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试讲——借物抒情
- 格式:docx
- 大小:19.67 KB
- 文档页数:2
借物抒情的介绍一、借物抒情的定义借物抒情法,是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借物抒情法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
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例如,秦牧的《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
首先,抓住仙人掌的特点,热情地抒发了赞颂之情:“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植物!”紧接着,就它的坚韧性格、抗旱耐瘠、顽强拒害、花朵艳丽的特点一一进行描写。
文末点明:“我总是忘不了那墨绿色的岛屿,那簇生着仙人掌的海滩,那迎着海风微笑屹立着的战士们坚毅的形象!”原来,作者所借之物是仙人掌,所抒之情是歌颂解放军战士高尚品德与情操。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目标:平时多留心身边事物,用多角度观察生活。
善于捕捉食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想法。
运用多种手法状写事物,或进行介绍说明,或以物喻人,或咏物寄意,或以物忆事多角度训练,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借物抒情知识点归纳借物喻人是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人,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句诗就是就用菊花在枝头上枯萎、不会被风吹掉的的特征来象征着诗人郑思肖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展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色有所感触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的类型有很多,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
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月夜清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三、借物抒情的含义及作用抒发内容不同。
借景抒情是作者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
借物抒情的例子以下是 8 条借物抒情的例子:1. 你看那片天空中飘荡的云朵,多像我此刻飘忽不定的心啊!当我抬头望着它,仿佛自己也跟着那云朵一起,不知要飘向何处。
唉,我的未来就像那云朵一样迷茫啊。
示例:我对着朋友说:“那云朵真让人惆怅。
”朋友回答:“别这么悲观嘛,说不定飘着飘着就找到方向了呢!”2. 这棵古老的大树啊,它就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了多少人的故事啊!它粗糙的树皮像是岁月雕刻的痕迹,我每次靠在它身上,都能感受到一种沧桑和坚韧,难道我的人生就不能像这大树一样坚强吗?示例:我自言自语道:“大树啊大树,我要向你学习。
”仿佛大树回应我:“加油吧,孩子!”3. 那朵娇艳欲滴的玫瑰,红得似火,好热烈呀!不正像我那火热的情感吗?我把它送给喜欢的人,多希望他能懂我这一腔热情啊。
示例:我拿着玫瑰对他说:“看这玫瑰多美,就像我的心一样。
”他笑着接过。
4. 那片平静的湖水呀,不起一丝波澜,多像我如今波澜不惊的生活啊!有时候我真渴望能有一阵风,来打破这平静,给我带来些变化。
示例:我对伙伴说:“这湖水也太安静了。
”伙伴说:“平静也有平静的美好呀。
”5. 那只孤单的小鸟,独自在枝头叽叽喳喳,是不是像极了孤独的我?我也好想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天空,不再孤单啊。
示例:我对小鸟说:“你也孤单吗?我们一起做伴吧。
”小鸟似乎叫了两声回应我。
6. 那条蜿蜒的小路,一直伸向远方,就像我的梦想之路啊!虽然曲折,但我还是要坚定地走下去,不是吗?示例:我踏上小路说道:“我来了,梦想!”7. 那把破旧的雨伞,陪我走过了无数个风雨天,它多像我的老朋友啊!每次撑起它,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示例:我拿起雨伞说:“老朋友,又要靠你啦。
”雨伞仿佛在说:“没问题。
”8. 这盏微弱的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照亮了这个小小的角落,也照亮了我心中的那点希望啊!我真希望这希望能越来越亮。
示例:我看着油灯说:“拜托你再亮一点呀。
”油灯闪了闪,好像在回应我。
观点结论:借物抒情真是一种特别而又美妙的表达方式,能将我们内心的情感通过具体的事物展现出来,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啊!。
借物抒情的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借物抒情的作文形式和特点;2. 能够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通俗易懂地介绍借物抒情的作文形式和特点;2.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PPT制作:借物抒情的作文形式和特点;(2)教案材料,例如关于昆虫、花朵、树木等相关的图片或文字描述。
2.学生准备:(1)笔记本;(2)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借物抒情的作文形式介绍(10分钟)通过PPT介绍借物抒情的作文形式和特点,例如借助具体物品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哪些借物抒情的作品,例如《满江红》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
2.示范写作(15分钟)教师选择一种常见的物品或事物,例如昆虫、花朵、树木等,以学生熟悉的角度进行抒情写作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例如运用形象化的描写、运用比喻手法等。
3.学生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或事物,进行借物抒情的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题目或写作方向,例如“写一篇关于昆虫的抒情文章”,“以花朵为主题,写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交流分享(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交流分享。
学生可以互相阅读、点评,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5.总结反馈(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借物抒情的作文特点和技巧,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写作方式对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反馈意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延伸:1.作文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借物抒情的作文比赛,从中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借物抒情的作品,例如鲁迅的《食货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借物抒情教案教案标题:借物抒情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借物抒情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写作技巧,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
