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224.58 KB
- 文档页数:5
17.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ōng duàn( ) chǔ guó( )
xià zhì( ) gū dú( )
yǐn shí( ) yáo yuǎn( )
nián chū( ) jìng zi(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未( )末( ) {磨( )摩( )
{银( )根( ) {盘( )盎( )
{饮( )炊( ) {初( )叨( )
三、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朝的 ,他被称为“ ”,与杜甫齐名。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西湖神韵的两句诗是“ , ”。
“西子”
即 。
3.《望洞庭》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洞庭湖色彩之美的诗句是“ , ”。
4.《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都是描写 的诗。
四、先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
,。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本诗描写的
是,表达了诗人之情。
2.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湖的?用原句回答。
五、先默写古诗《望洞庭》,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
,。
,。
1.诗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
比作。
2.诗中描写的是景色。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朝诗人,因此他们处于相同时期。
B.孟浩然是唐朝大诗人,有“诗圣”之称。
C.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题西林壁》。
D.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幼安,号东坡。
2.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别的)B.移舟泊烟渚(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C.路转溪桥忽见(同“现”)D.胜日寻芳泗水滨(胜利)3.下列诗句运用互文手法写景的一项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下列加点字读音、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路转溪桥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B.还.来就菊花明月何时照我还.C.明月别.枝惊鹊萋萋满别.情D.日暮客愁新.客舍青青柳色新.5.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6.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当年在纽约讲课________欢迎,所讲内容本属私人性质,不涉功利,没指望付梓。
若不是一帮读者爱屋及乌,央求当年听课的陈丹青掏出笔记,这些文字怕也见不了面,更不会洛阳纸贵。
老人家有耽佳句的________,又不会以辞害意,多有通透漂亮的妙论,使你醍醐灌顶;常常在了结一学术公案之后________,略近周作人笔下喝茶之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A.备受癖好谈笑风生B.倍受爱好谈笑风生C.备受癖好谈笑自若D.倍受爱好谈笑自若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二、填空题8.查字典。
9.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1.爆竹声声,思念深深,送来一杯túsūjiǔ(),捎去一份问候。
2.他们ùtóng()遥指杏花村。
4.今后,我要jiābèi()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给下面诗句中带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只填序号)1.春风送暖入屠苏..( )A.地名B.美酒2.千门万户曈曈..日(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B.傍晚的太阳3.总把新桃.换旧符( )A.桃花B.桃符三、按古诗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元日》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元日”指,即农历。
诗中描写了过春节时、、等习俗,表达了人们虔诚的心愿和美好的期盼。
2.《清明》是代诗人写的,描写了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居外地,适逢 (节日)时的思想感情。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美丽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
(仿写拟人句)2.过年了,人们把红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
(改为“被”字句)五、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王维是代著名诗人,他和孟浩然一样,是派代表诗人。
2.解释下列字。
独: 。
倍: 。
3.中秋佳节之时,你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这时你可以用此诗中“”一句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4.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A.思念家乡B.重阳登高的愉快C.喜爱家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古诗三首》(含答案)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古诗三首》的详细解析和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三首古诗。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分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以写景开头,描述了一个晴朗的夜晚,床前明亮的月光如同地上的霜一般冷冽。
接着,诗人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亮,感叹起自己的思乡之情。
答案:a.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答:李白。
b. 描述了什么场景?答:床前明月光,地上仿佛覆盖着一层霜。
c. 诗人抬头望什么?低头又在想什么?答:诗人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想着故乡。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描写了壮美的景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诗中以登高望远的行为为切入点,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强烈渴望。
答案:a.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答:王之涣。
b. 描写了什么景色?答:白天山势尽头,黄河汇入大海。
c. 诗人有什么想法或感悟?答:欲穷尽千里目,还需再往更高层楼登上。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分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以写景开头,描述了一个晴朗的夜晚,床前明亮的月光如同地上的霜一般冷冽。
接着,诗人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亮,感叹起自己的思乡之情。
答案:a.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答:李白。
b. 描述了什么场景?答:床前明月光,地上仿佛覆盖着一层霜。
