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经典》作业 (2)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6
唐诗考试题及答案唐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以下是一份唐诗考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唐诗的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首诗?A. 《静夜思》B. 《月下独酌》C. 《望月怀远》D. 《春江花月夜》答案:A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的哪首诗中的名句?A. 《登高》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 《春望》D. 《旅夜书怀》答案:A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凉州词》C. 《出塞》D. 《望岳》答案:A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张九龄B. 王昌龄C. 高适D. 岑参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唐代诗人王维被称为“______”,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隐逸之情著称。
答案:诗佛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8.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辞藻华美、意境深远而著称。
答案:王勃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10.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杂诗》。
答案:王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李白的诗歌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语言生动,想象力丰富,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
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庐山谣》、《静夜思》等。
12. 杜甫被称为“诗圣”,请简述其诗歌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疾苦。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期末试卷2及答案
(单选题答案26-50题)
26
北人通过什么对南朝文风进行批判与压制A、
政治意识 B、
武力 C、
法律 D、
文风正确答案: A
27
被称为李东川的诗人是A、
李白 B、
李商隐 C、
李欣 D、
李煜正确答案: C
28
在唐时代的东亚,人们共同的书面语言是A、
秦书 B、
白话文 C、
文言文 D、
汉诗文正确答案: D
29
高棅把诗人分成了几等A、
三 B、
六 C、
九 D、
十二正确答案: C
30
支撑唐朝诗人力度和气派的核心在于诗人A、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
强烈的爱国情怀 C、
强烈的政治热情 D、
强烈的民族热情正确答案: C
31
玄宗采用什么制度管理军事A、
府兵制 B、
募兵制 C、
裁军制 D、
养军制正确答案: B
32
最早运用四声来写作诗歌的是在哪个时代A、南史 B、
陆厥 C、
胡永明 D、
沈约正确答案: D
33
在《河岳英灵集》里面排名第一的诗人是A、常建 B、
王维 C、
祖咏 D、
孟浩然正确答案: A
34
人们用什么来概括唐代独有的时代气质A、疆域辽阔 B、
物质资源丰富 C、
精神文明建设 D、
盛唐精神正确答案: D
35
杜甫在思想上是一个A、
正统的道家 B、
正统的儒家 C、
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者 D、
具有保守精神的卫道士正确答案: B
36
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是A、
宋之问 B、
陈子昂 C、。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5.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6.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在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多数学校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师资力量,二是教材资源。
B.长期沉迷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之所以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缺乏适度的体育运动和作息时间不规律。
C.通过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D.初中阶段学习成绩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学生课上听讲态度是否认真,以及能否付出相应的努力。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追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
②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
③加上其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
④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
⑤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
A.④②①③⑤B.②①④③⑤C.④②⑤①③D.②③①④⑤二、情景默写8.根据提示填空。
(1)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
1李白立足道家的超然独立的人生趣味,表现了他对()的热爱•A、•B、•C、•D、我的答案:D2《襄阳歌》写于李白居住在()的期间。
•A、•B、•C、•D、我的答案:C3道家的人一般都爱带()。
