建设地点:

1.2.2工程性质:

1.2.3工程规模:地上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建筑层数为地上层,地下层;

建筑总高度米;

1.2.4建筑朝向:(含角度)

1.2.5结构体系:

1.3气候分区和计算方法

1.3.1本工程公共建筑部分所属的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

1.3.2计算方法:

□“规定性指标”

□“权衡判断法”

1.3.3使用软件为:

□“TBEC”天正节能软件

□“PKPM软件”

□其他软件:

1.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节能措施

注:节能措施中屋顶、外墙、地面、地下室外墙、架空或外挑楼板应注明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λ及厚度

注:节能措施中屋顶、外墙、地面、地下室外墙、架空或外挑楼板应注明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λ及厚度1.6建筑外遮阳设计

建筑外遮阳系数SD=

(查“手册”第四章外遮阳构造类型及热工性能表或计算数值)

1.7外门窗设计

1.7.1 外窗(包括阳台门)的热工性能;

表1.7.1 外窗(包括阳台门)热工性能表

1.7.2透明幕墙具有:

□可开启部分□通风换气装置

1.7.3外门窗材料

1 框料采用:

□普通铝合金□断热铝合金

□PVC塑料窗□其它

2 玻璃采用:

□无色透明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

□无色透明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

□其它

1.7.4外门窗气密性要求:

□外门窗不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透明幕墙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5规定的3级

第二节暖通专业

2.1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0189-2005)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

2.2节能原则

暖通空调作为公共建筑的耗能大户,抓好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有力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室内舒适性及卫生品质的要求前提条件下,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综合考虑空调冷热源选型及再生能源利用的节能、风系统及水输配系统的节能、综合考虑智能化控制及计量管理的节能、管道及保温系统的节能。

2.3空调冷热负荷计算

本工程位于________市,为________类型建筑。建筑总面积________m2,空调面积________ m2。

本工程________范围区域内设计考虑夏季空调供冷、冬季空调供暖(注:建筑物如无空调供暖或局部供暖,则删去或修改),其各区域的温湿度设计标准、新风量标准取值、风速、噪音等按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取值,其室外设计参数取________市的设计参数。

空调负荷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计算软件采用________,经计算结果详表2.3。

表2.3

本工程空调冷负荷指标为______W/ m2(空调面积),空调热负荷指标为_____

W/ m2(空调面积)。

2.4空调冷热源选型

2.4.1本工程所在区域能源供给状况:

□有可利用的城市、区域供热热网

□有可利用的工业余热或废热,或电厂余热

□天然气供应充足

□该区域具有多种能源供给,含天然气、电等

□该区域电力充足且实行分时电价体制等

□具有天然水资源(含海水、江河水、湖水)可利用

2.4.2根据本工程的建筑规模、使用特征、能源结构及价格政策等,通过具体的技术经济比较,空调冷热源方案采用如下方案:

□水冷冷水机组

□双工况冷水机组+蓄冰设备

□双工况冷水机组+蓄冰设备+电热水机组(或燃气热水锅炉)

□空气源(冷水/热泵)机组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或一拖多商用空调系统

□屋顶式空气调节系统

□水冷冷水机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组合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温(冷)水机组

□蒸汽(或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水环式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2.4.3本工程考虑建筑物具有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及空调冷热负荷对比状况,可考虑充分采用可再生能源。并得到当地政策法规允许,同时所采取的辅助技术措施得当,通过一系列的外界条件的勘察与环境评估以及技术经济比较,空调冷热源采用以下方案:□(地下水源/土壤源)热泵系统

□(海水、江河水、湖水)源热泵系统

2.4.4本工程所在区域电力充足,所以空调冷热源采用高效的电动压缩式机组,机型选择不但考虑满负荷的COP值,还考虑综合部分负荷的性能系数IPLV值,以衡量全年的综合效益。设计选用:

□台的水冷(□螺杆式□离心式□涡旋式)冷水机组

□台的风冷(□螺杆式□涡旋式)(□冷水□热泵)机组

作为空调(□冷□冷热)源。各机组在额定的工况下设备性能系数详表2.4.4。

2.4.5本工程考虑区域再热需要(或标准要求较高,空调水系统需要采用四管制),风冷

采用热回收型。

2.4.6本工程考虑建筑规模比较大,空调冷负荷总装机功率大,冷水机组采用高压机型,同时离心压缩机采用变频形式。

2.4.7本工程采用(□变冷媒□数码涡旋)系统,在标准工况及管长下,其系统制冷性能系数COP值达到___(W/W),本工程经过修正后的系统制冷性能系数COP值为___(W/W)。

2.4.8本工程所采用的风冷 (□( □接□不接)风管单元式风管机□屋顶式空调机组),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___(W/W),大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0189-2005)中要求的限定值。

2.4.9本工程共采用___台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或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其能量调节装置灵敏、可靠,其额定工况下的制冷性能系数达到___(W/W),供热性能系数为___(W/W),大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0189-2005)中要求的限定值。

2.4.10本工程选用___台燃(□油□气)( □热水□蒸汽)锅炉,其额定热效率可达___,大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0189-2005)中要求的限定值。

2.4.11除了必需有蒸汽源而设置蒸汽锅炉外,本工程选用热效率较高的热水锅炉作为热源,从而避免蒸汽换热产生热水而引起的效率损失。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回收用气设备所产生的凝结水,凝结水回收系统采用闭式系统。

2.4.12为了缩短输送距离,在使用条件的许可下,本工程制冷(热)机房设置位置尽可能靠近大楼的冷热负荷中心。

2.4.13本工程冷水机组共采用_台,大小机组相结合的配置,能有效地适应负荷变化,避免大马拉小车低效运行。单机的容量调节下限小于建筑物的最小负荷要求,同时各机组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能力和范围,其负荷调节方式为_级调节,容量调节范围为100%~_%。

