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总
- 格式:pdf
- 大小:8.41 MB
- 文档页数:5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引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主要讲述了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解放战争的近代历史,以及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本教材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几个课程,涉及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人物、思潮和社会变化。
本文旨在根据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章节结构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八年级学生更方便地学习历史上册所有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有: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大规模斗争。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二次大规模斗争。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反对清王朝和外国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三次大规模斗争。
本单元的重要人物有:1、林则徐清朝官员,曾任两广总督,主持禁烟,领导了鸦片战争的抗英斗争,被称为“禁烟第一人”。
2、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曾发起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提出“平分天下财”等主张,被称为“太平天王”。
3、杨秀清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曾任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提出“天朝田亩制度”等主张,被称为“南王”。
1、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为了强行向中国输入鸦片,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但最终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白银,开放五口通商,实行最惠国待遇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再次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再次奋起抵抗,但仍然失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让九龙半岛,赔款800万两白银,开放十口通商,允许传教,承认英法领事裁判权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闭关锁国,对外关系逐渐紧张。
2.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过程:●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1842年,英军占领香港岛,逼近南京。
4.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需经双方协议。
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英法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修约遭拒。
2.过程:●1856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近北京。
3.结果:签订《北京条约》等。
●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等。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2.过程:●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提出《资政新篇》。
3.结果: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口号:“自强”与“求富”。
4.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5.结果:甲午战争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6.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爆发。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
●签订《马关条约》。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目录)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1. “快蟹”走私船 P2 2.林则徐虎门销烟 P2-4 3. 鸦片战争 P4-54. 中英《南京条约》 P4-55. 从罂粟到毒品 P61. 火烧圆明园 P7-82.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P8-93.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P9-104. 中国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 P11 1. 阿古柏侵占新疆 P12 2. 左宗棠收复新疆 P12-143. 左宗棠巡视上海租界 P15 1. 邓世昌 P16-172. 黄海大战(中日) P16-173. 中日《马关条约》 P17-184. 中国近代最大的两艘战舰P19 1. 山东掀起反帝爱国运动 P20 2.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P20-21 3. 《辛丑条约》 P21-22 4. 克林德碑 P2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1. “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 P28-292.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P28-29 3. 洋务运动的评价 P30 4. 中国近代第一套邮票 P31 1. 戊戌六君子 P32 2. 公车上书 P32-333.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序幕 P324. 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P335. 百日维新 P33-346. 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 P35 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P36-37 2. 中国同盟会创建《民报》 P36 3. 三民主义 P36-37 4. 武昌起义 P37-39 5. 辛亥革命 P386.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P38-397. 孙中山与中山装 P39 1. 《新青年》的创办 P40-412.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P40-413.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P41-424. 新文化主义运动 P425.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 P43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 五四爱国运动 P46-47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P47-483. 中共一大 P47-484. 中共二大 P485. 中国近代的公园 P49 1. 国民党一大 P502.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P503. 黄埔军校的创办 P50、P534. 北伐胜利进军 P51-525.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P52 1. 南昌起义 P54 2. 秋收起义 P55 3. 井冈山会师 P55 4. 三湾改编 P555.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P566. 红军的衣服 P581. 长征的开始 P59-60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P60 3. 长征的胜利 P60-62 4.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P625. 黄镇在长征途中所画的漫画 P64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九一八事变 P70-712. 西安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又称“双十二事变” P71-72 3.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P724. 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 P731. 血染卢沟桥 P742.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P75-763. 南京大屠杀 P76-774. “红十字会”与中国抗战 P78 1. 平型关大捷 P79 2.台儿庄战役 P79-80 3. 百团大战 P80-81 4. 中共七大 P81-825. 抗日战争的胜利 P82-836. 白求恩大夫 P85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 重庆谈判(双十约定) P88-89 2. 蒋介石撕毁“双十约定” P89-90 3. 挺进大别山 P90 4. 革命圣地延安 P91 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P92-95 2. 百万雄师过长江 P953.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P964. 邓小平不做黄包车 P97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1. 状元实业家张謇(大生纱厂) P100-101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P101-1023. 洋火、洋油、洋灰和洋钉 1. 淞沪铁路、唐胥铁路、滇越铁路 P104 2.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P104 3. 开始建设有线电报 P1054. 近代交通通讯(轮船、火车)在中国的出现 P104-1055. 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P1056.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P1057.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P1058. 在上海创办《申报》 P1069. 商务印刷馆 P106 10. 《渔光曲》 P10611. 不好的社会习俗得到改变 P106 12. 早期的电话 P109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詹天佑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 P112-1132. 侯德榜制碱 P1133. 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 P1134. 思想家严复《天演论》 P1145. 茅以昇与钱塘江大桥 P1161. 新式教育的开端 P117-1182.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P1173. 废除科举制 P1174.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 P1185. 徐悲鸿《愚公移山》 P1186.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P118-1197.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P118-1198. 郭沫若《屈原》 P1189.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P118 10.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P118 11. 