•A、•B、•C、•D、我的答案:B4李北海指的是•A、•B、•C、•D、我的答案:A5唐朝的诗可以对当朝的事情直接批评我的答案:√6折杨黄华都是雅俗同赏的曲子我的答案:×1能够充分表达李白愤世嫉俗的心理的诗作是•A、•B、•C、•D、我的答案:D2李白到了京城后,因为不习惯京城和宫中的约束,去了哪里•A、•B、•C、•D、我的答案:C3《将进酒》中的“陈王昔时宴平乐”的“陈王”指的是•A、•B、•C、•D、我的答案:B4“苍梧云”是什么之乡•A、•B、•C、•D、我的答案:A5李白不赞成叔齐伯夷的生活态度我的答案:√6李白傲岸独立的人格意志对世俗社会并没有冲撞力我的答案:×1李白对纵横家的品格的向往在哪里表现的最为清晰•A、•B、•C、•D、我的答案:C2杜甫在思想上是一个•A、•B、•C、•D、我的答案:B3在行为方式上,李白更崇拜的是•A、•B、•C、•D、我的答案:D4青丝指的是•A、•B、•C、•D、我的答案:A5在艺术上,李白极其复古我的答案:√6李白的诗歌以佛家为中心我的答案:×1天宝元年,由于谁的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召其进宫•A、•B、•C、•D、我的答案:C2后人用下面哪个词概括李白诗歌的风格•A、•B、•C、我的答案:C3按照推算,李白大约出生于()年左右•A、•B、•C、•D、4李白24岁之前主要是在哪里•A、•B、•C、•D、我的答案:A5唐代盛世里面影响最大的诗人是李白我的答案:√6杜甫的家里非常穷1古人用什么来比喻监察官的威严•A、•B、•C、•D、我的答案:B2岑参从兵最开始是做了谁的掌书记•A、•B、•C、•D、我的答案:A3“人日”指的是古代正月前面七天的第几天•A、•B、我的答案:C4下面那首诗不是岑参写的•A、•B、•C、•D、我的答案:D5岑参在15岁的时候就上书皇上的事迹×6边塞诗在整体上带有一种浪漫的情怀我的答案:√1高适最有影响的《燕歌行》写的是战乱时候什么地方的事情•A、•B、•C、•D、我的答案:C2高适在()时仕途开始起步•A、•B、•C、•D、我的答案:A3盛唐诗人中官做的最大的是•A、•B、•C、•D、我的答案:D4唐代人最高的精神理想是?•C、•D、5崔颢不属于边塞诗人我的答案:√6高适一生都在写边塞诗×1开元中诗人,下面哪一个不与其他三个齐名?•A、•B、•C、•D、2被称为李东川的诗人是•A、•B、•C、•D、我的答案:C3王之涣《凉州词》的妙处在?•A、•B、•C、•D、4在安史之乱中,王昌龄被谁扣押了•A、•B、•C、•D、我的答案:D5王昌龄的身世非常的坎坷我的答案:√6王翰载入《全唐诗》的诗作有140首×我的答案:×1王昌龄被后人誉为•A、•B、•C、•D、我的答案:B2在《河岳英灵集》里面排名第一的诗人是•A、•B、•C、•D、我的答案:A3进士科考试是由谁主持的•A、•B、•C、•D、我的答案:D4唐人特殊的仕途方式是•A、•B、•C、•D、我的答案:C5唐代人评价诗歌主要是看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的本领6唐人的诗里面都有禅意×我的答案:×1与李白等人相比,王维的诗歌里多了一定的•A、•B、•C、•D、我的答案:D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王维的哪首诗•A、•B、•C、•D、我的答案:A3“返景入深林”的“返景”指的是•A、•B、•C、•D、我的答案:B4王维在《秋夜独坐》中提到,要想解决人老这个问题,只有进入到什么样的体悟里•A、•B、•C、•D、我的答案:C5“复值接舆醉”中的“接舆”本来是指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遇到的一个狂人我的答案:√6“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指的就是唐朝达官贵人×我的答案:×1支撑唐朝诗人力度和气派的核心在于诗人•A、•B、•C、•D、我的答案:C2名士文化传统在弘扬个性价值的同时也逐渐淡化了那个学派的社会意识•A、•B、•C、•D、我的答案:B3传统的中原名士排名靠前的是?•A、•B、•C、•D、4名士文化传统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一种独立意识•A、•B、•C、•D、我的答案:A5盛唐诗歌里除了一种自信外,还有一种自然的率真的生活情趣我的答案:√6唐代流行的边塞诗大多是为了表现功名只向马上取的一种报国心态×我的答案:×1705年,谁带人发动了政变•A、•B、•C、•D、我的答案:C2玄宗采用什么制度管理军事•A、•B、•C、•D、我的答案:B3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的是•A、•B、•C、•D、我的答案:D4贞观的诗风和开元的诗风一样×我的答案:×5唐代盛世的到来,都是用鲜血换来的我的答案:√1盛唐按照创作来讲,到什么时候结束的?•A、•B、•C、•D、2高棅把诗人分成了几等•A、•B、•C、•D、我的答案:C3中国古典诗学以什么为最突出者?•A、•B、•C、•D、4人们用什么来概括唐代独有的时代气质•A、•B、。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专题练习(含答案)(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田燥呼不得,归来何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解释加点的词】1.高者挂罥长.林梢()2.忍能.对面为盗贼()3.俄顷..见此屋()..风定云墨色() 4.何时眼前突兀5.伐薪.烧炭南山中()6.翩翩..两骑来是谁()7.手把文书口称敕.() 8.系向牛头充炭直.()【阅读理解】(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
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尊称他为“”。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长夜沾湿何由彻!3.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事件是,从诗中的一个词语“”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的情思,发出了“,“(填原诗句)的呐喊,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二)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1.高棅编写的《唐诗品汇》将诗人分成了几等?()A.10B.9C.6D.3答案:B2.开元15年,诗歌的盛世到来,与当时的什么格局有关?()A.政治B.思想C.文化D.地域答案:A3.被称为“七绝圣手”标志着盛唐诗歌达到高峰的诗人是谁?()A.王勃B.高适C.岑参D.王昌龄答案:D4.佛教是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A.