2.4.14本工程冬季存在一定量供冷需求的建筑内区,通过利用冷却塔提供空调调节冷水,以满足大楼内冬季的供冷需求。

2.4.15本工程由于冷热负荷对比相差较大,热负荷较小,所以空调冷热源采用水冷机组+风冷热泵机组组合,以热负荷确定风冷热泵,不足冷量由水冷机组提供,夏季水冷机组优先运行,冬季热泵投入运行。

2.5空调输配水系统

2.5.1本工程空调冷水的供、回设计温差为5°C,冷水供回水温度:7/12°C;空调热水的供、回设计温差为(□5℃□10℃),热水供回水温度:□40/45℃□50/60℃),空调水

管路系统采用闭式循环系统。

2.5.2本工程根据建筑功能分区特点、使用时间的差异,空调水系统共分___路,分别接至各对应功能区。

2.5.3本工程空调水管路系统采用两管制,为了解决过度季节不同朝向及内区和周边负荷变化的矛盾,根据经济技术比较,采用分区两管制系统,冬季或过度季节根据需要,向不同区域分别供冷或供暖。

2.5.4本工程空调末端侧水系统采用同异程相结合,___区域由于管路较长、布置成异程式不易计算平衡,且每个并联分支管和设备阻力比较相近,空调水系统采用同程布置,___区域由于管路计算易于水力平衡、各并联管环路的管道和设备阻力悬殊,空调水系统采用异程布置。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控制在15%以内。

2.5.5本工程各空调水系统由于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或由于系统较小),采用一次泵系统。

2.5.6本工程由于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悬殊,所以采用二次泵系统,二次泵可根据流量需求的变化采用变速变流量调节方式。按建筑物的规模及功能特点,空调冷水系统和热水系统采用二级变频调速或台数控制。

2.5.7按本工程建筑的规模和功能特点,空调冷水系统采用一级泵变频调速系统,变频泵的变频范围能满足系统安全运行要求和流量变化要求。

2.5.8本工程建筑的规模较大,空调冷、热水循环流量量差距较大,根据实际各自需求分别设置冷、热水循环泵。

2.5.9本工程空调水系统管路的比摩阻一般控制在150~200Pa/m范围内,管内流速设计取值符合相关专业规范设计要求,合理控制循环泵的输送功耗。

2.5.10本工程冷却塔风机根据回水温度采用调速控制或启停控制。

2.5.11本工程冷水系统、冷却水系统采用过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技术,冷却水塔补水总管上设置水流量计量装置。

2.5.12本工程空调冷水和热水循环系统采用大温差___供回水,以减少输水管径与输送动力。

2.5.13本工程采用热网蒸汽,汽-水换热器之后加水-水热交换器,用汽-水换热器产生的凝结水预热系统的回水或预热生活热水,达到热回收节能的效果。

2.5.14本工程为区域供冷/供热,在每栋公共建筑的冷热源入口处,分别设置冷量和计量装置。本工程采用内部按经济核算单位分别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2.5.15本工程所采用空调冷水、冷却水和供热热水系统的循环泵为高效率水泵,在设计工况点下其效率η≥___%,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相关规定。

2.6空调风系统

2.6.1本工程空调风系统划分基本遵照使用时间、温度、湿度、新风比相近等要求条件一致性原则。

2.6.2本工程各空调区域对温湿精度要求一般,空调送风采用单风道,空气处理过程无同时加热和冷却过程。

2.6.3本工程吊顶上部较高或吊顶上部存在较大的发热量,空调回风不采用直接从吊顶回风,回风口均接回风管,直接接至空调设备。且空调风系统不采用土建风道作为送回风道,减少土建结构蓄热带来的冷热损失。

2.6.4本工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空调机房位置设置尽量靠近服务区域,减少风道长度;同时合理划分系统大小,减少风道的作用半径;风道设计与连接符合《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中的相关规定:包括矩形风管长宽比、风管弯头、变径、三通、阀件设置等。

2.6.5本工程空调通风系统的风机压头和机组余压是通过计算确定,风机和电机的效率为高效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些区域采用直接驱动的风机。同时风管与风机出口连接处的做法符合相关规定,减少风机出口局部阻力。

2.6.6本工程空调风管内的风速设计取值既满足空调区域的噪声要求,又符合技术经济比较平衡,有效降低风机的输送动力。

2.6.7空气处理设备所选配空气过滤器,其各级过滤器的初、终阻力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相关规定,减少空气处理设备的局部阻力。

2.6.8本工程除了____区域外,大部分空气调节区域允许采用较大送风温差(或室内散湿量较大),采用一次回风的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2.6.9新风系统直接送入各空调区域,尽量不经过室内空气处理设备盘管后送出。

2.6.10本项目___区域合用一全空气系统,各房间的冷、热负荷差异和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控制各房间的温度,所以空调系统采用变风量系统。

2.6.11本工程___区域为高大空间,采用(□分层空调系统□采用下送风空调系统),上部设置排风系统,排除上部热污空气,减少冷负荷量,该区的空调设计容量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的____%。

2.6.12本工程采用温湿度独立处理方式,空调房间采用架空地板送新风加金属板辐射吊顶的空调方式,夏季由新风除去室内的湿负荷。

浓度控制方法,避免室内2.6.13本工程___区域的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新风量采用室内CO

2

人员较少时新风能量的浪费,同时CO

浓度符合卫生标准。

2

2.6.14本工程___区域的空气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可随季节的变化采用变新风比运行,控制方式采用焓值控制,新风入口、新风管道均按最大新风量设置。

2.6.15本工程___区域空调排风采用:

