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食物中毒
- 格式:ppt
- 大小:388.50 KB
- 文档页数:32
什么是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mg。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
摄入亚硝酸盐0.2~0.5g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g可导致死亡。
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
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在感官无异常,但含有较大量化学性有害物的食物后,引起的身体出现急性中毒的现象。
化学性食物中毒有发病快、潜伏期短、病死率高的特点,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一)在种植或养殖过程中,食用农产品受到化学性物质污染,或在食用前,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或兽药残留剂量较多。
(二)在运输、贮存、加工制作过程中,食品受到化学性物质污染。
如使用盛放过有机磷农药的容器盛放食品,导致食品受到有机磷农药污染。
(三)误将化学性物质作为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用饮用或使用。
如误将甲醇燃料作为白酒饮用,误将亚硝酸盐作为食盐使用。
(四)食品中的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如食用油脂酸败后,产生酸、醛、酮类及各种氧化物等。
(五)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或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种类(一)农药残留中毒农药残留中毒是因不慎食用了带有残留农药的果蔬,中毒潜伏期多在30分钟以内,短者10分钟,长者可达2小时。
出现的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倦乏、食欲减退、视力模糊、四肢发麻无力等。
中毒较严重者,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出汗、肌肉颤动、精神恍惚、言语障碍、瞳孔缩小等症状;更严重者将出现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如针尖、体温升高、呼吸麻痹等症状。
(二)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为误食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食物(包括瓜果,蔬菜,乳品,粮食以及被毒死的禽畜,水产品等)引起的中毒。
中毒后出现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
符合某种食物中毒的判定标准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有害物质的食物后出现不适或疾病的一种现象。
不同的食物中毒有不同的判定标准,下面将以常见的几种食物中毒为例,介绍其判定标准及相关参考内容。
1. 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致病菌的食物后引起的中毒。
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判定标准包括:- 突然发生的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多人同时出现相同症状,与摄入相同食物有关;- 发病时间较快,通常为几小时到48小时。
参考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规定了食品中各类细菌的限量要求。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2-2016)规定了细菌的检验方法。
2. 雪藻毒素中毒:雪藻毒素中毒是由摄入被藻类产生的雪藻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
判定标准包括:-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部分病例会出现头痛、肌肉疼痛、过敏等非胃肠道症状;- 患者与进食了有藻类污染的水产品(如贝类、鱼类等)的人有关联。
参考内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雪藻毒素贝类中最大容许限量和监测方法》(GB 2763-2012)规定了贝类中雪藻毒素的限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3.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食物后引起的中毒。
常见的有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等。
判定标准包括:- 突然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 与进食了特定食物或饮水有关;- 多人共同进食相同食物后出现中毒症状。
参考内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重金属最大残留限量》(GB 2762-2017)规定了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2-2017)规定了食品中农药的限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食物中毒,有相应的判定标准及相关参考内容。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应依据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严格检验食品质量,加强食品监管,以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
1.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直接污染食品,误食用刚喷洒农药蔬菜水果,农药拌种粮食;误用被化学毒物污染的容器;误将化学毒物当调味剂或添加剂。
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间接污染食品。
无毒或毒性小的化学物在体内转化为毒性强的物质,硝酸盐变亚硝酸盐。
2.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发病与含有毒化学物的食物有关。
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不久发病,进食量大发病时间0短病情重。
发病常有群体性,有共同进食每种食品的病史,相同的临床表现。
无地域性、季节性和传染性。
剩余食物、呕吐物、血尿等样品中可检出相应的化学毒物。
3.化学性食物中毒处理的特点: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仅可挽救病人生命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中毒更重要。
注意较轻病人和未出现症状者的治疗观察防止潜在危害。
采取清除毒物措施,对症治疗和特效治疗。
4.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机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鼠药中毒(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等)、砷化物中毒、甲醇、氟化钠、钡盐、铊等等。
5.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表现:
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表现一览表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化学性食物中毒快速检验化学性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by-chemicals)是指摄入了含有或污染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食品或将其误作食品摄入后,浮现的非传染性的以急性或亚急性中毒症状为主的疾病。
化学性食物中毒多为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发生时节不显然;短时光内可能有大量人员发病;多为急性肠胃炎症状,具有中毒症状重,愈后效果差,死亡率高等特点;因为不同有毒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症状不同,缘由难查,对公众健康危害很大。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迅速检验(rapid assay of chemical food poisoning)是指在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时,采纳一系列迅速检验办法对毒物举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
主要目的是尽快查明中毒缘由,为中毒应急处理和救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化学性毒物分类化学性毒物的种类无数,分类办法各异。
主要有毒理学分类法和毒物化学分类法。
本书根据毒物的普通理化性质、常见来源和用途等举行分类,将化学性毒物分为以下七类。
1. 挥发性毒物(volatile poison)分子量较小,易挥发。
频繁的有氰化物、、、和等。
2.水溶性毒物(water-soluble poison)易溶于水,如强酸、强碱、等。
3.金属毒物(metallic poison)包括某些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频繁的有砷、汞、钡、硒、镉、铬等及其化合物。
4.不挥发性有机毒物(nonvolatile poison)多为分子量较大、结构较复杂的药物。
如国家管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物碱、强心苷等。
5.农药和兽药(pesticide and veterinary drugs)频繁的包括有机磷、、拟农药以及盐酸克伦特罗等兽药残留。
6. 灭鼠药(raticide)频繁的有毒鼠强、敌蚜胺、敌鼠等灭鼠药。
7.生物毒素(biotoxin)如真菌毒素、、毒蕈毒素、桐油酸等。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迅速检验的程序毒物迅速检验的程序普通为:调查中毒状况,采集样品,迅速检验,得出结论。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了解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防治措施。
方法:根据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食物中毒文献资料,对有关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季节分布、城乡分布、场所分布、中毒因子及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主要中毒因子依次为亚硝酸盐、农药和鼠药;误食、污染、投毒、违禁或过量使用添加剂是导致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而且,中毒场所以家庭为主农村发生频数高于城市,且中毒死亡人数大都集中在农村。
结论:进一步加强对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毒鼠强等化学品的监管,完善污染物监测预警系统与制度,提高全民的道德法制观念、食品卫生水平与自我保护能力,是减少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学性食物中毒;原因;防治措施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由于食品污染事件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不断发生,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食物中毒常呈集体性暴发,其种类繁多,原因也很复杂,由致病菌引起的占一半以上,还有一类是化学性食物中毒。
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的化学毒物有亚硝酸盐、农药和甲醇、鼠药中毒等。
