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极安装检查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112.07 KB
- 文档页数:3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第一条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在设备金属外壳上和电缆的钢带(或钢丝)上会产生危险电压,人若接触上,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保护接地就是为了避免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第二条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和橡胶(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
在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或无其它可供接地的保护套,如铅皮、铜皮套等)的橡套电缆或塑料电缆。
第三条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和总接地网连接。
第四条主接地极应浸入水仓中,主、副水仓必须各设一块。
矿井有几个水平时,每个水平的总接地网都要与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连接。
第五条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第六条局部接地极最好设于巷道水沟内,无水沟时应埋设在潮湿的地方。
第七条矿井内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均通过接地用的连接导线直接与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或铠装电缆的钢带(钢丝)、铅皮套或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接地护套)相连接。
而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与连接在一起的所有电缆的接地部分,又均通过各接地导线同各局部接地极相连接,最后都直接汇接到主接地极上,从而构成一个全矿井内完整的不间断的总接地网。
第八条矿井内分区从井上独立供电者(包括钻孔供电),可以单独在井下或井上设置分区的主接地极,但其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满足第15条的要求。
第九条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向井下供电。
但专供下架线电机车变流设备用的专用变压器不在此限。
一、井下如下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装设1个局部接地极;照明综保和煤电钻综保必须同时装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5m;具有漏电保护的电气开关(有试验功能),必须按要求敷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
二、井下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局部接地极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1m、直径不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
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
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如接地极周围比较干燥,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三、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用的接地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高压金属连接器必须安装接地极,冷缩管连接器、环氧树脂连接器不需要安装接地极,新安装设备接地保护不满足要求不得通电使用。
四、内、外接地螺栓的直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当导电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2时,应与接地螺栓直径相同;2、当导电芯线截面大于35mm2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线芯线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2芯线的螺栓直径;3、外接线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功率大于10KW设备,不小于M 12;(2)功率为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M 10;(3)功率为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M 8;(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于M 6;(5)本质安全型设备和仪器仪表类,外接地螺栓压紧接地芯线即可。
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的装设要求针对近期在检查过程中不断出现接地极装设不符合规定的问题,根据《煤款安全规程》规定,特制定以下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的装设规定要求:一.总则:(一)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二)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三)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接成1个总接地网。
二.主接地极:主接地极装设要求:1.主接地极应在主、付水仓中各埋1块。
2.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厚度不得小于5mm.三.装设局部接地极地点: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含3台)电气设备的地点;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开拓、掘进工作面,至少分别设置1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6.照明及煤电钻综保只需安装辅助接地极即可。
四.局部接地极安装要求:1.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的潮湿处。
2.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厚度不小于3㎜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3.安设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版。
4.接主接地极的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的铜线,或厚度不小于4㎜、截面不小于100m㎡的扁铁。
5.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的铜线,或厚度不小于4㎜、截面不小于50m㎡的扁钢。
保护接地装置安装、检查工作细则煤矿井下保护接地网由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和连接导线组成。
一、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的规定,对保护接地做出如下要求:1、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2、主接地极:主、副水仓中个埋设1块。
