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pdf
- 格式:pdf
- 大小:38.45 KB
- 文档页数:3
心肺复苏技术(一)目的1.通过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
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快促进心跳、呼吸功能的回复。
适应症: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心跳停止。
(二)操作流程1.患者评估: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脉搏、有无活动义齿等情况。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3.环境准备:病室整洁、安静、光线充足,患者床单位周围宽敞,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4.用物准备:心脏按压板、简易呼吸器、一次性吸氧管、氧气湿化装置、灭菌注射用水、手消液(必要时准备手电筒)。
(三)注意事项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胸外按压中断不应超过10秒。
2.心外按压时胸骨下陷大于5cm,频率大于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放松时手掌根不离开胸壁。
3.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周而复始5个循环。
4.简易呼吸器给予人工通气时应密切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做到有效给氧。
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1L简易呼吸器挤压呼吸囊的1/2~2/3,2L的简易呼吸器挤压呼吸囊的1/3。
人工通气时,通气频率10~12次/分,每次给氧时间不少于1秒,避免过度通气。
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5.禁忌症:严重胸廓畸形,广泛性肋骨骨忻,血气胸,心包填塞,心脏外伤等。
(四)心肺复苏操作相关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肋骨、胸骨骨折的预防及处理(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部位,定位后进行按压。
(2)按压方法正确,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掌根紧贴患者皮肤。
(3)按压时力量适度,肘部关节伸直,用身体重力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
(4)按压频率适度,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比为1:1,胸廓充分回弹。
2.胃过度胀气的预防及处理(1)通气有效,通气频率10~12次/分,每次给气时间不少1秒。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新)动脉搏动,如无搏动,则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按压部位应在连线与胸骨交叉点处,按压幅度应大于5cm,按压频率应在100次/分钟以上。
开放气道时应注意保护颈椎,采用仰头抬颏法。
人工呼吸时应使用气囊或口对口呼吸,吹气时间为1秒,频率为10-12次/分钟,吹气量应在500-600ml之间。
每进行两次通气后,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时要求仪表端庄,服装整洁,修剪指甲。
准备物品包括硬木板、纱布、复苏球囊和面罩等。
操作目标是快速有效地恢复猝死患者的呼吸循环和意识。
评估患者时,首先要判断现场的安全性,然后通过呼叫患者和轻拍患者肩部等方式来判断患者的意识。
如果患者无意识和呼吸,则应立即大声呼救并寻求他人帮助。
在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时,应将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5-10秒。
如果无颈动脉搏动,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将患者仰卧在坚实平面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解开衣扣和腰带,暴露胸部,四肢不扭曲,去枕。
按压部位应在连线与胸骨交叉点处,按压幅度应大于5cm,按压频率应在100次/分钟以上,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应为30:2.开放气道时应采用仰头抬颏法,人工呼吸时应使用气囊或口对口呼吸,每进行两次通气后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时要求仪表端庄,服装整洁,修剪指甲。
准备物品包括硬木板、纱布、复苏球囊和面罩等。
操作目标是快速有效地恢复猝死患者的呼吸循环和意识。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需要检查患者的动脉搏动和呼吸情况,如果已经恢复,可以继续进行生命支持,如果未恢复,则需要进行5个循环后再次检查。
接下来需要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和签字。
有效的心肺复苏指征包括能摸到大动脉搏动、脸颊、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出现自主呼吸或呼吸改善、散大的瞳孔缩小、眼球活动、捷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ECG 有波型改变、收缩压>8Kpa(60mmmHg)、肌张力恢复或增高和神志意识改变。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规范(2023新版)
1. 操作流程
1. 快速判断
-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 如果患者无意识、没有呼吸或呼吸不规则,应迅速开始心肺复苏
2. 呼叫急救
- 立即呼叫当地急救中心或紧急医疗团队
3. 开始心肺复苏
-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
- 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 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 站在患者一侧,将手掌放在患者的胸骨下部
- 另一只手掌叠放在上方
- 用身体重量施加压力,进行次数为30次的快速胸外按压
- 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二人合作,则按1:1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
- 继续按照此循环进行心肺复苏
4. 继续监测和维持
-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心率
- 确保患者保持在适当的体位
- 如有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疗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2. 评分规范
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质量可以通过评分来确定。
以下是评分规范的主要指标:
- 胸部按压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 胸部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 胸部按压质量:应平稳连续,不中断
- 人工呼吸:每次应持续1秒至2秒
- 呼吸和心率监测:持续监测,并及时调整操作
评分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标准化和有效性。
在评分中,每一项指标都应达到要求,并持续进行监测和改进,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3. 总结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规范(2023新版)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标准化评分指标,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和成功率。
