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散文集
- 格式:doc
- 大小:7.95 KB
- 文档页数:4
三毛散文《胆小鬼》你为何要与我做朋友?我希望找到一个,永远可以信任依靠的人。
就决定是你啦!--UUMOB这件事情,说起来是十分平淡的。
也问过好几个朋友,问他们有没有同样的经验,多半答说有的,而结果却都相当辉煌,大半没有挨打也没有被责备。
我要说的是--偷钱。
当然,不敢在家外面做这样的事情,大半翻父母的皮包或口袋,拿了一张钞票。
朋友们在少年的时候,偷的钱大半请斑上同学吃东西,快快花光,回去再受罚。
只有一个朋友,偷了钱,由台南坐火车独自一人在台北流浪了两天,钱用光了,也就回家。
据我的观察,最后那个远走高飞的小朋友是受罚最轻的一个,他的父母在发现人财两空的时候,着急的是人,人回来了,好好对待失而复得的儿子,结果就舍不得打了。
小孩子偷钱,大半父母都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平日不给零用钱才引得孩子们出手偷?当然这是比较明理的父母。
我的父母也明理,却忘了我也需要钱,即使是小孩子,在家不愁衣食,走起路来仍期望有几个铜板在口袋里响的。
那一年,我已经小学三年级了,并没有碰过钱,除了过年的时候那包压岁钱之外,而压岁钱也不是给花的,是给放在枕头底下压着睡觉过年的,过完了年,便乖乖地交出给父母,将数目记在一个本子上。
大人说,要存起来,做孩子的教育费。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期待受教育的。
例如我大弟便不,他也不肯将压岁钱缴还给父母。
他总是在过年的那三天里跟邻居的孩子去赌扑克牌,赌赢了下半年总有钱花,小小年纪,将自己的钱支配得仔仔细细。
在我们的童年里,小学生流行的是收集橡皮筋和《红楼梦》人物画片,还有玻璃纸--包彩色糖果用的那种。
这些东西,在学校外面沿途回家的杂货铺里都有得卖,也可以换。
所谓换,就是拿一本用过的练习簿交给老板娘,可以换一粒彩色的糖。
吃掉糖,将包糖的纸洗干净,夹书里,等夹成一大沓了,又可以跟小朋友去换画片或者几根橡皮筋。
也因为这个缘故,回家来写功课的时间总特别热心,恨不得将那本练习簿快快用光,好去换糖纸,万一写错了,老师罚重写,那么心情也不会不好,反而十分欢喜。
三毛经典短篇散文(通用8篇)三毛经典短篇散文篇1那天,我坐在一个铁灰桌子前看稿,四周全是人,电话不停的闹,冷气不够让人冻清醒,头顶上是一盏盏日光灯,一切如梦。
电话响了,有人在接,听见对方的名字,我将手伸过去,等着双方讲话告一段落时,便接过了话筒。
“是谁?”那边问我。
今生没有与他说过几句话,自是不识我的声音。
“小时候,你的家,就在我家的转角,小学一年级的我,已经知道了你。
”我说,那边又要问,我仍霸住电话,慢慢的讲下去:“有一回,你们的老家人,站在我们的竹篱笆外面,呆看着满树盛开的芙蓉花。
后来,他隔着门,要求进来砍一些枝桠分去插技,说是老太爷喜欢这些花。
“后来,两家的芙蓉都再开谢了好多年,我们仍不说话。
“白先勇——”我大喊起他的名字。
这里不是松江路,也不是当年我们生长的地方。
在惨白的日光灯下,过去的洪荒,只不过化为一声呼唤。
小时候,白家的孩子,是我悄悄注意的几个邻居,他们家人多,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而我,只觉得,我们的距离长到一个小孩子孱弱的脚步,走不到那扇门口。
十年过去了,我们慢慢的长大。
当时建国北路,没有拓宽,长春路的漫漫荒草,对一个自闭的少年而言,已是天涯海角,再远便不能了。
就是那个年纪,我念到了《玉卿嫂》。
黄昏,是我今生里最爱的时刻,饭后的夏日,便只是在家的附近散步,那儿住往不见人迹,这使我的心,比较安然。
那时候,在这片衰草斜阳的寂静里,总有另一个人,偶尔从远远的地方悠然的晃过来——那必是白先勇。
又写了《谪仙记》的他。
我怕他,怕一个自小便眼熟的人。
看到这人迎面来了,一转身,跑几步,便藏进了大水泥筒里去。
不然,根本是拔脚便逃,绕了一个大圈子,跑回家去。
散步的人,不只是白先勇,也有我最爱的二堂哥懋良,他学的是作曲,也常在那片荒草地上闲闲的走。
堂哥和我,是谁也不约谁的,偶尔遇见了,就笑笑。
过不久,恩师顾福生将我的文章转到白先勇那儿去,平平淡淡的交给了他,说是:“有一个怪怪的学生,在跟我学画,你看看她的文字。
三毛作品集梦里花落知多少《不死鸟》《明日又天涯》《云在青山月在天》《归》《梦里梦外》《不飞的天使》《似曾相识燕归来》《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个男孩子的爱情》《我的写作生活》《骆驼为什么要哭泣》《在风里飘扬的影子》(西沙)《童话》(西沙)《两极对话》雨季不再来《序》(舒凡)《惑》《秋恋》《月河》《极乐鸟》《雨季不再来》《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安东尼·我的安东尼》《赴欧旅途见闻录》《我从台湾起飞》《骆驼为什么要哭泣》《翻船人看黄鹤楼》《平沙漠漠夜带刀》《去年的冬天》《三毛——异乡的赌徒》《访三毛、写三毛》《飞——三毛作品的今昔》稻草人手记《序》《江洋大盗》《亲爱的婆婆大人》《西风不识相》《这样的人生》《士为知己者死》《警告逃妻》《这种家庭生活》《塑料儿童》《卖花女》《守望的天使》《相思农场》《巨人》温柔的夜《他们说三毛》《寂地》《五月花》《玛黛拉游记》《温柔的夜》《石头记》《相逢何必曾相识》《永远的马利亚》《附录:我不是三毛迷》哭