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马家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其两面性
- 格式:pdf
- 大小:200.48 KB
- 文档页数:5
官僚资本主义又称裙带资本主义、朋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密友资本主义、关系资本主义,描述一个经济体中,商业上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商界人士和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
这种偏袒可能是表现在法律许可的分配、政府补助或特殊的税收优惠等等。
裙带资本主义被认为经常出现在政治上的任人唯亲,并渗透到商业世界,存在利己关系的友谊和亲情的商人和政府官员,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破坏公共服务型的经济和政治理想。
多数国家或多或少都有裙带资本主义。
民主国家若有严重的裙带资本主义,其民主制度只是空壳子;无论左派和右派的经济观念,在裙带资本主义下也都成为柠檬社会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国家权力和财产私人所有制的结合,其基础是国家权力的寻租和财产的私人所有制度,其目的是追求超过自身(财产私人所有制)创造能力之外的财富。
官僚资本主义广泛存在于各种政治形态的国家之中。
私人财产所有制政府和国家保护私人财产,实行完全的或者部分的私人财产所有制。
如果没有私人财产所有制度,就没有权力寻租的动机和基础;不存在没有私有制的官僚资本;高度集权政府官僚能够比较容易地通过权力寻租来配置资源;政府或者立法机构能够相对容易的通过法律法规用优于一般条件来支持特定资本的发展;政治落后国家无民主政体来限制政府或立法机构的的权力;社会无新闻舆论自由。
或者虽然存在民主政体和新闻自由,但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公民意识不成熟,公民缺乏对民主的理解,所以致使分权监督机制缺位;寻租故意存在有闲置资本,存在有寻租能力的自然人,且这些自然人有寻租来发展的故意。
寻租资本因为寻租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超额暴利。
所以寻租行为目标是获得稀缺资源,如贷款,土地,不可再生资源,限制性行业或垄断性行业的准入许可,因此市场竞争是官僚资本的天然敌人。
以上5条,是任何官僚资本主义生存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只要存在这种社会环境,则必然存在官僚资本主义;只要是官僚资本主义,则必然符合这5个条件。
在以上基础上,形成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通过权力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形态。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指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但同时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
一、两面性的影响因素:
(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极影响。
(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区域发展不平街,东部沿海开放程度高,发展较快,中西部广大地区发展落后;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不足。
(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产生的社会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性质是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有三个对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官僚资本主义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对象之一。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相反,它允许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所反对的资本主义,只是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大致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民族资本主义,这是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是争取的对象。
另一个是官僚资本主义,却是我们革命的对象之一。
官僚资本的演变,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1936年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
定义,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案例:孔祥熙敛财通过案例,我们看到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孔祥熙的敛财发家过程,他依靠政治特权,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巧取豪夺,投机倒把,牟取暴利,在使自己暴富的同时却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孔祥熙的发家史完整地勾勒出官僚资本主义的封建性、买办性、垄断性和腐朽性,印证了毛泽东对官僚资本主义特性的分析。
讨论话题:官僚资本主义(毛概)1.搜索官僚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相关资料,思考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
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雏形。
1936年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主要是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他们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治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到1949年,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主义的一般特征外,有具有买办的封建特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的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而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另一方面官僚资本本身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它集中了一定现代化设备和科技力量。
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官僚资本主义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往往兼有超经济掠夺方式。
除剥削产业工人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
官僚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
官僚资本主义,是通过权利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形态。
民族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土生土长的资本主义,是相对于官僚资本主义而言的.从经济地位上讲,民族资本是中小资本,而官僚资本是大资本;从对革命的态度来讲,民族资本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在经济上具有二重性.而官僚资本是官僚的买办的封建的又是垄断的资本。
2.结合官僚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思考为什么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通过权利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资本。
“官僚资本”追根溯源一、再探讨官僚资本的必要性官僚资本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似乎没有任何研究探讨的必要性。
其实不然,官僚资本到底是什么教材上没有明确的解释,相关的历史教学参考资料也找不到相应的说明。
一提到官僚资本,很多人立刻就能够想到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压制和排挤,所以“四大家族”成了官僚资本的代名词。
把“四大家族”看成官僚资本的代表固然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官僚资本主义到底是什么呢?除了四大家族企业还有别的官僚资本吗?每个老师都对这一概念有自己的理解,有的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有的老师认为除了四大家族企业外,晚清的洋务企业也应该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另外一些人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洋务企业连资本主义企业都算不上,更不用说官僚资本了。
作为一个一线高中历史教师经常会面临学生刨根问底式的发问,他们共同的特点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统一的、标准的答案(当然这是应对高考的需要)。
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一概念,我深入地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终于弄清楚了官僚资本的来龙去脉。
在这里把我查阅的相关情况作一阐述以期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当然总结的也只是我个人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理解,未必完全是正确,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海涵,批评指正。
二、官僚资本演变历程从官僚资本的演变历程来看,明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官僚资本这一概念的出现到抗日战争胜利。
官僚资本一词最早提出者是瞿秋白,他在《论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官僚资本”一词。
在这一文中,他把洋务派经办的官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都看作是官僚资本。