唐朝B.晋朝C.三国D.汉朝答案:D5.隋文帝皇后是()A.乌拉尔氏B.瓜尔佳氏C.拓跋氏D.独孤信氏答案:D6.进士科主要考什么?()A.对四书的认识B.对孔子的认识C.对诗赋的认识D.对儒家五经的认识答案:C7.“文章四友”中文采最高官位最低的是谁?()A.杨炯B.崔颢C.杜审言D.李峤答案:C8.《春江花月夜》中的景物主角是什么?()A.江B.花C.月D.人答案:C9.结束至隋以来的社会动乱将社会纳入有序发展的是哪个盛世?()A.开元之治B.龙朔之治C.贞观之治D.宣武之治答案:C10.代表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哪几位诗人?()A.李白孟浩然B.杜甫杜牧C.李白白居易D.李白杜甫答案:D11.开元盛世解决的骚扰丝绸之路的边患是什么?()A.高丽B.西突厥C.东突厥D.吐蕃答案:D12.初唐四杰中除了谁之外,其他的人都没有善终?()A.骆宾王B.杨炯C.卢照邻D.王勃答案:B13.唐诗知名作家目前大概是多少人?()A.1000B.2000C.3000D.4000答案:B14.后人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用了什么的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A.西洲B.东洲C.诗经D.古风答案:A15.《平水新刊韵略》中总结的韵共有多少个?()B.116C.206D.217答案:A16.唐代结束了西晋以来长达多少年的动乱,使唐朝成为了世界上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100年B.200年C.300年D.500年答案:C17.琵琶是从哪里传到我国的?()A.东亚B.北非C.南亚D.西域答案:D18.《浑天仪赋》作者是谁?()A.卢照邻B.骆宾王C.杨炯D.王勃答案:C19.名士文化传统在弘扬个性价值的同时,已逐渐淡化了什么?()A.儒家的社会意识B.法家的治国意识C.道家的大同意识D.墨家的建国意识20.骆宾王是哪个民族的?()A.突厥B.匈奴C.汉D.蒙古答案:C21.《咏鹅》作者是谁?()A.卢照邻B.骆宾王C.杨炯D.王勃答案:B22.李北海和裴尚书都是被哪个奸臣陷害的?()A.张易之B.张昌济C.李林逋D.姚崇答案:C23.李世民一生的战役中最成功的是什么?()A.消灭匈奴B.消灭薛举C.消灭突厥D.消灭吐蕃答案:B24.李白的《金陵凤凰台》的风格受到哪首诗的影响?()A.白居易《长恨歌》B.孟浩然《黄鹤楼》C.曹操《短歌行》D.崔颢《黄鹤楼》答案:D25.“子昂始高蹈”是谁说的?()A.杜牧B.杜甫C.韩愈D.刘希夷答案:C26.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唐诗明确划分为几个时期?()A.2B.3C.4D.5答案:C27.伯夷叔齐是哪个朝的?()A.夏B.商C.唐D.隋答案:B28.《经破薛举战地》作者是谁?()A.李煜B.李白C.杜甫D.李世民答案:D29.卢、骆对宫体诗的改造即说他们的诗“背后有着厚积的力量支撑着”这里的力量其实是什么?()A.语言B.韵脚C.格式D.真情实感答案:D30.“耳听清渭洗”是说的关于谁的典故?()A.周文王B.蚩尤C.许由D.晁错答案:C31.705年发动政变烧死张氏兄弟,推动武则天之子中宗继位的是谁?()A.武三思B.张柬之C.狄仁杰D.姚崇答案:B32.在哪一时期经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倡导和定型,律诗各体制达到了完成的地步?()A.李渊B.李世民C.李贤D.武则天答案:D33.“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唐诗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对影成三人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什么?A. 城春草木深B. 城阙辅三秦C. 感时花溅泪D. 恨别鸟惊心答案:A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什么?A. 黄河入海流B. 欲穷千里目C. 更上一层楼D. 江水流春去欲尽答案:A4. 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的下一句是什么?A. 轻罗小扇扑流萤B.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A5.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的下一句是什么?A. 客舍青青柳色新B. 劝君更尽一杯酒C. 西出阳关无故人D. 故人西辞黄鹤楼答案:A二、填空题6.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
”答案:遥看瀑布挂前川7. 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
”答案:不尽长江滚滚来8.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______。
”答案:更上一层楼9. 杜牧的《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______。
”答案:豆蔻梢头二月初10. 王维的《相思》中,“红豆生南国,______。
”答案:春来发几枝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李白的《将进酒》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案:《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快乐和自由。
12. 请简述杜甫的《春望》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答案:《春望》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社会景象,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四、论述题13. 论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唐诗中的地位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高远的意境、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诗中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广阔视野和深远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18秋学期(1703)《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尔雅)》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分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进士科主要考什么