中国近代的“文明戏” P120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拿破仑加冕 P782.法国大革命 P78-793.《人权宣言》 P784.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P795.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P80-826.拿破仑与奥斯特里茨战役 P831.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P882.瓦特与蒸汽机 P893.火车的诞生 P904.对工业革命的总结(影响) P915. 轮船的故事 P92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1. 英国宪章运动 P1062. 《人民宪章》 P106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P1074. 马克思和恩格斯 P107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P107-1086. 巴黎公社 P1087. 国际歌 P1098. 空想社会主义 P1101. 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P1112.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P111-1123. 北方的胜利P1134.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P1145. 林肯遇刺身亡 P1146. 美国领土的扩张 P1161. 俄国废除农奴制 P117-1182. 日本明治维新 P118-1203. 俄国的彼得一世 P121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1. “电气时代的”的到来 P124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P124 3. “发明大王”爱迪生 P125 4.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P126-1275. 从飞艇的发明到飞机的问世 P128 1. 费迪南大公遇刺 P1312. 帝国主义称霸世界 P131-1323.大战的爆发 P1334. “凡尔登绞肉机” P133-1345. 坦克的诞生 P135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1. 思想启蒙 P138-1392.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P138-1393. 科学的革命 P139-1404.英国科学家牛顿 P139 5.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P140 6. 爱因斯坦 P140-141 7. 居里夫妇发现镭 P142 1.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P143-1442. 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P144-1453. 美术名家梵高 P1454.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P146世界历史 九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P2 2.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P2 3.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P34.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P3-55.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P56. 苏维埃 P61.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P7-8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P8-103. 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P84. 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P11第二单元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 福熙车厢 P14 2. 巴黎和会 P14-163.《凡尔赛和约》 P14-16 4. 《九国公约》 P17-18 5. 华盛顿会议 P17-186. 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 P19 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崩溃 P20-222.罗斯福新政 P22-233.华尔街和纽约股票交易所 P241.纳粹政权的建立 P25-262.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P26-273.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P27-284.法西斯和法西斯专政 P29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德军入侵波兰 P342.慕尼黑阴谋 P34-35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P35-374.德国的西进 P365.苏德战争爆发 P366.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P377.敦刻尔克撤退P38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P39-40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P39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P40-4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P425.中途岛海战 P43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硅谷 P482.美国战后经济的繁荣 P483.危机和经济调整 P494.新经济的出现 P49-505.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P511.重建柏林 P522.欧洲的联合—欧盟 P52-533.日本的崛起 P54-554.新干线列车P571.丘吉尔“铁幕演说” P842.美苏“冷战政策” P84-853.杜鲁门主义 P844.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P84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P846.华沙条约组织 P847.美苏争霸 P86-888.柏林墙的演变P891.抗议美国布什政府干涉别国内政 P902.“一超多强”的局面 P90-913.科索沃战争 P91-924.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P941.海尔大厦 P952.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P95-96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P97-984.世界贸易组织 P99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P102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P102-104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P104-1054.尤里卡计划 P106。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史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原始社会的特点与发展- 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第二单元古代文明史-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早期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三大古代文明的比较与交流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史的起源- 夏、商、西周的兴起和发展-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 周朝的衰亡和春秋时代的变革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治理-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疆域扩展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学发展第六单元唐朝与宋朝的政治统一-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繁荣- 唐诗宋词的盛行与文化繁荣- 宋朝的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成就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外交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封建制度与皇帝的统治- 中国古代的外交制度与边疆守卫第八单元世界古代史中的其他文明-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印度文明的形成与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的辉煌与贡献第九单元中世纪西方世界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改革- 封建制度与封建国家的形成- ___的兴起与中世纪的宗教改革- 西方世界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第十单元总结与复- 人类社会史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与事件- 世界古代文明的比较与交流总结:本学期的历史学习主要围绕人类社会史的起源和发展展开,探讨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和其他文明的发展情况。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和社会变革,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培养历史素养奠定了基础。
初二上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的历史总是有其特点的地方,那么初二的学生们有总结有关的历史知识吗?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二上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一1、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6.3;道光帝、林则徐;义律;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
4、鸦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严重摧损了吸食者的体质,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①1840年6月爆发;②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③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商品所缴纳的税款,需从英国商定)。
6、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加重农民负担,人民奋起反抗。
过程:①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1853年,占领南京,改天京,建都,后开始北伐、西征; ③1860年,逼近上海,列强组建洋枪队,美国人华尔统领; ④1862年9月,在清溪击毙华尔。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修约失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10-1860.10 ,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先后占领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到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俄国占领领土一览表1、2、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课鸦片战争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3)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4)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4.要求禁烟最坚决:XXX当时清朝皇帝:XXXXXX禁烟措施:(1)派人暗访密查(2)缉拿烟贩(3)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4)虎门销烟5.虎门销烟: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的灾难。
