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轴力计算过程
- 格式:xlsx
- 大小:33.29 KB
- 文档页数:1
轴力计算公式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计算公式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s·K(fi2-f2)○1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Es—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108 KPa混凝土:—×108 KPa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 K(fi 2-f2)○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 /Hz2);f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N= Ec·A【K(fi2-f2)+b(Ti-T)】○1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b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2);T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Ni =EsFc(AsA-1)【K(fi2-f2)+b(Ti-T)】○2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Es—钢筋弹性膜量(KPa);As—钢筋的截面积(mm2);Ni—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b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 /Hz2)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 (N1+N2+N3+N4)/4 ○3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Ni—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地铁站钢支撑轴力计算书庆丰路站:根据基坑施工方案图,考虑基坑两头45度处单根14.5米最长的钢支撑和对基坑垂直的钢支撑单根23.2米最长的钢支撑进展受力分析计算,已知单根钢支撑承受的最大轴心垂直压力设计值为1906KN,考虑基坑两头45度支撑处钢支撑所承受的轴向力N=1906√2=2695KN。
钢材为:Q235-B型钢。
取1.2的安全系数。
一、单头活动端处受力计算:由单头活动端构造受力图可知,受力面积最小的截面为A-A处截面。
查表得,单根槽钢28c的几何特性为:截面面积A=51.234cm²,Ix=268cm^4,Iy= 5500cm^4。
该截面f取205N/mm²,截面属于b类截面。
〔一〕、受力截面几何特性截面积:A=51.234×2+4×30=222.5cm²截面惯性矩:Ix=2×268+30×4³/6=856cm^4Iy=2×5500+4×30³/6=29000cm^4回转半径:ix=√Ix/A=√856/222.5=1.96cmiy=√Iy/A=√29000/222.5=11.42cm〔二〕、截面验算1.强度σ=1.2N/A=〔1.2×2695×10³〕/〔222.5×10²〕=145.4N/mm²<f=205N/mm²,满足要求。
2.刚度和整体稳定性λx=lox/ix=124/1.96=63.3<[λ]=150,满足λy=loy/iy=28/11.42=2.6查表,构件对x轴y轴屈曲均属b类截面,因此由λmaxλx,λy=63.3,查附表得φ=0.791,1.2N/φA=〔1.2×2695×10³〕/〔0.791×222.5×10²〕=183.7N/mm²<f=205N/mm²,满足要求。
计算公式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 s·K(f i2-f02)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E s—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2.0—2.1×108KPa混凝土:0.14—×108KPa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K(f i2-f0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Hz2);f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4.1N=Ec·A【K(fi2-f2)+b(Ti-T)】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b—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2);T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4.2Ni =EsFc(AsA-1)【K(fi2-f2)+b(Ti-T)】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Es—钢筋弹性膜量(KPa);As—钢筋的截面积(mm2);N i—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b—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Hz2)4.3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N1+N2+N3+N4)/4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Ni—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基坑内支撑轴力计算公式(一)
基坑内支撑轴力计算公式
1. 基坑内支撑轴力的定义
基坑内支撑轴力是指基坑工程中支撑结构所受到的水平力和竖向
力的合力,用于计算基坑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基坑内支撑轴力计算方法
基坑内支撑轴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水平力计算公式: Fh = W * P * C
其中, Fh 表示水平力; W 表示基坑壁土体的重力;
P 表示壁土体的压力系数; C 表示基坑壁土体水平力系数。
•竖向力计算公式: Fv = W * H
其中, Fv 表示竖向力; W 表示基坑壁土体的重力;
H 表示基坑壁土体的高度。
3. 基坑内支撑轴力计算公式示例
以一个具体的基坑工程为例,假设基坑壁土体重力为1000 kN/m³,压力系数为,水平力系数为,基坑壁土体高度为10m。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基坑内支撑轴力: - 水平力计算:
Fh = 1000 * * = 400 kN
•竖向力计算: Fv = 1000 * 10 = 10000 kN
根据计算结果,基坑内支撑轴力的水平力为400 kN,竖向力为10000 kN。
4. 结论
基坑内支撑轴力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水平力和竖向力的计算公式
得出。
根据具体的工程数据,可以计算出基坑内支撑轴力,并用于基
坑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评估。
基坑工程中的支撑轴力计算对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基坑内支撑轴力进行准确和合理的估计。
计算公式欧阳学文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s·K(fi2f02)○1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Es —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2.0—2.1×108 KPa混凝土:0.14—×108 KPa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 K(fi2f02)○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 /Hz2);f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0—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4.1 N= Ec·A【K(fi2f02)+b(TiT0)】○1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b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2);T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4.2 Ni=(-1)【K(fi2f02)+b(TiT0)】○2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Es—钢筋弹性膜量(KPa);As—钢筋的截面积(mm2);Ni—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b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 /Hz2)4.3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 (N1+N2+N3+N4)/4 ○3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Ni—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计算公式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s·K(fi2-f2)○1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Es—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2.0—2.1×108 KPa混凝土:0.14—×108 KPa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 K(fi 2-f2)○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 /Hz2);f 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4.1 N= Ec·A【K(fi2-f2)+b(Ti-T)】○1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b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2);T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4.2 Ni =EsFc(AsA-1)【K(fi2-f2)+b(Ti-T)】○2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Es—钢筋弹性膜量(KPa);As—钢筋的截面积(mm2);N i—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b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 /Hz2)4.3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 (N1+N2+N3+N4)/4 ○3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Ni—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混凝土支撑轴力测定及计算的相关问题探讨摘要:为保证深基坑的安全,需要对基坑进行监测。
本文对采用钢筋计或应变计测定混凝土支撑轴力时,就传统的支撑轴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钢筋计 支撑轴力 监测 1 引言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主要采用钢筋计测量钢筋的应力或采用混凝土应变计测量混凝土的应变,然后通过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变形协调条件反算支撑的轴力。
采用混凝土应变计测量混凝土的应变后反算支撑轴力,其计算公式如下:[]s s c c i A E A E N +=ε对于采用钢筋计测量钢筋应力后反算支撑轴力,传统轴力计算公式为:⎥⎦⎤⎢⎣⎡+=s c s c s i A A E E N σ (1)式中i N —支撑杆件测量轴力;ε-混凝土应变计测量出的混凝土应变均值,∑=nii n /εε;s σ—钢筋计测出的应力平均值,∑=nii s n /σσ或s s E εσ=;n —一个量测断面内布置的钢筋计数目; s c E E 、—混凝土、钢筋的弹性模量;s c A A 、—支撑的混凝土截面面积、钢筋截面面积。
对于由式(1)计算出的轴力,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 当所量测支撑为纯受压杆件或小偏心受压杆件时,采用式(1)计算轴力所得结果较能反映实际轴力值;② 当所量测支撑为大偏心受压杆件时,若支撑混凝土未产生裂缝,利用式(1)计算出的轴力仍能较好地反映实际轴力;若支撑混凝土已经产生裂缝,此时再用式(1)求得的轴力值会与实际轴力值产生较大的差别。
这样,监测轴力值就不能正确反映支撑的实际受力状态,而且若监测值小于实际值,往往会造成错误的判断,给围护工程的安全带来隐患。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截面上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弯矩,混凝土已经产生裂缝,式(1)已不再适用。
2 支撑轴力计算探讨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本文做了以下一些探索:① 当实测断面均为压应力时,仍然采用式(1)计算支撑轴力; ② 当实测断面的应力值异号时,可考虑以下处理措施:1)调整测试点位置来监测支撑的安全;对于混凝土支撑沿支撑轴线方向如图1所示的弯矩分布,当测试点布置在a 点附近时,由于此范围的弯矩很小,测得的轴力值能较好地反映实际轴力值;当测试点布置在b 点附近或c 点附近时,由于此范围的弯矩较大,测得的轴力值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但此时能测得钢筋的最大应力值,对判断支撑的安全是较为有利的。
计算公式之蔡仲巾千创作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s·K(fi2-f02)○1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动值(KPa);Es —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2.0—2.1×108 KPa混凝土:0.14—×108 KPa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 K(fi2-f02)○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动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 /Hz2);f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0—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4.1 N= Ec·A【K(fi2-f02)+b(Ti-T0)】○1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动值(KN);E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b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2);T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4.2 Ni=(-1)【K(fi2-f02)+b(Ti-T0)】○2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Es—钢筋弹性膜量(KPa);As—钢筋的截面积(mm2);Ni—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b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 /Hz2)4.3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 (N1+N2+N3+N4)/4 ○3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Ni—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轴力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计算公式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2-f02)○1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δ=E s·K(f i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E s —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108 KPa混凝土:—×108 KPa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 K(f i2-f02)○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 /Hz2);f 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0—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N= E c·A【K(f i2-f02)+b(T i-T0)】○1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 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K — 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 2);b —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 2);T i — 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 0— 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N i =Es Fc (As A -1)【K (f i 2-f 02)+b (T i -T 0)】 ○2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 式中:E s — 钢筋弹性膜量(KPa );A s — 钢筋的截面积(mm 2);N i — 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 ); b —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 — 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 /Hz 2)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 (N 1+N 2+N 3+N 4)/4 ○3 式中:N — 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 );N i —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