A.对四书的认识
B.对孔子的认识
C.对诗赋的认识
D.对儒家五经的认识
满分答案:C
2.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唐诗明确划分为几个时期?
A.2
B.3
C.4
D.5
满分答案:C
3.李白所具有的的真正的诗家气质在他的诗篇里体现为什么?
A.哀思
B.放荡不羁
C.醉态与梦境
D.抑郁苦闷
满分答案:C
4.北魏政权是()建立
A.乌拉尔氏
B.瓜尔佳氏
C.拓跋氏
D.年氏
满分答案:C
5.《浑天仪赋》作者是谁
A.卢照邻
B.骆宾王
C.杨炯
D.王勃
满分答案:C
6.唐代人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什么路径?。
唐诗宋词经典100首(2)5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2、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3、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4 南园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55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56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7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8 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59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0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1、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3、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6、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7、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在玉壶。
68、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69、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学案导学设计】2018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答案 B解析A项“赠”读zènɡ;C项“蓟”读jì,“伫”读zhù;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答案 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答案 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2018·湖北)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唐诗作业2-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一、填空: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3、“诗圣”是指(杜甫),“诗鬼”是指(李贺),诗囚是指(孟郊、贾岛)。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王维)和(孟浩然)。
6、初唐诗主张(革新);盛唐诗崇尚(气节)。
7、唐代女冠诗人,如(李冶)和(鱼玄机),以其才情色艺,成为唐诗中一道风景线。
8、“上官体”是以宫廷诗人兼台阁重臣的(上官仪)而得名。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10、南唐二主,指的是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二、名词解释:1、吴中四士答: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是以地域相同来称谓同一时期的四位诗人的,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叫吴中,四人因此被后人称为"吴中四士"。
其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写得清新婉丽,自成风格,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张若虚,在唐中宗时以“文词俊秀”闻名长安。
《全唐诗》存其诗仅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一首是《春江花月夜》,一篇脍炙人口、独具特色的名作,“以孤篇压倒全唐”。
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现存的录入《全唐诗》共19首。
慕课唐诗经典答案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一)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是在A、隋朝B、五代C、唐代D、明朝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2、在唐时代的东亚,人们共同的书面语言是A、秦书B、白话文C、文言文D、汉诗文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3、现存唐诗的数量,今天知名的有多少人?A、四万八千九百多B、二千三百多C、五万多D、七十二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4、占据唐代文学三分之一的是A、唐代小说B、唐代诗歌C、唐代小史D、唐代碑帖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5、诗发展到唐诗为现代诗歌之最盛我的答案:×得分:20.0分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二)1、执政指的是A、皇上B、更高级的官员C、