□板翅式全热回收装置

□板翅式显热回收装置

□转轮式热回收装置

2.6.16本工程全热交换器的新、排风通道设置旁通管路,过渡季节直接引进室外新风。

2.6.17本工程各典型全空气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均小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0189-2005)中对应的限定值,具体分别详表2.6.17。

表2.6.17

2.7通风系统

2.7.1本工程___区域利用自然通风,来消除室内余热、余湿。

2.7.2本工程车库部分区域采用车道自然补风。

2.7.3本工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风机房位置设置尽量靠近服务区域,减少风道长度;同时合理划分系统大小,减少风道的作用半径;风道设计与连接符合《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中的相关规定:包括矩形风管长宽比、风管弯头、变径、三通、阀件设置等。

2.7.4本工程通风系统的风机压头通过计算确定,风机和电机的效率为高效率,风管与风机出口连接处的做法符合相关规定,减少风机出口局部阻力。

2.7.5本工程各典型机械通风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均小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0189-2005)中对应的限定值,具体分别详表2.7.5。

表2.7.5

2.8自动控制系统

2.8.1本工程空调通风工程设置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内容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

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各子系统范围包括空气调节系统、通风系统,以及冷、热源系统。

2.8.2本工程冷热源自动控制包括:根据系统冷、热量的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监测,并优化控制运行台数;机组或热交换器、水泵、冷却塔等设备连锁启停;供、回水温度及压差进行控制或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故障报警。

2.8.3本工程空气调节风系统自动控制包括:房间温湿度监测和控制;全空气系统新风采用变新风比焓值控制方式;变风量系统中,风机采用变速控制方式;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故障报警;过滤器超压报警或显示。

2.8.4本工程冷却水系统自动控制包括:冷水机组运行时,冷却水最低回水温度的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控制或风机调速控制;采用冷却塔供应空气调节冷水时的供水温度控制。

2.8.5本工程空调末端装置均设置两通电动调节阀,供回水总管之间设置旁通管及由压差控制的旁通阀。

2.8.6本工程每台机组出口设置电动碟阀,并与对应的机组和水泵连锁开闭。

2.8.7本工程___区域利用机械通风来排除房间余热,机械通风设备设置温控装置。

2.8.8地下车库及大楼的通风系统,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

2.8.9地下车库的通风系统,根据车库内CO浓度对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或启停控制,以降低风机的运行能耗。

2.9空调管道保温

2.9.1本工程空调保温优先采用导热系数小、湿阻因子大、吸水率低、密度小、耐低温性能好的高效保温材料。空调冷冻水管采用___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为___W/m.K,空调风管采用___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为___W/m.K,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为___m2.K /W,满足节能规范的要求。

2.9.2本工程保冷管道的绝热层外,均设置隔汽层和保护层。

第三节电气专业

3.1 设计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7)

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定

3.2 节能设计原则

3.2.1 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3.2.2综合考虑建筑物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设备的电气节能、计量与管理的措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2.3 合理选择负荷计算参数,选用节能设备,采用合理的照度标准,减少设备及线路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抑制谐波电流。

3.3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3.3.1本工程为地上层、地下层的建筑,建筑高度为m,建筑总面积为㎡。根据负荷计算,设备总容量kW,需用系数Kx为,计算负荷为kW,选择台kV A高效低耗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分别为%、%,变压器装置指标V·A/㎡。另设台kW 自启动闭式水循环风冷柴油发电机组。

3.3.2 本工程设计根据建筑规划将变配电房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至末端配电箱最长供电距离约m。

3.3.3本工程选用的变压器为D,yn11接线。单相负荷尽可能均衡地分配在三相上,使三相负荷保持基本平衡,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本工程容量较大的对季节性负荷容量或专用设备(如空调冷冻机、容量较大的X光机等负荷),集中设在专用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3.3.4 本工程在变配电所的低压侧设集中无功自动补偿,采用自动投切装置,要求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

对容量较大、负载稳定且长期运行的功率因数较低的用电设备采用并联电容器就地补偿。对谐波电流较严重的非线性负荷,无功功率补偿考虑谐波的影响,采取抑制谐波的措施:

□安装无源吸收谐波装置(□电容器串接调谐电抗器□无源滤波器)

□安装有源吸收滤波器装置(□并联有源滤波器□串联有源滤波器□串并联复合型有源滤波器)

□安装无源有源复合滤波吸收装置

□安装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3.4 电气照明的节能

3.4.1本工程照明设计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所对应的照度标准、

照明均匀度、统一眩光值、光色、照明功率密度(简称LPD)、能效指标等相关要求。照度设计标准、LPD及选用光源、附件等见表3.4.1:

表3.4.1 照明系统的LPD值及选用光源、附件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说明通用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适用于DB42/T559-2013) 1.工程概况 1.1.建筑物特性:□住宅□宿舍□住宅式公寓□幼儿园□托儿所1.2建设地点: 1.3气候分区: 1.2建筑面积:地上平方米、地下平方米 1.2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 1.3建筑主朝向:(含偏角度) 1.4结构体系: 1.5 外表面积: 1.6 体型系数: 2设计依据及引用标准 2.1通用标准及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5 《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559-201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2选用标准及图集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10J121 《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11J122 《建筑节能构造用料做法》13ZJ002 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规范、标准、规定

3计算方法及计算验证 3.1 计算方法: □完全符合规定性指标 3.2 使用节能计算软件验证 □采用经论证PKPM《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采用经论证斯维尔《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采用经论证天正《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 □采用其他经论证的《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4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指标

