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学概论
- 格式:pptx
- 大小:215.26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内部审计概述第一节内部审计概念一、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指公司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目的是为公司创造增加价值和提高公司运作效率。
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二、内部审计目的和工作范畴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有效地履行职责,向他们提供与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以及执行质量有关的分析、评价和建设性的相关信息,以防止发生错误、降低各类风险、维护内部控制秩序,并不断得到加强,为提高公司运作效率、增加公司价值、实现公司经营目标服务.内部审计的工作范畴是评价并帮助改进公司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具体包括:帮助公司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帮助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评价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促进控制的不断改善,帮助公司保持有效的控制;评价并改进公司的治理程序,为公司的治理做贡献。
三、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内部审计的职能包括经济监督、内部控制评价及咨询服务.内审部按照公司董事会的要求,对本公司各部门和控股子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通过审查、取证、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审计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协助公司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
内部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二个方面: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防护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证,避免因管理和控制的缺陷而带来的各种损失,揭露和制止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舞弊和欺诈行为;保证呈送给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据以决策的财务和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因错误的信息而导致决策的失误;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帮助改进风险管理,并为有效利用公司资源提供保证,防止资源的损失浪费;促进公司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命令能够有效地得到贯彻执行,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维护公司的社会声誉。
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督促被审单位建立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实现目标的各种经营活动都得到有效控制,杜绝实际的和潜在的管理漏洞;针对控制系统的缺陷,提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使已经达到有效控制目标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成本最低;推荐更经济、有效的资源使用方法,帮助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巩固经营成果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公司的竞争能力;促进内部成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实现公司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章内部审计概述第一节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定位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内部审计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人们对内部审计的期望发生改变,内部审计必须拓展到风险、治理等领域的服务。
根据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可以得知:内部审计是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审计,并且为组织增加价值.此举表明了在历史变革的今天,内部审计已经位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为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机制,它要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发挥其提高动作效率和增加价值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历史沿革2009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the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es Framework)中提出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定义强调内部审计应以帮助组织增加价值为目标,以紧密关注组织风险为主线,把内部审计业务拓展到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三大领域,表明了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发挥着增加组织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的作用。
这样的转变使得内部审计部门从初期的辅助部门成为一个可以为组织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内部审计所发挥的这种增加价值的功能,即服务职能,是审计营销理念在实务中的应用,是内部审计前进的方向,也是内部审计的生命力所在。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定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从1941年在美国成立以来长期发展的结果,这种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从其在69年中发布的7个内部审计的定义可知:①1947年的第一次定义内部审计第一次被定义为:“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其他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概论基础知识第一章审计概论本章属于审计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国外国内注册会计师产生与发展、审计目的和对象、审计监督体系构成等内容。
同学们在学习时应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原因,记住几个“第一”。
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对象的内容。
重点掌握:(1)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审计一般目的内容、涵义及其与特殊目的的区别;(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地位及其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关系.第一节审计的起源与发展一、审计产生的条件(基础)中外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审计的产生得益于财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
一方面财产的所有者将财产委托给经营者经营,所有者一般不参与财产经营管理;另一方面,财产的经营者必须对财产的所有者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经营者的责任完成情况必须进行监督,为体现监督的客观公正,都希望有一个与财产的所有者和财产的经营者均无利益关系的第三者对经营者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这样,审计就产生了。
其关系可由下图表示。
(3)授(6)(5)提供(4)权报资进(或)告料行委审接审托计受计审结审计果计(1)委托经营财产(2)负有受托经济责任1.审计人,.又称第一关系人,是审计主体,是审计行为的执行者,是审计活动的主导方面。
具体是审计人...指拥有并行使审计监督权力的机构和人员,如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亦称民间审计组织)等。
2.被审计人被审计人,.又称第二关系人,即审计客体。
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是被审对象的具体单位,如....国家法规所确定的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和企业等受审单位。
3.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又称第三关系人,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和人员。
如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宪法授权行使审计职责,其授权人就是国家;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委托进行审计鉴证,其审计委托人就是企业。
在审计活动所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三者之间的责任关系,称为审计关系.所以,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最直接条件。
第二章内部审计概述本章学习要点及目标①内部审计的含义、作用②目前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和权限③内部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和职业道德包括的内容④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学习本章内容,能够了解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最佳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以及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第一节内部审计概述第二节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第三节内部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和职业道德第四节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第一节内部审计概述一、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内部审计的含义三、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一、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后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种社会约束机制。
图审计的产生1.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了解:(1)西周时期----设有“宰夫”一职,负责审查“财用之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是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
(2)秦、汉两代----采用“上计制度”,以审查监督财务收支有无错弊,并借以评价有关官吏的政绩。
(3)唐朝一--对中央和地方的财务收支实行定期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有了明显发展。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审计日臻完备的阶段。
(4)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标志着我国用“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的产生。
(5)元、明、清三代----均未设专门的审计机构,国家审计处于衰退时期。
2.近现代审计的发展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新中国成立,国家财政收支的监督工作,主要由财政部门内部的监察机构负责。
1982年12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审计署。
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
27050 内部审计学高纲1227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050 内部审计学南京审计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内部审计概论(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选择、内部审计人员和准则体系。
(二)学习要求了解生经营活动审计(一)课程内容本章结合法约尔对经营活动的划分,介绍了财务管理活动审计、会计核算活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供产销业务审计、管理活动审计、管理部门审计。
(二)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经营活动审计的审计内容与重点,能够结合实践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运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经营活动含义和审计的基本思路。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审计(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风险及风险管理概念和内容、风险管理审计的途径、内容与方法、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公司治理概念与基本原则、公司治理审计内涵和外延等。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内涵,掌握风险的定义、风险管理概念及内容、风险管理审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认识内部控制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关系、公司治理内涵及公司治理审计的内涵与外延。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风险管理作用、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公司治理审计的内涵与外延。
2.掌握: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的类别、企业风险管理的八大要素、公司治理概念与原则。
3.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审计的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本章内部审计管理(一)课程内容本章分别从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内部审计项目管理、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与改进、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方面展开介绍,并结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ZV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实例,促进加深对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了解。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内部审计管理的内容及要求,理解内部审计风险并加以防范,了解加强内部审计管理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专业知识第一章内部审计概论内部审计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营管理和控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要追溯到奴隶社会。
19世纪下叶,企业内部设立“稽核”职务和部门,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搞好国家审计的基础1987年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成立。
2001年经审计署同意,民政部批准将学会更名为协会,使其成为对企业、行政机关和其他事业组织的内审机构进行行业自律管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2003年3月,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二、1941年美国现代内部审计的奠基年三、内部审计发展的动因分析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基本前提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外部压力对于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四、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十大发展趋势1、从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4、内部审计的职能从评价扩展到预测、咨询和保证6、内部审计从单纯强调独立向更加注重价值转变10、审计的主要方式从说服转变为协商第二节内部审计的概念和业务类别一、内部审计的定义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二、内部审计的业务类型三、内部审计的特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有如下几个特征1、服务的内向性2、审查和评价的及时性和广泛性3、与本单位目标的紧密相关性第三节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一、内部审计的地位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与企事业单位中其他管理和控制措施相比,具有综合性、高层次的特点内部审计的具体作用第四节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一、内部审计机构1、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现实中主要五种模式:(5)隶属于财会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失去了审计的基本职能,独立性内审人员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