官吏D、李权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2、唐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哪个政策不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A、酷吏政策B、儒释道并存C、广开言路D、文化开放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3、唐代是627年开国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唐代的文化是比较开放的我的答案:√得分:25.0分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三)1、在唐代,国家开科考试共设立了几科A、三B、九C、六D、八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2、唐代人的诗歌里面涉及到的女人的身材是以()为美的。
A、胖B、匀称C、瘦D、健康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3、在唐朝,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哪里A、农民手中B、商人手中C、小作坊老板手中D、庶族地主的知识分子手中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4、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文化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佛教是从汉朝末年来到中国我的答案:√得分:20.0分唐诗的繁盛与唐代文化关系(四)A、四B、三C、二D、一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2、唐诗的转变时期在A、盛唐B、初唐C、后唐D、中唐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3、古典诗歌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发展期A、诗经B、楚辞C、建安D、离骚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4、唐朝努力以南朝的“文”来充实北朝的“质”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唐诗分期中的盛唐和历史分期的并不一致我的答案:√得分:20.0分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一)1、五乱中华的民族不包括A、匈奴B、鲜卑C、氐D、姜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2、南北朝南北分割,学术异流,当时人认为北学A、精细B、粗朴C、简约D、清逸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A、排斥B、拒绝C、崇拜D、厌恶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4、唐朝取代隋朝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隋唐前的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我的答案:√得分:20.0分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二)1、李世民一生中最成功的战役是A、玄武门之变B、击破王世充C、晋阳起兵D、消灭薛举的沙坨势力的战役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一般的唐诗选本里,是以谁作为唐代的第一个诗人A、李白B、王绩C、杜甫D、王安石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3、北人通过什么对南朝文风进行批判与压制A、政治意识B、武力C、法律D、文风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4、虞世南是陈朝后裔我的答案:√得分:25.0分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三)1、义不食周粟指的是B、叔齐C、孤竹君D、伯夷和叔齐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对于“采薇”解释正确的是A、表达一种隐居的状态B、渴望人理解C、找到人生伴侣的期盼D、追求仕途的心理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3、《酒经》的第一篇是A、桃花源记B、爱酒歌C、醉乡记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4、伯夷叔齐不满意商纣王的暴政,建议周朝用暴力灭了它我的答案:×得分:25.0分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四)1、四杰按照年辈来排序,其顺序为A、王杨卢骆B、杨卢骆王C、卢骆王杨D、骆王杨卢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2、《滕王阁》是一首几言律诗A、七B、六C、五D、四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3、初唐四杰之首是A、王玄之B、王勃D、王通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4、《山中》是王勃的早年之作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四杰命运都特别悲惨,都没有得到善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五)1、御史台负责监察()。
课时分层作业(二)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06】A.三重.茅(chónɡ)挂罥.(juàn)塘坳.(ào) 倚.仗(yǐ)B.俄顷.(qīng) 布衾.(qīn)恶.卧(è) 丧.乱(sānɡ)C.广厦.(shà) 大庇.(pì)突兀.(wù) 吾庐.(lú)D.渚.清(zhǔ) 怒号.(háo)霜鬓.(bìn) 潦.倒(liǎo)A[B项,“顷”应读qǐnɡ;C项,“庇”应读bì;D项,“潦”应读liáo。
