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中国古代绘画巡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历史的巡礼——书法小史》教学设计《历史的巡礼——书法小史》教学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鉴于学生对书法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本课在学习不同书体风格的同时,重点选取小篆、楷书等进行讨论学习,并结合视频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书法艺术并不神秘。
丰子恺先生说过,“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
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
”他还说过:艺术有仅供欣赏的,有既供欣赏又供实用的。
一、大部分学生喜欢欣赏书法作品,因为它有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音乐的起伏与和谐,有图画的灿烂与生动,它融汇了多种艺术样式的美。
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学生对书法作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能欣赏书法作品,但是学生在对书法作品的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缺乏对书法的体验能力。
二、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
我认为对书法的解释没有必要堆砌令人难懂的名词术语,更没有必要神秘化,说得让学生听不懂,对于学生而言就是用毛笔和水墨、以创作的手段书写汉字,或者说用艺术的高水平的技巧写字,这就是书法。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存在于无数书法家的创作实践和书法作品中。
书法作品主要表现的不是书写内容,而是通过艺术技巧展现某种审美观念、审美情趣以及书法家在人格、学术、艺术等方面的综合修养。
三、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的巡礼——书法小史》效果分析一、本节课教学目标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和学情,既具体明确,又具有针对性,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突出,目标确定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二、从教学过程看,本节课在导入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还注意调动了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保护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课件中国古代绘画巡礼课件中国古代绘画巡礼课件教材分析: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
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
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
本课仅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教学思路设计:本课涵盖面非常广,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
因此,我把课dash;——稚拙率真的原始岩画。
(图1)例:以中国早期的黑山岩画为例,截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让学生欣赏,并回答猜想图案传达的意义。
问题二: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制造并使用工具)随着历史的进程和人类自身的进步,大约在10000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不仅懂得制造陶器还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图案来装饰陶器,这不得不说是人类艺术dash;——手法简练、笔触粗矿的陶画。
(图2)例:让学生通过和岩画图案的对比,总结出陶画纹案的特点。
问题三:中国还有哪些别称(丝绸之国,瓷器之都)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掌握养蚕的国家,丝织业的发展成就了中国最早独幅绘画的产生。
这就是中国绘画的雏形———帛画。
(图3) 例:以课dash;——敦煌)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芒。
风沙掩不过,这是永远的……由教师简介敦煌的历史和概况。
并以敦煌的壁画《鹿王本生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此壁画的整体艺术特色,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壁画的基本方法。
1.《鹿王本生图》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佛教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佛学道理?2.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鹿王本生图》的艺术特色?二.让我们稍作休息,站边小憩,伴随着古老的乐曲用你们的眼睛去感受绘画的魅力,用心灵去体会中华艺术的文明。
初中历史古代绘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绘画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过程。
2. 了解古代绘画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对古代绘画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古代绘画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风格。
难点:掌握古代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图片资料。
2. 工具:黑板、彩绘工具。
3. 材料:纸张、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古代绘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古代绘画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内容
1. 介绍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图案、春秋战国时期的彩陶图案、汉代的壁画和丝绸画、唐宋时期的山水画、明清时期的花鸟画等。
2. 分析古代绘画的特点:线条简洁明快、色彩饱满明快、题材广泛多样。
3. 讲解古代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写意、工笔、造型、构图等。
三、实践活动
1. 让学生模仿古代绘画作品,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样式。
2.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创作属于自己的古代风格作品。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彼此的感想和体会,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一幅古代绘画作品,并写一篇感想。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介绍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绘画的魅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绘画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冀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2.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三、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神话时期的画自然图案和人物象形–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铜镜的刻画–秦汉时期的壁画和画像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和人物画兴起–唐宋时期的花鸟画流派发展–元明清时期的重彩画和工笔画风格2.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线描和墨渍的运用–用意和用笔一致的特点–笔墨意境的表现手法3.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玄宗时期的“三家”画派及其代表作品–宋代的“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元代的“四僧”及其代表作品–明代的“吴门画派”及其代表作品–清代的“八大山人”及其代表作品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其基本技法和特点。
2.画板展示法: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的真迹或复制品,让学生亲身感受并理解其中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
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一流派或代表作品进行讨论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绘画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和魅力,并引导他们对传统文化形成尊重和认知。
第二步:讲解(30分钟)老师依次讲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其基本技法和特点,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有一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第三步:画板展示(4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的真迹或复制品,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其中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
同时,老师也可以针对每个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发展的大趋势及其三大门类。
2、初步学习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3、培养对祖国传统绘画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48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比较喜欢美术课,思维活跃,喜欢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非常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内容的设置使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教师的辅导,了解中国画发展的简要历程,并通过对图片的欣赏,认知中国画的绘画形式,进一步体会中国画的独特性,从而了解中国画的欣赏角度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名作,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体会时代背景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新设计1、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为了激发和鼓励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同学,展示了”奖励卡“的发放和奖惩制度,鼓励和约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2、引用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来回忆、讲解与国画作品有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持久兴趣,加深印象以及对当时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3、请学生用自己或在课本中找到的内容回答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一、导入:展示奖励卡片,组织教学(一)教师展示奖励卡片,讲解奖励卡的应用和制度,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课件展示奖品以及班级奖惩表格。