c. 诗人抬头望什么?低头又在想什么?答:诗人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想着故乡。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解析和答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三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学习,能够提高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从而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古诗三首一、我会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赠{zh èn ɡ( )z èn ɡ( )径{j ìn ɡ( )j īn ɡ(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秋季,hán shuāng 降临的时候,jú huā 开满山坡。
2.小明tiāo xuǎn 了最大的chéng zi 给奶奶吃。
3.林间xiǎo jìng wāi xié 地伸向远方。
三、形近字组词。
{赠( )增( ) {犹( )优( ){挑( )桃( ) {径( )经( )四、把下面有关“风”的短语补充完整。
( )风送爽 ( )风呼啸( )风细雨 ( )风刺骨( )风拂面 ( )风习习五、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距离大;②距离开始的时间很长;③程度高;④颜色重。
1.这件衣服颜色很深.。
( )2.这里的河水很深.。
( )3.夜深.篱落一灯明。
(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夜书所见》写的是季的景色,从“萧萧, ”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擎”是的意思。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杜牧(季节)在山里行走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景物)构成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之情。
七、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赠刘景文已无擎雨盖,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诗句“, ”为千古名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逐渐róng huà()了。
2.yuān yāng( )是中国著名的一种观赏鸟类。
3.蒌蒿满地lúyá()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méi zi( )黄时日日晴,xiǎo xī()泛尽却山行。
二、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后退②推辞,拒绝③再,又④表示转折1.小溪泛尽却.山行。
( )2.朋友们再三要为我饯行,因盛情难却.,我只好接受了。
( )3.我来了,他却.走了。
( )4.在困难面前,我们决不退却.。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 《绝句》写的是季的景色,从“, ”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为画的《》题写的诗,歌咏了的美好时光。
3.《三衢道中》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曾几在(季节)游三衢时写的,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心情。
四、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
1.燕子飞来,衔着湿软的泥土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五、我能把诗句补充完整。
1.迟日江山丽, 。
2. ,春江水暖鸭先知。
3.梅子黄时日日晴, 。
六、课内阅读。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杜甫是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迟日:泥融:3.本诗中“ , ”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1课古诗三首一、1.融化 2.鸳鸯 3.芦芽 4.梅子小溪二、1.③ 2.② 3.④ 4.①三、1.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早春江景3.夏季愉悦欢快四、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五、1.春风花草香 2.竹外桃花三两枝 3.小溪泛尽却山行六、1.唐诗圣 2.春日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记组演讲呈奉诗篇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全知)2.家祭无忘告乃翁。
(告:祭告)3.西湖歌舞几时休。
(休:停止)4.九州风气恃风雷。
(恃:依靠)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意思:人死了,就全知道了,但是遗憾的是看不到九州的变化和发展。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我劝告上天,要振奋精神,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四、根据内容填空。
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XXX。
这首诗通过“XXX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XXX。
这首诗描写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何时忘却营盘旧事,心头一片月明新。
”。
己亥杂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XXX。
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1.“XXX”是指王朝的军队。
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看不到九州的变化和发展;诗人的遗愿是祭祀家族先辈和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爱国的人。
六、我想分享的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XXX写给他的好友离开京城归乡的送别之作。
虽然不是直接表达爱国情感,但是诗中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悲伤,也是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也被后人誉为“离别诗之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课时
一、补全诗句,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元,XXX:北宋时期,元代的前身,指当时的政权。
乃翁:指诗人的父亲。
2.山外,休垂钓,直至楼前。
休:停止。
直:一直。
3.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
生气: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已亥杂诗》是唐代诗人XXX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3.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二、下列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XXX北定中原日,家祭XXX告乃翁。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期望和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发展的期望和对人才的重视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随意春芳歇”中,“歇”字的意思是()A.休息B.睡C.尽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敢/以/一得/自足B.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C.江枫渔火/对/愁眠D.逢/老媪/方/磨铁杵3.下面属于词牌名的是()A.《山居秋瞑》B.《枫桥夜泊》C.《长相思》D.《长歌行》4.“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的意思是()A.聒噪B.声音大C.风雪声嘈杂5.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告诉我们“暖风”气味刺激人,因此才“游人醉”。
