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健康和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6.00 MB
- 文档页数:86
护理学导论第一章,护理学概述1,护理学的概念:护理是照顾,人道,帮助性关系。
2,护理的内涵:①护理是照顾②护理是一种艺术③护理是一种科学④护理以病人为中心⑤护理是整体的⑥护理是适应的⑦护理关心的是健康促进,健康维持和健康恢复⑧护理是一种帮助性的专业3,护理学概念的演变过程:(及特点)⑴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①认为护理是一门专门的职业,护士从业前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
③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④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护理教育类同于医学教育,护理研究领悟局限。
⑵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①强调了护理是一个专业,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步形成了护理的专业理论基础。
②护士与医生成为合作伙伴关系。
③护理工作的内容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和完成护理操作技能,而且应用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即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
④护理学脱离了类同于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形成了独立的理论知识体系,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⑶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①护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
②护士不仅是医生的合作伙伴,还是护理计划制定者,照顾者,管理者。
咨询者,患者的代言人等多元化角色。
③护理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各种机构。
④护理工作范畴从对患者的护理扩展到对人的生命全过程的护理,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患者。
⑤护理教育具有完善的教育体制,坚实的护理理论基础,良好的科研体系及专业自主性。
4,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简答]⑴建立完善的护理教育体制。
⑵护理向专业方向发展。
⑶护理管理体制的建立。
⑷临床护理专科化趋势明显。
5,南丁格尔⑴1820年5月12日在意大利出生的英国人。
⑵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简答)①创办了世界第一所护士学校。
②著书立说:撰写著作指导护理工作。
③开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
④创立了较为完整的护理管理制度。
⑤在战争中把死亡率降到40%⑥战争伤亡人数降低2.2%⑶南丁格尔支持地区家庭护理工作,派护士到济贫院照顾穷苦人,首创了近代公共卫生和地区家庭护理。
自考护理学导论复习重点笔记护理学导论复重点第一章:绪论护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始于19世纪中叶,XXX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XXX”,标志着护理专业化的开始。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1.健康和安适的概念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的安适状态。
它涉及多个方面,体现了将个体思维行使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整人的思想。
健康还将个体置于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大环境中,充分认识了个体的健康状态受环境中一切与其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影响。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健康可以有不同水平。
健康与人类生产性和创造性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而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安适是生命充满活力和完美感觉的主观感受,是能客观描述的一种状态,存在不同的水平,并能绘制成一线形连续体。
安适的组成包括生理安适、社会安适、情感安适、智能安适和精神安适。
2.影响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种族和性别。
二)心理因素:包括身心交互作用和自我概念。
三)环境因素。
四)生活方式。
五)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卫生保健系统、职业情况、社会治安和交通事故以及文化教育背景。
3.疾病和患病的概念疾病指机体的某部分、器官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紊乱。
辞海对疾病的定义是: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有特定表现的病理过程。
生物学的疾病定义是:疾病是细胞、器官或组织损伤的结果;疾病是生物学的变量,是机体的功能、结构和形态偏离了正常状态;疾病是机体内环境动态平衡的紊乱。
社会学的观点认为,疾病是指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能力的改变。
哲学的观点认为,疾病是机体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过程,或时机体应付有害因子作用的过程,如免疫性疾病、器官功能不全、休克、肿瘤和水肿。
患病是个体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良好体验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在《为什么人们的健康水平下降了?》一文中,我们已经分析出人们健康水平下降的根源是没有对健康的正确认识。
那么目前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怎样的呢?不同的人(或组织)由于受健康卫生知识的多少,自身的职业和在社会地位的不同,对健康有不同的认识。
我把人们对健康大认识分为四种:第一、普通人对健康的认识普通人对健康的认识主要是感性认识:长的壮、不怕冷、抵抗力强、没有病.他们主要把没有病当健康,俗话说:“无病就是福,”“有啥别有病”。
判断有没有病的依据主要靠自我感觉,如果浑身上下没有不舒服的,就认为是健康;如果感到头痛发烧或有其它不舒服的感觉,就认为有病了,不健康了,就要去看医生。
他们把身体状况分为健康、有病两种,非此即彼。
现在感觉良好,就是健康,一会儿感觉不舒服了,就是有病。
人的感觉是真实的,但往往是靠不住的,人对疾病的感觉有一定的滞后性。
人的疾病从发生、发展到严重,有一个过程,当人有了不舒服的感觉,疾病常常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
比如肝癌,当感到肝区疼痛,到医院查出肝癌时,病情常常已进入中晚期。