(三)提问抢答,引入课题师:现在老师就考考大家,你都知道中国有哪些朝代吗?生:站起来直接抢答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发奖励卡)大家都特别踊跃积极,其实在不同的朝代还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国画大师和风格迥异的作品,今天我们就穿越到古代,进行一次《中国古代绘画巡礼》。
(课件展示课题)二、讲授: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国画的魅力(一)初步欣赏作品,说感受1、师:现在请大家快速翻开教材,找到4——5页三幅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
生:说出年代和作品名称师:这里面哪个朝代先对来说距今最遥远?生:战国师:这幅作品的名称是——《人物龙凤锦画》(课件展示作品)2、分析、讲解这幅作品的艺术特点,揭示锦画的概念,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此过程由教师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常识做补充。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二、新知探究(一)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
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步辇图》:阎立本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
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
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
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中国古代雕塑巡礼》教案教学目标: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掌握鉴赏的方法从而具备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方法和能力,形成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发展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
情感目标:中国古代雕塑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环境,课件PPT,图像。
教学过程:一、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雕塑: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
雕塑的基本形式: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透雕(镂空其背景)。
二、古代雕塑:1、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1)陶俑:表现为秦始皇兵马俑(地下替代活人陪葬的俑)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因为秦始皇时期是一种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所以当时的人们非常严谨,艺术家们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追求一种写实的手法,所以秦始皇兵马俑具有以下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各异;在总体布局上,陶俑面向东方,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石刻造像:表现为霍去病墓雕刻2、宗教雕塑(1)中国的四大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四大石窟的艺术特点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是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容壁画、雕塑、建筑于一体,以壁画、泥塑著称。
甘肃的麦积山石窟:也是以泥塑著称。
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家贵族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皇窟”的美誉。
也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三、小结: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历史老师备课教案美术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及流派的代表人物。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图片,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图片,尝试绘制一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及其流派的代表人物。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堂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绘制一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小论文,表达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掌握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同时,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3. 中国古代雕塑巡礼-冀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篇文档将介绍冀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中国古代雕塑巡礼》这一教案的内容和教学要点。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主要形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包括石刻、木雕、泥塑、漆塑等,让学生对古代雕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步:走进中国古代雕塑的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讲述古代雕塑发展历史和主要形式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步:欣赏古代雕塑作品及其艺术特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雕塑作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风格、表现技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步:体验古代雕塑的艺术魅力通过模仿和创作古代雕塑作品,让学生体验雕塑艺术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五步:总结和归纳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点1.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兴趣,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精选教学内容,选择代表性、有特色的作品进行解析和欣赏。
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欣赏、模仿、创作等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5.注重课堂管理,做到教学有序、有节奏、有效果。
三、教学评价通过考试、作业、作品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文化素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四、总结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各时代经典作品,了解中国画发展史;体会作品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欣赏历史名作,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难点:体会时代背景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
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首先,出示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自学,向同学们课件展示国画作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调中国绘画的重要意义。
“中国画”简称国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名族数千年精神文明创造的结晶之一。
通过学习和认识中国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性,培养人文品格,增长智慧和提高艺术审美素养,对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艺术审美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巨大的意义。
2、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画发展的大趋势及其三大门类。
(2)初步学习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3)培养对祖国传统绘画的情感。
二、课程知识点讲解
1、按历史发展顺序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观赏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
让学生去感受中国画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重点讲解以下绘画:《人物龙凤帛画》战国;《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庐山高图》沈周明代;《出水芙蓉图》佚名南宋。
2、中国画的装裱方式:
立轴、横披、镜片、册页、手卷。
3、国画分类:人物、山水、花鸟。
4、中国画的形式美: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审美形式。
5、中国画的意境美:含蓄,以写心为主,把对意境的追求作为创作的灵魂,颇有文人气息,秒在似与不似之间。
三、学习活动
1、挑选自己喜欢的中国画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学生交流。
2、创造气氛引起学生兴趣,以历史发展顺序讲解,学生感觉脉络清晰。
采用提问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学会了从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角度去欣赏绘画。
美术欣赏课极为重要,只有全面认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才会摆脱陈旧落后观点的束缚,上好欣赏教学课。
培养审美情趣,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四、课后作业
更多的了解中国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课后更多的关注中国画,在欣赏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美,接受美的洗礼,坚定美的信念真正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