B.“奇珍异宝”说明了“珍”和“宝”价值不菲。
其中,“异”是“特别”的意思。
C.“九州生气恃风雷” 的“恃”与“无母何恃?”的“恃”意思一样。
D.“应酬”的“酬”指用财物报答。
6.和“和谐”“不可计数”“新鲜”“扫兴”意思最接近的一组词语是( )A.和蔼数不胜数鲜艳高兴B.和气难以计数鲜活余兴C.和睦举不胜举清新败兴D.和平屈指可数鲜明灰心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A.归浣.(huàn)女哀愁..(āi chóu)寺.庙(shì)B.那畔.(bàn)风一更.(gēng)榆.树(yú)C.聒噪..(guō zào)枫桥夜泊.(bó)湖畔.(pàn)D.乌啼.(dì) 榆.(yú)关聒噪.(guā zào)二、填空题9.《长相思》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词中借描写天气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怀念和依恋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巧填同音字。
mù()色羡() tí()目()问yuán ()故()来 fēng 山()()利lú()山香()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瑟.(shè sè)瑟的秋风吹拂着树林,仿佛吟.(yín yǐng)唱着对秋的赞歌。
(2)敌人已经输.(shū sū)了,只能举手投降.(xiáng jiàng)。
3.字词理解。
(1)“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在上面的。
(2)“暮江吟”中“吟”是指。
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地点是。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①“残阳”是指西沉的太阳,傍晚时分的太阳还叫作。
下列四字词语中不是描写太阳落山的一项的是()。
A.旭日东升B.日薄西山C.残阳如血D.落日余晖②理解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所以“铺”字用得准确、形象B.“铺”字表现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C.诗人抓住了夕阳下的江面呈现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的绚烂景象D.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一片青绿色,未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现出红色(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识”的意思是,“缘”的意思是。
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③这两句诗给我们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5.读古诗,完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填空题(共2小题)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网络.(luònuò)开凿.(zháo záo)焚.烧(fén féng)2.看拼音写汉字。
郑xiè破yán坚jìng千mó万jī二.选择题(共8小题)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青秋经洛月如勾B.等闲坚颈粉身碎骨C.坚韧任平千锤百练D.沙漠呻吟凿壁偷光4.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竹石》这首诗题目中的“竹石”指的是()A.竹子的一种,坚硬得像石头。
B.石头的一种,上面有竹节的花纹。
C.竹子和石头两种事物。
D.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6.“燕山月似钩”中“钩”字的意思是()A.形状像钩子的。
B.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C.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
D.研究,探寻。
7.何当..金络脑。
()A.何必当作B.何时将要C.拿什么当作8.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粉骨碎身浑.不怕。
()A.全,全然。
B.浑身。
C.也。
9.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要留清白..在人间。
()A.高尚的节操B.清白的名声10.烈火焚烧若等闲..。
()A.平常B.随便、轻易C.无端三.翻译(共1小题)11.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12.阅读快车。
露珠赞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
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出、呈现、出现)在我眼前。
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牛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诗选自宋朝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B.诗句中“乃翁”的意思是“你们的父亲”。
C.这句诗的意思是: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家中不要忘记举行祭祀。
D.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情感。
2.“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上一句是()A.山外青山楼外楼B.直把杭州作汴州C.两湖歌舞几时休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九州生气恃.风雷(依靠)B.西湖歌舞几时休.(休息)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C.枫桥夜泊.(湖泊)题临安邸.(旅店)4.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家祭无忘告乃翁..同。
(代指中国)..。
(你们的父亲)B.但悲不见九州C.九州生气..究可哀。
(都沉默不语)..恃风雷。
(发怒)D.万马齐喑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笑容灿烂阳光照耀脊背微弱B.得到体会生起炭火缝补棉被C.掀开席子撑起钉鞋画出噪声D.改正方法改善生活改变态度二、填空题7.课内阅读,完成填空。
(1)默写陆游的《示儿》。
注意格式、行款、字距,写正确、整洁、美观。
(2)诗人陆游是中国古代______朝人。
这首诗写完后,诗人就去世了,故此诗作为诗人的______而流传后世。
(3)该诗饱含着作者的______情感,尤其是“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而“______”一句却寄托了作者对神圣事业必定胜利的信心。
(4)陆游有一句著名的诗经常被用来勉励读书,它是“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
8.给下面生字注音。
乃(______)熏(______)亥(______)祭(______)恃(______)喑(______)擞(______)邸(______)9.先把带“ai”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句子中。
12.古诗三首一、给加点字注音。
汴.州 临安邸. 己.亥 恃.风雷 齐喑. 重抖擞. 二、读拼音,写词语。
jì pǐn( ) nǎi zhì( ) xūn ròu ( ) hánɡ zhōu( ) jū shù( ) ɡē wǔ ( )nuǎn fēnɡ( ) yǒu shì wú kǒnɡ( ) 三、形近字组词。
{杭( )炕( ) {恃( )侍( ) {拘( )驹( ) {喑( )暗( ) 四、同音字填空。
祭 继 既( )祀 ( )然 ( ) 承 ( ) 奠 ( )往 ( )续拘 居 鞠蹴( ) ( )留 ( )民 ( )躬 ( )束 ( )心五、默写诗句。