泣的骆驼《尘缘》《收魂记》《沙巴军曹》《搭车客》《哭泣的骆驼》《逍遥七岛游》《一个陌生人的死》《大胡子与我》《哑奴》撒哈拉的故事《妈妈的一封信》《回乡小笺》《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送你一匹马《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爱马(自序)》《蓦然回首》《惊梦三十年》《回娘家》《故乡人》《看这个人》《我所知所爱的马奎斯》《逃亡》《往事如烟》《梦里不知身是客》《野火烧不尽》《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学期作业报告》《你是我特别的天使》《朝阳为谁升起》《一生的战役》《送你一匹马》《衣带渐宽终不悔》《陈老师(跋)》万水千山走遍《大蜥蜴之夜》《街头巷尾》《青鸟不到的地方》《中美洲的花园》《美妮表妹》《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附记》《药师的孙女》《银湖之滨》《索诺奇》《夜戏》《迷城》《逃水》附录飞越纳斯加之线倾城《女儿》《阿姨》《我的小姑》《小姑》《我的小姑》《我也叫她小姑》《一千零一夜的阿姨》《三毛,一位认真的玩童》《胆小鬼》《吹兵》《匪兵甲和匪兵乙》《约会》《一生的爱》《紫衣》《蝴蝶的颜色》《说给自己听》《爱和信任》《简单》《什么都快乐》《天下本无事》《还给谁》《轨外的时间》《狼来了》《一定去海边》《他》《不负我心》《夏日烟愁》《倾城》《评'胆小鬼'》《读三毛的'倾城'》背影《逃学为读书》《背影》《克里斯》《荒山之夜》《离乡回乡》《浪迹天涯话买卖》《雨禅台北》《周末》《永远的夏娃开场白》《赤足天使》《亲不亲,故乡人》《黄昏的故事》《饺子大王》《拾荒梦》《巫人记》闹学记《序一》《序二》《闹学记你从哪里来》《如果教室像游乐场》《春天不是读书天》《我先走了》《新天新地重建家园》《爱马落水之夜》《我要回家》《求婚》《孤独的长跑者》《长歌杨柳青青》《导读罪在那里》《遗爱星石》《吉屋出售》《随风而去》《E·T回家》《后记》谈心《自爱而不自怜》《祝福中国》《人生何处不相逢》《隔离与沟通》《不满、不满、不满》《真聪明的好孩子》《没有找呀》《教书不是塔》《最重要的是被爱吗?》《为什么、为什么?》《读书和迷藏》《不弃》《不逃》《其实都不是问题》《不能给你快乐》《写作不难》《我喜欢把快乐当传染病》《狱外的天空也是你的》《是美德还是懦弱》《“喜欢”有千万种...》《读书不能只读一个月》《五个对话》《如果是我的女儿》《如果我是你》《不要也罢》《小朋友好》《不会忘记你要的明信片》《如何死得其所》《不讲了》《说朋道友》《愧疚感》《少年愁》《回不出的书信》《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后记》三毛作品全集《撒哈拉的故事》1976年5月初版《雨季不再来》1976年7月初版本书可归纳为表现心灵生活经验的写作,一种人类深思默省存在的意义,灵魂的归依,命运奥秘等问题的写实.这些作品构成三毛生命的一个阶段,亦是日后成熟三毛的基石.《稻草人手记》1977年6月初版《哭泣的骆驼》1977年8月初版《温柔的夜》1979年2月初版《娃娃看天下(一)》1980年2月初版(译成)《娃娃看天下(二)》1980年2月初版(译成)季诺笔下的玛法达,跟玩伴菲力普、马诺林、苏珊娜、米盖、自由、吉他,他们的喜怒哀乐二十年来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世界读者。
三毛散文集《背影》读后感500字!
《背影》虽然只是一本三毛的散文作品集,但也实实在在地记录了三毛的人生,书中处处流露着对父母、对荷西的思念,当写到亲人的时候,笔触自然而然地变得亲切,也带有些撒娇似的任性。
在背影那一章,荷西的逝去像是抽取了她的灵魂,那段时间的浑浑噩噩,以及父母想对她安慰却深感无奈的痛苦,都让她在后来的时光里自责得恨不能自己去死。
“父亲母亲,你们此时正在安睡,那么让我悄悄地尽情得流一次泪吧。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三毛此生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在父母面前将这份真诚向他们交代得清清楚楚,这也成为了她一生的遗憾。
三毛没有刻意地描述跟荷西的点点滴滴,却在每一篇中都有提及,可见夫妻两人感情的细腻,跟拉蒙三人一起去爬山,临行时仍然将卧室的灯亮着,似乎荷西仍然在家里等着她。
然而想到这是第一次晚上不回家,心中还是有种负罪感,好似做了什么不讨人欢喜的事情一般不安宁。
可见三毛还是有种孩子般胆怯的内心,但她敢于追求自由的勇气仍是值得钦佩的,“生命短处,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
”如今的我们又有谁有三毛那样的随心跟追求呢?。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的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的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是三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展示了她独立、坚韧和浪漫的生活态度。