用面积不得小于0.75m²、厚度不得小于5mm的耐腐蚀钢板制成。
3、局部接地极的要求1)、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①、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②、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③、低压配电点。
例如: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的设备(设备列车、泵站),掘进工作面的设备等。
④、连接高、低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接线盒)。
2)制作要求①、局部接地极由机修车间统一按照标准要求制作。
(见附表)②、采煤机工作面皮带巷的保护接地装置,利用轨道作为辅助接地母线,两根道轨接头处用50mm²铜线连接牢固,设置两个局部接地极,一处放置在中部水仓,另一处在皮带机头处。
二、严禁采用铝制导体作为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
三、移动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方法移动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是利用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来实现的。
电缆接地芯线的一端和移动电气设备进线装置内的接地端子相连,另一端和起动设备出线装置中的接地端子相连,起动设备外壳与总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相连。
例如:采煤机工作面的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刮板转载机,掘进工作面的掘进机等。
四、地面避雷接地极、线、设施等,变压器的接零保护,生活电压的接地线完好,主井队、洗煤厂地面设备的保护接地,主井口高压开关、电机保护接地等,均要达到标准要求。
五、检查和测定凡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有专职司机的电气设备,在交接班时,必须对局部接地极、接地导线及连接导线等进行一次表面检查。
对于其他地点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则由各属单位的维护人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表面检查。
井下接地极安装检查标准一、井下各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低压配电点或装有2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装设1个局部接地极;照明综保和煤电钻综保必须同时装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5m;具有漏电保护的电气开关(有试验功能),必须按要求敷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
二、井下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局部接地极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1m、直二、径不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
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
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如接地极周围比较干燥,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三、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用的接地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高压金属连接器必须安装接地极,冷缩管连接器、环氧树脂连接器不需要安装接地极,新安装设备接地保护不满足要求不得通电使用。
四、内、外接地螺栓的直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当导电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2时,应与接地螺栓直径相同;2、当导电芯线截面大于35mm2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线芯线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2芯线的螺栓直径;3、外接线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功率大于10KW设备,不小于M 12;(2)功率为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M 10;(3)功率为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M 8;(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于M 6;(5)本质安全型设备和仪器仪表类,外接地螺栓压紧接地芯线即可。
井下局部及辅助接地极安装及检测规定解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规定,对井下电气设备的局部接地极及辅助接地极的安装及检测做如下解释,望各单位严格按规定执行;一、局部接地极安装1.局部接地极安装位置;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10米范围内装有3台及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2.设置于巷道水沟内的局部接地极应采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为4mm的钢板接地极板加工图见附图,平放于水沟深处,水沟内必须有水,且钢板全部浸入水中,与接地极板焊接的扁铁露出地面至少200mm,并与巷道底板水平;新安装的接地极板开始执行下划线标注的规定3.设置于就近潮湿处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为1.65m的镀锌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埋入底板偏差不大于15°,埋入深度不低于1.5m 见附图;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 的2根镀锌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偏差不大于15°,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附图;接地极管要埋实,与大地接触良好;4.10m范围内3台及以上电气设备均安装局部接地极;三台设备含潜水泵时,潜水泵若放置于水仓内不用加接地,开关加接地;潜水泵若放置于水箱内,水箱及开关均需加接地5.如系干燥的接地坑,铁管周围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6.连接导线使用的裸铜线两头必须采用接线鼻进行压接,裸铜线不能松散,无断丝和毛刺现象;线鼻与接地扁铁之间的连接必须用的镀锌螺栓加防松装置弹垫和螺帽进行紧固,搭接时线鼻要垂直或平行于接地扁铁,且朝向一致;外接地螺栓规格:功率大于10KW的电气设备,不小于M12镀锌螺栓;5~10KW的,不小于M10;250W~5KW的,不小于M8;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不小于M67.每台设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辅助接地母线接地扁铁相连接,严禁几台设备串连接地;8.