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八大病害高清图谱
- 格式:docx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30
黄瓜病害高清图谱...1黄瓜病毒病花叶病毒病幼苗期感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为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植株矮小。
成株期感病,新叶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小,皱缩,严重时叶反卷变硬发脆,常有角形坏死斑,簇生小叶。
病果表面出现深浅绿色镶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长,严重时病株节间缩短,不结瓜,萎缩枯死。
12342黄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叶片发病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
发病初期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即病原菌无性阶段。
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
1233黄瓜靶斑病该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以危害叶片为主,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mm左右。
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
后期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最终导致植株枯死。
14黄瓜褐斑病为害叶片,病斑初呈淡褐绿色后变褐绿色,略呈圆形,直径6~12毫米,多数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有的斑中部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上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
15黄瓜黑斑病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扩展,重病株除心叶外,均可染病。
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黄白色,边缘黄绿或黄褐色,其上可见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面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叶背病斑呈水渍状,四周明显,且出现褪绿的晕圈,病斑大多出现在叶脉之间,很少生于叶脉上,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连结。
重病田,数个病斑连片,叶肉组织枯死,或整叶焦枯,似火烤状,但不脱落。
16黄瓜黑星病幼苗染病,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上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发展后引致全叶干枯。
嫩茎染病,初现水浸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
黄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黄瓜白粉病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情发展速度很快,若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往往造成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功能下降,黄瓜早衰,对产量影响很大。
黄瓜叶片、叶柄、茎均可染病叶片染病,叶正面出现白色圆斑,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圆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病斑布白灰,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很多小黑点。
属子囊菌亚门,瓜类单丝壳白粉菌。
系专性弱寄生菌,只在活寄主上存活。
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分生孢子长圆形,无色,单胞。
闭囊壳褐色,球形,壳内有1倒梨形子囊,内有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
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75%以上。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黄瓜上、温室花卉上继续为害越冬,并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
在16~24℃的适宜温度和75%相对温度下,有利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饱和湿度即叶面有水珠的情况下,该菌会吸水破裂而死。
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黄瓜生长衰败,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
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注意棚室通风、透光、降湿。
3、药剂防治。
可选用的保护剂有各种硫制剂,如50%硫悬浮剂500倍,40%达科宁悬浮剂600倍,75%百菌清600倍,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
可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2000~3000倍,20%福•晴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好力克43%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晴菌唑乳油5000~6000倍,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 62%仙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使用保护剂要早,若病害已盛发,应使用具内吸性杀菌剂,连续3~4次,间隔期一般为7~10天。
对瓜类比较敏感的药剂主要有粉锈宁、福星,粉锈宁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很好,但不能在黄瓜上使用。
是历史最全的黄瓜病害防治及图谱遇到低温降雪天气,保护地很多棚内黄瓜生理性病害严重,菜农非常苦恼。
在此将黄瓜生产中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病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低温障碍:0℃以上的低温称寒害,植株表现叶面黄白、斑点、皱缩、卷曲变小、萎蔫。
0℃以下低温称冻害,植株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耐低温品种;低温炼苗。
每15公斤温水(25度)加自卫素20毫升,禾甲安20毫升,红糖50克喷雾提高抗寒力;在棚室上加盖双层草帘;熏烟或临时补温;低温后慢慢升温,不可操之过急,严重受害的植株要拔除重新定栽。
二、沤根:表现为主根腐烂变褐色,不及时管理易造成死秧。
病因:连阴天地温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高,长期密闭不通风,根部缺氧,根系损伤。
防治方法:及时中耕松土,温水灌根提高地温:每15公斤温水(25度)加自卫素20毫升,禾甲安20毫升,黄腐酸钾100克三、花打顶:植株的生长点变成花器官,不再分化叶片。