5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建筑节能计算文件

建筑节能计算文件

(居住建筑) 目录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页) 二、各朝向窗墙比计算书(页) 三、设计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做法表(表A-1)(页) 四、总体热工性能直接判定表(表A-2)(页) 注: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在二、三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工计算书 2、当设计建筑物外窗窗墙比大于《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11-602-2006)表5.3.1-1的规定值,或外窗的传热系数大于表5.2.2 的限值时,应以‘参照建筑对比法计算表’(表A-3)取代‘总体热工性 能直接判定表’(表A-2)。 3、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目录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页) 二、各朝向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比和总窗墙比计算书(页) 三、屋顶透明部分面积计算书(页) 四、甲类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D-1)(页) 五、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附录D-4)(页) 注: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在三、四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工计算书。 2、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目录 一、体形系数计算书(页) 二、各朝向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比计算书(页) 三、屋顶透明部分面积计算书(页) 四、乙类建筑热工性能判断表(附录D-2)(页) 五、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附录D-4)(页) 注:1、如屋顶和外墙保温采用非推荐做法,在三、四项之间应增加围护结构热工计算书。 2、当设计建筑物各朝向窗墙比和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大于《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第3.1.5.1条和3.1.6.2条的规定 值,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大于表3.2.2-2的限值时,应以‘乙类建筑 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表’(附录D-3)取代‘乙类建筑热工性能判 断表’(附录D-2)。 3、体形系数和各朝向窗墙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计算应有计算过程。

提高建筑节能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提高建筑节能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1551 提高建筑节能措施 Measures to improv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 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提高建筑节能的措施 1.1建筑节能: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和热水供应等。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不可能再生的能源的日益减少,使人类正面临着巨大难题。我国不仅能源短缺,且又是能源消耗大国。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经济环境,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日趋严峻,节约能耗迫在眉睫。而能耗则又是关系到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重大问题却又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我们必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宣传,认真重视建筑节能问题。3建筑节能措施3.1,设计单位在建筑物设计阶段,应当根据国家《民用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及有关本地区的节能法规进行设计开发;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保证节能设计质量。3.2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组织施工,施工图审查机构在

审查建筑工程项目时应当将建筑节能设计作为施工图审查的必审内容,对违反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项目,不得审查通过。3.3监理单位应当按照节能标准、节能设计对工程实施监理。3.4在墙体建筑方面,不得使用实心黏土砖,应逐步禁止使用其他黏土制品墙体材料,应用目前新型墙体材料,3.5改善外围护构件的保温性能,尽量避免热桥,同时采用新技术,加强外墙保温。改善门窗设计,尽可能将窗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采用高效节能玻璃加强密封,尽量减少热量损失。断热铝合金窗采用断热冷桥技术,大阻止了能量的损失。与此同时中空玻璃优美的外观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优质性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二、绿色建筑指的是什么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电,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怎样节能的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2021)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 及措施(2021)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02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21)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紧缺,环境的严重污染,人们逐步认识到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性,节能也逐步进人每个人的思想当中。我是节能设计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待解决。本文主要对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设计 前言 建筑节能除了对可节约能源、节约能源及有效措施、建筑节能在身边、开发新能源进行规范管理,国家也应出台一些对建筑节能相关的政策,加强普及我国国民对节能减排的认知。不断完善和优化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规划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

措。我国节能建筑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建筑节能设计就是其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一、我国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不够重视城市建筑规划节能的重要性 在我国以往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设计人员经常考虑的是容积率、空间形态、建筑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以及日照时间、间距等一些问题,而很少会从建筑节能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因此,只是在建筑单体方案设计阶段才有所体现节能设计,从而也就引发了不少设计单体难以解决的问题。 (2)对建筑单体的通风设计考虑不周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许多建筑开发商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一般会要求建筑设计人员采用最高容积率进行设计,甚至会出现超值设计的情况,如此一来便会致使许多建筑为一梯六户或者一梯八户,甚至是一梯十户或者以上.这种建筑单体平面的通风效果将会很差,尤其在夏季的时候,室内会积聚大量的热量无法较快散失,只能通过人工通风或者是空调进行降温,从而极大的增加了