根据此文档进行操作时,请及时获取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心肺复苏技术
(一)目的
1.通过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
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快促进心跳、呼吸功能的回复。
适应症: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心跳停止。
(二)操作流程
1.患者评估: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脉搏、有无活动义齿等情况。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3.环境准备:病室整洁、安静、光线充足,患者床单位周围宽敞,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4.用物准备:心脏按压板、简易呼吸器、一次性吸氧管、氧气湿化装置、灭菌注射用水、
手消液(必要时准备手电筒)。
5.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操作要点
1.判断意识状态及呼吸
双手拍患者双肩并在患者左右耳边大声呼唤
轻拍双肩,左右两耳均呼唤
2.启动急救系统
呼叫他人,记录抢救时间
记录时间精确到分,准备除颤仪和抢救车。
3.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四肢循环情
况。
判断时间<10秒。
4.摆放复苏体位
去枕,掀开被子,仰卧于病床,肩背下垫心
脏按压板,解开衣服、腰带、暴露胸部。
床下垫按压板,充分暴露胸部
5.胸外心脏按压术
(1)抢救者站立或跪于患者右侧,两乳头连线
中点为按压部位,定位后进行按压。
(2)双手掌根重叠。
十指相扣,手指翘起不接
触胸壁,掌根紧贴患者胸部皮肤,肘部关节
伸直,用身体重力垂直施加压力,使胸骨下
陷至少5cm,然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使胸骨自然复位。
(3)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比为1:1,放松时手掌根不离开胸壁。
按压位置、频率准确;
按压方法正确,避免引起肋骨骨折。
6.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或异物,检查并取下义齿。
7,开放气道
(1)仰头提颏法: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
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示指、中指置于患者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上抬
起。
(2)双下颌上提法:抢救者双肘置于患者头部
两侧,双手示、中、无名指放在患者下颌角
后方,向上或向后拾起下颌。
仰头提颏法:注意手指不要压向颏下软组织深处,以免阻塞气道。
双下颌上提法:患者头部保持正中位,不能使头后仰,不可左右扭动;适用于怀疑有颈部损伤患者。
8.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
简易呼吸器连接墙壁氧源,氧流量,大于l0L/分钟;抢救者站于患者头颈处,患者头后仰,
托起下颌,面罩紧贴口、鼻部,EC手法固定面罩,挤压呼吸囊,给予人工通气2次,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简易呼吸器通气量500~600ml/次,每
次给气时间不少于1秒,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9.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进行5循环。
按
压间断时同间须小于10秒,按压时将简易呼
吸器放在患者头侧,面罩开口朝外。
10.再次评估,
完成5个循环,再次评估患者意识、呼吸、
颈动脉搏动、瞳孔、四肢末梢循环,复苏成
功记录时间。
口述心肺复苏有效指征正确。
11.复苏成功给予进一步生命支持。
12.撤复苏板,整理衣物、床单位,安慰患者。
简易呼吸器放在车下,消毒备用。
13.处理用物,洗手、记录复苏过程、时间。
(三)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胸外按压中
断不应超过10秒。
2.心外按压时胸骨下陷大于5cm,频率大于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放松时手掌根不离开胸壁。
3.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周而复始5个循环。
4.简易呼吸器给予人工通气时应密切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做到有效给氧。
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1L简易呼吸器挤压呼吸囊的1/2~2/3,2L的简易呼吸器挤压呼吸囊的1/3。
人工通气时,通气频率10~12次/分,每次给氧时间不少于1秒,避免过度通气。
如患者没有
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5.禁忌症:严重胸廓畸形,广泛性肋骨骨忻,血气胸,心包填塞,心脏外伤等。
(四)心肺复苏操作相关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肋骨、胸骨骨折的预防及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部位,定位后进行按压。
(2)按压方法正确,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掌根紧贴患者皮肤。
(3)按压时力量适度,肘部关节伸直,用身体重力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
(4)按压频率适度,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比为1:1,胸廓充分回弹。
2.胃过度胀气的预防及处理
(1)通气有效,通气频率10~12次/分,每次给气时间不少1秒。
(2)保持气道通畅,潮气量500-600ml,避免过度通气。
(3)避免呼吸道压力过大。
(4)若已发生胃胀气,可用吸引器防止胃内食物返流。
(五)心肺复苏的操作关健点
1.评估患者意识时双手拍打双肩,在双侧耳朵大声呼唤患者。
2.判断患者无意识需要心肺复苏时,及时记录时间,并呼叫其他人寻求帮助。
3.判断大动脉搏动时间小于10钞,患者无大动脉搏动立即给予胸外按压。
4.胸外按压部位要准确,用力合适,深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cm,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5.复苏成功后及时记录时间。
心肺复苏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评分标准得分扣分仪表
5分
仪表端庄2分,衣帽整洁3分 5
操作前准备10分评估意识状态、呼吸是否正常3分 3 洗手1分,戴口罩1分 2 备齐用物(缺一项扣0.5)2分,检查用物1分,合理放置1分 4 环境符合操作要求1分 1
操作过程65分呼救2分,记录抢救时间3分,准备除颤仪和抢救车2分7 摆放复苏体位2分 2 垫心脏按压板2分 2 评估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2分,时间小于10秒 1分 3 操作者体位正确2分 2 按压部位、方法正确6分 6 按压力度、频率适当4分 4 按压与放松比正确2分 2 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下义齿2分 2 开放气道方法正确2分 2 正确安装简易呼吸器2分,连接墙壁氧源2分 2 EC手法固定简易呼吸器面罩5分 5 每次给气时间不少于2秒,通气有效5分 5 按压通气比例(30:2)2分 2 按压中断时间少于10秒 2分 2 完成5个循环再次评估5分,记录抢救时间3分8 安置患者2分,患者体位舒适1分,遵医嘱给氧2分 5 关心安慰患者2分 2
操作后15分安置患者1分,体位舒适1分,整理床单位1分 3 整理用物2分,废弃物处理正确4分 6 洗手2分 2 记录2分、签字2分 4
提问5分提问:掌握5分、部分掌握3分、未掌握0分
5
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