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经典》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12
唐诗基础试题及答案
1. 请写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描述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请问诗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疑是地上霜。
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忧虑,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表达了诗人对
历史的感慨,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万里长征人未还。
6. 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中,诗人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其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夜泊秦淮近酒家。
7.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诗人对
离别的无奈,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东风无力百花残。
8.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春眠不觉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处处闻啼鸟。
9. 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天涯若比邻。
10. 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描绘了辽阔的景象,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诗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一、填空题
1.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的下一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疑是地上霜”。
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城春草木深”。
二、选择题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A
2. 以下哪句诗不是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A. 秦时明月汉时关
B. 万里长征人未还
C. 但使龙城飞将在
D. 春江水暖鸭先知
答案:D
三、判断题
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错误)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
(正确)
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王之涣的作品。
(错误)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表达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爱人相见时的艰难和离别时的不舍,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无奈和哀伤。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这两句诗反映了杜甫希望社会能够实现公平正义,让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都能有安身立命之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测试,希望你能对唐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感受唐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以及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唐诗五首(第一课时)1.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B.《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C.《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牧并称为“李杜”。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他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薄:________ (2)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__________(3)长河..落日圆长河:_______ (4)来从.楚国游从:___________(5)水面初.平云脚低初:_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__________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猎马带禽.归(泛指猎获的鸟兽)B.昔人..已乘黄鹤去(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人)C.属国..过居延(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地名。
)D.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4.下面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按要求默写。
(1)《野望》一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笔力苍劲,意境雄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三百首》选读课作业姓名:班级:学号:联系电话:带有“花”字的唐诗30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2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李白《古风》)3.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5.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7.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9.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10.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13.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白居易《新栽梅》)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1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1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1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1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1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20.