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声的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322.19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物理说课稿声的利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的利用》。
这一课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以及声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多种应用。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理解声波的传播原理,以及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声学现象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将介绍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波的特性、声的利用。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部分,我们将讨论声音是如何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波是如何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
在声波的特性部分,我们将介绍声波的频率、振幅和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解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我们听到的声音。
最后,在声的利用部分,我们将探讨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声学知识的重要性。
针对这些教学内容,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声波的传播和特性。
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验观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差异,以及声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此外,我还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比如自制简易电话,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声的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同时,我将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小测中,我将出一些关于声波特性和应用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应用,如回声定位、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回声定位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现象。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音叉、尺子、气球等。
2. 教学课件和素材。
3. 小组讨论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实验观察音叉、尺子等物体的振动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声音的传播:利用实验演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
4. 声音的应用:介绍回声定位的原理和应用,如超声波探测鱼群、建筑设计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声音在传递信息和能量方面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声音应用的实践作业,如调查生活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现象等。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声音的其他特性:如音调、响度、音色等,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
2.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应用方面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利与弊,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八、案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应用案例,如电话通讯、广播、音响设备等。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三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感受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声音的应用:回声定位、声波传递能量、噪声控制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回声定位原理、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声音的应用实例。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噪声等声音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3. 声音的特性: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进行实验验证。
4. 声音的应用:分析回声定位、声波传递能量等实际应用案例。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声音应用实例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声源(如扬声器)、接收器(如麦克风)、测量工具(如尺子)、噪声控制设备等。
2.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声音素材、实验指导书、PPT课件等。
3. 准备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避免外部噪声干扰。
教学设计:《声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声音的传播途径和利用;了解声音的转换和利用;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
2.过程与方法:了解声源、介质和接收者的关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声音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对环境的珍惜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声音的传播原理与应用。
2.教学难点: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传播。
2.讲授: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转换和利用、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的概念。
3.实验:进行一系列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强度的变化。
4.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应用。
5.总结:总结声音的利用,并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对比。
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声音,提醒学生注意声音的传播。
2.讲授:(1)声音的传播方式:介绍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方式,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讲解。
(2)声音的转换和利用:讲解声音的转换和利用,如通过麦克风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3)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介绍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的概念,以及与介质、频率和声源的关系。
3.实验:(1)实验1:利用音叉和琴弦,观察声音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2)实验2:利用瓶子和水,观察声音在液体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3)实验3:利用音响设备,观察声音在气体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4)实验4:利用不同频率的声音源和麦克风,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强度的变化。
4.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应用。
5.总结:总结声音的利用,并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如语音识别、音乐欣赏、广播通讯等。
五、作业与反思1.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声音利用情况,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应用,如回声定位、声音传递信息、声音传递能量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回声定位的应用3. 声音传递信息4. 声音传递能量5. 超声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声音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超声波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
3. 回声定位的应用:讲解回声定位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回声定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声音传递信息: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声音传递信息的过程,举例说明声音在通讯、广播等方面的应用。
5. 声音传递能量:讲解声音传递能量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能量传递方面的应用。
6. 超声波的应用:讲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如在医学、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声音应用的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声音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回声定位的应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回声定位的原理。
b. 使学生掌握回声定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回声定位的原理b. 回声定位的应用实例3. 教学重点与难点a. 教学重点:回声定位的原理,回声定位的应用。
b. 教学难点:回声定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方法a. 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回声定位的应用。
物理《声的利用》教学设计物理《声的利用》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声的利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声的利用》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学习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学习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教具与媒体图片、录像等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声与声音的区别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二)声与信息的传递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
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
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1)物体直接发出的声所携带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类是我们不能听到的声音。
①播放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录像。
物理《声的利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应用,如声音传递信息、能量等。
3. 培养学生利用声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其应用。
2. 难点: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计算,以及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声波传播演示仪、声源设备、各类传感器等。
2. 教学素材:PPT、实验视频、相关案例资料。
3. 学生分组:每组4-6人,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让学生了解声波的基本特性。
3. 声音的传播:演示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让学生掌握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
4. 声音的应用:分析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电话、广播、声纳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其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8. 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9.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10.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实验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声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工业、环境保护等。
2. 介绍我国在声音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分析声音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导语】在我们的⽣活、⼯业⽣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