1.默写《题临安邸》。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2.默写《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我劝天公重抖擞,。
六、填空。
1.《题临安邸》的作者是代诗人。
第二句用的语气点出边上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通过“”与“”的对照,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2.《己亥杂诗》是朝诗人创作的一组诗。
诗中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七、课内阅读。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解释下列词语。
示儿:九州:王师:乃翁:3.用原文回答。
(1)诗中作者的遗憾是:。
(2)作者的嘱咐是:。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在学习了《古诗三首》之后,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我们需要完成以下课后作业。
一、背诵与默写1、熟练背诵这三首古诗,做到准确无误,流畅自然。
2、认真默写这三首古诗,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避免错别字。
二、诗句理解1、仔细品味每首诗中的重点词句,解释其含义。
例如,在《_____》这首诗中,“_____”这句诗描绘了_____的景象,表达了诗人_____的情感。
2、分析每首诗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说明其作用。
比如在《_____》里,“_____”这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
三、诗歌背景探究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每首诗的创作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等。
思考这些背景因素对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影响。
2、比较三首诗的创作背景,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以及这些异同如何反映在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上。
四、诗歌主题与情感1、总结每首诗的主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喜悦、悲伤、思乡还是忧国忧民等,并阐述你是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
五、拓展阅读1、寻找与这三首诗作者相关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和欣赏。
2、选择其中一首,与所学的三首诗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风格、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六、诗歌仿写1、仿照这三首诗的格律或形式,自己创作一首古诗。
2、注意押韵、平仄和对仗,尽量使你的作品具有一定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七、诗歌朗诵1、有感情地朗诵这三首古诗,注意语调、语速和重音的把握。
2、可以录制自己的朗诵音频或视频,与同学分享,互相评价和学习。
八、诗歌绘画1、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为其中一首诗绘制一幅画面。
2、画面要能够展现诗歌的意境和主要场景,色彩搭配合理,构图美观。
九、小组讨论1、与同学组成小组,交流对这三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共同探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十、写作练习1、以“我眼中的古诗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后作业1. 选择合适的古诗填空:
(1) 早发白帝城,___________。
(2) 庭院深深深几许,___________。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_。
答案:
(1) 朝辞白帝彩云间。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 疑是地上霜。
2. 根据古诗的意境,写一首自己的作品。
答案:(个人回答)
夜晚的老树低头呢喃,
寒风掠过,大地沉寂无声。
明月照耀,银白的光芒洒满夜色,
一只孤独的小鸟停歇在枝头。
它独自吟唱,歌声悠扬飘荡,
似乎诉说着自己的遥思与思念。
远方的山峰,若隐若现在夜幕里,
仿佛是梦境中的仙境。
我独享这安宁与宁静,
闭上眼睛,沉入甜美的梦乡。
人教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
人教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2、理解并掌握这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感受并欣赏这三首古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学习内容:
一、《赠别》
1、默写古诗。
2、解释重点词:(1)故人:(2)烟花:(3)三月:(4)扬州路:(5)更:(6)春风:
3、简述古诗主要内容:
二、《赤壁》
1、默写古诗。
2、解释重点词:(1)折戟:(2)沙鸥:(3)惊涛:(4)岸芷汀兰:(5)羽扇:(6)纶巾:
3、简述古诗主要内容:
三、《十五夜望月》
1、默写古诗。
2、解释重点词:(1)十五夜:(2)栖:(3)地白:(4)无情绪:(5)桂花:
3、简述古诗主要内容:
学习反思:
1、我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但需要加强对古诗中一些特定词汇的理解。
2、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更加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特别是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在背诵和默写过程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以便更好地表现古诗的韵味。
相关资料:
1、《赠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描写了一段离别的深情,语意隽永,感情真挚。
2、《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怀古之作,描写了诗人游览赤壁
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怀古之情。
3、《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名篇,描写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人情,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含答案)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他深感自己cái shūxuéqiǎn(),因此学习特别用功。
2.大雨过后这里变得wàn lài jùjì(),天空变得如此的美丽。
3.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工作,常会fēng cān lùsù(),十分辛苦。
二、解释诗句中的加点字。
1.树头新绿未成阴.阴:( )2.醉里吴音相媚好...相媚好:( )3.白发谁家翁媪..翁媪:( )4.最喜小儿亡赖..亡赖:(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 ”两句诗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艳丽。
2.《清平乐·村居》是代所写,“清平乐”是,“乐”这里读。
3.《清平乐·村居》中描写翁媪三个儿子不同形象的诗句是“, 。
, 。
”四、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1.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宿新市徐公店》是由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取的是其中一首。
新市: 。