辅助接地母线接地扁铁必须采用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扁铁矿统一规定采用40×4镀锌扁铁;9.设备与辅助接地母线接地扁铁间的连接导线应采用截面为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矿统一规定为35mm2或40×4镀锌扁铁;扁铁与扁铁的搭接时,必须用两条螺栓联接,两孔距离为100mm;二、辅助接地极安装1.辅助接地极的安装范围:馈电开关、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煤电钻综合装置、移动变电站等电气设备;2.辅助接地线采用断面3×4+1×4mm2或16mm2橡套电缆敷设,辅助接地极埋设在距局部接地极大于5m的潮湿处;3.设置在水沟中的辅助接地极板和设置在其他潮湿地点的辅助接地极管,按局部接地极安装标准执行;接地极管要埋实,与大地接触良好;4. 有辅助接地线的设备辅助接地线均压接在一起,接至辅助接地极照明综保、煤电钻综保与馈电开关辅助接地线分开敷设的亦可,但接地极规格及距离必须符合规定;每台设备必须用独立的辅助接地线与辅助接地母线相连接,严禁几台设备串连接地;三、接地电阻值规定:接地电阻值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四、接地装置的检测:1每年至少要对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详细检查一次;主接地极和浸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提出水面检查,如发现接触不良或严重锈蚀等缺陷,立即处理或更换,并测其接地电阻值;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不得同时提出检查,必须保证一个工作;2井下局部及辅助接地极接地电阻的测定,每季度一次季度25日前将测试报告报机电科;新安装的接地装置,在投入运行前,应测其接地电阻值,并必须将测定数据记入记录表内;五、本规定与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供电三大保护细则相抵触的执行规程及细则,未尽事宜按照规程及细则要求执行;单根管状局部接地极加工图注:1、安装时埋深不低于1500毫米; 2、钢管及扁铁采用镀锌材料;3、扁铁与钢管焊接采用连续全焊接。
井下局部及辅助接地极安装及检测规定解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规定,对井下电气设备的局部接地极及辅助接地极的安装及检测做如下解释,望各单位严格按规定执行。
一、局部接地极安装1.局部接地极安装位置。
(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10米范围内装有3台及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2.设置于巷道水沟内的局部接地极应采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为4mm的钢板(接地极板加工图见附图),平放于水沟深处,水沟内必须有水,且钢板全部浸入水中,与接地极板焊接的扁铁露出地面至少200mm,并与巷道底板水平。
(新安装的接地极板开始执行下划线标注的规定)3.设置于就近潮湿处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为1.65m的镀锌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埋入底板(偏差不大于15°),埋入深度不低于1.5m (见附图)。
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镀锌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 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偏差不大于15°),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附图)。
接地极管要埋实,与大地接触良好。
4.10m范围内3台及以上电气设备均安装局部接地极。
三台设备含潜水泵时,潜水泵若放置于水仓内不用加接地,开关加接地。
潜水泵若放置于水箱内,水箱及开关均需加接地5.如系干燥的接地坑,铁管周围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井下局部及辅助接地极安装及检测规定解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规定,对井下电气设备的局部接地极及辅助接地极的安装及检测做如下解释,望各单位严格按规定执行。
一、局部接地极安装1.局部接地极安装位置。
(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10米范围内装有3台及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2.设置于巷道水沟内的局部接地极应采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为4mm的钢板(接地极板加工图见附图),平放于水沟深处,水沟内必须有水,且钢板全部浸入水中,与接地极板焊接的扁铁露出地面至少200mm,并与巷道底板水平。
(新安装的接地极板开始执行下划线标注的规定)3.设置于就近潮湿处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为1.65m的镀锌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埋入底板(偏差不大于15°),埋入深度不低于1.5m (见附图)。
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镀锌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偏差不大于15°),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附图)。
接地极管要埋实,与大地接触良好。
4.10m范围内3台及以上电气设备均安装局部接地极。
三台设备含潜水泵时,潜水泵若放置于水仓内不用加接地,开关加接地。
潜水泵若放置于水箱内,水箱及开关均需加接地5.如系干燥的接地坑,铁管周围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接地极安装标准简介:接地极的安装要求及技巧关键字:接地极安装一、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接地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但应不小于下表规格。
二、接地体顶面埋没深度不应小于0.6米,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的引出线应作防腐处理;使用镀锌扁钢时,引出线的螺栓连接部分应补刷防腐漆。
三、为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规定,不宜小于5米。
四、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五、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时应通过明孔,穿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
六、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网相连接。
七、电气装置的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部分。
八、敷设完接地体的土沟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建筑材料或垃圾等。
九、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便于检查;(二)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三)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一般为1—1.5米,垂直部分为1.5—2米,转弯部分为0.5米。