1936 年 , 著名历史学者吕振羽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书中,将清政府创办的所有企业统称为官僚资本。
所以这一阶段的官僚资本主要是指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官办企业,也就是国家资本。
第二阶段是从抗战胜利到文革结束。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党官僚政治的日益腐化,政府内部分主管财经事务大权的官员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假公济私,大发国难财战争财。
“官僚资本”概念及没收过程中的界定问题(一)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之一,也是新中国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经济因素。
长期以来,对国民党官僚资本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本文现就中国共产党的“官僚资本”概念和界定标准以及没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有助于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
一、中国共产党的“官僚资本”概念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人使用过“官僚资本”这个名词,用以指清末民初由政府官僚兴办或把持的企业。
后来在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又有人使用过这个名词,但是由于当时国民党的国家垄断资本刚形成,尚未充分暴露其腐败性和危害性,因此这个名词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深入研究,自然也就没有成为中国革命对象之一的代名词。
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实行政治独裁和经济统制的政策,国家资本迅速膨胀,垄断地位明显加强,以及因政治腐败而导致的政府官员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现象,不仅严重威胁了大后方民族资本的生存,而且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1937年发表在《新经济》的《国营事业与民营事业的关系》一文,就揭露一些官僚假公济私或化公为私,形成了一种名义上是国营,实质上是私营的企业。
1941年3月,陈伯达写了一本名为《中国工业与中国资产阶级》的小册子(该文于1942年2月在《解放日报》上连载),其中指出官僚与买办二位一体,从金融垄断向工业垄断发展,这类官办的企业,“官营就是‘国营’,‘国营’就是官营”【注:1942年2月8日,《解放日报》第3版。
】。
同时期重庆《大公报》也刊登了题为《官僚资本与中国政治》的文章,谈到了历史上官僚资本积聚的几种途径,并认为今日官僚资本与之相同。
1944年,王亚南在《中国经济论丛》一书中指出:“我们有些国营企业,在外形上似乎是国家资本,但骨子里,它何尝具有国家资本的属性?充其量也不过是私人资本的变相形态罢了”【注:王亚南:《中国工业建设论》第188页,】。
浅谈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两面性——张謇案例分析黄建文【摘要】In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China,The modern Chinese national bourgeoisie has dual characters in economy.On the one hand,the capitalists tried to change China's density by difficult ventures with the thought of saving the country by business and they developed the economy objectively;on the other hand,they enslaved and exploited the poor through high monopoly profit and self-development.So the laboring people were still in a miserable plight at that time.%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有着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勒索之下,他们心怀实业救国的理想,艰难创业,企图改变中国的命运,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在牟取垄断利润和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又奴役劳苦大众,残酷地盘剥劳苦大众,劳动人民的境遇并没多大的改变。
【期刊名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1)006【总页数】3页(P21-22,50)【关键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奴役劳苦大众【作者】黄建文【作者单位】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政治上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又具有经济上的进步性和落后性。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再认识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特点的概括,由来已久,几成定论。
它成了我们考察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现代史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我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越来越感到两面性的评价存在着公式化、简单化之嫌,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
两面性作为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评价,是与工人阶级进行比较而得出的结论。
和工人阶级作比较,并无不妥,阶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否则也就无所谓特点。
问题在于把这个标准绝对化,也就是对工人阶级的认识不够实事求是。
工人阶级是先进阶级、领导阶级,是新的生产力代表。
工人阶级在当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不用怀疑。
那么,工人阶级有没有缺点,这种缺点对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影响如何,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不是估计不足,而是视而不见(尽管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曾经论及过这种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这甚至也是党长期以来屡犯“左”倾错误的一个社会根源。
王光美为纪念刘少奇百年诞辰所作的《与君同行,风雨无悔》一文中通过叙述刘少奇革命生涯谈到了这个问题,披露了长期以来一直为我们所掩饰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一些存在问题。
中国工运中的“左”倾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诸如,大革命时期,“提出使企业倒闭的要求,工资加到骇人的程度,自动缩短工时到四小时以下,随便逮捕人,组织法庭监狱,检查轮船火车,随便断绝交通,没收分配工厂店铺”。
这些在发达国家工人运动中还未遇到过,是中国工人运动中特有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共与各方面的关系,它的负面作用不可低估。
须知这时的工运发生在“五四”之后,工人阶级已被视作为一个成熟阶级。
这种缺点的披露,其实更有利于准确地认识中共及其工人阶级在历史上活动的曲折性,也并不影响工人阶级的伟大。
所以,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同样也应如此。
两面性的评价,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活动作了明显的主要是过分贬低的评价,忽视了民族资产阶级在近百年的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无法概括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复杂性。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知识点历史考试备考需要我们将历史知识点化零为整,尤其是对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知识点知识点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产生的原因:1、内因(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洋务运动的诱导。
2、外因(1)列强的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的刺激。
二、概况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点:广东、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3、投资者:官僚、地主、商人4、企业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三、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行业分布:以轻工业为主(因为投资少,见效快,技术要求低)3、地区分布: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高)四、影响1、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2、阶级结构发生变化:(1)民族资产阶级产生;(2)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3、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知识点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一、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二、来源:官僚、地主、商人三、特点:两面性,即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四、形成两面性的原因1、受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表现为革命性;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表现为软弱性、妥协性;3、根本原因:产生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