]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07】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寞寞向昏黑。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D.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B[A项,寞寞—漠漠;C项,爷—耶;D项,漂漂—飘飘。
]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三重茅:三层茅草县官:官府B.行人:从军出征的人安得:如何能得到C.秋高:秋深突兀:高耸D.比邻:同乡况复:更何况A[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不是确数,是约数。
]4.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08】A.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四句,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诗眼在“独夜舟”上。
一、二句境界冷寂,使他想到一叶小舟的孤单、渺小。
B.诗的后一层是自抒胸臆,五、六句都是反语,其正面意思是说,自己正是因为诗文好而有了名声,官倒并非年老多病而罢退。
C.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D.这首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成,诗人借此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慨,以及漂泊无依的凄苦心情,正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C[C项,应是“由近及远”。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东南大学12《唐诗鉴赏》王步高3诗里面的动词很重要,一般的诗眼都是动词。
45乐府诗,题目决定主题和内容;词,题目和主题、内容无关,题目决6定字数、格律等。
789101112浙江大学13《唐诗经典》胡可先陶然141516第一周17举出你最喜欢的5个唐诗名句(或5联),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
具体做法:可以综合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分别从情感的、生活的、审美的、语言的、1819艺术的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要求字数两百字以上)201.天生我材必有用21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6小时候很喜欢李白,因为自己名字里也有一个“白”字。
李白的诗小学课27本里就有不少,老师说他叫“诗仙”,才高八斗,读故事知道他竟然“天子呼来28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9后来,人长大了,看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文章,才知道我们称道的那些浮名30轶事,都不是他的心愿,他一生的抱负在“洒脱”中被搁浅。
读他的诗也不再31感觉那么豪放、不羁了,默默的多了一份无奈。
所以,整个《将进酒》我只愿意听这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这一句话来撑起自己跌落的心。
3233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34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5这首诗是高中时学的,初读时也不知道它的大名鼎鼎,只是感觉题目很美,36诗好长,要背诵的话不容易呢?读的时候,就不知不觉沉浸了。
最喜欢的便是37这两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对仗非常工整,江畔——人——月、月——人。
即使只有两句,仿佛也能看到诗人看到的情景,不由得3839跟着畅想,这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的呢?40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诗》4142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老师讲的,内容很简单,是农民在中午的时候还在锄43禾,汗水滴在禾苗的土地上。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一项是( )A.东皋.(gāo )驱犊.(dú)薄.暮(bó)采薇.(wēi )B.萋.萋(qī)塞.上(sāi)汉塞.(sài)征蓬.(péng)C.燕.然(yān)荆.门(jīng)早莺.(yīng)沙堤.(tí)D.徙倚..(xǐyǐ)落晖(huī)崔颢(hào)千载(zài)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薄:__________ (2)徙倚..欲何依徙倚:__________(3)白云千载空悠悠..汉阳树历历:__________ ..悠悠:__________ (4)晴川历历(5)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_________ (6)使.至塞上使:__________(7)单车欲问.边问:__________ (8)长河..落日圆长河:__________3.下列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山山/唯/落晖B.晴川/历历/汉阳树C.大漠/孤/烟直D.浅草/才能/没马蹄4.名句默写。
(1)《野望》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望》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鹤楼》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鹤楼》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大学《唐诗鉴赏》王步高诗里面的动词很重要,一般的诗眼都是动词。
乐府诗,题目决定主题和内容;词,题目和主题、内容无关,题目决定字数、格律等。
浙江大学《唐诗经典》胡可先陶然第一周举出你最喜欢的5个唐诗名句(或5联),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