三毛的散文集汇聚了她对大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入思考,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独特魅力和文字表达的美感。
散文集中的每一篇都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绽放出独特的光芒,让人沉浸其中。
第一篇:《河岸的银杏树》梦见生长在河岸边的一棵银杏树,三毛以她细腻而灵动的笔触,用心灵的触摸感受到杨树的温暖和生机。
这棵银杏树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它的每一片叶子都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它的根扎进土地,与大地相连;它的枝干向天空伸展,与天空对话。
梦境中的银杏树给了三毛勇敢和坚定的信念,她开始相信,只有坚持自我,才能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第二篇:《马尔激励之歌》三毛讲述了一个来自马尔激励的故事,这个小男孩身上散发着纯真和力量。
喜欢抓蚱蜢的他,仿佛在逃离一切束缚与困境,展现了自由的力量。
这个故事让三毛思考和感悟到,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被物质和社会规范所束缚,而忘记了内心最真实的欲望和梦想。
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内心的声音,用真正的力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三篇:《宁贵而懒,不财而诗》三毛通过这篇散文展示了她对财富和追求的深入思考。
她与丈夫在撒哈拉沙漠度过了一段清贫而美好的时光,她们拥有充足的自由和诗意,而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
她认为,追求财富并不等于追求幸福,我们应当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内心的满足。
只有以宁静和淡泊的心境去欣赏生活的美好,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价值。
第四篇:《甘美之风》三毛通过这篇散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与自由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她把自己比喻成一只电线鸟,追求自由与探索。
电线鸟的生命虽然短促,但它们却能够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与甘甜。
故事表达了三毛对生命、自由和追求的深刻思考,她鼓励人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追求内心最真实的欲望,让自己的生命充满甘美之风。
第五篇:《漂泊的蓝天》三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她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漂泊和心境的变化。
三毛经典散文三毛经典散文精选三毛时是个奇女子,三毛经典散文你读过吗,以下的三毛经典散文精选,一起来看下吧。
散文精选:三毛:一生的爱【1】那时候,或说一直到现在,我仍是那种拿起笔来一张桌子只会画出三只脚,另外,一只无论如何不知要将它搁在哪里才好的人。
如果画人物或鸟兽,也最好是画侧面的,而且命令他们一律面向左看。
向右看就不会画了。
小学的时候,美术老师总是拿方形、圆锥形的石膏放在讲台上,叫我们画。
一定要画得“像”,才能拿高分。
我是画不像的那种学生,很自卑,也被认为没有艺术的天分。
而艺术却是我内心极为渴慕的一种信仰,无论戏剧、音乐或舞蹈,其实都是爱的。
就因为美术课画什么就不像什么,使我的成绩,在这一门课上跟数学差不多。
美术老师又凶又严肃,总是罚画得不好的同学给他去打扫房间。
那一年,我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放学了,就算不做值日的那一排要整理教室,也是常常低着头,吃力的提着半桶水——给老师洗地去啦!因为画不像东西。
美术课是一种痛苦,就如“鸡兔同笼”那种算术题目一样。
我老是在心里恨,恨为什么偏要把鸡和兔子放在一个笼子里叫人算他们的脚。
如果分开来关,不是没有这种演算的麻烦了吗?而美术,又为什么偏要逼人画得一模一样才会不受罚?如果老师要求的就是这样,又为什么不用照相机去拍下来呢?当然,这只是我心里的怨恨,对于什么才是美,那位老师没有讲过,他只讲“术”。
不能达到技术标准的小孩,就被讥笑为不懂美和术。
我的小学美术老师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这,是现在才敢说给他的认识。
本来,我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在美术课上次次被扼杀,才转向作文上去发展了——用文字和故事,写出一张一张画面来。
这一项,在班上是拿手的,总也上壁报。
说起一生对于美术的爱,其实仍然萌芽在小学。
那时候,每到九月中旬,便会有南部的军队北上来台北,等待十月十日必然的阅兵典礼。