(四)接地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但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等情况。
(五)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应加设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十、明敷的接地线表面应涂黑漆。
如因建筑物的设计要求,需涂其他颜色,则应在连接处及分支处涂以各宽为15毫米的两条黑带,其间距为150毫米。
中性点接于接地网的明设接地导线,应涂以紫色带黑色条纹。
十一、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内的入口处,一般应标以黑色记号“”。
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应刷白色底漆后标以黑色记号“”。
十二、在进行检修工作时,需临时接地的地方(如配电间隔、母线分段处、引出线室等)均应引入接地干线,并设有专供连接临时接地线使用的接地板和螺栓。
十三、接地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
gb防雷接地验收标准GB防雷接地验收标准。
一、引言。
在建筑物和设备中,防雷接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的危害。
因此,对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确保防雷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GB防雷接地验收标准的相关内容。
二、验收标准的内容。
1.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建筑防雷技术规范》(GB 50057)等。
2. 防雷接地系统应采用符合规定的导体材料,导体的截面积应满足设计要求。
3.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得大于10Ω。
4.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应埋设深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得小于2m。
5.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应采用符合规定的接地电极,接地电极的数量和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6.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装置应采用符合规定的连接方式,连接件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7.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装置应进行接地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8.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装置应进行防腐处理,确保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三、验收标准的实施。
1. 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技术人员进行,验收人员应对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2. 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应包括现场检查和测试,检查内容包括接地体的埋设深度、接地电阻、接地电极的数量和布置、接地装置的连接方式等,测试内容包括接地电阻测试、接地装置的连接测试等。
3. 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结果应进行书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验收人员的姓名、验收时间、验收内容、验收结果等。
4. 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结果应经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审核确认,确认内容包括验收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等。
5. 防雷接地系统的验收结果应报送相关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验收记录、审核确认文件等。
四、结论。
GB防雷接地验收标准是保障防雷接地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以确保防雷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制度模版接地装置是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电击的重要设备,其检查和试验制度应确保接地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个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制度的模板,包括常规检查和定期试验。
一、常规检查1. 检查接地装置是否存在损坏或磨损情况,包括接地线材料、接地电极等。
2. 检查接地装置的外观是否正常,有无锈蚀、损坏或变形等情况。
3. 检查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包括接地线与接地电极的连接是否松动或腐蚀。
4. 检查接地电阻是否正常,使用相应的测试仪器进行测量。
5. 检查接地装置的周围环境是否有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如杂草、堆放物等。
二、定期试验1. 接地电阻测试每年进行一次接地电阻测试,测试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规定的标准值。
测试时应使用专业测试仪器,确保准确性。
2. 电气联络测试每年进行一次电气联络测试,测试接地装置与设备之间的电气联络是否正常。
测试时应使用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
3. 环境检测每年进行一次环境检测,检查接地装置周围环境是否有产生腐蚀、污染等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4. 可视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可视检查,检查接地装置的外观、连接情况等是否正常。
5. 清洁维护定期对接地装置进行清洁和维护,包括清除杂草、清除表面附着物等。
三、维修和记录1. 发现接地装置有损坏、松动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对接地装置的检查和试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3. 对于接地装置的维修、更换和记录等事项,应有专人负责,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以上是一个接地装置检查和试验制度的模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的工作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可靠性。
1 总则1.0.1 为保证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由工程施工单位按已批准的设计要求施工,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有专人负责监督。
1.0.4 接地装置施工采用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1.0.5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标准的规定。