具体做法:可以综合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分别从情感的、生活的、审美的、语言的、艺术的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要求字数两百字以上)1.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时候很喜欢李白,因为自己名字里也有一个“白”字。
李白的诗小学课本里就有不少,老师说他叫“诗仙”,才高八斗,读故事知道他竟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后来,人长大了,看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文章,才知道我们称道的那些浮名轶事,都不是他的心愿,他一生的抱负在“洒脱”中被搁浅。
读他的诗也不再感觉那么豪放、不羁了,默默的多了一份无奈。
所以,整个《将进酒》我只愿意听这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这一句话来撑起自己跌落的心。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高中时学的,初读时也不知道它的大名鼎鼎,只是感觉题目很美,诗好长,要背诵的话不容易呢?读的时候,就不知不觉沉浸了。
最喜欢的便是这两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对仗非常工整,江畔——人——月、月——人。
即使只有两句,仿佛也能看到诗人看到的情景,不由得跟着畅想,这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的呢?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诗》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老师讲的,内容很简单,是农民在中午的时候还在锄禾,汗水滴在禾苗的土地上。
后来知道,农民会专门在中午烈日当空时锄地,这样可以使斩除的杂草被晒干,避免落土存活,突然有了“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触动。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这是文人对底层人的关注,也是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心怀苍生的一个例证。
卖炭翁的凄惨我们无法体会,但每个人有的时候也会像卖炭翁一样发出矛盾的愿望,人事的无奈也不知不觉出来了。
5.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杜甫《石壕吏》诗的开头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结尾是“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学习的时候,我在想老妇为什么要老翁逃跑,自己出去应付那些官差呢?她是否知道这样的话自己也难逃被征呢?中国妇女的以家为重,自我牺牲精神。
第二周以“唐诗与名楼”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具体方法:可以选择有关一个名楼的1首诗进行分析,也可以选择一个名楼多首诗进行分析,还可以选择多个名楼的多首诗进行分析,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登楼体会,则更加欢迎。
(字数两百字以上)唐诗与名楼——鹳雀楼鹳雀楼,又叫鹳鹊楼,在今天山西省永济县,临黄河,因为经常有鹳鹊在上面停留、栖息,所以叫鹳鹊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依傍着山头慢慢消失,滚滚黄河向着大海的方向流去。
如果想要看得更高更远,就要再往上面攀登一层。
王之涣是盛唐诗人,盛唐的诗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唐气象的涵泳,胸怀意境的开阔。
《登鹳雀楼》这首诗也不例外。
对这首诗的熟悉,是因为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未知其诗,其人,先闻这两句。
诗意与开拓融为一体,传唱不衰。
现在认真再读此诗,不禁觉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是极震撼的。
本是太阳西垂,诗人没有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怅然,而是胸怀若谷,把这白日、山、黄河、海的意象连接在一起,顿时气象万千。
同时,作者的胸襟没有止于此,而是抬望眼,有呼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
古语有云,“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所以王之涣在千年前的一个黄昏,便发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叹。
把这句自己喜欢的诗,送给一起努力的同学们。
第三周选取一幅古代至当代的人物画或风景画(也可以选择相关的唐诗诗意画),谈谈诗与画在艺术表现上的相通和差异之处。
(字数两百字以上)《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一次知道用诗作画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故事。
说宋代一画院考试,让学生画出“野渡无人舟自横”。
“野渡”“舟自横”貌似不难,关键是如何让人心领神会确认“无人”。
舟船是人造工具,如何才能表现出“无人”的境界呢?确实很难,据说最后录取的学生,他画了一只鸟在啄食,同时好像在呼朋引伴。
知道答案后,不觉拍手称快。
这考生是如此的聪明,他没有钻入舟和人的套子,而是抓住了没有人的时候,小鸟(外物)的一种表现,就把这诗意跃然纸上了。
这个例子固然说明了考生的聪颖,用妙笔展现了诗意,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一句我们大家读了明白情境的诗句,如果想要用静态的画面表现出来,是不容易的。
这也就是诗和画的差异之处了。
诗,可以调用无数的方块字,利用字的音、形、意,以及组合的重构,给读者造出无尽的诗意,不受纸张、色彩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
但是画就不一样了,画是在既定的范围中给人传情达意,没有人们习惯的话语,只有无声的颜色和方寸的空间,需要画家的匠心,同时对观画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周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是历来聚讼纷纭的问题,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隐事说等多种,谈谈你的总体看法,或选择一种加以评议。