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李商隐《忆梅》)2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22.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杨万里《探梅》)23.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2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2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2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诗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A. 《春望》B. 《登鹳雀楼》C. 《静夜思》D. 《出塞》答案:C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杜甫B. 王之涣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C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首诗的开头?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望》答案:B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哪首诗?A. 《相思》B. 《送元二使安西》C.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山居秋暝》答案:C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哪首诗中的名句?A. 《登高》B. 《望岳》C. 《登楼》D. 《登泰山记》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
答案:登鹳雀楼7.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中的诗句。
答案:夜雨寄北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出自李白的《》。
答案:早发白帝城9.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中的名句。
答案:相思1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
答案:山行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春望》表达了杜甫在战乱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2. 描述一下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中所描绘的场景。
答案:《出塞》描绘了边塞将士在艰苦环境中戍守边疆,英勇抗敌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
结束语:以上是唐诗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唐诗的相关知识。
《唐诗宋词三百首》一、填空1.桃花一簇开无主,。
2.潮平两岸阔,。
3.渭城朝雨浥轻尘,。
4.落霞与孤鹜齐飞,。
5.,春风不度玉门关。
6.采得百花成蜜后,。
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青山郭外斜。
8.中秋时,我们吟: ,。
9.冬雪时,我们吟: ,。
10.送别时,我们吟: ,。
11.春节时,我们吟: ,。
12.春雨时,我们吟: ,。
13.思念时,我们吟: ,。
14.古人的思想深邃、精到,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告诉我们:问渠哪得清如许,。
《长歌行》流传千年,训导了多少中华儿女珍惜时间、发愤立志: ,。
15.描写旅途中优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的,。
还有《泊船瓜洲》的,。
16.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17.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鲜明提出做人的价值取向: ,。
18.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19.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写的《》委婉地控诉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国无良将的感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他写的《》现在已成为千古名句。
20.梅,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称赞。
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
”便是一个例子。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21.《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托物言志。
其中“梅”具有高洁特点,“竹”具有坚韧特点。
你还知道类似的诗吗?如《》、《》。
二、给下列诗词找对偶句,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大漠孤烟直直,。
2.浮云游子意,。
3.两水夹明镜,。
唐诗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对影成三人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什么?A. 城春草木深B. 城阙辅三秦C. 感时花溅泪D. 恨别鸟惊心答案:A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什么?A. 黄河入海流B. 欲穷千里目C. 更上一层楼D. 江水流春去欲尽答案:A4. 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的下一句是什么?A. 轻罗小扇扑流萤B.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A5.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的下一句是什么?A. 客舍青青柳色新B. 劝君更尽一杯酒C. 西出阳关无故人D. 故人西辞黄鹤楼答案:A二、填空题6.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
”答案:遥看瀑布挂前川7. 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
”答案:不尽长江滚滚来8.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______。
”答案:更上一层楼9. 杜牧的《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______。
”答案:豆蔻梢头二月初10. 王维的《相思》中,“红豆生南国,______。
”答案:春来发几枝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李白的《将进酒》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案:《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快乐和自由。