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及注意事项

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及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7-05-13T12:56:51.5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作者:李昕昕 [导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吉林东北亚国际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不仅必须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还必须凸显舒适性和人性化,强调节能减排,以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加强对于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对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的耗能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介绍了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与内容,同时还分析了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实际需求,对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节能;建筑设计;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消耗的额度也逐年增大,能源问题已成为焦点,其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制约了国家经济建设,阻碍社会发展。目前,建筑业耗能居于首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标准,切实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 1.当前建筑设计中的能耗问题 1.1公众缺乏节能意识 就现阶段而言,消费者在房地产市场中买房最为关注的问题依然是房价,而在房子的设计方面几乎很少有人会关心是否节能的问题,这就暴露出公众当前对于节能的意识还严重缺乏,而这种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节能技术的发展,也阻碍了节能建筑的推广,而且对能源政策同样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1.2建筑设计的能源浪费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在能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方面有着较大的现实压力,导致开发商非常容易忽略定案时的能源节约问题。由于现阶段不成熟的生态能源转换技术及大量消耗热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业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因此这就给建筑业发展能源供应敲响了警钟。在生态建筑中,随着不断加大的热能消耗,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这对建筑系统内外的物质循环及能量转换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太阳能资源不能被充分有效的利用,使得设计人员无法因地制宜的对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也无法让太阳能充分转换为电能,这不仅加速了供暖途中热量的散失,也造成了大量煤炭资源及生态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2.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 2.1建筑的体型设计和布局 建筑的体型、高度,楼体之间的间距,建筑物的朝向,以及住宅区的绿色植物、道路分布,建筑物周边的地理环境,都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规划设计时综合性地对建筑布局进行充分考虑,甚至是居民的风俗民情和生活习惯,严谨把握每个建筑物的功能设计,尤其重视住宅区的采光情况、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和空气的流通情况,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节能的标准,另外考虑建筑物的冷热需求,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以及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切实考虑到建筑的综合性效益,减少空调的使用额度,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2.2建筑的材料设计 首先考虑节能因素的设计,当前,建筑物应用效率较高的是高效保温材料、倒置式保温方法,节能的首要一个因素就是保温层材料的选择,切忌选择密度较高的材料,极易造成屋面厚度过大,选材要适中,致力于生态建筑理念,严格把握选材。 其次考虑建筑物的各个功能的节能举措,致力于降低能耗,规避建筑的各个角落能源的不合理使用。例如建筑物的外窗以及窗框的选材,尽量使用新型节能保暖外窗,着重使用热工性能良好的材料,从而达到能源的最低消耗,生态的最优利用。另外,要注重在建筑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墙体材料,选择密度适中,防水性较好的材料,充分保证墙体内部以及墙体外部的保温技术,即提高了建筑物的美观程度,同时还能够防潮,既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建筑的实用性,同时合理采取节能设计方案,积极落实建筑的节能改造,从而实现建筑的最优化、生态的最大化。 2.3外窗节能设计 建筑外围护结构最重要的结构就是窗户,也是外围护结构中热量散失最主要的原因。通常住宅的外窗(包括阳台玻璃门)面积约占建筑面积的20%左右,其中通过外窗损失的能量约占建筑总耗能的29%左右。住宅节能设计中,外窗节能设计措施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使用双层或多层中空玻璃或者镀膜玻璃。厂家提供玻璃数据显示,玻璃比空气的导热系数高得多,可利用双层玻璃之间的空气层来提高热阻值;(2)控制住宅窗墙比,外窗的面积不仅要满足采光要求,还应考虑节能保温。换句话来讲,就是在满足自然采光的规范要求内,外窗的玻璃面积越小越有利于节能保温;(3)提高外窗密闭性。主要是采用材质较好的铝合金型材,比如断桥铝,另外就是门窗的配件要选密闭性好的材料,比如毛毡、泡沫密封条等;(4)窗选型要合理。窗的形式有很多种,住宅建筑用的最多的就是平开窗和推拉窗,实验表明:推拉窗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密封条表面磨损严重,空气对流加大,能量消耗加大。而选用相同型材和玻璃的条件下,平开窗在窗扇关闭后,窗扇和窗框之间压条压得较紧,不会形成对流,节能优势明显,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选择使用平开窗,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 2.4遮阳系统设计 遮阳系统是建筑布局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了水平式、垂直式和综合式,需要根据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设计。在针对遮阳系统进技能设计时,需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区域,由于日照、温度等的差异性,遮阳的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以工程在江西为例,其本身属于季风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强度大,冬季阴冷多雨,光照严重不足,基于此,遮阳系统设计的目标有三个,(1)夏季的遮阳功能,减少阳光直射,二是冬季的保温功能,不能影响光照;(2)平面布局,建筑应该尽量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含表格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含表 格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专篇 一、设计依据 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 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7.《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8.《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9.《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10.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建筑概况 1.建筑物性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2.建筑面积: 地上867 3.02㎡;地下0㎡;节能计算建模面积: 地上3187.83㎡,地下0㎡ 3.建筑层数地上2层, 地下0层 4、建筑高度12.70米 5、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6、架空层:□有/□√无 7、屋顶花园:□√有/□无 8、建筑朝向示意图 三、节能计算软件及版本 □广东省建筑科学院研究院《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设计综合评价软件版本: □清华斯维尔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版本: □√PKPM建筑节能分析软件PBECA 版本:Ver7.0 □天正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TBEC(广东版) 版本: □其它: 四、节能设计方法 □1、按规定性指标进行设计 □居住建筑按广东省实施细则□公共建筑按广东省实施细则表 4.2.4-3 □公共建筑按广东省实施细则表 4.2.2-2 □公共建筑按广东省实施细则表 4.2.4-4 □√2、按照对比评定法(权衡判断法)进行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原则及设计措施

建筑节能设计原则及设计措施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 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 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其中建筑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本文通 过几个大的方面来论证建筑节能设计对于整个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关键词:节能;设计;能耗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china’s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year after year, hug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become a huge burden.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comprehensive energy-saving is imperativ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this article through several major aspects to prove th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sign to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key words: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energy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 房条件不断地改善,居民住宅纷纷进行装修改造,居民装修不仅要考虑美观舒适,还要在考虑到设计的个性的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环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 1 总则 1.o.1 为了在民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贯彻节能的方针,正确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程),特编写《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简称《专篇》)。 1.0.2 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其主要内容是降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日常运行能耗和采用可再生能源。 1.0.3 本《专篇》适用于全国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民用建筑与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其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可参考使用。 1。0.4 本《专篇》是对2003年出版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给水排水》(简称《措施》)的补充。 1.o.5 本《专篇》是在总结以往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国家现行有关节能的法规、标准、规范(程)的细化和补充,提供各种设计参数、方法及技术要求供设计人员使用。但本《专篇》不能代替现行法规、标准、规范(程)。 1.o.S 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会有新的或修订的法规、标准、规范(程)颁布实施。如本《专篇》与其不符时,应以新颁布的法规、标准、规范(程)为准。 1.o.7 设计中应同时贯彻“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方针,并应执行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程、定)等。 1.0.8 应在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的条件下,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处理好节能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2 综合节能措施 2.1 给水 2.1.1 应按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选取给水用水定额,缺水地区应选低值。 1.有地方标准时,可参照确定。 2.可结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4.O.3条规定的区域条件和用水定额确定。 3.当采用巾水、雨水等作为冲厕等其他用水时,应相应减去此部分用水定额。 2.1.2 采用合理的供水系统。 L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 1)通过调查收集和掌握准确的市政供水水压、水量及供水可靠性的资料,为合理设计给水系统、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提供依据。 2)根据用水设备、用水卫生器具和水嘴的供水最低工作压力要求,确定直接利用市政供水的层数。 2.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 1)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 的人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2)各分区低层部分的卫生间,入户管(或配水横管)上宜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 3)减压阀的设计选用要点: ①不宜采用共用供水立管串联减压分区供水的方式。 ②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重要措施。 a(根据实测:DNl5陶瓷阀芯水嘴静压时为P;0.37MPa、全开时,流量Q二O.46L/s,为设计额定流量0.15-0.20[is的3。07-2.3倍,因此,给水系统分区设计中,应合理控制各用水点处的水压,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b.给水分区低层部分卫生间人户管处经支管减压后的供水静压力在满足卫生器具给水配件额定流量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取低值;住宅卫生间人户管水表前的供水静压力宜不大于0.15MPa。