军人太多,一时没有地方住,便借用了小学的部分教室做为临时的居所。
兵来,我们做小孩的最欢迎,因为平淡的生活里,突然有了不同的颜色加入,学校生活变得活泼而有生趣。
三毛作品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剧本:《滚滚红尘》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译作:《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本)诗:《朋友》作品评论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
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
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
叙述哀情的散文如《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鸟》《背影》《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风格沉郁,淡泊,显得炉火纯青,更具耐读性。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
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
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
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
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
曾经,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在一篇题为《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个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为特行卓立、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
所以,父母要在她身边看守着每一脚步是否踏稳。
事实上,三毛的作品,特别是由《撒哈拉的故事》开始,便是她游历的记叙,也是她情感的记叙。
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中的流浪意识分析《撒哈拉的故事》是作者三毛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描写了她在撒哈拉沙漠流浪的经历,以及对生命、爱情、自由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散文集中充满了流浪的意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生命的意识《撒哈拉的故事》中的流浪意识让人对生命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三毛在流浪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在撒哈拉的沙漠中,大自然的力量可以让人进入幸福、快乐的状态,也可以让人陷入绝望。
她在故事中写道:“当你要真的死亡时你却不死了。
而将死之时,是感觉不到自己的死亡正向你走来。
”三毛在散文中还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敬畏和不放弃的精神。
当她从沙漠中走出来,发现只有一只鞋子时,她把袜子分成两半,将其中一半做成了一只鞋子。
这种拼凑生命的能力和意识展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也呼应了这本书中“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主旨。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展示了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
她在流浪中遇到了并深深爱上了思乡的马丁,这段爱情让她领悟到:爱情不应该被束缚,而是应该自由地实现。
在沙漠中,三毛和马丁的相处不受舆论和传统的限制,他们是自由的、平等的,不需要参照任何规范和规则。
这种不受拘束的感觉让三毛发现,爱情是一种“既无理也无解”的东西。
爱情是自由自在地存在的,不是被拘束和束缚的。
这种意识与人们普遍看到的浪漫爱情不同,更有一种对人性本质的理解。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对自由的追求和执着也成为了一个主题。
在沙漠中,她和马丁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不受拘束,没有繁琐的日常事务,只有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直接感受。