(2)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XXX地点:广州虎门海滩(3)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XXX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6.鸦片战争:(1)时间:1840.6~1842.8(2)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3)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4)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注(1)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福州、宁波、XXX为通商口岸;④英商收支口货物交纳的税款,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XXX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2)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全;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与总结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与总结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发起了禁烟运动。
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青少年应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至1842年间。
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发动了这场战争。
中国的禁烟运动是直接原因,而保护鸦片走私则是直接接口。
结果,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联军是侵略者,他们占领北京后,于1860年火烧圆明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另一条约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在慈溪战役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新疆(除伊犁外)。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至1895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侵华战争。
邓世昌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主要战役。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并增加通商口岸。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总结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1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时间:1839年6月3日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P32.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P4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10-1860.10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P6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P8表3.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年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
P9 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第3课收复新疆背景:P12过程:1876年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兵分三路进入新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以下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一些归纳:1.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线是1839年6月3日至25日的虎门销烟事件。
战争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
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使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并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中国的罪行包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维新变法: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颁布的《定国是诏》是变法的开始。
戊戌政变是变法的失败。
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以上归纳只是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简单描述,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教材或相关的历史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复习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解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包括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
同时,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包括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和经验教训等。
3.文化大革命: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4.改革开放: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认识其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发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7.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了解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认识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8.世界历史事件:了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冷战、联合国成立等,认识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学问点总结归纳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内容标准】(1)简述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同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根本史实。
1.简述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史实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大规模出兵。
英法联军相继攻陷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
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
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壮观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相识:①落后就会挨打;②斗争破坏了人类文明;③国家:开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④个人:勿忘国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为祖国的强大作出奉献等。
2.简述俄国通过不同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其次次鸦片斗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时机,采纳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l50多万平方千米。
时间条约名称割占据土第3课甲午中日斗争【内容标准】(1)讲解并描述甲午中日斗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讲解并描述甲午中日斗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舰身紧要倾斜。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日舰慌张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
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精神:抵抗外敌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八年級歷史期末複習資料(知識點歸納)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封建社会,而英国是头号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②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③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林则徐禁烟: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6月26日被定为国际禁毒日)4.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3.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4.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5.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6.中国战败的原因:①清王朝政治腐败(主观原因);②军事装备落后、封建经济落后、指挥失当;③英国的综合国力强大(客观原因)。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南京条约》: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 《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1)原因:鸦片战争激化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