本文就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对我国在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食物中毒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他们的数据进行探讨分析,得出结论。
同时对各种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案例进行分析,找到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
1.2方法本文以“食物中毒” 为关键词,时间设定为2012~2016年,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剔除内容或作者重复的文献,获得国内正式发表的发生2012~2016年的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事件的报道分别为139篇和761篇[1]。
对这些文献的背景、研究方法、预防手段等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该期间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基本情况、季度分布、城乡分布、中毒场所、中毒因子、中毒食品及中毒发生原因等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食物中毒的定义】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胞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是指人摄人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而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性为主要特征(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疾病。
通常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食物中毒。
含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物包括以下几类: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已达急性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外形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毒素的物质,如毒蕈;本身含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的食物,如河脉鱼、木薯;由于贮存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物,如发芽土豆。
【食物中毒的分类】按病原物质分类可分为: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
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
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
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
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又称为化学中毒或食用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或摄入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反应。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形式,其原因包括食物加工过程中的化学物质残留、食品存储不当以及食物污染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化学物质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毒素等。
农药残留是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量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从而给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另外,食品添加剂也是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许多食品生产过程中都添加了防腐剂、增香剂、着色剂等,这些化学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重金属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镉、铅等重金属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会积累在农产品中,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此外,食物中的毒素也是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霉菌毒素、致癌物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因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摄入量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心慌、疲劳等。
严重的化学性食物中毒还可能导致休克、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对于怀疑食物中毒的患者,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针对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农药的合理使用管理,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农药的使用应该按照使用说明和农药量的要求进行,同时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和进行科学的施药方法,避免过量使用。
其次,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和检验。
对食品生产企业应该进行定期的抽检,监测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残留情况,确保食品安全。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应该选择可靠的品牌和正规的渠道,尽量避免购买来路和质量不明的食品,保障自身的食品安全。
总之,化学性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形式,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
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某些食物后,由于其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作用而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反应的一种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常见的食物安全问题之一,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定义、病因、常见类型及其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定义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食物后,由于其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而引起的疾病。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是来自食物本身的天然毒素,也可以是外来的添加物、重金属、农药等。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病因1. 食物天然毒素:某些食物本身具有天然的毒性。
比如,豆类中含有的草酸和蛋白酶抑制剂等物质,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烹调处理,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2. 食物添加剂: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如果不合理使用或使用过量,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3. 农药残留: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如果使用不当或残留量超标,就会成为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
4. 重金属污染:食物中的重金属,如汞、铅等,如果超过一定的安全浓度,就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
5. 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化学物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果迁移至食物中,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三、常见类型的化学性食物中毒1. 草酸中毒:草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存在于一些食物中,如玉米、小麦、芋头等。
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烹调,其中的草酸就会对人体的肾脏造成伤害。
2. 农药中毒:农药使用不当或残留量超标,会导致食物中农药残留,长期食用这样的食物,会对人体的内脏器官产生慢性毒害作用。
3. 食品添加剂中毒:一些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果用量过大或使用不当,会产生一定的毒性。
常见的如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
4. 重金属中毒:食物中的重金属如铅、汞等,如果摄入超过一定量,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免疫系统等造成危害。
5. 食品包装材料中毒:食品包装材料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果迁移至食物中,长期摄入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癌症等疾病。
4起化学性食物中毒调查
林宝宗
【期刊名称】《浙江预防医学》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我地区先后发生误将氟硅酸钠、溴代毒鼠磷、钡盐、及工业碱等当作食用小苏打和入面粉加工馒头,引起了4起急性化学性食物中毒事故,中毒185人,死亡8人。
流行病学资料一、氟硅酸钠中毒 1988年6月23日早晨,某饮食单位误将氟硅酸钠当碱用,掺入面粉做成馒头,至8时共销售开花馒头154只、刀切馒头118只,造成急性氟中毒160人,死亡5人。
本次中毒的潜伏期最短为1分钟,最长10小时,半小时内发病占75.8%。
中毒最小1岁,最大87岁。
进食最少是1岁小孩仅吃1口,多数2~4只。
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腹痛腹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林宝宗
【作者单位】台州地区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动物性食品食物中毒的分析——1991~1995黑龙江省食物中毒调查 [J], 曹薇琳;武虹
2.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调查 [J], 刘秋爽
3.一起流动摊档食物因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与分析 [J], 陈荣凯;钟苑芳;江海棠;李云峰
4.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报告 [J], 陈玉红
5.两起农村家宴食物中毒调查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J], 林亚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