她在流浪中发现,自由是一种生命力量和生活的需要。
自由没有明确的方式和定义,而是像沙漠中的风一样随意自由,随时让人感到震撼和振奋。
这种意识呼应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欲求不得,至死不悔”的理论,表达了一个人在追求自由时的坚持和执着。
作家三毛作品导读:三毛作品集《随想》《我的宝贝》梦里花落知多少《不死鸟》《明日又天涯》《云在青山月在天》《归》《梦里梦外》《不飞的天使》《似曾相识燕归来》《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个男孩子的爱情》《我的写作生活》《骆驼为什么要哭泣》《在风里飘扬的影子》(西沙)《童话》(西沙) 《两极对话》雨季不再来《序》(舒凡) 《惑》《秋恋》《月河》《极乐鸟》《雨季不再来》《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安东尼·我的安东尼》《赴欧旅途见闻录》《我从台湾起飞》《骆驼为什么要哭泣》《翻船人看黄鹤楼》《平沙漠漠夜带刀》《去年的冬天》《三毛——异乡的赌徒》《访三毛、写三毛》《飞——三毛作品的今昔》稻草人手记《序》《江洋大盗》《亲爱的婆婆大人》《西风不识相》《这样的人生》《士为知己者死》《警告逃妻》《这种家庭生活》《塑料儿童》《卖花女》《守望的天使》《相思农场》《巨人》温柔的夜《他们说三毛》《寂地》《五月花》《玛黛拉游记》《温柔的夜》《石头记》《相逢何必曾相识》《永远的马利亚》《附录:我不是三毛迷》哭泣的骆驼《尘缘》《收魂记》《沙巴军曹》《搭车客》《哭泣的骆驼》《逍遥七岛游》《一个陌生人的死》《大胡子与我》《哑奴》撒哈拉的故事《妈妈的一封信》《回乡小笺》《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送你一匹马《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爱马(自序)》《蓦然回首》《惊梦三十年》《回娘家》《故乡人》《看这个人》《我所知所爱的马奎斯》《逃亡》《往事如烟》《梦里不知身是客》《野火烧不尽》《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学期作业报告》《你是我特别的天使》《朝阳为谁升起》《一生的战役》《送你一匹马》《衣带渐宽终不悔》《陈老师(跋)》万水千山走遍《大蜥蜴之夜》《街头巷尾》《青鸟不到的地方》《中美洲的花园》《美妮表妹》《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附记》《药师的'孙女》《银湖之滨》《索诺奇》《夜戏》《迷城》《逃水》倾城《女儿》《阿姨》《我的小姑》《小姑》《我的小姑》《我也叫她小姑》《一千零一夜的阿姨》《三毛,一位认真的玩童》《胆小鬼》《吹兵》《匪兵甲和匪兵乙》《约会》《一生的爱》《紫衣》《蝴蝶的颜色》《说给自己听》《爱和信任》《简单》《什么都快乐》《天下本无事》《还给谁》《轨外的时间》《狼来了》《一定去海边》《他》《不负我心》《夏日烟愁》《倾城》《评'胆小鬼'》《读三毛的'倾城'》背影《逃学为读书》《背影》《克里斯》《荒山之夜》《离乡回乡》《浪迹天涯话买卖》《雨禅台北》《周末》《永远的夏娃开场白》《赤足天使》《亲不亲,故乡人》《黄昏的故事》《饺子大王》《拾荒梦》《巫人记》闹学记《序一》《序二》《闹学记你从哪里来》《如果教室像游乐场》《春天不是读书天》《我先走了》《经验之谈》《爱马落水之夜》《我要回家》《求婚》《孤独的长跑者》《长歌杨柳青青》《导读罪在那里》《遗爱星石》《吉屋出售》《随风而去》《E·T回家》《新天新地重建家园》《后记》谈心《自爱而不自怜》《祝福中国》《人生何处不相逢》《隔离与沟通》《不满、不满、不满》《真聪明的好孩子》《没有找呀》《教书不是塔》《最重要的是被爱吗?》《为什么、为什么?》《读书和迷藏》《不弃》《不逃》《其实都不是问题》《不能给你快乐》《写作不难》《我喜欢把快乐当传染病》《狱外的天空也是你的》《是美德还是懦弱》《“喜欢”有千万种...》《读书不能只读一个月》《五个对话》《如果是我的女儿》《如果我是你》《不要也罢》《小朋友好》《不会忘记你要的明信片》《如何死得其所》《不讲了》《说朋道友》《愧疚感》《少年愁》《回不出的书信》《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后记》【作家三毛作品】1.作家三毛简介2.文学常识之作家与作品3.现当代女性作家及作品4.中国作家与作品汇总5.文学常识之作家与作品精选6.中国古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7.文学常识之作家与作品集合8.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专题上文是关于作家三毛作品,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三毛散文集读后感《三毛散文集》读后感。
《三毛散文集》是著名作家三毛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她的多篇散文作品,内容涵盖了她的生活感悟、人生体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