建筑节能设计有关规定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有关规定 一、建筑部分 1、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对节能的要求,住宅、宿舍、公寓(包括酒店式公寓与公寓式办公)、医院病房及幼儿园,均应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设计。 2、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按规范和标准有采暖和空调要求的空间,围护结构均应做节能设计。 3、不同使用性质的功能空间,能分开考虑的可分开进行节能设计;不能分开的按节能指标高的进行节能设计。 4、住宅楼底层(不超出住宅楼平面范围)设有每户建筑面积小于300㎡的商业网点,可统一按住宅进行节能设计。 5、当屋面采用板状或块状保温材料时,应分层错缝铺设。 6、住宅顶部如有阁楼层,不管用做储藏室或卧室,屋面均应按节能要求做保温。 7、计算窗墙面积比时,凸窗的窗面积和凸窗所占的墙面积应按窗洞口面积计算。凸窗的传热系数限值应比普通窗降低15%,且其不透明的顶部、底部、侧面的传热系数应≤外墙的传热系数。 8、常用整窗传热系数应根据DB64/521―2008《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表D1.1及表D1.2确定,检测报告不能作

为设计依据。 9、常用外门窗采用5+9A+5或6+12A+6的中空玻璃。平开窗铝合金型材或塑料型材均不宜小于60mm。推拉门窗不能作为节能门窗使用。 10、一般建筑门窗不宜采用充氩气(或其他惰性气体)的中空玻璃窗,可考虑采用单框塑钢窗加塑钢中空玻璃窗组成的双层窗。 11、居住建筑外窗的下口距地尺寸不应低于0.5m。 12、主要使用房间的朝向为东向或西向时,其外窗应考虑遮阳。 13、太阳能热水系统应与建筑一体化设置,统一设计施工,同步运营使用,不能作为二次设计内容。 14、室外安装的太阳能集热器必须设置托架、支座或挑板,并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严禁将集热器悬挂安装于室外。 15、外门窗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面应做保温处理,并应保证外门窗洞口室内部分侧墙面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 16、变形缝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保证变形缝两侧墙面的内表面温度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不低于露点温度。 17、外保温系统优先选用涂料饰面,如贴面砖需采取特殊构造措施。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贴面砖时,建筑

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及必要措施分析

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及必要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作为整个工程的主导环节,建筑节能设计已迫在眉睫。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year by year. huge amount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a huge burden o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comprehensive energy-sav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imperative. as the dominant part of the whole project,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s imminent. keywords: architecture; energy-saving design; energy-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在此大背景之下,节能与环保也已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_

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上应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建筑节能作为设计的主导思想,使人和自然更加和谐,为国家实施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就建筑节能设计的谈几点粗浅意见。 标签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1 前言 近年来,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已逐步受到建筑设计师的重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则是建筑设计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本文就建筑节能设计谈几点粗浅意见。 2 建筑节能设计要点 2.1 自然条件 地区自然条件特征包括太阳能辐射强度、最热(冷)月平均气温及空气湿度、夏(冬)季主导风与平均风压、雨雪量等要素。这些要素是我们节能设计需要注意的“自然条件”。此外,还需注意区域的“微环境”,如地形条件、地表环境、地表土壤和环境植被等。只有这样,才能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统筹运用气候因素。 2.2 通风 组织好建筑物室内外春秋季和夏季凉爽时间的自然通风,是建筑实现节能一个重要内容。良好的自然通风,既有利于改善室内的热舒适程序,也可减少开空调的时间,降低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能耗,因此在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总平面布置时,考虑自然通风是十分必要的。可现在有的楼盘本来自然通风良好,却将南向平台用玻璃密封起来,形成所谓“阳光房”,阻断自然通风,是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 2.3 建筑物朝向 在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总平面布置时,考虑朝向是很重要的。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除了通风之外,还有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得热对建筑能耗影响很大,夏季太阳辐射得热增加制冷负荷,冬季太阳辐射得热降低采暖负荷。总之,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南北向的建筑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的热,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的热,是有利的朝向。在规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说明通用模板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说明(适用于DB42/T559-2013) 1.工程概况 1.1.建筑物特性:□住宅□宿舍□住宅式公寓□幼儿园□托儿所1.2建设地点: 1.3气候分区: 1.2建筑面积:地上平方米、地下平方米 1.2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 1.3建筑主朝向:(含偏角度) 1.4结构体系: 1.5 外表面积: 1.6 体型系数: 2设计依据及引用标准 2.1通用标准及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5 《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559-201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2选用标准及图集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10J121 《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11J122 《建筑节能构造用料做法》13ZJ002 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规范、标准、规定 1 3计算方法及计算验证 3.1 计算方法: □完全符合规定性指标 3.2 使用节能计算软件验证 □采用经论证PKPM《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 □采用经论证斯维尔《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 □采用经论证天正《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 □采用其他经论证的《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