11.0.6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隐蔽部分必须在覆盖前会同有关单位作好中间检查及验收记录。
1.0.7 各种电气装置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4.2条的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应为多点连接。
1.0.8 接地装置验收测试应在土建完工后尽快安排进行;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装置,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由设计确定采取相应措施,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1.0.9 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除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2 术语和定义2.0.1接地体(极)grounding conductor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极)。
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2.0.2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可利用作为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体。
2.0.3接地线grounding conductor电力设备、杆塔的接地螺栓与接地体或零线连接用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称为接3地线。
2.0.4接地装置grounding connection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
2.0.5接地grounded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电气装置、设施过电压保护装置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检查要点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是电气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的作用是保护人身安全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下面是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检查的要点。
1. 接地系统检查要点:接地系统是指将电气设备与地之间建立电气连通的系统,其作用是使设备的感应电位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并将故障电流及时地引入地,保护人身安全。
接地系统的检查要点如下:- 检查接地电极的设置和布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接地电极应埋设在潮湿土壤中,与地表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接地电阻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 检查接地电阻是否过大。
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应小于4欧姆。
如果接地电阻过大,则可能导致接地系统失效,无法及时排除故障电流,增加触电的风险。
- 检查接地网的连接情况。
接地网应按照规范要求连接在一起,接地体与接地网的连接应可靠,不得有松动或氧化等现象。
- 检查接地系统与周围金属设施的连接情况。
接地系统与周围金属设施,如金属水管、金属结构等应有可靠的连接,以确保设备和金属设施之间的电位差不会过大,减小触电风险。
- 检查接地系统的绝缘情况。
接地系统本身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不得存在漏电问题。
如果发现接地系统存在漏电问题,应及时排除。
2. 接零保护系统检查要点:接零保护系统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零线连接起来,以避免金属外壳带电,减小触电风险。
接零保护系统的检查要点如下:- 检查接零线的连接情况。
接零线应与设备的金属外壳连接良好,无松动或氧化等问题。
检查接零线的导线截面和材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 检查接零线的绝缘情况。
接零线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不得存在漏电问题。
如果接零线存在漏电问题,则可能导致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增加触电风险。
- 检查接零线与保护地线的连接情况。
接零线和保护地线应有可靠的连接,以确保设备的金属外壳既能够迅速引入地,又能够起到接零保护作用。
- 检查设备的金属外壳是否与接零线连接。
检查设备的金属外壳是否与接零线连接良好,避免存在局部断开或松动的情况,增加触电风险。
地极安装规范标准最新1. 选址要求:- 地极应安装在地势平坦、土壤电阻率适中的区域。
- 避免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盐碱地等不利条件的地方安装地极。
2. 材料选择:- 地极材料应选择耐腐蚀、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如铜包钢、不锈钢等。
- 连接线应采用绝缘性能良好、耐高压的电缆。
3. 地极设计:- 地极长度、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地网设计要求和土壤电阻率确定。
- 地极间距应满足最小安全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4. 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应对土壤进行电阻率测试,确保符合安装要求。
- 施工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地极安装的操作规程。
5. 安装过程:- 地极应垂直或倾斜埋入地下,倾斜角度不大于45度。
- 地极埋深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不小于2米。
- 地极连接应牢固,使用专用连接件,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6. 接地电阻测试:- 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接地电阻测试,确保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
- 测试应在干燥条件下进行,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7. 维护与检查:- 定期对地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 发现腐蚀、断裂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8. 安全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相关安全规范,设置警示标志,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 施工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9. 环境保护:-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0. 记录与文档:- 施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施工日志,包括施工日期、施工人员、施工内容等。
- 施工完成后,应整理施工报告和测试报告,归档保存。