通过阅读这部散文集,我深深感受到了三毛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三毛的散文作品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她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她的文字流畅优美,富有诗意,读起来让人感到舒心愉悦。
她的散文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多彩。
在《三毛散文集》中,三毛用她独特的视角和感悟,描绘了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点滴,让人感受到了她对异国文化的独特感悟和对异乡生活的独特体验。
她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异国风情的热爱和对异国文化的深刻理解,让人感受到了她对异国生活的独特魅力和对异国文化的独特品味。
除了对异国生活的感悟,三毛的散文作品中还充满了对情感的深刻表达。
她用自己的文字诠释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惜,让人感受到了她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独特表达。
她的文字里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惜,让人感受到了她对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
通过阅读《三毛散文集》,我深深感受到了三毛的独特魅力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她用自己的文字诠释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让人感受到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她的散文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她的独特魅力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总的来说,《三毛散文集》是一部充满了独特魅力和深刻感悟的散文作品,通过阅读这部散文集,我深刻感受到了三毛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这部散文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三毛的独特魅力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通过阅读这部散文集,我对三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作家简介】:三毛(1943~1991):原名陈懋平,又名陈平,台湾著名女作家。
发表作品23部,约500万字。
三毛祖居系其祖父陈宗绪先生于民国年间建造,位于定海区小沙镇陈家。
五间正房现已修复成为三毛作品陈列室,以充满传奇的一生、风靡世界的三毛作品、万水千山走遍、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想念你,三毛等为主题,分别陈列三毛的遗物、作品、照片。
三毛祖居被定海区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
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部分作品:1、赴欧旅途见闻录 >>>>>[阅读全文]2、三毛致贾平凹的信 >>>>>[阅读全文]3、我的写作生活 >>>>>[阅读全文]4、高原的百合花玻利维亚记行 >>>>>[阅读全文]5、背影 >>>>>[阅读全文]6、拾荒梦 >>>>>[阅读全文]7、石头记 >>>>>[阅读全文]8、梦里花落知多少 >>>>>[阅读全文]9、惊梦三十年 >>>>>[阅读全文]10、沙漠中的饭店 >>>>>[阅读全文]11、故乡人 >>>>>[阅读全文]12、哑奴 >>>>>[阅读全文]13、遗爱 >>>>>[阅读全文]14、雨季不再来 >>>>>[阅读全文]15、秋恋 >>>>>[阅读全文]16、三毛经典语录 >>>>>[阅读全文]17、一生的爱 >>>>>[阅读全文]三毛散文世界读解: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她的散文世界就是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散文形式对于三毛来说就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在这个意义上,三毛的这种三毛体的散文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个世界是一个随意而非刻意的世界,它们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三毛用她机智诙谐朴素的语言给我们构筑这样一个独特的文本形式.在她的散文世界中主要有这样三个形态,即早期散文的忧郁感伤,远离都市的二人世界,孤独平淡的回归时期.关键词:三毛、三毛散文、三毛体、生命、散文世界、语言、沙漠关于三毛,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这样说过: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