3. 学生能够培养情感表达和创造力,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借物抒情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如通过描写一朵花来表达自己的喜悦、通过描写一只小鸟来表达自己的自由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借物抒情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的情感。
讲解:3. 教师讲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如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让读者感受到情感的强烈,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加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4. 教师示范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注重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同时解释自己在作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实践:5.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例如一朵花、一杯咖啡等,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
6.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巩固:7. 学生个人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或是教师提供的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8. 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借物抒情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持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借物抒情作品,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 组织学生进行借物抒情的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拍摄一组照片,并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将照片和作文结合展示。
作文教学《借物抒情》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的作文指导课是学习了第二单元的一组散文诗之后安排的写作教学。
主题是借物抒情。
根据新版教材,每一个写作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材设计意图是根据专项训练,逐渐让学生掌握一系列的写作方法。
“借物抒情”的方法是主要用在散文和散文诗当中的一种方法,相比较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借物抒情类的散文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写,所以指导是个关键。
二、说目标及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我设置了两个目标,一是理解借物抒情,掌握借物抒情的方法。
二是学会用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写作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利用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写自己的作文。
教学方法中我设计了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合作探究,共三个。
我设计了学案,学生根据学案预习教材,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检查预习,并适当做点拨,归纳知识点;然后通过合作讨论、师生交流、自主写作等方法完成写作练习。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我根据教材基本安排了感知理解借物抒情、探究具体方法、写作实践三个环节。
导入时,我设计了听歌曲《好大一棵树》,意图是通过形象的歌曲引出借物抒情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自然万物的喜爱和思考。
新授中,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列举教材中的借物抒情,让学生理解借物抒情的好处和作用。
第二个环节:探讨教材《海燕》,初步探究借物抒情的具体写法,这两个环节都是根据教材内容安排的。
第三个环节:我通过一篇例文《校园里的海棠树》,再探技法。
这个例文是我自己写的下水作文,写的这棵树就是我们学校食堂门前的那棵海棠树。
我安排这个作文有两个意图,一是我感觉教材上的名家名片虽然很典型很美,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我想下一个台阶,让学生通过一个普通作文感知写法。
二是我的作文选的素材是我们身边的事物,抒发的是普通的赞美之情,贴近我们的生活,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选材。
第四个环节:活用技法,完善片段。
首先我给学生观察一组图片,选取的事物是:小草、马莲花、大树、探春花、河流。
借物抒情的作文教案教案标题:借物抒情的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写出具有感情色彩的作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与学生熟悉的物品,如花、书、笔等。
2. 准备一些借物抒情的范文,以供学生参考。
3. 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音乐等,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朵鲜花,并问学生对这朵花有什么感受。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文字表达对这朵花的情感。
讲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借物抒情作文的概念和特点,即通过描写物品的形象和特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师通过范文的分析,向学生展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教师提醒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性和连贯性,同时要避免空洞的描述。
示范(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件物品,并向学生展示该物品的图片或实物。