计算公式之马矢奏春创作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s·K(fi2-f02)○1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更值(KPa);Es —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2.0—2.1×108 KPa混凝土:0.14—×108 KPa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 K(fi2-f02)○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更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 /Hz2);f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0—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4.1 N= Ec·A【K(fi2-f02)+b(Ti-T0)】○1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更值(KN);E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b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2);T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4.2 Ni=(-1)【K(fi2-f02)+b(Ti-T0)】○2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Es—钢筋弹性膜量(KPa);As—钢筋的截面积(mm2);Ni—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b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 /Hz2)4.3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 (N1+N2+N3+N4)/4 ○3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Ni—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范本1工程概况该工程包括盾构始发井兼轨排井及后明挖段,设计为 1〜3跨的闭合框架结构,其中盾构始发井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8.9 m,明挖段基坑开挖深度约 17.5 m ;基坑深度范围内大部分为砂层,以淤泥质粉细砂层为主,基坑底部几乎全部位于淤泥质粉细砂层。
基坑设计采用800 mm厚的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围护结构体系。
内支撑采用3道支撑体系,第一道为具有一定刚度的冠梁,第二、三道为①600、t=14的钢管,在灌梁和斜撑上共埋设 13个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点。
基坑监测点平面位置见图1。
團1幕址濃擁土支撑器測点平面右齐图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且附近有一级公路高架桥和铁路双线桥,属于一级基坑,必须通过监测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化情况,将监测数据与设计预估值进行分析对比,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值,以确定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确保工程安全。
2轴力监测的原理对于混凝土支撑,目前实际工程采用较多的是钢弦式应力计方法测量钢筋的应力,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振动频率与其应力之间的关系建立的。
受力后,钢筋两端固定点的距离发生变化,钢弦的振动频率也发生变化,根据所测得的钢弦振动频率变化即可求得弦内应力的变化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P g= K (纭-乍)+ b ⑴P g 平均=(P 1+P2+P3+P4 +…+P n) /n ⑵S g = P g 平均/S g (3)P混凝土= S g S混凝土E混凝土/Eg (4)式中P g --------- 钢筋计轴力;P g平均---------------- 钢筋计荷载平均值;S g ------- 钢筋计应力值;S g -------- 钢筋计截面积;P混凝土 ---------------- 混凝土桩荷载值;E混凝土------------- 混凝土弹性模量;E g --------- 钢筋弹性模量;S混凝土------------------ 混凝土桩横截面积。
内支撑轴力监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实力分析1、内支撑轴力监测原理和方法监测元件为钢筋应力计。
支撑应力监测的应力计根据支护结构设计大样图选型,并埋设于各支撑段1/3的位置。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应力计先与主筋对接焊好,对测点编号及应力计标定编号作好记录,将应力计测量导线引出支撑模板外,用保护管将其接至基坑顶部护栏以内,导线端头做好编号标记,以便于监测与导线保护。
采用钢筋计测量钢支撑的应力,预先在支撑内的钢筋笼中间位置各埋设一组钢筋计。
然后通过共同工作、变形协调条件反算支撑的混凝土轴力。
轴力计算公式:cc s c s sE N (A A )E σ=+cj c s sE s(A A )E σ=+js σ=22011[()/]n j ji j js j k f f A n =-∑式中cN —支撑轴力(kN);s σ—钢筋应力(kN/mm2);js σ—钢筋计监测平均应力(kN/mm2) ;jk —第j 个钢筋计标定系数(kN/Hz2);ji f —第j 个钢筋计监测频率(Hz );j f —第j 个钢筋计安装后的初始频率(Hz )。
jsA —第j 个钢筋计截面积(mm2); cE —混凝土弹性模量(kN/mm2); s E —钢筋弹性模量(kN/mm2);cA —混凝土截面积(mm2);sA —钢筋总截面积(mm2)。
2、内支撑轴力监测数据实例分析2、1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轴力变化情况广东省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及地下车库基坑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广东省人民医院内。
本工程设地下三层,基坑拟开挖深度约为17米, 周长约371米,呈“7”字型。
本基坑东北角采用人工挖孔桩+预应力锚索(四道)的支护型式,其余采用挖孔灌注桩+混凝土支撑(三层)支护型式。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淤泥(局部)、粉质粘土及基岩(泥质粉砂岩)。
本场区土层为弱透水层。
建设场地西北侧为医院东病区出入口,西南侧为医院正在使用的1号楼,东南侧为医院正使用的3号楼,西北侧围墙外为体育运动场。
轴力计算说明
计算公式:预加轴力=(设计轴力×支撑间距)×轴力施加比例÷SIN α;(α为支撑与围护墙的夹角)
或预加轴力=(预加轴力×支撑间距)÷SINα;(α为支撑与围护墙的夹角)
油表读数=预加轴力÷千斤顶内部截面积(按实际使用数量2只千斤顶计算)(是油缸内部截面积,说明书上有参数)
预加轴力转换为液压读数计算公式:
比如,设计轴力300KN/M(注意单位,表示沿地墙每米垂直方向所受的轴力),支撑间距3米,设计轴力=300*3=900KN,预加比例70%,预加轴力则=900KN*70%=630KN,如果是斜撑另加一个角度系数(÷SINα)。
油表读数=预加轴力÷千斤顶内部截面积(1套按2只千斤顶计算)100吨千斤顶内部直径为140,截面积为15386mm2,两只截面积为30772mm2。
200吨千斤顶内部直径为200,截面积为31400mm2,两只截面积为62800mm2。
300吨千斤顶内部直径为250,截面积为49063mm2,两只截面积为98126mm2。
例:预加轴力630KN,两只200吨千斤顶,读数630000N/62800mm2=10.03MPa