又比如尿毒症,我们知道肾脏相当于人的污水处理厂,其作用就是把血液中的废物分出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肾脏起作用的主要是肾小球细胞,平时人对肾小球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当你感到头昏、头痛、乏力、尿液减少、身上浮肿,到医院查出尿毒症时,说明你的肾小球大部分已经坏了,失去了作用,到这时病情已经是很严重了,病人需要通过透析或换肾来治疗.综上所述,普通人对健康的认识,是一种对健康的初级认识,而这种对健康的认识是有很大的缺陷的。
第二、医生对健康的认识医生的职责主要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总是用医生的眼光看待健康和疾病。
医生主要依靠医疗仪器来判断人的健康。
当一个人去医院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时,医生会在体检结论上写上“健康”二字。
当查出某个指标或身体的某个部位有问题时,医生就会在体检结论上指出问题所在,并说明有什么病,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如何治疗。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一、选择题㈠ A1型题1、健康是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这是( )A、古代的健康观B、生物个体健康观C、生态平衡健康观D、社会学健康观E、WHO对健康的定义2、现代健康观的崭新特点下列那项错误( )A、改变了健康的导向B、从生物、心理、社会诸多方面来解释健康C、健康是动态的过程,但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D、从关注个体健康扩大到重视群体健康E、把健康放入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3、有关影响健康的因素哪项错误( )A、生物遗传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与疾病的转归无关C、不良的生活方式可导致机体内部失调而致病D、医疗保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E、人类健康问题与环境有关4、医疗保健服务对健康的影响,哪项不对( )A、与医疗资源的分配有关B、与医疗制度的完善有关C、与人们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便利与否无关D、与医疗保健人员的质和量有关E、与医疗服务的优劣有关5、疾病是劳动能力的改变,这是( )A、辞海上的定义B、社会学的定义B、生物学上的定义D、哲学上的定义E、现代疾病观的看法6、下列不属于现代疾病观的特点是( )A、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的局部反应过程B、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C、疾病是机体动态平衡的协调发生障碍D、疾病是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败E、疾病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7、有关健康概念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或不适B、健康与疾病具有清晰的界限C、健康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D、人的健康观念受单独某一因素影响E、健康指机体内部各系统的协调和稳定8、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目标是 2000年( )A、人人享有健康B、人人享有公费医疗C、人人享有卫生保健D、人人享有更好的营养E、人人享有医疗服务㈡ A2型题9、护士小赵在某一生活小区从事护理工作。
下列关于生活习惯向居民提供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吸烟B、不酗酒C、节制饮食,不需控制糖的摄入D、遵守交通规则,使用安全带E、定期体检㈢ X型题10、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对健康的认识包括( )A、健康与疾病有明显的分界B、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力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这个状态在一个阶段里是静止不动的C、健康是指机体各系统内、各系统间机体与外环境的平衡D、没有疾病就是健康E、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二、填空题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获得医疗保健设施的可能性。
单项选择1.有关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主要受患者的角色改变的影响B.患者体像的改变是普遍存在的,改变的程度与个性相关C.疾病所致的家庭角色改变主要为角色重叠和角色缺失D.疾病常导致患者和家庭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E.以上都不对2. 对人体健康影响最为深远又最能被控制的因素是A.自然环境因素B.生活方式C.生物遗传因素D.健康服务系统E.社会环境因素3.钢琴家李某,37岁,因车祸需要双腿截肢,出现哭闹、不配合治疗等反应,此种情形属于哪种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A.患者角色行为缺如B.患者角色行为冲突C.患者角色行为强化D.患者角色行为消退E.患者角色行为矛盾4.小张上班途中看到有车祸发生,上前对伤者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制动措施,此行为属于:A.日常健康行为B.避免有害环境行为C.预警行为D.求医行为E.保健行为刘某,男,干部,53岁,回族,近日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经查发现血压高入院进行治疗。
入院以来,他很不适应医院环境,不适应不许吸烟、不许随意外出等规定,不愿意穿病号服,并因每日无法按时进行礼拜(伊斯兰教的某种宗教仪式)而苦恼,出现明显的焦虑、沮丧等表现,希望能够尽快出院。
1.该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是:A.患者角色行为缺如B.患者角色行为冲突C.患者角色行为强化D.患者角色行为消退E.患者角色行为矛盾2.出现上述表现的原因是:A.因患者的年龄和性格造成的B.因病情加重产生的正常反应C.因风俗习惯与信仰的差异以及不适应医院环境而产生D.因不满医院的规章制度而产生E.因不满医护人员的服务而产生3.护士最应实施的护理措施是:A.加强管理、按规章办事B.加强对疾病的护理,注意用药C.帮助患者融入医院的文化环境,提供适合患者文化环境的护理D.联系患者家属,进行说服教育E.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案例分析:患者男,41岁,以“急性心肌梗塞”入院。
入院后,给予一级护理,低盐饮食,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一、名词解释1.健康2.健康(WH01989年的定义)3.亚健康状态4.病人角色5.生存质量的概念(WHO的定义)6.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7.疾病概念8.促进健康行为9.一级预防10.二级预防11.三级预防二、填空题1.生存质量亦称或。
2.三级预防又分别称为病因预防、、。
3.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包括公平、、充能、、自我决策。
4.所有的角色都不是决定的,而是所赋子的。
5.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6.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包括和。