2. 教师以借物抒情的方式,写出一篇关于该物品的作文,并在写作过程中解释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3. 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和建议。
实践(20分钟):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并以借物抒情的方式,写一篇作文。
2. 学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范文和写作素材,同时可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总结(5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借物抒情作文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
3.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尝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写作,或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以借物抒情的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家乡或校园的作文。
3.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物品,继续练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
学会借物抒情
学会借物抒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技巧。
通过借用物品的意象、形象或特点,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是一些方法和例子,希望能帮到你:
1. 借用动物形象:比如借用鸟儿的自由飞翔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借用狼的勇敢和不屈不挠来表达自己的坚强。
例子:
飞翔的鸟儿追逐着天空,
自由的翅膀撑起心灵的帆,
思念的声音在彼此间传递,
像狼群的嚎叫回荡在大地。
2. 借用自然景观:比如借用星空的无垠宇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广阔和深邃,借用海洋的波涛汹涌来表达自己的激情和冲动。
例子:
星空映照在湖面上,
无数的星辰在眼前闪烁,
宇宙的奥秘让人迷醉,
我内心的世界也如此辽阔。
3. 借用物品的象征意义:比如借用钟表的走针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借用花朵的凋谢来表达岁月的无情。
例子:
钟表的走针不停地转动,
时光在指尖流淌,
倏忽间岁月已逝,
只剩下满地的花落。
学会借物抒情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物品的美好与含义,并巧妙运用于诗歌或文字中,将情感与物品相融合,达到表达的效果。
借物抒情的具体例子1. 我看着那陈旧的吉他,就好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呀!每次我轻轻拨动琴弦,那熟悉的旋律让我回忆起曾经和朋友们一起在舞台上尽情歌唱的日子,那时的我们多么快乐,多么无忧无虑啊!这把吉他不就是我的青春记忆吗?2. 你瞧瞧那片飘零的落叶,难道不像被生活抛弃的人吗?它曾经在枝头风光,如今却只能随风飘落。
每次看到落叶在空中飞舞,我就会想起自己遭遇挫折时的迷茫与无助,哎,人生啊,有时候真像这落叶一般无奈。
3. 他站在那古老的石桥上,凝视着流淌的河水,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
这河水就像时光一样,永不回头地流逝着。
他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在这里玩耍的场景,如今大家都各奔东西了,这不就跟河水带走的故事一样吗?石桥啊石桥,你见证了多少这样的悲欢离合呀!4. 她抱着那温暖的毛绒玩具,感觉就像抱住了全世界。
这玩具是她小时候爸爸买给她的,每当她感到孤独害怕的时候,就会紧紧抱住它。
它就像爸爸的怀抱一样温暖可靠,哎,这个玩具承载着她对爸爸深深的思念啊,难道不是吗?5. 抬头看着那片湛蓝的天空,真像一块无尽的画布啊!时不时飘过的白云,仿佛是画家随意挥洒的杰作。
每当我心情烦闷的时候,看看天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了许多。
天空这么广阔,我的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天空啊,谢谢你给我带来的慰藉。
6. 抚摸着那本泛黄的相册,就如同触摸着过去的时光。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和家人的笑容,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这本相册不就是我们一家人爱的记录吗?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我的观点结论:借物抒情真的是一种很美妙的表达方式,能让我们把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具体的物品展现出来,这些物品仿佛有了生命,和我们的情感紧密相连。
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借物抒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教学内容:1. 借物抒情的定义和特点2. 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3. 优秀借物抒情文章的欣赏和分析4. 学生写作实践5. 作文批改和讲评教学准备:1. 相关借物抒情的文章素材2. 作文本3. 投影仪或白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说明等。
二、讲解借物抒情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借物抒情的概念:借物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个物品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分析借物抒情的特点:借物抒情通常通过对物品的细致描写,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三、讲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10分钟)1. 写作手法:通过对物品的外貌、性格、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赋予物品以生命和情感。
2. 技巧: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内容清晰、有条理。
四、优秀借物抒情文章的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选取一篇优秀的借物抒情文章,如《荷塘月色》。
2. 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如对荷塘的描写、对月色的渲染等。
3. 分析文章如何通过借物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五、学生写作实践(15分钟)1. 布置写作任务:请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一只笔、一本书、一棵树等,写一篇借物抒情文章。