结束语:地极安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地极的安装质量和使用寿命,为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提供保障。
(附件3) 接地极安装、检查标准
第一条 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
第二条 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向井下供电。
在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或无其他可供接地的护套,如铅皮、铜皮套等)的橡套电缆、塑料电缆或铠装电缆。
第三条 井下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一块。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
接地母线与主接地极的连接要用焊接。
安装主接地极时,应保证接地母线和主接地极连接处不承受较大拉力,并应设有便于取出主接地极进行检查的牵引装置。
第四条 局部接地极最好设于巷道水沟内,无水沟时应埋设在潮湿的地方。
局部接地极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1m、直径不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
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两根铁管均垂
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于
0.75m,如接地极周围比较干燥,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
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第五条 井下如下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
(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装设1个局部接地极;
5、高压金属连接器必须安装接地极,冷缩管连接器、环氧树脂连
接器不需要安装接地极。
第六条 井下照明综保、煤电钻综保、具有漏电保护的电气开关(有试验功能)的使用地点应装设辅助接地极,连接导线应用2.5mm2的电缆,且辅助接地极与局部接地极相距5米以上。
第七条 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接地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
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第八条 移动电气设备的接地,是利用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实现的。
接地芯线的一端和移动电气设备的进线装置内的接地端子相连,另一端和起动器出线装置中的接地端子相连。
接地芯线和接地端子相连时,使接地芯线比主芯线长一些,以免使接地芯线承受机械拉力。
起动器外壳应与总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相连。
第九条 移动变电站的接地,应先将高、低压侧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分别接到进线装置的内接地端子上,再将高、低压侧开关箱和干式变压器上的外接地螺钉分别用独立的连接导线接到局部接地极上。
第十条 高压金属连接器的接地,应将接线盒上的接地螺钉直接用接地导线与局部接地极相连接。
铠装电缆的接地,要用绑扎方法或用特备的镀锌卡环通过与接地导线相连接的连接导线把两端电缆的铅皮层和钢带(钢丝)层连接起来,在接线盒处能采用铅封的尽量铅封;接线盒两端电缆头的钢带层和铅皮层用连接导线绑扎或用铁卡环卡紧时,应沿电缆轴向把铅皮二等或三等分割开并倒翻180°,把铅皮紧贴在钢带上,铅皮与钢带接触处应打磨光洁。
铁卡环宽度不得小于30mm。
如用裸铜线绑扎时,沿电缆轴向绑扎长度不得小于50mm。
第十一条 电动机的接地,可直接将其外壳的接地螺钉接到接地局部接地极上。
橡套电缆应将专用接地芯线与接线箱(盒)内接地螺钉连接。
如用铠装电缆时,应将端头的铠装钢带(钢丝)、铅皮同外壳的接地螺钉连接。
禁止把电动机的底角螺栓当作外壳的接地螺钉使用。
第十二条 接地螺栓应采用不锈蚀材料制成,或进行热镀锌等防锈处理。
内、外接地螺栓的直径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当导电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2时,应与接地螺栓直径相同;
2、当导电芯线截面大于35mm2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线芯线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2芯线的螺栓直径;
3、外接线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功率大于10KW设备,不小于M 12;
(2)功率为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M 10;
(3)功率为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M 8;
(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于M 6;
(5)本质安全型设备和仪器仪表类,外接地螺栓压紧接地芯线即可。
第十三条 接地线与电气设备或接地母线应用卡爪连接,接点处应防腐处理,不应锈蚀。
使用中锈蚀的接地扁铁,必须将锈除净并用银粉漆粉刷。
第十四条 井下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的测定,要有专人负责,每季至少测定一次,对阻值超标的要查明原因并立即整改,并做好记录备查;新安装的接地装置,在投入运行前,应测其接地电阻值,并必须将测定数据记入记录表内。
在有瓦斯及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内进行接地电阻测定时,应采用本质安全型接地摇表,如采用普通型仪器时,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报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每年至少要对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详细检查一次。
其中主接地极和浸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提出水面检查,如发现接触不良或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立即处理或更换,并应测其接地电阻值。
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不得同时提出检查,必须保证一个工作。
矿井水含酸性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检查的次数。
第十六条 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有专职司机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每班必须进行一次表面检查(交接班时)。
其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由维修人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表面检查。
检查发现接地装置有损坏时,应立即修复。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未修复前禁止通电。
电气设备在每次安装或移动后,应详细检查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完善情况。
对那些震动性较大及经常移动的电气设备,应特别注意,随时加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