花开后,瓜条停止生长,可出现三种情况:1、植株长出10-22片叶时,生长点萎缩,在生长点处长出1-3个小雌花,或1片叶遮在生长点处。
2、生长点处憋成疙瘩,下部3-5节茎长2-2.5厘米,并在疙瘩下长出2-5条侧蔓,侧蔓茎节间平均长6-8厘米。
3、生长点逐渐萎缩,附近小叶密集,叶腋间出现小雌花,在高温、高湿下生长点恢复生长,叶节继续伸长,但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用6.66PPM的920红糖水涂抹顶尖;用每15公斤温水(25度)加九二一20毫升,大败毒20毫升,红糖50克喷雾。
注:6.66PPM 的920红糖水配制方法:1克920先溶解100毫升酒精里,取1毫升兑水1.5公斤,加红糖10克。
四、畸形瓜:有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曲形瓜等,这些瓜条直接影响销售,菜农损失严重。
病因: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密度过大,透光不良,瓜条膨大时肥水供应不足;缺多微素造成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染病虫害,或遇连阴天。
西瓜常见病害高清晰病害图谱与分析西瓜蔓枯病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主要侵染茎蔓和叶片,以叶片受害最重。
叶片受害,最初出现褐色小点,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空气潮湿时,全叶枯死。
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为真菌性病害,俗称"流黄水病"。
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叶片、蔓枯死和果实腐烂。
幼苗茎部受害,初现水渍状小斑,后环绕幼茎。
叶部发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大病斑,病斑易干枯破碎。
果实上发病,表面干裂,内部木栓化。
卷须受害后迅速失水变褐枯死。
西瓜叶枯病西瓜叶枯病为真菌性病害。
西瓜叶枯病主要危害西瓜的叶部。
子叶发病初期多在叶缘生水浸状小点,扩展到整片子叶后干枯。
真叶发病在叶背面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明显的水浸状小点,后融合为大斑,形成枯叶现象。
茎蔓发病,产生棱形或椭圆形稍凹陷斑。
西瓜粘菌病西瓜粘菌病又称白点病,由粘菌引起的病害。
一般发生在生长前期靠近基部的叶片上。
初期在叶片正面形成淡黄色不规则形或近圆形小斑点,病斑发生在叶缘处或沿脉部位,病斑表面粗糙或略凸起,呈疮痂状,大小1-3毫米,干燥条件下形成白色硬壳,剥开呈石灰粉状。
西瓜褐色腐败病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
苗期危害根茎部,引起根腐。
成株根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弥散型病斑,皮层变为黄褐色,逐渐腐烂,引起全株枯死。
病叶初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软腐败,易干枯脆裂。
果实发病,初生圆形凹陷斑,后变暗褐色至暗赤色,斑面扩展迅速,使西瓜腐烂。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卷须及果实上。
叶片染病初生针尖大小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晕圈的淡黄色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
茎和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病斑,后也溢有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且常形成溃疡或裂口。
西瓜斑点病西瓜斑点病又称叶斑病,为真菌性病害。
多在西瓜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
叶上病斑较小,直径2-7毫米,病斑的边缘褐色至紫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至灰褐色,病斑中间有1个白色中心,微有轮纹,外围可见1个黄色晕圈,区别于其他叶斑病。
瓜菜病虫害大全!用药防治并不难!看图对照,你能认识多少?温馨提示:请您在阅读本文之前,点击文章上方的“关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费收到三农大喇叭每天推送的最新农资价格行情、三农政策、农业技术等内容了。
谢谢您的关注与转发!种瓜点豆已经开始,关于瓜类的害虫不可不知,瓜类的害虫有很多种,很多瓜农见过不少,有时却常常叫不上名字,也会因为不知道什么虫而无法选用农药。
今天,三农大喇叭就把瓜类常见的害虫汇总一下,并把用药方法介绍给广大农民朋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瓜蚜危害特征主要为害瓜类,害为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菊科等蔬菜。
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和幼嫩组织上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曲变形,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枯死;老叶受害提前老化枯落,缩短结瓜时间,造成减产;其排泄的蜜露可诱发霉污病的发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此外瓜蚜还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的为害远超过蚜害本身。
防治方法①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株败叶;可用高温闷棚法消灭棚室中的虫源;设置银灰色地膜避蚜防病;利用黄板诱杀;保护和利用田间蚜虫天敌,如在蚜虫初发期释放烟蚜茧蜂。
②可选用下列药剂:5%吡虫啉乳油1200~2000倍液,或10%啶虫脒4000~6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2000倍液。
温室白粉虱危害特征为害瓜类、豆类、茄果类蔬菜。
为害损失达1/3,严重时可达70%。
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叶背面刺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煤污病的发生,造成减产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亦可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①在温室第一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黄等较耐低温的蔬菜;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的白粉虱,清理杂草和残株,在通风口增设尼龙纱,控制外来虫源,培育出“无虫苗”;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可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等天敌。
②2.5%联苯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或25%噻嗪酮水分散粒剂4500~6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00~18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溶液剂9000~13000倍液。
瓜类八大病害高清图谱
一、细菌性角斑病
危害种类:黄瓜、南瓜、丝瓜、冬瓜、苦瓜、西葫芦、西瓜等大多数瓜类。
危害部位:叶片、瓜
病原菌种类:细菌病害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冬瓜细菌性角斑病
西葫芦细菌性角斑病
西瓜叶片染病
西瓜果实染病
防治难点:易与霜霉病混淆,用药不对路,起不到防效;低温高湿容易发病!