4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指标 2

3

各热桥部位保温措施(根据具体设计表述相关说明)7 7.1屋面构件热桥部位太阳能集热器与采暖空调设备等金属构架的混凝土支座的保温断热7.1.1 构造详 屋面变形缝墙体的外侧面和顶面,排烟道、排气道、太阳能热水系统7.1.2 管道井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填塞深度应不小于,屋面变形缝内应填塞密度≤40-60kg/m3的岩棉板7.1.3 屋面梁或板底标高处。混凝土柱(装饰构架、花架、太阳能集热器支架等)的的保温断热构7.1.3造详 女儿墙(包括墙体、抗震构造柱及压顶梁板)部位:7.1.41女儿墙的内、外侧面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2 伸出女儿墙的构架柱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外墙和楼面热桥部位7.2门窗套(包括外窗水平遮阳板和窗侧垂直遮阳板)及窗台保温断热7.2.1 构造详 7.2.2 凸出外墙面的壁柱及装饰线条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7.2.3挑檐、外天沟(檐沟)的屋面梁外侧面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7.2.4固定式外遮阳板,空调器搁板雨篷板等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的墙体变形缝内应粘填深度不小于墙厚的密度≤150mm宽不大于7.2.550mm150mm的墙体变形缝缝口处应胶粘不小于的岩棉板;缝宽大于 40-60kg/m3缝口的外、内墙面金属盖板内,应分别胶粘厚度不小厚的岩棉板并压弯成弧形,4 于60mm的密度≤40-60kg/m3的岩棉板。 7.2.6楼面变形缝缝内应满填密度≤40-60kg/m3的岩棉板,变形缝楼板面或顶棚面应铺设与楼面保温做法相同的保温板。 7.3内保温系统的以下热桥部位 7.3.1与外墙交接的钢筋混凝土内墙、混凝土梁的保温具体构造详

浅谈对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与研究

浅谈对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31T11:56:34.9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作者:郭玉琦 [导读] 节能建筑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满足室内热环境质量条件下,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增长,建筑节能设计已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设计的重要内容,推进建筑节能设计的深入发展对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及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节能在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中已成为共同关注的重问题,建筑节能是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快我国建筑节能的步伐,提高建筑节能的水平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设计 前言 一、节能建筑概述 1.节能建筑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满足室内热环境质量条件下,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采暖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和自然能源利用等技术措施,使建筑物的采暖与空调能耗降低到规定水平;同时,当不采用采暖与空调措施时,室内热环境达到一定标准的建筑物。通俗地讲,节能建筑就是冬暖夏凉、能节约能源的房子。 2.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从广义上来讲,节能建筑是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3.节能建筑的优点 (1)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2)有利于环境保护。建筑采暖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能缓解温室气体过度排放造成的室外环境污染。 (3)可以提高建筑热工环境的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工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 二、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 对于建筑节能设计来说,要达到满意的节能效果,应重点是降低建筑建造和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尤其是对于建筑节能方面,通过围护结构、屋面结构等方面来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建筑上开发利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既要解决建筑单体的墙体与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问题,也要解决建筑的朝向和采暖空调系统提高能效问题。通过采用节能材料来提高建筑节能效果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主要是材料在建筑物上作为主要原料之一,同样是建筑设计重点考虑的要素之一。如果在建筑设计中充分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而且设计上首要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提高建筑品质的同时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几个要点分析 1.严格控制建筑体型系数 体型系数是建筑物和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由于室内外有温差,夏季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冬季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建筑外表面积愈小,则空调的能耗愈小,在节能建筑的平面设计中采取增大房屋进深跨度、减少平面凸凹变化等措施,使体型系数控制在0.3 以下。 2.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 (1)外墙设计 外墙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长期以来,主要是以实心黏土为墙体材料,在建筑采暖应用过程中耗能过高,现在采用的新型墙体材料主要有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砌块、粉煤灰空心砌块、陶粒砌块等,还有各种新型保温节能墙板,如聚苯乙烯板、挤塑板、泡沫玻璃等。 这些材料既保证了节能的要求,又能满足国家抗震、施工等有关规范要求,切实可行。 为提高隔热性能,可采取如下措施:墙体外表面粘贴或涂抹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低的材科,如石灰粉刷、浅色面砖等;采用上下有通风口的带空气间层的外墙体,利用空气对流带走墙体中的热量;外墙中设隔热材料。 (2)屋面构造设计 A.平屋顶保温应优先采用倒置式屋顶,即保温层置于防水层之上。保温层兼对防水层起保护作用,倒置式屋顶较正置式保温屋顶耐久。 B.尽量采用节能浅色坡屋面,它既能有效排水,防止屋面渗漏,又能有效隔热保温,节约能源。深色的屋顶仅反射近30%的目照,而非金属浅色的屋顶至少反射60%的日照,反射率高的屋顶可节省约30%的能源消耗。 C.屋顶排水宜采用有组织排水,收集后雨水可以通过中水系统的处理进行冲刷、浇花,在降雨量大的地区或水资源短缺地区更应如此。 D.屋面保温做法:干铺焦渣、加气混凝土块、水泥蛭石、膨胀珍珠岩、岩棉、聚苯板等,例如:以铺膨胀珍珠岩并与其上部架空混凝土预制板之间形成空气问层,这种保温构造效果较好;在屋面堆土或砾石,并进行屋面绿化;或用带吊顶棚的坡屋顶。 E.屋面隔热做法:平屋顶架设通风间层隔热;反射隔热,即以表面光滑、颜色浅亮的材料反射日光,以减少屋面吸收的辐射热;设带通风孔的坡屋顶;屋面绿化兼设喷灌降温,这类生态建筑方法值得推广。 3.外墙门窗设计 (1)缩小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是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之比值。因一般经窗户传递的热量比同面积墙体传递的热量要大2 ~ 4 倍,所以适当减小窗面积,可减小空调的能量损耗。但窗面积的减少会影响到采光系数,因而要协调二者的关系。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7.《建筑幕墙》GB21086-2007 8.《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0. 国家、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用地面积: m2 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 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 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 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 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 声值; 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 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 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 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 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 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 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外遮阳设置以及玻 璃的种类选择; 2. 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开启方式和开启比例。如有必要,说明空调通风系统的换气能力; 2.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3. 说明可变换功能的区域范围、隔断方式及可变化空间功能的区域面积比; 4. 说明项目室内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开启面积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风组织以及高大空 间的拔风设计等措施; 5. 对于宾馆类项目,应说明外墙、内墙、楼板和外窗的构造做法及其隔声措施; 6. 从建筑平面布局及功能空间布置上说明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影响的措施,包括室内噪声源的隔离及消声 措施。 7. 说明改善室内自然采光效果的技术措施,包括进深控制、多侧采光及天窗采光等措施; 8. 说明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无障碍设计措施,包括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楼梯、无障碍电梯、无 障碍厕所和无障碍停车位等; 9. 说明设备间、管道井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10.说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材料 的使用情况; 11.如有旧建筑的利用,说明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12.说明本项目外遮阳(外窗、屋顶、外墙)设置情况。对于固定遮阳,重点描述南向和东西向的外遮阳设 置及平均外遮阳系数;对于活动遮阳,说明活动遮阳的类型及设置活动遮阳的外窗面积比; 13.说明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改善措施,包括采光井、下沉庭院和光导管的设置。 三、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且预拌砂浆的使用是否符合本地区相关规定; 2.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强钢的使用情况,包括哪些钢筋采用了高强钢; 3.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包括混凝土的等级和使用部位; 4. 说明结构体系的优化情况,简要描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现状,优化措施和效果。 四、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本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主要的乡土植物; 2.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进行说明; 3.对红线范围内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的透水地面措施进行说明。对利用建筑阴 附件1-1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参考版本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word版本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示范性文本 自2005年全面执行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节能设计摸索出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与做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专业节能设计深度不足,节能措施不力,节能设计说明条理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完整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指导工程设计人员正确进行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各专业建筑节能设计说明文本,湖北程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制示范性文本 设计说明的编制依据是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标准,是节能设计标准的细化与延伸,是节能设计内容的汇总和完善,设计说明涵盖建筑、暖通、电气和给排水专业,共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居住建筑,第二部分是公共建筑,均包括以上四个专业内容,可作为工程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或专业设计说明独立使用。设计说明内容采取填空或选择项方式(当采用时在□内打“√”)表达,括弧内容为优选项或备选项。设计说明仅作为示范性文本,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条文作相应的增减。