⼩编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字、图⽚、⾳像资料,获得社会⽣活中声的利⽤⽅⾯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进⼀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
教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情预设】:学⽣举例:听天⽓预报,知道天⽓情况;听⽼师讲课,获得知识;碎⽯;楼道声控开关;声呐。
这⼀章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常⼴,包括我们能听见的声⾳和听不见的超声和次声,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活、⽣产和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呢? 可见声的利⽤⾮常⼴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的利⽤ 【设计意图】:由学⽣熟悉的现象引⼊,体现⽣活与物理的联系,激发学⽣的探究欲望。
⼆、学导并举、约26分钟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声的利⽤进⾏以下分类: (⼀)声在⽣活中的应⽤ 【学情预设】:举出⽣活中利⽤声的例⼦。
在⽣活中我们利⽤声⾳获得信息:如听⽼师讲课,⼈与⼈的交流,听⼴播,根据打雷声判断要下⾬了等等,可见声⾳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设计意图】:让学⽣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学情预设】:观看图⽚,了解超声波加湿器原理。
(多媒体展⽰)超声波加湿器:北⽅⼲燥的的冬季,把超声波通⼊⽔罐中,灌中的⽔会被破碎为许多⼩雾滴,再⽤⼩风扇把雾滴吹⼊室内,就可以增强室内的湿度。
【设计意图】:拓宽学⽣的知识⾯。
【学情预设】:思考,回答,进⾏对⽐,区分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提问:超声波加湿器是⽤来传递信息吗? 总结:可见声除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
【设计意图】:让学⽣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声在医疗上的应⽤(多媒体) (1)【学情预设】:举出医疗上声利⽤的例⼦。
《第3节声的利用》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声的利用”,主要围绕声波的基本原理和在日常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波的产生、传播以及在各类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方式。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声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了解声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案例分析,掌握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点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声波产生、传播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声波应用的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两节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的利用。
播放一段有关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声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包括声源的振动、声波的波形、声速与介质的关系等。
3. 实验观察: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声波应用实例,如超声波清洗、声呐定位等,让学生了解声波的实际应用。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声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每组提出一个应用实例并解释原理。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波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声波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对声波在某一方面应用的详细分析和记录。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声的利用初中物理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掌握声音的利用,如回声定位、声波传递能量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声音的利用。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声音的利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声源(如扬声器)、接收器(如麦克风)、反射板、能量传递装置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15分钟)1. 实验一:观察扬声器发声时纸盆的振动。
实验操作:将扬声器放在纸盆上,播放音乐,观察纸盆的振动。
实验现象:纸盆随着扬声器的振动而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操作:将扬声器放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播放音乐,分别在房间内不同位置放置接收器,观察接收器接收到的声音强度。
实验现象:声音在封闭空间内传播,接收器距离扬声器越远,声音强度越小。
实验结论: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传播距离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状态有关。
三、声音的利用(15分钟)1. 回声定位:介绍回声定位的原理和应用,如超声波测距、医学成像等。
2. 声波传递能量:介绍声波传递能量的实例,如利用声波清洗物体、声波焊接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
2. 强调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 调查生活中利用声音的实例,下周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强对声音利用部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
第3节声的利用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知识详解知识点一:声的利用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
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声的利用》中学物理优秀说课稿第1篇:《声的利用》中学物理优秀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观察有关的实验、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声音在信息方面和传递能量方面的利用。
2、难点:学生对能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
(观看有关视频资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播放视频)师:女高音歌唱家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呢?要想知道*,那么请认真学习本节内容:声的利用。
(打开幻灯片)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新授环节(1)让学生自学课本声与信息部分的知识,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1。
(在大屏幕上打出:1、声与信息。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声与信息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1提问学生回答导学案1-4题。
重点让学生举出几个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师:第1题,第2题,第3题,回答的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谁能说一下?生:……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来看大屏幕上的几个例子。
(大屏幕展示图片等)总结第一部分内容师:那么以上这些共同说明了?生:……(2)声与能量。
(通过展示实验和阅读课本声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中学物理《声的利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观察有关的实验、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声音在信息方面和传递能量方面的利用。
2、难点:学生对能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观看有关视频资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2、经过察看、观光或看录像等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取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经过学习,认识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添对科学的热爱。
教课重难点声能够传达信息,声能够传达能量。
现代技术中与声相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课工具多媒体教课过程【学情预设】学生举例听天气预告,知道天气状况 ; 听老师授课,获取悉识 ; 碎石 ; 楼道声控开关 ; 声呐。
这一章我们学习了风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观点特别广,包含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和听不见的超声和次声,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在我们生活、生产和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用呢 ?可见声的利用特别宽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的利用【设计企图】由学生熟习的现象引入,表现生活与物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研究欲念。
二、学导并举、约26 分钟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声的利用进行以下分类一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预设】举出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如听老师授课,人与人的沟通,听广播,依据打雷声判断要下雨了等等,可见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设计企图】让学生养成勤于察看的习惯。
【学情预设】观看图片,认识超声波加湿器原理。
多媒体展现超声波加湿器北方干燥的的冬天,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灌中的水会被破裂为很多小雾滴,再用小电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能够加强室内的湿度。
【设计企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情预设】思虑,回答,进行对照,划分传达信息和传达能量。
发问超声波加湿器是用来传达信息吗?总结可见声除传达信息外,还能够传达能量。
【设计企图】让学生知道声能够传达信息还能够传达能量。
二声在医疗上的应用多媒体1【学情预设】举出医疗上声利用的例子。
听诊器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此中闻就是声,这是利用声音诊疗病的最早的例子。
【设计企图】学生认识声音在医学上的应用。
2【学情预设】观看图片认识原理。
超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经过办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3除掉结石向体内发射超声波,解说被击成渺小粉末,进而清除体外。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2. 难点:声波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声音污染的防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波的传播。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讨论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声音污染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扬声器、音叉、尺子、气球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3. 相关案例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用手拍桌子、敲击物体,观察声音的产生。
3. 实验演示:用扬声器播放音乐,让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了解声音的传播。
4. 声音的传播:让学生探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5. 声波的应用:介绍声波在医学、军事、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6. 声音污染:讨论声音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7.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污染案例,提出解决办法。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利用和环保意识。
9.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声音应用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周围的声音污染。
10. 拓展阅读:推荐一篇关于声波应用的文章,加深学生对声波的了解。
六、教学活动1. 学生展示作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关于声音应用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周围的声音污染情况。
2. 讨论与提问: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声波应用的小实验或演示。
七、课堂实践1. 学生实验:各小组进行实验,展示声波的应用。
2. 实验观察: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观察声波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情况。
3.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声波应用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