7.护士可通过常规指导、指导、指导帮助病人适应角色。
8.二级预防中的“三早”是指早期发现、、健康问题。
9.个人脑海中对自己身体所具有的一种影像是。
三、判断题1.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个动态过程,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2.初级卫生保健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卫生体制是否健全及全民健康素质的优劣的重要指标。
四、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一项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A.心理因素B.生物因素C.环境因素D.社会因素E.文化因素2.当病人病情突然加重或恶化时,病人常见的角色适应问题是()A角色冲突B.角色缺如C.角色强化D.角色消退E.角色异常3.在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中,最难贯彻的是()A.公平B.充能C.可近性D.自我决策E.文化感受性4.一个患过敏性哮喘的病人痊愈后不想出院,病人出现的角色适应问题是()A.角色冲突B.角色强化C.角色消退D.角色缺如E.角色异常5.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工作任务不包括()A.临床治疗工作B.预防性服务C.保护健康的服务D.促进健康的服务E.康复指导6.下列哪一项与健康模式无关()A.健康一疾病连续相模式B.最佳健康模式C.健康影响模式D.健康的测量模式E.以上都不对7.在战争中受伤属于哪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所致()A.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C.物理环境因素D.社会环境因素E.文化因素8.因过度悲哀引起的失眠、血压升高属于哪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所致()A.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C.物理因素D.经济因素E.文化因素9.人们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开始于()A.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B.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C.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D.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阶段E.以上都不对10.舞蹈演员赵小姐突遇车祸,双腿须截肢,出现大吵大闹、不配合治疗等反应,此种情绪属于以下何种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A角色冲突B.角色强化C.角色缺如D.角色消退E.角色异常11.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不包括()A.生理领域C.心理领域D.社会领域E.文化领域12.某癌症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继续坚持工作,这种情况属于哪种()A.角色冲突B.角色强化C.角色缺如D.角色异常E.角色消退13.某中年病人得知父亲突然患病,毅然出院照顾父亲,这种情况属于()A.角色行为消退B.角色行为冲突C.角色行为强化D.角色行为异常E.角色行为缺如14.疾病对社会的影响不包括()A.降低社会生产力B.降低和消耗社会的医疗资源C.造成传染D.社会经济的负担加重E.浪费社会的医疗资源15.“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提出者是()A.联合国B.WHOC.国务院D.全国人大E.卫生部16.患病后病人主要的心理反应不包括()A.焦虑及恐惧C.害羞和罪恶感D.踌躇徘徊E.猜疑心加重17.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目标是2000年()A.人人享有健康B.人人享有卫生保健C.人人享有均衡的营养D.消灭烈性传染病E.人人享有医疗保险【B型题】(1~2题共用备选答案)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病因预防D.三级预防1.中风后的早期康复指导属于()2.指导妇女如何自己检查乳房属于()(3~7题共用备选答案)A.主要发生于由常态下的社会角色转向病人作色过程中,与其原有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引起行为矛盾。
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疾病。
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综合性:教材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营养学、心理学、运动学等,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健康生活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实用性: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提供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引导性:教材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具体案例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教案针对的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状况和体育素质差异,同时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
为了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我对学生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身体状况:大部分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逐渐发育,但也存在一些慢性病或潜在健康问题。
体育素质:学生的体育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运动或身体素质较差。
心理状态: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压力、情绪不稳定等问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特点及其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健康生活方式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健康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对象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中职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
其中男女比例大约为4:6。
这些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
他们具有一定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但也有一些慢性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