(字数两百字以上)(1026)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见、相宠、死别、寻梦的过程。
一方面,这首诗叙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历程。
除开头为唐玄宗作隐,忽略了杨玉环是寿王之妻的事实,后面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经历,及马嵬事变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和流传一致。
长恨,取生离死别之恨,无奈贵妃已死,唐明皇“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苦苦寻找,只能苦思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帝王之爱,之恨,成为爱情悲剧的代表。
另一方面,诗歌再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过程,欢爱、宠溺,最终酿成马嵬事变。
于唐明皇是爱情的幻灭,但于大唐王朝,也是滑落的拐点。
一国之君的爱情,沉迷之后的误国,是诗人之恨,子民之恨。
综上,白居易作为伟大的诗人,他长篇巨制的挥洒,不是单纯的对帝王之爱的记叙,也不是单一的政治评判。
《长恨歌》寄含了诗人政治、爱情、帝王是否该有情等多种思考。
第五周诗与词的关系可以说是纷繁复杂,这两种文体在其各自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以“诗词关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具体方法:可以选取诗词关系的某个或几个侧面谈谈你的看法,比如“词源于诗”、“诗词互渗”、“以诗入词”、“词别是一家”等。
(字数两百字以上)(1031)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源于劳动与生活,比如最开始就是人们劳动时为了鼓舞士气喊的号子。
最开始诗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就是可以伴乐歌唱的,只是现在我们找不到原来的谱子了。
诗歌在唐代发展到顶峰,绝句、律诗、排律等,在大唐盛世的背景下,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学的耀眼明珠。
唐代之前,是南北朝、隋朝,各地区混战,民族融合。
词最早是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糅合了少数民族等外来音乐,形成的新的歌词,在宴会上演出,所以最早叫“燕乐”。
诗和词的创作规范不一样,比如诗的题目只是决定了诗的主题,但词的题目决定了词的押韵、字数等。
在创作过程中,许多诗人倾向于用诗表达抱负、志向,用词表达一些内心细腻的感受。
但其实,诗和词这两种诗歌形式,并没有规定自己的内容。
所谓“词别是一家”,也只是部分诗人主观倾向。
因为诗对韵律、对仗要求更高,有的人认为词是小众,诗比词好,这也是不可取的。
从诗歌发展来看,唐诗经过大唐三百年的发展,使用诗来表达出自己不一样的感受、情怀已有一些难度,逐渐往词过渡,这样宋代“词”达到顶峰。
所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
文学的发展本身就是继承与发展,创新。
诗比词发展的早,过程中二者也会互相影响。
但都是承载思想、文化的载体。
第六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被誉为“孤篇压全唐”,谈谈你对这一称誉的看法,可以赞同,可以否认,并说明你的理由。
(字数两百字以上)(1107)张若虚是初唐诗人,《春江花月夜》一方面是歌行换韵,并使用铺排,这是典型的初唐诗歌特点。
另一方面,这首诗具有盛唐的情调,摆脱了之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从缺乏思想的宫体诗过渡到真正的唐诗。
这样,成为了初唐诗的顶峰,打开了盛唐的道路。
正是因为《春江花月夜》站在了转折点上,所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又因为它的诗歌主题、意境方面深远、富有哲思,形式与内容的完美亮相,获得了“孤篇压全唐”的盛赞。
但是,从个人对唐诗的理解,以及唐诗对个人的影响来说,“孤篇压全唐”确实是太高了。
作为转折点,《春江花月夜》具有开辟意义,但是后续发展盛唐诗歌等才是真正成熟。
所以“孤篇压初唐”倒是赞同。
第七周以“唐诗与酒”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角度不限,但要有独立思考。
字数要求在两百字以上。
(1114)酒,据记载起源于神农时代,足见酒在我国历史久远。
从夏到唐宋,酒都是用果实粮食蒸煮,发酵出来的。
饮酒,也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祭祀、重大节日都有饮酒习俗。
诗歌,作为抒情达意的载体,记录了古人的生活、思想等。
比如,重大节日或者好友相聚,饮酒相庆,作诗相和是文人的生活方式,于是许多诗篇里都能看到酒的影子。
唐诗,作为诗歌的鼎盛时期,诗人无数、篇章无数,里面自然也有许多与“酒”有关的诗篇。
说起“诗、酒”,不能不提被誉为“酒家仙子”的李白。
有少年时的“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中年受挫后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晚年思友的“纪叟黄泉下,不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谁人?”即使是我们心中永远在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也不例外,比如我们都不陌生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因此,酒作为一种饮品,融入古人生活,也就融入了文化中,唐诗与酒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八周写一篇关于“悼亡词”的小论文。
可以谈某位或某几位你喜欢的悼亡词作家,比如苏轼、贺铸、纳兰性德等,也可以分析某首或某几首你喜欢的悼亡词,也可以论述悼亡词起源发展的历史等等。
字数在两百字以上。
(1121)“结发为夫妻”“一日夫妻百日恩”,古代社会男子虽有三妻四妾的权利,但才子与发妻的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也是佳话颇多。
但是人有生老病死,劳燕分飞后的怅然、疾首也是刻骨铭心的。
从《诗经》就有悼亡诗出现,比如《国风·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