知识点三:中国无产阶级一、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地点: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来源: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四、特点:1、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有点:(1)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2)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3)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2、特点(1)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剥削,工作时间长,工资特别低,劳动条件十分恶劣,改变自己悲惨境遇的要求最迫切,所以革命性强。
关于官僚资产阶级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研究一、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研究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已经有了不少论著。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有了新的进展,研究成果喜人。
过去对官僚资产阶级这一概念有不同称谓,如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等,这些说法均见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到1947年,毛泽东在分析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官僚资本主义时,首次提出“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并且认为“官僚资产阶级”就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论述,黄如桐将官僚资产阶级的含义概括为:官僚资产阶级乃是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依附于帝国主义的、与封建势力密切联系的大资产阶级;他们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残酷地剥削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压迫民族资产阶级,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个反动的阶级。
(黄如桐:《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一些看法》,《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也有学者认为清末的洋务派转变为官僚资产阶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官僚与资产阶级结合,就是一种进步现象”,“早期资产阶级也不能说是反动的”。
(徐泰来:《也评洋务运动》,《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就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从清末出现起分为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同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出现一些争议。
如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企业,虽有多种形式,但都是中国人中国人自己办的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明显的抵制作用,因此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 。
否定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也就等于否定了官僚资产阶级的存在。
(《全国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简况》,《历史研究》1983年第1期)黄如桐不但认为早期官僚资产阶级在19世纪末已经出现,还将其基本特征概括为五点:第一,他们掌握着一批颇具规模的近代企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二,他们掌握着洋务派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以占有权为主,并通过占有权的运用,来扩大他们个人的所有权;第三,他们在企业里对工人实行带有浓厚封建性的监督管理制度,在劳动组织中起着十分残酷的阶级压迫作用;第四,他们以近代企业为基地,凭借官权与资本的权力,一方面为清廷牟利,一方面搞假公济私、贪污盗窃等,扩大自身社会财富;第五、他们的经济思想是买办的、封建的。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 )因素。
A、民主主义B、资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D、社会主义答案:D2、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是在( )A、1953年底B、1956年C、1979年D、1952年底答案:D3、1951年—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C、反贪污、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D、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官僚主义答案:A4、“一五”计划着重发展( )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服务业答案:B5、建国初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B、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C、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答案:D6、建国后,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方针是( )A、赎买B、保持原状C、没收D、拍卖答案:C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答案:B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任务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9、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开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D、“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答案:C1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可用“一化三改造”概括。
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工业化B、社会主义农业化C、社会主义现代化D、社会主义集体化答案:A11、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条件不包括( )A、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水平D、物价稳定,物资较为充足答案:B12、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A、朱德B、彭德怀C、林彪D、刘伯承答案:B13、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答案:B14、没收官僚资本,具有( )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A、农业革命B、工业革命C、民主革命D、社会革命答案:C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16、我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开始于(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答案:D17、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 )A、“四马分肥”B、定股定息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答案:B18、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B、利用、限制、改造C、鼓励、支持、扶助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答案:A19、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一化三改造”、“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答案:A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利用、限制、改造D、团结、批评、团结答案:B21、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全行业公私合营D、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答案:C*2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社会A、新民主主义社会初级阶段B、新民主主义社会高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答案:C23、( )制度在中国的全面建立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A、政治B、经济C、文化D、外交答案:B24、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C25、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B、利用、限制、改造C、鼓励、支持、扶助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答案:A26、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答案:A2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利用、限制、改造D、团结、批评、团结答案:B28、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全行业公私合营D、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答案:C2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是( )A、1945年B、1949年C、1956年D、1966年答案:C30、“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指( )的胜利。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曲折发展(两面性)及评价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加深,中国逐渐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两半”社会性质。
