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Drama)
- 格式:docx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3
戏剧(drama)[drama;play] 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希腊戏剧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具体含义】综合艺术的一种。
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 ,中国称之为话剧。
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戏剧本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
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
2个世纪以后,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指明:“戏剧就是模仿。
”19世纪以后,对戏剧本质的研讨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主要有观众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实验室说等。
观众说:认定观众是戏剧的必要条件,也是戏剧的本质所在。
法国戏剧理论家F.萨赛是这种观念的代表,他断言: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都是为了给观众看的。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因而,戏剧的一切器官都必须与观众的欣赏相适应。
冲突说:以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为代表。
19世纪末,布伦退尔指出:舞台乃是人的自觉意志发挥的场所,人物的自觉意志的发挥必定会遇到阻碍,主体为克服阻碍就要与之斗争,这就构成“意志冲突”,戏剧的本质就在于此。
美国戏剧理论家J.H.劳森则把戏剧的本质归之为“自觉意志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性冲突”。
他认为:由于戏剧是处理社会关系的,而人的自觉意志又必须受社会必然性的制约,因而,真正的戏剧性冲突必须是社会性冲突。
这种观念可以一句话来表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激变说:英国戏剧理论家W.阿契尔否定布伦退尔的“冲突”说,他把小说与戏剧相比较,认为小说是“渐变”的艺术,而戏剧是“激变”( crisis ,又译危机 )的艺术,戏剧所处理的是人的命运和环境的一次激变,这就是戏剧本质的所在。
话剧基础知识【初入门户】1、话剧: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欧洲各国通称戏剧(英文drama)。
中国早期话剧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剧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当时称新居或文明戏。
新居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
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
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后,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中国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剧种。
它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产生了众多优秀的剧作家、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舞台美术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活动家、戏剧教育家。
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艺术才华,共同培育了话剧艺术的鲜花,推动了话剧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话剧以特有的光彩独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2、话剧特点:第一,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是便于演员表演剧情和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小试牛刀·文本类】3、剧本: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
指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亦称戏剧文学。
它直接规定了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依据。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剧中人物自己的语言(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叙述人的语言(舞台指示),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以及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
经过导演处理,在排演过程中使用的剧本,通称脚本;经过导演处理和演出实践后定下来的剧本,通称演出本。
话剧术语介绍
话剧是一种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形式,中国话剧由于社会变革需求应运而生。
话剧原本是西方舶来品,英语名为Drama,最初中文译名曾用过新剧、文明戏等名称。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话剧术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剧本:
是戏剧的书面形式。
剧本基本格式:
1.剧本题目
2.剧中人物:(关系)
3.地点:
4.第一幕
5.第一场地点
6.正文(舞台提示)
(2).幕:
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的段落。
按剧情发展而划分,往往有时间、地点、情节的重大变化。
(3).场:
幕可进一步划分为几场。
有时间、地点的变化。
明场:凡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表演,通过视觉形象可供直观的戏统称明场,
暗场:不在舞台上直接出现视觉形象,由人物在台词中叙述交代,或通过幕后的音响效果,基本上诉之于听觉形象的戏,称为暗场,也即虚写。
剧中的主要场面,一般都作明场处理,次要场面或有碍于舞台表演的情节场面,则作暗场处理。
drama 单词
Drama这个单词可以指戏剧、剧情、麻烦事等多个意思。
下面我们就按照不同意思的用法来分步骤阐述。
1. 戏剧意义:drama最常见的用法就是指戏剧。
在这个意义下,drama通常可以指一个剧作,也可以指表演这个剧作的过程。
比如说,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好的drama,也可以说这部电影的drama很出色。
2. 剧情意义:除了指戏剧,drama还可以指剧情。
在这个意义下,drama通常会出现在影视评论或者剧情介绍中。
比如说,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的drama非常扣人心弦,或者说这个电视剧的drama发展得很顺畅。
3. 麻烦事意义:除了上述两个含义外,drama还可以指麻烦事。
在这个意义下,drama通常会用在口语中,表示某个事情比较复杂或者麻烦。
比如说,我们可以说处理这个问题太drama了,或者说这个计划有点drama。
总之,drama这个单词非常常用,可以表示戏剧、剧情、麻烦事等多个意思。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drama概念
Drama是一个英语单词,名词时翻译为“戏剧,戏剧艺术;剧本;戏剧性
事件”。
作形容词时意思是“戏剧的;演戏的;适于演戏的;富有戏剧性的”。
作及物动词时翻译为“编戏;使戏剧化”。
作不及物动词时翻译为“戏剧化;演戏”。
Drama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可以是一种用声音(包括音效,配乐,角色
的台词,歌曲)来演绎剧情的作品。
在中文语境中,“广播剧”是一种在广播电台播放的节目。
在日本,人们使用“ラジオドラマ”来音译Radio Drama,并且普遍使用“drama”来特指“广播剧”。
此外,Drama也可
以指代根据漫画改编而成的广播剧。
Drama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由声优以声音演绎出来的作品,这些
作品通常基于小说、漫画等。
在日文中,“ドラマ”这个词除了表示“戏剧”的意思之外,还有“表演”的含义。
在实际运用中,它也可以指代电视剧或电影。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如果需要更多关于drama的概念或其相关解释,建议查阅英文词典或相关书籍。
戏剧(Drama)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drama in ancient Greece. The on most widely accepted today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drama evolved from ritual. The argument for this view goes as follows. In the beginning, human beings viewed the natural forces of the world-even the seasonal changes-as unpredictable, and they sought through various means to control these unknown and feared powers.
Those measures which appeared to bring the desired results were then retained and repeated until they hardened into fixed rituals. Eventually stories arose which explained or veiled the mysteries of the rites. As time passed some rituals were abandoned, but the stories, later called myths,
persisted and provided material for art and drama.
Those who believe that drama evolved out of ritual also argue that those rites contained the seed of theater because music, dance, masks, and costumes were almost always used, Furthermore, a suitable site had to be provided for performances and when the entire community did not participate, a clear division was usually made between the "acting area" and the "auditorium.
" In addition, there were performers, and, since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was attached to avoiding mistakes in the enactment of rites, religious leaders usually assumed that task. Wearing masks and costumes, they often impersonated other people, animals, or supernatural beings, and mimed the desired effect-success in hunt or battle, the coming rain, the revival of the Sun-as
an actor might. Eventually such dramatic representations were separated from religious activities.
Another theory traces the theater‘s origin from the human interest in storytelling. According to this vies tales (about the hunt, war, or other feats) are gradually elaborated, at first through the use of impersonation, action, and dialogue by a narrator and then through the assumption of each of the roles by a different person. A closely related theory traces theater to those dances that are primarily rhythmical and gymnastic or that are imitations of animal movements and so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