有些设计院会直接给出轴力大小,比如1000KN(注意单位,直接是支撑的轴力,与支撑间距无关)。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范本1工程概况该工程包括盾构始发井兼轨排井及后明挖段,设计为1~3 跨的闭合框架结构,其中盾构始发井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8.9 m,明挖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7.5 m;基坑深度范围内大部分为砂层,以淤泥质粉细砂层为主,基坑底部几乎全部位于淤泥质粉细砂层。
基坑设计采用800 mm 厚的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围护结构体系。
内支撑采用 3 道支撑体系,第一道为具有一定刚度的冠梁,第二、三道为Ф 600、t=14 的钢管,在灌梁和斜撑上共埋设13 个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点。
基坑监测点平面位置见图1。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且附近有一级公路高架桥和铁路双线桥,属于一级基坑,必须通过监测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化情况,将监测数据与设计预估值进行分析对比,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值,以确定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确保工程安全。
2轴力监测的原理对于混凝土支撑,目前实际工程采用较多的是钢弦式应力计方法测量钢筋的应力,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振动频率与其应力之间的关系建立的。
受力后,钢筋两端固定点的距离发生变化,钢弦的振动频率也发生变化,根据所测得的钢弦振动频率变化即可求得弦内应力的变化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P g=K ( ) + b ⑴P g 平均= (P1+P2+P3+P4+…+P n) /n ⑵δg=P g 平均/S g⑶P混凝土=δg·S混凝土·E混凝土/E g ⑷式中P g———钢筋计轴力;P g 平均———钢筋计荷载平均值;δg———钢筋计应力值;S g———钢筋计截面积;P混凝土———混凝土桩荷载值;E混凝土———混凝土弹性模量;E g———钢筋弹性模量;S混凝土———混凝土桩横截面积。
在监测中由于内外部温差变化以及混凝土徐变特性会使钢筋应力计产生一定的伸缩变形,引起其自振动频率变化,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修正参数进行温差改正,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计算公式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2-f02)○1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δ=E s·K(f i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E s —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108 KPa混凝土:—×108 KPa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δ= K(f i2-f02)○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 /Hz2);f 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f0—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N= E c·A【K(f i2-f02)+b(T i-T0)】○1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 c—砼弹性膜量(KPa);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f i — 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 );f 0— 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 );K — 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 2);b —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 2);T i — 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T 0— 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N i =Es Fc (As A -1)【K (f i 2-f 02)+b (T i -T 0)】 ○2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 式中:E s — 钢筋弹性膜量(KPa );A s — 钢筋的截面积(mm 2);N i — 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 );b —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 — 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 /Hz 2)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N= (N 1+N 2+N 3+N 4)/4 ○3 式中:N — 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 );N i —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
计算公式3、钢板桩、 H 型钢应力计算公式:δ=E s· K(f i2-f 02)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 H型钢)应力变化值( KPa);E s—钢的弹性模量( KPa);碳钢: 2.0 —2.1 ×108KPa混凝土:—× 108KPaK —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 10-6 /Hz 2);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辰观察值(Hz)f 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察值(零值)2 2δ=K(f i -f 0)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式中:δ—钢板桩( H型钢)应力变化值( KPa);K —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Hz2);f 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辰观察值(Hz)f 0—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察值(零值)(Hz)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4.1N=E c·A【K(f i2-f 02) +b(T i -T 0)】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 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E c—砼弹性膜量( KPa);2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辰的观察值(Hz);f 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察值(零值)(Hz);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 /Hz 2);b—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 /Hz 2);T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辰的温度观察值(℃);T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察值(℃);i =Fc(A 2 2)+b(T i -T 0)】Es As- 1)【 K(f i -f 0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式中: E s—钢筋弹性膜量( KPa);2A s—钢筋的截面积( mm);N i—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b—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Hz2)4.3 依据有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 4 个测点,故该式为:N=(N1+ N2+N3+ N4)/4式中: N—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N i—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