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中国并没有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他们不断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在特殊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存在致命的弱点,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又缺乏广泛而坚定的群众基础,代表着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有着鲜明的两面性,所以最终不管以何种方式都没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关键字:资产阶级妥协性软弱性资本主义正文:一、资本主义的产生(约500字)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依次产生。
此前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1、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农民没有或很少占有土地。
2、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男耕女织”3、鸦片战争前夕:已孕育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③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3、标志: 手工绵织业这一传统手工业部门的衰败。
专题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考点导图】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23年)(1)五四运动:①背景及原因: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的反动政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②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③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④“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是其主旋律。
⑤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成立:①背景:思想基础: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在各地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标志:中共一大。
③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
④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
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1)特点: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民族革命。
(2)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
(3)事件: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4)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工农武装割据:①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2)红军长征:①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②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1)一条主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三个战场:正面战场(主动抗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战场、海外战场。
(3)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内正面、敌后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
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特征、起源与影响引言官僚资本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种经济制度和政治现象,主要在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官僚资本主义的特征、起源以及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官僚资本主义的特征1.1 官僚体系的扩张官僚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官僚体系的扩张和巨大的政府参与经济活动。
官僚机构扮演着经济决策和资源分配的重要角色,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招投标和市场管制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
1.2 积极与消极的政治互动官僚资本主义中政治与经济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关系。
政治力量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通常是以权力为基础的,官员通过利用职权和资源进行权力交换,从而牵制和控制经济利益。
这种政治互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腐败和不公正的经济环境。
1.3 利益集团的形成在官僚资本主义中,强大的利益集团往往通过政府的支持获得特权,并控制着重要的经济资源。
这些利益集团的形成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市场失灵。
二、官僚资本主义的起源2.1 泛指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发展官僚资本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社会制度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一些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起初是为了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但随后逐渐演变为官僚资本主义的模式。
2.2 政治力量和私营企业的结合官僚资本主义还与政治力量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利益共谋有关。
政府机构与私人企业之间形成的紧密关系使得政府干预更加深入和广泛,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兴起。
2.3 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作用除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一些国家的特定社会和文化传统促成了官僚机构的形成和存在,进而为官僚资本主义提供了土壤。
三、官僚资本主义的影响3.1 经济发展的障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出现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障碍。
由于政府干预过度和利益集团的存在,资源配置过于倾向于特定利益集团,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被破坏,阻碍了经济活动的创新和发展。
论述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
他们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 所以没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革命性和妥协性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的特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原因是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之中。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起就受到多方阻碍,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
①是外国姿本的压迫。
它们在中国倾销商品和直接投资经营企业,致使中国的市场为它们的廉价的商品所占领。
②是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
它们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占据垄断地位,其工业在资金、技术设备、原材料供应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
③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农村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购买力极其微弱,致使国内市场显得非常狭小。
④是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
它们所实行的苛捐杂税等政策, 使民族工商业获利变得十分困难。
所以,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
⑤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又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只能是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对他们要采取极为慎重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