防治技术:
1、注意瓜园卫生,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和杂草,并带离瓜田集中销毁处理;适当剪掉一些瓜叶,可以达到通风透气的效果;
2、加强瓜田水肥管理,以免生长不良的植株带上病,到处传染。
3、农药防治关键点:用对药很关键!
发病初期用杀细菌剂,如中生菌素、噻菌铜、噻唑锌,还有铜制剂氢氧化铜,松脂酸铜等。
推荐使用康普森非农药杀菌剂细菌清进行防治。
注:氢氧化铜最好单独使用,以免产生药害。
二、霜霉病
危害种类:黄瓜、南瓜、丝瓜、冬瓜、苦瓜、西葫芦、西瓜等大多数瓜类。
危害部位:叶片
病原菌种类:低等真菌病害
西瓜霜霉病
丝瓜霜霉病
南瓜霜霉病
苦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叶背情况
防治难点:下雨天容易爆发流行。
防治技术:
1、注意瓜园卫生,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和杂草,并带离瓜田集中销毁处理;适当剪掉一些瓜叶,可以达到通风透气的效果;
2、加强瓜田水肥管理,以免生长不良的植株带上病,到处传染。
3、农药防治三要点:预防很关键!
①、下雨前,瓜田打药预防,农药推荐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
②、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分叶片出现部分不规则黄色或黄褐色病斑时)使用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吗啉、霜脲氰、氰霜唑等;
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
③、下雨后,使用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吗啉、霜脲氰、氰霜唑、康普森非农药杀菌剂润霜等;
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
注:打药时,重点喷瓜叶的背面!
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最大的不同点
1、角斑病斑小,颜色较浅,后期会穿孔。
2、角斑病叶片对光看,有透光感。
三、疫病
危害种类:黄瓜、南瓜、冬瓜、苦瓜、西葫芦、瓠瓜、西瓜等大部分瓜类。
危害部位:嫩茎、叶片、瓜
病原菌种类:低等真菌病害
瓜类叶片疫病
西瓜叶片疫病
瓜类茎疫病
西瓜疫病
南瓜疫病
黄瓜疫病
防治难点:下雨天容易爆发流行
防治技术:
1、注意瓜园卫生,及时清除病叶、病株、病瓜和杂草,并带离瓜田集中销毁处理;适当剪掉一些瓜叶,可以达到通风透气的效果;
2、加强瓜田水肥管理,以免生长不良的植株带上病,到处传染。
3、防治三要点:预防很关键!
①、下雨前,瓜田打药预防,农药推荐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
②、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分叶片出现部分不规则黄色或黄褐色病斑时)使用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吗啉、霜脲氰、氰霜唑、康普森非农药杀菌剂润霜等;
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
③、下雨后,使用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吗啉、霜脲氰、氰霜唑等;
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
四、白粉病
危害种类:黄瓜、南瓜、冬瓜、丝瓜、苦瓜、西葫芦、瓠瓜、西瓜等大部分瓜类。
危害部位:叶片、叶柄、瓜藤
病原菌种类:高等真菌病害
南瓜白粉病
丝瓜白粉病
西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
苦瓜白粉病
防治难点:高温下容易爆发流行;(病重后)有些农药治疗效果一般。
防治技术:
1、注意瓜园卫生,及时清除病叶、病株、病瓜和杂草,并带离瓜田集中销毁处理;适当剪掉一些瓜叶,可以达到通风透气的效果;
2、加强瓜田水肥管理,以免生长不良的植株带上病,到处传染。
3、农药防治关键点:预防很关键!