(2)爆发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建立政权组织——1851年,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东西南北翼)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4)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5)北伐西征: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6)颁布文件: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后期——《资政新篇》——进步之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7)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军攻占天京,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8)性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9)失败原因: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没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领导集团的腐败与不团结。
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10)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中期(2)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3)口号:自强、求富。
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4)主要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②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一批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创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④建立新式海陆军(在李鸿章的建议下,清政府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协调指挥)(5)评价洋务运动进步性: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②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在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主要包括《历史》上册和《思想品德》上册两部分内容。
在《历史》上册中,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交流与传播、以及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等内容。
以下是对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知识点的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书的整理与开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汉代文化的繁荣和典籍的整理与安排。
主要知识点包括:1. 汉代文化的繁荣:汉武帝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外交的发展。
2. 典籍的整理与安排:大成至正经和《太平御览》的整理与编写。
第二单元:古代典籍的交流与传播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典籍的交流与传播,以及典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主要知识点包括:1. 典籍的交流与传播:古代典籍通过官方的汇编、传抄以及民间的流传而实现交流与传播。
2. 典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典籍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指导思想、教育人民、促进文化传承等作用。
第三单元:古代社会的变革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
主要知识点包括:1.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统治者之间的争斗和战乱导致了社会和政治的不断变革。
2. 经济变革与社会动荡: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经济落后和社会动荡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3. 文化的变革: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佛教的传播、文人的活动以及文字的繁荣。
第四单元:古代史书的研究与写作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史书的研究和写作方法。
主要知识点包括:1. 史书的来源与分类:史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按照体裁可以分为编年体史书、通史和专门史书等。
2. 史书研究的重要方法:史书研究需要通过文字研究、史迹研究、考古发掘等多种方法进行。
3. 史学思想与历史观:史学思想和历史观对于史书的研究和写作有着重要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知识点归纳。
这些知识点主要涉及了古代典籍的整理、交流与传播,以及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变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第十五课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小暑),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
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南京.(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对南京.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
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第十六课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1、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 1 课鸦片战争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和推销商品。
鸦片输入的危害:使许多白银外流;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政治腐败;经济萧条。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间:1840 年 6 月至 1842 年 8 月。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3. 《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1842 年 8 月。
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 年 10 月至 10 年 10 月。
2. 列强的罪行火烧圆明园:10 年 10 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 战争的影响: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 定都天京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3.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1.1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的地理与城邦: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及爱琴海区域,由多个城邦(如雅典、斯巴达)组成。
这些城邦各自独立,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
雅典与民主:雅典是古希腊的民主中心,公民大会是最高决策机构,采用直接民主制度,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
斯巴达的军事制度:斯巴达以其严格的军事制度闻名,所有成年男子都要接受军事训练,社会以军事为核心,实行集体主义。
古希腊的文化:古希腊在哲学、艺术、科学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著名的哲学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学成就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2 古罗马文明罗马的兴起与扩张:古罗马起初是一个小城邦,通过军事征服和联盟扩展,逐渐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经过一系列战争和改革,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达到鼎盛。
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国设有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皇帝制度出现于帝国时期。
罗马法律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十二铜表法》。
罗马的文化与科技:罗马在建筑(如罗马斗兽场、万神殿)、法律、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罗马人发明了拱顶结构,改进了建筑技术。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1 秦朝的建立与中央集权秦朝的建立:秦朝由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结束了中国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开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中央集权的措施:秦始皇实施了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等政策,推行了郡县制,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
秦朝的政策与工程:秦朝大规模修建长城、灵渠等工程,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由于苛刻的统治和徭役导致了百姓的反感。
2.2 汉朝的建立与发展汉朝的建立:汉朝由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对外扩张政策,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汉朝的政治与经济:汉朝继续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改革了封建制度,进行土地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①使清朝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②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③军队吸食鸦片使得自身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维护鸦片贸易。
鸦片战争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林则徐禁烟)5.中国战败的原因:①清王朝政治腐败;②经济和军事技术以及社会制度落后;③清朝统治者策略失当。
*6.《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影响:破坏了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百姓负担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用列强商品倾销④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了关税主权7.《虎门条约》:①、领事裁判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8.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国家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经过: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3.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①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