目录 第一部分居住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 (1) 第二节暖通专业 (6) 第三节电气专业 (10) 第四节给排水专业 (15) 第二部分公共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 (21) 第二节暖通专业 (27) 第三节电气专业 (34) 第四节给排水专业 (4)

第一部分居住建筑施工图节能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 1.1设计依据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301—2005(简称50%标准) 《山东省潍坊市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简称65%标准)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定 1.2工程概况 1.2.1建设地点:山东潍坊 1.2.2工程性质:居住 1.2.3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347.92 平方米, 其中地上347.92 平方米、地下0 平方米 建筑层数为地上 2 层、地下0 层 建筑总高度8.850 米 1.2.4建筑朝向:正南(含偏角度) 1.2.5结构体系:砖混结构 1.3气候分区和计算方法 1.3.1本工程居住建筑部分属于寒冷地区气候带: 2000 ≤HDD18<3800 1.3.2计算方法: □完全符合规定性指标 □√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后符合节能标准 1.3.3使用节能计算软件或手工计算书验证

项目节能措施简述

项目节能措施简述(采用的节能设计标准、规范以及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并说明项目能源利用效率):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中空玻璃GB/T11944-2002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 项目节能措施: 1、建筑设计 (1)建筑在总体规划中,结合功能分区对节能措施进行考虑,功能分区明确,建筑单元相对集中,使用性质接 近的用房邻建,减少各类管线的敷设长度。 (2)各类公用设施合理布置,使其服务半径经济有效,减少距离过长带来的损耗。 (3)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朝向、体型上充分考虑日照,做到布局合理,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可节约能耗。本 项目建筑主要为南北向,采光较好。 (4)建筑物的体型系数控制在≤0.30 (5)工程中采用的聚苯保温板应是经过消防部门认证的自熄型专用节能保温板。

(6)屋顶保温、外墙保温及建筑物的门窗保温措施见第四章。 (7)门窗是耗能的薄弱环节,使用双层玻璃、塑钢窗户和保温门;墙体采用复合保温墙设计,选用玻璃棉或聚 苯板等墙体保温复合材料。 2、暖通设计 (1)采暖管道全部采用发泡聚氨酯材料保温,曾加密闭性和保温效果。 (2)各建筑采暖系统入口设置平衡阀,各环路设置调节阀,以达到调节供暖热量的目的。 (3)按规范选用换热效率高的换热器;采暖管道全部采用发泡聚氨酯材料现场制造,增加密闭性和保温效果。 3、电气设计 (1)在电气设备的选型上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尽可能选用节能用电设备,变压器采用低损耗、节能变压器。 (2)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控制建筑照明的功率密度,提高用电效率。 (3)所有照明灯具均采用高效节能型灯具,并采用电子镇流器及补偿装置,使其功率因素达到0.9以上。 4、节水措施 (1)建筑的给水系统为24小时不间断供应,在设计中按功能分区和楼层分别供水,以满足功能需要,并节约用水。同时采用节水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