发病初期(瓜叶上出现白色小粉点时)使用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如乙嘧酚、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康普森非农药杀菌剂翠白;
保护性杀菌剂如嘧菌酯、氟吡菌酰胺、醚菌酯、肟菌酯、百菌清。
五、炭疽病
危害种类:黄瓜、南瓜、冬瓜、苦瓜、西葫芦、瓠瓜、西瓜等大多数瓜类。
危害部位:叶片、瓜
病原菌种类:高等真菌病害
苦瓜叶片炭疽病
黄瓜叶片炭疽病
甜瓜炭疽病
苦瓜炭疽病
防治难点:病害转播扩展速度快,容易爆发流行;(病重后)有些农药治疗效果一般。
防治技术:
1、注意瓜园卫生,及时清除病叶、病株、病瓜和杂草,并带离瓜田集中销毁处理;适当剪掉一些瓜叶,可以达到通风透气的效果;
2、加强瓜田水肥管理,以免生长不良的植株带上病,到处传染。
3、农药防治关键点:预防很关键!
发病初期(危害部位上出现圆形、长圆形、近圆形或半圆形黄褐色病斑,病斑旁边有黄色的晕圈时)使用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如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康普森非农药杀菌剂炭疽净;
保护性杀菌剂如嘧菌酯、吡唑嘧菌酯。
六、蔓枯病
危害种类:黄瓜、冬瓜、苦瓜、葫芦、南瓜。
危害部位:叶片、瓜藤、瓜
病原菌种类:高等真菌病害
甜瓜叶片染病
西瓜叶片染病
西瓜蔓染病
冬瓜蔓染病
西葫芦蔓染病
防治技术:
1、注意瓜园卫生,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和杂草,并带离瓜田集中销毁处理;适当剪掉一些瓜叶,可以达到通风透气的效果;
2、加强瓜田水肥管理,以免生长不良的植株带上病,到处传染。
3、农药防治关键点:预防很关键!
1、发病前期,使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如代森锰锌、嘧菌酯等。
2、发病初期(危害部位在叶片上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病斑,蔓上病斑椭圆形至梭子形,油浸状,白色),还有雨前雨后使用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如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康普森康尔根微生物菌剂等;
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嘧菌酯等。
七、枯萎病
危害种类:黄瓜、冬瓜、苦瓜、西葫芦、瓠瓜、西瓜等大部分瓜类。
危害部位:近地面藤条处(地上植株部分发病时出现萎蔫)
病原菌种类:高等真菌病害
枯萎病上部症状
甜瓜枯萎病
瓜类枯萎病病茎
苦瓜枯萎病
防治难点:土传病害不容易防治
防治技术:
1、注意瓜园卫生,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和杂草,并带离瓜田集中销毁处理,病株土壤撒些生石灰消毒;
2、加强瓜田水肥管理,以免生长不良的植株带上病,到处传染。
3、农药防治两要点:发病及时处理很关键!
1、种子、苗床消毒。
可用多菌灵、恶霉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铵等。
2、发病初期灌根药剂。
可以使用腐霉利、噁霉灵、康普森康尔根微生物菌剂,药量每株半斤左右。
八、根结线虫病
危害种类:黄瓜、南瓜、丝瓜、西葫芦、西瓜等大部分瓜类。
危害部位:根部(地上植株部分发病时出现萎蔫)
根结线虫上部症状
根结线虫病的根
防治难点:农户容易与枯萎病混淆,没有对症下药,达不到防治效果;发病时表现不明显,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防治技术:
1、注意瓜园卫生,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并带离瓜田集中销毁处理;
2、加强瓜田水肥管理,以免生长不良的植株带上病,到处传染。
3、农药防治关键点:早发现早防治!
使用噻唑膦、阿维菌素、康普森根线福灌根或拌土处理。
温馨提醒:
瓜菜病害预防是关键,病重后防治费钱又费心!
防治口诀:雨前保护,病初保护加治疗,雨后保护加治疗,效果杠杠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