许多年里,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
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样的作家。
1与一些著作等身的名家相比,三毛显然算不了什么,但她的文章却赢得了海内外一大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在我们当中曾经掀起了一段为时不短的三毛热。
三毛以她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构筑起一个自我生命的散文世界。
它也许永远无法成为经典性的文文本,但正如贾平凹所说的,三毛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这是因为她是用生命去写作,其散文世界即是其自我生命存在的世界。
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
一、散文化的生命世界三毛体与其说三毛是在进行文散文创作,不如说她是为自己找到了一种生存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如同三毛的生命是一次性的一样,三毛的散文也是一次性的,它是别人不会的。
我们可以把三毛那种独有的的散文叫做三毛体,它不同于一般的散文。
三毛散文除了具有一般散文所共有的特征,即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之外,它还是一种生命纪实。
三毛的散文世界是其散文化的生命世界,这位万水千山走遍的女子,一生走过的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
她的作品,好似一首无声的歌,在向人们缓缓倾诉她的快乐与忧伤,在向人们尽情展示她那颗丰富而疲惫的心灵。
正是因为此,散文形式在三毛那里具有了不同于寻常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她那里,与其说散文形式是一种文形式,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形式,它已经超出了作为一种文体裁的性质和范畴。
三毛是在用她的生命去写作,她象是一个神秘、虚幻的人物,又象是地一片飘动的云,人们为她的色彩、光芒所炫惑,却看不清,猜不透;然而她又是一个极真极纯的真实存在,通过那一篇篇极为坦诚的内心独白,使我们能够清晰地触摸到她的心灵。
她的全部作品,就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及发生在她周围的人与事的真实记录。
三毛的作品全部采用第一人称,作品里有一个永恒的主人公,即她自己三毛Echo,与同时期的琼瑶等作家相比,她不是着意去描绘动荡的社会生活而是执着地向自己内心深处去探求。
这是开成她独特的三毛体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三毛体的散文具有如下一些特点:首先,三毛散文世界是一个随意而非刻意的世界。
巴金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是无技巧,而读者读三毛的作品时,就像是在品尝一杯清茶,有一缕清香,却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
三毛自己在《衣带渐宽终不悔》里说:我的人生也不刻意,一切顺其自然。
说宿命,太悲观了,说是大自然的定律比较好。
《老子》里有一句话:万物作焉不辞’,天地万物都循着自然运作而不推辞。
我是个自然主义者,一切发生的事都是合乎自然的定律。
顺其自然,没有意外。
2因此,无论是《雨季不再来》中那个封闭而多梦的少女,还是《撒哈拉的故事》中那个向漫天风沙的少妇,或者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中那个平静而淡泊的寡妇,三毛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欢乐与悲痛、幸福与坎坷。
她如同一位好友,在与你谈心,在向你展示一个复杂而真实的灵魂。
她的作品没有也无须人工的雕琢,情真意切而又挥洒自如,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
她说我的写作,原本是一种游戏,我无拘无束的坐下来,自由自在地把想定的东西涂在纸上。
在我,是这么自然而又好玩的事情。
3正是因为她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作态度和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使得从她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率真而不做作,作者的灵明与智慧在作品中任意挥洒,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三毛用她充满灵性的笔给我们构筑了这样一个随意而非刻意的散文世界。