12. 请简述杜甫的《春望》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答案:《春望》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社会景象,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四、论述题13. 论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唐诗中的地位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高远的意境、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诗中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广阔视野和深远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18秋学期(1703)《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尔雅)》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分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进士科主要考什么
A.对四书的认识
B.对孔子的认识
C.对诗赋的认识
D.对儒家五经的认识
满分答案:C
2.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唐诗明确划分为几个时期?
A.2
B.3
C.4
D.5
满分答案:C
3.李白所具有的的真正的诗家气质在他的诗篇里体现为什么?
A.哀思
B.放荡不羁
C.醉态与梦境
D.抑郁苦闷
满分答案:C
4.北魏政权是()建立
A.乌拉尔氏
B.瓜尔佳氏
C.拓跋氏
D.年氏
满分答案:C
5.《浑天仪赋》作者是谁
A.卢照邻
B.骆宾王
C.杨炯
D.王勃
满分答案:C
6.唐代人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什么路径?。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答 :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2分)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唐诗鉴赏》诗里面的动词很重要,一般的诗眼都是动词。
乐府诗,题目决定主题和内容;词,题目和主题、内容无关,题目决定字数、格律等。
第一周举出你最喜欢的5个唐诗名句(或5联),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
具体做法:可以综合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分别从情感的、生活的、审美的、语言的、艺术的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要求字数两百字以上)1.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时候很喜欢李白,因为自己名字里也有一个“白”字。
李白的诗小学课本里就有不少,老师说他叫“诗仙”,才高八斗,读故事知道他竟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后来,人长大了,看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文章,才知道我们称道的那些浮名轶事,都不是他的心愿,他一生的抱负在“洒脱”中被搁浅。
读他的诗也不再感觉那么豪放、不羁了,默默的多了一份无奈。
所以,整个《将进酒》我只愿意听这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这一句话来撑起自己跌落的心。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高中时学的,初读时也不知道它的大名鼎鼎,只是感觉题目很美,诗好长,要背诵的话不容易呢?读的时候,就不知不觉沉浸了。
最喜欢的便是这两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对仗非常工整,江畔——人——月、月——人。
即使只有两句,仿佛也能看到诗人看到的情景,不由得跟着畅想,这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的呢?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诗》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老师讲的,内容很简单,是农民在中午的时候还在锄禾,汗水滴在禾苗的土地上。
后来知道,农民会专门在中午烈日当空时锄地,这样可以使斩除的杂草被晒干,避免落土存活,突然有了“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触动。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这是文人对底层人的关注,也是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心怀苍生的一个例证。
卖炭翁的凄惨我们无法体会,但每个人有的时候也会像卖炭翁一样发出矛盾的愿望,人事的无奈也不知不觉出来了。
5.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杜甫《石壕吏》诗的开头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结尾是“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学习的时候,我在想老妇为什么要老翁逃跑,自己出去应付那些官差呢?她是否知道这样的话自己也难逃被征呢?中国妇女的以家为重,自我牺牲精神。
第二周以“唐诗与名楼”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具体方法:可以选择有关一个名楼的1首诗进行分析,也可以选择一个名楼多首诗进行分析,还可以选择多个名楼的多首诗进行分析,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登楼体会,则更加欢迎。
(字数两百字以上)唐诗与名楼——鹳雀楼鹳雀楼,又叫鹳鹊楼,在今天山西省永济县,临黄河,因为经常有鹳鹊在上面停留、栖息,所以叫鹳鹊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依傍着山头慢慢消失,滚滚黄河向着大海的方向流去。
如果想要看得更高更远,就要再往上面攀登一层。
王之涣是盛唐诗人,盛唐的诗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唐气象的涵泳,胸怀意境的开阔。
《登鹳雀楼》这首诗也不例外。
对这首诗的熟悉,是因为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未知其诗,其人,先闻这两句。
诗意与开拓融为一体,传唱不衰。
现在认真再读此诗,不禁觉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是极震撼的。
本是太阳西垂,诗人没有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怅然,而是胸怀若谷,把这白日、山、黄河、海的意象连接在一起,顿时气象万千。
同时,作者的胸襟没有止于此,而是抬望眼,有呼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
古语有云,“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所以王之涣在千年前的一个黄昏,便发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叹。
把这句自己喜欢的诗,送给一起努力的同学们。
第三周选取一幅古代至当代的人物画或风景画(也可以选择相关的唐诗诗意画),谈谈诗与画在艺术表现上的相通和差异之处。
(字数两百字以上)《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一次知道用诗作画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故事。