3.“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两个动词分别是和,意思是,将儿童的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试着将《宿新市徐公店》的另一首诗写出来吧!1.古诗词三首一、1.才疏学浅 2.万籁俱寂 3.风餐露宿二、1.阴:树荫。
2.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3.翁媪:老翁、老妇。
4.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三、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宋辛弃疾词牌名yuè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四、1.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飞入菜花无处寻 2.两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3.急走追快速奔跑追逐天真活泼,好奇好胜4.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略二、选择题。
课后作业-《古诗三首》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词语。
渭.(wēi wèi)水之南的华山绝壁千仞.(rěn rèn),高耸mó tiān(
),被称为xī yuè()。
华山东峰上有些景观因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而荒废,现仅存yí zhǐ()。
二、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
B.五千/仞/岳上摩天
C.渭城/朝雨/浥轻尘
D.劝君/更尽/一杯酒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读________。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更”字与第1题
中“更”字意思相同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长
相思》)
C.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渭城朝雨浥.轻尘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万里河
....东入海三万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象,写一写诗人和朋友离别时的情景(注意从外在环境以及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方面进行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军行》是一首____________(选填:送别诗边塞诗),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
诗的前两句中,点明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为送别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一个“____”字委婉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七、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
2.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___代的________(谁)。
两首诗中都出现了“王师”一词,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从标题来看,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深夜看到的景象和感受。
()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有“三万里”长,“岳”有“五千仞”高。
()
(3)“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由此可推断第一首诗的写作时间早于第二首诗。
()
(4)“万事空”表现了作者临死时坦然豁达的心态。
()
4.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实践。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
典诗词。
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
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
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1.《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设计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答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马腾同学想研究一下唐代的边塞诗,他先搜集了一些边塞诗,然后写了一篇研究报告。
下面的诗歌中,( )(多选)可能是他搜集的对象,他的研究报告的名字可能叫( )(单选)。
A.崔颢《黄鹤楼》
B.汉乐府《江南》
C.王翰《凉州词》
D.王维《使至塞上》
E.《金戈铁马——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
F.《当小学生遇见苏轼》
G.《葡萄美酒——从唐诗看古代的物种引入》
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格式。
参考答案:
一、wèi rèn摩天西岳遗址
二、B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五千仞岳”指的是华山,是一个词语,不能拆开,因此B项朗读停顿划分有误。
三、1.ɡènɡ
2.A
解析“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思是“劝友人再喝一杯送别酒”,其中“更”意为“再,又”。
A项,“更”的意思为“再,又”;B项,“更”是旧时的时间单位;C项,“更”的意思为“更加”。
四、1.湿润,沾湿 2.快要天亮 3.黄河
五、1.青海湖上空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阴沉暗淡,站在孤城上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2.(1)饮完老朋友
(2)示例:清晨时分,刚下过小雨,旅店外面的柳叶看起来更清新了。
诗人在旅店为朋友元二饯行,他端起酒杯,说道:“喝了这杯酒吧,再往西出了阳关就没有认识的朋友了,你一路多保重!我在这里等你回来!”两人一饮而尽,随后元二骑马远去。
诗人站在柳树下,望着朋友远去的方向,满脸的不舍。
六、1.边塞诗唐王昌龄
2.王维渭城(答“客舍”也可)朝雨青柳柳
拓展古诗词中,“柳”常表示“挽留”之意。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七、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宋陆游南宋朝廷的军队
3.(1)× (2)× (3)√ (4)×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1)“将晓”的意思是快要天亮,所以诗歌描写的不是深夜看到的景象。
(2)“三万”“五千”都是夸张的说法,“三万”形容很长,“五千”形容很高,都不是确数。
(4)作者的心态并不是坦然豁达
的,他仍忧心着国家的统一。
4.示例: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都表达了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第一首诗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以看出,第二首诗从“但悲不见九州同”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以看出。
八、1.示例:徽标对“中”字做了变形处理,像一位古人在对月吟诗,古人的长袖化成了长长的卷轴,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感。
2.CD E
解析从边塞诗的定义和所给诗歌的标题即可选出第一空的答案。
A项和B项写的都不是边疆地区。
F项中的苏轼是宋代诗人,而马腾同学想研究的是唐代边塞诗。
G项偏离研究主题。
古诗词课外拓展: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