2. 引导学生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在今后的写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六、作文互评与自我修改(10分钟)1. 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阅读和评价。
五年级上册第1课《白鹭》试讲稿单元导语:一花一鸟总关情。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6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白鹭》。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先看大屏幕我们一起回忆两句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下面,桃花流水鳜鱼肥。
大家古诗背诵得很扎实。
这两句都描写了一样事物你们发现了吗?没错就是白鹭,大家见过白鹭吗?老师这里带来了白鹭的照片,它给你怎样的感受呀,请你它很洁白,你说,它非常的漂亮,感觉很轻盈。
看来大家都对白鹭形成了一个自己认识,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文章《白鹭》,看看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和大家眼中的白鹭有什么区别吧。
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白鹭》,一起板书课题。
注意鹭下面是一个鸟,表示它是一种鸟类。
(板书:白鹭)(二)初读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并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大家开始吧!同学们读书的声音渐渐小了,一定有了读书的收获。
谁愿意第一个尝试来读大屏幕的字词,请你来,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这个同学的声音非常的洪亮,字正腔圆。
那就请你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小老师当得真是有模有样,大家读得也很认真。
但这些字呀,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请大家注意下“鹤”字的写法,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这部分是四横,还要注意“嵌”字的写法,它是上下结构的字。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字本自己写两遍,写的过程中注意头正身直脚放平。
生字词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思考下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板书:精巧的诗)请你,你找到这句“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这句是对白鹭的什么的描写,对,外形,你能够抓住关键句来体会,真有方法,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借物抒情)第一篇:借物抒情)借物抒情范文:“节日里”话题作文(8篇)节日里中国有许多节日,这些节日承载着悠长的民族文化,有鲜明,独特的节日风俗。
节日让人喜欢,节日让人快乐,节日让气氛活跃,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让我快乐无比。
春节————在这节日里我们穿上了新衣服;长辈们给我们红包;看烟火放鞭炮,好快乐!我记得去年和哥哥姐姐们拿着烟火,炮,烟花,在门口玩。
哥哥突发思想,拿了一个瓶子,把炮装进瓶子里,然后点燃。
“嘭”炮爆了。
但瓶子没有炸破。
哥哥还要试一次“我今天一定要把瓶子炸破。
”看着哥哥在玩,我的好奇心不知不觉冒上来!“哥,能不能让我试试。
”哥哥似乎有点犹豫“你不要害怕的哭了。
”“嗯,我没有那么胆小。
”但是心里还是有点害怕。
哥哥把炮放到瓶子里,让我点燃,我越来越害怕,万一点到手怎么办,如果没点着哥哥会不会嘲笑我,如果。
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怎么,我一点,炮就点燃了。
我吓死了,以为没点着,没想到我把瓶子都炸破了。
我开心极了!接着,天空放起来烟花,在天上像五彩的星星,有的好像在对我眨眼睛,有的好像在对我挥手,还有的好像对我说话。
突然,只听到“轰隆”一声巨响,抬头一看,天空已挂着一个巨大的彩球。
彩球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向四周扩散开来。
我想,可能是天上的神仙从天宫抛给我们一个吉祥彩球。
你看,那流光溢彩四散开来的点点金光,把夜空装点得如此灿烂夺目。
又听得“咚”的一声脆响,一朵巨大的金黄的秋菊又在天空盛开了。
它仿佛一位仙女,舒着腰身、探着脖颈,挤着媚眼在千万目光的青睐中徐徐盛开。
快看!它那卷着的头发,掩着黄,露着白,映着紫,散着耀眼的流金,全着魔了似地一层嵌着一层,一卷扣着一卷,一环套着一环,构成了一幅巨大的祥和壮丽的流彩画。
春节是喜庆的,是吉祥的,是开心的。
它让我懂的只要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才会有成功。
春节——我最喜爱的传统佳节。
你们喜欢吗?你们也一定喜欢吧!节日里时间似流水般轻轻从指缝中滑过,在你沉思中欢乐中悄悄离去。
【教学目标】
借物抒情是什么?
从名作名篇中体会如何借物抒情?
从名作名篇中体会借物抒情的作用并举一反三运用到写作与阅读中?
【学以致用】
借物抒情是什么?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借物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都有借物抒情的运用。
练习一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借抒情。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借抒情。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借抒情。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诗人借抒情。
由此看来,物跟情感有什么联系?
名篇佳作
白杨礼赞(节选)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的特点:
民族精神的特点:
总结
1.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
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
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
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
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
3.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
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颖多变,语言要生动形象传神。
要适当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具体描写事物,写出它的特征,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4. 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
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
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