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26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
2.知道我国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十分广泛。
3.懂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知道我国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如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4.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为推动人权的实现而努力。
【教学重点】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教学难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生成问题,发展义务教育,提供营养午餐,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以上四幅图的共同点是什么?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师: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尊严。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人权方面的知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__自由__、__平等__地生存和发展。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__尊重和保障人权__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__我国公民__,也包括__外国人__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__群体__。
4.__尊重和保障人权__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5.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__宪法__,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__科学性__、__民主性__。
6.行政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__依宪施政__、__依法行政__、__简政放权__。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活动一我国人权的广泛性阅读分享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感悟。
材料一为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人权的尊重与保障》一、引言道德与法治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内容,而人权尊重与保障是其中关键的议题之一。
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之一。
本文将从人权概念、人权的尊重与保障以及实现人权的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人权概念及其普世性1. 人权定义与内涵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人权是指个体拥有并享有无条件获得的自由、平等以及尊严。
它们包括但不限于生命安全、自由表达、选举投票、受教育等领域,是每个个体在社会中合法追求幸福和发展所应享有的最基本保障。
2. 人权的普世性无论种族、国籍、年龄或其他身份,每个人都应享有相同的基本人权。
这种普世性使得保护和促进人权成为国际共识,各国通过签署国际公约来确保其在本国范围内得到实施。
三、人权的尊重与保障1. 人权尊重的重要性人权的尊重是社会公正、民主和法治发展的核心原则之一。
只有在人权得到尊重的基础上,个体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2. 法律与制度保障保护和促进人权需要依靠法律与制度建设。
各国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建立独立、高效的司法机构来维护人权。
同时还需建立相关机构,如反歧视委员会、人权教育推广机构等,以加强对人权的监督和宣传。
3. 教育与宣传高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关键渠道。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尊重并信奉普世价值观念,增强他们对于人权尊重和保障重要性的认识。
四、实现人权的路径1. 国际合作与共识国家间的合作和共识是实现全球范围内人权保护的关键。
各国应该积极推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人权保护议程,并加强多边合作,以实现全球人权的有效保障。
2. 公民参与与社会力量个体和群体有意识地要求和捍卫自己的人权是实现人权尊重和保障的重要路径之一。
公民社会机构、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发挥着监督、倡导和救济功能,引导公众参与到促进人权尊重和保障的行动中。
1.播放三则讯息,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视频看完了。
请你说一说,在刚才的视频中,针对医疗方向,国家为我们做了哪些努力呢?2.引出课题
同学们,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没有坐视不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全力维护人民的利益。
教师板书课题:人权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人权”呢?
人权,是指每个人(每个人包含中国公民和外国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了解人权包含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
前者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权利;后者是指作为个人的社会存在方式的集体应该享有的权利,如种族平等权、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本课共三个话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本课话题是全课的最后一个话题,是前两个话题的延续、拓展和升华。
L延续:前两个话题所涉及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属“宪法规定”,本课所涉及的人权属“宪法保隙”,延续的还是前两个话题的“宪法教育”。
2.拓展:从“公民权”到“人权”,“权利对象”和“权利内容”都更加广泛,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后的拓展性话题。
3.升华:前两个话题是在“公民(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范围内探讨权利和义务,本课在“人”范围内探讨权利,从“中国人权”谈到“世界人权推动”,这是公民权利义务话题的升华。
二、学情分析学情调查显示:六年级学生对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主要存在如下三方面的困惑:一是“公民权”和“人权”的困惑,学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后再谈“人权”,他们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即对“人权”概念的认识较混乱的;二是“人权无处不在”与“人权在哪儿”的困惑,他们知道自己作为“人”一定有“人权”,但又不能说出自己的“人权”具体体现在哪儿;三是“人权神圣”与“人权保障”的困惑,他们通过看新闻等方式实实在在感受到人权的神圣,但是对于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举措及突出贡献”却缺少基本的认识。
总之,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建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是最为突出的学情问题。
三、设计理念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为:让人权话题鲜活起来。
L人权概念鲜活。
通过“找人权(自己、家人、特殊人群)"、“辩人权(犯罪分子、外国游客是否享有中国人权)”,让教材中的一句话人权概念“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鲜活起来。
4.国家保障鲜活。
通过“身边人权”感受“国家机关保障”,通过“案例解析”看到“国家法律保障”,通过“宪法阅读”领会“国家宪法保障”,从而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话题鲜活起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了解和尊重人权与人权的保障引言:人权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了解和尊重人权以及人权的保障对于塑造公民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深入了解什么是人权,以及社会如何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维护人权。
一、什么是人权1. 人权的定义和意义- 人权是指人类由生而来就具有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和尊严权。
它们是每个人天生享有的,不受国籍、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限制。
- 人权的保障是国家法律和国际法规定的,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自由地生活,并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尊严和保护。
二、人权的种类1. 生命权和人身安全权- 生命权是指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不能被非法剥夺生命。
- 人身安全权是指每个人都有不受虐待和伤害的权利。
2. 自由权和个人尊严权- 自由权是指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组织自由等权利。
- 个人尊严权是指每个人都有权享受平等和尊严的待遇。
3. 平等权和公平正义权- 平等权是指每个人都应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
- 公平正义权是指每个人都有受到公正和公平对待的权利。
三、人权的保障1. 国家法律与法治保障- 国家法律是社会保障人权的重要保障措施,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确保他们的权利不受侵犯。
- 法治是指社会按照法律原则和程序行使权力,保障人们平等自由地生活。
-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国家法律如何保障人权,例如反家暴法、反歧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 社会道德与公共道德的监督- 社会道德的力量可以约束和监督人们的行为,保障人权的尊重。
- 公共道德是指社会共同遵循的基本规范,如互助、守法、公正等,这些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人权的保障至关重要。
3. 国际法律的保障- 国际法律是指国家之间签订的协定和条约,旨在保障全球范围内的人权。
- 联合国是全球保障人权的重要组织,它通过颁发人权宣言、人权公约等文件,确保各国共同尊重人权。
人权的尊重与保障人权是人类共同享有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尊严、尊重和平等。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个国家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国际人权法、国家层面以及个人角度来论述人权的尊重与保障。
一、国际人权法国际人权法包括《世界人权宣言》、《国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等。
这些法律文件旨在保护人类基本权利,确保各国履行自己的义务。
国际人权法通过规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对人权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其中,《世界人权宣言》被视为国际人权法的里程碑。
它明确规定了人们享有的普遍权利,例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公平审判和社会保障等。
国际社会从中得出重要结论: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自由和尊严,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二、国家层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每个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应该确保人权的保护,而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消除人权侵犯和歧视。
国家可以通过立法、监管和执法来确保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
首先,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来保护人权。
通过制定合适的法律和法规,国家可以确保公民享有言论自由、追求幸福、接受教育和参与政治等权利。
同时,法律也应该禁止歧视,并对人权侵犯行为进行惩罚。
其次,国家可以通过监管机构来保护人权。
监管机构应该负责监督各个领域的人权状况,比如教育、卫生、劳动等。
他们应该确保个人不受到歧视和侵害,并为受到侵犯的人提供救济机制。
最后,国家应该通过执法来保护人权。
执法机构应该秉持公正和公正原则,确保人权得到充分保护。
他们应该严厉打击人权侵犯行为,对侵权者进行处罚,并为受害人提供补偿和救济。
三、个人角度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也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这需要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人权意识,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首先,个人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
只有了解自己的权利,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例如,每个人都有权利对不公正对待提出抗议,或者通过合法途径争取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