说宋代一画院考试,让学生画出“野渡无人舟自横”。
“野渡”“舟自横”貌似不难,关键是如何让人心领神会确认“无人”。
舟船是人造工具,如何才能表现出“无人”的境界呢?确实很难,据说最后录取的学生,他画了一只鸟在啄食,同时好像在呼朋引伴。
知道答案后,不觉拍手称快。
这考生是如此的聪明,他没有钻入舟和人的套子,而是抓住了没有人的时候,小鸟(外物)的一种表现,就把这诗意跃然纸上了。
这个例子固然说明了考生的聪颖,用妙笔展现了诗意,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一句我们大家读了明白情境的诗句,如果想要用静态的画面表现出来,是不容易的。
这也就是诗和画的差异之处了。
诗,可以调用无数的方块字,利用字的音、形、意,以及组合的重构,给读者造出无尽的诗意,不受纸张、色彩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
但是画就不一样了,画是在既定的范围中给人传情达意,没有人们习惯的话语,只有无声的颜色和方寸的空间,需要画家的匠心,同时对观画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周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是历来聚讼纷纭的问题,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隐事说等多种,谈谈你的总体看法,或选择一种加以评议。
(字数两百字以上)(1026)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见、相宠、死别、寻梦的过程。
一方面,这首诗叙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历程。
除开头为唐玄宗作隐,忽略了杨玉环是寿王之妻的事实,后面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经历,及马嵬事变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和流传一致。
长恨,取生离死别之恨,无奈贵妃已死,唐明皇“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苦苦寻找,只能苦思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帝王之爱,之恨,成为爱情悲剧的代表。
另一方面,诗歌再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过程,欢爱、宠溺,最终酿成马嵬事变。
于唐明皇是爱情的幻灭,但于大唐王朝,也是滑落的拐点。
一国之君的爱情,沉迷之后的误国,是诗人之恨,子民之恨。
综上,白居易作为伟大的诗人,他长篇巨制的挥洒,不是单纯的对帝王之爱的记叙,也不是单一的政治评判。
《长恨歌》寄含了诗人政治、爱情、帝王是否该有情等多种思考。
第五周诗与词的关系可以说是纷繁复杂,这两种文体在其各自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以“诗词关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具体方法:可以选取诗词关系的某个或几个侧面谈谈你的看法,比如“词源于诗”、“诗词互渗”、“以诗入词”、“词别是一家”等。
(字数两百字以上)(1031)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源于劳动与生活,比如最开始就是人们劳动时为了鼓舞士气喊的号子。
最开始诗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就是可以伴乐歌唱的,只是现在我们找不到原来的谱子了。
诗歌在唐代发展到顶峰,绝句、律诗、排律等,在大唐盛世的背景下,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学的耀眼明珠。
唐代之前,是南北朝、隋朝,各地区混战,民族融合。
词最早是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糅合了少数民族等外来音乐,形成的新的歌词,在宴会上演出,所以最早叫“燕乐”。
诗和词的创作规范不一样,比如诗的题目只是决定了诗的主题,但词的题目决定了词的押韵、字数等。
在创作过程中,许多诗人倾向于用诗表达抱负、志向,用词表达一些内心细腻的感受。
但其实,诗和词这两种诗歌形式,并没有规定自己的内容。
所谓“词别是一家”,也只是部分诗人主观倾向。
因为诗对韵律、对仗要求更高,有的人认为词是小众,诗比词好,这也是不可取的。
从诗歌发展来看,唐诗经过大唐三百年的发展,使用诗来表达出自己不一样的感受、情怀已有一些难度,逐渐往词过渡,这样宋代“词”达到顶峰。
所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
文学的发展本身就是继承与发展,创新。
诗比词发展的早,过程中二者也会互相影响。
但都是承载思想、文化的载体。
第六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被誉为“孤篇压全唐”,谈谈你对这一称誉的看法,可以赞同,可以否认,并说明你的理由。
(字数两百字以上)(1107)张若虚是初唐诗人,《春江花月夜》一方面是歌行换韵,并使用铺排,这是典型的初唐诗歌特点。
另一方面,这首诗具有盛唐的情调,摆脱了之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从缺乏思想的宫体诗过渡到真正的唐诗。
这样,成为了初唐诗的顶峰,打开了盛唐的道路。
正是因为《春江花月夜》站在了转折点上,所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又因为它的诗歌主题、意境方面深远、富有哲思,形式与内容的完美亮相,获得了“孤篇压全唐”的盛赞。
但是,从个人对唐诗的理解,以及唐诗对个人的影响来说,“孤篇压全唐”确实是太高了。
作为转折点,《春江花月夜》具有开辟意义,但是后续发展盛唐诗歌等才是真正成熟。
所以“孤篇压初唐”倒是赞同。
第七周以“唐诗与酒”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角度不限,但要有独立思考。
字数要求在两百字以上。
(1114)酒,据记载起源于神农时代,足见酒在我国历史久远。
从夏到唐宋,酒都是用果实粮食蒸煮,发酵出来的。
饮酒,也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祭祀、重大节日都有饮酒习俗。
诗歌,作为抒情达意的载体,记录了古人的生活、思想等。
比如,重大节日或者好友相聚,饮酒相庆,作诗相和是文人的生活方式,于是许多诗篇里都能看到酒的影子。
唐诗,作为诗歌的鼎盛时期,诗人无数、篇章无数,里面自然也有许多与“酒”有关的诗篇。
说起“诗、酒”,不能不提被誉为“酒家仙子”的李白。
有少年时的“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中年受挫后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晚年思友的“纪叟黄泉下,不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谁人?”即使是我们心中永远在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也不例外,比如我们都不陌生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因此,酒作为一种饮品,融入古人生活,也就融入了文化中,唐诗与酒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八周写一篇关于“悼亡词”的小论文。
可以谈某位或某几位你喜欢的悼亡词作家,比如苏轼、贺铸、纳兰性德等,也可以分析某首或某几首你喜欢的悼亡词,也可以论述悼亡词起源发展的历史等等。
字数在两百字以上。
(1121)“结发为夫妻”“一日夫妻百日恩”,古代社会男子虽有三妻四妾的权利,但才子与发妻的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也是佳话颇多。
但是人有生老病死,劳燕分飞后的怅然、疾首也是刻骨铭心的。
从《诗经》就有悼亡诗出现,比如《国风·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