其次,三毛的作品在文本形式上也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
游记体是用于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很多作家都写过一些记录沿途风光、风俗人情、放行经历的游记体散文,但三毛所写的游记显然与他们不同,有人认为流浪才是三毛的名字,她一生喜欢流浪,甚至选择了流浪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她的游记对于她来说就成为她生命经历的记录。
看她的《逍遥七岛游》、《马德拉游记》、《墨西哥幻行》等等游记作品,三毛以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将我们引向她的私人生活和内心世界中去。
三毛带你去看爱情、生死以及种种神秘和未知,她把你几乎忘却的好奇心重新点燃了,她让你重享闯五湖三江的喜悦。
4从这些游记当中,三毛向我们展示了她眼中的大自然,而读者也正是从她的游记当中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在那远离都市的自然中,她去哭、在笑、去疯狂,游记只是她展示自己生命的一个载体,流浪才是她的目的。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样式,它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如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等。
三毛在她的作品中也讲述了一个一个的故事,但是小说中的叙事故事情节不同,三毛所叙述的故事大都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她的散文《寂地》描写的是几位朋友野营时讨论一种叫做脸狺的怪物,故事没有所谓的开头、结尾,从天黑时写起到第二日天亮时便嘎然而止,整篇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示,仅有的两段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当时恐怖的气氛,作者只是要在其中表现她对神迹的看法。
此外作为小说的叙事,都是一些虚构的情节,而三毛作品中的叙事却都是真实的。
对于她这样一位有着独特经历的作家来说,她根本用不着虚构,因为她的生命中就有许许多多伸手可及的人物和事件。
她的作品都是纪实性的,都取材于新身经历、实见实闻的流浪旅游生活三毛只是要在这一个一个故事中表现她对于世界的认识、对生命的理解。
三毛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抒情意味,她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情感,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感贯穿于她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仅映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时,我们可以看到《搭车客》中,她对那些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沙哈拉威人的慷慨无私;《故乡人》中,她对从未谋面的中国人曾君雄的赤子之情;《娃娃新娘》中,她对于十岁新娘姑卡的同情之心等等,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浸透着一种爱心,抒情性非常强。
但这又和一性的特点,因此它显然不是一种诗歌体的文学作品。
三毛的散文大多是一些随感,抒发作者对于一些生活现象的感悟,对一般的诗歌不同,它没有诗歌所具有的那种语句凝炼、结构跳跃、富有音乐些现实的人和事的看法。
但它又和一般意义上的日记不同。
日记是对于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时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
并且三毛的随感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基调,即上文所提的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感。
在这个意义上说,三毛的作品是随感而非日记体。
此外,日记相对来说是记录一些相对比较隐私的事情,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三毛的随感中所抒发的情感和一般日记中所表现的显然是有区别的。
其三是三毛散文中的机智、诙谐、朴素的散文话语。
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往往通过语词表现的特点呈现出来,而读者对作品风格的认识和感受,也首先是从词语的格调、色彩、气势和节奏的特点中获得的。
我们所了解的三毛作品所具有的洒脱不羁的风格,也就是从她的语言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